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堂退市的可能性大吗(后续连续涨停也将无力回天,这家公司提前锁定“面值退市”)
后续连续涨停也将无力回天,这家公司提前锁定“面值退市”
文|吴文婧冯思婕
*ST艾格A股生涯只剩5个交易日
市场“新陈代谢”加速
推荐阅读
伦镍、沪镍相继涨停!机构称镍价再现前期逼空式上涨可能性不大!
生物医*三大细分行业领涨涨价激发化肥板块活力机构:走出大底有波折
图片|站酷海洛包图网 制作|张昕 编辑| 孙倩
审核|赵学毅 终审| 张歆
更多精彩报道,请扫码关注
圣济堂的股票代码是多少?
600227是圣济堂的股票代码。
以上,希望可以帮到你!
买银行股是不是不会退市?风险不大?
不可能
退市股到了三板还会退市吗?
股票退到新三板后还会有退市可能。被交易所决定废除上市的股票一般有30天的废除上市协议期限,在此期间上市股票将进入危险警告板交易。解除上市合同期满的第二天,股票将被关闭,交易所将被取消上市。上市后在营业天数45天内进入上市市场上市。三板市场的全称是“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于2001年7月16日正式开办,是在主板退市后,集中在一起进行交易的股票简称三板股票。
严格执行强制退市制度!A股“空壳公司、僵尸企业”不断出清
作者丨杨坪
编辑丨林虹
图源丨图虫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的意见》。《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资本市场诚信建设。严格执行强制退市制度,建立上市公司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机制。加强投资者权益保护,打造诚实守信的金融生态环境。
《意见》发布后,3月30日,上证指数涨1.96%,创业板指涨4.02%,一众壳股和退市风险企业则股价大跌,*ST数知、*ST米奥、*ST济堂等多只风险警示股跌停,2022年首家强制退市的个股退市新亿大跌72.82%,创出A股近三十年来开盘最大跌幅纪录。
自2020年底退市新规实施,市场退市生态持续改善,“空壳公司”“僵尸企业”不断出清,多渠道、常态化退市机制正在加速形成。
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ST新亿等风险个股的退市,彰显了我国监管层对财务造假的零容忍态度,也反映了A股常态化退市机制正在逐步形成。
多家上市公司触及退市条款
3月30日晚间,*ST中新、*ST拉夏等多家公司公告,即将被终止上市。
*ST中新年度报告显示,公司2021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根据上交所相关规定,公司股票已经触及终止上市条件,公司股票将自3月31日起停牌。
*ST拉夏也公告,公司收到上交所拟终止公司股票上市的通知。年度报告显示,公司2021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根据相关规定,公司股票已经触及终止上市条件。
而这只是当前退市机制常态化下企业终止上市的一角。自2020年底退市新规实施,市场退市生态持续改善,“空壳公司”“僵尸企业”不断出清,多渠道、常态化退市机制正在加速形成。
尤其是在2021年年报集中披露季,部分公司已触及或即将触及“收入+净利润”、净资产等退市指标,A股市场进入退市风险处置“密集期”。
早前,因存在2018年度和2019年度虚增营业收入等情况,导致2018年—2020年财务指标实际已触及相关退市规定,退市新亿成为2022年首家退市企业,被上交所终止上市,该公司已于3月30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
3月24日,*ST长动因2021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负,且财务会计报告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触及深交所终止上市条款;*ST济堂发布了关于公司股票可能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被终止上市的第二十二次风险提示公告。深南股份、宜华健康等十几家公司存在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而被强制退市的可能性,近期均发布了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的风险提示公告。
此外,2022年首家面值退市股也有望锁定*ST艾格。3月29日,*ST艾格再度跌停,收报0.59元/股,该公司连续第18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而根据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的退市规定,*ST艾格已基本锁定退市。
“A股常态化退市机制正在逐步形成。”海通证券首席分析师荀玉根在研报中表示,退市制度是注册制实施的重要配套制度,有助于保障注册制下市场生态能够实现优胜劣汰的自我净化,实现A股上市公司数量的动态平衡,缓解上市公司发行给市场带来的资金压力,也有助于优化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
退市常态化机制加速形成
此次中办、国办发文,提出“加强资本市场诚信建设,严格执行强制退市制度”,有望进一步强化常态化退市监管,形成良好的市场化退市环境,净化资本市场生态。
《意见》要求,以坚实的信用基础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围绕加强资本市场诚信建设,《意见》强调,进一步夯实资本市场法治和诚信基础,健全资本市场诚信档案,增强信用意识和契约精神。压实相关主体信息披露责任,提升市场透明度。建立资本市场行政许可信用承诺制度,提高办理效率。督促中介服务机构勤勉尽责,提升从业人员职业操守。严格执行强制退市制度,建立上市公司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机制。加强投资者权益保护,打造诚实守信的金融生态环境。
“投资者应当充分关注注册制改革下,出口端加大力度清退绩差公司的大环境。”一名资深市场人士表示。
事实上,退市作为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近一年多时间里,已迎来多个重磅文件。2020年以来,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机制实施方案》,***印发《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也明确要求严格退市监管。
2021年7月,中办、国办还印发了《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要求推进退市制度改革,强化退市监管,严格执行强制退市制度,研究完善已退市公司的监管和风险处置制度,健全上市公司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机制。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机制已经成为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深化注册制改革的重要举措。
据海通证券研报数据显示,2019年-2021年退市数量分别为10、16、20家,同比增速分别为100%、60%、25%,仅这三年的退市公司数量就占到A股全部退市数量的31%。
而且近年来我国监管层对财务造假等违法行为严惩不贷,因财务造假而退市的公司数量也在不断增加,2019年-2021年A股因财务造假而退市的公司分别有5、9、10家,呈逐步增加的趋势。
“注册制的改革,需要相应的退市制度改革的配合,只有把控好股市的进口与出口,形成良性闭环,才能切实达到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构建良好市场秩序的目的。在注册制与常态化退市相辅相成、相互作用下,将对资本市场产生积极的影响。”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指出。
本期编辑刘巷实习生詹惠楠
百万读者都在看
突发!上海全员分区分批核酸筛查,封控区域内小区封闭、公交停运!21记者亲历抗原检测
吉林省一天新增2000多,什么原因?专家详解!杭州顺丰49名员工确诊
无眠之夜:美联储宣布加息!中概股大回血:最牛猛拉74%!俄乌备好撤军计划?欧股也嗨了
圣济堂为什么股票不涨?
股票本身还是偏弱的 ,底位横盘震荡 缺少资金的支持 然后会随着大环境的起伏 跌幅也会比较大 涨幅会比较缓慢 在没有资金支持的情况下 还是要注意风险的 今天跌破了 3.5的支撑位 多看少动 关注风险
更正:sT济堂退市可能性确实很大!(宁波人)_退市济堂(600090)股吧_东方财富网股吧
这篇帖子一定要发,这是对自己前几天错误判断的更正。
我们手中一定要有完整的2020年退市新规文件,那些不完整的资料一概摒除。
好的,现在让我们往下看,看到最后的细节部分,那里有关于证监会发布的处罚告知书的说明。
细节上说,如果证监会对上市公司下达的处罚告知书时间在20年之前,那么退市规则按旧规执行。
又说,如果证监会下达的处罚告知书在20年之后,但上市公司在15年一19年连续犯规,且那几年的公司各项财务指标连续触犯旧规的退市条例,交易所则强制予以终止上市。
如此看来,济堂非得退市不可,其17年到19年三年造假,17年到20年连续4年经营业绩为负!
不要不在意券商打给你的电话,他们那么做,自有道理。
警惕!这些公司拉响退市警报,别再火中取栗!
权威、深度、实用的财经资讯都在这里
尤霏霏 制图
ST公司中,有财务指标不合格者,如*ST达志、*ST环球;有沉疴累累、屡收监管罚单者,如*ST新亿、*ST济堂。市场人士表示,ST板块的套利预期日渐式微,投资者务必谨慎。
因触及营收+净利润财务类退市组合指标,科创板上市公司恒誉环保自曝可能自2021年年报披露后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成为科创板开市以来首家“*ST”公司。1月24日,恒誉环保大幅低开,不久后封于跌停板。
随着2021年翻页,“ST板块”的年度账本基本定型,部分已发布业绩预告,“家底”将陆续揭晓。在退市新规之下,ST公司的去留将见分晓。
财务指标“生死线”
1月23日晚,*ST达志发布2021年业绩预告,预计全年实现营收1.2亿元至1.5亿元,扣除后营收为1.1亿元至1.4亿元;全年亏损9500万元至14000万元,扣非后亏损2.2亿至2.8亿元。目前,天健会计师事务所正在对公司2021年度财务数据进行审计。
同日,公司发布了可能存在被终止上市的第一次风险提示公告。根据上市规则,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首个会计年度出现: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收低于1亿元,或者追溯重述后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净利润为负值且营收低于1亿元;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或者追溯重述后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期末净资产为负值;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或者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等情形,交易所将终止其股票上市交易。
2021年11月,沪深交易所发布了有关财务类退市指标营收扣除事项的指南,进一步优化并修订了营收扣除标准,进一步提升财务类退市指标可执行性,落实落细退市新规。
“全面推行注册制下,退市标准的执行会更加严格。想通过财务手段保壳的部分ST公司恐怕很难过关。”资深投行人士表示,从*ST达志的业绩预告看,公司净利润为负,营收略高于1亿元,最终是否达标,还留有悬念。
同病相怜的还有*ST环球。公司预计2021年净利润为负,营收为13494.53万元。因营收应当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还难以笃定保壳。
部分ST公司则发出了“预喜”的业绩预告,保壳可能性较大。比如,*ST巴士预计2021年净利润1.26亿元至1.76亿元,营收2.3亿元至3.2亿元,净资产4500万元至6200万元。公司称,如经审计的2021年年报财务数据与业绩预告一致,将申请“摘帽”。
飞来罚单“生死劫”
除了财务指标,突至的监管罚单是少数ST公司保壳路上的“飞来横祸”。部分公司可能因此从资本市场“离席”。
2021年10月底,*ST新亿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处罚,可能触及重大违法类强制退市情形。根据《告知书》,公司2018年度至2019年度虚增收入,追溯调整后,可能存在2018年至2020年连续3年营收均低于1000万元的情形。
今年1月,*ST新亿披露,公司及实际控制人黄伟涉嫌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犯罪一案,公安机关已立案侦查。对此,交易所向*ST新亿多次下发监管工作函。
此外,*ST新亿股票存在因连续20个交易每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被终止上市的风险。从二级市场看,*ST新亿股票自2021年10月以来大幅下跌,到今年1月18日股价跌至1元以下,最低跌至0.88元,拉响了“1元退市”警报。但最近两个交易日,公司股价有所反弹,1月24日涨停,收报1元。
与之境遇类似的还有*ST济堂等。这类沉疴累累、触碰多条红线的ST公司,保壳难度较大。
“在‘零容忍’的监管思路下,作为最具威慑效果的退市指标,重大违法退市或逐渐常态化。”前述投行人士表示。
2021年11月,ST中天披露,根据北京证监*下发的《责令改正措施的决定》,公司修正后2020年年报净资产由2906.53万元修正为-48249.33万元。同时,公司修正后的2021年第三季度净资产为-78841.82万元。这一变化,直接触发退市风险——若公司2021年度净资产仍为负值,或触及其他财务类强制退市指标的情形,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
此外,ST中天于2021年9月被立案调查,若最终被证监会予以行政处罚,且触发重大违法类强制退市情形的,公司股票将面临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风险。从股价看,ST中天2021年2月股价跌至1元以下,当年12月10日最高触及4.19元,涨幅达3倍多,之后持续震荡下跌,“过山车”般重归原点。
“在全面推进注册制改革的背景下,押注ST公司‘凤凰涅槃’的模式已经终结了。”市场人士表示,ST板块的套利预期日渐式微,投资者务必谨慎。“一方面,优质公司独立IPO了,要找也会找好的‘非ST’壳资源;另一方面,针对ST公司的退市监管渐趋常态化,风险增大了,投资者没必要去火中取栗。”
编辑:李魁领
校对:孙洁华
图编:张大伟
制作:何永欣
责编:邵子怡
监制:浦泓毅
签发:潘林青
往期回顾
上证早知道│美股惊魂一夜!道指盘中狂泻超千点!贵州茅台重回公募基金头号重仓股;赣锋锂业预计净利润逾48亿
25.57万亿元!公募基金总规模再创新高
上证观察家│全面注册制加速券业形成差异化发展格*
2022行业前瞻│各地加速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储能规模化应用有望大爆发
直面掌门人│万朗磁塑时乾中:工匠精神成就“隐形冠军”
美俄博弈加剧乌克兰*势恶化?专家解读→
世卫组织:今年有望结束疫情的最严重阶段
版权声明
好看,你就点一下!
ST济堂(600090)发现了四处财务异常——个股分析 - 知乎
又一家上市公司面临强制退市,原因又是财务造假。
10月25日,公司发出公告,称公司股票将被继续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公告,并可能被实施重大违法类强制退市进行特别风险提示。此外,*ST济堂最新股价仅有1.30元/股,距离“面值退市”也越来越近。
现公司股东总人数为5.13万,就让我们来看看,怎样能避免成为其中的一份子吧。
公司是私人控股,现在的质押率为100%,早在2018年,质押率已高达78.82%,如果当时有留意,就会知道这股劝退。
公司主营*品、医疗器械及健康相关产品批发及零售配送,毛利率12.39%。
2016年,同济堂借壳啤酒花上市,当年,便开始了虚增营收等涉嫌违法之旅。
上市后,业绩看上去很美,净利润和营收双双上涨。但是根据最新的告知书,2017年至2019年虚构销售及采购业务等方式虚增净利润7.01亿元、6.08亿元、2.99亿元,分别占当期披露净利润的120.65%、107.61%、226.52%。调整后,公司2017年至2019年实际净利润将由正转负。考虑到公司披露的2020年净利润为负,公司净利润将连续4年为负。
公司的留存资金自2018年起为负值,原因是销售后不能收回资金。
这里出现了数据异常,自2016年上市后,公司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低于净利润,说明了净利润的“含金量”低,2018年和2019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为负值,表示了在这两年公司的销售并不能带来资金,公司当年的利润要么是来自于其他收益,要么是虚假的。
这里又出现了异常,2016年~2019年,毛利率升高,但是其应收账款增加、同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变少,那么财务数据很可能出现了问题。因为毛利率升高表明公司的销售向好,应收账款应该减少同时销售后的回笼资金会增加。
这里再次出现异常,2018年后,预付款项高于货币资金,对于一间正常经营的公司来说是不可想象的,等于是把自己的资金交到其他公司手上,那自己的公司不要发展了。
这里第四次出现异常,2018年,短期借款高达5.88亿元,同期货币资金为4.09亿元。2020年,短期借款增加到7.36亿元,而货币资金仅有0.54亿元,利息费用0.92亿元,同期净利润为亏损22.62亿元。上市短短数年,资金链便趋向紧张。
一个普通的投资者仅仅翻查一下,就能发现公司的财务上有多处异常,但为什么专业的审查机构却发现不了问题,2016年至2018年,公司连续三年的年报竟然被大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给出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直到2019年,风险暴露,才被公司年审机构给出了“拒绝(无法)表示意见”的非标年报。
如今公司已沦落到退市边缘,但往前看,只要我们能懂一点财务分析,就能避免踩中这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