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光发展股票还有希望吗(蓝光发展退市后一定是去老三板吗?)

蓝光发展退市后一定是去老三板吗?

回答如下:蓝光发展退市后不一定会去老三板,其可能会选择其他资本市场进行重组或上市。老三板虽然是一个比较容易进入的资本市场,但也存在着市场流动性不足、融资难、信息披露要求严格等问题。

因此,企业在选择上市地点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市场环境、资本市场规模、投资者群体、监管要求等。

601179此股还有希望吗?还能持有吗?

破位下跌,短期支撑位在6.71~6.84附近。这种股逢低也别补仓。基本看不到哪里是底部,补仓后也没大涨机会。交易性机会不多。

蓝光发展被亮红牌:终止沪股上市,“四川一哥”输给了谁?_手机新浪网

来源:地产密探

如今,楼市回暖在路上,但部分爆雷房企又面临至暗时刻,日益逼近退市边缘,新力不是最后一个。

昨晚(5月9日),前不久已被“*ST”的蓝光发展公告一则来自上交所的告知书,拟对其终止上市。

截至彼时,蓝光发展连续20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按规定已触发终止上市条件,上交所遂对其做出终止上市的决定。

“如你公司申请听证,应当在收到本事先告知书后5个交易日内向我部提交书面听证申请······”意思就是说,还有一次挽救力争的机会。

去年底,证监会已对A股上市房企定增、重大重组等资本动作重启“开绿灯”,一时成为出险房企脱困的最大希望。

但5月8日,蓝光投资控股集团及实控人杨铿已明确回函蓝光发展,目前并没有重大资产重组、资产注入或剥离、股份回购、破产重整、重大业务合作、引入战投等重大事项。

再说了,前些年,蓝光发展前已整体卖掉了很值钱的迪康*业、蓝光嘉宝物业,而蓝光投资控股集团也卖掉了高毛利率的蓝光矿泉水,目前还真想不到其手上还有什么更值钱的优质资产。

作为四川本土房企一哥,蓝光发展走到今天,令人唏嘘不已,曾经也是强势入围千亿房企的一匹黑马,却没能抵御住这一轮楼市深度调整的冲击,轰然倒下。

从上图看,2022年蓝光发展取得营收193亿元,同比微跌4.04%,但较2020年已是连续第二年“断崖式”下滑,而归母净利亏损-249.4亿元,较2021年亏损-138.3亿元扩大恶化了逾百亿元。

去年,蓝光发展经营净现金流-10亿元,较上年-1.08亿元也明显恶化,截至去年底,公司净资产-238.7亿元,较上年末13.57亿元陷入严重“资不抵债”。

4月底,信永中和对蓝光发展2022年财报又出具“非标”意见,已是连续两年出具“非标”,这次更加严重。

所以说,蓝光发展被披星戴帽,沦为“*ST股”,让广大股民也似乎丧失信心,逼入退市边缘,也是必然。

截至去年底,蓝光发展短期有息负债504.57亿元,其中逾期有息负债本金331.22亿元,但公司账上货币资金27.47亿元,其中受限资金27.06亿元。

同期末,蓝光发展涉诉案件近7800件,涉案金额349亿元,其中尚在诉讼中的案件约3923件,涉案金额123.69亿元。

这意味着,该房企现金流几乎已枯竭,往后逾期债务规模只会越滚越多。按信永中和的相关意见报告书内容,蓝光发展有可能会破产清算或重整。

今年一季报末,蓝光发展净资产-245.2亿元,“资不抵债”继续严重化,账上货币资金又降到23.6亿元,存货尚有872.45亿元。

同期末,蓝光发展短期借款28.6亿元,一年内到期有息负债378.9亿元,长期借款47.5亿元,应付债券9.49亿元。也就是说,蓝光发展偿债顶峰是今年,违约债务只会更大。

造成蓝光发展如今极为尴尬的*面,深度分析来看,有几大原因:

“三道红线”出台是2020年8月,当年蓝光发展达标两项,剔除预收款项后资产负债率73.7%,净负债率已降至92.93%,现金短债比大于1,为黄档房企。按理说,完全有时间进入安全区。

不过,蓝光发展冰山之下的隐性负债,规模巨大,参考阅读地产密探此前刊发的《蓝光发展捅破房企债务“黑洞”,近50亿其他往来款利率12.65%》。

导火索来自蓝光“好基友”平安系。2020年10月,坊间曝出蓝光发展与平安银行闹掰了,具体为广东佛山一项目开发贷未按约定承诺的提前还贷,项目责任人也没向高层及时回报,高层一脸蒙逼,引发平安不满,还上了黑名单。

2021年5月起,蓝光发展涉及信托、公开债等曝出信用违约,参考《蓝光160亿违约债诉讼潮:信托、基金及房企同行“齐上阵”》一文,加上该年下半年楼市急剧遇冷恶化,债务违约规模一发而不可收拾,成为那波率先出险的典型。

2017年起,从重庆蓝光崛起的张巧龙升到蓝光发展总裁,踌躇满志,扩张迅猛,2019年新增土储总地价357.6亿元,同比增长45.6%,但总建面1121万方,虽创历年新高,但同比下滑25%。

这说明,溢价拿地偏多,从新增土储能级看,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拿地面积占比分别56%和44%。不过,2019年,蓝光发展销售金额1015.3亿元,同比增长18.7%,首次突破千亿大关。

2019年9月下旬,蓝光发展为了销售业绩高速增长,特别是馋涎其他一线房企在华东腹地的高业绩增量,通过收购物业将上海虹桥作为除成都之外的第二总部,虽说是双总部,其实主要职能已转移到上海。

2019年,张巧龙税前年薪虽只有369万元,但有上千万股的股权激励,实际薪酬不菲。蹊跷的是,张巧龙坐镇上海还没几个月就被换掉了。

2019年底,杨铿重金挖来华润置地华东“一把手”迟峰,做大华东俯瞰整个东部做大增量的意图很明显。2020年,蓝光继续“高举高打”拿地,但陷入了三四线争夺泥沼,拿地高溢价率频出。

2020年,蓝光发展销售额1035.4亿元,同比微增2%,从区域看,华东和华中区域分别贡献销售额298.43、217.91亿元,合计占总销售额的49.9%。

也就是说,华东和华中贡献了蓝光发展总销售额的“半壁江山”,但蝉联千亿荣光之下,销售增速停滞的高杠杆风险被遮蔽。

蓝光华东和华中的业绩强势崛起,说明重用迟峰是对的,但销售总盘子微增,说明“顾此失彼”了。这从蓝光发展2020年区域业绩贡献可以看出来。

2020年,蓝光发展华东区域同比增幅14.36%,华中区域微跌,但大本营成都区域跌幅达到18.67%。要知道,过去蓝光可是成都楼市销冠或前三强,在成都楼市的品牌声量巨大。

这说明,楼市急需调整下,迟峰作为蓝光发展“新一把手”,还没来得及真正熟悉其他区域,危机就浮出来了。

2021年,蓝光发展债务暴雷,各区域销售全线崩塌,华东和华中一蹶不振,成渝滇塌陷,特别是成都土储较低,主场优势尽失,回归西南“卧薪尝胆”难度就很大。2022年,成都房企百亿级销售额7家。

从去年财报看,成渝滇及华中的总土储规模仍占了集团绝对高的比重。如今,房地产救市力度依然不减,但对蓝光发展而言,还有机会重头再来吗?

股价连续涨停,蓝光发展要翻盘了吗?

排版l勤燐

在经历连续5个交易日涨停后,截至12月22日收盘,蓝光发展(600466)股价一度逼近跌停,最终收跌7.77%。

 

如果从12月9日算起,截止到12月21日收盘,9个交易日股价已经暴涨了68%。

 

尽管蓝光发展在股价连续3个交易日涨停时,就已经做过风险提示,但仍难挡资本市场的炒作热情。

 

那么,推动蓝光发展暴涨的底层逻辑是什么,背负巨额债务,且基本面不理想的蓝光发展,还能有翻盘机会吗?

蓝光发展股价连续涨停的理由是什么?

 

正常情况下,支撑股价暴涨的底层逻辑无外乎以下几点:

 

细分来看,支撑蓝光发展此轮暴涨的底层逻辑绝非基本面改善。

 

在蓝光发布三季报后,曾专门分析过,受资金面紧张影响,蓝光发展不仅正常经营受阻,且多笔债务违约。

 

 

图片来源:蓝光发展官方公告

 

此外,为偿还债务,蓝光发展近期还计划出售全资子公司重庆炀玖商贸有限责任公司,该笔交易完成后,蓝光发展当期利润预计将进一步减少14.88亿元。

 

由此来看,实在没有理由支撑蓝光发展基本面的改善。

 

重大利好方面,唯一与之相关的则是蓝光发展在三季报披露时表态,公司董事长将直接参与债务重组。

 

若重组成功,蓝光发展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因此该消息可以算作一大利好,也足以支撑股价增长。

 

但从蓝光发展最新官方公告来看,其债务重组也无实质性进展。

 

所以只剩下资本市场的炒作需求。

 

这一点属于二级市场行为,一般有两个动机:

 

综合来看,从公司层面,实在没有理由支撑蓝光发展这轮暴涨,即便近期市场有消息利好房地产,但也不足以推动一家已经债务紧张的公司持续上涨。

 

唯一的解释就只剩下二级市场为吸引“韭菜”的炒作行为,至于要不要成为“韭菜”,想必各位看官应有自己的判断。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7月,泰禾集团暴雷消息传出时,其股价也经历了一轮快速暴涨。

 

2020年7月2日,泰禾发布公告称因持续债务违约问题,公司股份被司法冻结和轮候冻结。由此,泰禾暴雷问题正式浮出水面。

 

图片来源:泰禾集团官方公告

 

但在泰禾发布该公告当天及此后两个交易日,其股价一反常态,不仅未跌,反而连续3个交易日涨停。

 

如果从6月1日算起,截至7月7日,泰禾在暴雷前夕股价反而暴涨74%。但此后泰禾股价便从最高7.7元一路跌至如今不足3元,最低至1.81元。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

 

同样的故事如今似乎也正在蓝光身上上演。

 

 

对于这个问题,其根本还在于蓝光能否解决当前债务危机。

 

 

而根据蓝光最新披露数据,截止到11月30日,蓝光发展累计到期未能偿还债务本息金额合计258.81亿元。截至三季度末,蓝光的可支配货币资金则只有75.97亿元,其中包括受限资金,可以看出,即便卖掉重庆炀玖商贸恐仍是杯水车薪。

 

从公司资产角度来看,截至到三季度,蓝光资产总额只有2044亿元,在不考虑公司经营所需的情况下,整体资产负债率超过90%。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

 

更为糟糕的是,根据蓝光披露的1-9月份经营数据,蓝光今年前9个月累计销售额只有436.49亿元。

 

 

 

销售端表现不佳,对蓝光而言绝非好消息。当然,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除了此前不计成本拿下太多低质量土地,还有一点也在于以资抵债过程中,导致公司销售数据下滑。

 

销售端表现不佳,加上债务清偿下的资金消耗,也导致蓝光截至三季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流出221.4亿元。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

 

可以看出,如果仅依靠蓝光自身经营很难实现翻盘。如果能够获得外部融资,通过借新还旧或许还能够应对债务缺口。

 

只是当下楼市整体融资环境趋紧,且多笔债务违约下的信用情况,恐怕蓝光也难以在这条路上走通。

 

目前来看,多条通路几乎堵死的情况下,蓝光唯一的翻盘希望,也只能寄托在债务重组上了。

往期热文推荐

双碳时代,ESG的价值边际在哪里?

2021的最后一个月,爱奇艺顶不住了?

布*资本市场的合生创展集团,能靠“买买买”出圈吗?

低估值、高增长,网易云音乐上市,要打新吗?

对比九毛九、海底捞,绿茶餐厅值得投资吗?

股价单日暴跌超50%,上市刚满一周年的祥生控股经历了什么?

来自TVB的启示,亏损的爱优腾值得投资吗?巨头林立的音频赛道,喜马拉雅如何讲好资本故事?小米汽车踩“油门”,时机很好,但成功很难海伦司上市:“酒*文化”可以没有,但酒馆文化说来话长社区团购变*中的“酱茅”们移动直播明争暗战五年:人性、梦想与资本的碰撞

社区团购,醉翁之意在“支付”滴滴为什么还不上市?缺故事还是怕事故?收购蛋壳,看中的是“蛋”还是“壳”?理想汽车IPO,与特斯拉之间还差了20个蔚来陌陌“老矣”,尚能饭否?

拼多多:中国互联网最大的泡沫

蓝光发展股票为什么卖不掉?

蓝光发展股票卖不掉的原因可能有多种:

价格问题:如果股票的价格过高,那么就会导致买家对其不感兴趣,从而难以卖出。

市场状况:如果当前市场上供应量过多,需求量少,那么也可能会导致股票难以卖出。

竞争压力:如果同类型的股票在市场上数量较多,那么卖方之间的竞争压力就会增大,从而导致难以卖出。

公司经营状况:如果公司的经营状况不佳,利润不足,或者存在财务问题,那么可能会导致股票难以卖出。

法律法规:如果当前股票交易涉及到违法违规行为,如内幕交易等,那么就会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限制,从而导致无法卖出。

以上只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如果您有更具体的问题或情境,请您提供更详细的信息,以便我能够更好地为您解答。

股票蓝光发展未来如何

蓝光发展600466,截至2016年3月16日,收盘价为8.58元,下跌0.11元或者1.27%

蓝光发展600466什来自么时候复牌?蓝光发展60

四川蓝光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复牌提示性公告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公告内容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2017年3月28日,公司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监管一部发来的《关于对四川蓝光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有关媒体报道事项的的问询函》,因公司需对相关事项进行核实说明,公司股票自2017年3月28日起停牌。公司已就上述问询函进行回复并披露(详见公司同日刊登的2017-040号临时公告)。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的规定,经公司申请,公司股票将于2017年4月5日开市起复牌。特此公告。四川蓝光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2017年4月1日

行业要闻|蓝光发展股票连续三日涨停,上半年净亏损约46亿 正荣地产加速资产处置“自救”

8月17日,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发布盈利警告公告。

据悉,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管理账目之初步评估及现时可获得之其他数据,对比截至2021年6月30日半年度之核心净利润约人民币152亿元和股东应占净利润约人民币150亿元,碧桂园集团预期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半年度之核心净利润介乎约人民币45亿元至人民币50亿元,股东应占净利润介乎约人民币2亿元至人民币10亿元。

预期盈利下降主要是由于:受房地产行业经营环境严峻及新冠疫情持续影响,市场下行叠加工程进度减缓,已出售物业结转确认的收入减少;本期部分低毛利项目结转,导致房地产业务结转毛利率下降;出于谨慎性原则对物业项目计提的减值增加;及外汇波动造成预期净汇兑损失所致。

另悉,集团的经营状况良好,具备充足的可动用现金,现金流依旧稳健。

摘要:8月17日,四川蓝光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发布股票交易风险提示公告,称公司股票于2022年8月15日、16日、17日连续三个交易日涨停,股价短期波动幅度较大。

据悉,四川蓝光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度归属股东的净利润为-138.34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3.57亿元。公司预计2022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6亿元左右,预计2022年半年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负。

由于受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环境、融资环境叠加影响,公司流动性出现阶段性紧张,导致出现部分债务未能如期偿还的情况,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累计到期未能偿还的债务本息金额合计387.75亿元,上述债务问题对公司经营和融资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虽然公司与广东欧昊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成都欧蓝光伏有限公司,但公司持股比例仅为30%,不控股不并表。且由于公司债务问题,目前尚没有资金实缴注册资金,相关资源及技术人员尚未配备,尚无合作项目,后续存在着不确定性。

8月11日晚间,弘阳地产发布盈利预警,上半年公司亏损净额在3.5亿元至4.5亿元之间;同时宣布,预计不能按期支付“弘阳地产7.3%N20250113”债券的利息,并委托委任海通国际证券有限公司作为其财务顾问、年利达律师事务所作为其法律顾问,与债权人沟通寻求债务整体解决方案。

在发布债务违约公告4天后,弘阳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便动作迅速地开始处置资产回笼资金了。8月15日,弘阳地产表示将向合作伙伴——招商蛇口、南国置业转让广州一个项目公司的股权及销售贷款,作价8.57亿元。这个项目是弘阳地产在2021年广州的首次集中供地中,联合招商蛇口一起拿下的,总地价为35.9亿元,随后南国置业也加入进来。

虽然是亏损2.7亿元转让,但弘阳地产认为此举有利于加强自身的现金流,促进保交付和经营业务。

摘要:今年上半年,正荣地产资产盘活进度不达预期,但仍在加速处置资产“自救”。

8月15日,正荣地产公告称,将出售公司持有的泉州正朗置业有限公司51%的股权及销售贷款,代价为1.02亿元,交易将以现金形式支付。对于此次交易,正荣地产董事会认为,能够在日益严峻的经营环境中为公司提供即时现金流入,从而增加流动性,满足公司营运资金需求,降低债务水平,保证公司整体经营稳定。

实际上,今年以来,正荣地产已经进行过多笔资产处置。除了出售上述泉州项目公司股权,正荣地产还在今年3月27日公告将正隆(佛山)置业发展有限公司51%股权出售给新希望地产,交易对价1.56亿元。

除了公告过的交易,据接近正荣地产的人士介绍,正荣地产一些项目公司股权转让陆续在谈,并已经完成了一些出让,比如其中天津的两个项目公司股权分别转让给了合作方美的置业和中骏集团。

“正荣地产也有就其他的项目公司股权转让和资产处置事宜在做洽谈,但在目前整个市场资金面都相对紧张情况下,很多谈判都需要过程和时间。”上述人士表示。

在“四少四简四聚焦”的核心理念下,旭辉落地了区域公司的组织标准化,改变了过往区域公司自行搭建的、千差万别的组织架构,让每个区域公司都由9个标准化职能部门组成,与职能部门平行的,是精简聚焦的城市公司或片区。这样的设计让区域公司的层级压缩到两层,在实现扁平化沟通、决策的同时,保持组织的弹性和人员的精简。

与此同时,旭辉还重新设计了集团架构,设立了四大平台:地产开发平台、商业平台、代建平台和职能平台。商业平台和代建平台的设立,有利于旭辉更好地发展这两个专业领域的能力,让三五战略的“轻重结合”有了组织的支撑。而成立职能平台,能有效整合通用型职能,减少重复的人员配置,同时为主营业务及多元化业务高效赋能。

在完成了集团四大平台和区域组织标准化的顶层设计后,旭辉进一步改革了员工的职级及薪酬体系。借鉴跨行业的先进经验与实践,推出了“MPSO职业序列及人才标准”,该体系清晰地规范了M管理类、P专业类、S销售类、O技能类的职级职等、薪酬带宽,以及每个职级职等所对应的人才能力模型。变革后,员工可以选择在MPSO四个不同的职业序列上进行发展,每个序列都有高职级,这等于为基础员工打开了更多的上升通道。所有旭辉的员工,重新落位到新的职级体系中,从行业高速发展期的“因人设岗、因人定薪”,转变为“因需设岗、因岗定薪”,回归成熟行业的人才规律,匹配行业新常态。

泰禾集团、美好置业收到深交所问询函 蓝光发展逾期债务超338亿元

蓝光退市后散户怎么办?

散户应该尽可能地降低亏损,但难以避免损失。1.蓝光公司被退市后,股票价格将会大幅下跌,因此大部分散户将不可避免地面临亏损。而且出售股票的时间窗口也非常短暂,大多数散户来不及抛售股票,因此这些持有蓝光股票的散户很难避免损失。2.为了尽可能降低损失,散户可以及时了解蓝光公司退市的原因和市场变化,以寻找更好的投资机会,或者通过各种方式来分散风险。同时,散户也可以选择联系证券公司或独立财务顾问,寻求专业的投资建议。

连续20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 蓝光发展或成今年首家退市的A股房企 _ 东方财富网

提示:

5月9日晚间,蓝光发展发布公告称,截至5月9日15时收盘,公司股票已经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人民币1元。根据相关规定,已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

按照规定,上交所将于5月10日起对蓝光发展股票实施停牌。在停牌后的15个交易日内,根据上市委员会的审核意见,上交所将作出是否终止该公司股票上市的决定。

如果最终退市,蓝光发展将成为今年首个从A股退市的房企,也是今年第二家退市的房企。此前,新力控股已经于4月份挥别港交所。

蓝光触及退市“红线”,也给一批“披星戴帽”的房企们敲响了警钟。今年以来,已经有十余支A股房企股票面临退市风险警示或其他风险警示。

上一家因股价连续低于1元而退市的房企,还是2018年的中弘股份。

蓝光发展的退市风险早有先兆。今年1月31日,蓝光发布公告称,公司预计2022年度期末净资产为负值。

根据《股票上市规则》的有关规定,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或追溯重述后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期末净资产为负值,将对股票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从4月28日披露的年报数据来看,截至2022年末,蓝光发展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约-238.69亿元,同比减少1858.96%。

于是,蓝光发展于发布年报的同一日停牌,并于5月4日复牌后“戴帽”,股票简称由“蓝光发展”变更为“*ST蓝光”。

复牌后,蓝光股价一路下跌。4月6日,由于收盘价低于1元,蓝光接到第一次退市风险提示。

此后,蓝光的股价未再反弹至1元以上。至5月9日15时收盘,公司股票已经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人民币1元,从而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

按照规定,在此类情形下,蓝光的股票不会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上交所将在15个交易日内作出相应的中止上市决定。

随后,蓝光发展将需聘请具有主办券商业务资格的证券公司,立即安排股票转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等证券交易场所进行股份转让相关事宜,保证公司股票在摘牌之日起45个交易日内可以转让。

官网简介显示,蓝光发展为蓝光控股集团下属子公司。后者起家于制造业,前身为前董事长杨铿于1989年创办的成都市西城区兰光汽车零配件厂。

上世纪九十年代,蓝光抓住机遇,进军房地产行业,深耕四川地区。2008年起,蓝光开始向全国进军。2012年,蓝光房地产业务销售额突破百亿。

2015年,蓝光借壳迪康*业,于上海证券交易所重组上市。此后,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蓝光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快速扩张,一度被视为“黑马”。2019年和2020年,蓝光连续两年销售额破千亿。

但与此同时,随着房地产去杠杆政策的深化,房地产业的流动性开始收紧,蓝光也受到影响。

2020年10月,在蓝光发展与平安旗下公司合作的广东佛山里水项目中,未能就一笔几十亿元债务的还款时间达成一致,且未兑现提前还款的口头承诺。业界分析认为,此举导致蓝光发展的信用受损,融资环境恶化,成为蓝光发展危机的导火索。

2021年5月,蓝光发展因信托合同纠纷成为被执行人,债务违约问题首次公之于众。7月,蓝光发展发布两条公告,证实其构成实质性债务违约。

从2021年上半年开始,蓝光就采取多种措施进行自救,包括出售物业公司、出售项目、寻求引入战略投资者等,但最终未果。2022年以来,蓝光在化解债务、引入战投等方面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

此时,房地产行业下行态势不断加剧,蓝光的债务违约规模也不断增加。截至2023年4月4日,公司有累计超过420亿元的到期债务未能偿还。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