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宏为什么离开高毅(高毅资产王世宏:全球只有四个高回报率生意)

高毅资产王世宏:全球只有四个高回报率生意

▲高毅资产董事总经理王世宏

3月21日,腾讯晒出2017年报,大象再次起舞:全年净利润715亿,同比增74%;全年营收2377亿,同比增56%。

 

这也验证了高毅资产董事总经理王世宏的判断:与传统企业相比,优秀的现代企业回报率能够高于30%。

在上一篇文章中,私募君为大家介绍了优秀基金回报率如何突破30%。今天,将继续梳理王世宏是如何判断生意模式的?

 

复盘投资生涯,逐渐学会分析生意模式

 

1997年初,王世宏初入股市,当时的中国股市,投机炒作之风盛行,各种投机方法都能俘获一批忠实信徒。

与大多数股民的成长路径不同,王世宏初入股市,就接触了大量国外经典投资书籍:

《巴菲特传: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彼得·林奇的《战胜华尔街》、马尔基尔的《纵横华尔街》等。他的大学毕业论文写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股市中的应用研究》,思考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关系、量变到质变以及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这些规则的具体应用。

 

2001年底在北大读书时,系统地学习了《西方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等学科,理解了产业升级的路径:新产品的逐渐规模化生产导致价格降低和居民收入提升,当收入提升到某个阶段使得价格收入比适合的时候,某类商品就会有一个需求爆发增长阶段,这种需求爆发按照消费升级过程逐次发生。

 

2005年在泰康资产工作时,开始系统性地集中做房地产行业的研究和投资。通过大规模的研究感受到不同生意的优劣:

高增长、低资本投入、强网络效应和规模经济护城河导致高资本回报率的生意,如垄断的互联网公司是超一流的生意;

 

中等增长、低资本投入、强品牌护城河导致中高资本回报率的生意,如白酒是一流的生意;

 

中等增长、高资本投入、中等的规模经济护城河导致中等资本回报率的生意,如银行、地产是中等偏上的生意;

 

没有护城河导致低资本回报率的生意是差的生意。

2007年到了高瓴资本后,开始深入学习看生意和看公司:每一个生意来了都首先分析生意模式,仔细分析供求关系,研究每个公司在供应链上的竞争力,仔细推敲在不同的假设条件下生意和公司的发展。由此强化自己在变化当中投资于伟大生意和伟大公司的投资理念。

 

什么才是好生意?

 

王世宏认为,任何一个生意拿过来,首先要看现阶段生意的IRR是多少?然后,在国际上找类似的生意,看不同国家的资本回报率是多少;再研究是什么样的竞争环境的因素导致形成不同的资本回报率。从中了解到什么是好生意、不同的生意能够提供多少回报、而且长期看这个生意应该能提供多少回报。

IRR:内部收益率,就是使项目流入资金的现值总额与流出资金的现值总额相等的利率。对于投资型企业,当内部收益率大于贴现率时,企业适合投资;当内部收益率小于贴现率时,企业不值得投资。

 

2015“股灾”以后的9月底,一个家电上市公司只有7-8倍的市盈率,分红分50%,分红收益率达到7%。那个时候正处于空调库存的高点,房地产销售正在慢慢转好,库存降下来以后看三年年化有15%的盈利增长,从全球来看行业合理估值在15倍会有估值回归,所以合理的IRR接近30%。

 

基于这样的逻辑,全球只有四个生意长期证明是高回报率的生意,互联网、软件、品牌消费品和*。在过去几十年,只有这4个生意是长期可以创造20%以上IRR的,整个行业大量的公司都可以创造这个回报。其他的生意里面,个别公司在个别阶段可以有这个回报,但长期却很难做到。

 

这4个生意对应4个护城河,互联网对应网络效应,软件对应的是产品转换成本和黏性,消费品对应的是品牌,*对应的是专利。

 

如何判断有护城河的生意?

 

王世宏认为,所有的好生意最重要的来源有两个:

一是消费者的体验和价值跟其他公司出现差异,差异越大,护城河越高。

 

二是规模经济,整个运营的成本包括采购、研发、制造、品牌渠道、售后的成本跟主要竞争者的差异有多大。

对于传统生意而言,比如渗透率在40%-50%的时候,就意味着基本到顶了。一旦看到增速下滑,要果断退出。

对于新的行业,特别是跟TMT相关的行业,渗透率在1%之前,很难判断是否是一个成功的生意模型,但是渗透率到了10%,就要考虑退出。

当年很多人,买触摸屏的公司。短时间涨的很快。但是过两年很快渗透到底,没有显著壁垒。渗透到底需求变慢,没有壁垒不断杀价,很快就赚不到钱了。要把生意模式要看清楚,这是首要问题。不要投在可能会失败的生意模式上。

 

不过,很多生意的天花板没有那么高。千分之一的渗透率到百分之一的渗透率投进去,一直投资到10%之前。这段时期生意大体上能维持50%左右的增长,市场会给50倍的市盈率。当渗透率从10%提高到50%,收入和盈利的增速会从50%降到10%。

以消费品公司为例,中国的大部分消费品公司都是一个渠道的生意,谁的渠道强就是谁牛。在各地铺点铺人把人管好就可以不断扩张,等到渠道饱和了,比如渠道铺到三线城市,就增长到头了。

“我2010年去云南发现,丽江、香格里拉到处都是运动品公司的店,没有新地方铺店了,感觉生意的增长就会停滞,运动品公司就过了几年苦日子直到行业整合又遇到健身大潮来临。”

 

从防范风险来看,要密切注意收入增速和利润率。生意高速增长的时候这两个指标不能下降,如果增速显著下滑没有好的理由就要卖掉;好的生意利润率水平不断往上升,某个时间突然下降,如果是竞争造成的就要高度重视因为可能是生意变差的开始。此外,IRR水平要在三年年化26%这个水平线上,低于这个水平可以持有。但是如果降到15%就要卖了。

 

企业护城河如何被颠覆?

 

王世宏认为,随着科技进步,规模经济形成的护城河有可能被摧毁被颠覆。

 

从全球范围来看,50年代到90年代就是这个时代特征,品牌和规模经济仍然是护城河的主要形式。

 

从1985年开始生意的变化开始加速,基本上是10年一个周期:1985年-1995年是PC软件渗透;1995年-2005年PC互联网,2005年-2015年移动互联网,2015年以后开始AI、电动车以及可能的AR、VR。

 

以前发展节奏慢,护城河构筑的时间更长更久,但现在已有的护城河可能受到影响削弱。

 

以发电行业为例,曾经发电是一个好的生意。但是光伏发电到2020年在中国区的成本可能下降到只有每度电3毛钱,对于火电会产生重大影响。再比如说车险,无人驾驶普及之后,车险生意可能有很大概率变小。

 

......

 

在中国,房地产、互联网为什么是好生意?如何在经济主航道获得卓越回报?私募君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将继续为大家解读。

王世宏离开高毅后“高调现身”,半年受托资产破百亿,业绩提前“起飞”?

作者|郑孝杰

编辑|袁畅

本文首发于“华尔街见闻”APP ,欢迎下载“华尔街见闻”,即时见证历史。 

一则港股的交易信息,牵出来一位最新的百亿私募大佬来。

港股远大住工日前披露,该公司获FranchiseFundLP在场内以每股均价12.6115港元增持了137.1万股,交易作价约1729万港元。

而且,上述机构已连续多次大手笔增持这家建筑工业化领域的公司,持股超过3500万股,或已跻身该公司前三大股东。

公开资料还显示,FranchiseFundLP的创始人很可能就是高毅资产的前明星基金经理王世宏。

这个明星基金经理于去年9月从高毅低调离职,但公开信息显示,今年3月,FranchiseFundLP的管理规模突破百亿元人民币。

半年内成为执掌“百亿私募巨头”的关键人,这是怎么做到的?

01

曾任职明星私募机构

王世宏的名字,在过去几年间和国内私募的领头羊高毅资产曾有密切关联。

2015年,高毅资产开始现身于内地私募行业的版图中。2020年后已成为业界规模最大的私募机构之一。

在高毅历史上,一共有过七位明星级基金经理,包括董事长邱国鹭、合伙人兼首席投资官邓晓峰、合伙人兼首席研究官卓利伟、合伙人冯柳、合伙人孙庆瑞、合伙人吴任昊。

此外,高毅唯一一位离职的基金经理就是王世宏。

从产品成立时间来看,王世宏管理的基金在2015年10月首次亮相,在高毅内部,“资历”仅次于邱国鹭和邓晓峰,“早”于冯柳、孙庆瑞等基金经理。

翻看履历,王世宏在加盟高毅之前有较丰富的从业经历,包括曾任高瓴资本总监、QFII(合格境外投资者)团队核心成员;泰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投资经理;东正投资有限公司研究部经理;山西证券研究员。

02

对海外市场较熟悉

来自渠道和协会的信息,王世宏历史上对于A股和海外公司都比较熟悉。这可能和他在高瓴期间曾经管理耶鲁大学捐赠基金的QFII账户有关。

另外,在高毅任职期间,王世宏对中国以外市场的关注也较多,特别是美股、港股以及部分收入直接或者间接来自于中国的公司。

此外,王世宏在高毅期间受托管理规模20-40亿元区间,名下的基金数量为13只。无论是规模还是产品数量,均在高毅内部较少。

03

半年跻身“百亿俱乐部”

2020年7月,高毅资产对相关销售渠道披露,王世宏因个人原因将于2020年9月30日离职。

这成为了另一个高速发展的开始。

2020年末,一只港股的新股招股资料中出现FranchiseFundLP的介绍:

FranchiseFundLP(其前身实体为FranchiseFundLtd,成立于2014年)为一个价值导向的长╱短期对冲基金,由WangShihong先生于2020年成立。Wang先生于2011年至2014年曾任HillhouseCapital(高瓴资本)的投资组合经理。

3个多月后,在港股市场招股的另一家公司,再次披露FranchiseFundLP的最新信息:

(FranchiseFundLP)旨在投资于处于早期阶段并具有创新能力、巨大经济护城河、组织完善、内部回报率高且安全边际合理的优秀企业。FranchiseFundLP采用基本由下而上的方式,专注于互联网、软件、消费品、医疗保健、地产及金融领域。其管理资产总值约18.3亿美元。

如果上述“WangShihong”就是王世宏的话,那么从相关信息看,基本可以确认,王世宏的新平台已经受托资产达到百亿人民币量级了。

04

频频现身港股市场

虽然,曾经在A股市场颇有斩获,但如今的FranchiseFundLP的投资明显注重港股市场投资。

近期,港股市场的权益变动纪录,就多次出现这个机构的身影(见下图)。

 

除了前述的远大住工外,该机构还投资了短视频公司快手。

快手的年初发售中,出现过FranchiseFundLP的投资信息。此外在港股远洋服务的招股中,该机构也现身了。

05

投资业绩“早已起飞”

如上所述,FranchiseFundLP的创设时间相当早,业绩也相当不错。

2020年,一篇报道海外基金业绩的文章中,曾提到截至当年8月,Franchise的基金年内收益率达到50%。

还有信息显示,这家机构曾在去年把握了中国有赞的大幅上涨(见下图)。相关公司的信息披露公告也显示,“FranchiseFundLimited”在2019年曾认购了中国有赞的股权。

 

如果能够在今年3月前成功“撤出”,这无疑是笔成功的投资。

本期责任编辑倪静

***

资事堂保留本文的所有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编辑、重新发布,否则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请在后台回复关键字「转载」获取转载格式要求。

高毅私募怎么样?

高毅私募即以上海高毅资产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为经营主体。

成立于2013年05月29日,注册地位于上海市奉贤区青村镇奉村路458号1幢221室,法定代表人为上海高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万元:35,833;

实缴资本(万元):29,637.67;

经营范围资产管理,投资管理;

办公地址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前海深港合作区桂湾五路128号前海深港基金小镇B4栋;

机构类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

高瓴和高毅什么区别?

高毅资产和高瓴资本都属于私募基金公司,高毅资产成立于2019年6月10日,主要经营范围有:以自有资金进行资产管理、以自有资金对外投资和投资咨询。

高瓴资本成立于2005年,它是一家专注于长期结构性价值投资的投资公司,目前已发展成为亚洲地区资产管理规模最大的投资基金之一。

没人会比2013年的邱国鹭更寂寞,也没人不服气高毅资产如今的百亿规模

关注老六,用通俗的眼光打通复杂的世界。

真正决定一个人价值的,

是那些艰难时刻的选择。

 

开始今天的内容前,

老六想问大家一个问题:

当受人非议、被几乎所有人质疑时,

你会怎么做?

坚守自己的原则,

还是“顺势而为”?

答案可能会有很多,

哪一款才是对的只有答者自己清楚。

 

老六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

也是一段关于选择的过往。

 

在大资管的江湖里,

每时每刻都上演着以选择为主题的戏码。

买,还是卖?

加,还是减?

信,还是疑?

……

而这一切,

在2013年的邱国鹭身上,

几乎是教科书级的尽数上演。

 

2013年,在邱国鹭带领下,

国内基金龙头南方基金五年来第一次遭遇业绩滑坡,

13只权益类基金产品中,

仅有两只基金全年的净值增长率进入前二分之一,

7只基金排在后四分之一。

 

这样的业绩,

多少让人意外,

因为,他是邱国鹭啊。

「1」

邱国鹭是谁?

第一次进来的小伙伴可能要再补补课。

老六自己在做二次功课时,

从高毅资产的官网上看到一段颇为醒目的履历表:

19岁

A股第一批投资者

购买厦门“老四家”股票认购证,掘得股市第一桶金。

31岁

60亿美元私募基金合伙人

60亿美元的资产管理公司最年轻的合作人,同时担任公司的执行副总裁。

32岁

跨国对冲基金创始人

合伙创立对冲基金,33岁获得大型金融集团提供种子资本和运营支持,扩展投资范围至多个国家。

36岁

千亿规模公募基金投资总监

大型公募基金—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和投委会**。

41岁

私募平台CEO

担任业务领先的私募基金平台—高毅资产的CEO

 

要么说文宣队伍有高手呢,

这么简洁大气的履历表的确叫人印象深刻。

 

老六这里补充一下:

邱国鹭是1973年生人,

2013年是他到任南方基金投研总监的第五年,

亦是最后一年。

 

「2」

2013年对于国内的价值投资者来说,

绝对是无比煎熬的一年。

平常大家所熟悉的A股市场,

不仅变了个样,并且越发走样。

用海通证券研究所策略团队在一次会议上的描述来说就是:

“小伙伴们很疯狂,老同志们都惊呆了。”

 

这句话很形象,又很俏皮,

但或许还不够直观。

直接拿数字说话吧:

代表主板的上证综指和深圳成指全年下跌6.75%、10.91%,

中小板指数和创业板指数则分别上涨17.54%、82.73%!

 

作为国内价值投资代表人物的邱国鹭,

因为对蓝筹的坚守,

而不得不被推至下跌的那一端;

同时还因为“固执”,

开始遭受质疑,被万人嘲弄。

 

以2013年二季度报告为例:

南方基金的重仓股中,

比如大秦铁路、浦发银行、交通银行、万科A、海康威视,

分别下跌15.56%、13.73%、13.59%、6.98%和8.3%。

受此拖累,

南方基金旗下偏股型产品平均业绩仅为-3.9%,

连产品规模都缩水47亿元!

 

显然这是一场由于业绩表现而引发的准“公关危机”。

 

在当时,跑得好的股票型基金,

基本都买了高成长预期的新型经济股票。

比如隔壁猛如虎的中邮基金任泽松,

十大重仓股九只创业板一只中小板。

当年净值便实现80.38%的增长,

一时名声大噪。

 

「3」

邱国鹭没有动。

他自承:

作为传统的价值投资者,

觉得手游、电影、互联网金融是门“烂生意”,

他不会投。

或许是因为他对名声“噪”不“噪”已经无感。

毕竟自从2008年底南方基金原总经理高良玉两顾华尔街将他请回国内,

邱国鹭已经连续四年为南方基金带来了行业领先的业绩,

也为“老南方”的品牌注入了更新更强劲的生命力。

 

也或许是因为30岁出头便在华尔街管理60亿美元私募基金,

毕竟学徒期间便经历过纳斯达克科技股泡沫,

使他亲眼见证过了“狂暴的欢愉必将有狂暴的结*”。

 

又或许是因为在其父:厦门大学经济学教授邱华炳的影响下,

当邱国鹭19岁那年和同学排队去买股票认购证时,

就体验过投机相对于投资更猛烈的快感。

见得多了,

自然就想得深了。

 

在一篇写于2013年9月的文章《实业的眼光》中,

邱国鹭有些过于直率地、像是在向全市场发问:

“大家都喜欢新东西,但是,有没有人想过,为什么几年前爆炒的风电、光伏、LED、电子书、锂电池等新兴产业千般扶植却总是烂泥糊不上墙?

为什么银行地产百般打压却总是赚得盆满钵满?这是内在的经济规律、行业格*、供需关系和商业模式决定的,这些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没错,

这的确是南方基金这样一个2000亿管理规模的大机构投研总监在公开平台说的话。

 

(可是whocares?

要老六说,

这话说得太早,

大家也绝没有听进去。

“创业板之神”乐视网直到2016年下半年才逐步暴露出风险,

如今一地鸡毛,投资者死伤无数,

老六的女神刘涛都搭进去了血汗钱。)

 

极具讽刺意味的是,

邱国鹭写下《实业的眼光》当天,

也是创业板指数再创新高的日子。

随后邱国鹭在微博上宣布离职的消息,

有网友评论:

这是创业板见顶的信号。

但之后的第一个交易日,

创业板指数仍大涨超3%。

 

 

甚至有偏激的粉丝在公开场合质问邱国鹭:

“A股自有其特殊性,复杂程度远不是你那几句价值投资原理就能解释的了,我想听你说说自己选股的干货,但我看你也不会说。“

 

没人会比2013年的邱国鹭更寂寞。

几年前还是华尔街海归精英,

如今成了万人嘲弄的“老顽固”。

在《实业的眼光》结尾部分,他依然“喋喋不休”地坚持己见:

“做投资,要研究的就是这些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而不是整天去猜测市场的情绪变化。

猜测别人的情绪变化,有时能给我们带来收益,但那是不能够持久的。

而那些经济规律、行业特质、商业模式,是客观存在的,你只要研究透了,它在三五年内是不会有大的变化的,它能为理解这些规律的投资人提供持续的竞争优势。”

  

「4」

2014年3月上旬,

邱国鹭正式从南方基金离职。

他自承:纯粹出于个人职业兴趣。

临别时他发了一条朋友圈:

“今天退出了许多群,包括绝大多数的卖方研究群。在此向各位群主和群友们致歉。

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前进,后会有期。”

 

2014年10月,

邱国鹭将自己过去十多年的投资心得整理成集,

出版《投资中最简单的事》,

一时间洛阳纸贵。

 

2015年1月,

媒体第一次重点报道高毅资产亮相,

邱国鹭的创业之旅完全开启。

一经开启便有孙庆瑞、王世宏、冯柳的加盟,

同时还有来自顶级PE高瓴资本的五亿元认购支持。

更别说后来还有邓晓峰、卓利伟的加入。

 

2015年6月,

据媒体报道,

高毅资产当年已发行19只产品,

管理规模已“接近100亿”。

 

这可能是国内成长速度最快的私募基金了。

 

公募大将远去,

私募大佬降临。

 

「5」

前段时间,

老六读到一个观点:

真正决定一个人价值的,

是那些艰难时刻的选择。

 

当时老六的脑海里闪现出两个人物形象:

一个,是地球上人尽皆知的英国前首相丘吉尔,

因为电影《至暗时刻》,

二战时这个糟老头子和他所做的选择又给了我一次震撼;

一个,便是本文的主角,投资圈里家喻户晓的私募大佬邱国鹭,

在2013年创业板行情井喷时,

坚守价值投资的他承受了从业以来最差的年度业绩,

并于第二年选择离开,自主创业高毅资产。

 

他们的选择无论在旁人看来是否对错,

都是基于自己的判断与坚守。

无论丘吉尔还是邱国鹭,

他们心中都有一把独属于自己的标尺。

 

邱国鹭的离开南方基金,

更像是一种无声的抗争,

以一种放弃的形式选择自己的坚守。

价值投资固然美好,

但要让一整个平台一起去承受煎熬,

所付出的成本远非他一个投研总监所能覆盖。

“不在众目睽睽之下,不再承受市场对整间公司的业绩非议,

也许更容易“偏执”己见而无怨无悔。“

时人如此评价。

老六最近从一位媒体朋友处得知,

截至2018年4月份,

坚守价值投资三年多的高毅资产,

其管理资金规模已有六七百亿之巨。

毫无疑问,

在承受了2013、2014年的“寂寞”之后,

近几年价值投资的“回归”,

给予了邱国鹭、高毅资产、投资者绝对超预期的回报。

 

“余生很长,

别让任何人打乱你的人生节奏。”

——这句刷爆朋友圈的鸡汤,

用在此处,好像也蛮契合的。

[ THEEND ]

感谢你的阅读。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欢迎打赏~

1.不到1000人一年净赚了39个亿?

2.人均年薪200万股东世界500强?

3.业绩前十的私募基金长什么样?

4.业绩前十的私募基金老将归来?

5.年赚114个亿,关了7家营业部?

高毅与高瓴资本的区别?

高毅资本和高瓴资本都是中国大陆的著名投资机构,但它们是两个独立的公司,有以下几点不同:

1. 创始人:高毅资本由张磊等人于2009年创立,而高瓴资本则是由陈启宗于2005年创立。

2. 管理规模:高瓴资本是一家管理规模较大的基金公司,旗下私募股权基金规模逾千亿元人民币。而高毅资本则是一家新生的基金公司,管理资产总额相对较小。

3. 投资重点:虽然高瓴资本和高毅资本都是以投资为主要业务,但它们的投资领域略有不同。高瓴资本投资范围广泛,涵盖消费品、医疗健康、教育科技、金融服务等多个领域;而高毅资本则更加专注于通信、媒体、科技等领域。

4. 投资策略:高瓴资本比较擅长做价值投资,即在低估值时增持其优质股票,并且着眼长期考量。而高毅资本关注于成长型企业,更倾向于早期和中期的投资。

高毅资产被查了?高毅资产会不会出事?

不信谣不传谣

射频消融术能做吗

可以,并且我们做的相当好!从目前治疗情况看,成功率95%(远高于平均成功率)。北京军区总医院-心内科-王世宏主任医师

痞子英雄中高毅为什么说认识以前的陈在天?

陈在天整容的时候因为痛苦所以三联会会长请高义来帮陈在天使陈在天吸食蓝蝴蝶时常处於幻觉状态不那么痛苦

世鸿集团老总叫什么

老总名字叫:王世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