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科技术股份怎么样(【线下宣讲】10月15日下午-维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招聘信息)
【线下宣讲】10月15日下午-维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招聘信息
在招聘过程中,单位若提出需要长时间培训,签约前长时间实习,以任何名义收取财物(特别是向个人账户转账),扣押证件等不合理要求时,应慎重考虑并及时向学院或就业指导中心反映,就业指导中心邮箱:jjy@tjut.edu.cn。
宣讲会开始请参会人员全程佩戴口罩,做好手部消毒,分散就座。
宣讲时间:10月15日(周四)14:30-17:30
宣讲地点:3-301
一、企业简介
维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以新能源锂电池为主业、以3C数码电池和动力电池为核心业务的A股上市公司,是新能源电池行业十强企业。公司控股股东维科集团是一家具备百亿级规模的高新产业投资集团,重点投资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智能科技等高新产业,曾持续多年获得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500强等荣誉;维科与央企建立战略合作,管理基金规模近500亿元。
二、招聘岗位及专业要求
三、福利待遇
(一)缴纳五险一金
(二)免费提供工作餐、员工宿舍
(三)人才公寓
(四)节日福利
(五)员工活动:员工旅游、户外行、体育文化节、维科好声音、生日会等
四、联系方式
邮箱:veken-tech@mail.veken.com
网址:www.veken-tech.com
责任编辑:李雪娇
图文排版:张瀚匀
A股:6只“锂电池”优质概念股,或将诞生下一只锂电池茅台! - 知乎
目前新能源汽车高景气持续。2012-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从12.5万辆增长到675万辆;2022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量为408.7万辆,同比增长65%。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带动动力锂电池装机量持续提升。
2017-2021年,我国动力锂电池装机量从36.4GWh增长至154.5GWh;2022年1-10月,我国动力锂电池装机量为224.2GWh,同比增长108.7%。储能方面,随着新能源发电并网,新型储能赛道迎来发展机遇。目前,储能锂电池为主要的新型储能技术,2021年我国储能锂电池累计装机容量占新型储能的比例为89.7%。2017-2021年,我国储能锂电池出货量从3.1GWh增长到48GWh;2022年上半年我国储能锂电池出货量为44.5GWh,整体规模已接近2021年全年水平。高工锂电预计2022年我国储能锂电池出货量在90GWh以上,同比增长超87%。新能源汽车及储能赛道高景气或将带动锂电池需求持续提升。
新能源汽车市场依然景气,相关企业积极扩大锂电池产能,叠加下游新能源汽车及储能赛道高景气,未来锂电池产能或将持续提升,为行业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总市值:38.18亿
公司主营业务为自行车及锂电池材料业务、珠宝黄金业务。自行车及锂电池材料业务包括生产、装配、采购、销售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采购、销售、委托加工锂电池材料等;黄金珠宝业务主要提供黄金珠宝垂直领域的供应管理与服务,目前所提供的主要产品或服务是:阿米尼牌自行车、电动自行车、锂电池材料、黄金珠宝。
总市值:162.85亿
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以粘合剂为核心的薄膜形态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的主要产品是光伏背板、POE封装胶膜(含EPE)与EVA封装胶膜。公司的KPF型背板获得了“KPF最具创新背板奖”、“2016年度中国光伏领跑者技术创新贡献奖(氟皮膜技术及KPF结构背板)”等荣誉。
总市值:63.38亿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锂电池检测系统服务商。公司主要产品为锂电池保护板检测系统、锂电池成品检测系统、锂电池组BMS检测系统、锂电池组充放电检测系统、锂电池组工况模拟检测系统、锂电池模组/锂电池组(PACK)自动化组装系统、动力电池模组/电池组EOL检测系统等。
总市值:663.48亿
一家低压电器制造企业,公司主要从事配电电器、终端电器、控制电器、电源电器、电子电器五大类低压电器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荣获TUV莱茵“质胜中国”优胜奖、SNEC十大亮点“兆瓦级翡翠奖”等。
总市值:94.22亿
公司的主营业务是消费类电池(包括聚合物电池、铝壳电池)和小动力电池(包括两轮车电池、电动工具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主要产品是聚合物电池、铝壳电池、两轮车电池、电动工具电池、储能电池。
总市值:102.42亿
公司主要从事二氧化锰、电池材料和其他能源新材料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电池材料行业发展,注重品牌建设并不断丰富品牌内涵,拥有湖南省著名商标“潭州”牌,同时也是国家商标总*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
维科有什么专业?
维科有解剖学、人类学、生物、生物计算机、数学、微生物学、分子遗传学、植物学、经济学、化学、工商行政管理学、教育学、免疫学、物理学、哲学、病毒学、数学、物理、植物学、分子遗传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与*理学等。
维科起源于二十世纪初宁波三江口畔的和丰纱厂,历经近现代工业文明一个多世纪的演化变迁,已发展成为一家具备百亿级规模的高新产业投资集团,聚焦“新材料”、“新能源”、“新物联”三大核心产业,构建围绕核心主业的高新科技、产业供应链、资源资产投资赋能平台,面向市场培育产业核心竞争力。
维科集团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投资及运营的领域主要包括:纤维科技新材料—产业用新材料、家用科技面料新能源锂电科技—3C数码电池、二轮车等小动力电池高新物联科技——大宗贸易全链路智能化数字平台、期货/保税仓储物流投资赋能平台—高新投资、高新基地、不动产物业、大宗贸易、融资租赁旗下投资控股企业100余家,股权投资企业60余家,其中A股上市及新三板挂牌企业20余家。同中国国投高新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等央企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担任国投创业等基金管理公司共同管理人,管理基金规模近500亿元,重点投资新能源新材料、2025智能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及自动化技术、人工智能等前瞻性、战略性产业领域。
【in招聘】|上市公司—维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招聘信息!
单位简介
维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以新能源锂电池为主业、以3C数码电池和动力电池为核心业务的A股上市公司(600152,简称维科技术),是新能源电池行业十强企业。公司以“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稳定、高性能的锂电池产品”为己任,为移动智能产品提供最好的电池产品体验,致力于成为全球最优秀的电池供应商和二次能源电池整体解决方案专家。
公司拥有宁波电池(CELL)、东莞电池(CELL)、东莞甬维(PACK)、宁波新能源(动力)、南昌战略发展基地、印度达曼公司等多地电芯、PACK先进生产基地,拥有国家级院士工作站、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浙江名牌、高新技术企业、CNAS认可实验室,在石墨烯、硅负级等新型材料的研究应用上具备领先优势,承担了多项国家及省市级重大科技专项研究开发工作,以更好的满足客户和前瞻市场的需求,并荣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区长质量奖。
招聘岗位
招聘岗位
招聘人数
所需专业
学历要求及
薪资待遇
工艺工程师
15
机械、电子、机电、自动化、通信、计算机、材料、化学等相关专业
本科、
4.5K以上
品质工程师
15
统计、材料、化学等相关专业
本科、
4.5K以上
设备工程师
15
机械、机电、自动化等相关专业
本科、
4.5K以上
研发工程师
15
机械、电子、机电、自动化、通信、计算机、材料、化学等相关专业
硕士、
6.5K以上
联系方式
联系人
贲经理
0574-8720665
邮箱
benaij@mail.veken.com
“in实习”年终感恩回馈客户主题沙龙活动
(参与方式:仅限“in实习”平台客户内部邀约)
关于“in实习”
责任编辑丨黄小in,一只愿意相信爱,热爱生活,热爱阳光的虫子。
维科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集团来自简介
维科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以纺织为主业、贸易、房地产、能源、投资综合发展的高效率、国际化产业集团。2008年集团资产总额达70亿元,销售收入上100亿元,进出口总额超6亿美元。1998年,宁波纺织控股(集团)公司的几十家企业经过资产集中、经营统一、产业整合的企业重组,创立了宁波维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经过两项制度改革,成为一家经营群体和骨干职工控股、国有和社会法人参股的股权多元化的现代企业集团。2004年5月,为实现制度创新,集团更名为维科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维科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以纺织为主业、贸易、房地产、能源、投资综合发展的高效率、国际化产业集团。2008年集团主营业务收入达百亿元,资产总额超70亿元,连续七年跻身中国企业500强,是中国出口200强、中国纺织服装50强企业。维科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维科旗舰企业,负责集团资产结构的安排、资源的有效配置,指导产业板块发展战略的确定和实施,同时进行新兴产业领域的投资拓展。上市公司“宁波维科精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维科纺织产业主体,经营一批国内知名的品牌群,家纺品牌有高端尊贵的“维科”、日本著名品牌“KOYO(兴洋)”、个性休闲“敦煌”、“埃依迪”;时尚服饰品牌“V18”;缝纫线品牌有“金敦煌”、“敦煌”、国际品牌“A&E”。其中“维科”家纺荣获“中国名牌”称号,“敦煌”缝纫线是“浙江省名牌”产品。通过制造产业链的垂直整合,维科纺织形成了从棉花基地、纺纱、织造、染整、缝制一条龙的强大生产能力,拥有国内最大的拉舍尔毛毯生产基地、高支高密大提花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涤纶缝纫线生产基地,在宁波、镇江、淮安、淮北、九江等地建成总面积达300万平方米的工业园。公司研发的“珊瑚绒”产品获得国家专利,多项自主研发技术获得宁波市科技进步奖。维科贸易是专业从事国际贸易大型进出口公司,依托维科集团产业优势和宁波地域优势,以纺织为主兼营轻工、机电、文具等产品的进出口业务。公司拥有一支专业的国际市场拓展队伍,致力于为国内外企业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与美国、欧洲、日本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国际买家建立广泛合作关系,年营业额超过3亿美金,是浙江省最大自营出口企业。维科房产专业于高端住宅地产和城市商业地产的开发。至2008年底,公司累计开发面积逾200万平方,先后成功开发宁波“城市映象”、“维科星城”、“水岸心境”、“泰和家园”、“水岸枫情”,镇江“江山名洲”等高端住宅,慈溪“中央商务区”、镇海“招宝广场”等商业地产,2006年荣居“中国房地产200强”第42名。维科集团积极从事新产业投资,先后投资建设专业生产锂离子电池产品的维科电池公司、应用于电子线路板印刷的维科丝网公司。维科电池产品以其高性价比和高产品稳定性,受到国内一线手机品牌的认可和应用;维科丝网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自主研发相结合,产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维科集团自2000开始涉足股权投资领域,专门设立维科能源科技公司、浙江维科创业投资公司,聚集了一批有丰富投资经验和资本市场资源的人士从事股权投资,针对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进行资本投资,帮助企业发展同时获取良好资本回报。维科以“回报、发展、责任”为核心理念,以“同创伟业,共享未来”为员工共同的价值导向,正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按照“研发创新、品牌营销、高效运营”的战略思想,以做精做强“家纺、服装、房产”三大主导产业,推进产业用纺织品、能源新材料等新产业发展,全力实现“创国际一流品牌,建维科百年伟业”的宏伟战略目标。
电子板块类的股票有哪些?
电子板块类的股票有:海康威视002415,立讯精密002475,工业富联601138,金溢科技002869,维科技术600152,风华高科000636,联创光电600363,凤凰光学600071,深纺织A000045,韦尔股份603501,火炬电子603678,博敏电子603936……等105只股票。
心心相印解股之:钒钛股份 潜在能源金属新龙头,协大连融科深度合作投资分析:潜在能源金属新龙头,协大连融科深度合作亮点一:钒制品产量居全球首位,储量... - 雪球
亮点一:钒制品产量居全球首位,储量丰富潜在可释放产能高目前公司钒制品产能和产量全球最高。公司现有钒制品产能4万吨/年,产能维度全球市占率达到15.5%,未来产能或增至6万吨/年,巩固世界钒龙头企业地位。公司具备独特的品牌优势,钒产品品种齐全、品质优良,出口多个国家和地区,具有较强的市场影响力。
据公司董秘在IR平台答复,公司控股股东攀钢集团目前拥有攀枝花、白马两大矿区,截止2021年末,境界内钒钛磁铁矿可开采储量约4.81亿吨。公司地处攀西地区,攀枝花已探明的钒钛磁铁矿为100亿吨,占全国的20%,钒储量为1570万吨,占全国钒资源储量的62%,占世界储量的11.6%。公司用于提钒的钒渣原料均由集团提供,自给率达到100%。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赋予了公司丰富的资源储量,若全钒液流储能电池产业化应用进展顺利,钒有望成为新的能源金属元素,公司将直接受益。
公司与钒电池产业链一体化龙头大连融科深度合作。大连融科储能集团是全球钒液流电池一体化龙头,与大连化物所开展技术合作,历经14年的发展,已形成集团自身、融科储能、融科装备三位一体的全钒液流电池全产业链布*。集团自身主要作为电池核心材料开发与生产的主体,与大连化物所共同组建的融科储能是全球领先的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服务商,具有大连、安徽和江苏三大基地。融科储能下设有融科装备是储能电池装备的生产主体,还下设有功能性材料产业基地博融新材料。
截至目前,融科储能已拥有300多项国内外专利,获得包括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在内的10余项科技成果奖励,含在建的全钒液流电池累计装机量为559MWh。2022年10月11日,公司宣布与大连融科储能集团合作共同投资成立四川钒融储能,公司占注册资本的51%,主要业务聚焦钒电池电解液的技术研发和生产销售。依照计划,钒融储能将于2022年内在攀枝花市建设产能2000立方米/年的电解液产线;2023至2024年,根据钒电池储能市场增长情况,协商投资建设产能60000立方米/年钒电解液。公司作为钒资源龙头与钒电池产业链龙头紧密合作,有利于提升公司在储能领域的竞争力,并确立钒电解液的定价机制和商业模式。
公司全称攀钢集团钒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坐落在被誉为“钒钛之都”的四川省攀枝花市,主营业务包括钒、钛和电,其中钒、钛是公司战略重点发展业务。作为目前国家批准设立的唯一资源开发综合利用试验区——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的核心企业,公司凭借攀西地区丰富的钒钛磁铁矿资源、依托科技创新驱动,探索出独具特色的多金属共生的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道路。公司是国内最大的产钒企业之一,也是中国主要的钛原料供应商,拥有五氧化二钒、三氧化二钒、中钒铁、高钒铁、钒氮合金和钛精矿、钛白粉、高钛渣等系列产品,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钢铁工业、电子工业、有色金属及涂料油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领域。
1993年3月27日,公司前身攀钢集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由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攀枝花冶金矿山公司(后期合并入集团公司)及第十九冶金建设公司联合发起采用定向募集方式设立,经营范围包括钢、铁、钒、钛、焦冶炼、钢压延加工及其产品销售等。1996年11月15日,公司公开发行2420万股A股在深交所上市。1997年7月,集团公司将其在公司的权益全部转移给攀枝花钢钒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10月,公司重组并增发新股。钢钒公司原拥有公司的股权于重组后转回集团公司,同时公司以每股4.8元公开增发A股2亿股,并定向向集团公司增发股份4.21亿股。2004年12月,为解决同业竞争,公司向攀钢集团出售线材厂资产,交易金额为9221.17万元。
2005年5月,公司受让攀钢集团国际经济贸易有限公司所持有的攀钢集团国贸攀枝花有限公司51%的股权,交易金额为7342.54万元。2006年11月,公司以17.91亿元募集资金收购攀钢有限冷轧厂的相关资产和业务。2007年4月,公司证券简称由“新钢钒”变更为“攀钢钒钛”。2008年12月,公司向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及其关联方发行股份购买其资产:公司吸收合并攀钢集团重庆钛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攀钢集团四川长城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7月,与鞍山钢铁集团重组,为避免同业竞争,实现矿石和产品分平台。同年12月公司发布重大资产重组方案,拟以其拥有的钢铁相关业务资产与鞍钢股份拥有的鞍千矿业100%股权、鞍钢香港100%股权、鞍澳公司100%股权进行资产置换,该资产重组方案于2011年获批。
2011年6月,公司和四川安宁铁钛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攀枝花东方钛业有限公司增资扩股协议》,公司对东方钛业增资令持股比例增至65%,从而实现对东方钛业的绝对控股。2012年8月,公司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用于收购鞍山钢铁集团公司下属的齐大山铁矿整体资产和业务、齐大山选矿厂整体资产和业务。2013年8月14日,公司名称变更为“攀钢集团钒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9月,公司进行重大资产重组,将其持有的攀钢矿业的100%股权、攀港公司的70%股权以及攀钢钛业的海绵钛项目出售给了攀钢集团;同时,公司将其持有的鞍千矿业的100%股权、鞍钢香港的100%股权、鞍澳公司的100%股权出售给了鞍钢矿业。本次资产重组后,公司再无铁矿石采选、钛精矿提纯业务以及海绵钛项目,其主营业务转变为:钒钛制品的生产和加工、钒钛延伸产品的研发和应用、电力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其所属行业也随之转变为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017年5月5日,由于连续三个会计年度净利润亏损,公司停牌。2018年5月,公司吸收合并下属全资子公司攀钢集团钒业有限公司。2018年8月24日,公司恢复上市。2021年10月,公司通过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公司控股股东攀钢集团下属公司西昌钢钒持有的攀钢集团西昌钒制品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对价46.1亿元。
公司总股本86.03亿股,攀钢集团直接以及间接持有40.77%的股权,为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为鞍钢集团有限公司,共持有公司51.57%的股权。经历了历史上多次的资产重组后,公司的股权结构现在已趋于稳定。
2017年起公司业绩表现与钒钛产品供需景气周期高度相关,其中钒产品价格波动与业绩弹性更大或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更强作用力。受铁矿石业务拖累,2014–201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连续三年出现巨幅亏损,2017年剥离铁矿石业务后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连续5年维持正数。2018年公司创历史记录地实现151.6亿元的营业收入和30.9亿元的归母净利润,分别实现60.7%和258.0%的同比增幅,主要是受益于高强钢筋的推广应用和钒电池储能技术日趋成熟及推广利用力度加强等因素影响,2018年钒市场需求量有所提升推动钒价年内上涨,同时公司兼具硫酸法和氯化法钛白粉产能,钛白粉产量稳定位居全国前三位,2018年钛白粉市场整体在相对高位稳健运行。
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9.6%至105.8亿元,归母净利润大幅回落84.1%至2.3亿元,主要因同期钒价在供过于求叠加海外需求疲弱的背景下显著回调,公司钒制品业务毛利润同比下降68.1%,钛白粉业务表现稳健。2021年受益于高景气下钛白粉市价高位运行、钒市场需求复苏推动钒价反弹和公司致力于降本增效,公司业绩实现同比大幅改善,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33.4%和248.6%至140.6亿元和13.3亿元。2022H1虽然钛白粉价格有所回落,但钒价修复强力支撑公司业绩实现同比大幅正增长,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82.5亿元和10.7亿元,占2021年全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的百分比分别为58.7%和80.8%。
公司主营业务可划分为钒、钛、电三大板块,另有少量炼钢业务,其中钒钛部分为公司生产经营的支柱板块。2017年起,公司钒钛业务营业收入合计占比始终维持在68%-78%的区间水平,毛利合计占比始终位于80%以上。具体来看,营收方面,钛产品的营收占比近5年处于稳健增长态势,2022H1大幅提升至46.9%,钒制品的营收占比波动较剧烈,2018年达到46.6%的峰值后,2021年回落至27.9%,2022H1实现钒业务营收占比30.8%;毛利方面,钛产品的毛利占比在20%-45%区间内运行,2022H1回落至24.8%,钒制品的毛利占比在40%-75%区间内运行,2022H1大幅增至72.0%。
电力和钢铁行业的营收和毛利占比相对较小,电力营收占比近年来处于下行趋势,由2017年的23.0%回落至2022H1的14.8%,电力业务的毛利占比在2020年达到14.9%的阶段高点,2022H1大幅降至0.7%,钢材业务营收和毛利占比在近5年来均未突破3.0%和1.0%的水平。
回顾公司业务的历史发展沿革,2008年,公司吸收合并攀钢旗下重庆钛业和四川长城特钢拓展钛白粉和特材业务。2010年,攀钢与鞍钢重组合并后于年底披露了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方案,为避免同业竞争实现矿石和产品分平台,公司将钢铁相关业务资产置换为鞍钢股份拥有的矿石资产,该方案于2011年通过,同年公司增资东方钛业公司实现对其绝对控股,至此公司剥离钢铁主业后业务结构转变为钒、钛和铁矿石三部分。
2014年起,受产能集中释放影响铁矿石价格进入单边下行通道,铁矿石业务的拖累导致公司业绩在2014-2016年出现巨额亏损,因此2016年公司进行重大资产重组,剥离铁矿石采选、钛精矿提纯业务以及海绵钛项目,公司主营业务结构转变为:钒钛制品的生产和加工、钒钛延伸产品的研发和应用、电力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公司所属行业也转变为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公司在随后几年持续加码钒钛业务。2018年,公司吸收合并攀钢集团钒业有限公司,2021年,公司现金收购攀钢旗下西昌钢钒下属的攀钢集团西昌钒制品科技有限公司。2022年9月,公司公告拟增发募集资金投资建设钛白粉、钒提纯和钒电池电解液生产等项目,公司证券简称变更为钒钛股份。
近5年公司ROE呈N型走势。2018年,公司ROE达到近5年最高水平52.8%,随后逐年下滑,2020年回落至2.4%的阶段低点后企稳反弹,2021年回升至13.2%,我们预计2022年公司加权ROE将不低于20%。公司资产负债率持续下探,偿债能力和财务结构大幅优化改善。2017年公司资产负债率高达56.7%,随后几年快速下降,2020年实现15.9%的阶段最低值,2021年稍有回升至22.2%,我们预计2022年公司资产负债率在20%上下。公司管理水平显著提高,降本增效成果斐然。公司三费费率由2017年的8.2%降至2021年的6.8%,逐年稳定减少。其中管理费率自2018年起保持在2%以下的水平,销售费率在2021年创下0.9%的历史低点,财务费率自2020年起连续两年实现负费率。公司内部挖潜提质增效的成绩斐然,我们保守估计2022年公司期间费率有望进一步下探至6%以下。
公司基于自身技术优势和研发禀赋积极拓展钒钛业务,通过新建项目和升级改造产线提升钛白粉和五氧化二钒产能与产品质量,并加速布*钒制品新应用场景——储能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2021年9月6日,公司公告与四川德胜集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共同以现金实缴出资设立合资公司,公司出资比例65%-70%,四川德胜出资比例30%-35%。合资公司以自有资金+金融机构贷款,投资产能2万吨/年五氧化二钒的钒渣加工生产线。
2022年9月7日,公司公告拟增发股票募集资金不超过22.8亿元,计划投资26.25亿元用于:攀钢6万吨/年熔盐氯化法钛白项目、攀枝花钒厂五氧化二钒提质升级改造项目、攀钢集团钒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攀钢集团西昌钒制品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工厂建设项目、碳化高炉渣制备氯化钛白研发项目、钒电池电解液产业化制备及应用研发项目、攀钢集团重庆钛业有限公司自动化升级建设项目与补充流动资金。
2022年10月12日,公司公告与大连融科于近日签署《合资协议》决定共同投资3161万元成立合资公司,其中公司占注册资本的51%。合资公司主要业务涵盖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技术研发、加工生产、市场销售、租赁等。第一阶段合资公司将在2022年内在攀枝花市建设电解液产线,实现产能2000立方米/年。第二阶段2023至2024年将根据钒电池储能市场增长情况,协商投资建设产能60000立方米/年钒电解液。
公司钒制品主要包含氧化钒产品、钒合金产品和全钒液流电池用电解液。公司在氧化钒产品生产规模、成本、质量等方面优势明显,多用作催化剂、钒储能原料等,具体产品线包含三氧化二钒、粉状及片状五氧化二钒和高纯五氧化二钒,尤其高纯五氧化二钒作为高端钒产品,在储能、航空航天、精细化工等高端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公司钒合金产品质量优良,供货稳定,化学成分稳定,杂质含量低,表观质量好,具体产品线包含钒铝合金、钒氮合金和钒铁,钒合金主要用于钛合金原料或钢的合金添加剂;公司还通过布*全钒液流电池用电解液打通储能电池领域布*,有望借储能行业的高景气享受钒市场的景气上行红利。
公司现有钒制品产能4万吨/年,未来或增至6万吨/年,夯实全球钒行业龙头地位。公司原有钒制品(以V2O5计)产能2.2万吨/年,于2021年完成对西昌钒制品的收购后,公司钒制品(以V2O5计)产能规模增加1.8万吨/年达到4万吨/年,一举成为全球最大钒制造商,产能在国内市占率达23.3%(产能口径)。若公司与四川德胜签署的关于合资建设2万吨/年五氧化二钒钒渣加工生产线的框架协议能顺利落地,预计2023年公司将拥有6万吨/年产能,在国内的产能市占率将至少达到30%(产能口径)。
收购西昌钒制品后,公司钒制品产量翻番,国内与全球市占率扭转下行趋势。2017-2020年,公司钒制品产量表现刚性供给特征,稳定在2.2万吨左右,与河钢股份并列市占率首位,但由于行业内其余企业的扩产增产,公司在国内和全球的市占率也由24.0%和15.9%下滑至17.7%和10.6%。为巩固公司在钒制品领域的全球行业龙头地位,公司在2021年完成对西昌钒制品的收购,实现产量翻番,国内和全球的产量市占率骤升至31.8%和20.6%(产量口径)。
公司近5年钒制品毛利率围绕28.1%的中枢上下波动。2018年,公司钒制品毛利率达到37.2%的历史高点,对应当年创下历史最好业绩,实现30.9亿元的归母净利润。随后两年钒制品毛利率持续下行,2020年受钒价大幅下滑影响钒制品毛利率也下探至14.5%的谷底,在近两年全球钒需求得到修复后钒制品毛利率也实现了探底回升,2021年与2022H1公司钒制品毛利率回升至30%上方。
公司钛系列产品主要包含钛精矿、钛渣和钛白粉。公司的钛精矿产品具有质量稳定、不含放射性元素、重金属含量低、三价铁低等特点,钛精矿主要用于钛白粉和钛渣的生产原料;公司钛渣产品二氧化钛含量74%以上,不含放射性元素,重金属含量低,主要可分为氯化钛渣和酸溶钛渣,氯化钛渣用于氯化法钛白粉和海绵钛的生产,酸溶钛渣用于硫酸法钛白粉的生产;硫酸法钛白粉具有高光泽、高白度、高分散等特点,按照应用又可分为通用型、塑料用、造纸用和水性体系,公司在氯化法钛白粉上具备独特的产业资源及自主知识产权生产,因此产品极具安全卫生等特点,氯化法钛白粉分为专用型和通用型,专用型主要用于生产聚烯烃和PVC,通用型可生产涂料、油墨、造纸和塑料等;公司应用自主知识产权成套技术生产的功能型钛白粉具有优异的耐候性、显著的随角异色和优美的兰相色调等,主要用于生产溶剂型防晒类化妆品或油漆涂料。
公司当前具备23.5万吨/年的钛白粉产能和24万吨/年的高钛渣产能,钛精矿经营量超过130万吨(含自用),居国内前列。具体来看,其中硫酸法钛白粉产能22万吨/年,氯化法钛白粉1.5万吨/年,公司全权益控股的重庆钛业具备10万吨/年的硫酸法钛白粉产能,公司持股65%的东方钛业具备12万吨/年的硫酸法钛白粉产能和1.5万吨/年的氯化法钛白粉产能,钛白粉合计权益产能为18.8万吨/年。目前中国钛白粉行业具有正常生产条件、规模以上的全流程型生产商40余家,有效总产能420万吨/年左右,公司国内产能市占率达到5.6%,在国内市场仅排在龙佰集团和中核钛白之后,全球产能市占率达到2.8%。公司硫酸法钛白粉形成了通用产品与专用产品相结合的产品体系,氯化法钛白粉已掌握了基于攀西钛资源制备高品质钛白的工艺及装备技术,高炉渣提钛已取得重大技术进步。
2017-2021年公司钛白粉产量稳健增长,5年CAGR5.2%,但国内与全球市占率走势形成分化,未来6万吨/年氯化钛白粉项目投产后公司在国内的市占率大概率重回7%以上。公司钛白粉产量由2017年的19.99万吨增至2021年的24.44万吨,国内市占率由7.0%降至6.3%,同期全球市占率由2.7%升至3.3%,主要因国内钛白粉行业业内扩产、业外加盟致使产能剧增,而海外钛白粉巨头不断兼并整合产能持续收缩,中国钛白粉产量占全球产量比例由2017年的38.7%显著提升至2021年的51.4%,比例过半。国内钛白粉行业产量2017-2021年CAGR为7.3%,公司产能扩张增速未能跑赢行业。2022H1公司实现13.04万吨钛白粉产量,同比增长6.28%。未来伴随公司募投的6万吨/年氯化钛白粉项目投产后,公司钛白粉产量国内市占率有望显著提升重回7%。
公司近5年钛产品毛利率围绕18.6%的中枢上下波动,且波动率显著低于钒制品。公司钛产品毛利率较钒制品更为稳健,基本在10%-20%的区间内运行。2020年钛产品的毛利率创下27.1%的历史极值,钛业务板块相较于钒制品业务呈现稳健特性。
公司持续发挥低品位钛渣熔盐氯化制备氯化法钛白成套产业化技术的优势。公司在攀西地区的钒钛磁铁矿中拥有极为丰富的钛资源,但其中50%以上的钛资源随高炉冶炼进入高炉渣中,无法被高效利用。长期以来硫酸法是公司制钛白粉的主要工艺,该工艺虽然发展时间长因而技术较为成熟,但生产过程不连续,副产物较多。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限制新建硫酸法钛白粉,鼓励新建单线产能每年3万吨及以上的氯化法钛白粉生产线,《钛白粉行业“十四五”规划》(2021年)中也指出氯化法钛白粉工艺成为发展绿色工厂,优化钛白粉产业结构的重点研究方向,因此未来拥有成熟大型氯化法钛白粉技术的企业预计将拥有竞争优势,迎来更多发展机遇。
为充分利用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资源,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突破基于攀西高钙镁钛资源熔盐氯化工艺及装备大型化关键技术,形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品位钛渣熔盐氯化制备氯化法钛白成套产业化技术,实现了攀西高钙镁钛资源的低成本高效率利用。基于前述技术优势,公司在2022年9月7日的公告中披露拟投资137120.12万元建设攀钢6万吨/年熔盐氯化法钛白项目,进一步缩小与行业top2的产能差距。
钒的元素符号为V,银白色金属,原子序数为23,原子量为50.94。钒的熔沸点很高,熔点为1890℃,沸点为3380℃,密度为6.110g/cm³。它是一种延展性过渡金属,具有天然的耐腐蚀性和对碱、酸和盐水的稳定性。
钒主要赋存于钒钛磁铁矿、磷酸盐岩、粉砂岩、铝土矿和含碳物质中。根据亚洲金属网,钒是地壳上广泛分布的微量元素,含量约占地壳构成的0.02%,超过铜、镍、锌、锡、钴、铅和其他金属。自然界中,钒很难以单一体存在,主要与其他矿物形成共生矿或复合矿。目前发现的含钒矿物有70多种,但主要的矿物有以下三种:1)钒钛磁铁矿,世界上除美国从钾钒铀矿中提钒外,其他主要产钒国家(约70%)中都从钒钛磁铁矿中提取钒;2)钾钒铀矿,美国等地是这种矿物的主要产地;3)石油伴生矿,这种矿寄生在原油中,中美洲国家拥有大量的石油伴生矿,这种资源已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现在已探明的钒资源储量的98%赋存于钒钛磁铁矿中,V2O5含量可达1.8%。
钒的产品形式:钒是一种高熔点难熔稀有金属,其初级产品包括含钒矿物,精矿、钒渣、石油精炼的报废催化剂,报废的触媒和其他残渣。二级产品包括五氧化二钒、三氧化二钒,也可以是一种可用的工业产品即生产硫酸的触媒和石油精炼用的催化剂。三级产品包括钒铁、钒铝合金、钼钒铝合金、硅锰钒铁合金及钒化合物,其中五氧化二钒和三氧化二钒是实际生产中最主要的氧化钒,是制取钒铁、氮化钒和碳化钒等后续钒制品的主要原料,用作冶炼钒铁的合金添加剂的五氧化二钒占总消耗量的80%以上。而钒铁是最重要的钒材料,它占钒消费量的85%。
钢铁行业是钒的主要应用下游,85%左右的金属钒是以钒铁和钒氮合金的形式被添加于钢铁生产中。在炼钢流程中以钒铁或氮化钒作为合金添加剂可以提高钢的强度、韧性、延展性和耐热性,常用的钒铁有含钒40%、60%和80%三种。含钒的高强度合金钢广泛应用于输油/气管道、建筑、桥梁、钢轨等生产建设中。含钒高强度合金钢主要有以下品种:高强度低合金(HSLA)钢、先进高强度带钢、建筑用螺纹钢筋、高碳钢线材、钢轨、工具和模具钢等。
钒在航空工业中的应用主要涉及航发、宇航船舱和导弹等领域。8-10%的金属钒以钛-铝-钒合金的形式被用于飞机发动机、宇航船舱骨架、导弹、蒸汽轮机叶片、火箭发动机壳等方面。此外钒合金还应用于磁性材料、硬质合金、超导材料及核反应堆材料等领域。在化工领域,钒主要用作制造硫酸和硫化橡胶的催化剂等。主要的形式为氧化钒、钒酸铵、硫酸氧钒,也可用于抑制发电厂中产生氧化亚氮,其它化工钒制品则主要用于陶瓷着色剂、显影剂、干燥剂等。
储能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全钒液流电池(Vanadiumredoxbattery,VRB)作为一种新型清洁能源存储装置技术开辟了钒新的应用领域。钒电池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均有应用验证。与其它化学电源相比,钒电池具有功率大、容量大、效率高、寿命长、响应速度快、可瞬间充电、安全性高和成本低等明显的优越性,被认为是太阳能、风能发电装置配套储能设备、电动汽车供电、应急电源系统、电站储能调峰、再生能源并网发电、城市电网储能、远程供电、UPS系统等领域的优先选择,未来储能行业的高景气有望快速带动钒消费。
钒在全钒液流电池中主要应用于电解液部分。全钒液流电池是一种新型储能和高效转化装置,将不同价态的钒离子溶液分别作为正极和负极的活性物质,分别储存在各自的电解液储罐中,通过外接泵把电解液泵入电池堆体内,使其在不同的储液罐和半电池的闭合回路中循环流动,采用离子交换膜作为电池组的隔膜,电解质溶液平行流过电极表面并发生电化学反应,通过双电极板收集和传导电流,使存储在溶液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这个可逆的反应过程使钒电池可顺利完成充电、放电和再充电。
钒液流电池具有功率大、容量大、安全性高、寿命长等优点,是一种大容量可深度充放电且安全环保的储能电池。通过增加单片电池的数量和电极面积或提高电解液的浓度,均可以提高钒电池的功率,通过任意增加电解液体积可以提升钒电池的容量,因此全钒液流电池理论上可以达到很高的功率和容量。10月30日,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部研究员李先锋团队提供技术支撑的迄今全球功率最大、容量最大的百兆瓦级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正式并网发电。该项目是国家能源*批准建设的首个国家级大型化学储能示范项目,总建设规模为200MW/800MWh。
本次并网的是该电站的一期工程,规模为100MW/400MWh。其次,钒电池的充放电能量转换效率大于75%,远高于铅酸电池的45%,因此钒电池相当高效。再次,由于钒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和负极活性物质分别存在于正极和负极电解液中,在充放电过程中不会发生其他电池的相变,可以深度放电而不损坏电池。据北京普能官网,钒电池理论使用寿命大于20年,加拿大VRB动力系统商业示范中运行时间最长的钒电池模块已正常运行9年多,充放电循环寿命超过18000次,远高于固定式铅酸电池的1000次。
此外,钒电池还具备快速响应速度、瞬时充电与高安全性等特点,在操作过程中,充电和放电状态的切换仅需0.02秒,响应速度为1毫秒,可通过更换电解液对钒电池进行瞬时充电,不同于使用非水电解液的锂电池,钒液流电池正负极均为钒离子水溶液,无爆炸或火灾隐患,安全性大大提升,即使正负极电解液混合,也没有危险。
但目前钒液流电池还存在质量体积庞大、环境温度要求高和成本高昂等缺陷。钒电池的比能量和比功率远低于其他电池系统,同样能量钒电池的体积是锂电池的3-5倍,质量达2-3倍,因此钒电池不适用于电动汽车等场景,在静态储能系统领域具有更大的应用潜力。钒电池通常工作环境的温度需保持在0-45℃,温度过低会导致电解液凝固,温度过高则会导致溶液中V5+形成V205析出,从而堵塞电解液流道、包覆碳毡纤维并恶化电堆性能,导致电池报废,而电堆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电解液温度容易超过45℃。与其他储能电池系统相比,目前钒液流电池最大的劣势是成本高昂,5kW钒电池仅材料成本可达40万以上,成本主要来自电解液和电堆,分别约占40%和35%。石墨极板会被正极液刻蚀也要求对钒电池进行高频次的维护,增加额外成本。
由于全钒液流电池的输出功率和储能容量可以相互独立,因此储能时长越长,单位成本越低。考虑到全钒液电池成本中钒电解液占比较大,因此将成本分为电解液和非电解液部分。根据《全钒液流电池的技术进展、不同储能时长系统的价格分析及展望》(张华民著)一文中提供的数据,融科储能2021年第三季度兆瓦级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的价格,当电解液原料五氧化二钒的价格为10万元/t时,电解液价格为1500元/kWh,不含电解液的系统价格为6000元/kW。
基于此张华民测算不同储能时长的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的实际价格:当储能时长为1h,不含电解液的系统价格为6000元/kW,加上电解液的价格后系统的市场总价格为7500元/kWh;当储能时长为4h以后,不包括电解液的储能系统价格分摊至1500元/kWh,加上电解液的价格后储能系统的总价格为3000元/kWh;以此类推,如果储能时长为8h,储能系统的总价格将降至2250元/kWh。
因此,对于储能时长为4h的钒电池储能系统,初次投资成本为3000元/kWh,电解液成本在系统占比达50%;对于储能时长为8h的储能系统,初次投资成本降至2250元/kWh,但电解液成本占比提高至2/3。2009年大连化物所在**太阳能研究所实施的5kW/50kWh全钒液流电池储能项目的储能时长是10h。2011年融科储能在大连附近的蛇岛上实施的20kW太阳能光伏发电配套10kW/200kWh全钒液流电池储能项目的储能时长为20h,充分证验了其适用于长时储能。储能时长越高,电解液在储能系统中的价值占比越高,进一步证明了钒液流电池产业链中电解液环节的重要性。
钒液流电池全生命周期成本更低,LCOE(度电成本)可跑赢锂电池。由于全钒液流电池的电解液可再生循环使用,1kwh电解液约需要8kg高纯度的V2O5,如果能够形成制造-使用-回收的产业闭环,将进一步提高其残值,即储能电池在使用一定年限(通常为15-20年)后的剩余价值。据张华民在《全钒液流电池的技术进展、不同储能时长系统的价格分析及展望》一文测算,同样以储能时长为4小时的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为例,其中废金属的残值估值为300元/kW,折合为75元/kWh,电解液残值约为原有的70%即1050元/kWh,合计残值为1125元/kWh,实际成本为1875元/kWh;而对于储能时长为10小时的系统来说,废金属残值折合为30元/kWh,合计残值为1080元/kWh,实际成本仅为1020元/kWh。
钒电池持续降本的发展趋势确立并已取得初步成效。近日国内首次GWh液流电池储能集采开标,由中核汇能发布的2022-2023年新能源项目储能系统集中采购(标段一)显示,五家中标候选人大连融科、四川伟力得能源、液流储能科技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公司、山西国润储能的中标单价分别为2.65元/Wh、3.46元/Wh、2.2元/Wh、3.57元/Wh、3.62元/Wh。其中大连融科和液流储能科技公司的中标单价低于3元/Wh,最低单价达到2.2元/Wh。对比2021年8月国家电投湖北100MW/500MWH全钒液流电池项目的报价单价在3.8元/Wh,全钒液流电池的报价单价已实现42.1%的降幅,技术降本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
钒液流电池储能当前市场规模较小,考虑其技术进步空间大的特点,预计未来将在大规模长时储能领域具备广阔的市场空间。根据中国储能网的统计,截至2021年全球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205.3GW,其中抽水蓄能占比最高,达到86.4%,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为21.1GW,占比10.3%。在电化学储能系统中,锂离子电池是当前最主流的技术路线,占比达到93.9%,液流电池装机量仅有0.26GW,占比为1.2%。规模储能时代的到来给钒液流电池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其大功率、大容量、长寿命、高安全性等特点能够满足大规模长周期储能项目的需求以及目前低碳发展的要求。
2021年是中国储能从商业化初期迈入规模化发展阶段的元年。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了2030年完成至少30GW的储能装机目标,此后20多个省明确了新能源配储的要求,14个省相继发布了储能领域发展规划。国内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快速提升,2021年新增投运规模首次突破2GW,同比增60%,主要为新能源电源侧配储和独立储能形式。大储项目快速放量,新增百兆瓦级项目(含规划、在建、投运)的数量达到78个,创历史新高,是2020年的10倍,功率规模总计26.2GW。技术多元化持续推进,压缩空气、液流电池、飞轮储能等技术成为锂电池之外新型储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钒液流电池在长时储能领域有望复刻锂离子电池过去十年在储能领域的渗透率走势。2015年前全球储能市场处于商业化初期,多技术并行百花齐放。近十年全球储能行业主体始终为抽水蓄能,累计装机占比高达90%以上,抽水蓄能至今仍是最成熟的、应用最广泛的大规模储能技术,但其选址难、对环境影响大等问题亦逐渐显露。而主要为电化学储能方式的新型储能技术在2015年前仍处于商业化初期阶段,技术尚未成熟或产业化项目仍在建设中,因此2015年前新型储能项目年新增装机规模均未超过0.2GW,这段时期锂离子电池、钠硫电池和铅酸电池等技术百花齐放,锂电池渗透率在2015年处于40%以下的水平。
2016年成为锂离子电池放量元年,渗透率翻倍大幅提升至90%。伴随着储能用锂离子电池技术成熟带来的成本下降与性能参数提升,锂电池应用于储能项目上的经济性日益凸显。2015年储能领域已投运的锂离子电池累计装机规模为356.7MW,但在建、规划中的项目装机规模为2.2GW,占比分别为38%和83%,在建、规划项目中的锂离子电池累计装机超过其在运行项目中的6倍,为未来2-3年内锂电池在储能领域的爆量打下基础。2016年后,电化学储能领域中锂离子电池的渗透率始终居高不下,基本位于90%上方。需求的火热导致上游原材料锂盐的价格暴涨,降低了锂电池的性价比。
随着储能项目向大型化、长时化发展以及应用场景的增多,LCOE或成为衡量各项新型储能技术的客观评价指标。在锂盐价格居高不下的背景下,为了实现新路线的产品替代以提高效应,其余沉寂许久的新型储能技术如钒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和压缩空气储能等再度加快了产业化的步伐。考虑到钒电池在全生命周期内的成本更具优势,且技术进步空间巨大,待技术痛点解决后预计将在储能领域成为锂电池的有力竞争对手。
国内钒电池新增装机渗透率有望在2024-2025年迎来显著提升,预计到2030年国内钒液流电池累计装机规模有望达到23.8GW,新增装机5.2GW,2022-2030年累计装机规模实现CAGR69.5%。基于技术创新的渗透率增长率走势通常服从逻辑斯蒂曲线的规律,结合当前披露的规划与在建国内钒电池项目增量、技术难点解决进度和国内政策激励倾向,我们预计2022-2023年将为国内钒储能电池技术升级与项目筹建期,渗透率或将小幅稳健运行。到2024-2025年,参考历史上锂电池对钠硫电池、铅酸电池的替代发展趋势,受益于国内长时储能项目投运放量,钒电池渗透率有望实现显著增长。2026-2030年国内钒电池渗透率增速或有所钝化,累计装机规模在储能适用领域预计将保持稳健增长。
海外钒电池渗透率增速或稍滞后于国内,预计到2030年全球钒液流电池累计装机规模有望达到43.5GW,新增装机9.8GW,2022-2030累计装机规模实现CAGR78.8%。国外钒电池商业化初期阶段进度快于国内,但基于国内外液流电池相关激励政策力度差异及已披露的国内外规划或在建钒电池项目装机量,我们认为钒电池产业化落地放量阶段国内进度或将快于海外。而随着全钒液流电池项目在国内长时储能领域大放异彩,国外产业化进度也有望快速推进从而引发海外渗透率的快速提升。
目前国内外多家钒电池生产企业已经逐渐步入商业化阶段。国外机构包括:泰国Cellennium、日本住友电工和Kashima-Kita电力、奥地利Cellstrom以及美国能源部等相继在各自国家和地区建设KW-MW级的钒电池储能系统,用于电站调峰,并给边远地区供电。国内钒电池市场当前已投运体量较小,产业仍处于商业化初期阶段,但规划与在建项目可观,已形成了初步完整的钒电池产业链,产业链包含双极板、隔膜、电极和电解液等电池部件材料供应商、电池堆与系统集成商和epc、用户等,其中上市公司有上海电气、国电南瑞和钒钛股份等,均有望受益于钒电池储能电站项目的放量。
全球钒矿资源主要分布于中国、俄罗斯、南非和澳大利亚。根据美国地质调查*(USGS)数据,2021年全球已探明的钒矿总储量约2400万吨,其中中国钒矿储量约950万吨,占比为39%位居第一,其次为澳大利亚、俄罗斯、南非,储量占比分别为25%、21%和15%。作为钒电池最关键的上游原材料,中国是全球钒资源储量和产量最高的国家。
据长江有色金属网,中国钒矿资源主要集中在四川攀枝花、河北承德、辽宁朝阳和**哈密等地。攀枝花钒钛磁铁矿资源量达90.6亿吨,其中V2O5约1862万吨,平均品位0.26%,占全国的52%。河北承德地区钒钛磁铁矿资源量达83.72亿吨,伴生V2O5约895万吨,占全国约25%。四川作为国内钒产业主产区,具备10万吨氧化钒产能,是全球第一大钒产品工业区,河北产区具备4万吨氧化钒产能,在全球范围内规模仅次于四川,辽宁聚集了诸个钒电池企业和技术创新中心,是全国唯一具备钒电解液生产能力的要地。
中国是世界范围内最大的产钒国,近几年来产量占比提升到60%以上的水平。根据USGS数据,全球钒产量在2017-2018年触底至7.1万吨后,逐年稳定回升,2021年实现11.0万吨产量。由于国内产钒量在全球占比较高,因此走势与全球钒产量走势基本一致,2021年国内产钒量创下阶段新高,达到7.3万吨,在世界占比67.4%,紧随其后的是俄罗斯,产量在世界占比为18.0%。
全球主要钒生产企业合计产能约27.1万吨(折五氧化二钒),区域和行业集中度均较高,但当前产能利用率并不高。根据《钒产业2020年年度评价》(陈东辉著),全球钒产能主要分布在中国、俄罗斯和南非等国,其中钒钛股份是全球最大的产钒企业,折五氧化二钒产能约为4.2万吨。俄罗斯Evraz集团和中国河钢集团承钢公司是全球第二和第三大钒企,其产能分别为3.5(钒渣折产能)和2.5万吨。行业CR3、CR5和CR10分别为37.6%、50.9%和74.9%,产能集中度较高,行业龙头地位稳固。同时,2021年全球钒行业产能利用率仅为40.7%,实际产能利用率并不高。
目前,世界钒产品原料的70%以上来自富钒钢渣提钒,在未来钢铁供给增量停滞的发展趋势下,钒最主要的生产技术方式存在强供给约束。据Vanitec统计,2020年全球约13.8%的钒产量(15257.39t金属钒)来自钒钛磁铁矿的直接提取,约74.8%来自于钒钛磁铁矿经钢铁冶炼得到的富钒钢渣,约12%由回收的含钒副产品及含钒石煤获取。作为世界产钒大国,中国约86.9%的钒产量以钒渣为原料,石煤提钒产量占比10.7%,以废催化剂等为原料的钒产量占比2.1%,钒钛磁铁矿原料提钒产量占比仅0.3%,因此在当前阶段,钢铁行业的供需规模基本决定了国内外钒制品的供给水平。而据世界钢铁协会EdwinBassonDG称,全球2030年粗钢产量预计达到20亿吨,2021-2030年CAGR仅为0.3%,低增速下未来通过高炉工艺流程钒渣提钒可贡献的增量十分有限,严重约束了钒产量的扩张。
石煤有望成为钒供应体系中具备供应弹性的组成部分,未来或实现稳定增长。石煤是钒钛磁铁矿之外另一种重要的含钒矿物资源,矿石中的钒主要分布在含钒云母中,其次为含钒电气石、含钒高岭石,少量分布在针铁矿、赤铁矿、碳酸盐等矿物中。
石煤中的三价钒和四价钒以类质同相形式存在于粘土矿的硅氧四面体结构中,结合坚固,只有在高温和添加剂的作用下,才能转变为可溶性的五价钒。我国含钒石煤总储量为618.8亿吨,品味较低一般为1.0%左右,总钒量达1.18亿吨,占国内V2O5总储量比例高于80%,超过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钒的总储量。根据《钒产业年度评价》系列文献(陈东辉著),2015-2020年我国石煤提钒产量实现CAGR19.5%,2020年石煤提钒产量创新高达到1.5万吨(以V2O5计)。石煤提钒应用的常规工艺是先焙烧后浸出,大致可分为火法湿法联合提钒工艺与全湿法提钒工艺两大类。随着国家节能环保要求的提高,石煤提钒工艺需基于回收率、生产成本和环境友好等方面取得进一步的技术升级,呈现出其他领域技术引入强化提钒工艺和循环工艺两大趋势。
石煤提钒主要集中在陕西、湖南和湖北构成的汉中三角区,在国内的生产规模较为可观,且石煤提钒工艺流程也在不断进步,是世界钒生产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石煤提钒的生产成本高于钒渣提钒,但考虑到钒渣提钒只能在冶钢过程中产钒,在供给水平的释放上自带约束,只能被动跟随钢厂的生产情况来增减自己的产量,而不能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来做出调整,所以高炉流程提钒的保障供给能力弱,不具备建立弹性供应链的能力。此外美国的废催化剂再利用提钒产量占比很小,目前仅1000吨,因此在供应链中具备足够弹性并具备现实可能的仅中国特有的石煤提钒。国内现存十几家石煤提钒的企业,如陕西的五洲矿业,从90年代末期到本世纪一直在坚持生产,其中也有个别年份停止生产,在20年生产经营期间,仅有少数几年为盈利状态,未来随着钒价提升盈利状况或有所改善。
近年来,全球新增钒生产项目数量较少,国内钒铁产业几乎无新入*者,钒供给端或呈刚性特征。截至目前,中国以外的钒市场暂未启动新矿山建设,也没有正在进行的重大扩建项目或复产项目。预计近几年全球钒的新增供应将主要来自国内市场原有钒企通过项目投资和技术升级、改造带来的新增产量。但是若钒储能电池技术升级顺利,渗透率持续提升,在高钒价的驱动下,行业内或将在未来实行新一轮扩产。
钒的价格受政策环境、经济环境、主要用钒领域景气度和新应用场景技术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受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及2011年欧债危机的持续影响,钒价格持波动下降,在2015年下降到最低点。自2016年,钒价格触底盘整回升。2017年之后,钒价格在政策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前后出现了两次大幅震荡。
2015年钒价终触底,2016年开始企稳回升。受全球经济走弱的影响,钒的主要应用下游钢铁行业需求不振,致使钒产业经营恶化,加上石煤类提钒企业与加工型涉钒企业受成本、环保、矿难等因素影响出现大面积停产、减产,2015年行业开工率低于20%,下行周期中钒供给不断出清,行业在2015年底触底。2016年下半年开始,由于国内经济复苏带动钢铁市场回暖、钒液流电池的推广应用以及钒供给侧大幅收缩导致钒供需出现较大缺口,钒价迅速走强,2016年底突破8万元/吨。
2017年至2018年,受国内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影响,钒价格大幅升高。2017年,国家要求全面取缔“地条钢”,国内钒产品迅速去库。同时在严格的生态环保法规执行下,钒产业大规模复产扩产受限,供需失衡程度加剧。2017年中国禁止钒渣进口,行业供需矛盾被进一步激化,钒价一路攀升。虽受下游抵制采购及铌、锰等竞争元素的替代等扰动造成钒价阶段性的回落,但下游刚需的基本面推动钒价回升走强。2018年螺纹钢新国标发布后,钒供给不足状况加剧,中间商炒作引发钒价暴涨,于年末创历史新高,价格逼近50万元/吨(以V2O5计)。
2019年至2021年,行业再入产能过剩期致使钒价大幅下跌,2021年后,随着海内外经济复苏,钒价企稳。高钒价导致行业无序复产、扩产,加上铌元素在高强度微合金化螺纹钢生产应用中的替代,钒行业产能过剩,价格大幅回落。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导致海外钢铁产量大幅下降,海外钒消费量同步下滑,海外钒价大幅走低,虽然国内钒需求仍然上升,但因海外钒价跌出性价比后国内钢厂大量进口,中国首次成为钒净进口国,国内钒价被动下行。2021年以来,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国内外需求复苏显著,尤其是2021年钢铁行业走过了辉煌一年,钒价在需求支撑下企稳回升。但随着钢铁行业限产政策的执行和未来限产常态化的预期,钒价未来走强亟需新的驱动力。
钒价格随供需失衡具有高弹性特征。2021年,全球钒产品的产销量约12万吨,市场规模较小,加上下游需求高度集中于钢铁领域以及行业集中度较高等特点,钒价在历史上呈现高波动状态。2017-2018年,由于钢铁行业用钒量快速增长以及环保政策导致供给收缩,钒行业出现供应短缺,钒价在1年左右的时间涨幅超过400%。
我们预计2022-2030年五氧化二钒单价中枢将在12.0-25.0万元区间内运行,2024-2026年伴随着钒电池在储能领域渗透率的快速提升,钒价有望快速上涨创下阶段新高,预计全球供需缺口率2025年后可达20%以上,不考虑出口情况下国内钒市场供需格*维持紧平衡。随着未来钒液流电池用钒量快速增长,供应端增长受限,钒价或再次出现大涨行情。从消费端来看,在传统应用领域耗钒量保持微增甚至不增的条件下,储能领域钒液流电池的发展亦将带动钒消费量快速增长。
根据前文预测数据,中性预期下若钒液流电池的应用推广和渗透率提升进度符合预期,预计至2030年全球液流电池用钒量(折五氧化二钒)将为29.3万吨,供需缺口率超过30%。从供应端来看,钢铁行业增速放缓给定了钒渣供应量的潜在天花板,钒渣供给释放受到强约束,而石煤提钒规模仍较小,且受制于节能环保和生产成本等因素短期无法实现较大的供给弹性,但考虑全球有大量的钒钛磁铁矿和石煤储量未转化为实际产能,待技术痛点解决后潜在五氧化二钒的供给增量较高,我们在供需平衡表的推算中对比历史上的供需缺口率和钒企扩张收缩行为假设2025年后产量侧保持动态扩张的增长速度,在钒液流电池装量增长的中性预期场景下,预计2025年全球钒供应缺口将达到5.2万吨(折V2O5),2030年缺口将扩大至13.6万吨。
在不考虑出口需求的情况下,预计国内市场钒供需格*将达到紧平衡,但由于我国是钒供给、出口大国,据公司2021年年报,2021年国内钒产量占全球产量比例约65%,基于此我们合理假设2025年国内钒产量占全球比例将接近70%,因此在国外对钒需求持续上行的趋势下,考虑钒的出口需求,实际的供需格*或将更加紧张。供需增速的错配或使得钒行业再次出现供不应求的行情,刺激钒价大幅上涨,钒价历史级行情未来可期。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生产口罩原材料的上市公司有哪些?
我们先要知道口罩原材料有哪些,就拿N95来说吧,生产N95需要的原材料涉及熔喷布、无纺布、针刺棉、鼻梁线、海绵条、松紧带,这些材料作为口罩的上游,其供给情况,决定了口罩的产能。
1、熔喷布是过滤空气的“核心”,它的上游是高溶脂纤维聚丙烯。上市公司中:中石化、中石油、宝丰能源等多家公司纷纷将部分产线转产,生产高熔指纤维聚丙烯。
2、除了上游企业外,目前A股市场上的口罩原料概念股主要有东华能源(S层PP纤维料)、道恩股份(M层PP喷熔料)、再升科技(PP/PTFE喷熔无纺布)、欣龙控股(PP喷熔无纺布)、泰达股份(喷熔无纺布)、金发科技(PP透气膜)、华峰氨纶(氨纶)、新乡化纤(氨纶)、泰和新材(氨纶)。
何承命是哪里人?维科技术董事长
何承命:男,1960年2月出生,硕士,工程师。维科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维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维科技术这种股票怎么办?-壹榜财经
技术面:该股目前处于上涨后调整阶段,20日均线支撑,看是否站稳前期压力位。基本面:该股盈利能力一般,21年业绩增长,22年中报业绩增长。短期趋势:强势上涨过程中,可逢低买进,暂不......接下来具体说说
微科技术,是一家新能源电池企业。查看了一下公司最近十年的累计盈利,自2013年到2022年为止,十年期间,公司每股累计盈亏为亏损0.99元。还有六万多名股东如此忠诚于维科技术,投资十年不仅没有挣到钱,每股还亏损0.99元。这十年通货膨胀率是多少?再加上货币实际购买力下降(通货膨胀),投资者实际亏损了多少?
投资者抱着良好的愿景和希望,看到了锂电池,眼睛就亮了,可是十年竟然累计每股亏损0.99元。好的行业,不一定所有的企业都能够有很好的盈利,就如每一个人都上了名牌大学,不一定每个人未来都能够挣到大钱一样。那么多大公司好公司,每年盈利能力都非常好,分红也很稳健,投资者为什么不选择这样的公司投资?而非要选择这样的累计盈利竟然是亏损的企业?这就是希望的魅力与诱惑的力量。人只要若活在希望里,就疯癫了,哪还顾客观事实呢?至少揭示了部分人性就是这样的。
公司今年半年报业绩不理想。公司每股净资产3.5元,当前股价处于6.6元左右。市净率除以1.85倍,A股平均市净率现处于1.4倍多。
我发自内心的希望这样的公司能够好好的改善自己的经营,来回报这六万多名近七万名股东。十年磨一剑啊,这十年一剑都没磨出来。这到底是在干什么呢?知耻而后勇啊,是时候该醒醒了。
我写点文章,数据均来源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仅供娱乐,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也没有任何其他不良动机。特此郑重声明。希望这样的文章能警醒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层,能够警醒投资者。希望未来公司会变好。
大势结构:强势结构;沪指进入2700点整数关口震荡区间热点继续延续不影响后期震荡上行格*。
整体结构:指数遇关键点位置要么强势选择突破要么震荡代替调整,今天指数虽有小幅回调属于正常现象,毕竟热点题材板块继续表现活跃,盘面上指数蓝筹权重较弱拖累指数形成二八现象,整个市场的热度不减,未来沪指在2700点震荡数日还会继续向上创出新高,但是市场以中小创题材概念为炒作方向已成共识。强势结构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整个市场多个热点行业及题材概念不断演绎,主线不断其他题材不断涌现反复活跃,类似今天农林牧渔当中的猪肉再次卷土重来属于反复活跃题材,其他锂电池、智能机器同样反复活跃,主线太阳能、OLED继续表现抢眼。两市涨停板块家数55家无跌停板个股,显示市场强势结构不变。
行业板块分析:农林牧渔领涨行业榜首9家个股涨停,成为今天的龙头品种属于反复活跃板块;其次环境保护无涨停个股属于超跌反弹板块;再次元器件8家涨停仍属于当前可持续的绝对龙头领涨行业。其他通信设备、电力较强也属于唯独收红的5个行业板块,其他板块皆以收绿报盘。跌幅前三的为家用电器、保险、旅游跌幅均在2.8%左右。其他汽车、证券、电器仪表、银行、酿酒较弱。
题材概念OLED继续领涨龙头地位10家涨停较昨日涨停家数继续萎缩但强势度不减,汽车猪肉8家涨停再度活跃,其他智能机器9家涨停属于反复活跃板块、苹果概念5个涨停属于相对活跃。整个市场围绕题材概念展开,蓝筹及白马股相对较弱。
个股跟踪:600152维科技术。
应对策略:短期市场调整不影响中期向上震荡走势,尤其关注市场的主线炒作,只要市场主线延续市场行情就不断。操作策略仅仅围绕主线及反复活跃的市场品种展开操作坚持不跑偏不脱离。
风险控制:大势结构极度弱势结构情况下总仓位亏损达5%,或者手中个股出现向下拐点走势应无条件出*观望。
警示:操作严格执行计划交易、大势结构、行业板块、强势突破、及时跟进、设置损盈,重规则少主观,每日检索。
技术面:该股目前处于上涨后调整阶段,20日均线支撑,看是否站稳前期压力位。
基本面:该股盈利能力一般,21年业绩增长,22年中报业绩增长。
技术面:月初探底回升,股价陆续回到年线之上,目前震荡突破20日线,整体趋势向好。但量能偏低,波动小,市场关注度暂时不高,仍需耐心等待。
基本面:主营国内外贸易、国际货运、货代、仓储、国际招标、投标、酒店经营、工业生产、高新科技、金融等,电商概念。一季度净利润增长近41%。
技术面:股价低开低走,呈小阴线,成交量缩量,筹码分布图上筹码较分散但没有松动的迹象,明天可以再观察有没有继续上攻的动能,否则短期或有调整。
基本面:主营业务电力、热力、焦煤,有绿色电力、风电概念。
技术面:近期放大量上涨,并且已经两个涨停板了,从趋势看是非常强势,昨天已经突破年线,往上涨的空间已经打开了,如果热点持续,那接下来还会有一波比较强的行情,中长线继续看好
以上就是维科技术这种股票怎么办?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