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名币汇率对铁矿石的影响(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各产业的发展有何影响)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各产业的发展有何影响

本国货币和外币的兑换比值。①本币贬值对进出口收入有影响。一国货币贬值通过降低本国商品相对外国产品的价格,使国外人们增加对本国产品的需求,本国居民减少对外国产品的需求,从而有利于本国的出口,减少进口;外国货币的购买力相对提高,贬值本国商品、劳务、交通、住宿等费用相对便宜,有利于吸引外国游客,扩大旅游业发展,推动就业增加和国民收入的增长。②本币贬值对国际资本流动也有影响。如果贬值趋势不断发展,那么人们将会把资金从本国转移到其他国家,引起资金外流。ⅱ.本币贬值对国内经济的影响。①本币贬值后,一国的贸易收入往往会得到改善,整个经济体系中外贸部门所占比重会扩大,从而提高本国的对外开放程度,可以有更多的产品同国外产品竞争。②本币贬值对物价也有影响。一方面,出口扩大,引起需求拉动物价上升;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国内生产成本推动物价上升,货币贬值对物价的影响会逐步扩大到所有商品,易引发通货膨胀。

为什来自么铁矿石价格上涨,那么澳元的汇率也会涨

因为澳大利亚是铁矿石出口大国,如果铁矿石的价格上涨,那么澳大利亚就能够从铁矿石出口中获得更多的利益,而如果铁矿石价格一直维持在低位,那么也将会拖累澳元的走高。另外澳大利亚铁矿石的主要出口对象就是中国,因此中国的经济预期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澳元的走势

人民币汇率调整对金属行业带来的影响?谢急用啊

金属行业  1.有色金属:  人民币升值首先造成的将是国内金属产品价格的下跌。而对于国内供应缺口较大的金属品种如铜、氧化铝、镍等,人民币升值影响幅度相对较小。对于出口比例较大的行业如电解铝等,则短期内带来价格冲击较大,但来自于氧化铝采购成本的下降将有效缓和利润削减。由于国内绝大多数金属品种都需要从国外进口精矿原料,因此在不考虑其他前提下,人民币升值将降低行业从国外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的原料采购成本;但对于以来料加工方式贸易进口原料进行生产的企业来说,人民币升值将降低其以人民币计价的加工费,从而导致利润率下滑。从目前来看,全球精矿的加工费普遍呈现上涨态势,并且幅度远超过人民币潜在升值幅度,因此,我们认为未来人民币小幅升值对于该类来料加工企业而言影响相对也较小。  2.钢铁业  对钢铁企业影响不同  人民币升值有利于钢铁产业降低成本。对于钢铁行业,目前为净进口国,其中2004年进口钢材、铁矿石、废钢分别为207亿美元、127亿美元和23亿美元,全年进口总额为357亿美元。2004年出口钢材、钢坯、铁合金分别为83亿美元、23亿美元和26.5亿美元,合计出口总额为133亿美元。  随着进口铁矿石总量和占比的逐年提高,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将有利于钢铁行业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提高中国钢铁工业的竞争能力。  考虑到中国钢铁企业产品市场主要为国内市场。目前我国长型材的市场供求主要受国内供求的影响,板材特别是薄板市场与国际市场联动十分密切,但是,目前国际市场板材价格明显高于国内市场,因此,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于钢铁行业总体是利好。  考虑到人民币5~10%的汇率变动,对于全行业具有10%的利润变动。对于具体钢铁企业的影响是不同的,其中,主要依赖国外进口矿石的宝钢股份、马钢股份、唐钢股份、武钢股份等钢铁企业受益最大。H股价格的上涨将进一步拉动内地钢铁A股的上涨。从风险因素看,人民币升值后,下拉以本币计价的国内钢材价格,有可能导致钢铁消费行业出口减少和进口钢材数量的增加,导致行业供大于求*面的恶化。  人民币升值对钢铁行业的最大利益在于降低钢铁行业的采购成本:目前40%左右的铁矿石依赖进口,而以铁矿石为主的原料占钢材成本的30-40%;受益的上市公司主要包括宝钢、武钢、马钢、济钢、南钢等以进口铁矿石为主要原料的公司,这些公司的铁矿石采购进口和国内采购的比例基本是7:3,其它如鞍钢、新钢钒(资讯行情论坛)这类公司以自有矿山为主的公司,则影响较小。  人民币升值对钢铁行业的负面影响主要是将加大钢材的进口量,同时减少出口量。当然这种负面影响是中长期的,在短期受国内需求和国内外价差制约,这种负面影响可以忽略不计:首先,目前国内钢材需求仍然旺盛,出口量所占产量比例仅为4%。从产品结构而言,出口的主要是附加值较低的线材及普板等产品,进口产品则以国内无法生产或者是产能不足的高附加值产品,包括汽车用薄板、船用中厚板等。其次,国内外目前的价差在20%以上,即使人民币升值,依然无法弥补这一块价差。从中长期来看,随着价差的逐步缩小,特别是独联体价格目前已经比较接近国内价格,这些地区的价格对国内价格会产生抑制作用,而人民币升值将加的这方面的影响。对于具体公司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因为钢铁行业上市公司出口的比率都非常小。  http://zjsr.cn/show_hdr.php?xname=1N6HG01&dname=L6KS211&xpos=4

溢价汇率多因素扰动5月份铁矿石落地利润波动加剧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的钢铁铁矿石”

Mysteel铁矿石 专注铁矿石领域

背景:

5月,铁矿石进口利润宽幅波动,整体呈现先快速下滑而后迅速回升,并于月尾几天再度开启低位震荡走势,以PB粉例,5月4至5月17日期间,其落地利润下跌56元/吨至-9元/吨,在5月25日时反弹28元/吨至19元/吨,随后落地利润回落至10元/吨附近。本文将详细剖析近期进口利润变化的背后原因,并对短期内进口利润情况进行预测。

正文:

一、5月前半月落地利润快速下滑原因

铁矿石人民币价格易跌难涨,内外矿价差快速收缩

五月前半月,由钢厂减产引发的原材料负反馈持续发酵,在此叠加节后钢厂对原材料补库的预期落空,铁矿石港口现货开启快速下滑通道,Mysteel62%港口现货价格指数于5月4日至5月12日期间累计下降32元/吨至774元/吨。然而该阶段,Mysteel62%远期现货价格指数却呈现出较强韧性,价格仅下降0.3美元/吨至102.55美元/吨。

 经研究发现远期价格在此期间保持坚挺的原因主要由铁矿石低折扣以及高溢价所导致。Mysteel根据公开数据整理了解到,力拓对其SP10粉的5月折扣维持7.5%,但收窄了RTX块的5月折扣至5.5%;必和必拓也降低了其中主流产品的折扣,金布巴粉从4月的4%缩至3%,麦克粉则从4月1.5%的折扣缩至0折扣,创下了历年来的新低。两拓收缩5月的部分产品折扣,说明至少两拓继续看好5月的产品销路,侧面而言,说明钢厂利润持续收缩,对中低品的铁矿石需求仍保持一定的黏性。与此同时,市场流动性较好的PB粉和纽曼粉溢价也水涨船高,纷纷达至年内高点,这在很大程度上减缓了铁矿石美金指数价格下移,使得铁矿石内外价差快速收缩,各品种落地利润迅速下滑甚至倒挂。从平滑后的历史数据也可以看出,溢价快速上涨时,落地利润出现较为明显的下跌走势(图二)。

 人民币加速贬值使得进口成本更高

Mysteel观测到,五月前由于人民币汇率涨势仍较为缓和,铁矿石落地利润的变化更多受到内外价差的影响。五月后汇率对落地利润的影响越来约不容忽视(图三)。自5月后,人民币汇率回调幅度加大。对此,一方面是因为4月各项经济数据的陆续披露后,国内经济复苏程度不及市场预期。具体来看,信贷修复斜率放缓、国内物价阶段性低位运行、消费及工业需求较弱等因素,显示出国内经济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进而引发了市场对中国货币政策将进一步宽松的预期,对人民币汇率构成拖累;二是海外中小银行业风波和美国债务上限从避险层面对美元有支撑,致使人民币汇率时隔近5个月后再度破7,汇率大幅走扩后对落地利润形成的挤压影响也逐步加大。

二、5月后半月落地利润回升逻辑

美金市场流动性紧缩导致铁矿石美金价格跌幅加快,落地利润逐渐修复

受上半月落地利润快速下滑影响,市场交投情绪受到严重阻碍,美金市场流动性于五月后半月呈现明显收缩态势,远期现货日均成交量仅为46万吨,环比上半月下滑46.51%,较去年同期下降59.29%。疲软的市场氛围使得部分贸易商在二级市场上纷纷降低中高品溢价,加大中低品折扣来吸引购买兴趣,这也使得铁矿石美金指数价格指数加快下移速度,5月12日至5月25日,Mysteel62%远期现货价格指数累计下降4.35美元/吨至98.3美元/吨。而铁矿石港口现货价格受钢厂复产刚需支撑,价格降幅明显放缓,在此期间,Mysteel62%港口现货价格指数累计下降19元/吨至755元/吨,致使落地利润由低位开始逐渐修复。

三、6月落地利润预测

 近期,落地利润在反弹后再度进入收缩区间,Mysteel预测6月进口利润或仍将处于低位震荡阶段,但出现倒挂可能性不高。目前市场纷纷猜猜粗钢平控或于6月底开始执行,届时铁矿石需求将有进一步下降空间,对铁矿石人民币价格形成掣肘,然而目前铁矿石港口库存并未出现明显累库趋势,且厂内原料低库存以及废钢性价比近期的大幅下滑对铁矿需求形成一定程度利好,以上因素都将在接下来几周对铁矿现货价格形成一定的底部支撑。

 此外,从近期澳洲主流矿山公布的6月矿山折扣来看,部分品种折扣有走扩趋势,例如金步巴粉6月折扣扩大至4.25%,RTX块扩大至6%,超特粉折扣扩大至11.5%,这也预示着矿山对短期内铁矿石下游需求信心有所动摇,铁矿石美金价格下滑阻力有所减小。在此基础上叠加目前远期可贸易库存连续三周出现累库走势,对贸易商挺价情绪将有一定程度的削弱。与此同时,由于从海飘市场接货到落地港口、通关销售会存在相当的窗口期,基于保守心态,贸易商在海飘市场接货的积极性也将持续承压,而钢厂在目前微利运营下,其流动资金较为紧张,未来一段时间仍将以按需采购现货为主,对远期价格形成制约。

 而站在汇率角度,受外贸出口稳定性不强,且市场对于美联储6月仍有加息预期,人民币汇率短时间内或将继续维持跌势,这将进一步加重进口成本,使得落地利润承压,但Mysteel预计人民币贬值速率将有所放缓进而导致这一影响因素将被走扩的进外价差所抵消。总的来看,铁矿石远期价格走势将小幅弱于港口现货价格走势,落地利润或将在短期内走扩,但上涨空间有限。

end

分析人民币汇率未来走势(人民币汇率未来发展趋势)-基本分析-摩圈精准

1、人民币四个月贬值5%,受美国加息的影响,人民币未来会重新增值。美元是世界最强的信用货币,加息会对其他国家的货币造成抽血效应,那欧盟受挫,日本没法逃过,中国自然也无法独善其身。

2、按照目前这个走势,人名币汇率在未来几周内破7已经近在咫尺,汇率单边下跌,按理说应该是一个不稳定的经济现象,一般央行都是要干预的,然而从15日人民币突然大幅贬值至今,央行却一直三缄其口。

3、同时也影响的经济的发展。债券和汇率都是一个国家经济情况的一个动态反应。当然对于现在的人民币的快速贬值也有国家主动调控的因系。毕竟我们的外汇有国家管制,人民币的对外贬值有利于我们的出口。

人民币汇率突破7,即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下降,人民币相对贬值,美元相对升值。与以前相比,同样数额的美元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这增强了美元对人民币商品的购买力。

人民币汇率破7对股市的正向影响:出口企业的股票价格上涨。人民币汇率破7,就是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下降,人民币相对贬值,美元相对升值。同样数额的美元相对之前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美元对人民币商品的购买力增强了。

北京时间9月15日,外汇市场上,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跌破整数关口“7”。时隔两年多以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再度一脚迈入“7”时代。

人民币汇率破7分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有利影响:汇率贬值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提振出口;对于电子、家电、纺织服装等出口收入占比较高的行业。汇率贬值能够增加汇兑收益,改善企业经营效益。

影响一:进口企业进口成本增加人民币汇率破“7”有利于提高出口贸易的价格和竞争力优势,推动纺织服装、皮革箱包等实体经济复苏,但像进口原材料、服务和货物的进口企业,他们的进口成本将会有所增加。

1、从目前铁矿石行情来看,澳元还会再跌,只是幅度会慢慢变小。半年内不需要用到澳元的投资者可以再等等,也许还可以换取到更大的利益澳元兑换人民币汇率的近期趋势如何?谢!会。

2、综合来看,短期澳元对人民币汇率延续回落趋势的可能性较大,下方关注7511一线支撑防御情况。若盘面下行突破下方支撑,短期或将继续下行考验7037一线支撑,若不能突破,后市大概率向上反弹逼近7781颈线压力。

3、澳大利亚元=5509人民币,1人民币=0.2197澳大利亚元中国经济增速不断正常化的背景下,人民币根本涨得停不下来。11月18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再度调升169点,报5593。

4、从长远来看,澳元汇价的走势仍将是向下。而如果在5月6日澳洲联储的下一次会期到来之际澳元的反弹走势仍在延续,那么澳洲联储就会释放更多宽松措施来对其汇价起到再度打压的作用。

5、澳元兑人民币汇率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最新数据显示,澳元对人民币的汇率已经达到六年来的最高水平,达到74元。这种趋势主要得益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劲势头和澳大利亚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关系。

6、从日线图形上看,澳元兑人民币走势在冲高至5000上方之后,持续下跌,目前4835这个位置比较关键,跌破下去,那么下周以跌势为主,日线走势目前也是继续看澳元兑人民币下跌,本周前几天整理之后会继续展开跌势。

1、人民币汇率跌破9后,未来走势很难准确预测,因为这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国内外经济状况、政策调整、市场情绪等等。然而,可以从一些方面入手分析,为未来走势提供一些思路。首先,需要关注国内外经济状况。

2、人民币汇率跌破9未来走势如何最近美元强势回升,人民币汇率一再下跌,截止8月29日,离岸人民币汇率跌破这令不少国民或投资者感到担忧。

3、),如果外汇储备不足,人民币就会有被做空的危险,外资也会迅速挤兑踩踏式的撤离中国,外储会迅速耗尽,汇率一泻千里。外储一旦耗尽,国际粮食,石油,矿产哪个断供都能让中国一夜回到解放前。

4、对进出口贸易企业影响会大一些,汇率上的风险,会导致进口成本和出口收入有波动。今天上午,离岸人民币兑美元跌破7元关口!8月5日,离岸人民币兑美元跌破7元关口。

要稳步有序扩大金融市场开放,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促进人民币国际化,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会保持在均衡合理的水平。从经济面上来看我国经济率先复苏,疫情的防控和工厂复工都走在世界前列,所以经济的基本面是向好的。

该人士还透露,随着美国的经济逐步回暖,美元指数也会继续上涨,未来人民币的上涨态势会迎来进一步压缩,但整体而言,仍然会保持长期上涨的态势。

短期来看,人民币持续仍然会升值;中长期来看,随着人民币形成机制进一步市场化,人民币汇率会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双向波动。数据显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已经升到一年多的高位。

人民币升值和贬值的影响有弊有利:从利的方面看升值和贬值:升值:一国货币能够升值,一般说明该国经济状况良好。因为在正常情况下,只有经济健康稳定地增长,货币才有可能升值。

汇率走势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通常可采用基本面分析与技术分析相结合的方式。

关于分析人民币汇率未来走势和人民币汇率未来发展趋势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股民们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箱包汇率中间价

招商银行可以开通美股账户吗?(招行香港一卡通美股)

美国股市的“做空”某只股票是什么意思?(美股如何做

人民币兑英镑走势分析图(人民币兑英镑走势分析图表)

专利分析软件外国(专利分析软件外国研究现状)

近期人民币贬值这么多,对铁矿石的影响?

临近年中,人民币汇率交出“半年报”。6月29日,央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23年6月29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7.2208元,前一交易日中间价报7.2101元,单日调贬107基点。至此,人民币中间价已经连续6个交易日贬值,续创2022年11月10日以来新低。

人民币此次大幅贬值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理论上讲,货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我国每年进口铁矿石消耗的外汇仅次于石油进口。如果人民币继续这么贬值,对铁矿石的价格势必是要造成较大影响。

找了之前的一篇人民币升值的文章分析,以飨读者。

一、钢材贸易视角下:人民币升值1%将带来同期出口金额与出口数量4.57%与5.22%的下降

传导机制:对于钢材出口的影响主要基于贸易量与贸易价格两条主要途径:(1)贸易量途径:在以人民币计价的出口钢材价格保持稳定的条件下,人民币升值将推动以外币计价的出口钢材价格上涨,而出口钢材价格上涨将使得钢材外需减少,进而推动出口贸易量下降,最终导致出口贸易金额下降。(2)贸易价格途径:在钢材出口贸易量保持整体稳定的条件下,外贸企业为了保持其销售额而被迫维持其出口钢材的国际价格,而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国际价格持稳将带来以人民币计价的钢材出口价格下跌,从而导致出口贸易金额下降。

实证结果:人民币升值1%将带来同期出口金额与出口数量4.57%与5.22%的下降,而对出口价格传导效应不显著。从分项效应而言,人民币升值的主要传导途径是贸易量途径,对出口数量具有负向的同阶传导效应和正向的滞后一阶传导效应,弹性分别为-5.2154和0.6772,当月每1%的人民币汇率的升值会带来-5.22%的出口数量增速变化;但随后一个月该脉冲会减弱并转为正向,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反向脉冲效应会被修复与削弱;而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价格的传导效应不显著。考虑量纲影响人民币升值对出口整体传导效应较为微弱,考虑人民币升值幅度为一个标准差,则其所带来的出口金额、出口数量的同阶增速变化分别为-6.17%和-7.04%,这分别仅构成了-0.3341和-0.3677个出口金额增长率与出口数量增长率标准差。

二、原材料贸易视角下:人民币升值对于原材料进口价格存在滞后的负向效应、对进口数量和金额影响不显著

传导机制:人民币升值对于原材料进口贸易的影响主要基于贸易量与贸易价格两条主要途径来传导。(1)贸易量途径:如果本国在国际市场上为价格接受者,此时,在以美元计价的进口原材料价格保持稳定的条件下,人民币升值将推动以美元计价的进口原材料价格下跌,而进口原材料价格下跌将使得原材料内需增加,进而推动进口贸易量增加。此时,由于以人民币计价的原材料价格下跌而进口量上升,因此我们无法直接判断以人民币计价的原材料进口贸易金额的方向。(2)贸易价格途径:如果本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重要影响地位时,可能通过控制进口量以通过影响国际市场供需进而影响价格,此时在原材料进口贸易量保持整体稳定的条件下,人民币升值背景下将推动以美元计价的进口原材料价格下跌,从而导致进口贸易金额下降。

实证结果:人民币升值对于铁矿石进口金额和进口数量影响不显著,而人民币升值1%将带来滞后二期、三期和六期铁矿石进口价格分别下降0.82%、0.69%和0.65%。从分项效应而言,人民币升值对铁矿石价格分别具有负向的滞后二期、三期和六期的传导效应,弹性分别为-0.8166、-0.6930和-0.6527,其经济含义为人民币升值的滞后二月、三月和六月会对铁矿石进口价格形成负向影响,即每1%的人民币升值,将带来滞后二月-0.82%的进口铁矿石价格增速变化、滞后三月的-0.69%的进口铁矿石价格增速变化和滞后六月-0.65%的进口铁矿石价格增速变化。但对铁矿石进口数量的传导效应不显著。考虑量纲影响人民币升值对原材料进口传导效应较为微弱,我们考虑人民币升值幅度为一个标准差,则其所带来的铁矿石进口价格的滞后二阶、滞后四阶和滞后六阶增速变化分别为-1.10%、-0.94%和-0.88%,而这分别仅构成了-0.1699、-0.1441和-0.1358个滞后二阶、滞后四阶和滞后六阶铁矿石进口价格增长率标准差。于炼焦煤的进口贸易而言,人民币升值对于炼焦煤进口金额影响不显著、对炼焦煤进口数量影响由于存在脉冲修复整体方向尚不明确。

三、离岸资产复负债表视角下:人民币升值使得外币资产贬值产生汇兑损失、外币负债下降产生汇兑收益,负债大于资产或促汇兑收益

在外币计价的资产绝对数持稳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将使得以本币计价外币资产的绝对数减少,即以外币计价的资产贬值,产生汇兑损失;在外币计价的负债绝对数持稳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将使得以本币计价的外币负债绝对数减少,即以外币计价的负债下降、企业债务减轻,产生汇兑收益,两者综合进而影响钢铁企业利润。

四、人民币升值综合效应:钢材收入减少大于成本下降,汇兑损益提升

利润综合考虑人民币升值对于钢铁上市公司的影响,钢材收入减少大于成本下降,汇兑损益提升利润。在我们的假设分析前提下,人民币升值1%将显著利好海外营收和资产占比较低、原材料海外采购和负债占比较高的钢企,如:柳钢股份、安阳钢铁、酒钢宏兴、马钢股份、凌钢股份、河钢股份、三钢闽光、南钢股份、方大特钢、杭钢股份、*ST华菱、西宁特钢、*ST沪科等;而人民币升值1%将对显著拖累海外营收和资产占比较高、原材料海外采购和负债占比较低的钢企,如包钢股份、太钢不锈、本钢板材、首钢股份、久立特材、常宝股份、抚顺特钢、大冶特钢、新钢股份、韶钢松山、宝钢股份、新兴铸管、武进不锈、永兴特钢、沙钢股份和金洲管道等。

五、风险提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汇率变化的方向和幅度具有不确定性;汇率变化对钢企利润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矿石巨头联合操纵铁矿石短期价格。

来源:凌波微观

声明: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和决策建议,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本号删除。

----------------------------------------------------------------------

美元下跌对商品期货有什么影响,比如说铁矿石?

因为国际上基本所有的大宗商品都是以美元来报价计价的,所以从大的层面来说,美元下跌,所有的商品期货价格都会上涨。不考虑其他的因素的话,对铁矿石肯定是利多的。具体来说,我国的铁矿石有相当大一部分是从澳洲的力拓、必和必拓进口的,所以国内铁矿的价格和美元以及澳元包括人民币的汇率都有关系。近几年我国铁矿石进口价格以及澳元对美元汇率的走势来看,这两者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即澳元贬值的同时我国铁矿价格下跌,而澳元升值时我国进口铁矿价格上升。假设美元下跌,其他条件不变,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同铁矿价格也存在较为明显的负相关性,即美元贬值,铁矿石价格上涨,美元升值,铁矿石价格会随之下跌。

央行爆雷!铁矿石涨超117美元!期钢突涨110!钢价虚涨还是真涨?

典型的诱多,这个才是真相,周五夜盘图穷匕见

最近大盘铁矿石板块为什么突然暴涨?

那么大盘为何此时发动反攻?机构认为,总的来说,本周大盘反弹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一点,内外因素趋于好转,市场信心逐步恢复,在短暂试探之后,A股最终选择向上突破。下面是各大机构的具体分析:

1、17日晚间,新华社发布十三五纲要,透露出了国家对新经济重视,对成长行业的大力支持的重要讯息,这也是题材股大涨的一大原因!此外,十三五规划确认删除战略新兴板,提出创造条件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这也消除了市场最大的顾虑。反弹自然水到渠成。

2、美元指数继续大跌,而人民币大幅升值至3个月来新高。之前因为人民币贬值一度被视为A股大跌的导火索,所以现在升值对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是一个较大的利好!同时人民币升值也间接为央行的货币政策提供一定的空间,因为之前一直担忧人民币贬值而不敢加大货币的宽松力度。

3、外资持续流入,市场信心增强。数据显示,截止午间A股收盘,沪股通净买入7.99亿,至此沪股通资金已连续十日半流入,累计流入资金近90亿。这也是自去年10月28日以来,港股通已经连续四个多月实现净流入,近几个月的月度净流入规模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

4、近期反弹较为明显的是香港股市,作为亚洲市场的资金风向标,这也意味着资金出现流入的迹象,在亚洲对资本流动较为敏感的韩元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走强。将韩元作为做空人民币的“替代品”的交易策略目前看来已经“半破产”。分析人士称,全球的交易策略正在转向重新配置新兴市场。总体来说,去年表现越差的资产,在短期内被青睐的可能性则越高。

后市操作策略

英大证券李大霄认为,A股已经由熊市转为牛市,市场的趋势已经逆转,这不是“吃饭行情”,这是一个反转不是反弹。市场的重心会逐渐上行,第一步收复2850已经成功,第二步收复3000点地平线应该是不久就能实现,因为趋势已经改变。

天信投资认为,随着市场的上涨,踏空的资金,或许再现焦虑,其实大可不必。因为市场强势一旦确立,个股机会就会明显增多,板块个股也只是先涨后涨而已,对于涨幅小、具备补涨潜力的板块个股,反而提供了安全买点。建议重点关注和把握“供给侧、去产能”、绝对低价、国企钢铁股的短线补涨机会。

广州万隆认为,机会方面,可重点锁定深港通受益股、年报预喜股以及新颖题材三条主线,特别是其中符合超跌+有利好催化+主力自救等因素的标的,很有可能是主力的主要炒作线路,在反弹中率先起跑,投资者不妨率先入手。

在具体行业上,中泰证券建议后市关注三条主线:第一,流动性敏感的有色、TMT、军工等,建议关注创业板主题之矛:人工智能、高送转、壳资源:第二,中期看,全球流动性推升叠加下游需求企稳,价格产业链起来,周期品上半年大概率有第二波涨价行情。建议关注当前库存水平明显低于上一个库存周期2013年低点的煤炭、铁矿石、石化链,主题关注:一带一路。第三,全年看,需求企稳带动价格上涨之下,通胀全年温和回升是大概率事件。参考2000年后7个CPI连续两个季度回升的时期中,大消费板块均取得显著的相对收益,且超额收益逐年增加。关注农业、食品饮料板块全年相对收益,

国际货币有什么特点,我想问来自,达到什么要求就可以成为国际国币了?日元现在还是国际货源喜犯发们币吗?

历史回顾贸易立国的战略推动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经济总量和生产率迅速上升。在此期间,**对日元管制也逐渐放松。1964年日元实现了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兑换。1965年开始,日本贸易收支开始出现顺差,且幅度越来越大,同时资本输出也明显增加,并很快成为资本输出国,日元呈现日渐强势之态。但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汇率安排的灵活性较差,因此360日元对1美元的基准汇率一直维持到1971年。此后的两次美元危机中,日元与德国马克表现坚挺,开始成为公认的硬通货。日本从主观上积极推进本币国际化的进程,具体表现为:1、积极地发展以日元计价的金融市场。这方面具体包括:(1)在国外发行日元债券。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债券市场已发展到能够与欧美债券市场相比较的程度。(2)以日元计价的中长期对外贷款。主要是日本对发展中国家的放贷中,但作为负债资产,日元的长期升值趋势意味着债务负担加重。因此,以日元计价的对外贷款数量受到了制约。(3)国际投资者进入日本的股票市场。国际投资者大量投入日本股票市场;同时,日本股票市场也以存款单的形式向世界各地的投资者提供新型股票。2、将日元纳入外汇储备,作为储备资产使用。由于日元坚挺,从20世纪70年代,以尼日利亚为先,日元开始作为储备资产被其他国家持有;至1984年日本采取重要的自由化措施后,日元已成为美元和马克之后的第三个重要的储备货币。3、国际贸易中的计价货币。日本**在进、出口信贷方面采取了措施加强日元的结算功能,其中出口以日元计价的比重,20世纪80年代初为20%,80年代中期达到40%左右。但事实上,该比例与当时欧美主要国家相比仍然较低;更重要的,在进口方面,以日元计价的交易并没有伴随日元的国际化而有任何进展,即使在1985年日本的进口贸易只有约3%使用日元结算。此后,日元在进口贸易结算中的比重虽然有显著的上升,但其比重一直低于出口的情况。与同期的其他关键货币国家相比较,日元在贸易结算中发挥的作用是相当疲弱的。这在后文中继续有展开的分析。由此可见,日元的国际化,在金融领域方面的发展相对于国际贸易方面要更为顺利。在上述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下,日元走出了一条奇特的国际化之路:(1)在日元国际化的初期(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中期),金融市场领域发展相对快于国际贸易领域、价值贮藏功能地位相对强于贸易中的载体货币地位。(2)而在此之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尤其是1998年日本推行“东京大爆炸”的金融自由化改革之后,日元的国际化地位反而出现了一些倒退。例如,在国际储备构成当中,日元的比重出现了显著的下降。人民币要成为国际货币在以下几个方面还欠缺:与日元的情况相比,人民币在跨境贸易结算中遭遇的困难将会更为严重,这将在短期内严重限制人民币国际化在贸易领域有所作为,并将在长期中影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稳健性。同样从贸易结构的角度来看,影响中国外贸企业采取依市场定价(PTM)行为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这些因素将导致人民币贸易结算的推进面临困难:(一)中国的进口商品贸易结构中,国际大宗商品占比同样较高。一直以来,大宗商品在中国的进口贸易中占比在40%上下波动,在2001年前后有显著下降,但此后随着国际市场原油、铁矿石等商品的价格上涨和进口数量增加,其占比又开始呈现出上升趋势。2007年的比重略高于36%。这就意味着,在总体的进口贸易中,36%的部分将首先被确定使用美元进行结算,只有其余部分才有可能使用人民币结算。尽管这个比例低于日本的情况,但是考虑到后文所附的几个额外考虑,则中国的情况仍然不容乐观。(二)中国企业自身的产品定价权(PricingPower)较弱。在对外贸易中,以何种货币进行结算,关系到交易双方的汇兑成本、汇率风险等利益问题,由贸易结算货币的改变所带来的上述财务成本,都将被理性的交易双方所考虑。因此,贸易结算中的货币选择问题,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一个交易双方定价权的权衡。最后的贸易结算币种选择,必然是倾向于定价能力更强的交易参与者,而定价能力较弱的交易者将承担更多的汇兑成本和汇率风险。2008年第2季度,中国人民银行进出口额前18位的省(市)1121家外贸企业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出口企业在产品定价权方面处于弱势。完全没有定价权的企业数量约占10%,定价能力较弱的企业占47.4%,只有剩下四成的企业具有较强的定价能力---而这部分企业中又有相当的数量是外资企业。这些外资企业通常是其母公司在中国的分支机构。对于这部分企业而言,除非是将资金使用于中国的经营活动,否则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的益处也并不明显。(三)中国的加工贸易在外贸中占比很大。加工贸易,一般以“两头在外”和“低附加值”为特点。虽然这部分商品最终是由中国出口,但是,从增加值的角度看,这类商品的主要生产环节并不在中国。也就是说,在中国企业进行加工这个生产环节所产生的成本开支占比甚低。在此情况下,对于外国生产商而言,对加工贸易的进、出口环节同时使用外币计价和结算,既能减少汇兑成本,又能起到类似对冲的作用从而规避汇率风险。因此,占比较高的加工贸易,意味着人民币贸易结算的可能空间进一步受到了挤压。中国的加工贸易在总体外贸中的比重,在近些年来达到历史的高位然后趋于稳定。目前,进出口贸易中的加工贸易比重,分别达到约40%和50%的水平。从总体上来看,虽然上述三个方面的因素有重叠的情况,例如:一个定价权很弱的出口企业,也可能同时是一个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尽管如此,与日本贸易结构特点主要反映在进口大宗商品比重较高相比,中国的贸易结构将会对人民币国际化制造更多的障碍。并且,鉴于日元在贸易结算职能和外汇储备职能方面的历史表现,中国也很有理由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未来所可能具有的波折性表示同样的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