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简科技温月芳是哪里人( 延伸碳纤维下游应用 中简科技拟联合高管现金收购科尚智能100%股权 _ 经济参考网 _ 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官方网站 )
延伸碳纤维下游应用 中简科技拟联合高管现金收购科尚智能100%股权 _ 经济参考网 _ 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官方网站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中简科技(300777.SZ)5月23日公告,拟与公司董事长杨永岗及董事、总经理温月芳共同以现金收购常州科尚智能家居有限公司(下称“科尚智能”)100%股权,收购完成后对其进行更名、更改经营范围并增加注册资本至2800万元,暂定名称为“中简新材料发展(常州)有限公司”(下称“中简新材料”),以最终工商登记注册为准。
公告称,此次收购、增资是为进一步延伸碳纤维在下游的应用提供基础,未来将成为公司碳纤维及相关产品在航天、民航等领域开展应用的重要平台,能有效补充公司以碳纤维为核心的新材料产业链,符合公司及全体股东的利益,对公司战略发展及日常经营有积极作用。
中简科技是专业从事高性能碳纤维及相关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为碳纤维及其织物,公司成立以来始终聚焦主业、坚持自主创新,围绕高性能碳纤维产业化开展研发制备工作,已率先实现了ZT7系列高性能碳纤维产品在***航空航天领域的稳定批量应用。公司技术团队完全掌握了设计、工艺、控制综合等碳纤维制造核心技术。
科尚智能成立于2016年1月11日,注册资本10万元,自然人祝维平持有100%股权,公司未开展业务。2021年,科尚智能期末资产总额4.98万元,净资产4.98万元,负债总额0,营业收入0,净利润-0.01万元。
本次交易价格以科尚智能截至2022年3月31日净资产49424.13元为依据,经各方协商确认交易对价为5万元,由中简科技受让其51%的股份,由杨永岗及一致行动人温月芳受让其49%的股份,结合后续业务发展规模,后续拟以上述比例对该新材料业务公司共同增资至2800万元。收购增资完成后,中简新材料股权结构为:中简科技持股51%、杨永岗持股16%、温月芳持股33%。
由于公司董事长杨永岗、董事及总经理温月芳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故本次共同对外投资事项构成关联交易。本次关联交易金额未超过3000万元且未超过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绝对值5%以上,本关联交易无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
《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中简科技没有直接新设而是采取增资收购现有的公司,或许与公司业务发展需要有关。中简科技称,公司为进一步延伸碳纤维在下游的应用,拟投资子公司开展下游新材料业务,子公司产品涉及航天、民航等领域,主体成立36个月方可申请经营相关业务资质。综上考虑,经初步遴选,拟收购一家设立时间36个月以上的公司作为子公司,收购完成后将对该公司进行更名、变更经营范围、增资扩股等规范调整,待其符合要求后,开展新业务。考虑到新业务与现有业务的关联度、业务开拓风险、人员组织架构、投资回报率等要素,公司最终做出了上述增资收购方案。公司称,上述共同投资是经公司及各方协商一致的结果,各方按照出资方式及金额确定股权比例,按照市场规则进行,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存在有失公允或***害公司及公司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况。
中复神鹰与中简科技哪个厉害?
中简科技是上市公司,研发中心强大,质量好的
碳纤维军工龙头中简科技
中简科技,自主研发并生产的国产ZT7系列(高于T700级)碳纤维产品打破了发达***对宇航级碳纤维的技术装备封锁,已被批量稳定应用于我国航空航天八大型号,实现军民深度融合。公司于2014年起开始高强型T1000级,T1100级碳纤维的研发,以T1100为目标,自主开发出ZT9(T1000/T1100级)碳纤维,提供2个批次纤维给航空航天用户进行性能评价。
2015年8月份,公司研发的高强型ZT9系列碳纤维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检测,性能已达到T1000级碳纤维技术指标,拉伸模量超过T1100级碳纤维,具备工程产业化条件。2017年,公司着手开始进行T1100碳纤维技术开发,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由于T1000级和T1100级碳纤维各项技术参数全面超越T700级和T800级碳纤维,具有较高技术难度,目前世界范围内实现T1000级和T1100级碳纤维工业化生产和市场销售的企业只有***东丽(TORAY)和***赫克塞尔(HEXCEL),国内各领域对T1000级和T1100级碳纤维市场需求尚未进入大批量应用阶段,并且全部被***东丽(TORAY)和***赫克塞尔(HEXCEL)所垄断。公司经过长期自主研发并生产的国产ZT7系列(高于T700级)碳纤维产品打破了发达***对宇航级碳纤维的技术装备封锁,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同类型产品先进水平,经过严格的产品验证,已被批量稳定应用于我国航空航天八大型号,优先满足了***战略需求,实现军民深度融合。
***重要战略物资,很多人认为只有稀土,其实不仅稀土是,碳纤维更是,碳纤维俗称“黑色黄金“,“坚如磐石、韧如发丝”,“上天下海”到处都是它的踪影,被称为大国竞争的“新材料之王”,其进出口更是受到各国的严格封锁,因此技术门槛极高,全国真正进入军工供应体系并能批量化供货的也就四五家,这也是为什么当初2017年光威上市后备受追捧的原因。
航天军工国防贡献了破纤维50%的市场份额和订单,作为***的社会国情,科技兴国,军工强国!
牛***,叠加自主可控,牛***,再叠加军工,卧槽。
碳纤维是新材料界的宠儿,有“黑色黄金”之称,多年来我国高性能碳纤维依赖进口,碳纤维的强度是铝合金的10倍,而密度仅为其一半,在国防、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节能汽车等领域有着大量需求。但生产碳纤维需要经过30道工序,哪一道工序差了分毫都达不到使用要求。
300、T700指的是碳纤维的品级,通常以拉伸强度指标做为衡量标准。T300抗拉强度应达到3.5Gpa;T700抗拉应达到4.9Gpa。目前,只有12k碳纤维能达到T700水平。
300777公司是专业从事高性能碳纤维及相关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高性能碳纤维及相关产品研发制造商,具备高强型ZT7系列(高于T700级)、ZT8系列(T800级)、ZT9系列(T1000/T1100级)和高模型ZM40J(M40J级)石墨纤维工程产业化能力,并已成为国内航空航天领域ZT7系列(高于T700级)碳纤维产品的批量稳定供应商。
高性能碳纤维具有质轻、高强度、高模量、导电、导热、耐高温、耐腐蚀、抗冲刷及溅射以及良好的可设计性、可复合性等一系列其他材料所不可替代的优良性能,是火箭、卫星、导弹、战斗机和舰船等尖端武器装备必不可少的战略新兴材料,因此长期被美日为首的发达***所垄断和禁运。公司经过长期自主研发并生产的国产ZT7系列(高于T700级)碳纤维产品打破了发达***对宇航级碳纤维的技术装备封锁,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同类型产品先进水平,经过严格的产品验证,已被批量稳定应用于我国航空航天八大型号,优先满足了***战略需求,实现军民深度融合。
公司目前仅有一条150吨/年(12K)或50吨/年(3K)高性能碳纤维生产线,虽能满足已定型的航空航天型号应用,但由于产能所限,对新型号的拓展应用以及在⎧风电⎫设备、汽车制造、轨道交通等民用领域的推广应用受到极大的限制,随着需求量的进一步增大,将出现由于产能偏小而失去市场份额的不利*面。公司本次募集资金将用于1000吨/年国产T700级碳纤维扩建项目,待项目顺利投产后,公司产能得到较大释放,有利于公司对碳纤维其他领域市场的开拓。
1、唯一一家替代进口材料的军工科技股300777。
2、接近世界水平,现在还是个处女,含苞待放!
3、产能扩大6倍,业绩即将达到2元/股,流通盘只有4000万,可给80PE——160元,名正言顺!
4、国防装备如火如荼,N种类型军机的新材料,都离不开中简科技300777——枕戈待旦!
5、相比光威复材最高市值,中简科技对应价位是95元,理所当然!
6、中简科技流通盘是光威复材的六分之一,最高总市值超过光威复材380亿合情合理。
7、光威复材上市后在2017年11月14日到99.13元——对应大盘反弹见顶后才收手,这一次大盘见底,反弹路途漫长,不可同日而语……
8、综上所述,中简科技——不可限量,中线100元以上轻轻松松,绝不动摇!今年70周年国庆大阅兵题材股,黑色黄金碳纤维!!
歼-20隐身战机“下饺子”
全球航空航天工业中,有一种材料变得越发的至关重要,甚至已经成为衡量飞机结构先进性的一项重要指标,它就是——碳纤维复合材料。由于质量轻、强度高、成本低、提高性能等特点,复合材料在飞机结构中的应用越来越多,近年来也逐渐在该领域成为一种主流的发展趋势。
随着复合材料技术的成熟,如今在飞机结构上的用量也在逐渐增大。曾有数据显示,F-22战机的复合材料使用量占到23%左右,F-35使用了约36%左右。重要的是,得益于***在碳纤维技术上的突破,歼-20隐身战机也开始大量应用航空复合材料。而随着航空航天领域制造的自动化趋势越发明显,我国一项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过去,不仅我国的复合材料大规模应用受到极大的限制,国外对于我国自动化铺丝设备也是长期禁运。要知道,这是国外大型飞机制造的关键技术和设备,不仅具有超强的结构适应性,还可以铺放更大的复合材料构件。近年来,由于我国的相关技术进步飞快,西方对于复合材料铺丝机的禁运,已经从全面禁运转向大型自动化铺丝机禁运。
这可以说明的一点就是,我国的相关技术的确有了长足的进步。如今,随着我国多个大型飞机型号陆续诞生,对于大型自动铺丝机的研究和验证速度也随之加速,近日有关资料就首次透露了国产自动铺丝机的重要进展,并且指出“近几年发展迅速”,这也就意味着国产大型复合材料自动铺丝机的投入指日可待。
自动铺丝设备
如今自动铺丝技术发展迅猛,在民用客机方面,波音787、空客A350的机身机构都采用了自动铺丝技术;在军用飞机方面,F-22、F-35的翼身融合体、进气道等大曲率复合材料零件,也全部采用该技术进行生产。由此可见,高端的自动铺设设备是国外飞机制造的重要装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可以说,近日国内所取得的进展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毕竟这个装备实在是太重要了。有网友评论称:“***的三叉戟-2多老的导弹,都使用复合材料减重。这方面***应用技术水平很高,而***仅材料好。对于我国来说,也是急需这种装备。”
值得一提的是,有消息称歼-20隐身战机已经进入批量生产阶段,而复合材料自动铺丝机可以全面满足飞机机身类复合材料构件自动铺放的要求。可以说,正是国内材料和装备的不断进步,才进一步确保歼-20战机的研制顺利进行,或许不久后也能看到歼-20隐身战机“下饺子”的画面。
俄罗斯人分析认为,近年来***航空科技的发展不失为极大的跨越,尤其是在歼-20的设计生产过程中,***专家与技术人员极大地扩展了研究领域的方向与目标,为新型武器的研发奠定了基础,如今***早已不再需要从国外进口重型装备,明天也将不再进口国外飞机。
以中简科技为例,和大家一起探讨核心技术可能面临的更新换代风险。中简科技是近日上市的新股,以6.06元的发行价,上市后连续走出13个涨停板,随后继续连续大涨;截止昨日,中简科技股价已达45.34元,累计最大涨幅约650%;这在近期新股热度并不很高的市场环境中,颇显惹眼,也凸显出市场对于中简科技的高预期。
国内碳纤维领军企业
中简科技从事高性能碳纤维的研发和制造,产品大部分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妥妥的高新技术、新材料行业。
招股书提到,“全球碳纤维市场被***东丽、***东邦、***三菱丽阳及***赫克塞尔等少数几个公司所垄断”,而国内的航天航空、军工等涉密行业,自然更加倾向于采购国内企业的相关产品,在这样的背景下,掌握了碳纤维制备核心工艺的中简科技在市场拓展过程中“如入无人之境”。
财务数据显示,公司在今年一季度的营收同比增速高达82.16%,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更是高达149.37%。不仅如此,中简科技在2015年到2019年1季度的毛利率分别高达65.65%、67.94%、77.73%、79.61%和82.2%,不仅拥有令人艳羡的高毛利,而且毛利率还持续提升。
更何况,中简科技在获取、维护其核心工艺的过程中,付出的成本并不高。根据招股书披露,中简科技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在可比公司当年算是最低的一家。
碳纤维这个名词在2018年的***资本市场上热度极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康得新的母公司康得集团。
而拥有碳纤维制备核心工艺的中简科技,却完全没有这样的烦恼,招股书显示该公司在2016年到2018年每年的研发支出金额不过才1千余万元,完全不足以对一家年净利润近亿元的公司构成任何压力。也即,中简科技凭借着少量的研发投入,却能够维系该公司在碳纤维制备领域的优势地位。
在这背后,岂能没有“秘诀”?
核心科技出身高贵
中简科技能够低成本获得并保持碳纤维制备的核心技术,自然与该公司的创始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根据招股书显示,中简科技的实际控制人包括董事长、总经理杨永岗,和董事、副总经理温月芳二人,从公开披露的二人职业履历,都与山西煤化所存在紧密关系。
杨永岗于1989年至1997年7月在山西煤化所工作学习,期间获得博士学位;1997年8月至2015年12月先后历任山西煤化所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炭材料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碳纤维制备技术***工程实验室副主任。温月芳于1994年4月至2011年3月在山西煤化所从事研究工作及学习,并于2009年4月获博士学位。
可见,中简科技的创始人杨永岗在2015年12月之前,长期在山西煤化所担任炭材料、碳纤维制备技术研究工作;而正是在此期间的2008年,中简科技孕育而生。
中简科技在2014年之前,并不拥有任何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当时该公司用以生产经营的4项核心技术,全部都是从山西煤化所受让取得。
山西煤化所这家单位在国内煤化工和炭材料科研领域的地位,可谓是举足轻重。根据山西煤化所官方网站显示,其前身是***科学院煤炭研究室,是1981年***学位***会批准的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现有博士生导师44人,硕士生导师95人。
截至2017年底,山西煤化所共有在职职工528人。其中科技人员381人、科技支撑人员92人,包括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72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31人。同时,山西煤化所还拥有***万人计划入选者2人、***杰青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级人选2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3人。
也正是站立在山西煤化所这位巨人的肩膀上,才有了后来中简科技在碳纤维制备应用领域的卓然业绩,令人侧目的盈利能力。
未来面临的更新换代风险
回归到本文的正题,拥有傲人的历史,却并不一定能够引领未来。归结到本文开头的内容,中简科技在未来若要保持这样的盈利能力,需要建立在该公司的核心技术不会被更加先进的技术替代。
但就这一点假设,却并不乐观,我们具体来看。
根据招股书披露,碳纤维制备的技术路径,分为***法纺丝和干喷***纺两种,中简科技的产品生产主要采用了***法纺丝技术。对此中简科技在招股书中还到:“***法纺丝工艺突破了二甲基亚砜溶剂的快速脱除等关键技术难题,***法纺丝速度超过130米/分钟,远高于国内目前的平均水平,实现了高性能碳纤维原丝的快速稳定化制备。”
但从公开信息渠道了解到,相比干喷***纺工艺,中简科技所采用的***法纺丝工艺并不具备技术优势。
其实,中简科技也在招股书中到:工信部于2015年11月12日发布的《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5)》对碳纤维核心技术进一步明确的发展方向中,包括“高稳定化干喷***法纺丝及高倍牵伸工艺”和“干喷***纺碳纤维表面处理技术及与不同树脂基体、不同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相匹配的系列化油剂和上浆剂”这两点,都指向了干喷***法工艺。
不仅如此,根据***科学院网站2019年1月报道,山西煤化所干喷***纺制备碳纤维技术取得进展,文中提到“聚丙烯腈碳纤维生产技术主要有***纺与干喷***纺两种技术路线,干喷***纺技术具有生产效率高、碳纤维品质好、生产成本低等优点,目前世界上高端牌号碳纤维主要采用干喷***纺技术生产。
特别提示一点,在“干喷***纺制备碳纤维技术取得进展”的,恰恰是中简科技目前采用的核心技术的来源——山西煤化所。
但是,时间不等人,“干喷***纺”工艺已经不是仅停留在研究报告中的项目,已经有公司开始采用“干喷***纺”工艺从事碳纤维制备相关业务了。
据扬子晚报网早在2018年1月8日报道,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牵头和东华大学合作完成的“干喷***纺千吨级高强/百吨级中模碳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在2018年1月荣获***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复神鹰董事长张国良还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2017年度***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作为项目获奖代表。
报道还称,该项目“突破干喷***纺千吨级高强/百吨级中模碳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实现了国产碳纤维的批量供应,填补了国内以干喷***纺工艺为代表的高性能碳纤维生产技术的空白”。
另外,针对干喷***纺和***法纺丝两种工艺,文中还提到“2012年,经过连续几年的攻关,实现了干喷***纺纺丝的连续化稳定生产,与***法纺出的碳纤维相比,干喷***法纺出的碳纤维,其力学性能大幅提升、生产效率显著提高、能耗大幅降低。”
公开资料显示,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隶属于央企、世界500强之一的***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比中简科技还早了两年,该公司的碳纤维产品同样“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碳芯电缆、体育休闲、压力容器、风电叶片等领域”,从目标市场来看与中简科技构成了直接竞争。
上述信息都指向,依托于“***法纺丝”工艺的中简科技,未来面对的市场竞争环境,将不像以前年度那样空白、如入无人之境,它将不得不面对同行业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以更具备技术优势的工艺,对中简科技发起直接挑战。
凭借着“受让取得”的核心工艺,在以前年度国内碳纤维市场纵横开阖、获利不菲的中简科技,在同行业竞争对手在新工艺上开疆拓土,和自身研发投入微薄的背景下,未来的好日子还能持续多久呢?
中简科技碳纤维制备流程?时
1、开模具(表面光洁度镜面标准);2、涂脱模剂;3、刷树脂、铺碳纤维布、固化;4、起模;5、加工、打磨、抛光。碳纤维外壳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以下步骤:1)、预处理步骤:碳纤维丝束编织成一定的结构,然后将编织的碳纤维材料在树脂中预浸;2)、热压成型固化步骤:将预浸过树脂的碳纤维材料在热压成型机上热压固化获得碳纤维片材,热压时间为10~20min,热压温度为80~160℃,热压压力为2~8MPa,然后冷却开模;3)、加工处理:将碳纤维片材在CNC上进行切边、钻孔等加工成所需要的结构;4)、模内注塑成型步骤:先在碳纤维片材上涂覆一层热熔胶,烘烤干燥后,将处理过的碳纤维片材置入注塑成型机的注塑模具中进行注塑成型形成产品;5)、表面处理步骤:将产品进行表面喷油、打磨、印刷等外观处理。
中简科技股票走势分解?中简科技行业地位分析?中简科技最新信息公布?
近些年,我国新材料领域不论是在研发还是产业上都获以高速发展,市场对新材料的需求仍在不断地扩大,在众多新材料当中,碳纤维存在很大的成长空间。碳纤维被选为"新材料之王",具有小直径大强度的特点,被大家叫做"黑黄金",今天就和大家说道一下细分领域的龙头--中简科技。在开始分析中简科技前,我把整理好的材料行业龙头股名单分享给大家,点击即可查看:宝藏资料:材料行业龙头股一览表一、从公司的角度来看公司介绍:中简科技于2008年兴办,是一家专门从事高性能碳纤维及相关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生产的产品包括了碳纤维及其织物。在多年的努力下,公司拥有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研发技术数量不少,跟国际同类产品相比,旗下的产品各项技术指标均已达到最优秀的水平。稍微熟悉了中简科技之后,接下来学姐就来解读下公司还有哪些投资亮点?能不能投资?亮点一:技术优势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中简科技就已经生产出高性能T700级碳纤维产品,成为首家补救了当时国内T700级碳纤维工程化应用空白的公司。由于国外生产设备被禁止运往国内,公司依靠对生产技术的了解,定制化开发了与自身工艺相适应的专有生产设备,设备国产化率高达98%,症结设备均已实现完全国产化,爆破了生产设备"卡脖子"的*面,除了能减少生产成本外,还能够确保产品的质量过关。亮点二:研发优势在管理层面上,不管是公司的董事长,还是总经理都是博士生,他们都是专业的业界顶尖专业人才,在团队自主设计并定制生产线上的关键设备起领导作用。目前来说公司的技术团队已成功完成了,多个项目的***重大课题研发任务,都将其称之为"航空高性能碳纤维创新团队"和"江苏省双创团队"。掌握着高科技先进人才,更加稳固了公司在业内的领先地位。亮点三:客户优势军工企业对供应商的选择是十分严厉的,装备型号确定下来之后,一般而言不会轻易变更供应商和原材料,说明客户集中度高,黏性也是较强的,可以确保了中简科技稳定的订单量,使得公司业绩稳定提升。还有,军工行业对供应商产品相关技术的尖端性和广泛性有门槛的,这样严格的筛选要求能够迫使中简科技对生产工艺和技术进行加强,随之提升业务能力。由于受到篇幅的束缚,假如你还想看到更多关于中简科技的深度报告和风险提示,都整理在研报里了,喜欢的戳链接:【深度研报】中简科技点评,建议收藏!二、从行业来看正因为碳纤维复合材料可实现结构的轻量化,不光能延长飞机的使用寿命还能减省在生产、设计成本上的开销,所以在航空领域,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用量比例会越来越突出,现在在机翼、口盖、前机身、中机身等核心部件方面应用广泛。未来随着军机的需求进一步扩增,将促进碳纤维市场获得进一步发展,我坚信中简科技随着技术难关的不断攻克,看好未来表现。可是文章具有一定程度的延迟,跟中简科技未来行情相关的更加精准的信息,通过下方的链接,会有专业的投顾为你提供诊股的服务,看下中简科技估值是不是对的:【免费】测一测中简科技现在是高估还是低估?应答时间:2021-12-08,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校园明星简介
他今年16岁,是初三X班的班长,平时喜欢用画画在展现自己独特风采的一面,更喜欢在体育场上体验大汗淋漓在爽快,为人爽朗品行兼忧,在班上起得良好的带头作用并且带着(爱拼才会赢)的理念于XX年获xxxxxxxxxx(你到底或什么奖了?)一直到今天,他仍然是带着自己执着的理念来到这个舞台大家好,我就是那个对梦想执着的XXX(名字)温馨提示如果你要去参加,又不能带稿念最好还是短一点免得弄巧成拙呀
中简科技创始人?
杨永岗,他怀着产业报国梦,带领着20多位硕博团队组建了中简科技。经过多年潜心研发,终于突破了发达***对宇航级碳纤维技术装备的封锁和垄断。2014年,由于公司拿到军工相关资质不久,产能有限、订单有限,公司还处于亏***状态——公开数据显示,在接受常州高新投基金A轮投资的前一个会计年度(2014年),中简科技亏***达652万元,众多一线投资机构望而却步。
求问中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怎么样
中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08年04月28日在常州市工商行政管理*登记成立。法定代表人杨永岗,公司经营范围包括高性能碳纤维、织物、复合材料及相关产品的开发等。
碳纤维天花板级的ZT8、ZT9,中简科技最大问题体量与弱定价权|决策要点
摘要:
碳纤维是材料中的材料,三驾马车中简科技、中复神鹰、光威复材同而有别,中简全为军品,光威军民各半,中复全为民品。型号T1100、T1000的高端产品被***东丽等国际巨头把握,国内三家企业处于T800量产期,因而“高端严重不足、中端价格偏高、低端产能过剩”。中简科技2022年收入与净利润各增长93.58%、195.88%,2023年待执行合同17.22亿元。这家小而美的企业,持续增长并不是关键问题,问题在于体量如何做大以及弱定价权问题。
睿蓝研究团队|序荚为
编辑|LZ
《蓝筹企业评论》出品
阅读指引:
一,中简科技拥有ZT7、ZT8、ZT9、ZM40J、M55J和M60J系列产品,ZT7系列(高于T700级)批量稳定应用于我国航空航天八大型号,ZT9系列处于小批量供货阶段,千吨级T800碳纤维产业化项目2023年4月通过鉴定。持续增长毫不值得怀疑,如何使体量做大才是关键所在。
中简科技2008年因承接***重点项目成立,董事长杨永岗和总工程师温月芳均为国内碳纤维行业领军人物,二人作为实控人合计持股27.31%。
中简科技产品皆为小丝束,2011年起先后制成ZT7、ZT8、ZT9、ZM40J、M55J和M60J系列碳纤维产品,2019年在创业板上市。
中简的ZT7系列(高于T700级率先打破全球巨头对宇航级碳纤维技术装备封锁,性能优于全球龙头***东丽T700S级碳纤维,目前批量稳定应用于我国航空航天八大型号,是主力供货产品。
ZT8系列碳纤维在2023年4月,千吨级T800碳纤维工艺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通过鉴定。
ZT9系列2015年研制,性能相当于T1000级碳纤维,拉伸模量超过T1100级碳纤维,目前处于小批量供货阶段。
中简科技持续增长并不需要怀疑,赛道处于强烈需求上升期,保证了其增长条件。碳纤维比金属材料可使飞机减重20-40%,预计到2025年碳纤维在航天航空复合增长率9.86%;而风电领域,其比玻璃钢材料在40米风电叶片中关键结构件可使风电叶片自重减少38%,到2025年在该领域复合增长率25.00%。
产能是中简科技成长性的最大瓶颈,等待公司新产能释放。
二,中简科技另一个关键问题是定价权。其主要客户是国内某航天航空企业,产品运用于国防航空航天建设,虽然价格由双方协商确定,但主动权并不由企业掌握。
公司2020年碳纤维及碳纤维织物综合毛利率83.88%,而2021年则下降6.81个百分点到77.07%,主要原因是系与主要客户A经协商对产品价格下调所致。2022年进一步下降1.19个百分点到76.16%。
公司近四年来自于前五名客户的销售收入分别占同期公司营业收入的99.99%、99.89%、99.26%和98.51%。最主要一个客户A占收入比81.93%。
随着竞争的加剧,特别是中复神鹰和光威复材同类竞品的发展,将对中简科技形成挑战,定价能力会进一步削弱。
三,2022年中简科技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113.68%、98.66%,收入与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93.58%、195.88%,4季度净利润2.75亿元增长389.4%,业绩创历史新高。2023年一季度扣非净利润1.38亿元环比下滑22.03%,产品毛利率79.42%同比提升10.17个百分点。
2022年中简科技紧紧围绕生产保供和三期项目建设两大核心任务,在需求端客户订单饱满,供给端公司百吨线、千吨线同时参与生产,公司碳纤维产品生产量和销售量分别为311.78吨、299.11吨,同比增长113.68%、91.66%。
2022年业绩实现高速增长,收入7.97亿元,同比增长93.58%;净利润5.96亿元,同比增长195.88%。四季度收入2.78亿元,同比增长149.7%;净利润2.75亿元,同比增长389.4%;扣非净利润1.77亿元,同比增长225.7%,四季度业绩创历史新高。非经常性***益主要是四季度新增固定资产加计扣除影响(税收返还、减免)0.87亿元。
2022年碳纤维收入6.22亿元,同比增长94.58%;碳纤维织物收入1.64亿元,同比增长78.06%。
随着产能投放,订单交付加快,2023年一季度,中简科技产销量同比增加27.09%、10.70%。产品毛利率79.42%,同比提升10.17个百分点,环比提升1.27个百分点。
实现收入2.07亿元,同比增长19.58%;净利润1.48亿元,同比增长63.68%,扣非净利润1.38亿元,同比增长58.8%。为保证全年生产任务完成,公司对设备集中检修,为全年新老产线并行发挥合力效应打好基础,单季度收入、扣非净利润环比下滑25.54%、22.03%。
四,2022年中简科技毛利率75.63%下滑1.45百分点,产品降价趋势不减。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16.37百分点至9.94%,净利率提升25.83百分点至74.71%。应收账款7.5亿元增长231.87%,占比收入55.45%,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1.14亿元,同比减少56.66%。固定资产增加70.27%,现金流充裕,无长短期借款,资产负债率13.93%。
近年来受下游审价政策变动、订货量大幅提升因素影响,中简科技军品碳纤维产品持续降价,毛利率由2020年83.89%下滑至75.63%,高于以民品销售为主的中复神鹰、光威复材,毛利率分别为49.08%、48.13%。
2022年,中简科技期间费用7924.99万元减少26.83%,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16.37百分点至9.94%,费用控制能力持续加强,外加1.24亿元非经常性***益,公司净利率提升25.83百分点至74.71%。
军工企业由于审批严格,付款时间长,2022年中简科技应收账款7.5亿元增长231.87%,占比收入55.45%,客户现金货款结算减少导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1.14亿元,同比减少56.66%。2023年一季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2.06亿元,现金流状况改善。
随着三期项目部分产线转入固定资产,2022年底中简科技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分别12.36亿元、2.4亿元,同比增加70.27%、731.19%。公司现金流充裕,无长短期借款,偿债能力强,资产负债率13.93%。
五,自上市以来,中简科技与军方签署订单累计金额34.14亿元。前五大客户收入占99%以上,第一大客户A销售占比超过81.93%,客户Q订单增长273.2%缓解客户集中度问题,客户B退出。与A客户签订的21.69亿大合同仍有17.22亿元待执行,将于2023年年底交付,充分保障2023年业绩增长。
中简科技产品主要应用于军品,客户是国内大型航空航天企业集团,客户明确且集中度高,2019-2022年,来自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总收入的99.85%、99.61%、99.26%、98.51%。
前五大客户需求保持高速增长,客户A、Q需求强劲,客户A为中简科技第一大客户,2022年公司对其销售占比超过81.93%,客户Q订单增长273.2%,客户B退出。
中简科技上市以来签订合同累计金额34.14亿元,与A客户在2020年5月、2021年7月、2022年3月分别签订2.65亿元、6.36亿元、21.69亿元订单。
截至2022年底,中简科技与客户A签署的碳纤维及织物6.36亿元合同已全部履行,2022年确认收入2.5亿元,累计确认收入5.6亿元。21.69亿元合同已执行20.63%,确认收入4.0亿元,待履行金额17.22亿元,公司表示将于2023年底前完成交付。
六,中简科技已经完成一期、二期的百吨线、千吨线投产,2022年募资19.85亿元加速三期项目建设,随着2023年三条产线投产,公司将新增1500吨碳纤维+3000吨原丝产能,打破产能制约瓶颈,产品供应客户集中度高的问题将得到根本解决,下游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宽。
根据广东赛奥林刚老师的数据,2022年***碳纤维的总需求为7.44万吨,进口量为2.94万吨,国产纤维为4.50万吨,国产占比超过了60%,国内供应量首次超过了进口。国内碳纤维行业仍处于“高端严重不足、中端价格偏高、低端产能过剩”的阶段。
中简科技已经完成一期、二期的百吨线、千吨线投产。百吨线ZT7系列(高于T700级)产能为120吨(3K)。IPO募投项目1000吨/年12K碳纤维生产线2022年正式投产,产能300吨/年(3K),可实现批量生产ZT7+ZT8系列碳纤维。
为从根本上解决产能不足的瓶颈制约,中简科技于2022年3月定增募资19.85亿元建设1500吨/年(12K)高性能碳纤维生产线项目。为使大合同提前交付完成,公司将原计划建设周期四年的三期项目压缩到两年内去完成。
三期项目包含三条各200吨/年(6K)的产线,目前首条200吨线的试车工作已经结束,进行*部优化后公司会根据用户研制、批产任务需求进行排产,逐步提升走丝速度和产能。剩余2条线将在今年三季度完成调试工作。
随着三期项目达产,公司将新增1500吨碳纤维+3000吨原丝+碳纤维织物产能,打破产能制约瓶颈,解决产品供应客户集中度高的问题。国产飞机、无人机、导弹等航空航天需求持续提升,新产线建设将拓宽公司产品的下游应用领域。
七,可以看到,公司T1100级正在研发中,这是当前全球可批量生产的最高级别碳纤维产品,一旦研发成功,将成为中简科技的里程碑影响。
公司对T1100研发未披露具体进展,国内三家碳纤维企业中简、中复神鹰、光威复材T700、T800均已批量生产,T1000尚无量产,仅中复神鹰有百吨级产能。
公司成立中简研究院,开始着手规划四期项目。2023年一季度实现研发投入0.28亿元,2022全年研发费用0.54亿元。
蓝筹企业评论提示,上述“决策要点”构成了对中简科技企业价值判断,建立对它价值变动的关键认知,但我们不对中简科技股票价格变动进行预判。
往期推荐:
跟踪研究:2022年“***蓝筹成长企业300”亏***企业分析
读懂智飞生物核心价值的十大要点
十年领先的伊利仍然只能遥望偶像雀巢的背影|案例研究
成长案例|牧高迪,从“代工帐篷”到“精致露营”
成长案例|汉王科技,“研究所公司”的可怕之处
中简科技:11月9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_ 东方财富网
中简科技(SZ300777,收盘价:32.29元)11月13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第三届第七次董事会会议于2023年11月9日以现场会议结合通讯方式召开。审议了《关于调整公司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价格的议案》等。
2022年1至12月份,中简科技的营业收入构成为:新材料制造业占比98.57%。
中简科技的董事长是杨永岗,男,56岁,学历背景为博士;总经理是温月芳,女,58岁,学历背景为博士。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