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如何选基(如何选出5支最佳基金作为一个组合? - 好观点网)
如何选出5支最佳基金作为一个组合? - 好观点网
一个好的基金配置,要有攻有守。就像像踢足球,最基础的配备前锋、中场、后卫、左翼右翼,还有一个守门员,谁都不能少。
选择涨势最凶猛的行业基金,追最高的收益。我们知道股市长期保持着不同行业轮动的情况,比如19年的科技、20年的白酒、20年年末和21年年初的新能源光伏、现在的有色煤炭钢铁。行业不停地轮动。抓住一次机会,50%的上涨妥妥的。但是要抓住每一次上攻的机会是非常艰难的。可以考虑市场需求比较持久的行业。比如消费、医*、新能源。
代表基金如下:
消费基金:
医*基金:
新能源基金:
能力强也可以追各阶段不同行业的基金如农业、军工、有色、半导体等,但不是很推荐,毕竟择时需要非常强的能力。
中场要选择涨要涨得多,遇到大回撤能及时调整仓位或者重仓股的多行业混合基金。行业基金虽然是赚钱的好手,但是一旦整个行业下行,也是亏钱的能手,所以中场只能在多行业混合的基金中精选。这些基金经理挖掘成长行业中的成长股,一旦该股下行,便可换其他行业其他股票,不拘泥于两三个行业的股票中,广散网精个股是他们的特点。
代表基金:
广发高端制造股票A(不要以为他是行业基金,他的调仓非常灵活)
华安升级主题混合(基金经理是低调的无冕之王)
工银战略转型股票A(基金经理调仓灵活多变,不拘一格)
后卫就是让前锋和中场放心的拼搏,只要后卫在,老巢就安然无恙。这个任务必须交给回撤控制得特别特别好的选手。
代表基金:
左右两翼主要用于分散风险,平衡投资。分散风险,不仅在于风险系数的分散、行业的分散,还在于地域的分散,如果全部投资A股,那A股一旦有大级别熊市,无论你的球队组织得再好也溃不成军,所以可以将投资分散到海外股市,目前主要是投资于港股和美股。
代表基金:
现在还有投资于越南、印度的基金,其实都可以关注。
上面的位置已经用尽了所有的投资占比,那守门员怎么说?守门员就是你自己。其实你不仅是守门员,还是教练,你是整个组合的灵魂。不论面对什么样的市场环境,你都需要理性思考,不能被情绪控制而做出非理性的决策。你的球门不能破,一旦破了就被割韭菜。
[比心]我是乔说理财[比心],[来看我]关注我,说数据、剖行情,发现优质基金和分享财经热点资讯!
大家看看我的春秋笔法基金组合:
1.沪深300指数基金(长期持有+每月定投)
最热门的赛道,符合***长期碳排放规划,不参与没道理
新冠肺炎远没结束,这是一个不会衰落的行业,值得坚持
我的最佳5组合:
1:中欧医疗健康混合—医疗医*主题基金。基金经理女神葛兰。
2:兴全合润混合—各大行业龙头混合基金。基金经理大神谢治宇。
3:富国天惠混合—龙头混合基金。基金经理长跑健将朱少醒。
4:广发高端制造股票—新能源+化工混合基金。基金经理孙迪+郑澄然!
5:交银海外互联网指数—科技互联网基金。基金经理蔡挣。
这5只基金包含白酒,医疗,新能源,港股,消费,化工,家电等热门行业,基本是基金的主流赛道。当然我还有配置一些短线操作基金,比如广发双擎升级混合(刘格菘)、广发纳斯达克指数(美股科技)、南方证券指数(券商)等板块,均衡配置,相信2021一定会大红大紫,一起发财!同意的点个赞!
选择这五只基金作为2021主线,紧跟热点同时,又能分散投资风险,主要是看好这几点:
1.基金经理都非常厉害,朱少醒,谢治宇,孙迪等都是调仓换股的好手,相信他们就行
2.这几只主题基金覆盖了我想要投资的板块所有范围,正是我想要的,至于没有易方达蓝筹,因为蓝筹港股基金和我的交银冲突了,持仓有冲突,不过也是一样的
3.长跑健将,必须持有更好的基金。我选择混合鸡,属于稳健点,纯主题基金我担心板块风险,所以混合鸡较多。
我的持仓思路是这样的,小白新手可以参照,今年是指数牛年,今年也是基金投资最火热的一年,我从过去几年的经验中得出投资指数基金,可以每年收益8个点,根据我朋友的测算,实际上近几年收益超过11个点,所以我配置的是华宝沪深50指数增强。富国沪深300指数增强,以及建信中证500指数增强。朋友如果仓位不允许,可以只挑选一只指数基金做。
今年因为全球货币超发,所以我是配置了黄金基金的。选择在低位手动买入,如果朋友们有股票软件,跟踪黄金U9999的走势投资就可以,如果没有,就关注搜索下黄金金价,其实我投资的黄金基金,它是每天滚动播出华安黄金,博时黄金的价格的,在380以下都值得加,我以前是按380以下进,400及以上出,永远留点底仓在。
其次,医疗和消费是永远的主题,可以配置一个医疗行业基金,我在嘉实医疗,中欧医疗和华安医疗中,选择了葛兰女神的。
我觉得科技基一定要配置一个,选择的是广发全指信息技术,这个基金我目前还是亏的,不过我目光很长远,决定坚定的拿住,拿到赚钱为止。
消费基金是永远的主题,所以我用我爸的账户定投了一个消费基金,易方达消费行业,每次大跌我就定投一次,然后每周扣款50块钱,他不在我身边,就任由系统自动扣50元。
我还选择了一个物流基金,不温不火的,因为我觉得人类活动离不开物流,所以决定像巴菲特一样,一直持有。这就是我的全部投资组合,当然我也会在能力许可的时候再投点热点基金。我觉得这样很好了,收益不是很高,跑不赢那些收益翻倍的大神们,但是稳稳的每年10到20个点的收益就非常满足了。万一哪天人品爆发,还是能逮到翻倍基的。
基金投资的核心逻辑就是把钱交给专业人士管理,用他们的知识为我们创造财富;
我的最佳组合主要根据未来的几大方向:消费、医*和科技
第一只:易方达蓝筹精选,坤神的代表做,当然他的成名作易方达中小盘净值已经超过10元,按照坤神团队的能力,蓝筹精选净值不断攀升也只是时间问题;
第二只:中欧医疗健康A,女神葛兰的代表做,人吃五谷杂粮难免生病,医*方向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因此医*板块的潜力是持续的
第三只:广发科技先锋,作为科技领域的大佬,刘格菘在19年包揽了权益类产品的冠亚季,团队实力毋庸置疑,在20年下半年科技表现很差的情况下,一年依旧可以跑出80%+的净值,实力毋庸置疑
第四只:富国天惠,传奇大神朱少醒十几年唯一的一只基金,已经不需要用任何言辞修饰
第五只:易方达沪深300指数增强A,由金牛奖得主张胜记操盘,在未来全面注册制之后,创业板优势削弱,而代表绩优方向的沪深300机会或许更大。
这五个基金代表着市场未来的主要方向,基金投资就是做时间的朋友,坚持下去必定硕果累累!
1.创金合信工业周期
现在张坤被捧成神了!但是张坤是真价投!犹如巴菲特老爷子,需要长久陪伴!
谢志宇兴全中生代总监,买股平衡,不像酒庄醉生梦死!
中欧的前行军!王培周蔚文年龄大了,战力也不如他!(我持有王培跟周蔚文经理的鸡)葛兰名声大于实操!而且是单一行业!阿尔法中规中矩。
换手率高的女战神袁芳!自上而下选股!自上而下选股的基金经理就像熊猫血一样!问题是战力惊人!
在我看来,不可全仓一支基金,持有基金数量过多也不合适,在我看来,4-7支基金是一个相对合适的数量,既能适当分散风险,又不会错过整体行情,使风险和收益处在相对平衡的位置。我目前持有7支基金定投,下面简单聊聊选择的这7支基金以及选择它们的原因,抛砖引玉,共同探讨~
如果说目前公募基金哪位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最像巴菲特,那莫不过易方达基金的张坤。热爱阅读、深度研究、集中持仓、极少换手、坚守边界,张坤无论是生活还是投资,都像极了巴菲特。张坤管理之初,其基金管理业绩并不算特别出众,因为在2013年至2015年创业板才是市场主角,题材股”制霸”A股,而张坤则专注于白酒、医*和家电等大消费领域。直到2016年,A股风格切换至”白马股”行情,其管理的基金才正式成为顶级”牛基”。因此看得出来,是价值投资的时代成就了张坤,如果张坤十多年前开始管理基金的话,可能要籍籍无名很久,因为那些年并非价值投资的时代,同一行业很多小票的市盈率高于龙头股票是常态,而张坤难能可贵的就是他能够坚守自己的投资理念,在2014,2015那个杠杆牛市中仍能不为所动!着眼未来肯定是价值投资的时代,价值投资时代的张坤肯定能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收益!
用“低调奢华”来形容谢治宇,其实一点都不为过。1981年出生的谢治宇,是复旦大学金融工程专业的硕士,2007年毕业即加入兴业全球基金。其管理的兴全合润有两大特点,一是相对于同类基金,大多数时间仓位比较保守。兴全合润作为一只偏股型基金,仓位基本在70%-80%之间变动,但多数时间都比同类基金的仓位低。二是会风格切换,择时择股,比如2015年股灾后以及2018下半年市场大跌时,兴全合润降低了仓位;2019上半年市场较好时,两只基金也及时增加了仓位。相对于张坤,谢治宇与其投资风格并不一致,但通过业绩对比下来,两人各有千秋,所以同时持有张坤和谢治宇可以作为互相补充,更多的捕捉市场行情。
富国天惠成长混合(LOF)A(161005)——朱少醒富国的朱少醒,创造了15年收益1900%的神话。***公募基金发展二十年以来,共产生了15只10倍基。这15只十倍牛基中,基金经理从第一天开始到现在,一直没有换过的就是富国天惠。俗话说年赚三倍者众,三年赚一倍者寡,十年跑赢大盘的,寥寥,15-20年跑赢大盘者,可称之大师,专注、专一、能长期稳定获得高收益的朱少醒,可以说是秒杀掉了市面上90%+的基金经理。朱少醒投资风格稳健,偏好成长股,坚持自下而上精选个股,淡化择时长期持股,均衡配置。个股选择层面,偏好投资于具有良好“企业基因”、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管理层优秀的企业。虽然朱总近几年盈利能力有所下降,而且曾经低位割肉,但基金是一个长期投资的项目,时间是最好的复利!其实无需介绍更多,一句话,十年定投的首选——朱少醒!
除了主动型基金,还配置了两个行业基金,一个是军工板块,一个是周期板块。分别是博时军工(004698)华宝资源(240022)
“十四五”期间,国防军费有望延续之前的稳步提升态势,军工企业发展前景可期。军工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行业内企业主要收入来源于国防支出预算,受宏观经济波动影响较小。我国军工资产证券化潜在的空间巨大。近年来,军工集团资产证券化运作持续不断,包括***IPO、分板块注入上市公司等,资产证券化率不断提升。而我国军工企业的资产证券化率虽然近年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仍远低于欧***家的水平。军工集团整体资产证券化率约为30%以下,潜在的空间巨大。军工大饼虽好,但里面的聪明资金太多,与虎谋皮,火中取栗,多一分谨慎很有必要!
对于顺全球周期板块,2020年,与经济强相关的顺周期行业基本面受疫情冲击较大。随着疫苗逐步接种,特效*不断研发,国内外疫情形势有望迎来改变,全球经济共振式复苏预期提振。对于估值处于历史低位的有色、化工等顺全球周期行业,可能出现估值和业绩的戴维斯双击,迎来难得的投资机会。但需要注意的是,周期板块的机会并非持续时间很长的大周期,而资本的反应又往往会提前,所以这个板块虽然定投,但年中或者下半年会视情况部分或者全部赎回
如果配置5支基金,以上就足够了,如果还想参与下全球的机会,那么美股基金港股基金似乎是避免不了的。两支基金分别是富国沪港深行业精选(005354)嘉实***成长(000043)
不过目前来看,美债十年收益率屡屡走高,对股市形成压制,随着疫苗接种的广泛铺开,疫情逐渐好转,***货币政策的转向不可避免,美股大刀阔斧的上攻可能会告一段落,此时参与,必然不能重注,一定要分开定投。不过着眼于更长久,美股仍是全球股市执牛角者,投资美股基金,抱抱大哥大腿还是可以有的。
目前很多投资者,包括我在内,都认为港股的投资机会已经到来,港股市场目前的超低估值将会得到修复。机会是跌出来的,因为去年一年,恒生指数不仅没涨,还跌了不少,几乎被A股,尤其是创业板吊打,港股市场2020年一度沦为全球最差表现之一。但全球随着疫情逐渐退去,货币政策的转向不可避免,港股虽好,届时却也不可能独善其身,因此对港股的估值修复要有合适的预期很重要!
7年前,还是基金小白的我,总喜欢乱买一堆的基金,这样子累不说,收益还非常一般。后来,我学会了构建基金组合,收益也水涨船高。
特别是最近几年,我的投资收益已经超过每年的工作收入,这对一个普通工薪阶层的我来说,意义非凡。
要想构建一个出色的基金组合,就必须先选出优秀的基金,一只优秀的基金,是由基金经理和投资的赛道来决定的。
在我的组合里,不和网上普遍说的那样,要股债之间平衡,要大类资产之间平衡,要国内外资产之间平衡。在股债之间,很显然,权益资产的长期收益要更加优秀,类似于黄金、原油和大宗商品等资产收益的稳定性和投资的难度,决定它们并不适合大部分人,而***经济的未来,从全球范围内来讲,没有人的潜力比我们更大,所有也没有理由不重仓***。
话说回来,我们构建基金组合最重要的一步就是选出优秀的基金。
在我挑选基金的原则里,有“三选”和“三不选”,执行好这个原则,挑出来的基金就不会差。
一选:优秀的基金经理。何为优秀的基金经理呢?最基本的定义就是至少经历过一轮牛熊,并且能保持业绩优秀,经过市场和时间双重考验的基金经理。比如兴全的谢治宇、董承非,富国的朱少醒,睿远的傅鹏博,易方达的张坤等,他们的都是经过市场和时间的考验,已经证明自己能力的基金经理。
二选:优秀的投资赛道。稍微有一点投资经验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消费、医*、科技和新能源是目前公认的四大核心赛道,不论从短期和长期来看,它们都将长期处于高景气度。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选择投资这几个赛道的混合基金或者主题基金就足够了。
对于稳健的投资来说,可以选择消费和医*,而相对专业的投资者,可以选择科技和新能源。前两者的业绩有确定性,后两者的未来有巨大的想象空间,这也决定了它们的脾性不一样。
三选:优秀的基金公司。基金公司的管理风格和经营理念,对基金和基金经理的成色是有很大影响的。一个基金,要想保持长期的稳定性,跟它背后的基金公司关系非常大。不同基金公司的经营策略的不同的,考核制度也千差万别!
有的基金公司热衷发行不同类型的基金产品,旗下的基金多如牛毛,只知道圈Q。而有的基金公司热衷于打造精品基金,发行的基金虽然少,但几乎个个都是精品。比如说我们熟知的兴全基金、东方红基金,个人认为他们都是非常有良心的基金公司。
执行好这“三选”,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说就足够了,但是,有些基金和基金经理的伪装能力太强了,很多人很容易误选,这时候,就要通过执行“三不选”原则来降低踩坑的概率了。
一不选:站在短期风口、业绩***的基金。大多数投资者投资基金亏钱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追热点,看到什么涨得好就追什么,而往往这时候,就是主力收割韭菜的时候。如果买基金能通过看短期业绩排行榜来赚钱,那三岁小孩都能做好基金投资了。
二不选:重仓冷门行业或者夕阳行业的混合基金、主题基金。除了四大核心赛道的主题基金,其他的都可以不用看。我们做投资学会做减法很重要。今年的碳中和主题基金涨势非常好,而过去两年霸屏的核心资产基金却雄风不在。
很多投资者并不清楚碳中和主题基金重仓的是什么样的股票,看到长得好就使劲买。殊不知今年领涨的碳中和主题基金重仓的是钢铁、煤炭、电力等夕阳行业,长期来说要取得好业绩非常困难,一旦追高被套,回本的时间会很漫长。
三不选:挂羊头卖狗肉的“明星”基金经理。对于那些从业时间不到三年,没有获得过任何奖项,名下挂的基金数量巨多,喜欢集中重仓某一行业的基金经理来说,我们要慎重。
基金公司为了宣传,为了流量,凡是有一丁点业绩的基金经理,都要吹成明星,其实际能力几何,很难说。把钱交到这些人手上,跟买彩票差不多。
吃透了“三选”和“三不选”这个方法,我们挑选出优秀基金的概率就大大增加了。
其实我自己的基金组合里,基金数量一般都在10只左右,在我看来一点也不多。如果说要挑选5只基金组成一个组合也行,但在我心中不够完美。
第一只:兴全谢治宇的兴全合宜,兼顾A股和港股。不要跟我说老谢今年的业绩不行,我只知道过去八年,他的业绩很牛,而且还是经历过一轮牛熊考验的80后明星基金经理。他的风格主要是分散投资行业大龙头,单一行业的配置一般不会超过20%。风格稳健,择时和选股的能力都是顶级的。
第二只:中欧周应波的中欧时代先锋。这只基金的风格主要是科技成长,2015年成立至今每年的业绩都非常优秀,要说相对差点的就是2020年。主要是由于周应波名气越来越大,基金的规模也水涨船高,这对于一个主投科技成长方向的基金来说,影响很大。还好后面逐渐调整过来了,这也足可见周应波能力的不凡。
第三只:嘉实姚志鹏的嘉实智能汽车。这只基金长期重仓新能源和智能汽车题材,成长空间非常大,而基金经理姚志鹏已经有超过5年相关行业和主题的投资经验,相对最近两年才红起来的新能源基金经理,姚志鹏的经验更加丰富,也更值得信任。
第四只:景顺长城刘彦春的景顺长城绩优成长。该基金投资A股和港股,长期重仓大消费,是一个可以和张坤齐名的消费股投资大神。
第五只:工银赵蓓的工银前沿医疗。说起医*领域的投资女神,首先让人想到的是中欧的葛兰。其实,工银赵蓓比葛兰更加优秀,在过去四个完整的投资年度里,该基金每年都取得优秀的业绩,同业排名非常靠前,投医*选赵蓓准没错。
以上这五只基金涵盖了消费、医*、新能源和科技四大核心赛道,兼具稳定性的同时,业绩的爆发力也值得期待,可以说,是可以长期持有的组合。
但是,组合构建完成只是我们投资的第一步,我们还要做好仓位管理和择时。
永远都不要满仓,满仓没有好处,坏处倒不少,一是徒增投资焦虑,二是失去投资主动性。
在这里,根据自身7年来总结的经验,建议40%的底仓,不到大牛市不卖;30%作滚动,什么意思呢,简单点说就是高抛低吸;最后剩下的30%留到股灾或者市场超预期大幅调整之后加仓。
满仓是很多人的通病,生怕错过每一个机会。其实只要市场不关门,我们还活着,就一直有机会。手里留着一定的资金,待到大跌之后补仓,捡便宜的筹码,何尝不是聪明的表现。况且我们大A动不动就暴跌,满仓你能受得了吗?
择时很难,而且在大部分时间择时是无效的,也是没有意义的,那是不是说不用择时,一直持有就行了呢?非也。
A股还处于成长期,波动非常大,动不动就上蹿下跳,这时候就给了我们择时的机会。其实择时是投资中最难的环节,不管你有多少年的投资经验,择时都不简单。
作为普通投资者是不是就跟择时这种高大上的技能无缘了呢?非也。
首先,我们要有勇气承认自己是一般人,是普通人。
在身边人都满目入场买基金的时候,在市场卖菜大妈都给你推荐基金的时候,在新基金发行天天都大爆款的时候,大概率就是市场阶段性顶部的时候。这时候,大胆卖掉30%的仓位,不用担心踏空后续的行情,因为我们还有40%的底仓。
而在市场经过大跌之后,一般在调整15%-20%的幅度,一般就到位了,除非出现了系统性风险,股灾要来了。
在大幅调整之后,往往都会经历一段时间的震荡,不会立刻转头向上,当那些耐不住寂寞的投资者就会割肉离场的时候,已经没有人愿意谈论基金,即使有,几乎都是抱怨。如果不幸在加仓30%以后,市场又再次大幅调整,这时候,就可以动用最后30%的资金了。
即使我们补仓不能补在最低的位置,但只要是底部区域就没有问题,剩下的交给时间就完事了。
5只基金构建一个基金组合,对于大多数初入市场的投资者来说,已经够用。但随着自己经验和专业性的提升,可以逐渐将组合基金的数量提升到8只,甚至是10只。
个人觉得10只基金更加合适,配置也更加全面。组合可以包含一只分散重仓大龙头的蓝筹基金占15%,一只偏成长风格的基金占15%,四只核心赛道主题基金占40%,两只年度低估主题基金占15%,两只QDII基金占15%。
在兼顾成长和价值的同时,还能挖掘海外和低估的机会,在我目前的能力范围内,这是我能把控的最优组合。
此外,构建好组合之后,一定要做好仓位管理和择时,不然,组合的作用就会大大削减。
与此同时,我们一定要用至少三年不用的闲钱参与投资,并持长期持有的心态,不追涨杀跌,剩下的就交给时间,结果一般都不会差。(本文涉及到的所有基金,基金经理,基金公司,均限于交流学习,不作任何推荐,抄作业后果自负)
我的5支以上基金的组合:
1、富国天惠成长混合(LOF)A,这一只是明星基金经理朱少醒管理的,朱少醒不管行情如何,15年以来年收益率一直保持在20%以上,这只基金特别抗跌。
2、兴全沪深300指数LOF,这一只是指数基金,跟着大盘走,总体来看是相信我国国运,因为近一年行情较好,他的收益率也是不错的。
3、南方信息创新混合A,这一只是科技型的,涨跌幅较大,有涨跌幅才方便摊薄成本,因此,需要偶尔盯一下数据,低买高卖。
4、南方养老2035混合(FOF)A,这一只是养老专用,目标是2035年前这部分钱不动。由于是长线,而且养老投向比较保守一些,因为收益率比较稳定,跌幅也比较小。
5、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物,这一只明星基金经理张坤管理,坤坤的管理能力大家有目共睹,最近因为他的基金申购太火,没办法,再次限额3000元以内,可见他的追随者之多。我在他管理得中小盘和蓝筹之间,我选择了蓝筹,因为蓝筹可以投港股,选择面更广。
6、添富创新医疗混合,因为疫情还在持续存在中,因为医疗板块不可缺席。
7、南方创业板ETF联接C。现在***鼓励全民创业,支持实体经济,因此在创业板块也布*一部分。
上面的这些基金目前运作最差的一只基金收益率在11%。其实对于持有基金只数来说,不宜太多,太多了管不过来,上面的这些基金我不是每一只都重仓,也不是每一只都很重视,只挑选了3-4只重仓持有,其他的就当是了解行情,根据行情适时补仓。
一:基金规模的大小,越大越好基金规模太小容易面临清盘的风险,规模低于5000万的别看,人数低于200人的也别看。
二:基金的成立年限在三年以上的,小于一年的别考虑,因为时间是最好的检测师,基金刚成立时表现得会很好,也可能是运气问题,刚好赶上好行情,但如果说能够连续三年以上都表现出好成绩说明这只基金已经承受住了时间的考验。
三:费率越低越好,一般来说,基金的费率包括两个方面,交易费用和管理费用,短期来看,费用不多,但长期来看,可是一笔不少的费用。所以一定要货比三家,选择便宜的那个。
四:最后一点,晨星评级也很重要,等级越高越好,要知道晨星公司成立于1984年,拥有着世界级的研究分析团队,绝对是全球最牛的基金评级机构,可信度很高。
所以,要选择五只基金来组合投资,用这几点筛选一下,一定可以远出几只很不错的基金。
我从7000多只基金中,挑选了当前最优秀的、最平衡的、最完美的基金组合——
?投资A+H股,覆盖行业广泛,包括白酒、医疗、锂电、地产、白电(H)、旅游免税、软件服务(H)等。
特点:投资了港股的优质互联网企业
?主要投资医疗行业,覆盖医疗的各个细分行业,包括化学制*、生物医*、医疗服务与医疗器械等。
特点:都是投资医疗各细分科技型现代医学行业龙头企业
?主要投资非基金抱团股、顺周期行业,包括银行、保险、建筑、互联网服务(游戏)等。
特点:投资非基金抱团股,在当前逆势增长
?投资行业广泛,除了白酒医疗,主要包括白色家电、工程机械、保险银行、视频监控、互联网服务(传媒)生猪、锂电(新能源)等。
特点:投资广泛,风格稳定
?跟踪投资纳斯达克100指数的股票,是***最强大的100家上市企业,几乎都是科技型企业,包括苹果、亚马逊、微软、特斯拉、谷歌等。
特点:每一年都是正收益,即使A股是熊年
?这五只基金是我根据当前股市形式精挑细选的,覆盖行业广泛,包括医疗、科技、消费等三大投资黄金赛道,也包括基金抱团股、非基金抱团股,更包括A股+H股+美股。
?基金投资比例:5个20
一句话总结:2021年节后大盘大跌后,最适合建仓的基金组合!
我是,如果您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帮助的话,这次不要忘记关注、点赞、转发一键三连,下次也一定要来看哦[来看我][来看我][来看我]
基金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我一直认为基金的多少跟个人资金很有关系!
所以十万元以下我建议不要超过8支基,如果硬要选择5支最佳基金组合!我觉得我会这样选择!
首先我会选择3大长跑赛道基金,分别是白酒,医疗,新能源!另外两个留给稳定的混合基!(或者是一个稳定的混合基,一个做波段的板块基金)
一、白酒:招商中证白酒
事实证明白酒不会轻易陨落,近几年的表现及业绩是真的很好!所以作为长跑赛道,长期持有是不错的选择!
白酒基金的投资控制好仓位,智能定投或者逢跌加仓是不错的盈利模式!毕竟相对于稳定基金,白酒的回撤率还是比较高的!长期持有加阶段止盈是白酒板块的最好策略!
招商中证白酒的业绩如下图,近5年590.34%,近3年205.54%都是排名第一,所以白酒绝对是基金里最好的长跑赛道!
二、医疗:工银前沿医疗股票
医疗也是一个长跑赛道,特别是去年疫情后,受疫情刺激,医疗基金的行情越加被看好!今年春节后大幅度回调也是医疗回暖最快,3个月不到,已经完全收复阵地!所以医疗是一个必选的赛道!
至于为什么选择赵蓓的工银前沿医疗,可能是葛兰的医疗买的人太多,所以换一个,毕竟赵蓓的不比葛兰差!而且今年还获得过五年主动权益基金冠军!近5年372.79%的收益现在排在同类第4!
三、新能源:东方新能源汽车混合
新能源是最近两年才开始火起来的主赛道,相对于白酒医疗,长期要相对较弱点,但这两年的业绩相当好!但相应的回调风险也偏大。到今天为止,还没有回到春节前的位置,但是这个板块还是比较看好的!
该板块的基金选择真的很纠结,最后还是选的更侧重新能源车的东方新能源车混合,个人感觉新能源车相比光伏更有潜力!该基金近两年来201.29%的涨幅还是比较不错的!
其他新能源基金也不错,备选的有:农银新能源主题,华夏能源革新股票以及我最近比较看好的一只基前海开源公用事业股票!
四、多板块稳定基:华安文体健康混合、广发价值领先混合
买基金长期的话肯定是稳定的基金最受欢迎,华安文体健康混合无疑是这样的基金,该基金持股分散,制造业+新能源+顺周期+消费医疗,极大的规避了风险,跌幅很少出现3点以上,今年来23.6%的收益很稳定,关键是最大回撤才9.02%,控制的相当不错!而且夏普率达到了3.07。这是定投和长期持有比较好的一支基金!
广发价值领先混合是一支持股分散的混合基金,持仓有顺周期+银行+新能源,真正做到了稳定,该基金一直是今年的冠军基金,今年46.26%的涨幅傲世群雄,关键这支基的最大回撤率才7.43%,夏普率也达到了2.6,这样一支基金长期持有我觉得是很好的选择!不管是定投还是卧倒不动,都会有不错的收益!
其他同类稳定基金还有兴全合润混合,广发多因子混合。
五、波段操作板块基金:有色金属板块,煤炭钢铁板块,半导体板块
这是风险比较大的一种投资方式,板块基金都会面临回调,如何才能抓住最好的回调时机,一波利润后果断撤退,这需要有敏锐的眼力!这种基金我推荐有色金属板块最佳,其次煤炭钢铁等顺周期以及半导体!
以上是我的5支基金最佳组合:白酒+医疗+新能源+两混合稳定基金,或者白酒+医疗+新能源+混合稳定基+波段基!
我觉得最佳的基金组合是:
招商中证白酒(控制好仓位+长期持有+逢跌加仓+适时止盈)
工银前沿医疗股票(控制好仓位+长期持有+逢跌加仓+适时止盈)
东方新能源汽车混合(控制好仓位+长期持有+适时止盈+逢跌加仓)
华安文体健康混合(长期持有+定投+达到盈利目标恢复初始仓位)
广发价值领先混合(长期持有+定投+达到盈利目标恢复初始仓位)
1️⃣白酒混合基金: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混合
2️⃣医疗混合基金:中欧医疗健康混合C
3️⃣新能源光伏制造业:新能源目前是一个趋势,所以必须选择一个:申万菱信新能源;这个类型是跟着趋势走的,趋势不在就别买了。
4️⃣稳定型基金:富国天惠;这类基金适合长期持有,波动比较小。
5️⃣港股混合基金:易方达蓝筹;港基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配置。
持有这几个即可,5个基金不多也不少,融合了板面所有类型,坚持持有。
选五位基金经理,我会选成长风格的基金经理袁芳、谢治宇、王崇、朱少醒。最后一位,我建议考虑配置,买绝对收益产品,我推荐谭昌杰。如果全部买主动型基金,我推荐周应波与杨浩之间,选一位。若考虑到风格的配置,建议董承非。这几个基金经理的产品我都持有。
基金投资像开公司,自己做老板,挑选合适的基金经理为我赚钱。
一、投资风格
每个人对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偏好都不一样。没有不好的基金经理,只有不适合的基金经理和风格。风格极致涨起来可能气势如虹,跌起来又可能飞流直下。风格极致的基金经理,只要长期收益率够高,收益率一直保持向上,波动性大是可以接受的。但要看自己的承受能力,对波动的偏好。
了解自己的风险偏好,选择投资风格跟自己的风险偏好匹配的基金经理。各大平台都有测试风险偏好的,但我觉得那些风险测试也不太准。很有可能,你是根据你的认知,“应该”如何回答,而不一定是你“实际”会如何表现。所以,如果你根据这个风险偏好买了不符合你的脾性的基金,拿不住,交了学费,你也不要太在意。
简单来说,你若能为了追求高收益,承受得住收益率大起大落,可以买成长风格的主动型基金。若你喜欢收益率波动比较平滑,不求赚很多,但不喜欢大起大落的,就选股债混合。
买基金,最好有配置,建立组合。就像开公司,只有单一产品线,万一这个产品线表现不佳,当年公司业绩就泡汤了。组合的收益率越高,波动性越小,越好。但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低的波动性,有时候是要牺牲收益率来换取。在组合的设计中,风格极致的基金经理控制在合理的比例之内,让组合的总波动率在自己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举个例子,我目前的仓位是九成,九成仓位中,有两成是绝对收益,或者股债基金组成的固收+产品组合。我今年跑赢沪深300指数超过五个点,得益于这三成现金+绝对收益仓位。到了上涨行情,我的收益率与沪深300指数的距离可能会缩小,因为我这三成仓位。
1、价值风格
更关注企业的当前价值,主要赚价值回归和估值波动的钱,更偏好买低估值、高分红的公司。投资增长稳定的成熟企业,追求低回撤,注重低估值带来的安全边际。代表性的有朱少醒、曹名长、景顺长城的余广、丘栋荣等
主要投资高估值高增长的企业,追求高收益,把一种风格演绎到极致,代表性的有广发的刘格菘、冯明远、黄兴亮,许炎等
采用多种复合策略,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在行业轮动中不断调整持仓,在全市场领域寻找看好的股票,代表性的有傅鹏博、谢治宇、傅友兴、周蔚文等
深耕行业,选股能力出色,同类可比主动行业/主题能创造稳定超额收益的,比如葛兰、胡昕炜、萧楠、蔡蒿松等
从5-10年的维度看,价值风格和均衡配置能在长跑中胜出,比如说朱少醒;用1-3年维度,成长风格和行业主题的收益可能更高。
业绩是衡量基金经理投资水平的硬指标,但看业绩也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观察基金经理从业以来的长期业绩,一目了然的年化收益和最大回撤可以从整体上了解基金经理。长期业绩表现必须优异。看基金成立以来的年化收益率(韭菜儿app上有)。逐季对比沪深300的收益情况。
我今年春节后定投了六位优秀基金经理的产品,他们分别是张坤、谢治宇、袁芳、周应波、王崇、杨浩。不同时期,都是袁芳的收益率最强,杨浩最弱,袁芳在不同时期的收益率能跑赢杨浩7个百分点。看他们几个三年、五年的收益率,也是袁芳跑赢。所以,我现在只加仓袁芳的基金。
第二层是考量比较极端年份里基金经理的表现,在市场遇到系统性风险时,基金经理的风控水平才最能得到体现。
第三层则要看基金经理在手风不顺时业绩如何。
基金经理的从业经验必须足够长,最好五年以上。经历过完整牛熊市周期的最佳。
看基金公司的实力。老牌的基金公司比如华夏、易方达、南方等,这些都比较靠谱,中欧、富国等进取非常强的公司,靠谱。
看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规模。主动型基金的规模与收益率是天敌。当基金经理管理规模超过150亿,就要留意了。基金经理若能管理的规模很大,又保持优秀的年化收益率,这个基金经理的实力很强。中生代基金经理中的优秀代表,周应波,2020年上半年在基金规模急速上升时,也被招行剔除五星之选,其后有一段时间他的基金表现果然不太好,好在几个月后,他的业绩表现重新好了起来。春节后大跌,新能源不太景气,他的表现又比较弱,这说明他并没有比其他优秀基金经理优秀很多。
基金经理要有主动控制回撤的意识。复利的基础是正收益,大起大落的业绩表现肯定不利于复利积累。主要看成立以来的历史最大回撤(韭菜儿app上有);尤其是跨越牛熊时,与同期沪深300指数回撤对比。也要结合最近一年的回撤看。
最大回撤率指的是基金在一段时间内预期收益率下降幅度的最大值。最大回撤率越大,越难回本。最大回撤率越小,风控能力越强。
看回撤,要考虑同期数据。2018年全年上证指数最大回撤为30.24%,袁芳只回撤了10%左右,风控能力非常好了。但今年春节后大跌,袁芳宣布不控制回撤,回撤的确不小,但净值回升得也很快。
我现在觉得控制回撤没有那么重要,只要净值回升快就行。基金经理想控制回撤,也不一定都能奏效,有一定的运气因素。
基金经理的量化挑选标准,是建立自己的基金池必不可少,就像企业对招聘有一定的硬性条件。一个员工硬性条件再好,也要经过相处之后,才能看到他的表现,对他建立信心,长期合作。基金经理也一样。
只有建立了真正的信任,我才能拿得住他的基金。建立信任,通过持有他的基金,观察基金的表现,感受他的风格,是否让我感觉舒适、安心,才能长期持有。
杨浩是我目前持仓最重的基金经理,曾经他让我感觉最舒服。收益率不激进,但也不差。很稳,回撤相对小。一直稳步向上,我持有体验好,踏实放心。春节后,他受顺丰拖累,业绩表现不太好。但我还是想再观察一下,不愿意减仓。
周应波的基金是我去年年初最先持有、当时最重仓,但我在他去年年中表现低迷的时候,止盈了一半仓位。下半年他因为重仓了新能源股票,表现勇猛的时候,我只赚取了年初计划一半仓位的利润。经历了周应波基金的起跌之后,对他的风格有了认识,才建立了信心。看数据才知道,他近几年的业绩表现很不错,最大回撤仅仅次于袁芳。
同样地,今年年初我卖掉白酒指数基金,改买重仓白酒的主动型基金。刚刚较大仓位买入刘彦春的基金,遇到白酒调整。最大跌了7%,从他过往的表现,我认为应当有信心,不割肉。但我没有持有过他的基金,不了解他的风格,也没有信心大幅趁低加仓。只加了十分之一的仓位。
去年年中,我曾经很冲动地调仓重仓买入1218,当时它涨幅非常大。那时我尚未形成对基金的认知体系,根据过往表现来买入。结果这支基金从2020年八月份买入以后一直跌,最多跌了13%左右,直到最近才回本。而同期买入的易方达蓝筹涨幅高达63.8%,我的第一大重仓基金完美地错过了去年下半年这么好的基金行情。我的错误在于,未经试仓,重仓买入自己并不了解的基金经理。
我未经试仓重仓买入的基金中,失败率超过了50%,包括1218与诺安。买入后不久开始跌,越跌越不甘心割肉,结果持有很长时间。诺安持有超过一年,迄今依然亏***,前一段时间我补了一点仓。在2020年波澜壮阔的基金行情中,完败。这两支基金加起来曾占据了我2020年仓位的将近一半,我算是交足了学费。
交了学费的结果是,今年基金大跌,我没有慌,没有杀跌,坚定持有。我觉得这是更成熟的投资基金的态度。当然,我围观了关注的大V们的收益率,发现自己也没有跑输。
关注我,我会长线投资基金,一起分享基金投资心得。
既然组建组合,那就要选不一样的基金:
1、景顺长城绩优成长混合30%,A+H两地消费股,春春的实力没得说,别问我为什么不选张坤蓝筹,盘子快700亿了,玩不起
2、交银新成长20%,交银三剑客的带头大哥王崇,长期重仓行业龙头,行业分散,以绩优蓝筹为主,业绩稳健优秀。
3、中欧时代先锋15%,周应波,持仓偏向科技成长,长期业绩优秀。
4、富国蓝筹精选股票20%(QDII)投资港股,一众互联网科技龙头赴港上市,越来越看好港股龙头的投资机会。
5、广发全球精选混合15%(QDII)美股高吗?看看人家的龙头股,可比A股的龙头估值低得多
我买了六只基金,分别为以下几个:
1.招商中证白酒指数(白酒基金—–百亿基金经理侯浩,年后白酒一直在跌,慎重)2.工银瑞信总回报灵活配置混合A3.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混合(白酒混合基金—–金牛奖得住刘彦春)4.中欧医疗健康混合C(医疗混合基金—–基金经理女神葛兰,医疗和消费是永远的主题,可以配置一个医疗行业基金)5.中银多策略灵活配置混合A6.诺德价值优势混合
买基金是个技术活,要擦亮眼睛、理清思路,不能人云亦云,盲目追风。要考虑以下几点:
1.基金规模的大小。如果基金规模太小的话,容易面临清盘的风险。
2.基金的成立年限。要选择成立三年以上的优质基金,小于一年的别考虑。
最后,祝大家在2021年买基顺利,基基上涨,财源滚滚,天天吃肉。
分享我的五只基金:
1.景顺长城鼎益混合(162605)
其中1、2占比50%,设的周投
我不是专业人士,所以会选一些评价好的经理,或者晨星评级高的基金,定投入门,长期持有,经理负责运作,我负责保持好的心态,别急,慢慢变富。
【指数股(ETF)小白大讲堂二】ETF的种类有哪些?如何选择好的ETF?怎么购买? - 知乎
宽基指数是指成份股覆盖面较广,包含行业种类较多的指数。跟踪宽基指数的ETF即为宽基ETF,通过购买宽基ETF可以有效分散风险且通过对成份股权重的限制能够降低某一个股或者行业权重过重导致的非系统性风险。
宽基ETF囊括了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等热门宽基,各类宽基ETF可以帮助投资者摆脱选行业、挑个股的纠结,长期持有享受大盘蓝筹企业的稳健增长或中小盘的长期成长收益,获得市场平均收益。
跟踪上证50指数,挑选了沪市规模大、流动性好的最具代表性的50只股票组成样本股,综合反映沪市最具影响力的优质大盘企业整体状况。
沪深300ETF跟踪沪深300指数,是A股市场最具代表性的大盘指数之一,指数选择全市场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前300只股票,指数市值占全部A股56.32%
中证500ETF跟踪中证500指数,选择沪深300之后规模大流动性好的500只股票作为成份股,结构分布均衡,是境内最具代表性的中盘风格指数。
科创50ETF跟踪科创50指数,由科创板中市值大、流动性好的50只证券组成,反映最具代表性科创企业表现。对不满足科创板股票交易条件的投资者,可通过购买科创50ETF参与科创板投资,投资便捷,门槛更低。
MSCI***A50ETF跟踪MSCI***A50互联互通指数(人民币)指数,该指数根据MSCI***A股指数(“母指数”)构建,以反映代表GICS行业及母指数行业板块权重配置的50只市值最大证券的表现
中证1000ETF基金跟踪中证1000指数,是由规模偏小且流动性好的1000只股票组成,是A股市场中一批小市值公司的综合表现,成长风格明显。
2022年6月,中证100指数迎来重大升级,综合考虑与整个A股市场的行业匹配,新一代的中证100更好地反映A股的整体走势,代表***经济的长期发展趋势。同时,在选取成分股时结合ESG评分,改善了组合的风险收益特征100只成分股均为陆股通标的,使得中证100ETF更是得到了北上资金以及更多机构资金的加持。
通过ETF轻松投资科创主题,把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投资主线。投资方向:科技的跃动——投资科创主题
通过ETF助力绿色投资,在***双碳策略中把握投资机会。投资方向:绿色的金山——投资双碳主题、清洁能源
国企改革成效显著,央企长期投资价值凸显。投资方向:“顶梁柱”、“压舱石”——投资央企主题
据2021年报,分红金额排名前五的行业是银行、通信、非银金融、煤炭和建筑材料。追求稳健的投资者可关注低估值、高分红、高股息的标的。投资方向:稳稳的幸福——投资低估值、高分红产品
在人口老龄化、国产替代与医*创新发展势头不减背景下把握医*投资风向。投资方向:疫情中的防御——投资创新医*主题
可选消费+主要消费,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步好转,关注大消费行业投资机会,如食品饮料、传媒娱乐、家用电器等主题。投资方向:新时代,新消费——捕捉大消费长期趋势
抗通胀的主线下,可关注上游资源品相关产业和公司。投资方向:商品的周期——投资上游资源品相关产业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国防军工是***安全的重要保障。投资方向:大国重器——投资国防军工主题
跨境ETF特点:
交易型货币基金(货币ETF)的优势:
债券ETF是指以债券指数为跟踪标的的交易型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者既可以在一级市场申购、赎回,也可以在二级市场买卖债券ETF份额,通过投资债券ETF,投资者可以很方便地实现对一篮子债券的投资。
一周涨超10%,军工基金怎么选?
说完指数基金,再来说说主动型基金。
根据天天基金的统计,市场上军工主动型基金有17只,菜基同样选取排名前5如下:
如图所示,截止2021年8月6日,在今年以来、近1年、近2年和近3年涨幅排名中,有两只基金稳居前5。
这两只基金分别是易方达国防军工混合、前海开源大海洋混合。
对比两只基金的前十持仓股:
可以明显发现,易方达国防军工混合的含“军”量更高,投资集中度也更高。
菜基继续对比两只基金在超额收益和回撤控制上的表现:
前海开源大海洋混合略占优势,而且该基金目前规模只有几个亿,易方达国防军工混合规模已经超百亿,操作上也更灵活。
继续深入观察的话,菜基发现在今年以来、近1年和近2年排名中,004139中邮军民融合混合基金都稳居前3,也是不错的选择。
指数型军工基金:
鹏华空天军工指数(LOF),场内投资选A类代码160643;
场外投资长期选A类,短期选C类代码010364。
主动型军工基金:
看重含“军”量和大公司,可以选易方达军工混合,代码001475。
偏爱分散投资规模小回撤小,可以选前海大海洋混合,代码000690。
关于军工基金投资建议:
军工研究圈一直流传一句话:开*一张图,故事全靠编,行业不透明研究难度大。
从历史来看,军工板块波动非常大,镰刀属性强,博弈价值远大于投资价值,不少股民还套在2015年的山顶。
而如今市场看好军工的理由有这么几个:
1、部分上游军工企业业绩爆发,行业景气度开始兑现,这可能是大佬唱多的主要理由。
2、二季度机构大幅加仓,资金追逐加速军工热度。
3、高层强调强国必须强军,对比其他军事强国,无论是装备数量还是军费投入规模,都有不少提升空间。
老实说,这些理由也不是现在才有,只是涨起来之后,强化了市场资金对军工的追逐。
至于未来军工是否会从“渣男”变“男神”,这个谁也不知道,只能说看个人的理解和信仰。
所以,如果你现在打算追买军工基金,心里一定要清楚军工板块的历史。
长期投资建议尽量逢低布*或定投,定好止盈目标;波段投资可以跟投菜鸟先飞组合。
菜鸟福利
限时优惠,上车入门营!
白酒基金VS军工基金,谁更胜一筹?
白酒基金vs军工基金,谁更胜一筹?
当然是白酒基金,更胜一筹!
白酒是消费基金,消费是常年不衰。
而军工只适合炒作,做波段,不适合长期持有。
本人所持有的军工基金,每年只做波段。
4月底买入做潜伏,8月初卖出,后面不再买入卖出,因为后面的波动太大。
你看它的走势一直朝下,后面若在买入,它跌的多,涨的少,反而会把资金套住,到时不舍割肉又会套一年。
不如只吃鱼身,不吃鱼尾,剌多,拿捏不准。
而白酒不一样,白酒属于消费类,既使被套也不过是几个月功夫。
正如本人所持有的白酒。
白酒在前几年的时候,一直都是长盛不衰, 那时净值太高,不敢持有,等它跌了六个点,以为捡到便宜筹码。
这样上了白酒的船,前期跌的时候补得太急太多,到后面真正大跌的时候,反而没有子弹了,这样子被套了。
不过,也不怕跌得多,后半年节假日比较多,都是消费旺季。
知乎日报 - 知乎
四个字概括:暴力美学
(声明:本文文字属原创,图片来自网络,由于部分武器资料散佚众多或者仍然在俄罗斯现役,因此可获得的资料甚少,非常感谢提供有关资料的人士!楼主才疏学浅,水平有限,希望大家多多讨论,欢迎指正批评建议以及提供资料。)
先说导致暴力美学的原因:
1.计划经济资源,人员优先配置
3.有些暴力美学的背后则是某些技术确实的迫不得已
4.苏联的军工机制,不亚于***的竞争机制等方式,也使得苏联的工程师们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
6.优秀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以此带来的大量的人才
9.很多人认为苏联的军工产品可靠性不高,什么是可靠性高,单造一个精贵的东西可靠性是不高的,很多人不能预知或者极小概率事件都不好体现,大规模量产更改后的产品可靠性不是一般的高,如AK-47,Mi-8/17,T-72(当然以后期更改后的为主)
1#1.A602EN伊万(赫鲁晓夫氢弹,TsarBomba)
先举个栗子,小男孩的当量为1.7万吨TNT,大胖子是2万吨TNT。
你听说过1亿吨TNT当量的核武器吗,抱歉,没人去制造,虽然有人(赫鲁晓夫)想,但是,地球上实在没有地方去做实验了……
怎言轻易放弃,于是伊万出现了,史上最大当量的核武器(估计以后也不太会有了,除非为了摧毁近地小行星)——5000万吨TNT当量的氢弹
这枚氢弹也没有做地面核***,而是被Tu-95V带到10.5km的高空,在4.2km空中引爆这颗直径为2米、长约8米,重27吨的伊万——引用一句别人的话:“赫鲁晓夫亲自改变的、每隔上千万年才宠幸地球一次的概率和壮举。”
蘑菇云在1000km外可见,高达64km,云顶宽95km,云柱宽40km……造成100km以内所有物体三度烧伤,900km外窗户破碎
事后,大家逐渐意识到咱们是来威慑对方的不是来毁灭地球的,于是这个级别的核武器不再继续研发和实验了……
看见下面的树了吗,再看一下身边的树,差不多高,真的,相信我
看见那红灯了吗,那是在提醒过往的灰机,小心点
该系统作为苏联ABM远程警戒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1976年投入运营,峰值功率约10MW,因此需要发电站和各类辅助设施,因此一座雷达就是一座小型城市。
1976年7月到1989年12月,全世界短波频段都能听到这个苏联雷达发出的声音,又被称为讨厌的“俄罗斯啄木鸟”。这个声音类似急促的敲击噪声,该雷达的发射频率在HF波段,调制了10Hz,16Hz或20Hz,拿光速除以频率即是波长。其随机跳频干扰正常广播、业余频段、电视传输,而且还在全球范围引发了无数抱怨。
不要忘了我该组雷达有两组天线,分别用来发射和接受,这只是发射天线……
其雷达发射阵地天线宽210米,高85米。接收阵地天线宽300米,高135米。
两部雷达的坐标:
发射天线50°23′07.98″N137°19′41.87″E,接收天线50°53′34.66″N136°50′12.38″E
哦,对了,撒旦的对手特别无辜,它的名字叫民兵,仅仅是名字上。要知道人族民兵在前期敲人很疼的,为什么是前期呢,因为核战争的后期大家的主要武器是石头。
这张照片里的撒旦穿着机动洲际导弹的马甲,其实这只是个运输车辆,但是已经很变态了。
R-36整体上是固定式,两级,液态燃料,冷发射的还有抛弃之前所有定语的情况下世界上最大的洲际弹道导弹,一般高约34m,直径3m。1964年开始研制,1975年实现首飞,迄今仍然服役,先后有6个型号。这型导弹的单弹头部分具有更远的发射距离和7.5吨的重量,而绝大多数的R-36都拥有10个分弹头,远多于同期民兵可携带的数量。其最快速度也已经超过了第一宇宙速度。
下图给出了这六个型号的北约名称,苏联名称,最大服役数量,服役期限(有误差,新型号尚未退役),携带弹头数/弹头重量以及圆概率误差:
值得一提的是各国的洲际导弹都是电子行业的留级生,因为即使在设计之初采用比较先进的技术(为了可靠性反而不一定这么做),漫长实验,试射和服役过程使得一切技术几乎都落伍了,但是,这些数据的积累提升了洲际导弹的可靠性,反而使得即使新型号产生也一时难以替换的*面,这期间总得维护吧。于是总有炮灰去维护和生产那些老掉牙的电子设备,那些工厂真心可以摇身一变就是科技博物馆。
冷战后期苏联对撒旦进行了升级,一方面是抗打击能力,液态导弹的准备时间很长,需要发射时才加注燃料,而同等水平液态,固定式洲际导弹比固态,移动式的洲际导弹的射程和圆概率误差要小,注定了固定式洲际导弹不能全部退役。因此苏联逐渐对洲际导弹的发射井进行了硬化处理,即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强而不***坏,保证即使被打击后依然拥有反击能力。
另一大改变是弹上设备,80年代苏联增加了弹上设备的耐辐照能力,由于大多数洲际导弹都是核弹头,因此耐辐照能力能大幅提高可靠性和打击精度。
R-36苏联时期只在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境内装备发射井,尽管受到苏联解体和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存在,百折不饶的R-36依然服役到了今日,告诉了其他暴力美学的小弟:我无可替代,我无与伦比。俄罗斯还进行了发射井内的发射,并将视频公诸于世: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撒旦”被改装成了“Dnepr”火箭来进行卫星的发射,***也有类似的设计,“Minotaur”的下面级的技术直接来自“民兵”洲际导弹的设计,使得“Minotaur”运载火箭只在***空军基地发射(***陆基战略力量隶属***空军),只允许发射*****许可的卫星,严防技术泄露。文章源于知乎,作者鸑鷟鹓鶵。
接亲友的同志,23333次列车停靠新西伯利亚站1站台,请做好接车准备
等等,好像不太对……如果我给那个发射筒打码,有谁能认出来这是什么呢
这就是被北约称作“手术刀”的铁路机动战略导弹RT-23列车,一辆列车,负责储运,发射,生活等方方面面,这,就是他们的家。一列导弹列车由3个M62火车头+电力车+指挥车+生活车+3枚导弹发射车,共9节编组(不包括车头)。(兔子表示这种列车怎么隐藏,劳资的火车都是几十节编组的)
当美苏双方对对方的战略导弹发射井都了如指掌的时候,摆在双方面前的,就是如何抗住第一波核打击的情况下能够发动足够的核反击,答案大家都清楚,就是移动式的洲际导弹,有陆基,有海基,陆基里面有公路陆基,当然最快的就是铁路陆基了。呃……为什么不废除固定式战略导弹呢,因为液体导弹和固定式两个优势可以保证更小的圆概率误差。
在此不得不说一下当年为了防御德国的入侵,苏联的铁路轨距是1520mm,而其他四大流氓的轨距则大多是标轨1435mm,更宽的轨距带来了更大的容量和更好的稳定性,那谁的轨距最宽呢——印度,有个*用。
最初的RT-23代号15Ž44,是个100t重的家伙,3t的弹头可携带8~10个分弹头(后来稳定在10个分弹头),长度则限制在一辆标准货运车厢内(21m左右),这是什么概念呢,俄罗斯著名的质子号火箭,全长53m,重69t。1982年开始陆续进行了8次发射,4次成功4次失败,有的指标没有满足导致了15Ž44的下马,由新型号15Ž52顶替,此后,有关方面同时开始了新型号的并行设计和验证,分别是15Ž60(发射井)和15Ž61(铁路),其中,15Ž60的设计是用来承受核***的,于是测试工作只能在孤岛上进行,15Ž60于1986年7月31日首次发射并成功,第2,4,5次失败(第4次发动机机械故障,第5次飞行轨迹出错,也是最后一次15Ž60发射失败),最终,1988年开始服役于乌克兰地区。15Ž61于1985年2月27日首次发射并成功,1989年11月15Ž61服役。
伴随发射试验的是可靠性试验,1986年当*测试了50000km的运输和模拟30万km的运输。1988年开始了全面的检测,从-30~38的高低温,雷电和电磁干扰,X射线和核***(会使系统性能降低),1tTNT在450m和850m处***(OK)。
此后共生产了56枚RT-23,其中乌克兰境内46枚,俄罗斯境内10枚。苏联解体后,46枚被逐渐拆解。由于设计*和生产基地位于乌克兰,以及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限制,15Ž60于2000年前全部退役,15Ž61也被逐渐裁剪,最后一枚RT-23于2008年退役,其中一列比较完整的列车也被送进了Varshavskyrailwaystation博物馆。
***也有类似的同时期的导弹列车,这种专属高富帅的玩具,只有在两个高富帅败家炫富的时候才难得一见,真心是土豪都玩不起也玩不动啊。(插一个水印:文章源于知乎,作者鸑鷟鹓鶵。)
2#1.279工程
是不是有种外星生物或UFO的即视感?一个偌大的飞碟,或者一个甲壳类的外星人,一颗巨大的眼睛,伸出一根长长的触手,指向你,你是什么感觉
这个家伙是不是很变态?它远比你想象的要变态,这是一款要求能承受核***冲击的重型坦克,工程代号279。
1949年,苏联第一颗原子弹***成功,在随后的试验中,苏联人发现现有的坦克难以经受核冲击,于是,1957年,279工程上马。这条坦克重60t,有4条履带,提高了抗冲击能力,装甲和防护也得到了优先照顾,正面装甲达到了269mm,炮塔装甲305mm,龟壳的造型减小了冲击波的作用面积。同时,主炮口径达到了130mm。这辆坦克具有完备的核生化防护系统以及自动灭火系统,甚至是恒温系统。显然,279工程是用来抗击一切***劣环境并攻城拔寨的。
然而,由于造价过高,以及军事思想的转变,279工程终究没有装备部队,样车被送进了Kubinkatankmuseum,供后人瞻仰这当年的怪兽,回忆那个核战争阴影的年代,产生的一群战术核武器和抗核生化打击武器这一系列怪胎。
潜艇SS是一种可怕的存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潜艇给各国带来的***失使人震撼,迄今依然没有探测率极高的方式来探测潜艇,以至于***和法国这样的大国会在21世纪玩潜艇碰碰车。
核潜艇SSN更是,迄今拥有实用性的核潜艇的***就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
那么战略核潜艇S***N呢?则是一种二次毁灭地球的存在。
二战后的苏联深信潜艇的重要作用,以至于苏联研发了大量的潜艇,核潜艇,战略核潜艇,这种潜艇为主的海军思想深刻影响了苏联大型水面舰艇的发展,在赫鲁晓夫任上表现的及其明显,使得苏联孕育了大量型号繁多的潜艇和战略核潜艇S***N。
S***N的存在即是为了二次核打击而生,二次核打击无非以下几个来源:
1.S***N;
在这里面,2的生存能力和一次性发射的数量要远逊于1,并且还是液体燃料战略导弹的时候S***N就出现了,3的出现晚于1,硬化的发射井指的是加固的可以承受多大压强的冲击力,其实验方式也仅仅是在多远的距离引爆多少当量的炸*,考验的是对手打偏的能力,并且不考虑核污染……4的话机场难以硬化,生存能力不抵123……
而且S***N的先发制人可以静悄悄的,给对手越短的防御时间也是很重要的。
值得一提的是,北约喜好对其他势力的军事装备取戏谑的代号,苏联潜艇的北约代号也毫不例外:
毫无节操可言,简直就是在玩暧昧,一点都不正经……
言归正传,Hotel见证了苏联S***N的诞生,我不是那个意思,苏联的第一型S***N,658工程,北约称为H级,即Hotel……
首先我们来做一个加法:
弹道导弹常规潜艇+攻击核潜艇=弹道导弹核潜艇/战略核潜艇。
于是658工程的很多成熟的设计来自于629工程Golf弹道导弹常规潜艇和627工程November攻击核潜艇,后者则是苏联第一型核潜艇,Hotel只携带有3个蛋筒……不是,弹筒,先后服役过D-2,R-13,R-21三款潜射导弹,长114m,水下排水量5300t~5500t。
虽然艇上配备了533mm和400mm的鱼雷,但是对于苏联人来说,最好的武器一直是潜艇本身,1969年K-19艇与美海军SSN-615艇亲密接触……咳……Hotel嘛,所以风流往事难免。
Hotel未免有很多实验性质和小打小闹,例如通常的R-13的射程只有约600km,飞机的燃油费可是在800km处才涨价的……
16个射程2400~4000km潜射弹道导弹发射筒,水下排水量翻一番达到9300t~10020t,数量从上一级的8艘到了34艘,遍布三大洋,除了少了2个400mm鱼雷发射管,这就是Yankee棒球队!……Y级YankeeS***N,苏联667A工程。
Y级来张与H级相同角度的:
Y级可以称作是苏联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型战略核潜艇,或者可以与西方相媲美的S***N,70年代随着苏联海军力量和思想的发展,战略核潜艇巡航和全球性的海军部署成为了常态,超大规模海军演习,如海洋75,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难以匹敌。不过Y级核潜艇的巡航除了彰显实力外仍然有一个很尴尬的原因,那就是导弹的射程不够远,使得Y级S***N想要威胁***本土的话必须穿越NATO主导海域的SOSUS(SOundSUrveillanceSystem)屏障。
Y级的K-219艇的事故则是冷战期间S***N影响力最大的一个事故,事发地点是百慕大,距离***最近处约2000km,在导弹射程范围内。1986年10月,K-219艇载核弹头执行任务时发生***,海水倒灌入导弹发射筒并与燃料发生反应(除K-140外均为液态火箭燃料),产生了硝酸,海水倒灌也导致潜艇沉没。
Y级由于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等一系列条约后陆续开始退役,其致命的导弹射程不足的硬伤使得在有新型号的情况下变得爹不疼娘不爱的弃儿,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Yankee少年老成,坐姿不正,已然驼背,后续的成长(岁月的操劳)使得S***N们更加的驼背,形成龟背,这就是D级战略核潜艇。
Y级的硬伤使得D级从图纸上就需要拥有能在己方安全水域足够打击***本土的潜射导弹的能力。
D级型号繁多,总共4型,却有着很好的继承性,连潜射导弹都是R-29这一系列的改进型,DII比DI总体上多了4个发射筒,从12个变成16个,DIII开始能发射多弹头,并能够实现齐射!DIV在降噪和提速等方面有所进步,反正打完就跑,跑得快总是好。由于D级不需要穿越SOSUS屏障,待在苏联领海里更安全并且打得到对方,美方也选择不去那些敏感地区去招惹双体壳的D级,与此同时美苏双方都意识到北极的重要性,诸多因素,而噪音的降低,大洋的茫茫,撞着谁了都不知道是谁。因此D级的绯闻明显不足……
D级的总体指标DI偏小,DIV偏大,DII和DIII有些类似。水下排水量从DI的11000t,DII和DIII的13000t到DIV的18000t,长度从DI的139m,DII和DIII的155m到DIV的166m,自持力从和Y级相同的DI的70天,DII和DIII的80天到DIV的90天……
苏联总共建造了18艘DI,4艘DII,14艘DIII和7艘DIV,直到苏联解体时有9艘DI,4艘DII,14艘DIII和7艘DIV在役。这些D级迄今仍是俄海军主要战略力量,现仍有4艘DIII和6艘DIV在役,那艘倒霉的DIV要不是因为起火了也还会在役的……
D级有一个十分突出的特征就是大龟背,这与导弹尺寸,耐压壳尺寸,水阻,噪音,排水量等诸多因素有关,各有利弊……
为了对抗***的Ohio级S***N,与D级同时的还有著名的941工程,北约称之为台风级,苏联自称Akula阿库拉(鲨鱼)级,而北约则另给苏联的一型SSN(971工程)扣上Akula的帽子……那一款更像鲨鱼。。。
通常各国的S***N也就1~2Wt的排水量了,台风级的水下排水量达到了3~4Wt,长170m+,宽23m,水下航速27节,最大潜深500m,自持力120天。携带20枚R-39(SS-N-20),每枚有最多10个分弹头,当量每个100~200kt(对抗最多192个分弹头的Ohio)。941还配备有艇内桑拿间游戏室游泳池等诸多设施……
如今R-39已经退役,仅有一艘台风级在测试,还有两艘在生锈,这个曾经威风的鲨鱼沦为了落魄的吞金兽……
955工程在80年代开展,虽然未随着苏联的消逝而消失,但北风之神的存在已经于苏联没有太多联系了,今日的北风之神再也无法还原记忆中的苏联,苏联有许多不足,但苏联留下的暴力美学值得我们回味。文章源于知乎,作者鸑鷟鹓鶵。
三艘1144型巡洋舰靠泊的壮观景象,左侧是4号舰183安德罗波夫号(后来的彼得大帝号),右侧是1号舰090基洛夫号(后来的乌沙科夫海军上将号),右后方还有080加里宁号(后来的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时间应该在1995~1998年间,地点当属北方舰队母港摩尔曼斯克。
再上一张,在基洛夫级的强力光环下光荣级导弹巡洋舰显得卑躬屈膝,下人一等。看那左侧的基洛夫号舰艏的红旗迎风飘扬,右边那光荣级的舰艏红旗却耷拉着脑袋,虽然都是巡洋舰,气场迥然不同。
西方的一些学者对于其屈尊巡洋舰抱打不平,认为如此宏伟的武库舰至少应该列入战列巡洋舰!
满载排水量28000t,长252m,宽28.5m,最高航速还是32节(兔子哭晕在厕所里,劳资的舰大多跑不到32节),30节航速可维持1000海里,20节航速无限航行(兔子继续哭晕,一般的舰队的巡航速度不过15~20节)……当然,基洛夫级是核动力的。
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20个SM-233型反舰导弹垂直发射装置,配备花岗岩/P-700反舰导弹20枚;
12座B-203A型舰空导弹垂直发射装置,配备48枚SA-N-6/里夫/S-300F/48N6E舰空导弹和46枚S-300FM/48N6E2舰空导弹);
16座8单元ZS-95舰空导弹垂直发射装置,配备SA-N-9/道尔/9M330舰空导弹128枚;
2座5联装533mm鱼雷发射管,配备SET-65型反舰/反潜鱼雷,RPK-6Vodopad-NK反潜导弹;
有人问为什么基洛夫级要塞那么多导弹,原因很简单,它的使命是对抗强大的美帝国主义的航母编队。因此其配备的反舰导弹仅有P-700,人家不屑于装备哪怕是SS-N-22白蛉这样的反舰导弹,相对于什么捕鲸叉鱼叉那些叉子也只配丢入海中。而防空导弹方面,则是里三层外三层近中远防空导弹兼备,以对抗航母编队的导弹。
基洛夫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大规模广泛采用了垂发装置,这个意义是划时代的,垂发的一大特点就是提高了载弹量,为饱和攻击提供了可能
当然,基洛夫并不孤单,光荣,奥斯卡,下面提到的“金鱼”们都是相当好的合作伙伴。
基洛夫是标准意义上的冷战后期产物,冷战前期讲究的是核打击,而当人们明白核打击只会以核威慑存在时,大家的目光便转向了常规武器威慑,同时期的西方81军事演习就是最好的例证。而随着冷战的结束,武库舰所依附的军事思想也就荡然无存了,留下了彼得大帝一艘来装饰门面,剩下三艘,任凭海风拂过海浪拍打。而当俄罗斯开始强盛之后,所能做的,也就是将那3艘中可用的器件拼装到一起,去服役另一艘基洛夫级巡洋舰。基洛夫级,目睹了毛熊的兴衰荣辱,也是毛熊兴衰荣辱的一个标志,基洛夫级并排驰骋大洋之际,便是毛熊重整旗鼓之时。文章源于知乎,作者鸑鷟鹓鶵。
661型“见血封喉树”(俄语:Анчар)巡航导弹核潜艇,北约命名为Papa级,根据苏联**决定1959年起由第16中央设计*研究、试验、设计。仅建造一艘K-162(后更名为K-222),钛合金潜艇的先驱者,最高航速44节(世界上最快的核潜艇,很难打破的记录),潜深400m
见血封喉树可搭载最多10枚SS-N-7巡航导弹,由于只能岸基装填,属于一次性打击,不过跑的快潜的深,生存能力强。
945型梭鱼(俄语:Барракуда),北约命名为“塞拉I级”(Sierra)。945型潜艇使用钛合金艇身,潜深500m以下(没有找到准确的数据,但是一般的SSN潜深300m)!天青石设计*设计。红色索尔莫沃造船厂建造。由于钛合金艇身造价昂贵,这一型潜艇仅建造了2艘:
改进型954A型(俄语:Кондор),北约命名为“塞拉II级”,共建造两艘
值得一提的是最著名的一次“疯狂的伊万”,“疯狂的伊万”指苏联为了防治美军潜艇的抵近侦查活动,突然调转航向以探明是否被跟踪的方式,由于潜艇的推进系统在后方产生噪音,因此潜艇前方的声纳不能有效识别潜艇后方的目标,因此部分潜艇,包括945型,参见上图尾部尾舵上方的鼓起部分便是945型的拖拽声纳,以弥补潜艇后方目标识别困难的问题,但这并没有减少“疯狂的伊万”的行为。在发现被跟踪后,依靠自身双体壳对方单体壳的特点直接冲撞对方潜艇,一般苏联潜艇会有优势。1992年,945型K-276号向领海附近的洛杉矶级核潜艇SSN-689发动“疯狂的伊万”。结果是K-276在修复后服役至今,SSN-689由于***毁惨重,3年后成为第一艘退役的洛杉矶级核潜艇……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是,661型和945型因为是昂贵的昂贵到老美也没去做的钛合金潜艇,因此又被称为“金鱼”,足足一群吞金兽!虽然确实材质轻下潜深,有些配套的鱼雷可以从水下400m处发射。而它们在这个深度的时候却是十分安全——实在没什么变态的武器能够在这个深度幸存了。
4#1.MiG-25(狐蝠)
这是伊拉克战争时期被美军挖出了,萨达姆藏在沙子里的MiG-25,落魄的MiG-25,却掩盖不了其昔日的辉煌——史上最快的战斗机
为了对付SR-71高空高速侦察机,苏联当*提出了双3的指标,即最高升限30000m以上,最高速度3马赫以上的高空高速截击机。
于是,MiG-25横空出世了,事实上,米高扬本人并没有过多参与MiG-25,他当年忙于MiG-23,一款对抗F-14这么Imba的飞机。
首先,摆在设计师面前的一大阻碍便是机身材料,铝是不行的,3马赫的速度下灰机就废了,钛合金甚好,可惜工艺不够……
有时候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是迎难而上,而是退而求其次,用不锈钢!
再次就是发动机,依然不锈钢主题,粗暴狂野实用
这个灰机的可靠性很高的,因为不需要的功能全被省略了,如菊花的调节装置,MiG-25的菊花铁板一块,不能伸缩自如。
该机器的另一大特点就是自带预警机的功能,在晶体管技术不成熟,啊不对,在苏联晶体管技术尚不成熟的情况下,MiG-25使用了大量电子管设备,雷达的功率超大(600kW),范围超远(299km),地面禁止开机!
灰机造好了,接下来轮到MiG-25开挂了:
首先是世界纪录,迄今MiG-25保持了7项世界纪录,包括速度最快的战斗机,从海平面到20000m高空用时最短的战斗机等等……
1971年3月26日,***和***的设备监测出MiG-25的速度3.2马赫
1971年11月6日,***空军的F-4E发现并锁定了一架MiG-25并发射AIM-7E空空导弹,出击吧比比鸟!但是比比鸟表示我跟不上啊233333造就了史上第一例也很可能是唯一一例因为战斗机比空空导弹快而规避了导弹的战例,留下F-4E的灰行员在空中凌乱……
后来有了一个转折点,那就是1976年9月6日,一架MiG-25P叛逃,使得苏联被迫更换了空军所有的敌我识别系统,这种神秘的灰机让北约的同行大开眼界,乖乖,不锈钢!卧槽,电子管!我勒个去,2.8马赫!哎哟快关雷达!67天后,***归还了这架飞机,只不过是拆解后的。
这三点使得MiG-25在之后的空战中不再有优势,这片蓝天属于更强的机群。
即使美军弄明白了MiG-25,海湾战争时期,伊拉克空军的MiG-25还是击落了F/A-18,MiG-25的生涯随着海湾战争和苏联解体而烟消云散。
但是MiG-25的主流技术得到了继承,MiG-31至今活跃在俄罗斯的蓝天中。高空高速,二代机的一个标志,MiG-25的骄傲,在这个四代机云起的年代,留下的,是它的传奇。文章源于知乎,作者鸑鷟鹓鶵。
20世纪伊始,人类终于为自己插上了翅膀,飞上蓝天
但是,对于飞机来说,即使风和日丽,地势平坦,起飞和降落还是最危险的,至今虽然事故率大幅降低,但是危险系数相对于飞行途中来说仍然更高
危机四伏的背后,用一句话概况就是:地面效应
人们很早就开始研究这种十分致命的现象的理论,不久他们发现地面效应可以产生升力,最初的研究表明,当飞行高度H<翼宽B时,地面效应会更加明显。从而有人设想利用地面效应来设计飞行器,这些开拓者便是最初的地效飞行器的设计者,但是地效飞行器的设计相比飞机设计更为复杂,在那个连飞机,风洞都尚未成熟的年代,地效飞行器的进展也就可想而知。
苏联也有人很早就投入地面效应的研究之中,但随着二战的爆发,资源优先供应作战,对抗纳粹的飞机尚且紧张,何况供应研究,地效研究也就不了了之了
从60年代开始,地效飞行器在苏联的研究又有了实质的进展,这是从造船工业获得了很大的启发,这里就必须要提到Alexeyev和他的水上飞机设计*,这段历史几乎就是人类地效飞行器历史的全部。
Alexeyev和他的团队最初是想设计更高速的船,由于船的最大阻力是水阻,因此减小与水的接触很重要,于是他们最初参与设计了水翼船,但是水翼船依然有水阻,因而速度有限,因此他们在思索一种能完全脱离水面的船只,他们的最终设计的下半部分是船型,上半部分则是飞机的气动设计,在机翼之前增加向后下方喷气的发动机,这样可以明显增加地面效应
1961年7月22日,Alexeyev的第一架地效飞行器SN-1试飞,装有一个喷气式引擎,以及前后两对机翼,速度高达200km/h
很快,SN-1受到了军方,尤其是海军的重视,于是在此基础上诞生了SN-2。注意这张图是在雪地里测试的图片,最下方的SN-2正在启动,地效飞行器可以水陆两用,只要起伏不是很大,没有明显障碍,如草地,沙滩等。
而在此时,西方并不关心地效飞行器,原因是任务太复杂,从而可能没有回报,于是西方***的军方并不对西方的地效飞行器样品所感兴趣。
苏联军方的兴趣引起了更多人对地效飞行器的热情,热情只是一方面,想象力,是苏联暴力美学的关键之一,一味的仿造是没有创新可言的!下图是当时一些人对于未来地效飞行器的设想,可以看到一些有关地效飞行航母的设想。一些人也开始了有关地效飞行器的设计和建造,但是他们的设计大多离不开水上飞机的模型,收效不是很大。
几年后,Alexeyev着手更大的地效飞行器,型号KN,KN长100m,翼宽38m,7层楼的高度,在20世纪80年代前,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飞机。
由于KN的体积过大,因此建造和试验场地迁至里海,KN的01号成为了第一个里海怪物,原谅这张图里的骆驼,它只是饿了
这种地效飞行器的发动机可以改变方向,在起飞时对后下方喷气,与空气的地面效应一起为地效飞行器提供足够的升力
在地效飞行器起飞之后,地面效应足够维持飞行器的平衡,于是发动起改为水平向后喷气以提供足够的推力
这时候就有了一个新的问题,这架水上的飞机?这艘飞行的船?应该由飞行员?水手?来驾驶。来自海军航空兵的一名高级军官(也只有海航的人能拍板了)在驾驶了地效飞行器后拍板了这个问题:地效飞行器应该由飞行员驾驶。这是KN地效飞行器的驾驶舱一瞥:
KN在里海上的雄姿,其时速可达400km/h,几乎超过了所有地面载具的速度
之后Alexeyev和他的团队设计了一系列地效飞行器,注意“里海怪物”并不特指某架地效飞行器,更多的是Alexeyev和他的团队在里海设计建造和测试的一系列地效飞行器的统称。
里海怪物共有两次大型事故,一次是在1980年,一架KN因多种原因***毁,另一次是SN-5,在建成一年后由于起飞太高(其他灰机泪奔23333),导致机翼***毁从而坠毁。
很快,运输型的地效飞行器被设计出来,BMP战车,卡车等重型装备均可被运输。
之后苏联海军接收了第一批地效飞行器,海军军旗飘扬在地效飞行器上,这是升旗仪式
1987年,装载6枚SS-N-22白蛉反舰导弹(现代级驱逐舰装备同型号反舰导弹)的Lun型地效飞行器投入使用,这也是最为大家所熟知的一型地效飞行器,几乎成为了“里海怪物”的代名词,Lun的造价要远低于巡洋舰。这款地效飞行器带给西方不小的震撼,这架声纳无效,穿梭低空雷达盲区,任何海滩可登陆可深入的低空飞行的Lun成为西欧各国海军的心头大患。随着苏联解体,Lun的后续建造计划化为泡影,地效飞行器的设计也逐渐销声匿迹,仅存的Lun形单影只,世间再无地效飞行器的伯乐。Alexeyev于1980年逝世,此后对于地效飞行器的设计再也无人达到Alexeyev和他的团队的高度。
地效飞行器以其相对于船和车的速度极快,适用范围广,声纳探测无效,低空飞行多为雷达盲区等特点著称。也有在抗风浪***劣天气,复杂地形的能力不佳,由于高速低空带来的在繁忙水域难以发挥优势等缺点。其设计难度也远大于一般的飞机。“里海怪物”之后,再也没有人能做到比肩他们的高度,而在大家的眼里,地效飞行器似乎也因为“里海怪物”的名词而被妖魔化。这个领域仍然亟待人类更多的探索,地面效应是飞机的梦魇,同时也是地效飞行器的点金石。文章源于知乎,作者鸑鷟鹓鶵。
1903年,怀特兄弟实现了人类飞翔的梦想,3年后,一个婴儿降生在了莫斯科,谁也不曾想过,在几十年后,怀特兄弟的首飞的轨迹能容纳在他的团队的这架世界上最大的飞机的机舱内。他的名字,叫安东诺夫。名字的背后,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运输机设计团队和他们的各种大型运输机。
和大多飞机设计*的一把手类似,安东诺夫表现出了极高的飞行器设计天赋,年轻时期是滑翔机的设计高手,在那个飞机设计刚刚起步的年代,这些天赋极高的年轻人都有着不同的理想,其中米高扬(MiG米格)和苏霍伊(Su苏)等希望做出最好的战斗机来保卫***,雅科夫列夫(YaK雅克)希望做出最好的轻型飞机和操控性,卡莫夫坚持设计共轴反桨的直升机(Ka卡),而安东诺夫(An安)和图波列夫(Tu图)则希望做更大的飞机,他们的理想伴随着他们的经验制造了一型又一型的飞机。后来,安东诺夫成为了雅科夫列夫设计*的首席副设计师(YaK雅克),他并没有满足,利用业余时间,他自行设计出了双翼的An-2运输机,获得量产并成立了自己的设计*。
这型看上去和当时格格不入的貌似一战飞机的造型的设计,由于其可靠性和适应性,不仅没有被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