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盛世是什么(如来佛祖眼里的盛世大唐究竟是什么景象?)

如来佛祖眼里的盛世大唐究竟是什么景象?

文/老宋/©宋谝西游/一点号/百家号/头条号

■现实世界分东西方,西游世界分四大部洲。

地处西牛贺洲的西天灵鹫胜境,烟霞缥缈,花雨缤纷,天龙同绕,寒暑无侵,是一片「去来自在任悠游,也无恐怖也无愁」的净土,美得令人窒息。

如来佛祖坐驾大雷音寺七宝莲台,普阅周天,拈花微笑。

而此时,南瞻部洲的东土大唐,繁华如锦,威德远播。

金銮宝殿上的唐太宗李世民左拥右抱,饶有兴致地欣赏轻歌曼舞,在他看来,自己登极十三年,励精图治,文治武功,确实已将大唐打造成为「天下太平,八方进贡,四海称臣」、蜚声宇宙的名胜之邦。

没错,包括丞相魏征在内的朝臣也都认为,李世民安邦治国,英明神武,大唐业已全面实现「天下太平,八方宁静」的宏伟蓝图。

用大唐子民的话说,「厉害了,我的唐!」

但是,盛世大唐,在如来佛祖心目中究竟是什么一幅景象?

在如来佛祖看来,四大部洲之中,「众生善恶,各方不一」,最让他头疼的就是南瞻部洲的东土大唐,因为那方「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并且众生都是「毁谤真言」的愚蠢之人。

于是,如来佛祖寻思着通过《三藏真经》「劝人为善」,普度众生,顺便积「山大的福缘,海深的善庆」,度化爱徒金蝉子成佛。

尽管,这个糟菠萝老头子坏得很,但观音菩萨还是主动请缨,东寻贬下凡间的金蝉子做钦定取经人,并穿针引线,撺掇着唐太宗有意无意斩杀了泾河龙王,活生生被拉到阎罗殿里接受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阴司会审。

惊惧于鬼门关里走一遭,唐太宗要按照阎王爷的指示精神,修建水陆大会,超度那枉死城里「六十四处烟尘,七十二处草寇,众王子、众头目的鬼魂」,只为自己神定心安。

——前念即因,后念即果。李世民前念提刀杀人,唐太宗后念诵经赎罪。

这也成为唐太宗派遣金蝉子转世的唐僧去取经的唯一原因。

当然,唐僧既是唐太宗钦点的「御弟圣僧」,受王恩宠,不得不效犬马之劳,尽忠以报国,为取真经,自然少不了在御前发下「弘誓大愿」,必当「捐躯努力,直至西天」,誓死「求取真经,祈保我王江山永固」云云,否则,宁愿「永堕沉沦地狱」。

本该立志普度众生的唐僧,只为唐太宗的浩荡皇恩,策马啸西风。

而唐僧的铮铮誓言,感动的只有李世民。

这不,即便唐僧一路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以及白龙马收于麾下,保护自己苦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三藏真经》返回大唐,在洁净的雁塔寺里「捧几卷登台,方欲讽诵」,便被半空中的八大金刚召唤着回灵山如来佛祖驾下复命,唐僧闻罢,「将经卷丢下,也从台上起于九霄,相随腾空而去。」

唐僧知道,他曾经是神,如今是人,但终归还要成神,取西经,为李世民,也为自己。

唐僧走了,一去不回头,去做他的旃檀功德佛,唐太宗只能另起炉灶,另请高僧,「修建水陆大会,看诵《大藏真经》,超脱幽冥孽鬼,普施善庆」,三藏真经也几经誊抄,传布天下。

但,诚如如来佛祖所言,大唐的子民,穿袍子打虎的打虎,精沟子撵狼的撵狼,渭水河边捞鱼的继续捞鱼,南山里头砍柴的接着砍柴,最多就是隔山观火,沿江*娘,神仙来了下跪,皇帝驾临磕头……

——江山是李氏的江山,子民是李氏的子民。至于如来佛祖口口声声上下求索的普渡众生,李世民说,没必要,完全没必要!朕的子民,喂他们什么他们就吃什么,身在福中最知足。

也是,两界山能压得住孙悟空金刚之躯五百年,难道就镇不住大唐子民孱弱的灵魂?

说到底,神话只是一场邪恶的大型真人秀,谁在上头?谁在下头?

超威的大唐盛世!你猜是什么样子?

你眼中的

“大唐盛世”

是什么样子?

是国富民强的富饶都城?

还是“云想衣裳花想容”的杨贵妃?

还是这样?

那属于超威的大唐是什么样子呢?

超威“大唐”隆重登场!

大唐来了?

盛世还会远吗?

让我们一起期待这个神秘的

“盛世”!

大唐是盛世吗?

近代以来,中国人屡受外国侵略,几次差点亡国灭种。这是中华民族亘古未有的变*。纵观中国古代史,从秦始皇一统天下以来,只有秦皇汉武、唐宗、康熙、乾隆几位皇帝,对外用兵,开土拓疆,增加了版图。其中尤以唐太宗最厉害,获得“天可汗”的美称。后人不断吹捧“汉唐盛世”、“康乾盛世”,以用来掩盖心里的自卑。

像蒙古人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西征欧洲,东下朝鲜,打印度,占西伯利亚,开中国版图之最,但他们不是汉人,无法拿来吹嘘。事实上,此自嗨是以“国富兵强”为标准,看一个朝代是否富裕强盛,能不能做到对外用兵,列土封疆。在今天,学者们极为自豪的“大唐盛世”。人们自然而然地认为大唐是“盛世”。谈“盛世”,绕不开儒家理念。太平盛世是儒家的理想社会。尧、舜、禹是楷模。董仲舒认为,天地仁和,统治者行王道,摒弃霸道,推行仁政、德治,按照周礼等级制度治理天下。

史学家认为,人类历史从无序走向有序,由乱世迈进盛世,必须依次经过“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三个阶段。在唐朝,李白就梦想做一名侠客,“解放”唐朝人民。断既得利益,弱势群体永世做奴隶。在唐朝,李白就梦想做一名侠客,“解放”唐朝人民。为了给黑暗痛苦时代的人们指出光明,带来心灵上的慰藉,公羊学家提出了“三世说”,并标榜将来会有一个“太平盛世”。它告诉世人,只要不放弃道德努力,最终可以达到理想的社会。在现代人的心目中一定要有对外战争的胜利。我们要开疆拓土、四夷宾服。太平盛世并不是不打仗,而是打仗要打赢。

这个理解是很微妙的,说唐王朝是一个盛世,其实主要是源于唐太宗被称为“天可汗”。

“天可汗”这个词并不像许多历史普及书那样是对周边部族的统一,而是就他打赢突厥的一个尊称。其实唐朝并没有很多人想像的那么开万世太平,在战略方面,唐朝没有一项工程能够和长城、大运河、郑和下西洋、根治黄河、海河、淮河的五分之一相比肩,碰上战争就连一个小小的高丽也都搞不定。

所谓的“盛唐”其实就是靠着消耗祖宗的战略资源,而自己不给后代留下任何战略的投资。

同时,也正是因为唐朝对战略资源的只透支、不投资,以至于到了宋代,中华民族所能够凭借的战略资源几乎为零,最后落了个日后多次被少数游牧民族践踏的恶果。

可正是这样的“盛唐”,在文人笔下却成了理想的国度。

唐朝盛世是什么?

贞观之治是指唐朝初期出现的太平盛世。由于唐太宗能任人唯贤,知人善用;开言路,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减轻徭赋,休养生息,厉行节约,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宁的*面。当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史称“贞观之治”这是唐朝的第一个盛世,同时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23年,使唐朝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清明,人民富裕安康,出现了空前的繁荣。由于他在位时年号为贞观,所以人们把他统治的这一段时期称为“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是我国历史上最为璀璨夺目的时期。

元和中兴唐宪宗李纯,中国唐代宪宗时出现的安定繁荣的*面。 唐代自中期以来,中央宦官专权,地方藩镇割据,***面混乱。永贞元年(805),宦官俱文珍迫顺宗禅位,拥李纯即位 。李纯是唐朝后期较有作为的皇帝。在位期间,整顿江淮财赋,以增加财政收入。

唐朝三次盛世名称

大中之治唐朝一共三次盛世,分别是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大中之治。贞观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出现的**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面。因其时年号为“贞观”,故史称“贞观之治”。贞观之治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贞观之治的措施开元盛世,又称“开元之治”,是指唐朝在唐玄宗治理下出现的盛世。据传开元年间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因当时年号为“开元”,史称“开元盛世”。开元盛世时的景象大中之治是唐宣宗李忱时期发生的。在唐宣宗的治理下,唐朝又有了往日国威,社会趋于稳定,阶级矛盾有所缓和,使原本走下坡路的唐朝有了“中兴”的小康*面,史称“大中之治”。

唐朝的“开元盛世”是怎么回事?

历史武则天以后,唐朝一度出现动荡*面,直到唐玄宗时才安定下来。唐玄宗,又称唐明皇。在他统治前期,他针对当时社会问题,采取了许多积极措施。在用人方面,他选贤任能,非常注意官吏的选拔,强调以功授官。他甚至亲自出题考核官员,决择升迁;有善必赏,有罪必诛。在经济方面,他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唐玄宗统治前期,**较安定,经济繁荣发展,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因这时期唐玄宗年号为开元,故称“开元盛世”。

唐朝有个什么盛世?

开元盛世

唐玄宗“一手造就了唐朝的盛世”指的是什么

唐玄宗前期大量任用贤良,开创了“开元盛世”,又因为宠幸杨贵妃,偏听佞臣,疏远忠诚,导致后来的“安史之乱”,这也是盛唐衰落的开端。你知道了吗?

唐朝有几大盛世,又有什么关系?

先说结论,唐朝有两大盛世之间是顺承关系,唐朝的盛世分别是唐太宗开创了贞观盛世和唐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集中唐太宗是唐玄宗李隆基的曾祖父,唐朝前期的贞观盛世,已经使得唐朝的国力空前的强大,但是唐朝最强大的实际应该是唐玄宗时期。

唐朝历史上出现的三个盛世有什么。好象有开元盛世、贞观之治和贞观遗风对吗?

是这三个,时间上是贞观之治最前面,这个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功劳;接下来是贞观遗风,这个是武则天的功劳;最后才是开元盛世,这是是太玄宗李隆基在唐初盛世的基础上将唐朝推向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