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维股份为什么买不进(股票涨停了,我买不进,为啥主力可以流入?)
股票涨停了,我买不进,为啥主力可以流入?
说明题主来晚了,别人在拉到涨停的时候就已经封盘了,按照顺序也是先来先得,卖的少了后面的就基本没有了,除非主力撤单还有可能。每当股价有变动的时候,一些股民朋友喜欢将主力资金的净流入或净流出当作股价走势判断的标准。其实有很多人并不是特别清楚主力资金的概念,所以就会出现判断失误的情况,亏钱了都没发觉。因此学姐今天准备跟小伙伴们认识一下关于主力资金的那些事,希望给小伙伴们一些启示。给大家一个建议,那就是把这篇文章全部看完,尤其是第二点尤为重要。开始之前,不妨先领一波福利--机构精选的牛股榜单新鲜出炉,走过路过可别错过:【绝密】机构推荐的牛股名单泄露,限时速领!!!一、主力资金是什么?较大资金量,会对个股的股票价格造成不小影响的这类资金,我们把这些叫做主力资金,包括私募基金、公募基金、社保、养老金、中央汇金、证金、外资(QFII、北向资金)、券商机构资金、游资、企业大股东等。其中单纯引发所有股票市场颤动的主力资金之一的必须要数北向资金、券商机构资金。通常把“北”成为沪深两市的股票,所以那些流入A股市场的***资金以及国际资本都称为北向资金;“南”所代表的就是港股,因此也把流入港股的***内地资金叫做南向资金。北向资金为什么要关注,一方面是由于北向资金背后拥有强大的投研团队,掌握的信息连许多散户也不清楚,因此北向资金也有另外一个说法叫做“聪明资金”,很多时候我们能从北向资金的动作中得到一些投资的机会。券商机构资金则不只持有渠道这方面的优势,还掌握着一手资料,业绩较为优秀、行业发展前景较好的个股是我们通常的标准,许多时候个股的主升浪和个股的资金力量分不开,所以也被称为“轿夫”。股市行情信息知道得越快越好,推荐给你一个秒速推送行情消息的投资神器--【股市晴雨表】金融市场一手资讯播报二、主力资金流入流出对股价有什么影响?通常来说,主力资金流入量大于流出量,表示股票市场里供要远远小于求,股票价格也相应的会变高;若是主力资金流入量小于流出量,那就说明供大于求,股价自然会下跌,那么主力的资金流向对于股票的价格走向来说确实有很大程度的影响。然而需要了解的是,单看流进流出的数据准确率无法得到保证,并不排除主力资金大量流出,股价却上升的可能,其背后原因是主力利用少量的资金拉升股价诱多,然后逐步以小单的形式出货,也一直有散户来接盘,因此股价也会上涨。所以必须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选出一只优质的股票,事先做足准备设置好止***位跟止盈位并且实时跟进,到位及时作出相应的措施对于中小投资者而言才在股市中盈利的关键。如果实在没有充足的时间去研究某只个股,不妨点击下面这个链接,输入自己想要了解的股票代码,进行深度分析:【免费】测一测你的股票当前估值位置?应答时间:2021-09-24,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昔日豆奶大王上新剧:9.55亿易主维维股份实控人却“不见了”|公司汇
频抛副业资产、欲轻装上阵的维维股份即将迎来新的第一大股东,但相伴而来的问题是,这家曾经的“豆奶大王”,未来一段时间内或处于无实控人状态
《投资时报》研究员李浥尘
8个多月,10次质押所持有的维维股份股票,原因均为“主要用于流动资金贷款”——这样的行动,含义几何?
17年间,先后跨界十多个行业,涉猎房地产、白酒、煤炭、矿业、医*、金融等多领域,但成果寥寥,甚至铩羽而归——维维食品饮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维维股份,股票代码600300)这家昔日“豆奶大王”,因8月7日晚间上海证券交易所(下称上交所)下发的一份问询函,再度被拉进公众视野。
《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2000年就已在上交所上市,伴随着“维维豆奶,欢乐开怀”的广告语打响品牌并成为“豆奶大王”的维维股份,自2017年以来,一直着力“去多元化”,然而,即便将过去四处收购、目前已成累赘的酒业、茶叶、煤矿、房地产、金融等非主营资产逐步出售,该公司仍未走出发展低迷。
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8年,维维股份净利润三年间两度大幅下滑,2018年甚至创下历史最低,不足高峰时期的零头。且进入2019年,情况并未有明显好转。
如何“救赎”,已成当务之急。
正因如此,8月6日晚间,维维食品披露的《关于控股股东协议转让股份暨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变更的提示性公告》(下称《转让公告》),引起了广泛关注。但蹊跷的是,仅仅一天后,上交所问询函就接踵而至。
查询相关公告信息可知,此次股权转让,维维股份原第一大股东和实控人将出让17%的股份,将第一大股东拱手相让。但通过这轮操作,维维股份股权结构将陷入较为分散的实况之中,任一股东均无法对股东大会决议产生决定性影响,任一股东提名亦无法对董事会决议产生决定性影响。
实际控制人空置,此种*面对正在困境中艰难前行的维维股份而言,会在未来埋下哪些伏笔?
第一大股东易主
《转让公告》显示,维维股份的控股股东维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维维集团)于8月2日与徐州市新盛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新盛集团)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维维集团拟向新盛集团转让其所持有的维维股份28424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17%。
经双方确认,新盛集团为受让标的股份应支付的全部对价为9.55亿元,折合下来,每股3.36元。8月2日,维维股份收盘价为3.31元。
公开资料显示,新盛集团主要经营范围为城市建设项目投资、管理;非金融性资产受托管理服务;投资管理信息咨询服务等,注册资本40亿元,由徐州市国资委100%持有。2018年,新盛集团实现营收51.58亿元,净利润6.75亿元。
对于此次受让股份的原因,新盛集团称,此次权益变动系维维集团向新盛集团协议转让股份,是新盛集团市场化发展需要,有利于做大、做强实业平台。此次转让需动用的9.55亿元资金,来源为自有及自筹资金。
《投资时报》研究员查询相关数据了解到,此次转让交易前,维维集团持有维维股份55019万股,占总股本的32.91%。转让实施完成后,新盛集团直接持有维维股份28424万股,占总股本的17%,成其第一大股东,维维集团变为第二大股东,持股26595万股,占总股本15.91%。
从上述变化可见,转让后,维维股份股权结构较为分散,任一股东均无法对股东大会决议产生决定性影响。
同时,《转让公告》约定,股权转让双方将对维维股份董事会进行改选,新盛集团可提名两名非***董事进入董事会。在本届董事会任期届满换届选举时,新盛集团享有三名非***董事的提名权以及一名***董事的提名权,作为第二大股东的维维集团也享有三名非***董事提名权,第三大股东大冢(***)投资有限公司则享有一名非***董事提名权。
这些细节意味着,任一股东提名均不能实际控制公司董事会,也均无法对董事会决议产生决定性影响。
正是由于上述“设计”,不少机构投资者向《投资时报》研究员坦言,此次股份转让完成后,维维股份将由有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状态。
如此情形,亦引发了上交所的高度关注。上交所专门针对于此,要求维维股份就四个方面问题作出说明。
其一是要求维维股份结合公司历史股东大会表决情况、目前的董事会构成和实际经营管理情况等,具体说明认定无控股股东和无实际控制人的依据及合理性;二是说明新盛集团此次收购维维股份股权的主要考虑,未来是否有意取得上市公司控制权;三是说明维维集团及实际控制人是否拟放弃上市公司控制权,并说明原因;四是说明本次股权转让对公司主营业务和经营管理稳定性是否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维维集团需解除6249万股质押
引人关注的是,上交所在问询函中指出,截至2019年8月1日,维维集团持有5.5亿股维维股份股份,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32.91%,但其中累计质押的维维股份达到4.79亿股,占其持股总数比例为87.07%,占总股本比例为28.65%。
《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8月8日,维维股份披露的《关于控股股东股份解除质押的公告》显示,8月7日维维集团持有的1.51亿股维维股份股票解除质押。截止8月8日,维维集团累计质押维维股份共计3.28亿股,占其持股总数比例为59.70%,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19.64%。
将最新数据与《转让公告》数据对比后可以看出,目前维维集团持股中,仅有22175万股处于未质押状态,要实现此次28424万股的转让,维维集团还需要解除6249万股的质押。
这一现象,同样引发了交易所的关注。对此,上交所要求结合维维集团股份质押状况及目前资金情况,说明维维集团进行此次股权转让的主要考虑和资金用途;上述股份质押是否会对此次股权转让过户产生影响及解决措施,并提示相关风险。
《投资时报》研究员查询维维股份过往公告了解到,今年以来,维维集团超过10次质押所持有的维维股份股票,原因均为“主要用于流动资金贷款”。
在一位券商研究员看来,维维集团频繁质押股份,现在又出让股份,都说明维维集团资金状况不佳,其中有部分原因或也是受维维股份所累。自2016年以来,维维股份开始剥离非主营业务,维维集团也受让了其中一些资产,面临的资金压力不断放大。
譬如,2016年12月27日,维维股份以1.98亿元的价格,将所持3家房地产公司全部股权转让给维维集团。
2018年12月11日,维维股份与维维集团签署《股权转让协议》,拟将贵州醇55%的股权作价2.75亿元转让给维维集团;2019年6月5日,维维股份公告称,贵州醇股权转让的相关事项已全部履行完毕。
“不务正业”业绩滑坡
《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维维股份2000年上市之后,多元化“野心”逐渐显露,至2016年的17年间,先后跨界了十多行业领域进行投资收购,曾先后进入房地产、白酒、煤炭、矿业、医*、金融等行业,以期寻找可持续盈利的增长点。
但其多元化之路并不顺畅,成果寥寥无几,甚至铩羽而归。
2009年10月,维维股份斥资3.48亿元买下枝江酒业51%的股份,2012年之后连续6年营收下滑。
由于不断上升的收购和投入成本支出,主营业务的营收提升也受到限制。面对多元化不利的现状,2016年,维维股份宣布回归粮油食品主业,开始剥离其他业务,对业务进行“瘦身”,多次转让旗下子公司。
从开始扩张多元化到开始瘦身计划等连续动作背后,维维股份的业绩压力也日渐浮出。
《投资时报》研究员整理其相关数据注意到,2016年、2017年、2018年三年中,维维股份营收保持了小幅增长,分别实现44.64亿元、46.47亿元、50.33亿元,同比增长14.81%、4.1%和8.32%;但另一核心指标净利润表现极差,分别实现6478.07万元、7484.09万元、3972.4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为-30.91%、30.5%和-29.28%,三年里有两年出现大幅下滑,其中2018年的净利润数据为历史最低水平,还不足高峰时期的零头;扣非后净利润更是在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亏***,分别亏***8591.68万元和2875.99万元。
时间转到2019年一季度,维维股份实现营收15.33亿元,同比增长0.29%,净利润9196.86万元,同比增长87.12%,扣非净利润2065.62万元,同比下滑71.24%。
在6月15日披露的年报问询函回复中,维维股份表示,2019年一季度毛利润比去年同期减少7475.77万元,导致2019年一季度扣非后净利润大幅下滑。其中,维维股份旗下的枝江酒业在2019年一季度毛利润下降3957.30万元,占总减少金额的52.94%,超过一半。
种种迹象显示,维维股份“去多元化”回归主业还在路上。“主业不强、副业太多”的维维股份经营情况亟待提振,迎来新的第一大股东后,能否走出业绩阴霾?
失业金停了为什么买不进社保
法律主观:失业金报停后新单位交不上社保的解决办法是:停掉失业金或者找用人单位协商。因为拿失业金期间,如果工作,就失业金就应该暂停,因为新单位没交养老保险,失业部门不知道,没停失业金,也就是继续领失业金。法律客观:《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四十五条 失业人员符合下列条件的,从失业保险基金中领取失业保险金:(一)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已经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的;(二)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三)已经进行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四十八条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失业人员应当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从失业保险基金中支付,个人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终于等来了维维的加仓机会
温馨提示:
1、本文只是分享投资心得,不是投资建议,请勿模仿,如果有人据此投资,盈亏完全自负,与本人无关!
我第一次买入维维股份是2019年4月底,买完之后就是五一节,节后大盘暴跌,但维维连续几天涨停,只好停止买入,但坚决持有。第二次买入维维是2021年9月之后,是用东方证券,国投资本,东兴证券,第一创业等券商进行置换性买入。这次买入的时间比较长,隔几天买一次,前后大概买了一个多月。当时在12.79元全部卖出了东方证券,买入维维股份,很多朋友说东方证券卖错了,因为我卖出之后东方证券又涨了很多,最高涨到了17元多。但我当时认为用券商来置换维维是正确的,因为维维的投资逻辑更强,比较而言,维维更有确定性。非常意外的是,我卖出的那些券商,现在好多都下跌了50%以上,我卖出的价格竞然是位于高价区间,这是我当时没有预料到的。这一段时间买入的维维股份,成本在3.5元左右。后来价格超过3.6元之后就停止买入了,但坚决持有。今年最高涨到4.73元,浮盈35%左右,但我一股都不卖,坚决持有。本来以为没有机会再买入了,没想到又跌回4元以下,但一直都没有跌到我计划的加仓买入价3.1元以下,所以一直按兵不动,没有加仓买入。
这就是我反复说的,越跌越买要拉开空间,没有跌出足够的空间,就不要继续加仓买入了。如果价格不跌,还想继续买入,那也要拉开足够的时间,最好是等到重要的时间周期,才能加仓买入。这就是只应对,不猜测。
这不,上周维维终于跌到了3.1元附近,加仓买入的机会终于来了,于是开始了第三次买入。我把之前抽签中的新股复旦微电在97.32元卖出,加上卖出了一些可转债等等,然后买入维维股份。在10.24元卖出南京银行,继续买入维维股份。在10.21元卖出南京银行,继续买入维维股份。上周买入维维股份的价格,分别是3.14元,3.12元,3.05元,3.02元。下周如果维维的价格能够继续下跌,我会继续卖出南京银行,买入维维股份。从2019年4月开始买入维维股份以来,已经三年半了。2019年4月买入的数量很少,不算正式的买入,只是为了跟踪研究。正式的买入是从2021年9月才开始的。自从正式买入之后,买了一个多月时间,才完成了3.5元价格的买入计划。完成3.5元的买入计划之后,就停止买入了,等待下一个买入区间3.1元以下,但一直都没有等到,一直到最近才终于等来了机会。为了保险起见,我从3.14元就开始买入了,3.14元,3.12元,3.05元,3.02元,提早一点动手了。下一个买入区间是2.8元,如果维维能跌入2.8元以下,我会继续用南京银行来进行置换买入。
再下一个买入区间是2.5元,2.0元,可以用杭州银行(成本7.1元),无锡银行(成本5.4元),民生银行(成本5.4元),苏州银行(成本6.2元),继续买入。机会难得,只要公司具有价值,只要投资逻辑没有变化,当价格足够便宜之后,就要尽量买多一点。同样的资金,价格越便宜,可以买的数量就越多,这就是拉开空间,越跌越买,只买不卖的原因。至于买入之后价格一直不涨怎么办?其实这根本就不是问题。我们能做的事情,就是控制好风险,在安全区间进行买入,然后坚决持有。至于涨不涨,什么时候涨,那是市场的问题,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不用去想,想也没有用,只需要巜做好准备等好运!》就可以了。很多人担心新盛集团只善长城投业务,不善长食品饮料行业,很难有所作为。其实,对于大型企业来说,成败的关键,不是要老板精通业务,而是要老板善于用人,敢于用人。(参看《维维股份的新老板真的不行吗?》)其实,现在维维的投资逻辑,还不是经营业绩,而是困境转折,否极泰来,国资控股之后,三年内必然有大动作,股价必有暴发的机会,只是没有人知道具体的时间,只能耐心等待。至于大动作是否能带来业绩的持续增长,变成果树型公司,那就要到时再具体分析了。维维具有很多大牛股的基因,比如:行业符合老龄化趋势,传统知名品牌,地方名片企业,企业在当地的重要性地位很高,收储加工销售的产业布*具有战略性,产品质量很好,国资取代民营控股定会带来转折,新的大股东实力强大,转型大有可为……虽然这些因素不一定能转化成大牛股,但却是我们投资最重要的底层逻辑。(参看《维维股份的新老板真的不行吗?》《维维豆奶,问王何时归?》等文)从维维的三季报来看,原材料大幅涨价造成的成本大幅上升,从而导致业绩大幅下滑的情况已经得到缓解,毛利率从一季度的15.25%提高到了三季度的16.95%,库存周转率也比去年同期有所提高,说明经营情正在改善。财务状况也在继续改善,短期借款降低到了5亿左右(2020年之前高达近40亿)。所以,现在可以得出一个初步的结论:维维已经从最危险的资不抵债状态中走了出来,虽然体质还是很虚弱,但正在恢复健康,只是需要时间而已,值得期待。
其实,维维现在的情况,已经比去年刚刚被ST时好了很多,但股价却比被ST时更低。最坏的时间已经过去,但股价却更低,不就是买入的大好机会吗?便宜的时候不买入持有,那涨上去了怎么赚钱呢?就象恩华*业一样,13元以下的时间很长,大把机会让你买,但如果你不敢买,那涨上去了就和你没有什么关系了。
最后再顺便聊聊恩华和康德莱的情况吧。
从三季报来看,恩华的投资逻辑正在得到验证。我一直强调,恩华的投资逻辑,就是专业专注,稳中求进,步步为营,长期来看,未来有机会成为行业龙头。所以,恩华是一颗价值巨大的果树型公司,持有即可!(参看《恩华*业的投资逻辑》《战胜诱惑》《恩华*业的潜在收益巨大》等文)
康德莱的三季报业绩出现下滑,其实是医械公司不再合并表报的影响。因为不再合并表报是从2022年5月31日开始,所以财务数据要在三季报才反映出来。(参看《康德莱到底怎么了?》)好吧,就聊这么多。
祝大家好运!
文m华
2022年10月30日
维维豆奶,不再欢乐开怀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被拍在沙滩上。
在奶制品中,一直存在牛奶和豆奶孰优孰劣的争论,十多年前,牛奶的销售市场不如豆奶。
连续十多年名列市场占有率第一、销量第一,在***豆奶市场处于绝对的龙头地位的"豆奶大王"维维股份,在十多年后,较乳企伊利股份,市值一个是50亿,一个是1767亿,简直是云泥之别。
时间证明,卖豆奶的真干不过卖牛奶的。
维维股份有今天,或许跟它的多元化,频频跨界有关。
上市之初的维维股份,早就萌生了要进军乳制品行业的想法,公司虽然是称雄***豆奶市场的一线品牌,但发展乳业貌似不敌对手蒙牛、伊利、光明等乳企,加上乳制品业务行业竞争激烈,前五大巨头集中度高达62%,留给维维乳业的发展空间有限,业绩表现也是差强人意。
于是,维维股份又将"触角"伸向利润率丰厚的白酒市场,想把白酒业做成公司的主业。在酒业布*方面,2006年,维维股份通过受让双沟酒业38.27%的股权,成为双沟酒业第一大股东。但双沟酒业饱受茅台、五粮液、剑南春等全国品牌和本地巨头洋河股份的强势进攻,使得双沟酒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较大。
2009年,受金融危机和三聚氰胺的危机影响,公司的乳制品和豆奶粉业务均出现了业绩下滑,为挽救业绩下滑危机,公司不得不把并购才2年,彼时作为公司盈利增长点的双沟酒业转让给宿迁市**,获得了大额的处置收益。
也就在双沟酒业处置当年,公司又通过定增募资的方式收购了湖北枝江酒业。公司当年通过对湖北枝江酒业的成功收购,增厚了公司当年收入7亿,增厚利润0.7-0.8亿,使得公司当年净利润盈利,但扣非净利润实际为亏***。
卖一个酒业公司,买一个酒业公司,可见公司对酒主业的痴迷。2012年,公司继续加码酒业,收购贵州醇酒业,构建了以酒业、豆奶粉、乳业为主业的业务格*。
而且从2009年开始,维维股份最大的收入和利润来源就变成了白酒,其次才是豆奶、乳品。
从上述白酒名单中,维维股份也算是上过前十名的酒企。
期间,公司又折腾了煤炭、地产业务,但在2013年、2016年,分别进行了剥离。2014年,公司又新增了茶业务,2018年,公司又做起了粮食初加工产品业务,确定了"豆奶+粮食+白酒"三大业务板块。
在维维股份的接近20年的资本市场生涯里,把豆奶、牛奶、白酒、煤炭、地产、茶、粮食都折腾了一遍。
年轻时多尝试,人到中年,就不得不认清自己,并投入有限的精力到自己所擅长的领域。
目前公司所剩的业务中,收入主要构成还是粮食、豆奶和白酒。
毛利率最高的还是豆奶,其次是酒。毛利率最低的是粮食业务,其收入占比在40%左右,但毛利率较低,只有2%。
根据2019年年报披露,维维股份仍然是全国豆奶粉市场第一大知名品牌,维维牌豆奶粉连续十三年荣列同类产品市场综合占有率第一名,也一直是公司的核心主业。
公司白酒品牌"枝江"及"贵州醇"等处于二线品牌。
等于是折腾来折腾去,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还是在豆奶领域。如果不跨界,公司依托维维的品牌美誉度是否又能发展成另外一番景象。
维维股份自2000年上市以来,其收入规模总体是增长的,但净利润却是自2009年达到最高点之后,便开始震荡下滑。即使是下滑,可公司依然维持着账面净利润依旧盈利的表象。
但扣非净利润却是在净利润最高点"2009年"迎来首亏,2013年也是亏***,2017年-2019年,更是连续三年扣非净利润亏***。
根据退市规定,如果上市公司连续亏***2年就会*ST。如果连续亏***3年,自年报后该股票就将暂停上市。至于维维股份为啥没被ST过,主要还是公司有来源于资产甩卖的投资收益。
但如上文所说,公司自上市以来依然维持着账面净利润依旧盈利的表象。
2020年4月30日,维维股份出具年报的日子,公司再次奉上了增利不增收,以及扣非净利润亏***的年报。
其中提到2018年调整前、调整后的数据,仔细一看,公司同时又奉上了一份会计差错更正报告。
会计差错的原因是,子公司湖北枝江酒业存在"漏交税款"的情况,2015年-2018年,连续4年存在漏交消费税及附加税费的情况,连同滞纳金,一共2.06亿。
公司对会计差错进行更正后,对以前年度"2015年-2018年"的财报数据进行了调整,依次调减了归母净利润6187万、6264万、1723万、504万。
而上面提到,公司在2009年、2013年、2017年-2019年出现净利润盈利,扣非净利润实则亏***的情况,如果把此次归母净利润的调减考虑在内,维维股份是在2009年、2013年、2015年-2019年,均属于扣非净利润亏***状态。
如果公司连续3年净利润亏***是需要被ST的,而如果是扣非净利润连续亏***则不会,即使考虑这项会计差错更正,公司仍然还是保持净利润盈利,
扣非净利润是衡量公司真实盈利水平的一个指标,可见自2013年起,维维股份就颓势尽显。
至于为啥2019年年报期间才发现以前年度出现湖北枝江酒业税款漏交的情况,估计又是跟2019年集中出清历史包袱的公司是一个意图。
2020年5月7日,公司收到了证监会的《调查通知书》,根据公告来看,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
可能跟上述2.07个亿的税款漏交事项有关,毕竟金额影响重大,也许监管部门会给我们一项到底是会计差错还是财务造假的答案。
另外,在上述表面盈利,实则亏***,靠资产甩卖给公司凑业绩的年份中,维维股份基本上是靠关联交易。
资产甩卖就会涉及到给资产估值,卖贵卖便宜都由估值说了算,但雷哥发现维维集团不仅是估值技术用的巧妙,而且资产甩卖也是用的比较到位。以下图中的一笔股权处置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笔是公司处置维维印象城、维维万恒置业100%的股权以及徐州南湖花园度假村85%的股权。
其中,净资产价值为2544万的维维万恒置业被公司以评估值-5375万的价格处置给控股股东维维集团,评估增值率为-311.32%,评估减值7921万。
公司把这项评估减值结果归咎于***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对二三线城市的房价影响,维维小区项目的土地最近成交价格为60万/亩,较当时竞拍价格130万/亩,已经是缩水近50%。
根据成本法评估,这项开发项目出现大幅减值。
在这项交易中,到底是当时地价竞拍价格过高,还是此次评估过于"谨慎"导致评估结果为负资产呢?
成本法用来评估房产价值比较少见,以红星美凯龙为代表的一些类房企,常见采用的是收益法、直接比较法、假设开发法等方法。
即不论什么政策下,一块待开发的土地(非工业用地),其价值主要是由其未来开发产品的价值预期决定的,简单的采用成本法不能反映"房地产开发企业下的土地、以及在土地上做的各种前期工作,如已经进行的土建工程建设"的价值。
成本法的理论依据是,从卖方角度是基于过去投入的情况,是卖方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从买方角度来说,是买方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来源:百度搜索
此外,既然受房地产调控影响,房价的下滑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为啥之前在上市公司体内时,不计提减值,而是此次要对外卖给股东时,才评估减值呢?
在资产评估界有个说法是评估结果常常根据评估目的走。
同时,因为维维万恒置业以及此前维维印象城股权的全部处置,导致公司2016年存货大幅减少10.55亿,维维股份原来对万恒置业、维维印象城的资金拆借也因为股权处置转变为控股股东维维集团对公司的资金占用,共计8.4亿。
而在2011年-2015年之间,存货中的开发成本一直是存货结构中一项占比较大的资产,但从未计提过跌价准备。
控股股东对公司的资金占用在2017年6月才得以清偿。
按照这个玩法,雷哥联想到这么一个套路:如果一个公司把利润藏进了资产中,后续除了通过大洗澡、折旧摊销的方式来消化之外,还可以通过资产打包处置的方式移除上市公司体外,避免了后续的大洗澡对公司***益的影响。
这个手法在游族网络身上用过,高溢价收购形成的商誉资产,后续通过资产转让的方式,把商誉移除上市公司体外。
在上述维维印象城的股权处置之后,2020年3月,公司又开始向维维印象城公司购买维维大龙湖的商务办公楼。
来源:同花顺
2009年6月,公司因总部搬迁,以1.8亿的价格竞得维维大龙湖L7-4独栋商务综合体地块,该地块当时按照房地产和设备资产评估常用的重置成本法、市场比较法、基准地价修正法,评估估值为1.72亿。
2016年,公司将含维维大龙湖L7-4独栋商务综合体地块的维维印象城的股权整体进行转让,根据公司说法,2016年由于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影响,徐州市房地产市场上半年走势低迷,而且考虑到是股权转让,而非单项资产转让,公司采用资产基础法(不适用收益法和市场法)进行评估,评估价为1.6亿,维维印象城当时的评估增值率为79.16%。
而此次购买,因为是单项资产评估,又改为房地产评估适用的市场法,确定交易价格为1.8亿,在标的资产尚未竣工验收的情况下,增值率31%。
2009年以1.8亿买,2016年以1.6亿卖,2020年以1.8亿买,似乎也就是2000万的溢价,但仔细看就会发现这是一笔低卖高买的交易:前次以1.6亿卖给股东维维集团的是整个维维印象城打包出售,而此次买回的仅仅是占地面积8000多平米的地产,也不是当年1.8亿购买的占地13651平方米的完整地块。
而且虽然此次交易是上市公司维维股份和维维印象城的交易,但因为维维印象城是维维集团的子公司,所以这笔钱无异于是支付给了维维集团。
在上述对股东的资产转让中,维维集团基本上采用的是分期付款,2016年-2019年,维维集团对上市公司的资金占用发生额分别是9.37亿、0亿、3.32亿、14.3亿。
来源:公告
对此,公司还被监管部门出具了一份监管工作函。如果从期末财报数据来看,是没法发现这笔资金占用的。在监管部门的问询下,维维股份才自爆【近两年,企业遇到融资难题,银行贷款规模压缩,股票质押率过高,还款压力加大,资金短时周转困难,为避免出现系统性风险波及上市公司,迫于无奈出现了应急性短期违规占用,主要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并甩锅给公司的财务负责人。
这笔控股股东的资金占用是如何引起监管部门怀疑的呢?
我们先看以下几点情况。
1、从2014年开始,维维股份对外举债增加,且是以短期借款为主,其贷款期末余额的增速甚至超过了收入的增幅,当期借款金额甚至在2018年、2019年超过了当期收入规模。
从上文可知,公司近几年的经营状况并不好,而且没有什么大项的投资支出。公司大量举债的做法不太符合商业逻辑。
2、从2014年开始,公司的受限货币资金占比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基本上占整个货币资金的3成-4成。2017年-2019年,剔除受限货币资金的情况下,维维股份的货币资金资产占比也尚可,在15%-20%左右。
2017年-2019年,维维股份连续3年在第4季度大量增加经营性资金流入,而在以前年度,并没有如此明显的规律。
而且从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来看,公司在2017年、2019年均存在第四季度余额较高,第一季度骤降的现象。
3、在公司货币资金存量尚可的情况下,公司一边对外举债,还一边新增大量预付,同时还存在资金被控股股东占用的情况。似乎也是存在一些悖论。
4、从2017年起,控股股东维维集团的股权质押比例就高达90%以上。在股东很缺钱的情况下,难免会把手伸向上市公司。
来源:同花顺
2019年4月30日,维维股份因控股股东资金占用被出具了一份监管工作函。
目前,维维集团已经退居二线,第一大股东的位置已经让予他人,目前处于没有实控人的状态,此次又深陷立案调查风波,昔日的豆奶大王以这种方式强势回归,让人不禁有种"昔人已乘黄鹤去"的叹惋。
格隆汇今日整理了一份“市场热点图”
点了“在看”者,才能获取神秘好礼(只有点了才行)
然后在后台对话框回复“热点”,即可接收哦
业绩大增!股票突然被“ST”!昔日的豆奶大王怎么了?
散户买的太多了,就可能产生这样情况,庄家都跑路了。
为什么我股票挂单一直买不进?
那是因为行情传到你家时要延迟几秒钟,你看到的价格不是当前的价格,等你要撤单时行情刚好到你的价格了,所以你就买进了。
失业金停了为什么买不进社保
亲亲换工作后失业保险和医保买不进去原因,要到原单位把社保关系转出来交给新单位,让新单位在当事人社保帐户中续交下去。用人单位是应当给员工缴纳社保,这是法定义务;***建立基本养老保和态搭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闭带下依法从***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和个人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有权查询缴费记录、个人权益记录,要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社会保唤拿险咨询等相关服务。
为什么涨停的股票买不进
因为股票在涨停的时候,一般不会卖出,所以买不进。如果很少有人卖股票,这对成交不好进行流通。投资者交易的时候就会受到影响。【拓展资料】涨停股票是指股票(包括a股和b股)和证券基金在一个交易日的交易价格不超过前一个交易日收盘价的10%,ST股票不超过5%。超过涨停价格的委托无效。(上市第一天除外)涨停股票是股票价格变化的术语。为了减少股票市场交易中的投机行为,规定了每只股票在每个交易日的波动幅度,达到涨停上限的股票称为涨停。1.涨跌停板制度起源于早期的外国证券市场。这是一个交易系统,它适当地限制每个证券在同一天的价格涨跌,以防止交易价格的急剧上涨和下跌,抑制证券市场的过度投机,即规定一个交易日的交易价格的最大波动幅度是前一个交易日收盘价上下几个百分点,超过这个幅度后停止交易。2.证券市场现行涨跌停板制度于1996年12月13日颁,1996年12月26日实施,旨在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市场稳定,进一步推进市场规范化。根据该制度,除上市首日外,股票(包括a股和b股)和基金证券在一个交易日内的交易价格与前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相比,不得上涨或下跌超过10%,超过限价的委托无效。3.***的涨跌停板制度与国外制度的主要区别在于,在股价达到涨停价后,它并没有完全停止交易,在限价或限价以内的交易仍然可以继续,直到当天市场收盘。涨停买不进去了如何操作呢,那就是提前挂单,具体的规则如下:1.集体竞价也是以价格、时间和数量为优先。庄家的订单也在9:15进入上海或深圳证券交易所系统,但他的订单量很大,所以他排名第一。从9:15到9:25的顺序按时间顺序排列。2.一些证券公司可以提前持有订单,但实际上他们都是在9:15进入交易所系统,而昨晚的未决订单和9:15:00秒的未决订单同时进入交易所系统,大量的成交第一。3.9:15之前的委托仅在证券公司,未向交易所报告。4.所有证券公司在9点15分之前与交易所联系,但交易所在9点15分开始接受未决订单的委托,9点15分及之前悬挂的订单同时计算,价格和数量优先。涨停买不进去了除此之外就是等待下一个交易日的操作,这时候也是判断这个股票后续持续的一个方式。
维维股份为什么一直跌?
无论短线中线还是长线都是均线空头排列股价处于均线之下的明确下跌趋势,这种股票是主力在头部出货完毕后一直没有新主力进场,只有散户和游资,在完成一个有效的底部形态之前也就是主力完成进货动作之前,趋势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