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股票怎么样(小米股票值不值得买?)

小米股票值不值得买?

小米股票马上就要在港股上市了。作为科技媒体,我们也测试了不少小米的产品。突然想聊聊即将上市的小米的股票值不值得买。

投资和评测其实有些相似,都是了解一个产品/一家公司之后再给出评价的过程。

首先,

看看小米的估值 

即将在港股上市的小米,原本有相当大的把握冲击1000亿美元,不过最近两天小米推迟上市,并把估值下调到550亿到700亿美元,也就是大约3200人民币到4500亿人民币。

这是什么概念呢?乐视的巅峰时期市值1500亿人民币;新能源和汽车的比亚迪,港股和A股的总市值大约2000亿;和雷总「小赌」过一次的格力,市值大约3000亿左右。而BAT中市值最大的腾讯,去年巅峰到达了40000亿(注意,四个零)。

虽然一般情况下,「估值」会比市值偏高一些,但是当我把这几家耳熟能详的公司市值列出来的时候,多少可能还是和你想象中的画面有一些出入。比如一家几乎不涉及硬件的互联网公司(腾讯),市值竟然是一家做实业、重资产制造业(格力)的十几倍;而小米的目标估值竟然是一家涉及新能源和电动车企业(比亚迪)市值的一两倍还多。

该不该看好小米?

市盈率里有真相 

利润是资本市场无法左右的客观事实,你今年挣了多少就是多少,但如何把这些挣来的钱量化成为看好(或不看好)的标准呢?答案就是「市盈率」。

市盈率的含义是,如果我投资了一家公司,按照公司最近一年赢利能力,我需要「多少年」把投资的本钱挣回来。这个「多少年」就是市盈率。比如一家公司的市盈率是20倍,就是说投资它之后,我20年可以收回本钱。

另一个相对好记的规则是,你愿意为了赚1块钱而付出多少钱?如果市盈率20倍,相当于每年付出20元赚来1块钱(实际的投资周期复杂得多,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所以一般来说市盈率越低越好。

市盈率的计算公式是:

市盈率=每股市场价格÷每年每股的盈利

市盈率=市值(股价)÷每年盈利

如果有两家公司的赢利能力一样,但是一个所处的是即将爆发的新能源市场,一个所处的是一个已经十年没有增长的夕阳行业。那么资本市场对两家公司回本年数的期望是截然相反的。所以,市盈率虽然反映的是投资回报所需要的年数,但是本质上反映的是资本市场对你所在行业未来的看好程度。

比如苹果去年一不小心挣了接近500亿美元,三星挣了360亿美元。同样是和科技产品沾边,苹果是一家面向消费者的创新性硬件公司,只要苹果未来能持续的创造好的硬件,那么这就一直会是一家值得投资的公司;而三星挣的大部分钱,都是作为供应链上游卖储存、卖内存赚的钱,三星能赚多少,不光要看自己能生产多少,还要看苹果这样的下游厂商能卖出去多少。所以市盈率参考的就更偏向于传统行业,只有11倍市盈率。而谷歌和腾讯这样的软件公司,现在每年赚的钱不多,但是投资者非常看好谷歌和腾讯所在的互联网行业的成长性。

适应了资本市场这种以「利润*行业成长性」的估值的思维方式,我们来审视下小米——综合硬件利润率不超过5%的小米,赚钱吗?

根据小米招股书来看,抛开财务统计方法和小米上市股东权益变动,2017年是小米最赚钱的一年。总收入1146亿,净利润53.62亿。超过98%的A股上市公司,比顺丰、中兴、比亚迪等公司都要高。

按照3200~4500亿元的估值,以及53.62亿的净利润,小米的市盈率高达60~84倍。

作为对比,在目前的硬件行业中,全球市值最高的苹果公司市盈率约为13倍,刚刚经历大裁员的惠普的市盈率有6倍;而拿到了美国空调市场第一的海尔则是18倍。

再看看互联网行业,用钱创造快乐的腾讯市盈率是43倍,阿里巴巴的市盈率是48倍,不断探索人工智能领域的Google则是21倍。

如果一家公司的市盈率过高,说明要么是它的股价太高,要么是盈利能力太差。

市盈率过高,

会有什么后果?

毫无疑问,按照目前的估值来说,小米的市盈率太高了。不仅远远高出硬件行业的市盈率,也高于证监会设立的市盈率红线——23倍。

市盈率太高,说明它的估值/市值太高,如果市场同时又不看好它,就容易导致上市之初就跌破发行价(俗称破发)。

Facebook上市第二天就破发了,这一破发就一蹶不振了,直到2013年8月,股价才回暖到38美元。

搜狗在上市之初,讲了一个「把AI当作未来发展方向」的故事;但几个与故事配套的产品:一只答题机器狗,一款语音转文字App,一个搜狗翻译,在资本市场眼里纯属饼太大,没摊熟。导致搜狗以13美元/股的价格正式上市后,第一天就下落到12.5美元,跌破了发行价。

问题来了,超高的市盈率,一定等于「破发」吗?当然不是。

市盈率高从来不是问题,如果你讲的故事对于资本来说足够有诱惑力,那么就能够撑起高估值和高市盈率。

小米讲的故事 

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在小米的故事书里,有3个重要的章节。

第一,打开以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用国内同样的用户运营方式,培养高忠诚度的「海外米粉」,并通过「小米之家」继续抢占三四线市场。

第二,消费物联网战略。通过生态链投资、参股模式布*了90多家消费IoT(物联网)产品的企业,连接设备超过1亿台,初步形成了垄断优势。要物联网的风口

第三,是用户数据深度挖掘。除了客户的消费类数据外,小米还可通过智能终端记录客户的设备使用数据,从而对用户需求进行深度管理。

意思是,要销量,要物联网的风口,要用户基数,挖掘其潜在的商业机会。

这样的故事讲的通么?

还记得小米的另一个身份么?中国第三大电商。

如雷军所说,小米的确是全球罕见,涉及电商(中国第三)/智能机(中国前三)/互联网的公司。

基于硬件免费的 

互联网公司 

 小米拥有电商流量、智能机的销量,还有互联网(米家/MIUI)的庞大用户的根源,更多的源于极低的硬件利润率,或者说感动人心的产品价格。历史上通过性价比硬件获得庞大用户基数不仅有先例,而且大家应该非常熟悉——乐视。

至于后面,发生了什么,「下周回国」的梗还犹在耳边。 

小米会成为 

下一个乐视么?

性价比是一把双刃剑,现在的小米,用销量无数次证明,这是获取用户最快的方式,但是过去的乐视,也证明了性价比也是最没有忠诚度的方式。所以,小米会不会成为下一个乐视,本质上就在回答,小米是否通过性价比笼络大量用户的同时,建立起行业的壁垒,让用户难以离开。

   

想成为小米的股东之前,先问自己一个问题—— 你离得开小米的产品么?哪些离的开,哪些离不开?

  

在这里我也说说自己的看法。在很多期视频中,大家应该知道我的家里几乎全套米家的产品,总额应该是过万。尤其是小爱音响的出现,用语音控制将家电全部连在了一起,我也许因为iOS完整的云服务被捆绑在苹果的树荫之下,但是家中的不少电器,已经悄然印上了小米的logo。从扫地机器人到净化器、马桶盖、净水器,小米旗下投资的生态链已经成为诸多领域的独角兽。

用户数据化反? 

是阳谋也是窘境 

腾讯和谷歌都是为用户提供了了无可取代的互联网服务。而苹果则是用顶级的用户体验,售卖硬件,获得丰厚的硬件利润。而小米正在试图走一条,免费的硬件获得用户,通过用户的数据挖掘新的盈利方式,注意,这个故事一定不能讲成软件盈利,因为,一旦变成用软件盈利,那么小米立马回被判断成互联网公司,而互联网公司又无法享受小米期望的高估值。而如何通过用户数据挖掘出新的盈利方式? 

这才是那个最核心的问题,小米如何用不挣钱的硬件获取了用户,但又如何不通过互联网服务的方式,来盈利呢?这个问题确实很难回答,但是必须要回答。

买产品可以用信仰 

但是买股票需要理性 

最近我有一句口头禅:当你感性的时候,并不意味着你善良或者理想主义,反而意味着你既没有明确的目标,也不知道如何理性思考。用这句话送给每一个希望成为小米股东的同学,如果你希望和小米一起成长,那么用着便宜的硬件,已经是对它最好的支持。但是当你决定用自己的真金白银买的股票做投资,那么你必须想明白,无论怎么样的新物种,独角兽,讲着怎样的故事,一旦上市,没有情怀、眼泪,也没有感动和星辰大海。悬在它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只有盈利!

小米就要上市了,想要逆袭,如何才能买到小米的股票呢?

小米准备要上市了,这大家都知道。5月3日,小米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拟融资100亿美元。有媒体报道称,据接近小米IPO中介方的人士表示,目前保荐人、投行、潜在投资人普遍接受小米当前估值至少在700亿美元,IPO之后短期内小米市值超过1000亿美元把握很大,最后可能达到1300亿美元。

一旦小米正式上市,估计会有很多富翁产生,这不仅仅包括小米的员工,还有可能包括购买小米股票的股民,因为小米上市之后很有可能迎来N连涨停。

但是有一点不好的是,小米本次上市选择在香港上市,所以大陆的米粉不能直接购买,但是大家又不想错过这一次赚钱的机会,怎么办呢?

 

下面我们就来看下大陆的米粉如何购买香港上市的小米股票。

目前大陆居民购买香港股票有3种方式。

一、直接开通港股账户

 

1、去香港的证券公司开户

 

需要的材料大约为两份:

 

A、身份证明资料:身份证、港澳通行证、护照任选其一;

 

 

2、在大陆券商开户

 

目前大陆有一些券商是可以直接开通港股的,比如东方财富证券、方正证券、招商证券、光大证券、申银万国、广发证券、中信证券等一些主流券商,以及一些港资券商内地分部,均可开立港股账户。

你只需要在这些证券公司的官网预约填写相关资料后前往指定地点验证身份开通。

办理流程:

 

A、网上提交开户申请

 

在线填写申请表格,成功提交后,下载或打印所提交的申请表单。

 

B、准备申请资料

 

 

C、证明

 

临柜申请亲临现场完成,网上见证需要相关视频见证等手续。

 

D、开通账户

 

E、券商帮助客户开设港股交易账户,并帮客户香港当地银行开设资金账户;

不过通过券商开通港股账户,券商要收一定的佣金,比如下面这个表格:

 

二、开通港股通

 

通过沪港通、深港通渠道购买。

 

A、条件:

 

1、开立有沪深市场A股证券账户;

2、A股票账户上开通前20个交易日账户内日均人民币净资产须大于等于50万元;

3、风险承受能力级别为C4积极型、C5激进型(两年有效);

4、不存在严重不诚信记录

 

B、满足条件后可以通过券商APP或官网,或者到营业厅申请开通即可。

 

三、购买CDR

 

证监会网站11日公开预披露了《小米集团公开发行存托凭证招股说明书》,这意味着小米可能会成为第一个通过CDR方式进行融资的企业。

 

CDR可能很多人不是很熟悉,我们先科普下。所谓CDR中文名叫中国存托凭证,是指允许国内投资者持有海外公司股票的代理证,比如小米在香港上市之后,正常是不能在大陆融资的,但是有了CDR之后,大陆居民就可以间接购买小米的股票,当然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股票,而是一种衍生品,因为投资者购买这种产品之后只能享受投资收益,没有投票权。

............................................................................

............................................................................

精品推荐

............................................................................

............................................................................

“无限潜力?”之——小米集团?小米股票到底要不要入手?财务分析 - 知乎

最近有一个同事,疯狂跟我吹嘘小米集团的股票,什么智能家居领跑者,什么支持homekit,又什么旗舰机总能拿到芯片首发啥的,反正一通乱吹。

这不,前几天不是出了特朗普**制裁小米,将小米拉入黑名单的事嘛。小米股票当天暴跌10%,好家伙,给我这同事高兴的,立马入了一手小米的股票,坐等升值。

那我们今天就来分析分析小米集团,到底是不是一个值得投资的优质股票。

从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小米目前最新的每股净资产是每股3.9港元。

目前为止,小米股价等于翻了779%,从这个数据来看,并看不出小米有非常好的投资价值。

从长期来看,小米从2018年中上市以来,到2019年末,将近一年半的时间,股价都是一个下跌的趋势,最低到8.28元。直至2019年末,股价才开始反弹,可以说完全实在疫情的冲击下,刺激了消费行业的发展,小米就是这其中的受益者之一,一年时间,股价从最低的8.28一直涨到最近的30块左右,涨幅将近363%。可以说现在算是小米股票的高估值期,所以说现在并不建议小白直接入手小米。

现金流就是企业的血液,现金流一断,企业也一命呜呼了。

我们可以看到2018年小米的现金流为-0.06亿元,好在后面两年,小米没有遇到什么大的难题,企业发展还算顺利,所以现金流没有太大的问题。

小米近三年的营业收入和利润还算稳定,没有什么大的波动。

营业收入稳定在1700亿以上,符合大型企业收入标准,所以短时间内基本可以不考虑被市场淘汰的情况。

小米的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智能手机业务、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互联网服务以及国际市场等领域。业务覆盖范围大,收入来源多,风险平摊,不易出现较大的财务问题。

年度利润能达到250亿左右,主营利润率在7%左右,对于一家做手机行业的公司来说,处于行业的一个正常水平。

从以上数据的分析来看,小米现阶段还处于一个稳步发展的阶段,受疫情影响,小米在2020年第一季度收到较大影响,但随着国内疫情的好转,以及新品的发售,使得小米2020后面几个季度业绩都很不错。

目前小米处于一个比较高的估值,但是老君觉得,现在小米的股价,没有最高,只有更高。怎么说呢,我支持小米的原因,单方面是因为小米的商业价值及商业前景。

细想一下,小米出了智能手机业务之外,它的智能家居业务也十分的有名气,我不是说国内其他的智能手机做的不好,其他的智能家居做的不好,而是小米是唯一一个同时把智能手机和智能家居都做好的企业。而就我看来,智能家居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的好,并且智能家居也需要一个控制中心,而目前最好的最方便的控制中心,我觉得非手机莫属了吧?所以同时发展智能家居和智能手机的小米,一定有机会在未来占领人们智能化生活的大部分份额。

而且对于用智能家居、智能化产品的人来说,他们都喜欢拥有兼容性强的智能化生态,如小米生态、苹果生态等等。

再加上小米的财务数据其实除了每股净资产过高以外,其它数据其实还是处于一个很好的水平的,当然还有两个数据我没找到,一个是每股未分配利润,还有一个是每股公积金,有相关数据的小伙伴们可以私信我,如果这两个数据也都表现不错的话,我觉得小米是一个非常适合长期持有的股票。现在想入手的朋友,可以逢低买入,长期持有。

小米股票为什么跌到最多?

小米股票跌的原因是因为自身研发费用比较低,可持续性的增长潜力不足,简而言之就是公司估值太贵,需要用下跌来使其公司估值合理。

小米公司所构筑的小米生态链技术含量比较低,在面对华为、苹果等一些大厂商的时候产品除了价格外并无新的竞争力,这就导致了销售利润不高,自然利润受限,增长潜力不足。

小米上市后股价为何一路走低(小米上市为什么股票下跌)--知识财经

作者:Zarrow

来源:财看见-腾讯新闻(ID:tmoneyplus)

注:本文只用于交流学习,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019年1月9日,小米半年禁售期到了,当天,小米股价下跌6.85%,收盘报10.34港元,与17港元的发行价相比,小米股价跌去了39.2%,较其上市最高点的22.20港元,大跌超53%,市值更是较高点蒸发2800多亿港元。小米上市后股价为何一路走低?其大跌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对于小米股价大跌,不少散户投资者认为,这是小米自身盈利能力出了问题。事实是怎样的?我们用数据说话。

一般而言,营业收入、毛利率、净利润和净利率是体现企业自身盈利能力最为直观、最为核心的指标,要看小米自身的盈利能力如何,可以从小米近年来这些财务指标情况来判断。从营业收入来看,从2017年开始,小米集团的营业收入增长率保持在60%以上。

具体来看,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前三季度,小米集团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84.34亿元、1,146.25亿元和1,304.94亿元,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2.40%、67.50%和64.12%。2016年,因智能手机销售收入较2015年下降9.20%,导致营业收入仅比2015年增长2.40%;2017年和2018年前三季度,小米集团各项业务收入和营业总收入均较上年同期增长较快,其中智能手机业务保持60%左右的增长率,loT与生活消费品业务保持90%左右的增长率,营业收入保持65%左右的增长率。所以从营业收入来看,小米集团各项业务增长态势迅猛,保证了其持续盈利能力。

小米集团近三年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10.60%、13.20%和12.67%,总体保持平稳态势,略有增长。小米集团的综合毛利率较低,主要是因为销售收入占比较高的智能手机和loT与生活消费品毛利率较低,这符合小米一贯秉承的“极致性价比”的经营理念。

国际会计准则将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投资公允价值的增益、收购导致的无形资产摊销等非经营损益计入的净利润之中,由于小米集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和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金额较大,按照国际会计准则计算的净利润并不能反映小米集团的实际经营状况,所以我们用调整净利润与净利率来衡量小米集团实际盈利情况。

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前三季度小米集团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18.96亿元、53.62亿元和67.01亿元,对应的经调整净利率分别为2.80%、4.70%和5.14%。得益于销售收入和销售毛利率的逐年增加,小米集团经调整净利润与净利率亦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经调整净利润在2017年和2018年前三季度较上年同期的增幅分别为182.81%和38.28%,增长迅速,反映了小米集团持续增强的盈利能力。

综上,从小米集团近年来营业收入、销售毛利率、经调整净利润与净利率等核心盈利能力指标来看,小米集团营业收入持续增长,销售毛利率稳中有升,经调整净利润与净利率逐年提高,体现了小米集团较强的持续盈利能力。由此可见,小米集团自身盈利能力可能并不是其股价持续下跌的主要原因。

如果小米自身的盈利能力不存在大问题,小米的股价为何会腰斩?

在股市中,不少股票的大跌都是从投资者信心崩塌开始的。

小米创始人雷军在上市当日股价破发时就说过:“很多人看不懂小米,里面有很多创新,既是硬件公司,也是电商公司,还是互联网公司。”目前看,小米并没有与之完全可比的同类型上市公司。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小米的销售收入主要由智能手机、loT与生活消费品和互联网服务三块业务构成。近年来,三者比例大致保持在7:2:1。智能手机、loT与生活消费品和互联网服务三块业务分别对应雷军所说的硬件公司、电商公司和互联网公司。

既然目前小米并没有与之完全可比的同类型上市公司,我们就在全球范围内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科技硬件、电商和互联网方面的领军企业为小米各业务市盈率估计做参考,采用分部加总法,确定小米整体市盈率。

三星市盈率太低,仅为6.6倍,在市场中属于极端情况,不具有代表性,我们可以参照苹果的市盈率估算小米智能手机业务市盈率,过去一财年,苹果净利润增长率为23.12%,小米经调整净利润增速为39.28%,基于合理预期,小米手机业务市盈率确定为21;loT与生活消费品和互联网服务对应市盈率分别为选取的新零售电商和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平均市盈率;其他业务市盈率确定10。各项业务市盈率对应的系数为其毛利占比。

小米集团过去四季度经调整的净利润为79.89亿元,1月10日收盘时市值对应的经调整市盈率为29.75。若按照对小米公司是硬件公司、电商公司和互联网公司的定位进行估计,小米集团目前的市盈率为36,对应的股价为12.12港元/每股。

所以,小米公司作为一家硬件公司、电商公司和互联网公司,投资者对其各部分业务的盈利能力的合理预期与市场平均水平大致相当时,小米的股价应该在12港元/每股左右,也就不难理解小米自上市以来股价为什么会持续下跌了。

在研发投入方面,放眼世界,任何科技巨头都是研发驱动型公司。苹果公司2017年度投入研发经费为115.8亿美元,华为控投2017年的研发投入为897亿人民币。2015-2017年,小米集团累计投入的研发经费67.67亿元人民币,分别为15.12亿、21.04亿和31.51亿。小米的研发投入能否使其保持持续的竞争力,投资者或存在一些疑问。

在开拓海外市场方面,近年来,小米手机出货量高速增长主要依赖于海外业务的增长,但目前海外市场开拓面临当地**的阻力和其他品牌商(华为、oppo、vivo等)的竞争愈加激烈,投资者对其未来是否能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存在一定疑虑。

为了重拾投资者对小米的信心,小米集团于2019年1月09日发布公告表示:小米控股股东自愿承诺自本公告日期起额外365日内,不出售直接或间接实益拥有的本公司股份(惟控股股东可将所持有不超过约6.4亿股公司B类股份捐赠予公益慈善机构用于慈善用途)。受此消息影响,小米股价从9日低点9.44港元开始攀升,截止1月11日收盘,股价回升到10.34港元每股。

小米股票怎么来自买?

小米上市的地点在香港,所以如果想购买小米的股票,需要选择一家正规可胡拿靠的香港券商开户,或者开通港股通账户,不过目前小米新股并不支持港股通交易。另外还有一种方式就是购买投资小冲做腊米的基金或者期货。后期小米应该会开启CDR,届时就可以直接购买了。CDR指的是中国存托凭证,是指在境外(包含中国香港)上市公司将部分已发行上市的股票托管在当地保管银行,由中国境内的存托银行发行、在散滑境内A股市场上市、以人民币交易结算、供国内投资者买卖的投资凭证,从而实现股票的异地买卖。

小米股票能涨到100吗

구이며,나는부모님의사랑九祖升天

暴跌6%,股价上市以来新低,小米到底怎么了?

6月3日港股开盘,小米暴跌超6%,这是小米上市以来首次跌破9港元的整数位,股价创上市以来新低,市值蒸发1560亿港元接近腰斩。

雷军曾说过,「要让上市首日买入小米公司股票的投资人赚一倍」,但面临跌跌不休的股价,小米的投资者却更多只有无奈的自嘲,「年轻人被套牢的第一支股票,按照17港元的发行价,做空正好赚了一倍」。

暴跌背后,并非偶然。

亮眼财报背后暗藏隐忧

小米的AIoT战略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一季度IoT与生活消费产品分部的收入为12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56.5%,主要驱动是小米电视、手环、空气净化器等产品的强劲需求。该分部收入占比也逐渐提高,一季度达到27.5%。尤其是智能电视的出货量同比增长为99.8%,几乎翻番,同时在国内保持出货量第一。

小米眼下仍面临四重危机

站在消费者角度,小米通过性价比为用户提供了一种更好的选择,但从投资角度来看,小米的用户普遍都是价格敏感群体,消费粘性普遍偏低,而性价比也绝不是科技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当前小米的困*中,有四重危机仍值得注意。

1、千元机市场竞争激烈

2、产品策略的左右手互博

不久前,Redmi推出最新旗舰产品K20Pro,配备骁龙855移动平台、27W有线快充、后置IMX586的4800像素镜头、6.39英寸三星屏幕,以及比小米9更大的4000mAh电池。K20的问世,可以说是Redmi的一次全新升级,但这种升级背后却更多是一种无奈,竞争对手的冲击让小米不得不提升配置保持「性价比」优势。

硬件上的种种配置彰显了红米进军高端旗舰的决心,但也是这种决心造成了小米产品线上的混乱。从产品上来看,相比小米9,K20有着更大的电池、更极致的全面屏、更好的音频参数,硬件级DC调光以及3.5mm耳机孔等等,当然也有更低的价格。换句话来说,这是一款看上去更「均衡」机器,也是一款比小米9更具性价比的产品。

红米品牌独立成Redmi后,小米实际上是希望打造类似「华为」和「荣耀」的双品牌策略,红米打低端,小米打中高端,MIX做概念机,这个分类比较科学,通过不同的品牌触达不同的圈层消费者,但K20Pro推出之后,这意味着红米也正式进军中高端市场,左右手互博实际上已不可避免。

有投资者对此表示,「本来小米拔高,红米主攻性价比的思路挺对的,但错就错在还没等小米拔高,小米这个品牌尚未摆脱性价比的桎梏,红米就亮出了极致性价比这把大刀,结果误伤的对象中便有自家兄弟」。

3、AIoT转型之路任重道远

在物联网的关键布*上,智能音箱被看成是未来的控制中枢,这对小米的IoT布*也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根据数据机构Canalys的数据,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小米音箱出货量为320万台,市场份额15.4%,同比增速达到了411.4%,看上去增速不错,但小米在市场份额上仍落后于百度和阿里巴巴。

小米的IoT布*主要依靠的是小米生态链,但制造业的根基在于品质,小米生态链企业大多数与小米一样采用轻资产运营模式,只对产品进行外观设计与「互联网+」,然后外包给更上游的企业去代工生产。也就是说,基本上小米所有的产品都是代工生产,而这也意味着小米的硬件产品缺乏核心的护城河。事实上,不少小米生态链公司在去小米化的同时,也同样在复制的小米的AIoT战略。

4、海外互联网收入存疑

但问题是海外市场的销量增长,却并没有对小米利润造成带来相应的促进作用。如果仔细看小米财报,你会发现尽管互联网服务只占总收入的9%,但其毛利润却占了绝大部分。小米一季度财报显示,小米互联网业务2019年Q1收入43亿元,同比增长31.8%,其毛利率高达67.4%,同比增长5.1%,毛利占比也大幅提升,超过50%,互联网业务已成为小米目前的主要盈利业务。

这个闭环在中国市场并没有任何问题,但在海外市场却可能并不成立,毕竟谷歌这道关就过不了。例如,在中国市场,小米可以提供小米应用商店,但海外却必须安装googleplay。这意味着,小米的互联网货币化战略在海外市场存在根本性缺陷,事实上虽然小米海外收入占比总收入超过38%,但海外互联网服务却只占互联网服务总收入不到5%。

小米应该如何被正确估值?

记得投资老将王功权曾在朋友圈高能预警:小米和美团IPO三个月内的股价走向,将深刻影响中国创投行业的投资价值取向,其标志意义在于:「好,则大家继续做爆炸成长梦想;不好,则风险投资的一个泡沫时代结束」。

去年7月上市之后,小米的股价曾一路上涨,最高涨到了22港元。随后股价便开始一路下跌。去年11月底,小米的股价反弹至15.160港元的高点后,又开始新一波的下跌。到今天,小米股价触及9.01港元的历史最低价。今年以来,为提振股价,小米集团及高管曾做过诸多尝试。然而,即便多次回购股份,小米股价整体走势依旧不乐观。

那么当下的小米估值合理吗?对于这个问题,早在6月21日,小米香港路演时,雷军对备受争议的估值问题回应道:「我不care小米是不是互联网公司。很多人问我到底是给小米腾讯的估值还是苹果的估值,我说我要腾讯乘苹果的估值,因为小米是全能型的」。

如今小米上市前后从「千亿美元估值」到如今的不到400亿美元估值,投资者有很多不同的意见,其中备受议论的关键在于小米公司到底是一个互联网公司还是一个硬件公司?毕竟按照不同的标准来估值其所能够达到的市盈率也是不同的,小米仍然是一家难以被定义的公司。

科技公司在上市初始都会基于它未来的成长性给出高于当前的估值,但从长远性来看,其经营利润和持续增长力仍然是关乎市值的重要因素,小米想要实现股价上的复苏,仍然需要向资本市场证明自己,但如今留给小米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小米股票上市涨了多少

一破手机上什么市呀。上炕都难。。。。。。。公司成立还没有一年呢、、、、

怎么购买小米的来自股票?

你要到证券公司开个户,就可以到你所开户的证券公司的APP里操作购买小米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