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资产总值是什么意思(会计题中的净资产是什么,和资产总额有什么关系)
会计题中的净资产是什么,和资产总额有什么关系
您好,会计学堂林老师为您解答资产是指由企业过去经营交易或各项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净资产是属企业所有,并可以自由支配的资产,即所有者权益。企业的净资产,是指企业的资产总额减去负债以后的净额,它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企业开办当初投入的资本,包括溢价部分,另一部分是企业在经营之中创造的,也包括接受捐赠的资产,属于所有者权益。净资产=资产-负债(受每年的盈亏影响而增减),净资产=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资产总额-负债总额。欢迎点我的昵称-向会计学堂全体老师提问
资产总额和净资产的区别是什么?
资产总额可以理解为企业拥有的所有资产,而净资产是总产总额与负债相减之后的净额,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区迅清弯别。资产总额和净资产的区别资产总额和净资产的最大区别在于资产总额里面是包含了负债的。具体的来说资产总额是指企业拥有和控制的全部资产,包括包括流动资产、正知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及递延资产、其他长期资产等。而净资产是指资产总额减去负债的部分,也就是所有者权利,净资产主要由企业开办当初投入的资本包括溢价部分以及企业在经营之中创造的和接受捐赠的资产两部分组成。资产总额和净资产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形容:净资产(所有者权益)=总资产-负债总额,二者分别和企业权利和股东权利相对应,对于投资者来说这两个指标都是必须要熟练掌握使用的。资产总额和权益总额一定相等吗?资产总额和权益总额不一定相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只有负债为零的时候,资产总额和权益总额相等。负债是什么意思?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亩闷的现时义务。除了符合基本定义外,还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的计量。负债具有以下特征: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2、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3、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4、负债以法律、有关制度条例或合同契约的承诺作为依据;5、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的计量;6、负债有确切的债权人和偿还日期,或者债权人和偿还日期可以合理加以估计。
股票净资产是什么意思
你好,上市公司都有净资产,即资产减去负债,跌破净资产是指股票市值小于这个净资产。
净资产平均总额来自是什么意思,怎么算?
净资产=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即净资产=所有者权益总额。平均总额=(期初总额+期末总额)/2。
比亚迪半导体IPO:上市委问询函解密雷军系投资模式,1.5亿投资上市后或赚15亿
证监会网站发布了比亚迪半导体第二次问询问题,凌通社专门去找了一下有没有以前我们提出的小米低价入股抬高估值的问题,发现还真的有。深交所要求“说明小米产业基金受让股权与相关投资者增资时间相近但价格不同的原因,是否存在其他利益安排。”而比亚迪和保荐人中金公司的回复当然是“合理、没有”,这也完全在意料之中。
用白话翻译一下问询函的问题就是,为什么只差4天,你小米入股的价格就比其他投资者便宜,是不是内幕交易啊。
IPO说明书显示,雷军的小米基金分2次总共拥有1.72%的股份,第一次的投资估值为60亿,一共出资1亿,第二次的估值稍高,代价是5000万,按照目前中金公司的给出的上市后300亿估值,小米的市值为5.16亿,去掉1.5亿成本盈利3.66亿,而假如二级市场炒到1000亿市值,雷军牌发酵粉市值会达到17.2亿,可以赚15.7亿。
而问询函多多少少也挤出一点干货。
1、小米产业基金的资金并未投入到发行人体内。但小米提早投资的1亿资金并未反映在比亚迪的任何公告中,凌通社也未在比亚迪年报中找到。
2、小米的谈判时间较早(但白纸黑字写的小米如果时间是2020年5月22日,其他投资者是5月26日,难道此前还有内幕交易)
事实上,比亚迪半导体深交所过会,这是意料中的事情,其实半导体企业,哪怕是一个SPAC公司也无所谓。但是,凌通社觉得,一码归一码,如果是真的注册制,那么这些事情股民韭菜有知晓的权力。此处特别关心的雷军的这个投资模式,小米产业基金的实际控制人是雷军,通过和王传福的关系提前比亚迪获得消息商量入股,低价入股帮王传福拉高估值,上市后可以套现获得超额的收益,而韭菜只能在二级市场苦苦接盘。这种模式如果可以,那一起的九鼎什么的为什么就不可以呢。
答:2020年5月22日,比亚迪股份以10,000万元的价格向小米产业基金转让其持有比亚迪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比亚迪半导体有限1.67%的股权(对应比亚迪半导体有限501.329992万元的注册资本)。
根据比亚迪股份及小米产业基金的确认,小米产业基金本次受让发行人股权的原因为小米产业基金看好发行人在半导体领域的业务发展前景,且比亚迪股份有转让股权的意向;双方依据发行人的财务状况协商一致确定以60亿元的投前估值进行相应的股权转让,小米产业基金的受让价格为19.95元/注册资本。
2020年5月26日、2020年6月12日,发行人分别引入了第一轮投资者、第二轮投资者(合称“投资方”,共计44名机构投资者),投资方的投资金额共计27万元。根据投资方的确认,投资方参与发行人增资的原因为看好发行人的业务发展,经各方共同协商以75亿元的投前估值对发行人增资,增资价格为24.98元/注册资本。
学习体会:投资的理由是雷军看好半导体,刚好王传福有转让意向,所以商量一下就按照估值60亿投资1亿。虽然一直到2021年6月30日,比亚迪半导体的净资产总值为7061.63万元,其中半导体的资产更小大部分是LED。但要点就是这个估值。
答:小米产业基金以19.95元/注册资本的股权受让价格与投资方以24.98元/注册资本的增资价格不同的原因具体如下:
1)取得股权的方式不同。小米产业基金于2020年5月22日受让的股权属于发行人原股东所持有的发行人的股权,小米产业基金的资金并未投入到发行人体内,而其后续增资资金投入发行人用于其业务发展。从市场惯例上来看,股权转让的价格相对增资的价格存在一定的折价。
学习体会:这里凌通社get到几个要点。
1、“小米产业基金的资金并未投入到发行人体内”
什么意思呢,就是这个1亿的钱是比亚迪半导体的大股东比亚迪股份收走了。
但查了一下公告,比亚迪港股和A股都没有过任何的公告。
2谈判时间外部市场环境不同。
小米产业基金与比亚迪股份老股转让的谈判时间相对靠前,后续发行人在考虑增资扩股时,国内半导体概念股持续受一二级市场的追捧,红杉瀚辰、红杉智辰、启鹭投资等投资者愿意以相较于60亿元估值更高的投前估值增资发行人;
学习体会:如上公告,比亚迪公告要引进战投是4月14日,5月22日转让股份给小米产业基金没有任何的公告,5月26日就和其他投资者签订了协议。4天时间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让估值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反正信不行由你了。
事实上,看一下半导体指数,半导体热不假,换我大概也会要,但关键是几天时间为什么小米可以比其他人便宜,而且我们都拿不到这样的机会呢?
3享有的权利不同。
小米产业基金受让的股权不享有任何回购权利,而红杉瀚辰、红杉智辰、启鹭投资等投资者增资取得的股权包含了回购权利的价值。
学习体会:反正有道理。
发行人回复:综上,小米产业基金受让股权与相关投资者增资时间相近但价格不同具有合理性。
学习体会:你说合理就合理了,反正我们不信也没有办法。
答、不存在其他利益安排
根据小米产业基金提供的合伙协议、调查问卷、确认函及确认后的股权穿透结构图,小米产业基金与比亚迪股份不存在关联关系,不存在通过本次股权转让进行利益。
中金回复:综上所述,小米产业基金受让股份与相关投资者增资时间相近但价格不同具有合理性,不存在其他利益安排。
学习体会:知道了,反正赚钱是硬道理。
其中小米科技和天津金星都是雷军的公司
为了让大家感觉更加客观一点,先不用凌通社看到的数据,先引用市值风云的研究报告《...44家知名机构哄抢,也有投行“水果拼盘”的不诚实》。
其中的核心数据和内容是和凌通社的研究一致的。不过这里我们不讨论比亚迪半导体是否合规,只讨论雷军小米在其中的锚定作用。
从实体来看(不包括资本形成的资产),比亚迪半导体组建时候的资产分成2部分,一部分是IGBT以及MCU的半导体部分,说白话就是一部分是为比亚迪汽车提供的中低端半导体(高端的都是进口英飞凌),还有一大部分就是做什么豆浆机等用的MCU(微控单元),而公司资产最大的一部分是LED,也就是说假如说半导体半导体一盆西瓜,里面有16块水果,5块是真正的西瓜算是真的,另外11块是抹上颜色的面粉。而即使这5块西瓜,还有一大半是放了几天的黄瓜切片。
彼时,比亚迪半导体由宁波半导体、节能科技、长沙半导体和西安半导体构成,济南半导体是去年下半年才加上的项目。其中,长沙半导体和西安半导体二家都无实质性收入。收入主要靠水果拼盘中的年报半导体(IGBT/MCU)和节能科技(LED)。
时间:2018年1月11日
事件:比亚迪微电子股权,这时候比亚迪微电子是香港股市
时间:2019年10月
事件:比亚迪微电子收购宁波半导体100%股权
时间:2019年10月31日
事件:节能科技收购惠州比亚迪的光电半导体业务及相关资产
时间:2019年11月20日
事件:节能科技把100%股份转让给比亚迪微电子
时间:2020年1月
事件:比亚迪香港把82.50%股份转让给比亚迪股份,这样比亚迪就变成合法的内地股市,可以申请IPO了。
时间:2020年1月21日
事件:比亚迪微电子改名为比亚迪半导体
比亚迪微电子重组完成之后,IPO说明书数据显示,2020年12月31日,净资产总值为7061.63万元,2021年6月30日,净资总值为1.61亿元
宁波半导体:2455.12元
节能科技:4606.51元
宁波半导体:5367.65元
节能科技:10737.49元
关键时间:2020年年5月22日
关键事件:小米把净资产不到1亿的公司估值抬高到60亿
比亚迪半导体彼时重组完毕并没有估值,这时候小米产业基金出手了,2020年5月22日(这个时间节点比亚迪资产包中宁波半导体的净资产只有2455.12万,即使加上LED也只有7061.63万)。
2020年5月22日,比亚迪半导体有限的股东比亚迪股份作出股东决定,同意比亚迪股份以10,000万元的价格向小米产业基金转让其持有的比亚迪半导体有限1.67%的股权(对应比亚迪半导体有限501.329992万元的注册资本)。
也就是说这家刚重组完毕,半导体资产只有2455.12万的公司拿到了一个天价估值。(请雷军给未来的投资者说明一下这个估值的意义)
净资产和总资产区别在哪?
不一样
请题知陈示针仍层着项的问净资产是指什么
1、会计中的净资产又称所有者权益。不是指货币资金,它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剩余权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末分配利润四个项目。2、货币资金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处于货币形态的那部分资金,它可立即作为支付手段并被普通接受,因而最具有流动性。货币资金一般包括企业的库存现金、银行结算户存款、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和信用证保证金存款等。
中央企业经营指标体系由“两利四率”调整为“一利五率”有什么重要意义?
摘要:2023年1月5日,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会议明确,2023年中央企业“一利五率”目标为“一增一稳四提升”,“一增”即确保利润总额增速高于全国GDP增速,力争取得更好业绩;“一稳”即资产负债率总体保持稳定;“四提升”即净资产收益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现金比率4个指标进一步提升。《丽莎闻道》分析中央企业经营指标体系由“两利四率”调整为“一利五率”的重要意义。
一、近年来国资委考核指标体系变化情况
2019年"两利一率"(净利润、利润总额、资产负债率)
2020年“两利三率”(净利润、利润总额、资产负债率、营收利润率、研发经费投入率)
2021年“两利四率”:净利润、利润总额增速高于国民经济增速,营业收入利润率、研发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明显增长,资产负债率保持稳健可控。
2022年“两利四率”: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增速要高于国民经济增速;资产负债率要控制在65%以内;营业收入利润率要再提高0.1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再提高5%、研发经费投入要进一步提高。
2023年”一利五率“:利润总额增速高于全国GDP增速;资产负债率总体保持稳定;净资产收益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现金比率4个指标进一步提升。
二、“一利五率”、“一增一稳四提升”央企考核指标解读
什么是一利?
一利是指利润总额。利润总额就是税前利润,一定时间内企业通过生产经营所获得的全部利润,等于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什么是五率?
五率指的是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全员劳动生产率、研发投入强度、营业现金比率。
资产负债率是用以衡量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以及反映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的指标,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反映在企业全部资产中属于负债比率。
净资产收益率又称股东权益报酬率/净值报酬率/权益报酬率,是指利润额与平均股东权益的比值,该指标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
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这个指标指的是企业用于投入研发的经费占营业收入的占比。研发投入强度=研发支出/营业收入*100%。研发投入强度是衡量一个企业在研究、创新上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的指标。因为不同行业之间营业收入结构的构成差异性还是非常大的,不同行业、不同业态的企业之间不能直接互相进行比较。
全员劳动生产率是指全体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劳动生产率水平可以用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数量来表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劳动生产率就越高;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越少,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全员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总值/从业员工人数;其中的劳动生产总值是指在各种生产中创造的信的总值,是企业产出与投资资金的全部差值。
营业现金比率是指经营现金净流入和投入资源的比值。该指标反映反映营业收入中获得现金的能力,营业现金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营业收入*100%
什么是一增一稳四提升?
2023年1月5日,国资委对今年央企目标任务定的是一增一稳四提升。“一增”即确保利润总额增速高于全国GDP增速,力争取得更好业绩;“一稳”即资产负债率总体保持稳定;“四提升”即净资产收益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现金比率4个指标进一步提升。
利润总额是一个绝对值,增速高于全国GDP增速。
资产负债率是衡量公司财务风险程度的重要指标,资产负债率总体保持稳定体现了国有企业资金杠杆水平,这个指标也是一道“红线”。
净资产收益率反映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投资报酬率,具有强的综合性。企业净资产收益率越高,企业自有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强,运营效益好,对投资人、债权人的保证程度越好。
全员劳动生产率是企业员工在单位时间为企业创造的营业收入,体现了劳动生产率水平。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一个公司的产出水平主要是由物质资本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构成的。职工的劳动生产率是反映职工劳动投入所产生的产出水平,反映了职工创造价值的能力。这一指标既是国企职工工资总量的依据,又是衡量“三项制度”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志。
研发投入强度是衡量一个企业在研发和创新上的投入力度,这个指标越高,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就越有利,而且科研具有一定的外溢性,有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营业现金比率强调了企业现金流。有的企业虽然有很高的净利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质量可能很低,利润存在于应收账款、存货等非现金资产之中,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入不能满足企业自身研发、项目投资乃至支付利息的现金需求,这样一来,企业虽有净利润,却没有创造出现金流量。需要强化现金流量的重要性。
这六项指标能从不同角度衡量企业经营状况,比较科学和合理。
三、由“两利四率”调整为“一利五率”的重要意义
一是国有企业是壮大综合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利润总额增速高于全国GDP增速,国有企业要始终保持主导地位,必须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如果没有一定的规模实力和质量效益,就谈不上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更无法成为我们d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国有企业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才能成为d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
二是强化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2023年考核指标增加了两个新指标“净资产收益率”和“营业现金比率”。净资产收益率反映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投资报酬率,营业现金比率强调了企业现金流,这两个指标都强调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直接反映企业的资本规模、经营能力以及企业的经营损益和创利能力,是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各有关方面经济决策者的重要依据,是所有者之利益,经营者之责任所在,是评价企业经营者业绩的标准。
三是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资产负债率、全员劳动生产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和营业现金比率均是企业竞争力主要指标。通过此类指标的考核,提升中央企业资产运营效率,提高劳动生产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降低整体资产负债率。
《丽莎闻道》为国资国企改革服务,研究国资国企改革相关问题,所有分析只是作为研究人员的个人观点,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与鼓励~
转载请注明出处
请问净资产是指什么
网上转的,不知你满意不……它是指属企业所有,并可以自由支配的资产,即所有者权益。它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企业开办当初投入的资本,包括溢价部分,另一部分是企业在经营之中创造的,也包括接受捐赠的资产。净资产=资产-负债,受每年的盈亏影响而增减企业期末的所有者权益金额“不等于或不代表”净资产的市场价值。由于是市场价值(通常是现在的市场价值),当然“不等于或不代表”企业期末的所有者权益金额(这里是历史成本)。净资产就是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其计算公式为:净资产=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净资产是企业集团资产超过负债的部分,即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净值。净资产代表企业集团所有者(企业主或股东)在企业中的财产价值。它包括股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资本公积金)、未分配利润等。由于企业集团的资产净值,属于股东所有,所以在会计上把它称为“股东权益”。它是反映企业集团经营业绩的重要指标。净资产受所有者原始投资、追加投资、企业集团后来发生的利润和损失,以及从滚存的利润或投资中提走的数额等的影响。本方案的基础数据中,为反映企业集团股东权益和信用风险的大小,只包括有形资产在内。至于企业集团信誉、专利权等无形资产,暂不参与计算。考虑到综合实力评价应反映企业集团持续、平稳地发展的实际,净资产按三年年末平均值计算。即:净资产=(本年年末净资产+上年年末净资产+两年前年末净资产)÷3计算式中的年份界定同营业额。如果采用利润的实体观,净资产等于股东权益加债权;如果采纳利润的所有权观,净资产等于股东权益。3
中国新中产为何富有而不幸福
文章整理于:杠杆财富,大象公会
对未来20年的中国经济而言,如果说有什么因素特别重要,那么中产阶层崛起一定是其中之一。
中产这个词这些年很火,群体也很庞大,以至于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一概而论,专门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群体:新中产。
胡润研究院新近就发布了《2018年新中产圈层白皮书》(ChinaNewMiddleClassReport2018)。从规模、分布、生活现状、情感现状、财富观等各个维度描绘了我国新中产的画像。
中国中产群体规模现状,说法太多了
要了解新中产首先要明确中产群体。实际上对于这一概念的范围也是各有不同。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将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年收入9000-34000美金(约6万-21万人民币)的群体归纳为中产。按照这一标准统计出中国中产家庭1.8亿户。
经济学人智库划定范围是年收入标准约1.4万-21万人民币,结论为8.3亿人。
我国统计*,2017年根据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分组:低收入组,5529元;中等偏下收入组,12899元;中等收入组,20924元;中等偏上收入组,31990元;高收入组,59259元。
按中等偏上及高收入组中合计40%人口测算,约5.5亿人。
世界银行则按家庭年收入10万-96万人民币进行划分,以此算出2017年中国中产阶级有3亿人。以4人每户来算,约7500万户家庭。
瑞士信贷研究所2017年最新的数据是3.9亿人,划分标准为全球财富标准,约7-66万人民币。
胡润百富对中产的界定是一线城市年家庭收入30-150万,新一线及其他城市家庭年收入20-150万的城镇居民。
得出的结论是,截止今年(2018年)8月,我国大陆地区的中产阶级数量为3321.4万户。
新中产距离“自由”还有多远?
从我国中产家庭的分布情况里,大致就能看到新中产的分布。因为新中产是在中产阶级之上衍生出来的概念。
对于新中产,胡润的界定比中产要更高更细致。比如在年收入标准上加了:1、在常住地至少拥有1套房产,最好有私家车;2、家庭净资产300万以上;2、接受过高等教育等等。
有意思的是,新中产人群中90、80、70后呈现出的画像完全不同。
90后更自信,且对未来发展非常乐观,倾向去投资收益较高的互联网理财产品;其财富梦想是通过投资理财来实现财富爆发点。
80后则倍感压力,对未来发展相比90后来说没那么乐观;对财富的梦想是,有房与车、上学无忧、养老无忧、医疗无忧,在此基础上,家庭可支配投资的金融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
70后对发展信心指数最低,投资理财的意识也是最强,主要聚焦于股票、房地产和互联网理财产品。在一些投资渠道里,他们对房地产的投资效果满意度最高。
这一阶段,他们的财富梦想已经从“拥有财富”变成“拥有自由”,认为财富自由更多地体现在选择上自由,并不仅仅*限于财富上的数字。
总的来说,“房地产”是新中产家庭总投资中的主要构成部分,占家庭总投资的比重达50%。
近几年新兴的互联网理财发展势头强劲,但这并未明显影响新中产人群继续选择传统银行理财方式的意愿,这可能与两类理财产品的投资门槛,存在较大差异相关。
实际上,关于新中产群体的社会定位,杠杆游戏似乎没有找到太过明确的答案。
中国特色焦虑
为财富焦虑并不是新中产才有的特征,由平安财富宝联合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院长方方共同调研完成的《2017国民财富焦虑报告》显示,78%的受访用户处于中度焦虑水平。由于这份报告选取的调查样本是来自30个城市的2000多名平安财富宝客户,而这一理财平台又定位于高净值人群,它很可能还低估了中国人真正的财富焦虑程度。
那么,处于财富焦虑中的中国人是否真的财富匮乏呢?
并非如此,事实上,中国人长期的经济习惯都是广积粮、缓消费,他们的自有住房拥有率接近九成,城市户口家庭平均资产多达147万元。2010年,中国家庭净资产总值高达69.1万亿美元,比同年美国家庭净资产总值(57.1万亿美元)高出21%,而当年中国GDP总值还不到美国的一半。
不过,中国财富分布极为不均,在城市,10%的家庭占有89.5%的资产,所以一般人会自觉「拖了后腿」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同时也属于不太敢净负债的族群,据瑞士信贷估算,全世界财富最少的10%人群(财富为负值),有12.6%是中国人,而有13.7%住在经济发达的欧洲。
在这样普遍财富焦虑的环境里,不难想象事业刚刚起步、财富相对匮乏的年轻人会抱着怎样的心态。平安财富宝《2017国民财富焦虑报告》的一些结论也佐证了关于他们的猜想,调研发现:年轻人扎堆的汽车机械、服务中介、电子通信、房地产和互联网等行业焦虑值有偏高的趋势,而更为传统的**公共事业、传媒教育文化则焦虑值较低;已婚人群的焦虑水平也显著低于未婚。
报告显示:当净收入高到一定标准后,焦虑水平不再有明显变化,家庭年支出在50-100万之间的人财富焦虑水平最低
但《2017国民财富焦虑报告》也提供了一些看上去与这些年轻人境况不符的结果,它给出的「城市财富焦虑值排行榜」上,一线城市只有广州进入前十且刚好为第10位,深圳、上海、北京分别列在14、15、17位。表面上看来,这似乎戳破了北上广逼人「逃离」的迷思。
然而只要再进一步分析,不难意识到,更合理的解读恐怕是:这个一线不焦虑的结果,与北上广深充溢的「丧」都是真实的。因为互联网文化是年轻人的地盘,反映的也主要是他们的状态,而正由于一线城市的年轻人足够「丧」,才压倒了一线城市信息及投资渠道多元给中老年人带来的利好,变成最为主流的印象。
IFP
年龄不大的新中产开始同时持有高资产和高债务,在还清贷款之前,都很难表现出「财务自由」的消费姿态。显得很「丧」,却是理性的。
幸运的是,对于大多数仍为事业而奋斗的年轻人。中国一线城市异常偏袒单身,只要你永远不结婚,不生孩子,尽管在长辈看来更「丧」,北上广深的势利却因而就仿佛与你无关。你养猫、看电影、寻访美食、每年出国旅行一两次,转发外国网民羡慕移动支付的新闻,感觉生活幸福极了。
实际上,关于新中产群体的社会定位,杠杆游戏似乎没有找到太过明确的答案。
美国社会学家C.赖特·米尔斯在半个多世纪之前所写的《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一书广受追捧,其中描绘了美国中产阶级产生的背景和行为特点。该书不无调侃地总结了复杂而多样的美国“新中产阶级没有任何可能形成、创立或领导任何**运动。
庆幸的是,中国新中产他们对自己的生活状况没有任何持久的不满,会为自己的生活状态而进行任何负责的斗争”。
(本文来源: IFP中心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