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要任务的首是什么意思(日语"首要任务"怎么说?用在这样的句子里,我现在的首要任务是学习。)
日语"首要任务"怎么说?用在这样的句子里,我现在的首要任务是学习。
最优先事项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一个公司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当然是自己的制度
▶领悟·一起学报告|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如何“首”起来?
深刻感悟思想伟力,踔厉奋发新的征程。发展是d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始终将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d的发展理念随着发展阶段、发展任务的变化,不断与时俱进、丰富创新。
进入新时代,d中央提出要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d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把发展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起来听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资深研究员中国文明与中国道路研究中心主任谢茂松的观点。
中来自国农业发展史几个重要阶段,首要任务是什么
回答1、原始农业阶段:人们对食物的需求,促使农业初步出现,也就是原始农业阶段。2、传统农业阶段:社会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奴隶社会变为封建社会,导致农业生产也发生了变化。3、近现代农业阶段:战争的出现与生产力的不断向前发展,将农业发展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一、中国农业发展史上几个重要阶段1、原始农业阶段食物是万物之源,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约一万年前,农业初步出现,也就是原始农业阶段。(1)原始社会时期:人类都生活在一起,生产力比较低下,大都以采集和狩猎为生。(2)新石器时期: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采集和狩猎已经逐渐无法满足人类的需求,人类开始研制出一些工具来发展农业,如石斧、石刀、石铲等工具。(3)青铜器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朝代的不断更替,夏朝后期便出现了青铜器,为后续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传统农业阶段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奴隶社会变为封建社会。农业生产与发展方面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由传统的农业生产向精耕细作方向发展。(1)铁器时代:在这一时期,已经出现了铁制的农具,如铁犁与牛的搭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力与生产效率。(2)冶炼和加工业时代:随着技术的不断增强和生产力的提高,铁具的性能也大大增加。在《齐民要术》中光记载的农具都有20余种,且从色泽上来看,这些农具皆由白口铁制成。3、近现代农业阶段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与战争的发生,农业发展已经迈入了新的阶段。(1)近代农业: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农业发展进入了近代农业发展时期。在战争的爆发下,中国的农业发展遭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阻碍,但同时也为未来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2)现代农业:新中国成立之时至今,便是现代农业时期。这个时期,中国的农业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在人民公社化和农民合作化的帮助下,农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经济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二、中国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是什么发展国家的现代农业、确保粮食的正常供给,这是中国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也是提升中国经济实力以及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
即首是什么意思?
"即首"是一个词组,由"即"和"首"组成。"即"表示立即、马上,"首"表示首先、第一。因此,"即首"的意思是指立即或首先要做的事情。它强调了行动的迅速和优先级的重要性。
在某些情况下,它也可以表示首要任务或最重要的事情。
**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d的**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全d服从中央,维护d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首次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看看首要任务是啥?
8月28日,由民政部等21个部门组成的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在京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明确了各成员单位主要职责和任务分工,将着力形成合力解决养老服务工作中的“堵点”“痛点”和“难点”问题。部际联席会议召集人、民政部部长黄树贤主持会议并讲话。会议传达了《***办公厅关于同意建立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函》精神,审议并原则通过了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主要职责任务分工、《***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重点工作部门分工方案和各成员单位2019年工作清单。会议强调,d中央、***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养老服务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系统阐明了新时代养老服务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时代养老服务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李克强**多次主持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养老服务工作。养老服务关系民生、连着民心,做好养老服务工作事关民心向背、事关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从**高度理解养老服务工作的重大意义,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共同做好新时代养老服务工作。至2018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49亿,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尽管近年来养老服务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不足、服务质量不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依然存在。3月29日,***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围绕深化放管服改革等6个方面提出了28条措施,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文件。当前,部际联席会议的首要任务是紧紧围绕贯彻落实《意见》要求,细化政策措施,切实解决养老服务工作中的“堵点”、“痛点”和“难点”问题,着重在全方位扩大养老服务有效供给、进一步发挥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作用、切实履行**兜底线保基本职责、大力建设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持续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等五个方面下功夫。会议要求,部际联席会议要积极发挥对全国养老服务工作的统筹协调作用,研究解决养老服务工作重大问题,及时向d中央、***报告,不断推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各成员单位要把养老服务工作摆上本部门本系统的重要议事日程,深入研究养老服务工作有关问题,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提出政策建议,积极履行职责,落实工作任务,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养老服务更好更快发展。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21个成员单位负责同志、联络员,民政部相关司*、直属事业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来源:综合民政部、新华社报导内容
重点推荐
康养产业研究成果
2020第四届北京康养展
加入中健联盟
2020中国养老十大品牌
联系中健联盟秘书处
中健联盟为联盟成员提供以下服务:
康养政策研究、商业模式、行业标准、规划设计、运营管理、人才培训、课程开发、行业展会、专业论坛、活动研修、加盟咨询、产业研究、国际养老考察等等康养全产业链的专业服务。
生态康养基地评定标准编写研讨会在京举行
邀请参加《生态康养基地评定标准》编制,成为生态康养试点/示范基地!
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我们要深刻认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对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我们要深刻认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对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亮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敬岁链合理增长。高质量发展的意义1、高质量发展可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有经济总量规模继续扩大和发展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我国各方面建设事业的物质条件才能不断得到夯实,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才能有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2、高质量发展是在新征程上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支撑。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来看,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雀春求也日益增长。
唱死杨广的一首歌,原作者啥也不是!!!
⬆️点我 ⬆️
你准备先看哪篇热文:明朝那些事儿讲的历史是真的吗| 慕容复要恢复的大燕国有多奇葩|极简中国游牧民族史|古代一两银子值多少钱|国外历史书吹水的现象很严重|我们为什么要放弃永生
配图镖人漫画知世郎
01
一首歌红遍天下
所谓诗歌,就是按照一定的音节、韵律的要求,来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的一种文学表现形式。
据说,最早的诗歌来源于上古时期的劳动号子。
比如十个人要共同抬走一块很沉的石头,怎么做到齐心合力呢?
这就需要一个劳动号子来指挥:
大家站稳脚呀(嗨),
手上要抓牢呀(嗨),
往前走三步呀(嗨)
…
后来,有聪明的人就在劳动号子的基础上发展、创造了民歌。
如: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诗经·国风·七月》
再后来,又有聪明的人在民歌基础上发展、创造了诗歌。
比如: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屈原·《九歌·东君》
再后来,诗歌在知识分子的严苛追求下,逐渐成为一种艺术,一种文学体裁。
通常,我们把没有配上合乐的称为诗,配上合乐可以唱的称为歌,统称“诗歌”。
公元611年,是大隋大业七年。
这年冬末,邹平(今山东邹平市)的小百姓王薄创作并原唱了一首歌。
歌曰:
长白山前知世郎,纯着红罗锦背裆。
长槊侵天半,轮刀耀日光。
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
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
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
——《无向辽东浪死歌》
当然,这首歌的旋律、音韵如何我们已经不得而知。
但平心而论,其艺术水准还是很一般。
可谁也没有想到,这首歌一经唱出,穷小子王薄立刻就红了,火了。
更厉害的是,因为王薄的这首歌,让整个大隋的千里江山也失去了往日的颜色。
这到底是首什么歌?
大隋“文化部”的长官说:这是反动诗歌,坚决要追究唱作人的法律责任。
可是,恐怕已经来不及了。
这首歌已经开始在大隋的土地上迅速流行开来,唱作人王薄红了也火了。
好吧,还是让我们先用大白话把王薄的这首歌给简单介绍一下吧。
《别去辽东白白送死之歌》
我是山东长白山前的“知世郎”,身穿锦色背带裤和红色衣裳。
手中长枪能伸到半空中,大刀发出的光芒比太阳还明亮。
我们上山(当强盗)吃獐和鹿,下山(抢劫)吃牛和羊。
如果官兵来清剿了,我们提刀就勇敢的迎上。
比起去去辽东白白送死,即使现在掉脑袋又何妨!
——作词、作曲、原唱:齐郡·王薄
种菜必须要有适合的土壤
唱作人王薄的这首《无向辽东浪死歌》之所以会红会火,是有深刻的历史原因的。
就好比种菜,土壤要是不行,黄瓜茄子都长不好。
王薄,男性,农民,胆子大且粗通文墨。
最重要的是,他遇到了一片“好土壤”。
这片好土攘的所有权属于大地主杨广。
杨广,鼎鼎大名的隋二世,从登基那天起,就启动了“毁灭大隋”的按键。
这种毅然决然的信心和决心,谁也挡不住。
因为但凡有反对的臣下,都惨遭罢官、砍头或发配流放。
其实,杨广并非是那个“马鹿分不清”的胡亥,更不是“官蛤蟆民蛤蟆分不清”的司马衷。
相反,杨广文武双全,聪明智慧,是一个很会干事也很能干事的皇帝。
但作为帝王,如果因为太能干了而一味的蛮干起来,结果也就很可怕。
很不幸,杨广就是这样一个很能干且一味蛮干的皇帝。
登基之后的杨广,一直在忙。
忙着挖河、忙着迁都和忙着巡游四海。
特别是巡游这件事,杨广最为痴迷。
据记载,杨广在位共12年,其中巡游的年份高达11年。
大隋这么大,朕就想到处去看看。
他都去了哪儿呢?
去的最多的地方是江都(今扬州),去了3次,累计玩了5年。
最北到了突厥(今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最西到了张掖(今甘肃张掖市)。
分别与突厥大汗和西域诸国使者进行了友好会晤并就双方共同关心的国际事务进行了磋商及意见交换。
另外就是4年时间连续去了三次高句丽(今朝鲜半岛和吉林省的一部分)。
不过,这三次出国不是单纯的购物、旅游,而是带着大部队去灭国的。
所以,自从杨广登基后,各种兵役、劳役已经让老百姓苦不堪言。
大隋老百姓的想法很简单:有吃有喝+老婆孩子热炕头,就美了。
至于什么天下大势,帝王雄心,老百姓哪有那功夫去研究。
杨广为什么不惜一切代价的要三次发动打高句丽的战争呢?
说白了,就是虚荣心在作怪。
高句丽为什么这么吸引杨广呢?
因为它是一个“打不死的小强”。
02
扒一扒高句丽
高句丽不是高丽。
公元前108年,汉武帝消灭了卫满(人名)创立的朝鲜王朝,然后在朝鲜半岛设置了乐浪、玄菟、真番、临屯四郡(后来又合成了乐浪、玄菟两郡)。
鉴于这一带全是少数民族,所以西汉**相应采取了封藩制(西汉附属国)。
那时的汉是真大
到了公元前37年(汉元帝时期),扶余国(先秦古国)的王子高朱蒙在玄菟郡的永陵镇(今辽宁抚顺新宾县),又建立了一个由濊貊(音:会墨)人、靺鞨(音:墨盒)人、扶余人和三韩人组成的地方政权。
大概这个位置
这就是伴随着中原王朝700年兴衰历史并坚强的生存的高句丽。
公元3年(汉平帝时期),西汉衰落,高句丽为摆脱控制,就迁到了玄莵郡的国内城(今吉林集安市)。
两汉交替之际,中原王朝内战不断,高句丽借机发展壮大,就想搞“高独”。
从公元25年东汉立国后,高句丽就开始不断的挑起军事摩擦。
东汉**最初没有把高句丽这个小藩国放在眼里,只是安排郡太守给予打击。
就这样,打来打去的就过了100多年。
双方的关系若即若离,时好时坏,高句丽总是时不时的要“闹闹事”。
不久之后,随着黄巾大起义,东汉政权瓦解了。
高句丽一看东汉现在是这么个情况,就非常高调的闹独立,甚至把郡太守都赶跑了。
但东汉毕竟还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这时割据辽东的军阀公孙度、公孙康父子一用力,直接就把高句丽打得满地找牙。
高句丽王一看情况不对,就宣布投降辽东的公孙氏。
后来看到曹操更厉害,又转身投降了曹操。
到了曹魏晚期(魏哀帝曹芳),高句丽觉得中原王朝的大牛人都没有了,就又闹独立。
可惜这一次的抗争不但再次被痛扁,并惨遭曹魏大军屠城(曹操的传统)。
于是,高句丽国王痛哭流涕的发誓今后再无二心,保证誓死效忠曹魏。
然后,高句丽就老实了。
可惜,几十年后,中原王朝进入了两晋南北朝和五胡十六国时期。
中原大地到处烽烟四起,无疑又给了“贼心不死”的高句丽一个机会。
404年(晋安帝时期),高句丽王高谈德悍然发动战争,并一举占领了乐浪、玄菟。
这时的神州大地一片乱麻,没人管也没人问,高句丽算是成功的独立了。
为了“高独”,十九任高句丽王已经接力奋斗了三四百年。
为了做大做强,高句丽决定迁都平壤(今朝鲜平壤),统一半岛全境。
100多年后,高句丽成为辽东及半岛的绝对霸主。
但此时,中原王朝则又开始走向统一。
581年2月,杨坚登基为帝,建国大隋,中原一统。
杨坚想到了过去闹“高独”而分裂出去的高句丽,他想收复过去的疆土。
于此同时,高句丽也看到了正在强势崛起的大隋。
为麻痹大隋,高句丽王就玩起了“无间道”。
一方面,他主动向隋文帝称臣示好;
另一方面他又积极备战并与私下突厥国结盟。
这种把戏刚开始还挺顺,但后来就被大隋的情报机构发现了。
隋文帝很生气,就发函严厉的训斥高句丽王:
辽水之广,何如长江?高丽之人,多少陈国?朕若不存含育,责王前愆,命一将军,何待多力!
——《隋书·帝纪》
281年形势图突厥是真大啊
杨坚的意思很明白:
你小小的高句丽有多大?有多强?是想找打受死吗?
高句丽王这时候不知是怎么想的,表面上道歉但私下里却联合突厥突然袭击了大隋的辽西边境(很快被击退)。
这一次,隋文帝是真动怒了。
598年,尽管远征高句丽的时机还没有完全成熟,但杨坚还调集了30万的军队决定水陆并进攻高句丽。
然而,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是,两路大军还未到达战场就败退而回了。
不是高句丽太强大,而是因为战前准备不足加上天气、瘟疫等原因,直接导致了隋军在远征途中的非作战损耗太大。
据史料记载:30万隋军还未开仗已经死伤减员27万!
对于大隋来说,这是一次非常诡异的军事失败行动。
对于中国历史走向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令人遗憾的事件。
这次失败的远征,接下来会影响到很多人和很多事,也最终改变了辉煌大隋的最终命运。
03
唱起歌来敲起锣
大隋发动的第一次远征高句丽,就这样失败了。
但这次失败的远征,还是极大的震慑了高句丽。
高句丽王又搬出了“厚颜”向大隋道歉、表忠心,杨坚也认为短期内不宜再发动远征。
于是,高句丽问题就被暂时搁置起来。
几年后,杨坚薨了,骄横的杨广走上了舞台。
杨广发誓说:高句丽,我爹没有解决的问题,就让我来解决吧!
隋才是大帝国
于是,在611年,杨广调集兵马100万、征集民夫300万,决定一举荡平高句丽。
当时,整个大隋的总人口才大约4500万。
100万军队加上300万民夫差不多就是大隋的极限能力了。
可10年前的事,许多大隋人还没有忘记。
那年花开,去了30万的棒小伙;
那年花落,只回来了3万病弱残。
那么远的去攻打高句丽,有意义吗?
再说了,这些年大隋的迁都工程、运河工程又累死了多少人?
死在国内还有地儿可埋,可死在国外,恐怕连个坟头也没有吧?
可这些,不是杨广皇帝愿意去拿出时间来思考的。
在杨广的眼里,大隋的老百姓就是自己的奴隶。
他的命令很简单:不奉令去的,死!
大隋的老百姓很恐慌,大隋的老百姓很无奈。
于是,铁匠出身的王薄,在兵源主要输送地——山东邹平举行了一次免费的“个人演唱会”。
“演唱会”的宣传海报上写着这么几句:
亲,您愿意去辽东吗?
亲,我们能不去辽东吗?
亲,我是知世郎。
请来听我敲起鼓来唱首歌!
王薄很聪明。
为了鼓动民众,他没有赤裸裸的说自己是个铁匠,而是说自己是“知世郎”。
什么是知世郎?
用今天的话说,知世郎就是神棍。
但在古代时,知世郎就是知道前世今生的介乎神与人之间的“半仙”。
想当年陈胜举事时就搞了些狐狸夜里会说话鲤鱼肚里能藏字的事。
后来刘邦也弄出了“白蛇传”,还有创建太平道并自称“天公将军”的张角。
要想搞事情,必须有噱头。
要想搞事情,一定要神秘。
在今天看来,一个穿着吊带裤、红上衣,嘴里神神叨叨的说些云山雾罩的话的人,不是神经病就是邪教徒。
可是,即使是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的现在,还是会有人相信这些东西。
不信你打开度娘,输入“日月气功”,定会炸裂你的三观然后目瞪口呆。
真是“封建迷信害死人”啊。
骗子的伎俩并不高明,但就是会有人上当。
总之,王薄依着“知世郎”的身份,锣鼓一响山歌一唱,大隋民众就沸腾了。
路人甲:喂,听说过知世郎吗?
路人乙:听说过,听说过,知世郎会唱歌。
路人丙:就是那首《别去辽东白白送死歌》吧?
路人戊:知世郎唱的太好了,他唱出了我们的心声。
路人戌:唉,这世道,看来真是需要去拜知世郎啊。
611年大隋在王薄的“煽动下”,就此掀开了“长达14年的隋末农民暴动”。
612年三月,隋炀帝杨广(未亲征)第一次远征高句丽。
此战,大隋共调兵113万(很精准)、征集民夫约400万。
几个月后,远征军铩羽而归,共死伤士兵34万、民夫约100万。
这一年,“知世郎”王薄在长白山(山东的)啸聚了约2万的“暴民”。
这一年,39岁的漳南(今河北故城)人窦建德在高鸡泊(河北)啸聚了数千的“暴民”。
这一年,韦城(今河南滑县)人翟让在瓦岗(河南)啸聚了数千的“暴民”。
613年九月,隋炀帝杨广(亲征)第二次远征高句丽。
此战,大隋共征兵约60万(很精准)、征集民夫约130万。
几个月后,因京都的杨玄感发动政变而导致远征军二次铩羽而归。
这一年,“知世郎”王薄在泰山发展了约10万的“暴民”。
这一年,40岁的窦建德在高鸡泊发展了约2万的“暴民”。
这一年,16岁的章丘(今山东济南)人杜伏威在长白山(山东)发展了数千的“暴民”。
这一年,翟让在瓦岗(河南)发展了数万的“暴民”,其中包括单雄信、王伯当、徐茂公(李勣)。
614年三月,隋炀帝杨广(亲征)第三次远征高句丽。
此战,大隋共征兵约100万、征集民夫约200万。
几个月后,因大部分士兵、民夫不断逃跑而导致远征军第三次铩羽而归。
不过,高句丽也被三年来连续三次的入侵而搞得筋疲力竭(请求投降)。
这年秋季,恼羞成怒的隋炀帝杨广仍然固执的要发动第四次远征高句丽。
可是,大隋国内已经乱得不行了。
截至615年,大隋的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江苏等地,已经陆续产生了21支农民起义武装力量,总人数已经高达150多万人。
到了617年,农民起义武装力量更是发展为100多支,大隋全境已经烽烟四起。
04
最后的绝唱
从617年开始,镇压各地的农民起义成了杨广的首要任务。
这一年,对杨广来说既是噩梦的开始,也是噩梦的终结。
这个噩梦来自两个人。
一个叫李密,另一个叫李渊。
李密和李渊都拥有显赫的家世。
和杨广一样,他们的曾祖父一辈都曾经是西魏八柱国(拥有私兵)之一。
和杨广不一样的是,杨家后来建立了大隋,二李两家则都成了杨家的“柱国”。
李密因为协同杨玄感政变失败而落草为寇去了翟让的瓦岗军。
李渊因为一直遭到杨广的猜忌担心丢命而选择了“揭竿而起”。
总而言之,就是都同时和杨广的大隋叫上板了。
对于王薄、窦建德、杜伏威之流,虽然闹很厉害,可这些人闹事的目的却很简单。
这些江湖“大佬”之所以闹事一是求保命二是求吃饭三是求发财。
可李密和李渊却和他们不同。
那首《无向辽东浪死歌》可以忽悠“暴民”却忽悠不了李密和李渊。
李密和李渊的目的和动机很清晰——推翻杨广(大隋)然后成为新的杨广(政权)。
这是什么?
这就是**,这就是眼光,这就是境界。
李密初去瓦岗时,是翟让的“军师”,但很快就成立瓦岗的一把手。
他来自大隋的高层,且深知大隋的底细和薄弱点、要害点。
所以主政瓦岗的李密一出手就把大隋最后的根基(兴洛仓之战)动摇了。
李渊呢,本身就是山西的土皇帝(太原留守)且久经沙场,手里又有数万正规军。
趁着李密和大隋鹬蚌相争死磕的时机,李渊不动神色的已经成为了“得利渔翁”。
和李渊想比,李密最大的失误至于太执着。
就和杨广非要打高句丽一样,李密也是一门心思的想占领国都洛阳。
但洛阳在守备大臣王世充的拼死抵抗下,就是拿不下来。
李密不甘心,错把王世充当主要对手却遗憾的忽略了山西李渊的力量。
要知道李渊可不是王薄之类的仅会唱唱歌的草头王,李渊起兵那可是要夺天下的。
结果,618年江都兵变,杨广被弑杀,宇文化及(北周上柱国的后代)被叛军拥立为王。
本来,杨广活着时,大家就已经反了他。如今他死了,还管他作甚!
可李密这是却犯糊涂了。
杨广死了,我李密兴兵的理由是不是不充分了?我再打洛阳是不是会遭人非议呢?
李密啊李密,你反的是杨广就是反的大隋,你想成就帝业就不要改初心好不好?
杨广的孙子杨侗(刚被王世充拥立为帝)似乎是嗅到了些什么。
于是他抱着搂草打兔子的心思忽悠(也许是真心)了一下李密:
李密大人,谁不知道您是大隋精英、娇子?干掉宇文化及,洛阳以后您就说了算!
李密就-信-了!
他宣布瓦岗军集体招安(又是招安)并挥兵进攻宇文化及。
这是一个诡异历史的拐点。
也就是从这一刻起,李密落了李渊的下风,并一步一步的失去了角逐天下的资本。
趁着李密和宇文化及鏖战,洛阳的王世充不但有了喘息之机,而且掌控了首都的大*。
618乱成一团
618年九月,王世充突然发兵偷袭李密的瓦岗。
李密由于轻敌再加上与宇文化及作战损耗很大,结果大败。
瓦岗军的一批高级将领如裴仁基、秦琼、单雄信、程咬金、罗士信等被俘或投降了王世充。
心灰意冷的李密左思右想后,又选了一步臭棋——直接投降了李渊。
其实,这时候的李密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同样,这时候的李渊也没有到傲视天下的地步。
因为那些同时期的农民起义军已经逐渐成为地方割据势力。
比如,在河北一带,窦建德自立为夏王;在江淮大地杜伏威已做大为楚王。
混的最惨的,反倒是那个会唱歌的打响反隋“第一枪”的知世郎王薄。
此君先是投降了宇文化及然后又投降了窦建德。
李密的瓦岗军虽然实力大损,但还是有兵有将有粮有地盘。
投降李渊倒也不能说就是死路,可肯定不是唯一的选择。
试想:一个曾经野心勃勃的人到了另一个同样野心勃勃的人的身边,谁会对谁放心?
做选择这件事是很难的。
不是难在如何选择而是难在选择之后的坚持。
李密做选择很痛快,可惜在坚持自己选择上很摇摆。
如果投降了李渊从此放弃**安心当个富贵翁,估计啥事也没有。
可投降了却还是念念不忘昔日辉煌、往日荣光,再有意无意的发发牢*就不好了。
李渊是谁?
一个觊觎天下的君王,笑得再灿烂也掩盖不了他那颗冷漠的心。
更何况,随着李密的到来,昔日的瓦岗英雄们也陆续加入了李唐阵营。
所以,对于李密,李渊从来就没有放松过警惕。
1年之后的619年,李密终因“谋反罪”被李唐诛杀(李密旧部徐茂公也差点丢命)。
随着李密以及瓦岗军的消亡,620年,天下*势开始完全明朗。
现在,有实力问鼎天下的,只有大唐李渊、大夏窦建德、大郑王世充和半独立的杜伏威(接受李渊领导)共三支半军事集团。
到了这个时候,那个会唱歌能唱歌的王薄在反隋的阵营里的旗手作用已经不大了。
因为“反隋”已经不是主要目的了,争天下才是最终目标。
谁能最终取得天下?
“知世郎”左看右看之后,迅速的脱离了夏王窦建德,坚定的选择投靠了李渊。
不得不说,这一次能够写歌唱歌的王薄还是很有头脑的。
如果后来不发生“李仪满之死”,也许王薄就是盛世大唐的开国元勋。
李仪满是李渊最初起兵时就一直追随的旧将。
他看不上那些半路投靠李渊的山贼强盗,更看不上就会唱唱歌且视投降如卖白菜般随意的王薄。
622年,在一次作战中,负责粮草供应的李仪满就处处刁难王薄,让主帅盛彦师非常恼火。
王薄受了委屈不要紧,但影响战役进程,主帅就要有个态度。
盛彦师就把李仪满抓了起来,但还没有来得及问罪李仪满就死了。
李仪满的侄子不敢找盛彦师兴罪,却偷袭了回师途中的王薄并砍了王薄的脑袋。
知世郎就这样稀里糊涂的死了。
而那首《无向辽东浪死歌》也至此成了绝唱。
结语:谁打响的第一枪不重要,谁耗到最后手里还有枪才最重要!
大隋落下帷幕,大唐开始盛装登场。
至于高句丽,大唐怎么可能放过这野仔!
…
老王:说一件盗窃的事。
高句丽古城在国内被发掘后。
韩国人一直愤愤不平,号称让我们归还文物?
竟发展到偷
1997-2000年,3位盗墓人在吉林省集安市的高句丽古坟中盗窃文物偷运到韩国,目前在韩国国家博物馆展览的“出行图”、“青竜图”、“白虎图”、“玄武图”就是赃物。
3人被枪决前一致承认是受国美术协会高级负责人的委托进行了盗墓。
然后韩国就一直拒绝归还。
现在你知道当年为啥要灭高句丽吧?
首要的意思
首要,读音是shǒuyào,汉语词语,意思是:首脑。以极大重要性、意义或影响为特征的。第一位的。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