2008年人民币走势(2008年人民币对韩元走势图)
2008年人民币对韩元走势图
好像是这个吧
财经纪要(2019.08.30):人民币汇率走势预判
财经纪要(2019.08.30):
人民币汇率走势预判
事件
1.2019.08.05,人民币兑美元离岸在岸汇率双双破7。
2.此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继续下调。截止8月29日,在岸汇率报7.146,离岸汇率报7.143。
点评
1. 8月以来的汇率变化,体现了政策思路的变化,就是允许更大幅度的汇率波动,增加汇率弹性。
2. 这一变化有利于市场力量的出清,有利于人民币汇率的长期稳定。
预判
1.未来人民币兑美元继续波动,向下波动到7.3甚至到7.4左右的可能性(是可能性,不是必然性)都存在,但是跌破7.5的概率可以忽略不计 。
2.触底之后,人民币汇率将继续波动,并开始反弹。
3.预计2020年底之前,回升到7以内。反弹时间和反弹高度,需要进一步观察。
4.不排除2019年内触底反弹的可能性。
币种配置建议
1.人民币继续下跌空间在5%以内,考虑到交易成本之后的空间只有3%左右。小额外汇需求,可以不需考虑。
2.未来人民币兑美元如果跌破7.4(跌破7.4只是一种可能性,不具备必然性),可以考虑做多人民币。
???
温馨提示:(1)课程开始在新浪财经等平台分享,已购同学不要重复购买;(2)后续课程更新,全部免费;(3)已购同学可以在小鹅通平台反复收听。
2008年11月澳币兑换人民币的走势将如何?
现在是0.1163,以目前情况来看因该会增加到0.12以上。澳币兑换人民币比率应该是8.33。我算都不准的,不要相信太多,只限参考。
2008来自年至2009年7月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走势图
去www.***.com,选finance,在quote里输usdcny,就有了....这图看着恶没营养的。。
2023年黄金一季度行情回顾及二季度展望 2023年一季度黄金价格走势分析 - 报告精读 - 未来智库
一、1973-2022年黄金市场行情回顾
1944年7月进入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每盎司黄金为35美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之间通用的官价,各国**或中央银行可按照官价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各国**协同美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维持黄金官价不受自由市场金价影响。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黄金和美元正式脱钩,黄金价格开始市场化自由运行。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2022年,黄金市场经历了多轮牛熊市转变过程,以美元计价的黄金价格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和走势,但是整体来看,黄金价格在近半个世纪以来呈现上涨趋势。黄金和美元脱钩后的1972-2022年,黄金市场整体划分为五个阶段或者三轮行情:
第一阶段,即1973-1980年间的第一轮牛市,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抑制黄金的政策性因素终于消退,积攒的向上冲量集中爆发,美元货币超发与通货膨胀,政*动荡与石油危机,黄金生产亦处于停滞状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国际金价从42美元/盎司开始持续拉升。美元货币超发与通货膨胀方面,1978-1980年,美国单纯的货币超发带来的经济刺激负面影响开始显现,美元指数持续走弱,经济出现明显的滞胀,失业率高达10.8%而通胀率则超过了12%,完全不同于2019年美国的通胀不足2%失业为3.4%的表现,而1979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4个成员国的平均通货膨胀率已经达到12%,自然可以想象当时市场的恐慌。政*动荡与石油危机方面,1973年第四次**战争爆发造成了历史上第一次石油危机,而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再度造成石油短缺,美伊关系恶化引发美元低位的衰落,当然还有苏联入侵阿富汗,并欲染指伊朗和巴基斯坦,甚至威胁沙特***等;地缘**风险集中爆发,使得黄金需求大增。恐慌情绪蔓延和政*动荡下具有避险属性的贵金属自然会受到青睐。另外,黄金生产方面,世界黄金生产增长停滞,十年间产量不增甚至是减少,而黄金需求大增,故利好黄金价格。黄金在此期间出现了较强的涨幅,从开始的42美元/盎司直接涨到850美元/盎司,涨幅达20倍。
第二阶段,即1980-2000年间的第一轮熊市,金银市场陷入萎靡。黄金在1980年创出850美元/盎司的新高后,到1999年黄金的价格就已经跌到了251.9美元/盎司的20年低位,跌幅达到70.36%,黄金市场的信心受到了极大的挫伤。美联储提高利率和美元走强、沙特***增产与石油价格崩溃、苏联解体与黄金抛售、经济稳定与美股牛市等因素,均是黄金20年熊市的根源。在此期间,美联储实施紧缩货币政策,提高利率利空黄金,而广场协议后的美元走强则直接冲击黄金价格;美苏争霸,美国**为抑制本国通胀、刺激经济复苏和打压苏联石油收入,迫使沙特***于1986年燃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石油市场最惨烈的价格战;苏联解体,不得已抛售黄金解决食品供应问题;90年代,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互联网技术兴起,使得美国经济稳定强劲,极大了改善了市场的风险偏好,资金大量流入股市,避险情绪消退,失去避险和抗通胀环境的黄金亦陷入最黑暗的时期。二十年间,虽然又伴随着几轮快速的经济牛熊切换,伴随着美联储的加息降息,甚至伴随着冷战与**动荡,避险、抗通胀与投资价值时隐时现,金价就是在250-500美元/盎司之间宽幅震荡20年。
第三阶段,即2000-2011年间的黄金第二轮牛市。该阶段,互联网经济泡沫破裂、恐怖主义抬头、**等地缘**频发、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美联储大幅降息并实施多轮量化宽松政策,黄金ETF迅猛发展增加黄金投资需求,黄金价格持续上涨,一度涨至1920美元/盎司的高位,12年间涨幅达到7倍。本阶段又可以分为两个小阶段,即2000-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的黄金牛市,以及2008-2012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黄金牛市,该阶段亦是20世纪以来的最大牛市行情。2000-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全球**经济格*出现了新的变化,在互联网经济泡沫破裂、911事件等恐怖主义抬头、欧元流通改变美元霸权地位、黄金ETF投资快速发展、伊朗核问题引发的新一轮**地缘**风险、中国加入WTO引发大宗商品的强劲需求等一系列因素的综合影响下,黄金价格迎来了久违的上涨行情,从2001年的260美元/盎司涨至2008年的1000美元/盎司。
2008-2011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黄金迎来20世纪70年代以来最大的黄金牛市。2008年,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次贷危机爆发,美国股债全线暴跌,然后蔓延到欧盟以及日本等主要金融市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美联储等国际主要经济体央行大幅降息并实施多轮量化宽松政策救市,虽然经济很快从衰退中复苏,但是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彻底改变了全球经济和金融格*,全球陷入严重的机构性矛盾中。全球主要央行的大规模货币政策刺激,主权国家信用危机重创全球信用市场,叠加高通胀影响,具有货币属性和债券属性的黄金收到格外的青睐,持续上涨,触及1920美元/盎司历史高位。
第四阶段,即2011年至2018年9月的第二轮熊市。国际金价创出1920美元/盎司的新高后,持续回落,跌势是30年以来最大。本轮下跌是投资者偏好股市以及黄金ETF的持续减仓造成的技术性调整,国际投行不断下调黄金价格预期以及投机资金的退出亦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究其根本原因则是美联储开始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并开始加息,引发黄金市场恐慌性抛售。在2014年的时候,黄金市场发生了针对加拿大丰业银行、英国巴克莱银行、德意志银行、汇丰银行和法国兴业银行的共同诉讼,指控这些银行在2004年到2013年间操纵伦敦金现的报价,也对市场产生一定当量的打击。黄金价格最低跌至1046美元/盎司的低位。当然,该阶段的尾声,英国意外脱欧、中美贸易摩擦以及特朗普的逆行倒施全球外交政策使得黄金一度走高,但是没有改变黄金的整体弱势走势。
第五阶段,即2019年至今的第三轮牛市,美国紧张的劳动力使得其经济前景增长乏力,全球经济缺乏经济增长点,在这种情况下美联储为进一步刺激经济良性发展而终止加息,但最终因为全球总需求不足,以及美国自身的劳动力水平持续透支,而出现经济增速超出预料的下滑,并在2019年下半年开始陷入全球式衰退,美联储连续3次下调联邦基金利率并于2019年8月提前停止缩表,众多经济体央行亦再次推出宽松的货币政策,欧美市场的ETF购买力激增,大大刺激了消费者购买黄金的需求。黄金价格一路走高,重新回到1500美元/盎司上方。
2023年一季度,地缘***势仍然处于胶着状态,对黄金走势影响有限;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节奏预期依然是黄金走势的核心影响因素,美欧银行业风险的爆发,从避险需求直接利好黄金,亦通过影响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节奏预期间接利好黄金走势;当然美元指数和美债收益率的先强后弱走势亦直接影响黄金行情,黄金呈现先扬后抑再度走强、整体偏强的走势。
2023年1月,美国经济数据表现偏弱,通胀持续回落,美联储加息幅度将继续放缓的预期持续升温,美元指数和美债收益率持续走弱,美元指数一度跌至100.8附近,黄金则延续2022年11月以来的上涨行情;伦敦金现从年初的1822美元/盎司一度涨至1959.74美元/盎司的近10个月高位,涨幅接近7.5%。沪金亦持续走强,从412元/克涨至425.98元/克的高位,涨幅接近3.4%;因为美元/离岸人民币持续走弱,沪金涨幅表现不及伦敦金现。
2023年2月,美国1月非农、初请失业金人数、零售、PMI等宏观经济数据表现均超预期,美国经济软着陆预期持续升温;而美国1月CPI、PPI、PCE等通胀数据表现亦强于预期,通胀持续回落趋势放缓;两者均为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提供更大的可操作空间,美联储官员讲话亦转为鹰派,美联储继续鹰派加息的预期持续升温,市场交易逻辑从美联储加息节奏持续放缓和年底将会降息转为美联储将会维持鹰派加息、终端利率将会高于此前预期和年底可能不会降息。交易逻辑转变影响下,美元指数和美债收益率均触底反弹,黄金则承压高位持续走弱。伦敦金现自1959.74美元/盎司的高位持续回落;最低跌至1804.5美元/盎司,跌幅接近7.9%。该时间段,美元/离岸人民币持续走高,故沪金表现强于伦敦金现,伦敦金现持续走的情况下,沪金则保持高位震荡运行,沪金仅从425.98元/克的高位回落至409.74元/克,跌幅仅3.8%。
2023年一季度,宏观逻辑迅速转变,贵金属呈现过山车式行情,但是整体维持强势行情。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节奏预期转变(先鸽后鹰再转鸽)与美欧银行业风险蔓延等核心因素影响下,黄金呈现先扬后抑再度走强的行情,伦敦金现整体在1804.5-2009.5美元/盎司区间偏强运行,涨幅达到8%;沪金整体在408.5-445.94元/克区间强势运行,涨幅达到7.77%。
一、全球经济衰退偏下行
2022年,地缘**与疫情影响下,能源危机、供应链危机和粮食危机继续影响全球经济,叠加全球主要央行均收紧货币政策,对经济形成较强的抑制作用,全球经济增速均呈现明显下滑趋势,欧洲经济持续下行;美国一二季度经济陷入技术性衰退,三、四季度修复反弹难改经济弱势趋势。2023年,美欧政策持续收紧影响将逐步显现,叠加能源危机、内生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等因素影响,美欧经济持续下行,美欧经济陷入衰退的可能性较大,欧洲经济表现将会弱于美国。
2023年,地缘***势依然紧张,美欧货币政策加速收紧冲击逐步显现,美欧银行业危机虽减弱但是未消除,全球经济增速大幅下滑态势持续,美欧等主要经济体2023年经济衰退或难以避免。世界银行和经合组织不断下调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将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调降至2.8-3%。下面从全球主要投行角度分析各国家经济走势:全球方面,随着2021年经济快速上涨后开始走弱,宽松政策的退潮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消退,地缘**的恶化(能源危机、供给危机、粮食危机等)和全球主要央行政策加速收紧会直接冲击全球经济,而高基数亦会拖累GDP同比表现,2022年全球经济下降至3.4%,2023年全球经济将会进一步下降至2-2.5%区间。
美国方面,2022年,美联储加速收紧货币政策抑制通胀的同时拖累经济,而地缘**引发的能源危机、供应链危机和通胀飙升等因素亦冲击美国经济,全球经济景气程度下降拖累美国外需,叠加基数的影响,美国2022年经济下行加速,仅录得2.1%。随着美债收益率曲线出现倒挂风险和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的滞后影响逐步显现,美国经济2023年经济将会进一步走弱。美国1月经济数据表现超预期可能仅是昙花一现,没有延续性,美国经济衰退预期升温;高政策利率的影响会继续显现,同时还有关注美国银行业风险,美国经济衰退或难免,预计2023年GDP或将降至0.5-1%。中国方面,疫情对经济的供需两面均造成明显冲击,但最艰难时期已过,未来经济修复值得关注。我们预计2023年典型情境下GDP增速或超过5%。节奏上看,经济将呈现持续修复的态势,经济整体呈现消费修复、投资稳定的表现,尤其是消费和房地产投资改善程度将决定经济斜率,但海外需求回落的风险需要警惕。
欧元区方面,地缘**的恶化(能源危机、供给危机、通胀飙升等)直接冲击欧洲经济,特别是能源危机对欧洲经济的影响最为显著,当然暖冬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能源危机对欧洲经济的负面影响。欧洲央行超预期加息抑制通胀的同时拖累经济,叠加欧洲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和全球经济不景气拖累外需等因素影响,欧元区2022年GDP录得3.5%;2023年欧洲经济仍然偏弱,*部时间陷入衰退的可能性较大;全年经济增速或降至0-0.5%。
美国就业市场出现走弱迹象,工厂订单连续下降,经济走弱迹象愈发明显,叠加此前公布的3月制造业PMI数据全面走弱,美国经济衰退难免,衰退交易逻辑再起,美联储政策偏向宽松的预期继续升温,美元指数和美债收益率表现弱势,贵金属强势上涨。据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美国2月份职位空缺降至990万,低于1050万的预期值和1060万的前值,为2021年5月以来最低水平。美国工厂订单也连续第二个月下降,在1月下降2.1%之后,2月下降0.7%。
美国职位空缺数是衡量劳动力需求的关键指标,美国2月份的职位空缺降至近两年来的低点,说明美国就业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就业市场出现走弱的明显迹象,同时工厂订单也出现下滑,美联储连续大幅加息的影响在逐步显现,就业走弱持续与市场需求疲弱预期下的经济衰退或难免,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预期再度降温,5月加息25BP的预期将至50%以下,市场预计美联储已经结束了加息周期,并可能在2023年年中前后开始降息。对于美国而言,高政策利率的影响会继续显现,同时还有美国银行业风险未消除,美国经济衰退难免,OPEC+减产下通胀下行趋势再度趋缓可能性大,尽管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接近尾声,然美联储5月加息25BP的预期依存,当然确定性偏弱,下半年将会根据经济和通胀回落程度与银行系统风险的演变降息2-3次,美元指数和美债收益率仍有下行空间,美元指数震荡走弱可能性大;贵金属整体表现偏强概率大,但是不建议追涨,依然建议等待回调的低吸机会。
美欧银行业危机引发市场恐慌,贵金属价格持续上涨,伦敦金现一度涨超2000美元/盎司关口;随着**当*和货币当*采取的行动,瑞银收购瑞士信贷与第一公民银行收购硅谷银行等,市场恐慌情绪有所降温,伦敦金亦有冲高回落的迹象。3月10日,美国硅谷银行爆雷出现挤兑亏损,并在48小时内迅速宣布破产倒闭,这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银行业最大的破产案,也是有史以来第二大银行破产案,仅次于2008年倒闭的华盛顿互惠银行。3月12日签名银行倒闭,这是三天内美国倒闭的第二家银行。随后,第一共和银行亦出现危机,美国银行业风险蔓延引发市场恐慌。
随后,银行业危机蔓延至欧洲,3月14日瑞信自爆发现财务报告程序存在“重大缺陷”,瑞信**大股东-沙特国家银行表示,不会向瑞信提供更多援助,瑞士信贷陷入危机中,股价大跌使得市场恐慌达到高潮。瑞信成立于1856年,是全球第五大财团、瑞士第二大银行,也是一家投资银行和金融服务公司;瑞士信贷银行出现风险引发的市场情绪变动远大于美国几家中小银行的影响。为应对银行危机,美国财政部、美联储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联合声明,承诺向硅谷及签名银行全部储户提供保护,储户都可以提取自己的存款,纳税人对银行相关的任何损失不承担责任。第一公民银行以165亿美元折价收购720亿美元硅谷银行资产,约900亿美元其他资产待FDIC处置;FDIC还将提供700亿美元的潜在流动性授信。在瑞士**、央行及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在瑞士监管机构的推动下,瑞士信贷银行将被瑞银集团收购。瑞士第一、第二大银行“合体”,被视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世界银行业第一次大规模并购。与此同时,世界六大央行也联手行动,将为全球提供流动性支持。
瑞士信贷被瑞银收购,硅谷银行被折价收购,银行业风险有所缓解,市场恐慌情绪有所降温,美联储压力有所减弱,故加息预期小幅升温。美国银行业出现的危机有明显减弱趋势,但是仍未完全消除,仍将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市场。当前美欧银行业危机出现明显的减弱,对于黄金而言形成利好出尽的影响,故从银行业风险现状来看,黄金迎来一轮回调亦处于正常的走势;但是银行业危机减弱并非消除,仍存在潜在的风险,从中长期来看依然利好贵金属。
政策收紧接近尾声疫情冲击下经济陷入短期衰退,并且出现流动性危机,欧美央行迅速实施超宽松的货币政策,避免流动性危机发展为金融危机,更是降低经济危机的程度;主要经济体**亦采取积极的财政刺激措施,从需求侧调控经济。随着疫情控制和经济复苏均取得进展,而2020-2021年宽松政策带来的流动性泛滥和通胀高企等问题迫切需要解决,故美联储在2021年11月议息会议宣布缩减购债,正式进入政策紧缩阶段。2022年3月开始正式进入加息阶段,5月加息50BP,6月、7月、9月和11月则各大幅加息75BP;12月放缓加息步伐,加息50BP;2023年2月和3月加息25BP。
银行业风险从美国蔓延到欧洲后,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节奏出现趋势性转变,从3月议息会议前的年内加息100BP、年底不降息预期,迅速转向接近停止加息年底将会降息的预期;美联储在2023年12月前预期降息一度达到100BP。美联储货币政策可能迅速从政策收紧转为政策宽松,贵金属持续走升。美联储2023年前三个月的政策调整方向出现“过山车式”趋势转变。2023年1月美联储维持鸽派加息基调,美元指数和美债收益率表现弱势,利好贵金属和其他商品;2023年2月美联储加息预期转鹰,美元指数和美债收益率大幅反弹,利空贵金属和其他商品。2023年3月中旬以来,硅谷银行破产事件引发市场恐慌,美联储加息的幅度、加息终点预期大幅调整,已经从仍有加息100BP的预期调整为共加息25BP的预期(3月加息25BP后将会停止加息)、年底无降息预期调整为降息2-3次预期。
美国1月经济数据表现超预期可能仅是昙花一现,没有延续性,美国经济软着陆的预期再度降温,经济衰退预期升温;高政策利率的影响会继续显现,同时还有关注美国银行业风险,美国经济衰退或难免,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接近尾声。基于美联储3月议息会议释放的信号、美欧银行系统出现的系统问题,美国联邦基金期货隐含利率推算加息概率,由于通胀仍处高位且有韧性,银行风险未进一步恶化,美联储降息也不会马上进行;美联储5月加息25BP的预期依存但是确定性偏弱,下半年将会根据经济和通胀回落程度与银行系统风险的演变降息2次左右。美联储加息节奏预期短时间内出现迅速转变,年内可能迅速从政策收紧转为政策宽松,宏观逻辑已经趋势性转变,对贵金属直接形成利好影响。然而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调整已经被市场所计价,在没有进一步转向宽松或者增加鸽派程度前,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调整已经被贵金属市场所计价,暂时更容易形成利多出尽的影响;一旦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预期再度转向鹰派或者不会出现市场所预期的鸽派,对与贵金属而言则会形成直接的利空影响,故贵金属短线迎来回调行情亦是可能。但是美联储货币宽松逻辑已经成为主逻辑,此背景下叠加避险需求、配置需求以及储备需求,贵金属中长期仍有上涨空间。
自2021年1月6日美联储12月会议纪要释放讨论缩减购债规模的信号后,随着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预期和节奏不断加强,十年期美债收益率开启上涨趋势,2022年四季度最高涨至4.341的近十五年高位(2022年美债收益率上涨主因在于实际利率的上涨,通胀预期涨幅对十年期美债收益率走强影响有限)。2022年10月底至2023年1月底,美联储加息放缓预期不断升温与落地,美联储2023年四季度降息预期持续升温,美债收益率受此影响高位回落,最低跌至3.32%的近期低位。2月随着美国1月非农数据、通胀数据、零售数据以及PMI等数据均表现大超预期,美国经济软着陆预期不断升温,美联储官员陆续发表偏鹰派言论,强调继续加息应对通胀的必要性,强调终端利率要比之前预期更高的必要性,美联储可能进一步偏鹰派加息的预期不断升温;美债收益率亦再度走强,当前再度回到4%上方。
然而3月美欧银行系统风险爆发,美联储货币政策紧缩迅速调整为宽松预期,美债收益率持续走弱,再度回到3.5%下方。一般来说,国债收益率受到本国实际经济增速、货币政策、通胀预期、国债市场供需平衡状态和其他避险和资产配置需求等因素的影响,而不同类型的经济体以及不同的时期,不同因素的影响逻辑和程度均不同。对于美债而言,影响美债的其他因素主要是避险和资产配置等因素的影响,其走势取决于美国实际经济增长情况、美联储货币政策、通胀预期和以“美国财政、全球配置以及避险需求”等因素主导的供求结构。基于“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通胀”的核心逻辑进行分析。一般而言,十年期美债收益率代表名义利率、十年期通胀指数国债(TIPS)代表实际利率,十年期美债收益率与TIPS收益率差值反映通胀。通过对十年期美债收益率与TIPS差值与美国通胀(CPI同比)和布伦特原油价格(一般认为原油价格变动与通胀预期变动密切相关,走势相似度高)走势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美债收益率与TIPS差值与布伦特原油价格的相关度显著高于与美国通胀的相关度,故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差值为通胀预期更为准确。故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之间的关系则调整为“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通胀预期”,而通胀预期的变动与原油价格变动显著性强。故影响十年期美债收益率变动的核心因素则是通胀预期和实际利率。
银行业风险仍未消除,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周期接近尾声,美国经济衰退预期不断升温,美债收益率上涨动力不足,更偏下行;其次基于负债压力过大(美国财政部每年的利息支出或达到1.3万亿以上),美联储和美国**亦不会希望美债收益率涨幅过高,故美债收益率偏下行概率大。美债收益率2023年整体偏弱行情将会持续,2023年,十年期美债收益率或将在2.5%-4.35%主区间偏弱运行。
美联储货币政策加速收紧预期支撑美元指数,叠加地缘***势再度紧张,欧元英镑弱势利多美指,美元指数持续上涨,从年初的95.65一度涨至114.79的近二十年高位。2023年10月以来,在美联储加息放缓预期持续升温与落地、欧洲央行大幅加息等因素影响下,美元指数高位回落,2023年初一度跌至100.8附近。2月随着美国宏观数据均表现大超预期,美国经济软着陆预期升温,美联储可能进一步偏鹰派加息的预期不断升温;美元指数触底反弹,一度回到105上方。然而银行业危机的出现,使得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迅速转为货币政策宽松预期,美国经济衰退预期不断升温,美元指数持续走弱,跌破102关口。
2021年初以来,①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预期不断加强,从货币政策调整预期加强、缩减购债、开启加息周期至当前加速加息和缩表预期;②美国货币政策比欧洲偏鹰,美国疫情控制比欧洲更有效,美国经济比欧洲强劲且有韧性;③地缘**冲击下欧元英镑持续走弱和避险需求,均利好美元美元指数。美元指数从89.2的位置持续上涨,最高涨至114上方。2022年10月至2023年1月,美联储放缓加息步伐预期不断升温,而欧洲则维持大幅加息预期,欧美政策差预期将会收窄,利多欧元利空美元;美元指数持续走弱,一度跌至100.8的位置。2023年2月以来,随着美国1月非农数据、通胀数据(CPI、PPI、PCE)、零售数据以及PMI等数据均表现大超预期,美国经济软着陆预期不断升温,美联储可能进一步偏鹰派加息的预期不断升温;美元指数触底反弹,一度回到105上方。
一、美债与金银逻辑分析
美债实际是绝大多数固定收益的基础,也是目前货币市场稳定的基石,代表着市场无风险收益率,进一步影响当下的金融和非金融资产的合理定价,市场上金融资产的价格等于无风险收益率+风险系数*该资产的风险因子。由于每个国家的国家信用不同,以及考量汇率波动对收益带来的损益,以及不同期限产生的时间成本,而产生了各国各异的国债收益率。持有国债等于持有长期的无风险票据,这也是包括险资在内的很多金融机构的收益主要来源。基于人类选择和历史沉淀因素,黄金被视为零息债券,并且被所有的经济体所接受,其地位更是高于美债,具有超主权债券的属性,所以黄金具有债券属性,也是基于债券属性,衍生出了避险属性。
2021年,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预期和节奏不断加强,美债收益率持续走强,具有零息债券属性的黄金受到抛售,资金从美债和贵金属市场流出,流入风险资产市场,主要在于市场的风险偏好向好,具有避险属性的美债和贵金属的配置价值偏低,故美债和贵金属价格均出现回落。2022年,美债收益率持续上涨,而一季度黄金并没有出现持续走低,这并非说明美债收益率和黄金之间的关联性失效了,而是有地缘**和通胀等其他因素支撑黄金价格,美债收益率波动短期对黄金的影响力依然存在;在二季度-四季度,美债收益率特别是实际收益率和黄金之间的关联性依然较强。
传统市场认为美债收益率象征市场无风险收益率,但更多在美债供应稳定的情况下,而目前美联储损害自身信用式地抛售可能也传达了另一个观点—即美元信用不稳,美债可能不再代表市场无风险收益率,而是由更多国家的债券的信用市场组成,在这种情况下,黄金反倒是利多,因为不确定黄金的确定性才更有价值。
从黄金的商品属性出发,黄金具有抗通胀的属性,那么黄金和通胀应该具有同涨同跌的显著关系。从历史走势分析,发现通胀和黄金价格之间的关系在弱化。从历史走势来看,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通胀和黄金的走势相一致,同涨同跌,通胀对黄金的影响相对较为明显。而1985年-2000年前后,通胀水平和黄金价格均处于相对平稳期(没有出现急速的大幅的上涨和回落),两者的关系已经不明显。2000年以后的黄金大牛市更是对应的低通胀水平,通胀和黄金价格的关系弱化非常明显,两者并没有表现出一致性。故从整体的历史走势来看,通胀和黄金价格的相关性在减弱。当然在短期内,通胀的超预期性表现对黄金依然存在影响,但是影响均相对有限。
从宏观经济逻辑来分析,通胀高企,促使美联储加速收紧货币政策,而美元指数和美债收益率则走强,从而施压贵金属,黄金出现走弱现象;当通胀高位回落,美联储加息预期降温,美元指数和美债收益率走弱,黄金表现则偏强。故现阶段通胀对黄金的直接利好影响在淡化,而通过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走势的间接影响在加强,并且其影响已经超过直接影响。故与货币属性和债券属性相关的货币政策转向问题,是黄金价格走势的核心影响因素,其影响已经超过通胀对黄金的直接影响。故当前对于通胀的表现,可以短期内影响黄金价格,但是中长期依然是重点关注货币政策的影响。
从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来,美元指数和黄金价格形成较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特别是在危机或**经济不确定时期,美元指数和黄金价格的负相关关系更加明显。从逻辑分析和数据统计的角度来探讨美元指数和黄金价格之间的关系,理清美元指数和黄金价格负相关的核心逻辑,最后从美元指数走势展望分析黄金价格的未来走势。
美元指数之所以是黄金价格走势的核心影响指标或者说核心动力之一,主要有四个角度的逻辑分析。第一,美元为国际黄金的核心计价货币,美元价值的变动对黄金的价值尺度表现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当美元升值之际,国际金价则趋于下降(黄金本身价值不变,而价格尺度发生变化),当美元贬值之际,国际金价则趋于上升;而作为美元代表的美元指数,从很大程度上代表美元的货币价值,故美元指数的变动对国际金价形成直接的反向影响。第二,由于美元与黄金均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央银行的重要储备资产,两者亦有替代品的属性;若美元指数上升,说明美元资产的吸引力更强,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黄金作为储备资产和保值功能的地位。从资金配置角度考虑,美元指数走强,说明美元资产更具吸引力,市场资金就会从黄金市场流入到美元资产,这样将会拖累金价,继续利好美元资产。
第三,货币天然是金银,黄金具有强避险属性,经济的繁荣与衰退对具有避险属性的黄金有直接的影响。当前,美国经济依然稳居全球首位,占世界GDP的比重依然在25%左右,其贸易量亦是全球前列,故美国经济的走势对全球经济走势具有强关联性,美国经济的繁荣可以带动全球经济走强,美国经济的衰退亦会拖累全球经济,故美国经济走势与全球经济走势密切相关。而美国经济强弱对美元指数形成直接的影响,从避险属性出发对黄金形成反向的影响,故从美国经济走势出发亦可以理解美元指数和黄金的负相关关系。
第四,美联储货币政策亦会对美元指数和黄金产生影响,当货币宽松之际,流动性泛滥使得美元贬值而美元指数出现下跌,而流动性泛滥使得具有商品属性和抗通胀属性的黄金具有较强的升值趋势,当货币政策收紧之际,流动性回收使得美元指数走强,而流动性下降亦会使得黄金承压,故从货币政策角度考量,美元指数和黄金直接亦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从数据统计角度分析美元指数和黄金价格之间的相关关系:自2020年2月3日疫情爆发以来,美元指数和黄金均出现较大波动,美元指数和伦敦金现的相关性为-0.41;从近十年的数据序列来分析,美元指数和伦敦金现的相关性为-0.11;从近二十年的数据序列来分析,美元指数和伦敦金现的相关性为-0.11.4。从特定的时期分析,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疫情阶段的数据序列分析,美元指数和伦敦金现的相关性均在-0.5以下。
对比美联储加息趋势、资产负债表规模变动和伦敦金现价格的历史走势数据,可以得到以下的结论:第一,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之际,黄金往往表现偏弱,当美联储加息预期落地或者被市场计价之际,黄金表现偏强,往往会出现利空出尽反弹行情;如果美联储降息,黄金表现强势。第二,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的增加往往伴随着黄金价格的上涨,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趋于稳定或者回落之际,黄金价格亦会出现回落;当美联储货币政策鹰派转向被市场消化或者落地之际,黄金价格往往出现利空出尽反弹行情。
一、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与黄金走势分析
回顾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和黄金价格2000年以来的数据,可以具体分析两者的关系。2008年9月-2011年9月,面对金融危机,美联储实施宽松货币政策,释放流动性,资产负债表规模大幅增加,从9000亿美元涨至29000亿美元,伦敦金现价格亦直线拉升,从750美元/盎司一路飙涨至1900美元/盎司。这一阶段是历史上最长的流动性泛滥时期,除美联储以外,各国央行加大货币宽松力度以对冲频发的经济金融危机、地缘**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长期宽松下,通胀预期抬升、实际利率下行、美元指数走弱,黄金呈现大牛市。2012年底-2014年中,虽然美联储实施第四轮QE,资产负债表规模继续增加,但是黄金没有出现对应的上涨,当然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黄金的深度回落。这一阶段前处于后金融危机时期,美国经济回暖,货币政策转向,第三轮QE结束,整体低通胀、实际利率回升,此外日欧经济仍低迷反衬美国增长相对强势,金价快速下跌,进入熊市区间。而美联储第四轮量化宽松政策虽然没有使得黄金价格上涨,但是改变黄金快速下降的趋势,改变了黄金熊市下跌的幅度,使其从快速下跌回归震荡偏弱期。故宽松的货币政策亦促进了金价的相对涨幅。
2019年下半年至今,美联储开启了新一轮的量化宽松政策,而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则是使得美联储进入超级量化宽松时代,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亦是急剧大幅增加,从初期的4万亿涨至接近9万亿;这一阶段,叠加疫情风险所带来的避险需求,黄金价格则是持续的大幅上涨,最高涨至2075美元/盎司,刷新历史新高。超宽松的货币政策所带来的货币超发和流动性泛滥使得黄金价格出现大幅的上涨。2014年下半年-2019年初,美国经济进入繁荣期,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亦相对稳定,黄金亦从急速下跌的熊市逐步转向震荡市。而2011年9月-2012年10月,是美联储第四轮QE前的、短暂的货币政策相对正常时期,该阶段黄金价格从高位回落,进入超级熊市,虽然有经济好转与市场风险偏好等其他因素的反向冲击,但是货币政策的收紧(第三轮QE的结束)或是其大幅回落的核心影响因素。而2021年1月6日,随着美联储12月议息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开始讨论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路径,释放货币政策调整的鹰派信号后,黄金价格则是持续的走弱,从1960美元/盎司跌至1675美元/盎司附近,亦说明黄金行情对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的敏感性。
2003年下半年美国经济在房地产泡沫大背景下强势复苏,需求快速上升拉动通胀和核心通胀上涨,美联储于2004年开始加息应对。2004年6月到2006年6月,美联储连续加息17次,将美国基准利率从1%上调至5.25%的高位。该阶段,黄金价格没有因为利率的提高而走弱,反而出现持续的走强行情,从初次加息的400美元/盎司持续拉升至最高的715美元/盎司,涨幅达到79%。
在2004-2006美联储加息周期前的三个月,随着美联储加息预期的走强,黄金价格出现高位回落趋势,从426美元/盎司跌至375美元/盎司,跌幅接近12%。从2004-2006美联储加息周期前的六个月来看,美联储加息预期走强,黄金价格意维持高位回落趋势,跌幅亦接近12%。从2004-2006年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和黄金价格走势来看,当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预期不断加强时,黄金价格因债券属性和货币属性的作用而出现大幅下滑;当美联储加息预期落地之际,黄金价格出现利空出尽大幅反弹行情。
2012年底到2013年,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预期逐步加强,伦敦金现亦从1796美元/盎司的高位回落,跌至1370美元/盎司附近,跌幅接近24%。2013年6月20日,伯南克表示2013年开始放缓QE,2014年结束QE,货币政策转向信号释放,贵金属出现急跌行情,从1370美元/盎司快速跌至最低的1180美元/盎司,短期跌幅接近14%;随后则进入高位偏弱震荡行情。2013年12月19日,美联储利率决议宣布缩减购债规模100亿,逐步退出QE,黄金小幅下跌后开始反弹,利空出尽行情成为核心,黄金一度涨至1390美元/盎司。随后随着美联储加息预期的升温,贵金属维持震偏弱行情直到2015年12月16日,黄金价格亦跌至最低的1046美元/盎司。2015年12月16号,美联储开启加息周期,黄金触及1046美元/盎司的低位后开始走强,利空出尽行情再度成为核心,黄金价格持续走强至1380美元/盎司附近。
从历次加息周期来看,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之际,黄金表现偏弱;当加息预期被市场消化或者落地之际,黄金往往走出利空出尽反弹的行情;当然降息对黄金而言直接形成利好影响。从历次缩表周期和黄金走势来看,当收紧预期加强之际,黄金短期偏弱,但是中期维持偏强行情。本轮加息周期和缩表周期亦会有此效果,并且当前面临地缘**紧张*势和通胀居高不下等其他因素影响,黄金的表现将会强于以往缩表周期黄金的表现。
基于当前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调整预期,我们认为当美联储释货币政策意外的收紧调整或预期升温对黄金价格形成直接利空;然而美联储缩债和加息预期一旦落地,黄金将会再度回归强势行情。2023年,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的进展对于黄金的影响依然是核心。近二十年,美联储近期释放的天量流动性,依然没有被市场所完全消化,超发的货币和泛滥的流动性依然会支撑着金价,故黄金价格虽然会回调,但是回调的幅度会相对有限。从中长期来看,信用货币时代,货币超发严重且持续,央行购金需求不断增加,黄金供应相对有限,黄金仍有较大的上涨空间,长期投资者或者资产配置者,仍在可借回调之际做多,逢低配置。
一、2022年全球黄金需求大幅增加
世界黄金协会最新发布的《全球黄金需求趋势报告》显示,2022年年度黄金需求(不含场外交易)同比增长18%至4741吨,是自2011年以来最高的年度总需求量;其中,四季度1337吨的需求量创下新高。各国央行的大力度购金和持续走强的个人黄金投资需求是全球黄金需求大付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具体来看,2022年,全球央行年度购金需求达到1136吨,较上年的450吨大幅增加686,创下55年来的新高。仅2022年四季度全球央行就购金417吨,是连续第二个季度处于高位,下半年的购金总量也超过800吨。
2022年,全球黄金投资需求(不含场外交易)较上年增长10%,主要驱动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黄金ETF的流出明显放缓,二是金条与金币投资需求保持强势。2022年全球黄金ETF共计流出110吨,四季度流出90吨;2022年全球金条和金币总需求增长2%至1217吨,四季度金条和金币总需求为335吨,同比上升3%。金条与金币持续受到全球数个国家投资者的青睐,弥补了中国下降的黄金投资需求。在德国需求持续走强的推动下,2022年欧洲的金条与金币投资总量超过300吨。另一方面,**地区也实现大幅增长,年度需求同比升高42%。2022年,全球金饰需求稍显疲软,下降3%至2,086吨。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疫情相关因素限制了这一年的消费,从而导致中国全年金饰需求下降了15%。此外,四季度的金价反弹也是导致全年金饰需求同比下降的原因之一。
二、全球黄金市场供需及黄金价格走势影响分析
2022年,全球黄金总需求4741吨,总供给为4755吨,供需缺口为+11吨,因为需求的大幅增加使得供需缺口较前值出现大幅回落,对于金价而言形成利好影响;2021年,全球黄金总需求4021.29吨,总供给为4666.12吨,供需缺口为+644.83吨;供过于求的状态仍在持续,这一格*自2015年以来一直维持着(除个别月份因特殊情况出现变化)。从商品属性出发,供需基本面是商品价格走势的核心影响因素,而黄金市场供过于求的格*持续,但是黄金价格并没有持续的大幅回落,主因在与黄金的商品属性对价格的影响仍在弱化,黄金的债券属性和货币属性是黄金价格走势的核心影响因素。
从黄金供需数据来看,全球黄金需求因消费需求和央行购金抵消投资需求的下降而走升,全球黄金供给因矿产金供应增加而小幅增加,供过于求的格*依然存在,对于黄金价格而言形成一定的利空影响。但是对于黄金供需面的分析,市场应该转变供需传统分析思路,需求端重点关注ETF及类似产品项黄金需求变动,供给端重点关注央行购金/售金的变化。从黄金三大属性出发,债券属性和金融属性成为当前黄金价格的核心影响因素,工业属性对黄金价格的影响相对较弱,这也决定了全球黄金的供需小幅变动对金价影响的有限性。故2021年以来,美债收益率走势是金银行情的核心驱动因素,美元和美债收益率走势亦影响金银;故当前分析黄金价格需要更多的是关注货币政策走势、关注美债收益率和美元指数的变动,全球黄金供需变动仅作为价格走势预测的参考。
黄金的价格和COMEX持仓有正向关联,当黄金价格出现上涨或者下跌之际,COMEX持仓亦会出现相应的增加或者减少,两者的相关性较为显著。2021年,黄金价格整体维持弱势,COMEX黄金持仓亦是逐步下降;2022年以来,黄金价格整体维持先抑后扬走势,COMEX黄金持仓亦先减少后增加;净多持仓的变化与黄金价格走势的关联性更为密切。然而,COMEX持仓变动从逻辑和变动上均是滞后于黄金价格的走势,故COMEX持仓的变动可以作为黄金价格走势的验证,而不能作为黄金价格走势的预测指标。故对于COMEX持仓的观察来验证黄金价格走势,一旦两者出现背离,则会出现投机的机会。
从ETF持仓和黄金价格走势来看,SPDR黄金持有量和黄金价格的走势显著相关。2021年,黄金价格整体偏弱运行,SPDR黄金持有量亦是逐步减少;2022年以来,黄金价格整体呈现先弱后强态势,SPDR黄金持有量亦先减少后小幅增加,两者的关联性更为密切。虽然SPDR黄金持有量变化略微滞后于黄金价格,但是其走势的表动亦可以验证和确定黄金价格趋势,为黄金长期走势提供参考,故2022年仍需关注SPDR黄金持有量的变动情况。
一、人民币走势与黄金走势分析
2022年二、三季度与2023年2月,沪金涨跌幅和伦敦金现涨跌幅出现较大的偏差,伦敦金现走弱阶段,沪金跌幅相对有限;而伦敦金现上涨阶段,沪金涨幅有限甚至仍然处于弱势行情;这与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密切相关,人民币升值,沪金表现比伦敦金现偏弱,人民币贬值,沪金表现比伦敦金现偏强,因此需要关注人民币走势对内盘黄金行情的影响。4月18日-5月13日,受美联储货币政策加速收紧和地缘***势无进一步恶化的利多出尽影响,黄金承压回落。伦敦金现从1998.39美元/盎司的高位一度跌至1798.8美元/盎司,跌幅达到199.59美元/盎司/9.99%;沪金从408.46元/克的高位跌至399.22元/克,跌幅为9.24元/克、2.26%。沪金表现明显强于伦敦金现表现,内外盘的套利机会亦逐步显现。此阶段,人民币持续贬值,美元/离岸人民币从6.3789持续涨至最高的6.8364,涨幅达到7.17%。伦敦金现是美元计价,而沪金是人民币计价,故美元/离岸人民币的走势使得内外盘黄金行情强弱出现明显的分化。简单来看,伦敦金现的跌幅与沪金跌幅和人民币贬值幅度之和基本相等,这从数据上亦看出人民币的贬值带来了沪金的强势行情。
5月16日-5月23日,美联储货币政策加速收紧预期逐步被市场计价,形成利空出尽影响,黄金触底反弹。伦敦金现从最低的1786.28美元/盎司涨至1865美元/盎司,涨幅为78.72美元/盎司/4.4%;沪金从399.66元/克继续跌至397.16元/克,跌幅为2.5元/克、0.63%。沪金表现明显弱于伦敦金现表现,内外盘的套利操作获利颇丰。此阶段,人民币开始升值,美元/离岸人民币从6.8206持续跌至6.6619,跌幅达到2.33%,最低跌至6.6478,最大跌幅达到2.53%。故美元/离岸人民币的走弱使得内外盘黄金行情强弱亦出现明显的分化。
通过以上数据的分析可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对内外盘黄金的走势分化影响较为明显,人民币贬值之际,内盘黄金表现强于外盘黄金,人民币升值之际,内盘黄金表现弱于外盘黄金;特殊阶段,内外盘黄金走势甚至会出现涨跌分化。内外盘走势因为人民币走势分化之际,往往会出现明显的内外盘套利机会,因此可借走势分化之际进行合理的黄金内外盘套利,这一套利操作自然离不开对美元指数和人民币行情的把握、以及黄金整体走势的分析。2022年,多重因素汇集使得人民币表现弱势,美元/离岸人民币涨幅一度接近16%,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国内*部疫情频发,经济数据表现偏弱,经济下行风险加大;中美经济基本面和货币政策分化所造成的利差收窄甚至倒挂,叠加联储政策收紧造成资本外流影响,对人民币汇率形成较大压力;美元指数和美债收益率持续走强,使得人民币承压;人民币持续贬值,美元/离岸人民币一度涨至7.3748%的水平。2023年一季度,美元指数先强后弱表现,人民币呈现先弱后震荡偏强走势,对于沪金影响依然存在,但是内外价差变化不大。
展望2023年后面三个季度,美联储加息周期接近尾声,并且下半年降息概率大,中美利差整体或呈现先扩后收窄趋势;美国经济持续走低,国内经济则会继续修复;美元指数进入弱势行情阶段,直接利好人民币;预计人民币整体表现较强可能性大。综合考虑中美基本面的变化趋势、两国货币政策分化以及美元指数走势等因素影响,美元/离岸人民币2023后三个季度核心运行区间为6.5-7,不排除再度测试6.3的可能。人民币2023年整体或呈现震荡偏强走势,对于内外盘走势影响亦较为明显。
金银比率(黄金与白银的比值)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作为全球宏观经济健康状况的晴雨表,因为金银比的意义在于它能反应经济周期,通常情况下当金银比下降的时候,经济往往处于上升周期,而当金银比放大的时候,这时候经济往往开始下滑,甚至出现衰退。虽然黄金和白银均被视为贵金属,大概率齐涨共跌,然而两者因为基础属性存在区别,故两者的走势亦存在较大的区别。黄金具有较强的抗通胀属性,但是债券数据和货币属性所带来的避险属性影响会更大,故黄金的主要需求在于珠宝首饰或者投资需求,往往在市场走向不明时期充当通胀对冲和避险资产。而白银则是在工业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工业最终用途消耗的白银占比接近60%,而黄金为10%左右,故白银价格对经济周期比较敏感。故在经济或地缘**不确定性风险较大的时期,黄金的价格涨幅比白银大,金银比率扩大。在经济复苏时期,由于工业需求上升,白银的价格涨幅更大,金银比率缩窄。
从近两年的金银比数据来看,亦支撑上方观点。2020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金融危机和经济陷入深度衰退中,金银比亦是从85左右持续拉升至最高的123的历史最高水平,充分说明了经济危机和风险的存在;随后,随着**和央行的救市和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经济开始从深度衰退逐步复苏,金银比亦开始走低,2021年2月初降至疫情以来的最低点62。2022年,美联储加速不断加速收紧货币政策,能源危机、粮食危机和供应链危机冲击工业需求,经济衰退预期不断升温,有色板块维持弱势,在这种情况下价格高弹性的白银的反复性较强,整体弱于黄金,金银比近期持续抬升,金银比从75反弹至最高的95.6附近;然后因为美联储加息节奏放缓预期与兑现、经济衰退预期有所降温等因素影响,白银价格涨幅大于黄金,故金银比价格再度回落至75左右。
黄金是典型的是避险和抗通胀资产,原油是周期性商品,是风险类资产,可以说明经济活动的强弱和市场的风险偏好,故金油比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活动和市场情绪的变化。因为黄金和原油均是美元计价,故所谓金油比(通常使用伦敦金现和WTI原油进行计算)的含义就是1盎司黄金所能购买的原油数量,这个指标比值越高,说明用WTI原油衡量的黄金价格越高;金油比越低,说明用WTI原油衡量的黄金价格低。当金油比处于高位之际,说明黄金的需求要高于原油需求,即市场的避险和抗通胀需求较强,而经济活动处于偏弱的状态,市场偏好较低;当金油比处于低位时,说明黄金的需求低于原油需求,即市场的避险和抗通胀需求较弱,而经济活动处于走强的状态,市场风险偏好高。故金油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经济活动走势和市场风险偏好的变化,是风险偏好晴雨表。当然,当原油价格因为供给端的扰动出现非正常的涨跌之际,金油比与经济周期之间的关联性则会弱化。
市场普遍认为金油比可以视作风险结构变化的前瞻指标,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黄金和原油同属大宗商品,长周期看具有趋势一致性,历史数据亦可以支撑此观点。经济处于稳定状态之际,油价上涨,通胀预期上涨进而带动黄金价格上涨,同理油价下跌,通胀预期下降进而带动黄金价格下跌,故金油比不会发生异动,相对稳定。一旦出现异动,就意味着经济与政策不确定性、市场风险出现的可能性变大。第二,黄金和原油的风险特性存在较大的区别,原油和实体经济总需求的联系要明显强于黄金,而金价对货币政策、地缘**风险(特别是**以外地区)以及不确定性风险的敏感性要大于原油价格。
四、金铜比分析:中长期做多金铜比价值仍存
金铜比是黄金价格与铜价的比值,即一盎司黄金所能购买的铜的数量,为黄金的相对价格。黄金是典型的避险和抗通胀资产,具有“铜博士”之称的铜是周期性商品,是风险类资产,在需求端受到宏观经济周期的影响较大,对宏观经济走势敏感度非常高,故金铜比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宏观经济活动的变化。宏观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吉布森悖论”,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金铜比指标的重要性,亦说明利率和黄金价格之间的关系。吉布森悖论是说,利率与一般价格水平正相关,而非通货膨胀率。换句话说,利率随一般价格水平上升(下降)而上升(下降),即通胀时利率是上涨的,通缩时利率反而是下降的。在金本位条件下,一般物价水平越高,意味着一盎司黄金能购买的商品数量越少,即黄金的相对价格下跌,同时也意味着利率也随之升高。故在吉布森悖论中,黄金的相对价格就与长期实际利率呈反方向变动,那么金铜比与利率呈现反向关系。
铜作为大宗商品的核心组成元素,其快速攀升之时,金铜比下行,利率随之上扬,黄金反而可能面临下跌风险;这与我们此前认为物价上升推动黄金抗通胀属性回升并支持金价走强的逻辑正好相反。这亦是逻辑的转变,由抗通胀逻辑转移为货币政策转向影响逻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起的作用是不一致的。对于金铜比而言,其更多地是能够反映出经济周期的变化,因此金铜比和美国方面GDP有着比较显著的相关性,并且金铜比的走势领先GDP走势,对于经济周期的判断显得更为重要。从逻辑分析来看,金铜比与经济走势呈现负相关关系。金铜比走强之际,黄金需求要强于铜的需求,及避险或抗通胀需求强于工业需求,市场避险情绪高涨,风险偏好下降,说明经济活动走弱或者边际走弱;金铜比走弱之际,黄金需求弱于铜的需求,工业需求较强,说明市场风险偏好高涨,经济活动走强或者边际走强;故金铜比的走势与经济走势具有负相关性。
一、黄金技术分析
黄金走势关注对象主要是伦敦现货金(伦敦金现)、上海金(Au9999)和纽约金(Comex金),国内期货一般对标的是上海金+升贴水,我们分析的主要是伦敦金(现货金),因为伦敦金在定价权方面的话语权更大。压力位:2023年,第一压力位为2075美元/盎司,刷新历史新高可能性较大,不排除涨至2300美元/盎司上方的可能。对应内盘第一压力位为455-460元/克,若伦敦金刷新新高,沪金不排除涨至480元/克上方的可能。2023年二季度,银行业风险依然存在、美联储政策转向宽松以及经济衰退预期再度升温,黄金整体表现偏强,但是仍会出现回调行情,伦敦金现上方关注2075美元/盎司阻力位,突破的可能性较大,若突破则关注2200美元/盎司关口;沪金关注455-460元/克位置,突破可能性亦较大,不排除涨至480元/克的可能。
支撑位:2023年,伦敦金现第一支撑位为1800美元/盎司,若跌破则需要关注1675-1680美元/盎司支撑,跌至此位置的可能性不大。沪金方面支撑位为400元/克,核心支撑位为380元/克;考虑到人民币汇率升值可能性大,预计沪金整体表现或将会弱于国际黄金表现。2023年二季度,银行业风险减弱、美联储政策转向宽松被计价以及经济衰退预期仍未兑现,伦敦金现下方关注1800美元/盎司支撑,沪金关注400元/克支撑。对于2023年,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节奏与经济衰退继续主导黄金走势;美元指数和美债收益率的波动直接影响黄金走势。美联储加息周期接近尾声,对黄金形成利空出尽影响,政策一旦释放再度降息信号对黄金形成直接利好影响;经济衰退预期从避险属性利好黄金,故政策宽松转向和经济衰退担忧均利好黄金,美元指数和美债收益率持续回落可能性大,对黄金亦形成直接利好影响。故2023年,黄金整体仍将维持震荡偏强走势,一季度因为政策调整节奏的转变、银行业风险以及经济衰退的预期,整体呈现先强后弱再度走强表现,二季度,黄金高位偏强运行可能性大,不排除不断刷新历史新高可能。
2023年二季度,银行业风险有所消退、美联储政策宽松预期被市场所计价、通胀仍维持在高位,黄金存在调整的预期和空间;当然,美国银行业风险仍然存在、美联储货币政策整体维持宽松预期、美欧经济衰退或难免,黄金整体维持震荡偏强行情概率大;故需要重点关注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节奏的预期和经济衰退的预期,建议等待低吸机会。伦敦金现整体在1800-2075美元/盎司区间偏强运行可能性大,沪金400-460元/克主区间偏强运行可能性大,黄金刷新历史新高概率较大。2023年,伦敦金现核心压力位为2075美元/盎司,不断刷新历史新高概率大;支撑位为1800美元/盎司。沪金走势既要考虑国际金价走势,亦要关注人民币汇率走势,沪金上方压力位为455-460元/克,刷新历史新高可能性大;考虑到汇率变动,核心支撑位400元/克;考虑到人民币汇率升值可能性大,预计沪金整体表现或将会与国际黄金表现。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08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幅已接近5.5%_cctv.com提供
告别连续两个交易日的回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大幅上扬。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6月6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大幅走高156个基点,以6.9238再度创出汇改以来新高。
至此,2008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先后41次创出新高,年内累计升值幅度已接近5.5%。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08年6月6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9238元,1欧元对人民币10.7914元,100日元对人民币6.5319元,1港元对人民币0.88676元,1英镑对人民币13.5596元。
尽管周四美国公布的5月31日当周初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低于此前市场的预期,但这一利好数据对美元的提振作用有限。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暗示最早可能于7月采取升息举措,对欧元形成鼓舞,并导致美元出现先涨后跌的走势。
在这一背景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结束连续下行走势,大幅走高并创出新高。
责编:金文建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2008年4月走势
美圆不断的贬值,美联储不断的降息,现在世界货币对美圆都不断的彪升,人民币改动不大,对美圆只是有点点的调整,你也不必担心,现在的行情看,到4月份的中间价格应该还保持在1比7的汇率上的,人民币不敢随便过快升值的,这样对自己国家的影响很大的,只有慢慢的适应行情才有所改动.如果你要以银行的现钞价格来计算的话,你应该以100美圆比695人民币的汇率来计算的,因为汇率有变动的,四月分的价格基本就是这样的.看你自己怎么处理了.
08年人民币对日元汇率趋势如何
可能变化不大,趋势应该还是人民币慢慢升值。
钱,突然少了!
文/子木
人民币汇率走势分析(全文)
摘要:2008年底,人民币汇率问题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回顾了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历史走势,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升降的利弊,阐述了人民币目前面临的各种压力,并做出2009年人民币汇率有升有贬,总体基本稳定的预测。
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开始实行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从此人民币汇率开始了浮动的历程。在汇率改革进行的3年多的时间里,要说亮点,2008年绝对是浓墨重彩的一年。在这一年,持续了两年多的单边看涨年底终结;在这一年,贬值和升值的不同预期开始同时出现。这一切都让2009年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充满了不可预期性。或许,这种双向预期的出现,才应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的“浮动”之义吧。
一、2008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简单回顾
2008年1月2号,2008年的首个交易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还只有7.2996。经过前3个月的快速走高之后,4月10日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跌破7.00关口,其后的5月和6月,人民币继续高速升值。
转折出现在7月份中旬。8月份,人民币升值速度明显下降。到了10月份,甚至出现了单月走势略有贬值的情况。12月初,人民币汇率更是出现了罕见的连续四日“跌停”。
2008年12月3日***常务会议确定的金融促进经济发展9项措施中,第一次明确地把汇率列为继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之后,当前货币调控政策的三大手段之一。
截至2008年12月31日。人民币汇率在2008年的累计升值幅度为6.37%,但是在年中最高的时候,这一数据已经达到了7.41%,期间震荡幅度之大可见一斑。
1.人民币升值的利弊分析
①一国货币能够升值,一般说明该国经济状况良好。因为在正常情况下,只有经济健康稳定地增长,货币才有可能升值。这种由经济状况良好带来的币值的稳中有升,对外资的吸引力是极大的。
②中国仍然有居高不下的外贸顺差和巨额的外汇储备,中国的经济增长仍然是世界范围内最有看点的风景,因此货币升值的长期趋势不会改变。
①人民币升值的经济效应就相当于全面提高了出口商品的价格。其后果当然是抑制了出口,这显然是不利于经济发展的。
②人民币快速升值会削减外国直接投资。如果人民币升值,那就意味着外国投资者就得多支付相应额度的美元,其后果就是外资减少。
③将导致失业增加。在中国,出口约占gdp的30%。如果本币升值,出口企业必然亏损甚至倒闭,从而导致失业,进而增加社会不安定的隐患。
现阶段最新的物价、进出口等数据都显示中国经济尚在恶化,且面对百年不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人民币汇率大幅走高并不合适,应该通过适当贬值来刺激出口。
如果本币贬值,那么外币的购买力就强,这样一定量的外币就可以购买更多本国产品,意味着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相对便宜,从而可以增加出口;另一方面,本币贬值,外国商品价格就昂贵,这样本国进口必然减少。所以,人民币贬值的结果是扩大了出口,抑制了进口,增加了贸易顺差,促进了经济发展。
①本币贬值对外会引起贸易摩擦,对内会引发通货膨胀,极不利于国家经济的稳定。
②贬值不会解决外部需求放缓问题,贬值虽然会帮助出口企业因降低成本而存活下来,但却很难以持久。特别是中国已经失去竞争力的产业,贬值只会延迟产业退出时间。
除了人民币汇率单方向升值和贬值的选择以外,保持相对稳定,也是目前汇率变动的一种选择,很可能也是在当前动荡的国际经济形势下,人民币汇率最可取的改革思路。
2008年12月8号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要“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进一步改善国际收支状况”。这种观点其实在本质上和汇改以来一直所强调的并无二致。
但无论站在升值或贬值哪一方,还是高举维稳旗帜,各方都有着各自的理由和逻辑。而2009年人民币汇率的走势究竟将如何演绎,下一步我们将结合一些经济学的理论,目前国内的货币政策及现阶段的国内国外的经济形势进行重点的分析。
1.理论分析
由于汇率决定机制的复杂性,不能简单地由一个笼统的结论概括,所以我们将按照长期、中短期分别加以讨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ppp理论)是最著名的汇率决定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任何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会调整到能反映这两国之间价格水平的变动。这种理论认为两国货币之所以能够互相兑换是因为它们各自在其国内具有购买力,因而,两国货币的兑换率(汇率)应该等于这两国货币的国内购买力大小之比。
世界银行按1000多种商品价格计算的2005年美元兑人民币的购买力平价为3.4(1美元兑换3.4元人民币),它与世界银行2004年计算的1.9相比实际汇率更向购买力平价靠拢。2008年4月15日美国中央情报*《世界各国概况》(ciatheworldfactbook)估算的2007年人民币对美元的购买力平价为3.51。但这个数值并不代表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长期内要向3.51的汇率水平不断靠拢,而是表明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一种升值趋向,即今后几年内人民币有会温和持续升值的趋向。
利率平价理论认为当资本具有流动性且银行存款是完全的替代品时,如果人们愿意继续持有手中已拥有的本币存款和外币存款的供给量,则二者的预期回报率必然相等。
从本外币存款利率的变动趋势上分析,虽然2008年12月23号中国人民银行再次了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这已经是2008年9月以来央行第5次宣布降息。但考虑到gdp今年的增速的下滑和目前cpi下降速度,人民币存款利率仍然存在继续下调的可能性。而美联储2008年12月17日一举将联邦基金利率降到0—0.25%区间,正式宣告了继上世纪90年代日本实行零利率政策之后,又一个西方主要经济大国被迫采取了同样的货币政策。美元利率再度下降的可能性被封死,但从中长周期的角度看,美国“零利率”政策只能是美联储的权宜之计,它注定不会长久。
所以,中短期从利率变动角度看,人民币汇率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介于短期和长期之间)会趋于升值。
2008年12月13日,***办公厅公布了《***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第一条规定,要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货币信贷稳定增长,以高于gdp增长与物价上涨之和约3个至4个百分点的增长幅度作为2009年货币供应总量目标,争取全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7%左右。
广义货币供应量(m2)是中国货币政策的主要考量目标,《若干意见》很明确的表达了要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2006年、2007年和2008年的m2增速目标均为16%。如按《若干意见》里增速计算,2009年m2供应量17%的增速即意味着2009年贷款速度会很快增加,货币增速过快,货款增加过快,将会造**民币供给大幅上升。并且随着4万亿财政刺激政策在今年的全面执行,银行贷款数额的强劲增长,2009年人民币将会面对一定的贬值压力。
(1)目前中国仍是双顺差,外汇市场的根本压力是升值,而非贬值.目前的出口收缩主要是来自外需减少,中国出口对于外需敏感,对于汇率并非那么敏感,因此通过贬值促出口的做法只会进一步恶化贸易条件,对出口增长本身并没有多大好处。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促进内需,靠贬值促发展,总体而言弊大于利。
(2)央行从2008年12月23日开始降低利率27个基点,低于市场预期,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与美元之间保持利差,防止外资过度外流。
(1)长期内人民币贬值还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随着美国和欧盟经济陷入衰退,来自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压力开始会加强。2008年12月2日美国财长保尔森在针对中美战略经济对话(sed)的讲话中,两次提及人民币问题,明确表示不希望看到人民币贬值。他说:“中国必须允许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以此作为解决中美贸易紧张关系的部分改革办法。”他希望人民币升值,以缩小美中贸易不平衡。新选总统奥巴马则被认为会比布什更具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他在竞选时也多次表示将督促人民币升值。因此,美、欧、日企业家都对此极为敏感,认为人民币贬值成为一种趋势,对他们的影响是致命的。
(2)东亚国家正面临着外资撤出,对他们本国的资本市场和国际收支产生冲击的时候,人民币贬值必然会引起东亚国家货币的竞争性贬值。对此,2008年11月中旬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上,中国承诺共同应对金融危机。
在对2009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做出预测前,我们有必要从美元的价值角度再分析一下人民币和其它主要货币的价值
根据美联储公布的数据,60%的美元如今在美国境外流通。这无疑意味着美国的过度货币发行,简单的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钞票印得太多会导致通货膨胀和本币贬值。所以从表面上来看,是人民币被低估了,而实质上来看,则是美元被高估了,不是人民币应升值,而是美元在贬值,这不仅是针对人民币而言,对所有的主要货币,美元都存在高估。
一个强经济一定是一个强货币,但这个强货币并不代表对其他货币的汇率不动,美国是一个大国,美元是浮动的汇率,美元也是个强货币。我想中国人民币汇率未来的方向应该也是这样的一个模式,人民币首先是一个浮动的,有弹性的汇率,同时它也应该是一个强货币,因为我们背后有着一个持续的经济增长作为支撑,它一定是一个国际上越来越受欢迎的货币,当然这还需要我们从外汇管理的政策、金融市场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但是我们正朝着这个方向在走。
根据综上所述,从中长期看,人民币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小幅升值有利于人民币地位的提高,从而有利于将来在亚洲地区货币中发挥主导作用。
但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及国内经济下滑,2009年上半年维持币值的相对稳定才是最稳妥的做法,即既不能使人民币大幅贬值,也不能放任其升值过快。币值稳定将对汇率、金融市场乃至整个经济的稳定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2009年下半年,随着国际金融市场流动性的缓解,商业银行对企业信贷的恢复,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有可能开始增大,进入一个有升有贬,相对小幅升值的通道。
2009年人民币汇率这种有升有贬总体基本稳定的走势将是中国在目前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一个占优的策略选择。
参考文献:
[1]保罗•克鲁格曼着:《国际经济学》(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第七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杰弗里•萨克斯:(sachs,j.d.)《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时间:2022-09-1111:17:33
被举报文档标题:人民币汇率走势分析
13882551937、13808266089 服务时间:8:00~21:00 承诺一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