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格林美未来走势(动力电池回收赛道,格林美是否被低估了?)
动力电池回收赛道,格林美是否被低估了?
动力电池回收是一个未来比较具有潜力的行业,但是从前期连续的电池回收厂起火、爆炸事件不难看出,这一行业的风险也比较高,所以在估值这块需要考虑风险因素。
如果格林美能够提升公司技术水平和员工的专业水平,保障生产安全并且持续有效地执行,这可能会让公司大幅度提升自己的护城河,从而提升公司的估值水平。
综上所述,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公司的估值并不算低。
禅财经:优质财经领域创作者
新财富最佳股票投资收益奖获得者
华友钴业、天齐锂业、紫金矿业、格林美谁是有色越挫越勇龙头?
华友钴业放量大涨后续缩量可以关注。
天齐锂业温和往上推进。
紫金矿业延续震荡。
格林美突破新高后续空间被打开!!!
600257康恩贝,002340格林美走势如何?
257弱可以加到2340上,格林美在经过强势洗盘后,下周进行梅开二度的放量加速的主升浪。恭喜!
格林美这支股怎么死不涨?
支持一下感觉挺不错的
2017年3月3日格林美股票开盘价和收盘价格是多少
展开全部打开你的看盘软件,找到这个股票的走势图,在所要查看日期的k线,用十字光标对一下就知道了。
每日股票分析——格林美
今天和大家要聊的这只股是格林美。格林美是一家从事于回收、利用废弃钴镍资源,生产、销售超细钴镍粉体材料的企业,公司主要产品为超细钴粉、超细镍粉、镍合金。格林美年回收处理废弃物资源总量400万吨以上,年回收处理小型废旧电池占中国报废总量的10%以上,年回收钴资源与中国原钴开采量相当,年回收钨资源占中国原钨开采量的8%,年回收锗资源占世界锗产量的6%,年循环再造锂离子电池正极原料占中国市场的20%以上,年回收报废家电1000万台以上,占中国总量的15%以上,年处理报废线路板占中国总量的20%以上,循环再造钴、镍、铜、钨、金、银、钯、铑、锗、铟、稀土等25种稀缺资源以及超细粉末、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材料、塑木型材等多种高技术产品,形成了完整的稀有金属资源化循环产业链。
主营业务:废弃钴镍钨资源与电子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以及钴镍粉体材料、电池材料、碳化钨、金银等稀贵金属、铜与塑木型材的生产、销售
所属概念: MSCI中盘标普概念材料行业大数据独角兽分拆预期富时概念广东板块机构重仓节能环保汽车拆解氢能源燃料电池融资融券深成500深股通深圳特区石墨烯尾气治理稀缺资源稀土永磁小金属新能源车云计算证金持股中证500锂电池
基本面
公司2020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6.44亿元,同比下降12.0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6亿元,同比下降46.07%。2020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30亿元,同比ya下降16.49%;实现归母净利润1.12亿元,同比下降41.29%。前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0.66亿元,同比下降12.73%;实现管理费用3.99亿元,同比增长15.11%;实现财务费用3.75亿元,同比下降19.02%;实现销售毛利率16.89%,同比下降2.45个百分点;筹资现金流净额19.77亿元,同比增长602.32%。公司负债率有所提高,短期有所承压,但是随着原材料价格上涨,公司业绩会逐步好转。
格林美延长与全球最大的钴供应商嘉能的供应协议,在未来近10年将锁定国内股龙头的地位。钴目前仍是制造电池的重要原材料,这项交易确保格林美公司至少在2029年之前都将得到稳定的供应,并进一步加强该行业的主导地位。在未来,格林美将在2020年至2029年之间获得15万吨钴供应。因此,作为电动汽车电池的关键原材料之一,钴将成为极为重要的全球战略资源。
提前布*镍业务,把握全球汽车电动化趋势带来的机遇。2018年,公司与新展国际(青山钢铁下属企业)、广东邦普(CATL控股公司)等建设印尼红土镍矿生产电池级镍化学品项目,公司持股36%,初期目标为建成不低于5万吨镍金属、4000吨钴金属湿法冶炼能力,根据项目规划,或于2022年投产。随着全球汽车电动化趋势确立,高镍三元或将因为较高的能量密度占比逐渐增加,镍金属需求有望持续向好;公司提前布*镍业务,有望把握机遇,借行业东风助推业绩进一步向上。公司是废弃资回收龙头。公司在深圳建有电子废弃物处理与塑木型材循环再造工厂,在湖北建有占地600亩的循环利用产业园,年处理各种废旧电池,电子废弃物和钴镍废弃资源达到5万吨以上,循环再造超细钴镍粉末,塑木型材等各种高技术产品达到7000吨以上,年销售3亿元以上,成为中国电子废弃物,废旧电池与废弃钴镍资源循环利用与低碳资源化的产业基地。随着未来电动车的普及,动力电池回收越来越重要,格林美的主业是动力电池回收,电动车报废后的电池处理和金属回收,是一个高门槛高利润的生意。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全球普及,格林美的主营业务天花板将变得越来越高。
技术面
由于今年二月份,特斯拉宣布去钴化,受其影响,格林美股价下跌持续一个多月,随后进行底部盘整,进入六月份股价走出一反弹,从九月份开始,该股进入震荡调整,在这两个多月里,该股走出均线粘合的技术形态,我们知道股票K线在低位出现均线粘合技术形态,K线走势阳多阴少,股票成交量处于逐步增量上升趋势,后续价格均线处于向上发散时,均线大概率会逐步形成多头趋势。目前格林美基本上就是按着这一形态走势,均线慢慢向上,量价逐步提升,后续股价若站稳十日线上,股价拐点就可能出现。对于这种股本众多的票,一定要见量,否则就是耍流氓。
学习更多炒股技巧,联系笔者,加入笔者交流群
新希望和格林美股票该怎么办
有两种方案:1,全部卖出,空仓,等到大盘出现上涨行情后,在买入会大涨的股票,捞回损失卖出;2,不卖出,长线持有,持有时间1年甚至到10年,像巴菲特那样长线持有,直到解套卖出。仅供参考,给个采纳。
格林美:老板的钱都还债了
以价值为尺、投资有度的视角,观察和洞见商业文明、科技创新(原德林社更名)
文|二掌柜 编辑|德小强
机构们很直白地问:“公司有增持的打算嘛?实际控制人在高价减持,现在说估值低也不回购。”
11月9日,格林美的高管对机构们侃侃而谈,说过去增持以增强投资者信心,2021年减持的资金已经全部用于还账了,老板坚定看好公司未来发展。格林美距离美还有多远?
基金经理都是人中龙凤,这两年也亏成狗了,甚至比散户更像韭菜,他们胸中之闷气自然要找机会发泄。
格林美的老板在2021年高位减持,得到的解释是为了提升上市公司治理质量,降低股票质押率管控风险。减持的资金都全部用于偿还股票质押贷款了,老板看好公司未来发展,你的坚定底气是什么?资本市场不相信口号,只相信真金白银的增持。
机构们不相信眼泪,在跟格林美高管对话的当天,深股通抛售163.62万股。
格林美的老板没钱,公司有计划啊,他们说公司有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有助于提高市场对公司未来业绩及股价走势的信心,公司也将积极研究有利于维护市值的方法,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格林美自己预测,到2026年,公司销售收入突破800亿元,为全球投资者创造良好的回报。
格林美能给投资者创造怎样的回报呢?
截止2022年9月30日,格林美的账面货币资金是61.16亿元,这完全得益于7月份通过存托凭证募集的3.46亿美元。而格林美一年内到期需要偿还的短期借款却高达48.86亿元,还有长期借款73.58亿元。因为按照存托凭证的承诺,是用于海外项目建设,难以挪回国内支持公司的流动性问题,以至于格林美向专业投资者发行不超过12亿元的债券。
格林美的资金是相当紧张的,除了海外融资,国内发债,公司的存货一直高企。截止2022年3季度,该公司有72.99亿元的存货,占流动资产比例为31.46%。
存货占营收比例高有三种可能,一种是管理能力差,一种是行业特性,还有一种就是为了提升公司利润。如果在公司资金链紧张的情况下,大量资金占用到存货中,到底是公司调度资源的管理能力差?还是行业的特性呢?
格林美2019年存货占营收比值超过39%,到2020年更是高达46.63%,到2022年3季度,依然维持在34%以上。
同行的容百科技的存货占营收比值一直没有超过16.5%,当升科技也一直保持在18%以内,均低于格林美。
很显然,格林美难以用行业特性来解释存货占营收比过高的问题,那么管理能力差会不断扩大公司规模吗?72.99亿元的存货才减值计提了1.42亿元,到底计提的是什么资产?还有没有什么无用的产品或者原材料趴在存货里?
格林美的在建工程从2017年的9.327亿元,一直爬到2022年3季度的55.22亿元。处于高速扩张期的公司,在建工程的量不断攀升,但也有诸如蓝田股份等造假的上市公司,为了使账面利润看上去更好,延迟对在建工程转为固定资产。
因为固定资产中,无论是厂房还是设备,都会因为老化破损而计提,这样就会蚕食公司的利润。在建工程不需要计提,长期将工程挂在在建科目不转固,公司就可以营造纸面利润。
行业处于上升期,那么是不是同行都像格林美这样账面出现大规模的在建工程呢?
格林美2019年的在建工程占营收比重为12.78%,到2022年3季度这个占比已经提升到25.83%。而同行的容百科技从2019年的8.02%提升到2022年3季度的11.04%,当升科技相反从2019年的27.34%,一路下降到2022年3季度的3.76%。很显然,格林美的在建工程与同行公司相比与众不同。
格林美的固定资产规模也是相当的大。2019年为77.3亿元,2020年为91.19亿元,2021年为102.2亿元,到2022年3季度已经攀升到110.1亿元。
经计算,格林美3个季度的在建工程转回固定资产的占比不到20%。
从2019年以来,格林美的固定资产占营收比重多年超过50%以上,而同行业容百科技、当升科技都维持在33%以下。可以窥见,格林美大量的回收家电、五金、塑料等废旧品业务占用大量的厂房等固定设备,是不是经营的正确决策呢?
机构们很显然都是想成为巴菲特,他们质问格林美:公司电池回收才是有优势的主业,而如今不断融资扩产新能源,电池回收占比越来越低,会不会是公司战略方向的失误?公司在电池回收上有没有远景计划?机构们看到巴菲特减持新能源,所以同样对格林美的业务结构产生了疑问。
格林美依然给机构们画了一张饼:公司未来的重点在于回收,计划到2026年动力电池收量将达到30万吨的规模。
格林美能不能在未来的回收业务中拥有领先优势?
2019年,公司的无形资产为17.4亿元,占营收比为12.13%。到2022年3季度提高到19.8亿元,占营收比依然高达9.27%,而同行无论是容百科技,还是当升科技,无形资产比占营收均没有超过9%。
无形资产中,剔除土地使用后,应该就是多年积累的研发费用资本化。
2019年,格林美研发支出6.67亿元,到2021年提升到9.96亿元。2022年上半年,格林美的研发支出为7.6亿元。近两个报告期(2021年、2022上半年),格林美的研发支出占营收比例一直维持在5.1%-5.5%以内,今年上半年研发支出占比高于容百科技。
大量的研发费用资本化后变成无形资产,对于提升公司利润大有裨益。当然,研发费用资本化越低越好。
大量的负债,资金紧张,如果有充足的经营性现金流依然可以让公司高速发展。机构们很显然对格林美的现金流是担心的,尤其是在不断扩大投资的情况下,希望格林美给个说法。
格林美2019年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金额为7.37亿元,到了2022年3季度已经下滑到-11.249亿元,而今年三季度该公司的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占营收比例高达24%。
更为糟糕的是,按照企业自由现金流量(正推法)看,格林美2019年为13亿元,到了2020年下滑到1.6亿元,到2021年进一步下滑到-23.93亿元,截止2022年3季度,依然为-13.83亿元。
而格林美有息负债截止2022年3季度高达148.47亿元,有息负债率一直保持在77%以上,远远高于容百科技和当升科技。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容百科技、当升科技的有息负债仅为37.24亿元和0.31亿元,有息负债率均低于73%。
截至2022年前三季度,格林美资金缺口达到87亿元。更糟糕的是,从2019年以来,该公司的的资金缺口一直超过52亿元。(附注:此处资金缺口计算公式=货币资金-有息负债)
格林美三季度扣非后净利润为9.226亿元,而经营性活动现金流为负数,不难发现,格林美的盈利都只是纸上富贵。
结合该公司自由现金流(正推法)从2020年降到1.6亿元之后就大规模为负数后,可以看出格林美没有自我创造现金的能力,而是不断依靠融资来过日子。尽管格林美给投资者进行解释,公司处于扩张期,投资者们依然没有用股价来回应公司的信心。
作为锂电池回收的龙头,无论是特斯拉,还是比亚迪产业链的上游公司,格林美可谓是占有超级火爆的新能源概念。难怪机构们都一头雾水,为啥拥有生金蛋的鸡,为啥还要重注去搞矿资源?很显然,格林美的财务数据以及二级市场已经印证,公司的造血功能、赚钱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市场永远是聪明的。面对格林美的美,也许,老百姓会说,他们那都是猫儿抓糍粑,烫手哟。
12月17日,我们将举办尺度德林社2023年投资峰会,届时将有超过10位的私募大咖、经济学家、分析师参会,为我们做全天直播,拿出压箱底的干货,分享2023年他们眼中的机会和行业。可以说,这场峰会,将会系统为你构建2023年的投资逻辑和框架。
京津工业资源综合利用行动计划发布在即,那么会有哪些股票收到这一政策的影响呢?
你说的这条资讯好像外面也没有看到啊,是不是神牛快讯上面提到的啊,我看了一下想当地的一些企业比如,格林美华宏科技这些都是这一政策的受益企业,你可以重点关注一下哦
钴金属长线走牛,华友钴业,寒锐钴业,洛阳钼业,格林美如何选择?
近期热映的漫威电影《黑豹》中,有一个名叫瓦坎达的国家。按照电影里的设定,位于非洲东北部的瓦坎达,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处于孤立状态,但却被认为是地球上科技最先进的国家,拥有独一无二的稀有金属“振金”。因其超乎人类想象的性能,其价格十分昂贵,按照漫威漫画里的设定为10000美元/毫克,这成为瓦坎达国家的主要收入来源。
现实世界中,钴虽然不像电影中的“振金”一般神奇,但是却同样需求旺盛,同样是一个非洲国家的主要收入来源。
刚果(金),位于非洲的中西部,是目前非洲面积第二大的国家。自然资源丰富,素有"世界原料仓库"、"中非宝石"和"地质奇迹"之称。全国蕴藏多种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和非金属矿,其中钴矿的储量达4500万吨(1998年数字),目前掌控着全球70%的钴供应。
而导致目前钴价大幅上涨的原因,就是刚果(金)对钴的进一步管控。
3月9日,在与矿业公司代表会谈结束后两天,刚果金总统约瑟夫•卡比拉签署了新矿业法,那么意味着矿权利金税率将由2%增加至3.5%,对被刚果视为“战略资源”的钴,权利金税率或将提高至10%。
中泰证券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一方面,这会使得全球钴生产成本曲线势必被推升;另一方面这会对企业行为产生深远影响,企业维持利润的方式就是“量*价”——由于钴原料供应持续紧张,而上游企业掌握话语权,短期通过寻求价格上涨维持利润,或会成为企业普遍的选择。
截止目前,新矿业法已经颁布实施,但具体矿企税收措施采取逐一谈判的方式确定,因此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不过,这些政策对生产企业来说,生产的成本是实实在在地增加了。
新能源产业发展迅猛,市场需求旺盛
除了供给端的生产成本的增加,不断增长的需求端也让钴价坐上了飞船。近年来,随着新能源产业的迅猛发展,以三元锂电池为代表的产品在市场上的需求不断提升。钴作为三元锂电池的正极材料,市场对钴的需求同样与日俱增。
那么三元材料占锂电池的成本是多少呢?根据估算,1吨钴酸锂中,锂的含量只有0.07吨,但钴的含量要达到0.61吨,是锂的8倍以上。
然而,钴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有锂的六分之一,年钴矿开采量仅有锂矿的一半。参考比亚迪e5舒适型,43kWh的电容量,售价23万元,可以对40kWh容量的电动车取售价20万元,参考30kWh的新能源汽车耗钴7.54kg,40kWh的车钴需求可以达到每辆10.05kg。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毛利率大致为25%,可估算出成本大约有15万元。当前电池成本大约为1400元/kWh,总计56000元,占到整个成本的37%。
除了新能源汽车对钴的旺盛需求外,消费电子类产品同样对钴有着强烈的需求。根据安信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钴的全球消费结构中,小型电池占比高达35%,而动力电池占比为17%。
不断上涨的钴价让消费电子产品的巨头们也坐不住了。据彭博社的一份最新报道指出,三星已与苹果一起,采取史无前例的措施,以确保下一代智能手机的钴供应。报道称,三星集团旗下众多子公司之一的三星C&T正与刚果民主共和国的一座矿山进行直接谈判,以确保钴的稳定供应。
此外,还有报道指出,苹果公司正在计划直接从矿产企业长期购买重要电池原料钴。苹果是世界上最大的钴的最终用户之一,到目前为止,苹果一直把钴的采购留给其电池生产商处理。但根据知情人士透露,苹果正在寻求锁定每年数千吨的供应合约,合约期限为5年或更长时间。矿业贸易巨头嘉能可此前透露,曾与苹果就钴采购进行过会谈,但没有提供进一步细节。苹果去年也曾表示,将计划在全球最大产钴国家刚果采购人工开采的钴矿石。
钴价已飞天,股价还能飞多久?
如今,钴的各种产品价格仍在创新高,但这能否成为相关上市公司股价继续上涨的动力呢?
值得注意的是,一年涨了25倍的寒锐钴业3月15日晚间发布了一则减持计划,公司第二、第三、第四大股东拟集体减持,合计减持上限不超过840万股。以寒锐钴业3月15日的收盘价331.5元/股来计算,上述股份减持上限涉及金额达27.85亿元。
无独有偶的是,A股中另一家钴业龙头公司华友钴业在3月15日出现了一笔大宗交易,申万宏源桐乡和平路营业部以115.69元/股卖出86万股,成交9949万元,折价率为12.42%。华友钴业的股价同样表现不俗,从去年6月份开始,九个月的时间股价几乎翻了四倍。
天风证券预计,到2020年,全球钴需求量将达到18.27万吨,其中动力电池用钴量将达3.51万吨,成为钴消费领域中需求增量最大的应用领域,而在钴的传统应用领域,3C电池和合金对钴的需求仍会保持稳定增长。
不过,在供给端,钴则面临资源集中、供给刚性、增量有限的特点。钴矿主要来自于铜镍伴生矿,而铜镍行业处于供给增速持续下滑期。从产量数据分析来看,在没有新增铜钴矿山的情况下,刚果(金)的弹性增量已达到最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