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单位净值高于成本但是亏钱(我买巴基金定投,为什么基金的单位净值和参考市值都较前一天上涨,可是参考盈亏却来自还是跟前一天的一样?)
我买巴基金定投,为什么基金的单位净值和参考市值都较前一天上涨,可是参考盈亏却来自还是跟前一天的一样?
基金的单位净值和参考市值都较前一天上涨,参考盈亏一般也会跟随变化,如果没有变化应该是系统没有及时更新,这不重要,只是参考盈亏。 基金净值根据每天证券市场的波动而波动,买了基金在没有赎回前得盈亏都是参考盈亏,只有赎回时的价格减去购买时的价格加上期间分红才是投资收益,或正或负。 账号的参考盈亏包括手续费的,成本是购买的基金市值+手续费。只有大于它才会显示盈利。但大于成本不说明一定盈利,因为赎回还有手续费,账面没有体现。
基金越跌越买,越买越亏怎么办?
睿远基金官方订阅号,第一时间发布睿远基金动态、分享优质基金及投资内容,做持有人长期利益最大化的价值投资实践者。
来源: 睿远FUND
市场震荡波动,持有的基金出现回撤,是持有观望,是赎回止损还是补仓?定投的基金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迟迟未能盈利甚至越亏越多,是否应该停止定投?相信这一问题,是我们在基金投资过程中必然要面对的,那么如何应对?
首先看看下图,从市场高歌猛进到震荡回撤,几乎相同的市场点位,产生了激动、犹豫、彷徨和失望等不同的心态,我们是否有类似的心路历程?
招商基金里"单位净值""单位成本"是怎意思?
单位净值指现在每份基金的价值,单位成本是你买入基金时的成本=买入那天基金净值+手续费。假如买后有分红则单位成本降低。
在招行买的基金定投,为什么单位成本要比单位净值高好多
因为一个是买基金有手续费,大概千分之六左右,然后是最近呢股市跌跌不休,基金净值也跌跌不休,导致了你当时购买的成本远高于现在的单位净值,也就是亏损了。还有一种原因是基金分红了,单位净值下降。
在银行买理财产品被他们的理财经理误导,配置,购买了基金,目前亏损严重,应该怎样投诉维权?
基金净值是浮动的,出现亏损很正常,除非他们让你购买的基金风险等级超过你自身的接受程度,并且没有补充说明,不然基本不可能维权,关键在于如何定义“误导”
基金业"高考作文"刷屏,谁是你心中的满分作文?
投资如下棋,基金公司面对今年高考作文可谓得心应手。
恰逢高考时段,尽管阔别考场多年,看到高考作文题目仍然引发大众思考,尤其是今年全国新高考Ⅰ卷“本手、妙手、俗手”的作文题在社交网络引发热议。不少基金公司都对其有深刻理解:
睿远基金认为,本手是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貌似合理,而从全*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围棋中也有十诫一说:不得贪胜、入界宜缓、攻彼顾我、弃子争先、舍小取大、逢危须弃、慎勿轻速、动须相应、彼强自保、势孤取和。
在富国基金看来,本手,代表扎实的基本面研究。而妙手则是投资理念/方法论的形成。至于俗手,则是按部就班的投资技巧。
融通基金通过对围棋、打仗、投资三个场景中“通盘无妙手”的分析,层层递进,引出中心思想:无论市场涨跌,每月按时扣款买入,长期下来获得一个平均成本,等待市场行情到来,看似平淡无奇,没有“妙手”,但胜在“按部就班”,不断积累。
兴证全球基金此前三次都讨论投资中的“妙手”和“俗手”,表示,如同围棋一样,投资比的是长跑,短期的锋芒并不一定能带来长期的胜利。
而财通证券资管写了五篇高考作文,将五个高考作文话题对应到投资当中,总结了许多投资心得,比如:投资是高强度的长期赛事,不管何种风格的投资,都是对时代经济发展与产业变迁认知的变现,背后的内核其实是保持与时俱进、不断迭代的学习能力。
围棋中有“本手、妙手、俗手”一说:本手是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貌似合理,而从全*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围棋中也有十诫一说:不得贪胜、入界宜缓、攻彼顾我、弃子争先、舍小取大、逢危须弃、慎勿轻速、动须相应、彼强自保、势孤取和。
不贪,是基于理性思考和冷静判断之后的一种行为。不得贪胜不是让我们放弃求胜的心,不是什么所谓的“佛系”,而是提醒我们时刻保持头脑冷静,避开诱惑。
围棋比赛中有胜、负与和,首要目标是“求不败”,而不败常常属于少失误的一方。投资是为了赚钱,但同时也是“不亏钱”的艺术,首要考虑的同样是如何管理风险,减少失误。
我们应该更加理性思考什么情况下投资,而不是因市场短期上涨或者下跌而引起的本能反应来行动。我们在市场当中交易,但交易所依循的应该是我们的投资规则和理论,把握好投资过程,“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否则,市场变化风起云涌,所有支持交易的理由都可能在瞬间被推翻,被“改变信仰”,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情况,犯错的成本太高,极容易陷入亏损的境地。
胜率是决定长期超额收益的重要因素。
不得贪胜的后一诫就是:入界宜缓。这种“缓慢”并不是绝对的慢,而是一种“累积”。如果追求小的胜利而容许大的失败的话,那么在一个更长更大的“*”中,很难获胜。
围棋大家李昌镐在自传《不得贪胜》里面说到“不求妙手,但求积胜”,这也适用于我们的投资,身边似乎总有一夜暴富的“妙手”,但我们应该为“积胜”而感到踏实。通过长期高于50%的胜率,积累超额收益。
同样道理,基金经理一年两年排名在市场前1/2、前1/3并不会特别难,但是如果常年能够维持在这样的区间段,那么拉长时间段,大概率会非常靠前。
根据数据,我们提取了混合型基金过去5个完整年份的数据,统计区间为自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共有成立满5年的723只基金可比。
数据发现:
1.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排名前十位的基金中,有7只基金都是每年排名在前二分之一,其余3只则是有四年排名在前二分之一;同时每年排名在前二分之一的基金包揽了前六名。
2.在可比的723只基金中,共有44只基金每一年都排在全市场前二分之一,这44只基金中总收益最低的一只基金,在全市场依然可以排到前二分之一(319/723)。
3.如果五年间,有两年处于前二分之一,那么最好的一只基金也只能排在五年间总收益榜的第32位。
4.如果五年间,只有一年处于前二分之一,那么最好的一只基金仅排在五年间总收益榜的第73位。
李昌镐的棋,当面对对手不断挑衅的时候,也时常保持在平稳推进中不断累积己方的阵地,克制那种想要冲入对方阵中厮杀的冲动。
如此,我们在投资当中也应该避免“倒金字塔式”的投入本金。
当市场属于单边上涨的初期,小试牛刀,买一点先试试看。但是市场处于单边上涨阶段,因此无论买什么基本上都能赚钱,甚至买错了都有可能比买对了赚得多。
这样的情形会让我们自信心满满,因为我们的尝试得到验证,那么无论我们原本的想法是否客观理性正确与否,都得到了确认,正向反馈会刺激我们的认知,让我们“投入更多”。
那在这种时候一种常见的进场方式,就是随着市场上涨越买越多,也就是“倒金字塔式”投资。
这样投入本金的方式,为什么不妥呢?
举个实例看看:假设目前我们手里总计有十余万可以拿出来投资基金,
小试牛刀建仓:先投资1千块,小试牛刀,赚了20%,觉得很不错;
获利加仓:追加第二笔1万元,又获得了10%的收益,这感觉太好啦;
高位加重仓:看起来这个产品不错,于是又加大投入,一下追加了10万元。
如果此时下跌5%会怎么样呢?
对于这只基金来说,整个区间段获得大约25%的正收益,依然是很好的表现。但是若从我们的实际投资回报来看,大概是这样的:
在不考虑交易费率的情况下,第一笔钱赚了250元,第二笔钱赚了417元,第三笔钱亏5303元,合计亏损4636元,这与产品区间总25%的收益率形成鲜明对比。
用一张图表来模拟,就是如下的形态:
(“倒金字塔”式投资,图片来源:睿远基金,不作投资推荐,不构成投资建议)
投资中,我们不妨保持多一些“本手”,去追寻更稳固的基础和更长久的胜利。慢,即是快。
投资如棋*。
棋场需要步步为营,初盘布阵、中盘腾挪、尾盘收官,整体下来行动谨慎,防备严密。投资也需要稳扎稳打,初期钻研择时、中期加减仓、末期适时止盈,每一步都需要慎重决策、兼顾回撤控制。
在行棋方法上,围棋有“本手、妙手、俗手”,这三个术语也对应了投资实操过程中的可选项。这些方法到了一定境界,都是应对险境的求胜哲学,亦是一种人生的态度。
扎实的基本功永远是追求胜*的核心,在棋*上是本手的熟练运用,在投资上是对基本面的深入研究。
把握企业盈利增长的趋势,是最优的投资策略之一,市场的主线,永远来自于企业盈利的兑现。若是投资股票,要了解公司基本面和发展潜力如何、所处行业和经济环境如何等等;若是买基金,要对基金的类型、投资方向,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等因素深入透视、了如指掌,做到心中有数,而非人云亦云;若是广义上的大类资产投资,需要熟稔宏观策略、理解和追寻时代洪流带来的富矿。
只有琢磨清楚这些最真实、最基本、最切实际的东西,才能可构建强大的认知能力圈,收获认知的红利。
棋*中的妙手总在赛场上,被后来者津津乐道;正如一些投资大师、基金经理的“高光时刻”,被广大投资者拿来反复琢磨和借鉴。
投资中的妙手,往往是在承担一定的风险的情况下实现的,优秀的投资经理或许有自己成熟的理念和极强的自律,提高一定风险下“妙手”的胜率,普通的投资者切不可期望毕其功与一役。比如投资择时,我们总认为自己能做对这个选择题,结果往往是被市场反复泼冷水。
妙手的形成,必须经过对市场高强度的跟踪研究、经年累月的反复验证,再结合投资者自身的风格,才可形成有效的投资方法论,是一个比较艰辛的过程,切不可急于求成。况且,投资的方法论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俗手为按部就班、中规中矩的行棋方法,方法四平八稳,在高手层面会导致直接失败,但对于新手来说,使用俗手是可能必经之路。
在特定的市场趋势下,投资的一些“小规律”、“小技巧”,在短期可能确实奏效,但如果对基本面一知半解,这类方法往往站不住脚,而且不利于自身水平的提升。
比如喜闻乐见的“冠军基金策略”,可能是很多新手买基的“必选项”。可其实大部分年度冠军奖金的持仓,多为市场的热门标的,但物极必反是自然规律,也是A股永恒的法则。拉长时间看,冠军基金策略甚至存在“冠军魔咒”,实际可能跑不赢“中位数”策略。这也说明了,俗手更需要在理解市场规律后、灵活使用,生硬照搬就变成了“死扛”。
在风云涌动的A股,鲜少有常胜将军,也难见不变的风口,我们应避免人云亦云,不盲追“性感”的投资热点,不盲信网红基金或基金经理。
无论是期待毕其功于一役的妙手,还是期待“无招胜有招”的俗手,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对本手的深刻理解上。
很多时候,本手、妙手和俗手的应用都可能引致胜*,三者孰好孰坏的结论也不尽然。但三种方法的有机应用,一定是为了追求最终的胜*,而不是执着于细节和巧劲,这是棋手和投资者应有的大格*,也是棋*和投资相通的魅力。
善弈者通盘无妙手。
很会下棋的人,往往一整盘棋都没有神奇的一招,或者力挽狂澜的一手。
这有点违反我们的直觉,为什么是这样呢?
韩国有一位围棋选手叫李昌镐,是围棋界的世界级顶尖高手,下围棋的人都知道他。
李昌镐16岁就夺得了世界冠军,被认为是当代仅次于吴清源的棋手,巅峰时期横扫中日韩三国棋手,号称“石佛”,是围棋界一等一高手。
李昌镐下棋最大的特点,也是最让对手头疼的手法,就是从不追求“妙手”。
而是每手棋,只求51%的胜率,俗称“半目胜”。
通常,一*棋下来,总共也就200-300手,即使每手棋只有一半多一点的胜率,最多只要一百多手,就能稳操胜券。
也就是说,只要每一步比对手好一点点,就足够赢了。
李昌镐曾对记者说:我从不追求妙手,也没想过要一举击溃对手。世界排名第一的棋手,居然只追求51%的胜率,
让很多记者和业内人士都觉得不可思议。
这恰恰是高手的战略,所谓的“妙手”,
虽然看起来很酷,赢的很漂亮,但存在一个问题——给对方致命一击的同时,往往也会暴露自己的缺陷,正所谓大胜之后,必有大败;大明之后,必有大暗。
而且,“妙手”存在不稳定和不可持续性,无法通过刻意练习来形成技能上的积累,一旦“灵感”枯竭,难免手足无措。
正如守卫一座城池,只靠“奇兵”是不行的,终归要有深沟、高垒的防护。
而与之相比,“通盘无妙手”看似平淡无奇,但是积胜势于点滴、化危机于无形,最终取得胜利是稳稳当当的,体现的是不同于“妙手”的另一种智慧。
中国有句古话: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意思是说:善于打仗的人往往没有什么显赫的功绩。
清朝末年,太平天国起义,太平军战斗力极强,大清国20万八旗兵和60万绿营兵在其面前都不堪一击,可最终却毁在了曾国藩率领的湘军手里,这是怎么回事呢?
不了解情况的一定以为曾国藩是一个熟读兵法、足智多谋的战略家,其实恰恰相反,在他带领湘军之前,并没有多少带兵打仗的经验,也不懂什么用兵之道。
之所以能赢,其实就六个字——结硬寨,打呆仗。
曾国藩从来不与敌军硬碰硬地短兵相接,即使在胜算很大的情况下也从不主动发动攻击,而是每到一个地方就在城外扎营,然后挖战壕、筑高墙,把进攻变成防守,先让自己处于不败之地。
太平军是非常骁勇善战的,总想跟湘军野战,而湘军就是守着阵地不动,就算太平军再能打,碰到这种路数,也是毫无办法。
只要一有时间,湘军就开始不停地挖沟,一道又一道,直到让这个城市水泄不通、断草断粮,等到城里弹尽粮绝之后,再轻松克之。
就这样,一座城接着一座城,一点一点地挖沟,一步步地往前拱,就把太平天国给拱没了。
所谓“结硬寨,打呆仗”,简而言之,就是先占据不败之地,然后慢慢获得细小优势。
曾国藩是一个爱用“笨”方法的人,他不喜欢取巧的东西,也不相信什么四两拨千斤的事情。
因为胜利果实从来不是强攻出来的,而是它熟透了,自己掉下来的。
《孙子兵法》里说,胜可知,而不可为。
投资大师霍华德·马克斯曾经在他的投资备忘录里,讲过这样一只基金:
当时,我和一位客户刚一起吃过饭,这位客户管理着美国一个大型退休基金。
他告诉我,在所有退休基金中,他管理的基金排名从来没高于27%,也从来没低于47%,所以他的基金稳定地位于中间。
这个业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第二个四分位(前50%),不是第一个四分位(前25%),也不是后两个四分位(后50%)。
连续14年都是如此。
大家觉得,14年综合起来,他的基金业绩如何?
你可能会说在27%到47%之间,平均可能是37%。
实际是,这14年综合起来,他的基金排在前4%以内,是美国业绩最好的基金之一。
为什么?
既然他没有一年是非常成功的,最后怎么可能成为同行里最优秀的呢?
答案很简单,他没有一年是糟糕的。每一年的业绩都稳定地保持良好。
每一年都不错,有些年份很好、有些年份一般,从来没有一年糟糕的。
有时候出色、有时候很好、有时候一般,但从来不糟糕。
避免沦为输家,自然成为赢家。
霍华德·马克斯得出结论,这就是投资成功很重要的秘诀。
我们都是普通人,在股市中,无疑是弱势的一方。
没有投研团队,没有海量数据,没有第一手的资讯,做不到经常性的公司调研,也不能隔三差五和各个行业的大佬面对面交流……
但股市的有趣之处在于,强者不一定赢,弱者也未必输,关键要找准自己的定位,运用合适的投资方式。
做定投的人,承认自己是一个普通人。
不会预测市场,不会研究企业,没有信息优势,没有太多时间精力投入到股市中,也无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投资情绪。
这些弱点,可以被定投很好地规避:定投不需要预测市场,亏损时坚持,达到收益目标后适时止盈,把握住这两点就够了;定投用不着研究个股、行业,指数基金简单又省心;定投不需要你劳神费力天天盯着,到期按时扣款,其他时间该干嘛干嘛;定投也不用你控制情绪,遵守定投纪律,别轻言放弃就行。
无论市场涨跌,每月按时扣款买入,长期下来获得一个平均成本,等待市场行情到来。
看似平淡无奇,没有“妙手”,但胜在“按部就班”,不断积累。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扁鹊,就是围棋界那些能在关键一招中力挽狂澜、绝境逢生的“妙手”,而他的两位哥哥,则是每一招都看起来平淡无奇、波澜不惊的“俗手”。作为“妙手”的扁鹊确实名气更大,但如果回归医学本质,去考量医者真正对整个人类健康所做出的贡献的话,作为“俗手”的两位哥哥却更胜一筹。
——《从扁鹊三兄弟的故事看投资中的“妙手”和“俗手”》,2021年7月
李昌镐每一手都只追求51%的进攻效率,而剩下49%用于防守。这种看上去的“俗手”虽然波澜不惊,但是带来的是一次又一次扩大的势力范围。不少围棋初学者都力求下出“妙手”,一鸣惊人,迎来种种赞叹,但是这种“妙手”多数都是毕其功于一役,富贵险中求。如同围棋一样,投资比的是长跑,短期的锋芒并不一定能带来长期的胜利。股神巴菲特有句名言叫“永远不要亏损”,与李昌镐坚持的俗手如出一辙。
——《投资如棋,不得贪胜》,2017年11月
51%的效率,意味着循序渐进、纵容冷静地攻守兼顾。1%看似微不足道,但二三百手一*棋,对手难于不露马脚。当然,更难于李昌镐持续地掌握这1%的火候而让对手无隙可乘。不求胜而自胜是俗手法则的精髓所在。
——《妙手难觅,俗手易行》,2015年8月(全文可在兴证全球基金官网查询)
财通证券资管写了五篇高考作文。将五个高考作文话题对应到投资当中,总结了许多投资心得。
01全国甲卷《红楼梦》众人题名匾额片段
抄作业的三重境界
试问,在刚接触股票、基金的时候,谁没抄过作业?相信可以斩钉截铁回答“我没有”的投资者寥寥无几。
一些投资者或是跟风买入基金经理的重仓股,又或是直接拷贝FOF基金的持仓,更有甚者根据身边朋友推荐、各种股票基金讨论群里道听途说的消息就匆忙下注。无论抄作业的姿势如何,结果都可想而知。
投资大师彼得·林奇曾说过,不研究基本面就去买股票,就像打牌不看牌,终将失败。对于投资者来说,“抄作业”可能会一时爽,但未必能够一直爽。无论是炒股还是买基金,想通过抄作业的方式持续赚钱都是行不通的。
但话又说回来,“抄作业”几乎是每个投资者从青涩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抄作业”的第一重境界:照搬照抄,直接引用。这就好比《红楼梦》中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翼然”二字给亭子题名。这多见于小白投资者。
而第二种境界则是融会贯通、借鉴化用,即类似于“泻玉”一词,既借鉴了“泻出于两峰之间”中的“泻”字,但又有所创新。小白投资者进阶之后,大概能达到的水平。
而作为成熟投资者,“抄作业”的境界需要更上一层——独创。他们不仅要了解市场、了解投资标的,更要认清自己,即根据资金属性、投资目标、风险收益特征等因素,提出一套与之相匹配的资产配置解决方案。
从引进吸收到推陈出新,这是一个合格投资者的自我修养。那么,你现在到了哪一步?
02全国乙卷:跨越,再跨越!
下一个山巅见!
2008年奥运会,到2022年冬奥会,中国以强有力的脉搏两度令世界赞叹。可能有投资者会问:为什么国力强大了,股市还在3000点附近踏步?
事实如何呢?我们以两场奥运会的开幕日为节点(2008.8.8-2022.2.4)看看A股市场的变化:上证综指期间仅涨29%,但若采用另一个更能反映A股全貌的指数万得全A,则期间涨幅超过167%,折合年化涨幅10.33%。也就是说,两次奥运期间,中国股市悄然完成了一次跨越。
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推动中国股市下一次跨越的力量会是什么?
是产业之兴。供给侧改革下,技术升级、产能出清、并购重组都将加速产业转型与整合,各行各业将有一批优秀龙头公司脱颖而出。
是科技之魂。得益于人才储备、融资资本、基础设施的共同推动,中国正处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变迁之中,运用科技创新创造需求、满足需求的行业赛道和公司,盈利可望获得脉冲式增长。
是财富之聚。房住不炒、资管新规影响了中国居民财富配置走向,加上养老金“第三支柱”政策已在陆续落地,增量资金进场与投资赚钱效应有望形成持续的正反馈,成为推动A股再跨越的资金活水。
在奥运赛场之外,我们也将在资本市场,见证中国国力的崛起,途中会有坎坷与风雨,但转头回望,一个又一个山巅已在我们身后。坚定信念,找对方向,下一个山巅,我们再相见!
数据来源:Choice,指数过往表现不代表未来,中国证券市场成立时间较短,上述展示不能作为任何投资推荐。
03北京卷题1:学习今说
保持进化,不设终*
投资中唯一不变的,就是我们一直面对变化的市场。盘点前几年的市场热门赛道,有如2019年的电子、2020年的食品饮料和新能源,以及2021年的新能源,正所谓“花无百日红”,要穿越震荡的市场持续赚钱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回顾这些产业变迁和投资主线的变化,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投资是高强度的长期赛事,不管何种风格的投资,都是对时代经济发展与产业变迁认知的变现,背后的内核其实是保持与时俱进、不断迭代的学习能力。
如何持续进行学习,很多投资大师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总结下来无外乎两点:首先,拓展能力圈,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不断吸纳知识,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其次,逐渐建立自己的投资体系,在实践之中不断总结,在发展之中保持迭代更新。唯有如此,面对市场的喧嚣和躁动,我们才能从容应对,在拥抱变化之中赢得长期价值。
04北京卷题2:在线
在线
网络时代奔涌而来,在线已然开启了另一个新世界。学习在线,办公在线,消费在线,服务在线……一切能想象到的联系似乎都被一张看不见、摸不着的数据网络“网罗”起来。
基于此,基金投资也愈加便捷。在线申赎,在线了解各类基金知识,甚至在线与基金经理沟通也更加频繁。但随之而来的还有投资焦虑,因随时变动的净值估算而患得患失的小心脏,因各类“小道消息”而变形的投资动作,每一个基民都在“随时online”。
但现实是,市场往往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完成“变动”,几乎没有投资者能保证自己反复进行成功的波段操作,频繁操作也意味着犯错的。
05天津卷:寻常烟火,就是最美的风景线
历经烟火,方得繁华
何谓“烟火气”?是市井生活,是众生百态。投资便宛如一趟人生旅程,盈亏起伏,皆是旅途上的烟火气。如何以平常心处之,是门学问。
资本市场容易让人过度乐观,面对成功,人们总喜欢“自我归因”,无形中将偶然和运气当成规律,并以此规律用到下一次,但往往下个转角风景便不同,盈亏可能在一念之间转变。
经历过起,便很难承受落。殊不知,低谷本就是人生常态,此时若无法控制心态,那只会让自己更加狼狈。
我们常说“舍与得”,这是一种人生智慧,在投资中亦如是。投资中,人们往往容易陷入“接飞刀”、“赚快钱”的异想天开,其实学会冷静地放弃超出能力范围的事,理智地看待每一次起落,才是最重要的事。
毕竟,在这场旅程中走到最后的人,才能看到更多的风景。
净值与份额的关系,知道这些不踩坑 - 众安头条
在投资理财中,风险和预期收益无疑是投资者最关注的问题,基金的预期收益计算与基金份额、基金净值有着直接的关系。
基金净值是指每份基金当日的价值。是当日基金净资产除以基金总份额,得出的每份额基金当日的价值。
每个交易日,根据基金所投资证券市场的收盘价计算出基金的总资产,扣除基金当日的各类成本与费用后,得出该基金当日的资产净值,再除以基金当日所发生的基金单位总数,就是每单位基金净值。
简单理解就是,基金单位净值是指每份基金单位的净资产价值,也就是购买一份基金份额的价格。
基金收益是基金资产在运作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收入。收益=份额x单位净值;
比如:买入时基金净值是2元,买入了1000份额,所需要的本金是1000X2=2000元。随着这只基金净值一直变动,当基金净值是2.5元时,它的净收益就是:(1000X2.5)-2000=500元。
基金份额不变的前提下,只要基金单位净值在变动,基金收益也会随着净值变动。
基金份额类似于股份,一般是指基金投资人对基金享有的份额。
假如我们买了一万元的某基金,在购买的时候这只基金的价格是1块钱,那么我们所持有的份额就是10000元/1=10000份,这个10000份就是这只基金的持有份额。
持有份额其实就是我们买东西的份数,买好之后这个份数是不会变的,变动的只是基金净值也就是价格。
净值型基金的特点就是只要交易日就会有变化,也就是它的最新单位净值一直在变,但是基金份额在每一次买入或卖出后,就会固定不变了。
了解这个道理,就很容易理解基金赚钱亏钱背后的逻辑,净值型基金是靠买入成本与市场当前价格之间的差价赚钱。
买入时看的是基金当前净值也就是当前价格。按照当前价格买入多少份额就是多少份额,份额是不会变动的。
由于净值型基金的市场价格在交易日时都会不断变动。如果你在基金当前市场价格,下跌到比你买入的成本价格还低时卖掉持有的份额,而别人是在基金市场价格高于成本价格的时候卖掉持有份额,就会出现人家都在赚钱,而你却一直在亏钱的情况。
基金净值在基金公司、银行和第三方代销平台都可以查询,不同销售平台的界面有所不同。
基金份额在买入该基金后,可以在持有基金页面查询到持有预期收益、持有份额、最新净值等信息。
举报建议及投诉电话:021-80399188
通讯地址:上海市黄浦区圆明园路169号协进大楼4楼
基金分类的方法有很多种,主要有:按投资方向分类、按投资理念分类、按交易渠道分类、按募集方式分类、按运作方式分类。
如果弄明白这些常见的术语,就能轻松了解一只基金了。
到低应该投资什么才能跑赢通货膨胀,获得一个比较理想的收益率呢?或者我们可以从一本书中找到答案。
股票基金是什么?买的到底是股票,还是基金?指数基金又是啥?来认真学习一下有关基金的分类吧。
基金净值升,总盈亏为啥还是亏?
基金盈亏与买入点有很大关系,当买入基金后基金净值上涨不一定就会赚钱,这是因为基金需要扣除手续费,当然基金净值必须大于交易所属日的净值才有赚钱的可能。 基金净值是指,每一份基金的净资产价值。公式为:基金单位净值=(总资产-总负债)基金总份数开放式基金的申购和赎回都是以这个价格执行的,在每天收市后计算,并于次日公布。封闭式基金的交易价格是在买卖时已确定的市场价格。简单来说,基金发行的时候都有总份数,净值的意思就是一份基金目前卖多少钱。比如买1000份某基金,净值是2元,那买入的价格就是2000元。 看基金的盈利或亏损要看这个指标——浮动盈亏。浮动盈亏是正数,说明赚了,浮动盈亏是负数,说明亏了。
基金进阶(一)利用场内基金进行套利操作增强收益
首先,复习一下套利的定义:
而基金套利,适用于可以在场内交易的基金。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基金都可以在场内进行交易,一般只有封闭式基金、LOF、ETF、分级基金和货币基金才可以。
LOF基金简单可以理解为:既可以在支付宝等第三方平台购买又可以开个证券帐户在场内进行购买的基金。
01 基金成功套利必要条件
在满足同一种LOF基金存在两种不同价格差异的情况下,卖出的价格扣除交易手续费、买入的成本、占用资金所产生的利息,就是一次成功套利盈利,既:
套利盈利=卖出价格-买入价格-手续费-占用时间资金的利息
通过上述公式,我们看出一个成功的套利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基金存在两种不同的价格,即场内和场外的基金价格存在差异。
2.这种差异获取的回报可以覆盖手续费和利息的损失。
02 套利机会产生的原因
场内的基金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价格?我们需要认识LOF基金的两个价格。
①基金的净值
基金单位净值是指每份基金单位的净资产价值,我们可以认为就是基金的“真正价值”,等于基金的总资产减去总负债后的余额,再除以基金全部发行的份额总数。即:
基金单位净值=(基金总资产-基金总负债)/份额总数
②基金的市价
在二级市场(证券交易市场)上,由于市场供求关系买卖而产生的价格,被称为基金的市价。基金的市价会围绕着基金净值波动,一般不会偏离太多,但是由于市场活跃程度、基金政策等很多因素都会导致市场价格悬殊差异过大,这正是基金套利的源泉。
交易时间和股票的交易时间一致(除节假日,周一到周五9:00-11:30,13:00-15:00)。
如我们熟知的富国天惠,我们在支付宝等平台可以进行购买,成交价格是当天收盘价。但如果在场内进行购买,我们则可以以即时的价格购买到别人手中的富国天惠基金。
在市场活跃程度、基金政策等因素下,导致基金市场价格与基金净值差异过大的时候,就会出现套利机会。
例如:
市场普遍看涨,对应基金的市场交易价格就可能高于基金的“真正价值”既净值,基金价格被高估,称之为“溢价”,此时我们从基金公司以净值买入更划算,卖出以市价卖出更划算;
市场普遍看跌,对应基金的市场交易价格就可能低于基金的“真正价值”既净值,基金价格被低估,称之为“折价”,此时我们从证券交易以市价买入更划算,卖出以市价卖出更划算;
那么基金套利原理就出来了:
溢价套利:以净值申购,以市场价卖出
折价套利:以市场价买入,以净值卖出
其中,溢价套利最为普遍,也最为简单。
03套利的操作流程
以基金净值的价格申购/赎回渠道,原本只有一级市场(场外)一种;想要由一级市场(场外)净值转到二级市场(场内)市场价交易,或者二级市场价转一级市场净值的话,需要复杂的转托管等手续、费用较少和时间较长;
后来证券交易所开通了场内开放式基金申赎业务,可以在二级市场买卖与申购、赎回两种参与方式之间自由转换与选择,无需办理跨系统转托管手续,这就是所说的场内基金申购/赎回。
虽然场外与场内互转手续费便宜,但是由于手续复杂,时间相对较长,固基金套利方式优选场内基金申购/赎回。
转换方式
优点
缺点
更适合套利
场外净值与场内价格互转
手续费便宜
手续复杂,时间相对较长
✘
场内净值与场内价格互转
手续费略贵
操作简单,时间较短
✔
以溢价套利举个例子,流程大致是:
登陆证券账户→场内基金→场内申购(不是场内认购,认购只针对未上市基金)→输入基金代码→输入购买金额→点击申购→资金到账后按照市价卖出(港股和A股基金T+2日到账)
04如何发现套利机会
理解了套利的基本原理之后,我们就可以出发去探寻套利机会并大展身手了,那么我们可以在哪里找到套利机会呢?
我们可以在交易日,打开集思录网站查找到基金的折溢价情况。
注意,越接近收盘时的折溢价越具有参考价值。
这是因为基金的场内价格总是在变动的,离收盘越早,波动的幅度越大,此时的折溢价不一定会比收盘时的折溢价要好。
集思录网址:https://www.jisilu.cn/data/lof/#stock
05 套利的成本
套利还是有成本的,主要有交易成本和时间成本。
如果成本大于溢价率,那么套利就算失败了,结*就是亏钱。
1,溢价套利:(价格>净值)卖出-申购
卖出费用:证券账户里,基金的交易成本很低,大概万分之一,本文忽略
申购费用:一般是0.15%~1.5%,本文以0.5%为例
2,折价套利:赎回-买入
购回费用:一般是0.5%~1.5%,持有超过7天,统一是0.5%。
买入费用:证券账户里,基金的交易成本很低,大概万分之一,本文忽略
3,做套利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你的证券账户,买入卖出的佣金,以及申购赎回的费用。一个低成本的证券账户,是套利成功的重要环节。
4,现在看看折溢价率多少,能进行套利?
为了方便计算,假设折价溢价,套利的成本都是0.5%。也就是说折价或者溢价必须大于0.5%,才有盈利空间。
0.5%也不能做,都交了手续费了,瞎折腾什么呀。如果希望每单操作的收益率大于0.5%,那么就是说,当折价溢价率大于1%的时候就可以操作了。
时间成本也是决定套利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买入卖出,我们可以立即得到股份或者资金。申购赎回却是需要时间等待的。
普通的基金赎回,大概是两个交易日到账。QDII类的,比如华宝油气,是7个交易日,约10天。
申购到账时间是很重要的,普通基金2个交易日,华宝油气是3个交易日。对于没持有该基金的人来说,这两三天时间的风险是很大的。
所以套利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持有底仓。
所谓底仓,就是指你本来就持有出现套利机会的基金,比如富国天惠现在场内溢价3个点,而你刚好本身持有富国天惠基金,那么恭喜你,你可以进行底仓套利,在场内卖出同时申购富国天惠。
敲黑板:
为防止失联,请大家给一更设个星标,在文章后面多点“赞”、“在看”和留言互动,好的内容期待与大家及时相遇。
基金净值涨幅是负就是亏损吗?
基金涨幅负数不一定意味着亏损,比如说基金初始成交价格是2元,第二天跌了2.4%,那么第二天净值估算为1.952元。这时候只要不卖出,继续持有,那么短期的涨幅负数就不算是亏损。只要在卖出的当天,基金的净值是高于买入初始价格的,且扣除手续费到账金额大于初始支付金额,那么本次投资就算是盈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