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对股市的影响文献综述(人民币升值对股市的影响是什么?)

人民币升值对股市的影响是什么?

人民币升值更多的是通过对上市公司的影响来影响股市.而对上市公司的影响主要又是通过进出口这个链条传递,进出口依存度越大的企业,对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越敏感。具体的影响从不同的版块来看,如下:  1、交通运输板块中外债比较多的航空股,以人民币计算的债务减少能更大幅提高效益。  2、石化行业:中国作为石油进口大国,进口石油在石化产品中占了很大一块成本。如果人民币升值,对石化行业总体上是利多影响。现在,中国石化、上海石化、扬子石化等每年进口原油数十亿人民币,人民币升值将降低其进口原油成本。  3、纺织与服装行业:中国是纺织品出口大国,人民币升值将减少中国产品的价格优势,受出口额和价格的双重影响,效益有可能降低。相比较而言,以国内市场为主的影响比较小,以出口为主导的影响比较大,现在人民币升值会使欧洲和美国对我国纺织行业的关税上调的预期减小.  4、家电行业:与纺织行业类似,中国是低端家电的出口大国,四川长虹、康佳、格力等外销比重占总收入的比重很大,人民币升值将令其本来就不高的利润率进一步下降。  5、汽车行业:人民币升值会增加汽车进口,对现有厂商形成比较大的压力。但是对以组装为主、零部件国外采购的公司会降低成本。总体看,行业偏空。  6、房地产:人民币升值对房地产行业也会产生间接的利好。  7、旅游业: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使境内居民出境旅游变得更加便宜,而外国游客入境旅游变得相对昂贵,这对国内的旅游景点类公司显然是不利的,但对旅行社类上市公司有利。  8、煤炭、有色等资源类公司:比如铁矿石、铜矿石等相当部分是依赖进口的,人民币升值会带来进口成本的下降。但是这个行业是很复杂的,所以人民币只能看做是一个中性的消息.  9、化学原料*行业:我国是化学原料*的生产大国,生产的原料*因质优价廉在国际市场上颇具竞争力,人民币升值以后价格优势将会降低。与此相关的有天*、昆明制*、鲁抗医*、华北制*、新华制*等。  10、造纸业:由于我国优质纸浆大量依靠进口,人民币升值能降低造纸成本,对造纸和纸包装类上市公司是利好。  11、中小企业板块:中小企业中很多公司产品出口比例相当高,人民币升值对以出口为主的中小企业的业绩会有负面影响。

人民币升值对股市的影响

对有色等板块构成正面刺激

人民币升值对股市影响的利与弊!

关键词:B股指数 人民币升值

各位股民朋友们,大家晚好!总体来说,上周A股走势还算平静,没有大涨大跌,无论是主板还是创小板,走势一般,冲高回落。而唯一是B股指数特别强劲,原因是上证B股是美元结算,深圳B股市港元结算,大家都知道美元近期持续贬值,人民币大涨,基本就是这个原因。(如下图:B股指数)

具体一点,上周日线的震荡没有太多亮点,周五的走势更多的是周线的争夺。在前三周连阳的情况下,上周市场整体是比较弱的,由于长时间震荡调整,所以周线收阳、收阴成为关键,周五下午多空争夺激烈。最后沪指力挽狂澜,周线呈收阴十字星状。(如下图:沪指周线)

后市看点

对于上周真正的市场焦点话题,可能还是要落到我们反复提到的人民币升值这件事情上来,基于周末消息面较为平静,那么老丁今天就继续跟大家深聊一下人民币升值对于我们A股市场影响的利与弊:

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9月7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5269,较前一交易日涨42个基点。接连升破6.51、6.50、6.49三个关口,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涨势锐不可挡。

而且最近一周以来,人民币对欧元也出现持续升值。人民币不止在对美元升值,也在欧元升值。由此带动,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报价也在小幅持续攀升,这意味着人民币汇率正在转变为"对一篮子货币汇率升值"阶段。

显然,央行在今年引入逆周期因子管理汇率,非常成功,厥功至伟,大大减少了外汇储备的流失,很大程度扭转了市场错误的一致性预期。虽然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不利,但是对国内股市来说,却是大大的利好。

人民币的升值,体现了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这对股市本身就有利好作用。具体来说,人民币升值会引来大量的外资购入,这些资产是用人民币计价的,这无形中增加了股市资金,在流动性方面利好A股。

而且,对资源进口型企业来说,人民币升值对其比较有利,而成本的降低会对这部分上市公司业绩的增长有利。比较典型的就是钢企,当前我国大部分钢厂以进口铁矿石为主,由于进口量比较大,所以人民币持续升值,对这些企业有很大的利好。

当然,有利必有弊!人民币的升值利空出口型企业。比如大型造船业、家电行业、一些出口比重较大的外贸行业、小商品行业、对外投资较多的一些企业以及外汇储备较多的一些企业,都将面临挑战。

本周操作建议:总体周线仍是上涨趋势,所以中期不改上涨趋势,日线有小幅调整要求,估计跌不深,但有跌,操作上逢低介入。沪指本周重点关注3331的缺口,创业板指本周关注支撑1840一线。

 我们明天见!

金融市场风险传染的时空效应研究* - 开放时代杂志社 >> 在线阅览 >> 2022年第1期

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国的金融市场联动紧密,国际金融市场风险变得更加复杂,金融风险传染的全球性和系统性特征越来越突显。无论是突发风险事件的发生,还是单个国家金融危机的爆发都会使各国金融市场遭受危机感染的可能性加大。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国际金融市场间的风险传染问题越来越受到各国监管部门的重视,如何防范并减缓金融市场的外部冲击对本国的影响成为金融监管的重要内容之一。2020年11月15日由东盟十国发起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标志着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这一协议在给亚太地区经济繁荣与发展带来新动能的同时,也给这些国家防范区域金融风险的传染带来了新挑战。

鉴于已有文献对金融风险时空传染研究的不足,本文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参与国为主要样本,选取2008年1月—2020年12月的相关金融指标,构建面板数据半参数空间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不同国家之间和不同市场之间的风险传染关系和时空效应。这对防范金融风险跨市场、跨地区传染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文献综述与研究视角

国内外关于金融风险传染的文献主要集中在金融风险跨市场和跨地区研究两个方面。已有文献对金融风险跨市场研究主要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内部的多个金融市场之间的风险传染为主。严伟祥等利用动态条件相关-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条件风险价值模型(DCC-GARCH-CoVaR),研究金融风险在银行业、保险业、股票市场、信托业以及金融期货市场之间的传染风险效应(严伟祥、张维、牛华伟,2017)。李志辉和王颖采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分析了债券市场、外汇市场和股票市场三个金融子市场之间的传染效应,并对每个市场的风险传染效应的贡献度进行了测算(李志辉、王颖,2012)。迪博尔德(FrancisX.Diebold)和伊尔马兹(KamilYilmaz)利用网络分析方法,构建网络风险溢出模型来考察金融子市场间的风险传染效应(DieboldandYilmaz,2012)。杨子晖等采用在险价值(VaR)、边际损失期望(MES)、条件风险价值(CoVaR)以及风险溢出(ΔCoVaR)四类风险测度指标,对中国A股市场56家上市金融机构和房地产公司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展开研究,考察了中国金融风险的跨部门传染。研究结果表明金融体系整体上存在较为明显的跨部门风险传染效应(杨子晖、陈雨恬、谢锐楷,2018)。

针对金融风险跨地区研究,已有文献主要以多个国家或地区间相互的金融风险传染为主进行展开。宫越(TatsuyoshiMiyakoshi)研究了日本、亚洲其他国家和美国等多个国家之间股票市场的金融风险溢出效应(Miyakoshi,2003)。迪博尔德和伊尔马兹将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和方差分解技术进行了结合,发现美国、英国等全球19个主要国家或地区的股票市场之间存在风险溢出效应(DieboldandYilmaz,2009)。埃尔曼娜(MichaelEhrmanna)等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美国和欧洲地区之间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的金融风险传导进行了研究(Ehrmanna,Fratzscherb,andRigobon,2011)。张银山等以美元、卢布、人民币、坚戈(哈萨克斯坦货币)这四种货币作为变量构建向量自回归-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多变量波动性模型(VAR-MGARCH-BEKK),以人民币汇率主要改革时间为节点,分多个阶段对中哈两国汇率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进行考察(张银山、秦放鸣、张雯,2019)。

已有文献研究表明在当前复杂的国际金融市场环境下,金融风险跨市场、跨地区传染的空间特征明显。苗文龙等基于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构建了全球系统性金融风险传染网络,探究了系统性金融风险在不同市场、不同国家之间的传染效应。研究表明金融风险可能通过金融网络实现跨市场传染,从而对其他国家/地区的货币市场/外汇市场形成风险冲击。阿波斯托拉基斯(GeorgeApostolakis)等通过构建金融压力指数检验了七国集团(GroupofSeven,G7)国家之间的金融压力共同变动和金融风险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相对于金融稳定时期,在金融危机时期和经济不确定时期七国集团国家之间的压力共同变动更大,并且更容易受到外部冲击的影响(Apostolakis,andPapadopoulos,2014)。蒋胜杰、傅晓缓、李俊峰(2019)利用马尔科夫状态转移模型及马尔科夫区制转移向量自回归模型(MS-VAR)研究了金融危机背景下信用环境在经济波动期和平稳期不同状态下风险跨区域的传染效应,研究表明,明显存在着区域间的信用违约风险特征,并且在经济波动期传染效应更为显著。

在研究方法上,现有文献大多采用传统计量经济模型或时间序列模型进行风险传染研究(严伟祥等,2017;DieboldandYilmaz,2009;Ehrmannaetal.,2011),时间序列模型的优点是可以从时间序列中找出变量变化的特征、趋势以及发展规律,从而对变量的未来变化进行有效的预测。但时间序列模型仅考虑了时序特征,忽略了截面信息的影响。为了同时将时间和截面两个维度都纳入研究框架,本文采用半参数空间向量自回归模型(Semi-ParameterSpatialVectorAutoregression,SSpVAR)进行研究,较好地解决了传统计量经济模型和时间序列模型的*限性。空间向量自回归模型是一种对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都进行考虑的内生系统,该模型由贝恩斯托克(MichaelBeenstock)和费尔森施泰因(DanielFelsenstein)(2007)在2007年首次提出,之后在库斯(ToddH.Kuethe)等(KuetheandPede,2011)、拉马乔(JulianRamajo)等(Ramaji,M?rquezandHewings,2013)、郑万吉和叶阿忠(2015)的文献中有深入的应用。空间向量自回归模型将空间计量模型与向量自回归模型结合,较好地解决了空间计量模型中存在多个内生变量的问题。

本文的边际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本文采用的半参数空间向量自回归模型考虑了不同国家的空间地理相关性和空间经济相关性,而传统经典计量经济模型是建立在经济单元间相互独立的假设基础之上的,这与现实并不相符,因为地理或经济邻近的国家或地区在经济或贸易联系上会更密切。因此本文将空间权重纳入模型可以有效地解决经典计量模型中忽略截面个体空间相关的问题。第二,首次在考虑了地理邻近和经济邻近关系的基础上,将国家间的外汇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和银行系统作为研究对象,构建半参数空间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金融风险跨地区跨市场传染。第三,本文除了引入空间项之外,还将银行压力指数作为外生变量和非参数项加入模型中,更好地刻画金融市场间非线性的关系。由于金融市场之间的关系往往是非线性的,参数估计模型难以准确估计,而该模型能够更好地处理经济活动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影响。最后,从政策意义来看,本文通过时空脉冲响应函数对金融风险在不同市场、不同地区之间的传染进行研究,可为防范金融风险跨地区传染提供政策参考。

本文的主旨是研究金融风险在不同国家之间以及不同市场之间的传染关系和时空效应,因此既需要考虑不同截面个体之间的相关关系,又需要从时间演化的角度观察风险冲击的演化特征,而半参数空间向量自回归模型可将目标变量的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都纳入内生系统,从而真实地反映个体间的相互关系。

为保证模型的适用性,本文先对变量进行平稳性、非线性和因果关系检验,发现各市场压力指数为平稳序列,银行压力指数是非线性的,且三个市场之间存在两两互为因果的关系。因此本文将外汇、债券、股票三个市场压力指数视为内生变量,把银行压力指数作为非参数项纳入模型,建立时间滞后和空间滞后都为一期的半参数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形式如下:

其中,方程左边的[empiit]表示外汇市场压力指数,[embiit]表示债券市场压力指数,[emstockit]表示股票市场压力指数,方程右边分别代表被解释变量的时间滞后一期项和空间滞后一期项。[empi*it-1]、[embi*it-1]、[emstock*it-1]分别代表各变量的空间滞后一期项,[empi*it-1=wijempiit-1],[embi*it-1=wijembiit-1],[emstock*it-1=wijemstockit-1],空间权重矩阵[wij=minjr2ij,i≠j0,i=j],其中[r2ij]表示国家之间的地理距离,[mi]、[nj]则分别代表两个国家的经济状况。为了计算空间权重矩阵([wij]),本文借鉴冯烽和叶阿忠(2012)的做法,先根据经纬度坐标计算出地区之间的地理距离,然后将经济状况临近的两个国家作为参数,将空间权重纳入模型。[bankit]代表非参数项银行压力指数,[M(bankit)]为其未知函数形式。[ϕ]、[λ]、[μ]分别代表变量横截面上的个体固定影响、变量时间上的固定影响、变量的空间误差项。

为了平缓波动趋势,满足建模要求,对各市场压力指数进行对数化处理,分别建立对数形式的面板数据半参数空间向量自回归模型:

其中,[i]为国家个数,[i]=1,2,……,10,[lnempiit-1]、[lnembiit-1]、[lnem_stockit-1]分别为样本国家相应时间的外汇、债券、股票市场的滞后一期项,[lnempi1it-1]、[lnembi1it-1]、[lnem_stock1it-1]分别为相应时间的滞后一期的空间滞后项,[Gbank1it]是以银行压力指数为自变量的非参数项,[uit]代表残差项,[ai]代表个体固定效应。

模型运用*部线性估计理论和广义矩估计(GMM)理论,对内生变量和非线性部分进行估计,从而得到各内生变量的系数。

由于各国在不同阶段的金融风险不同,为具体分析不同的时空效应,本文依据金融压力指数(FSI)①的变动趋势(见图1)以及重大金融事件的出现对样本区间进行了划分。第一时段为2008年1月—2010年1月:受2008年次贷危机的影响,该时段样本国金融系统处于高风险状态,金融压力指数波动剧烈。第二时段为2010年2月—2013年8月:样本国金融系统在2011年年底出现了较大波动,这可能是受2010年6月14日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将希腊主权信用连降四级,从A3降至Ba1(垃圾债)所导致的。第三时段为2013年9月—2017年1月:样本国金融系统较不稳定,时而呈现高风险时而呈现低风险,这主要是受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日本央行实施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等“黑天鹅”事件连续发生所导致的。第四时段为2017年2月—2020年12月:自2017年之后样本国金融压力指数总体来说趋于平稳,但受2020年年初疫情因素影响,金融系统出现较大的波动。②本文样本区间的划分与现有相关研究(谢赤、胡雪晶、王纲金,2020)基本一致。在实证分析中通过时空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这四个时段上某国某一变量发生的单位标准差变动对其他内生变量造成的冲击,即时空的“冲击-响应”信息。

考虑到地理邻近和经济邻近关系,空间距离越近的国家往往能够呈现较强的相关性,经济联动性也更强,同时根据半参数空间向量自回归模型的要求,在进行分析时样本之间的空间距离不宜过远。因此本文主要选取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参与国作为研究样本。同时,受限于一些国家相关指标公布的滞后,本文最终以2008年1月—2020年12月中国、印度尼西亚、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韩国、泰国、俄罗斯和澳大利亚这十个国家的面板数据为基础,研究金融市场风险传染的时空效应。

对市场压力指数采用同类研究的做法,本文选取银行资本与资产比率、不良贷款率和存贷款利差来计算银行压力指数;选取各国股票市场指数收益率来表征股票市场压力;选取名义汇率、储备变动值来计算外汇市场压力指数;选取5年期信贷违约掉期利差(CDs)、债券收益率和10年期美国国库券收益率利差来综合计算债券市场压力指数。

进一步地,本文通过时空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某个国家某一变量发生的单位标准差变动对其他变量造成的冲击。相比于传统的向量自回归脉冲响应函数,半参数空间向量自回归模型可以分别从时间层面和空间层面给出“冲击-响应”的信息,所以能够包含更全面的空间信息。由于实证结果信息量太大,本文主要以中日韩为例,分析不同国家外汇市场、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的时空脉冲响应结果③,以探寻金融风险在不同市场间的传染关系及其内在原因。

从不同市场来看,中国外汇市场的冲击对日韩两国金融市场产生了影响,除了在第一时段,韩国外汇市场对于中国外汇市场的冲击响应是最大的。日本外汇、债券和股票市场对于中国外汇市场冲击的响应与韩国类似,但响应程度比韩国弱。

从中国不同市场间的冲击结果来看,给中国债券市场一个标准差的正向冲击,在第二时段,中国股票市场对债券市场一个标准差的正向冲击产生了负向响应,而外汇市场在第一时段和第三时段产生了负向响应,在第二时段和第四时段产生了正向响应。在给中国股票市场一个标准差的正向冲击时,除了第二时段的债券市场外,中国三个市场在四个时段里均产生了正向响应。

从不同时段来看,当中国外汇市场受到正向冲击后,在第一时段对韩国、日本、澳大利亚和菲律宾四个国家的外汇和股票市场金融压力都产生了强烈的正向影响,而在第二时段中国外汇市场受到正向冲击后的效果则与第一时段相反,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外汇市场受到冲击对日本债券市场、韩国外汇市场、韩国股票市场的影响是最大的。在第三时段中国外汇市场受到正向冲击后,对四个国家的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金融压力均产生了强烈的正向影响,对他们的外汇市场却产生了强烈的负向影响。第四时段在中国外汇市场的正向冲击影响下,四国冲击响应的效果则与第三时段相反,但四国的债券市场金融压力则产生了完全相反的结果。

以上时空脉冲响应结果进一步说明了外汇市场、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三者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是投资者对一国货币的利率预期。一国利率上升,将吸引国际资本流入,从而增加对该国货币和外汇供应的需求,导致该国货币升值,反之亦然。与利率变动联系最为紧密的是债券市场。债券市场对其他国家投资者的吸引力会导致相关资金流的形成,进而对汇率造成影响。预期利率的变化也将影响国际资本在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上的流动。一般地,长期债券会随利率的高低按相反方向涨落,即当利率上升时,由于长期利差缩小,会更有利于吸引国际资本到股票市场,但对短期债券来说影响较小。因此,从长期来看,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的波动溢出的负相关关系比较明显,但由于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波动溢出同时受到宏观事件、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突发事件的影响,在短期内也可能会造成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波动溢出呈现正相关。对于外汇市场与股票市场的相互关系,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解释:一是国际贸易角度,即一国汇率的变动会对从事进口贸易的企业造成较大的影响,企业商品的国际竞争力、贸易量和利润额也会改变,最终导致企业的现金流和股票价格发生变化;二是资本项目角度,即资本项目是影响汇率变化的重要因素,预期汇率变化会使投资者对自身资产组合进行调整,而资本在国际的流动又会使汇率发生变化,由于供求关系失衡使资产价格大幅波动,从而进一步通过财富效应影响一国的货币需求和汇率。

结合不同国家间的冲击结果来看,中国外汇市场对日本债券市场、韩国外汇市场和韩国股票市场的影响是最大的。在研究的样本国家中,韩国与日本外汇市场的冲击对中国外汇市场的影响是最显著的,这与各国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以及各国的外汇制度是密不可分的。与日韩两国实施的由市场供求决定的自由浮动汇率制度不同,中国实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15年中国通过增强汇率的市场化决定机制,使汇率始终保持“双向浮动”,这不仅发挥了汇率价格信号的作用,也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但是韩元、日元汇率与人民币汇率之间的波动产生的相互影响始终是存在的。当其他国家外汇市场的汇率下降时,相对于人民币就是升值,这样提升了他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对中国商品的出口则会产生负面影响。由于对外贸易是中国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引擎之一,汇率剧烈波动会给对外贸易带来巨大影响,所以必须妥善处理人民币与日元、韩元之间的关系,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正是由于不同市场之间的关联性,使得金融风险容易从一个市场传递到另一个市场,最终对整个金融市场产生影响,而经济地理距离越密切的国家之间金融市场风险的冲击响应程度往往更大,尤其是在金融危机时期会格外严重。当然,不同国家对资本管制的程度不同,市场冲击造成的影响程度也可能是不同的。对于中国而言,目前采取的是经常项目外币可兑换,资本项目项下外币兑换审慎管理原则④。在资本流动管制方面,中国一直秉承着“宽进严出”的管理模式,鼓励外商在国内进行投资,通过引资的方式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在期限结构上,对资本项目始终遵循“长松短严”的原则,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杜绝了短期投机行为对中国金融体系稳定造成影响。2014年、2016年、2017年分别开通的“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进一步实现了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给境外投资者投资境内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拓宽了投资渠道。由于“沪港通”和“深港通”互联互通的交易机制连接了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当人民币汇率处于升值周期时,内地资本市场逐步开放吸引了大量香港以及海外投资者的目光,大量北上资金持续涌入内地股市,国内资产价格上升从而导致了股市的上涨。由此可见,在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的背景下,保持人民币汇率走势稳定对国内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有着积极的作用。

四、银行系统对外汇、债券和股票市场的影响分析

为进一步探究银行系统压力这一非线性因素对外汇、债券和股票市场的影响,本文将十个样本国家作为整体对银行压力指数这一非线性因素求偏导,从而估算出外汇市场、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内生变量对银行压力指数非参数拟合的偏导数。将非参数的偏导数结果用散点图(图2—图4)表示,散点图直观地说明了银行系统压力对外汇市场、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影响。

图2显示银行压力指数增大会增加外汇市场面对的压力。银行压力指数在0.2—0.8的区间时,其对外汇市场压力指数正向作用逐渐减弱,但银行压力指数超过0.45后,其作用逐渐增强。当银行压力指数处于低水平的时候,银行对外汇市场压力指数的抑制作用比较强,而随着银行压力指数的增强,外汇市场压力指数受到银行压力指数上升影响而下降的程度则会减弱。

如图3所示,银行压力指数对债券市场压力指数的导数图呈现倒“U”形特征,银行系统与债券市场的非线性关系显著。在银行压力指数小于0.45时,银行系统压力指数升高对债券市场压力指数的正向促进作用加强。而当银行系统压力指数超过0.45时,银行系统压力指数升高对债券市场压力指数的正向促进作用会减弱。当压力指数超过0.6时,银行系统压力指数的变化对债券市场压力指数的影响降至0.4左右。

图4表明银行压力指数对股票市场没有显著影响。压力指数在0.2—0.6这个区间时,其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均在0.05以下。这可能是因为银行与股票市场具有强的相互传染性,各国为了防范银行与股票市场之间风险的传染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些举措使得银行压力指数的变化不能导致股票市场压力指数的变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当银行压力指数处于高水平状态时,股票市场与银行之间还是会有部分风险传染的情况。但在严格限制下,这种联系产生风险传染的可能性较小。

本文首次尝试在考虑了地理邻近和经济邻近关系的基础上,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参与国为主要样本,通过半参数空间向量自回归模型和时空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金融市场冲击在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及外汇市场三者之间时间上的滞后效应以及不同国家(空间)上的溢出效应。同时将银行压力指数作为非参数变量纳入模型,分析银行系统对整个金融市场的影响,得到如下研究结论:

第一,外汇市场、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三者是紧密相连的。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是投资者对一国货币的利率预期。从不同国家间的冲击结果来看,中国外汇市场对日本债券市场、韩国外汇市场和韩国股票市场的影响是最大的。在研究的样本国家中,韩国与日本外汇市场的冲击对中国外汇市场的影响是最显著的,这与各国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以及各国的外汇制度密不可分。

第二,正是由于不同市场之间存在关联性,使得金融风险容易从一个市场传递到另一个市场,最终对整个金融市场产生影响,而经济地理距离越密切的国家之间金融市场风险的冲击响应程度往往越大,尤其是在金融危机时期会格外严重。然而不同国家对资本管制程度是不同的,受到金融风险的冲击也是有所不同的。中国采用的是资本项目项下外币兑换审慎管理原则,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短期投机行为对金融体系稳定造成的影响。中国“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的开通促进了中国内地资本市场与香港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在此背景下保持人民币汇率走势稳定对国内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来说有着积极的作用。

第三,当银行系统处于高风险时,银行压力的增大会增加外汇市场面对的压力,而债券市场则能够有效地分散银行风险。当银行压力指数处于低水平状态时,债券市场对银行系统风险的接纳能力逐渐下降。对于股票市场,银行压力指数的变动则对其没有显著影响。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认为中国应建立金融风险预警与防范机制,预防外部市场冲击,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为此必须坚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应加强对自身外汇市场和短期流动资本的监管。监管部门应加强汇率风险管理意识,建立汇率风险管理制度,同时应关注货币政策操作风险、汇率过度波动风险、资本流动风险等,防止人民币汇率因以上风险而出现异常波动。坚持资本项目开放谨慎管理的原则,加强对短期资本流动的监管,以保证在外汇简政放权力度不断加大,资本项目可兑换稳步推进的发展背景下,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

第二,密切关注具有极高系统重要性的市场和地区,并根据重要性程度实行差异化管理。防范国家金融风险不能只着眼于单一金融市场,而应该纵观整个金融网络,并依据不同经济状况采取不同的措施来预防国家间金融风险的传染。在危机发生期间,除了要预防本国不同市场之间的相互传染之外,还要警惕其他国家金融市场的冲击对于中国的影响。当前,中国正在逐步减轻对其他国家的外贸依赖程度,为预防因国家间金融风险传染对中国金融市场造成的严重影响,首先应将重点转移到与中国经济关系密切的国家上。其次,在中国市场金融震荡期来临时要加强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菲律宾等国家的交流,共同制定政策来抵御风险,尽量在风险传染的初期及时切断风险传染途径,避免风险在不同市场、不同地区之间大规模的蔓延。

第三,正确处理不同市场间的关系,更好地发挥银行系统和债券市场规避金融风险的功能。为了维护整个国家金融系统的稳定,对于银行压力指数较低的国家,例如,中国、印度尼西亚、日本、马来西亚、韩国、泰国、澳大利亚等,可以适当增强银行之间的资金往来,提高自身银行压力指数水平。而对银行压力指数较高的国家,应适当降低银行压力水平,以更好地发挥银行系统和债券市场规避金融风险的功能。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复杂网络视角下系统性金融风险统计监测研究”(项目编号:19BTJ024)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冯烽、叶阿忠,2012,《技术溢出视角下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费的回弹效应研究——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载《财经研究》第9期。

蒋胜杰、傅晓媛、李俊峰,2019,《金融危机下信用违约风险的宏观驱动因素及跨区域传染效应——基于亚洲、北美、欧洲三大区域的实证分析》,载《中央财经大学学报》第6期。

李志辉、王颖,2012,《中国金融市场间风险传染效应分析——基于VEC模型分析的视角》,载《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第7期。

苗文龙、杨朔寒、田妍,2021,《全球系统性金融风险跨市场传染效应分析——基于货币市场/外汇市场金融网络的视角》,载《金融监管研究》第7期。

谢赤、胡雪晶、王纲金,2020,《金融危机10年来中国股市动态演化与市场稳健研究——一个基于复杂网络视角的实证》,载《中国管理科学》,第6期。

许涤龙、陈双莲,2015,《基于金融压力指数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测度研究》,载《经济学动态》第4期。

严伟祥、张维、牛华伟,2017,《金融风险动态相关与风险溢出异质性研究》,载《财贸经济》第10期。

杨子晖、陈雨恬、谢锐楷,2018,《我国金融机构系统性金融风险度量与跨部门风险溢出效应研究》,载《金融研究》第10期。

张银山、秦放鸣、张雯,2019,《中国与哈萨克斯坦金融市场联动效应研究——基于四元VAR-MGARCH-BEKK模型的分析》,载《金融发展评论》第2期。

郑万吉、叶阿忠,2015,《城乡收入差距、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基于半参数空间面板VAR模型的研究》,载《经济学家》第10期。

Diebold,FrancisX.andKamilYılmaz,2015,FinancialandMacroeconomicConnectedness:ANetworkApproachtoMeasurementandMonitoring,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

Diebold,FrancisX.andKamilYilmaz,2012,“BettertoGivethantoReceive:PredictiveDirectionalMeasurementofVolatilitySpillovers,”InternationalJournalofForecasting,Vol.28,Iss.1,pp.57-66.

Diebold,FrancisX.andKamilYilmaz,2009,“MeasuringFinancialAssetReturnandVolatilitySpillovers,withApplicationtoGlobalEquityMarkets,”TheEconomicJournal,Vol.119,Iss.534,pp.158-171.

Ehrmanna,Michael,MarcelFratzscherb,andRobertoRigobon,2011,“Stocks,Bonds,MoneyMarketsandExchangeRates:MeasuringInternationalFinancialTransmission,”JournalofAppliedEconometrics,Vol.26,Iss.6,pp.948-974.

Kuethe,ToddH.andValerienO.Pede,2011,“RegionalHousingPriceCycles:ASpatio-temporalAnalysisUsingUSState-levelData,”RegionalStudies,Vol.45,No.5,pp.563-574.

①金融压力指数(FSI)的构建主要参考了许涤龙、陈双莲(2015)构建银行压力指数的方法,以及巴拉克什南(Balakrishnanetal.,2011)等人构建国家金融压力指数的方法。本文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模型的具体形式为:[FSI=bank+em_stock+embi+empi]。

②金融压力指数大于零,说明此时段金融系统处于高风险;金融压力指数小于零,说明整个金融系统处于低风险状态。

③受篇幅所限,本文未将实证分析的检验结果及脉冲响应图纳入。

④中国将资本项目分为7大类43项,并根据开放程度分成无限制、较少限制、较多限制,以及严格限制四大类别。从整体上看中国资本项目最早开放的是直接投资,其次是股票投资,对债务以及贷款投资的开放则一直保持谨慎态度。

人民币升值对股市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的趋势被市场普遍认同,汇率的显著变化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和整个股市的走向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通过对比中国和日本的本币升值和股价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从长期来说,随着本币的升值,股价会持续上升;本币的大幅升值对股市的影响会较小,本币的小幅稳定升值将对股价有一个较为合理的促进作用。

关注人民币升值对行业和上市公司经营状况,对于散户把握市场走向、捕捉市场热点的意义显而易见。

从上证指数和人民币汇率的关系中我们可以观察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随着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上证指数在上涨过程中虽然有过几次调整,但其趋势还是保持上升势头。

其次,大多数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在突破重要的整数关口时,上证指数都会站上一个新的台阶。比如,2006年2月6日人民币突破8.06元大关时,上证指数当日达到了1287.23点,从2月6日到3月31日,人民币连续突破4个关口,在3月31日达到了8.0172元,而此时的上证指数也站稳了1280点的台阶,积蓄了上涨的动力。

最后,从这些历史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股市指数每次站上一个标志性的台阶时,人民币汇率都会突破一个重要关口;而且随着人民币的加速升值,股票指数的上涨也随之加快。我们可以把这看做一条重要的规律吗?

我们再回头看日元升值过程中股价的变动情况。当年日元的每一轮升值都对应着日本股市的持续上升期。整个上升过程,从1972年启动到1989年最后结束,延续了整整17年,涨幅高达19倍。在1972年至1989年的这些年间,日元有13年处于升值状态,其中,升值幅度超过15%的年份有6年;而股市则有15年处于上升状态,其中,升幅超过20%的年份有6年。升幅最大的年份是1972年,此时日元第一次从1:360的固定汇率调至1:301,当年日经指数劲升了91.91%;其次则是1986年,即《广场协议》达成后的第一年,日经指数劲升了42.61%。

借鉴日本在20世纪70-80年代日元升值期日本股市指数的发展,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一般性结论:日元升值初期对股市的利好刺激作用最大,对指数推动力度最为显著。

国外热钱对本币升值的预期,必然促其快速流人,从而推动股票和房地产市场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日本、泰国和我国台湾地区都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但同时,当本币大幅升值的时候,人们担心出口产业会受影响,而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当本币大幅贬值时,虽然有利于出口产业,但资金特别是外国资金以及热钱又会抽逃。所以当货币汇率大幅波动的时候,我们无法预测其对股票市场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只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本币升值表明国民经济不断走强,这给投资者以巨大的信心,同时也能使其通过投资股市获得利润。也就是说,人民币的升值对于股市总会有一个利好刺激。

人民币的升值对于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类型,影响也不同,表现在个股上,就会有差异。

人民币升值受益者是那些国内销售或产品国内定价,但成本受国际价格水平影响的公司,如货款以美元结算、占用外汇量高的企业将收益。人民币升值将使得原材料显得更便宜,一些企业也将从原材料成本下降中获益。这些行业包括航空、房地产、造纸、商业零售、旅游、电力等。

比如旅游业。人民币升值将提高居民出境旅游消费的能力,有出境游资格的旅行社将从中受益。人民币汇率升值对入境旅游市场需求会产生价格效应,由于我国旅游产品和服务价格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非常便宜的,入境旅游者数量不会因价格效应而明显减少。

又如航空业。由于这个行业普遍拥有巨额的外币债务,主要是美元或日元,人民币升值将带来比较大的汇兑收益。另外,人民币升值会导致航油、航材的成本相应下降。比如:2004年南方航空外债数额最多,而且以美元为主,折合人民币320亿元,如果人民币升值2%,公司由于汇兑收益,每股收益将增加0.06~0.08元。

人民币升值也会有受损者,这主要是一些出口企业。国际销售或产品国际定价,但成本主要由国内价格水平决定的公司,如大宗商品、OEM生产商是升值的主要受损者。这些行业包括纺织、家电、OEM、航运、煤炭。

还有一些受到的影响既好又坏的行业,包括钢铁、石化、汽车、银行、机械等。比如,对于银行业来说:升值2%带来的外币折算差异对上市银行的负面影响并不显著,但人民币小幅升值对出口制造型企业和贸易型企业的赢利能力在短期内有或多或少的负面影响,这使银行的资产质量面临压力;而升值预期加大,外汇持续进入,导致资产价格上升,银行资产升值,或者本币投放增多,银行扩张速度提高,效益增加。

总之,散户在投资的过程中,要注意人民币升值这一个宏观要素的变化,根据幅度变化大小和行业受影响程度来判断选股并进行交易。

提示:

1.随着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上证指数在上涨过程中虽然有过几次调整,但其趋势还是保持上升势头。

2.大多数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在突破重要的整数关口时,上证指数都会站上一个新的台阶。

3.国外热钱对本币升值的预期,必然吸引投机资金的快速流入,从而推动股价快速上涨。

4.人民币升值初期对股市的利好刺激作用最大,对指数推动力度最为显著。

5.人民币的升值对于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类型,影响也不同,表现在个股上,就会有差异。

人民币升值对股市与楼市的影响

要正文共1469字,预计阅读3分钟

原创第391篇

最近一段时间,人民币升值迅猛,我们来看看新闻:

人民币升值挺进6.3元时代

自今年4月份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升值。

5月26日,在岸人民币、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震荡上涨,截至发稿时,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双双升破6.4元关口,来到了6.3元时代。

此外,5月26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4099元,较上一交易日上升184个基点,创出近三年新高,距离6.3元时代一步之遥。

5月26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

问题来了,我们最关心的就是人民币升值对股市与楼市有何影响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人民币持续升值对股市的影响:

这几天我们的大A股彻底火了,从3300点附近一下子两天时间奔向3600点,呈现出来牛的特征,但是是短时间内的资本狂欢的炒作,还是基本面的呈现,每个人的理解不同,现实就是它涨起来了。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人民币具有升值的基础(官员放话)

最近的莫干山会议,释放出来的信息非常明确,:中国央行可能会让人民币进行升值,以部分化解资源类的输入型通胀。

股市受到政策信息的影响非常大,表现出来的欲望也更强烈,一根大阳线穿越起来。

人民币升值对股市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人民币升值,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也将全面升值,所以用人民币计价的股票当然也会随之上升。

2)因为近年来宏观经济的健康平稳运行,导致了人民币的升值,同时也体现了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股市的涨跌与宏观经济运行紧密相连,所以人民币升值也将会推动股市的上涨。

3)人民币的升值,更看重的是汇率制度的调整。由之前的紧盯美元转化为有限浮动的汇率制度,人民币也将走进对美元的升值周期,那么对升值的进一步预期将大大推动股市的上涨。

4)对资源进口必企业来说,人民币升值对其比较有利,而成本的降低会对这部分上市公司业绩的增长有利。

5)人民币的升值会引来大量的外资购入,这些资产是用人民币计价的,又由于尚未完全开放的股市,所以房地产、金融券商是最好的投资平台,这两个行业也会因此而受益。不过房地产因受调控政策的影响,走势还不明朗。

6)由于人民币的升值,对于出口型企业和外贸企业是利空,如纺织气行业、大型的造船业、家电行业、部分出口比重较大的外贸行业、小商品行业、对外投资较多的一些企业以及外汇储备较多的一些企业,都将面临挑战。

人民币升值对房价的影响:

1)人民币升值会吸引很多用人想尽量用少的时间来钱生钱,追求高回报而在市场上迅速流动的短期投机性资金,这些资金来自国内是升值保值的,那么必须要投资。

2)而国内投资最赚钱的就是房子,但要面临的问题是所有的核心城市房产都是限购的,而且外资投资数量有限,那么他们既然是来保值升值的,那就不可能去购买一些连国内投机客都不买的房子给我们抬轿,这样最稳的投资渠道已经被限制了,那么是不是房价就要跌了?

3)肯定是不会的,如果是要跌早就跌了,就算人民币升值也不会有很多人去兑换美元国外投资买房子,我们有严格的外汇管制,这个渠道是被限制的。

4)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买房是比较难得,不是一下子就能买的上,是需要存很久的,比说买个房子需要一百万,但你身上就那么几万块,无论人民币怎么升值想买房也是十分难的,因此人民币升值对房价的影响是不大的。

总得来说今年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房价的影响不大,今年对房价影响最大的是通胀预期。在通胀预期之下,房价上涨的压力不小。

通胀之年,所有的东西都在涨价,包括N年都没有涨价的可口可乐!

中国出口引擎是什么

出口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中国失去出口,经济将会怎样呢?这不仅仅是一个智力游戏。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出口同比增长21.4%,这是近三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与此同时,以美元计价的贸易顺差同比下降10.6%,是四年来的首次下降。由于人民币升值加快,以人民币计价的贸易顺差同比降幅高达17.7%。  看起来,出口数据的低位徘徊在今年全年恐怕难有根本改观。的确,现在连美联储也不再闪烁其词了:美国经济已经开始陷入衰退。这对于“中国制造”意味着什么?对于世界工厂意味着什么?答案或许是现成的。如果说股权分置改革后,沪深股市已经可以(至少部分地)看作中国经济基本面之晴雨表的话,去年冬天以来两市的剧烈调整则部分印证了出口下降对中国经济所造成的深远影响:增速明显回落,企业财务利润大幅缩水。出口是中国经济起飞最主要的引擎,这是我阅读过去二十多年间有关经济文献的主要结论。如今,出口占GDP的比重接近40%,贸易依存度(进出口之和与GDP之比)接近70%。这两个数字远远高于美国,日本(被认为是出口导向的)等大国,以及大多数规模较小的经济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比较优势的发挥很好地解释了出口规模的膨胀,中国拥有规模庞大价格低廉的劳动力资源,并且,人口结构也处于一个良好状态,人口红利效应显著。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学者强调了中国市场体制背后的强势**因素,并且据此认为比较优势战略并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经典的发展经济学几十年前就强调,**有意地实现进口替代和出口替代,能够引导后进国家实现跨越式的发展。笔者最近阅读的一篇文献呼应了这一传统。哈佛大学经济学家罗德里克(Rodrik)提出,对一国经济增长来说,重要的是出口什么,而不是出口多少。他认为,出口部门之所以对中国至关重要,不是因为中国出口规模庞大,而在于出口产品“质”的特制。显然,如果中国按照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去生产,那么中国集中生产和出口的必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无疑,然而,罗德里克的证据显示,中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要比世人一般认为的要高得多。中国的生产和出口模式与其收入所处水平不相对应,也偏离了比较优势的内涵。出口部门较高的利润吸引着更多企业跟进,经济资源因此从生产率较低的部门转移到生产率较高的部门。这由不同部门间的生产率差异及结构调整引发的经济增长,正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源。在考量这些观点时,不由得让人记起日本经济产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关志雄先生六年前曾在《亚洲时报》上撰文发出的疑问:为什么日本不害怕中国制造?他的答案是,因为中国制造的产品中大量包含了国外企业的产品,“MadeinChina(中国制造)”实际上是“MadebyChina(由中国制造)”。中国出口的产品包含很多诸如“日本制造”、“德国制造”的外国投入品,这些进口的零部件并不构成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实际上,每出口100万美元的产品,就需要进口50万美元的中间材料;而且,越是高科技产品,这进口成分的比重就越高。这代表了研判出口对中国经济重要性的另一视角。的确,因为中国的出口部门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加工业基础之上的,这意味着出口实际上对中国的GDP贡献并不大。按生产法的GDP核算原理,GDP是一个附加值的概念,并不包括中间投入品,无论这投入品是来自国内还是国外。这也就是为什么瑞银的经济学家安德森不认为中国是一个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原因。用他的话说,所谓“脱钩”与否的争论其实是多余的,因为中国经济从未与美国真正挂钩过。通俗地说,与美国脱钩是指,中国经济从来就没有看过美国的脸色,或者说,美国打喷嚏,中国却挺好。如果是这样,那么出口的下降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的灾难。出口的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看问题的视角。如果从宏观经济景气周期来看,出口下降可能并不会对当前的经济增长构成重大挑战,因为出口商品中的增加值所占GDP的比重的确不算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即便出口在今年下降为零,GDP增长率也仍然会持在令人满意的10%左右的水平上。这个速度超过了今年**公布的经济增长目标两个百分点,而在去年有过热倾向的11.9%的基础上有所回落。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假设“其他条件不变”,也就是说,假定出口下降不会影响到经济增长的其他引擎。而这是个在长期里难以成立的苛刻假设。如果从长期经济增长来看,出口的长期萎靡必将会拖累消费、投资等其他部门的增长,并会严重阻碍中国的技术进步。显而易见,如果没有出口,中国经济的今天是无法想象的。热门美剧《寻人密探》中有一个理论:要了解一个失踪的人会去向何方,就要先了解他过去都经历过什么。中国过去的经历告诉我们什么呢?首先,在2000年至2001年的高科技泡沫之后,中国出口大幅下降,但经济增长保持了良好的势头。其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与对外开放和出口部门的壮大密不可分,我们的经济成就是不可能在一个封闭环境中取得的。经济学家似乎特别在意长短有度。1983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德布鲁曾说过,经济学论文应该像女人的裙子一样,短要短到令人感到刺激;长要长到让人感到里面有些实质内容。写论文如此,做研究看问题同样如此。我们或许可以承受出口一两年的萎缩,但更长时间的萎缩则是灾难性的。幸运的是,即便美国经济呈现U型反转,也不会拖累中国出口太久的时间。

人民币升值对股票的影响如何,是利好还是利空?

人民币升值基本上对进口企业是利好,对出口企业是利空,

但由于中国是一个内需大于外需的国家,所以基本上对大多数企业都是利好,

因为人民币升值了,人民币就更值钱了,而美元是国家货币,

这样能够从国外买到的东西也就更多了,所以对中国经济是利好,

人民币升值对造纸,航空,地产等等都是大的利好,

因为造纸的原材料都是进口的,

航空业买飞机的钱基本上都是货款购买的,用以计价的单位都是美元,

房地产本来就具有人民币资产的属性,

急急!!急需“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的文献综述

人民币升值更多的是通过对上市公司的影响来影响股市.而对上市公司的影响主要又是通过进出口这个链条传递,进出口依存度越大的企业,对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越敏感。具体的影响从不同的版块来看,如下:1、交通运输板块中外债比较多的航空股,以人民币计算的债务减少能更大幅提高效益。2、石化行业:中国作为石油进口大国,进口石油在石化产品中占了很大一块成本。如果人民币升值,对石化行业总体上是利多影响。现在,中国石化、上海石化、扬子石化等每年进口原油数十亿人民币,人民币升值将降低其进口原油成本。3、纺织与服装行业:中国是纺织品出口大国,人民币升值将减少中国产品的价格优势,受出口额和价格的双重影响,效益有可能降低。相比较而言,以国内市场为主的影响比较小,以出口为主导的影响比较大,现在人民币升值会使欧洲和美国对我国纺织行业的关税上调的预期减小.4、家电行业:与纺织行业类似,中国是低端家电的出口大国,四川长虹、康佳、格力等外销比重占总收入的比重很大,人民币升值将令其本来就不高的利润率进一步下降。5、汽车行业:人民币升值会增加汽车进口,对现有厂商形成比较大的压力。但是对以组装为主、零部件国外采购的公司会降低成本。总体看,行业偏空。6、房地产:人民币升值对房地产行业也会产生间接的利好。7、旅游业: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使境内居民出境旅游变得更加便宜,而外国游客入境旅游变得相对昂贵,这对国内的旅游景点类公司显然是不利的,但对旅行社类上市公司有利。8、煤炭、有色等资源类公司:比如铁矿石、铜矿石等相当部分是依赖进口的,人民币升值会带来进口成本的下降。但是这个行业是很复杂的,所以人民币只能看做是一个中性的消息.9、化学原料*行业:我国是化学原料*的生产大国,生产的原料*因质优价廉在国际市场上颇具竞争力,人民币升值以后价格优势将会降低。与此相关的有天*、昆明制*、鲁抗医*、华北制*、新华制*等。10、造纸业:由于我国优质纸浆大量依靠进口,人民币升值能降低造纸成本,对造纸和纸包装类上市公司是利好。11、中小企业板块:中小企业中很多公司产品出口比例相当高,人民币升值对以出口为主的中小企业的业绩会有负面影响。

什么是热钱?

热钱(HotMoney),又称游资(RefugeeCapital)或叫投机性短期资本,只为追求最高报酬以最低风险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迅速流动的短期投机性资金。热钱与市场  国际间短期资金的投机性移动主要是逃避**风热钱走势险,追求汇率变动,重要商品价格变动或国际有价证券价格变动的利益,而热钱即为追求汇率变动利益的投机性行为。当投机者预期某种通货的价格将下跌时,便出售该通货的远期外汇,以期在将来期满之后,可以较低的即期外汇买进而赚取此一汇兑差价的利益。由于此纯属买空卖空的投机行为,故与套汇不同。在外汇市场上,由于此种投机性资金常自有贬值倾向货币转换成有升值货币倾向的货币,增加了外汇市场的不定性,因此,只要预期的心理存在,唯有让升值的货币大幅波动或实行外汇管制,才能阻止这种投机性资金的流动。编辑本段热钱甄别及数目的确定  虽然大概的定义可以这样说,但是如何甄别热钱以及确定热钱的数目大小,却非易事。因为热钱并非一成不变,一些长期资本在一定情况下也可以转化为短期资本,短期资本可以转化为热钱,关键在于经济和金融环境是否会导致资金从投资走向投机,从投机走向逃离。而我国现行实际上的固定汇率制度和美元持续贬值的外部金融环境,造就了热钱进出的套利机会。  首先是热钱进来对经济造成推波助澜的虚假繁荣。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热钱在赌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同时,乘机在其他市场如房地产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以及其他市场不断寻找套利机会。如最明显的莫过于房地产市场。最近两年多来,我国房地产价格直线上升,全国房地产价格涨幅在12%以上,远远超过消费物价指数,尤其在北京、上海、杭州、南京等一些大城市,房地产价格上涨20%以上,甚至达到50%。即使2004年严厉的宏观调控也没有抑制房价的急剧上涨。因此,不能排除一些套利资本进入了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很多房地产开发商之所以不愿意降价楼价房价,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对国际热钱心存幻想,而能够吸引国际热钱进入中国楼市的一个很重要的理由,就是人民币的大幅升值。  其次热钱大量进入,加大外汇占款规模,影响货币政策正常操作,扰乱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行,加剧国内通货膨胀的通货膨胀压力。2004年全年基础货币投放达到6600多亿元人民币,按照测算大约1000亿美元的热钱流入,就有8000多亿元人民币,因此,仅仅热钱流入就超过了全年的基础货币投放额。这迫使央行在公开市场大量运用央行票据强行冲销,仅2004年央行就发行了近1.5万亿元票据对冲,这大大增加了央行的操作成本,同时也使得我国货币政策主动性不断下降,货币政策效果大打折扣,增加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据有关专家计算,截至2005年底,在我国境内的“热钱”超过3200亿美元,2006年底和2007年底分别为4000亿美元和5000亿美元。2008年6月24日,社科院世界**与经济研究所专家在社科院网站上发表报告指出,在一定的经济学模型假设下,中国资本市场上的热钱数额惊人,已高达1.75万亿美元,这一数字大约相当于截至2008年3月底的中国外汇储备存量的104%。“热钱”向中国流入是受多种因素驱动的:既可以实现规避国际金融动荡风险,也可以对人民币套汇套利,还可以对国内股市、楼市进行投机”。  再次,热钱流入,人为加大了人民币对外升值的压力。我国现行的汇率体系,以及美元持续贬值,才能吸引热钱进来。因此,只要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变,随着流入热钱的增多,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就会越大。最后,热钱的流出,也同样会使经济剧烈波动。随着美联储7次升息,美元利率提高增强美元吸引力,加上对人民币升值预期不确定性增加,如果热钱大规模迅速流出,就会使一些投机气氛较大的市场价格会大幅波动,如房地产价格迅速回落、债券价格以及股票市场大幅震荡等。  长期以来,发展中国家由于国内资金短缺,往往比较在意外汇流出,希望外汇流入。泰国在1997年前奉行高利率政策,大量“热钱”涌入;泰铢贬值后,“热钱”迅速逃逸,使泰国的经济大厦轰然倒塌。编辑本段热钱特征“四高”特征  1、高收益性与风险性。追求高收益是热钱在全球金融市场运动的最终目的。当然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因而热钱赚取的是高风险利润,它们可能在此市场赚而在彼市场亏、或在此时赚钱而在彼时亏,这也使其具备承担高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2、高信息化与敏感性。热钱是信息化时代的宠儿,对一国或世界经济金融现状和趋势,对各个金融市场汇差、利差和各种价格差,对有关国家经济政策等高度敏感,并能迅速做出反映热钱与股市、楼市。  3、高流动性与短期性。基于高信息化与高敏感性,有钱可赚它们便迅速进入,风险加大则瞬间逃离。表现出极大的短期性、甚至超短期性,在一天或一周内迅速进出。  4、投资的高虚拟性与投机性。说热钱是一种投资资金,主要指它们投资于全球的有价证券市场和货币市场,以便从证券和货币的每天、每小时、每分钟的价格波动中取得利润,即“以钱生钱”,对金融市场有一定的润滑作用。如果金融市场没有热钱这类风险偏好者,风险厌恶者就不可能转移风险。但热钱的投资既不创造就业,也不提供服务,具有极大的虚拟性、投机性和破坏性。新兴市场应对大量热钱流入  就中国而言,目前首先应该加强资本流入尤其是短期投机资本的管理和监督;  其次,要保持宏观经济的定和政策的相对连续性以使得资本流动可持续,而这也是防止资本流动逆转最根本的因素;  此外,保持汇率安排一定的灵活性也是必要的。抵抗外资热钱方法  1、全面通胀,让物价全面上涨,但老百姓承受不起;  2、提高准备金率,但这招对中国股市影响有限;  3、另外寻找一个分洪、泄洪之地,比如让房地产市场再度亢奋,但市民们受不了;  4、加快人民币升值的步伐,一步快速到位,宣布几年之内不升值了,但外贸企业就会因此大量破产,失业问题无法解决;  5、对我国证券市场进行扩容。采取的措施包括鼓励已上市优质国有企业整理上市及公开增发,或者加速红筹股的回归,还包括允许外资企业发行A股等。编辑本段热钱流入与流出国际热钱流向  1、短期利率正处在波段高点,或还在走高。  2、短期间内汇率蓄势待发,正要升值。  只要中国符合以上两个条件热钱就源源流入。  一般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正在起飞,国民所得正在成长,股市正待上扬的市场,只要相较於他国符合以上要件,都能吸引八方热钱进来。备捕可热钱也最无忠诚度可言,它们会一直待到本国相对于他国:  1、短期利率已然回档下跌  2、短期间内汇率正待走贬  热钱就会再度流出。  所谓热钱流出,就是变卖本国货币计价资产,如外资拥有的股票、国债、投机性土地等,大量变卖,换成他国货币之后,倾巢汇出。  以上一进一出,如果时间短而流量大,将造成本国股市债市房市,爆起乍跌。前辈们说的好,不可不防也!我国现状  我国现行实际上的固定汇率制度和美元持续贬值的外部金融环境,造就了热钱进出的套利机会。  可热钱亦未必就是洪水猛兽,如能因势利导,晓以大义,制度规范之,亦能使其安心谋算于中国,只要它觉得有利可图,无须颠簸劳顿於环球,则热钱亦我无尽藏也。编辑本段热钱创造的新词汇  近两年由于国内热钱在楼市、股市中不能获得足够利润,便开始对农产品进行疯狂炒作,引起了多种农产品非正常涨价,广大百姓对此深感无奈,网民们也分别创造出了相关的词汇,以宣泄自己的情感,“蒜你狠”、“豆你玩”、“姜一军”、“苹什么”等就是在大蒜、绿豆、生姜、苹果等涨价时所产生的词汇。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还会产生更多的新词汇。编辑本段热钱流入渠道  热钱进入渠道多达十余种,主要渠道有:  其一,虚假贸易。在这一渠道中,国内的企业与国外的投资者可联手通过虚高报价、预收货款、伪造供货合同等方式,把境外的资金引入。  其二,增资扩股。既有的外商投资企业在原有注册资金基础上,以“扩大生产规模”、“增加投资项目”等理由申请增资,资金进来后实则游走他处套利;在结汇套利以后要撤出时,只需另寻借口撤消原项目合同,这样热钱的进出都很容易。  其三,货币流转与转换。市场有段顺口溜可说明这一热钱流入方式:“港币不可兑换,人民币可兑换,两地一流窜,一样可兑换”。国家外汇管理*在检查中发现,通过这样货币转换和跨地区操作的办法,也使得大量热钱“自由进出”。地下钱庄其四,地下钱庄。地下钱庄是外资进出最为快捷的方式。很多地下钱庄运作是这样的:假设你在香港或者境外某地把钱打到当地某一个指定的账户,被确认后,内地的地下钱庄自然就会帮你开个户,把你的外币转**民币了。根本就不需要有外币进来。  其五,货柜车夹带现金。这种做法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的来料加工企业。企业以发员工工资等名义,通过货柜车夹带港币进出粤港两地。如果一个企业有十部八部货柜车的很多,一部车跑一两趟很普遍,每趟夹带50万港元,即便被海关查上也很好解释。2006年以来,随着资金进出需求增多,一些类似的企业慢慢地就拓展业务成了变相的“地下钱庄”,大批量帮别人夹带现金。  其六,赡家款。海外华侨对国内亲属汇款被称之为赡家款,这几年这个数字大幅增加。此间真正用于“赡家”用途的款项堪疑,相当多的热钱是通过这种渠道进来炒股、买房。编辑本段热钱粗略计算  国家的外储增加量-FDI(外商直接投资)-贸易顺差=热钱参考文献:http://baike.baidu.com/view/1084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