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米等于多少厘米六年级(1-6年级数学单位换算公式大全,为孩子存一份!)
1-6年级数学单位换算公式大全,为孩子存一份!
今天老师整理了1-6年级数学单位换算公式大全,家长可以给孩子收藏牢记掌握。
1.长度单位
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最常见的有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感性认识
指甲厚一毫米,指甲长一厘米,手掌宽一分米,张开手臂长一米。
换算公式
1千米(km)=1000米(m),
1米(m)=10分米(dm)。
1米(m)=10分米(dm)=100厘米(cm)=1000毫米(mm)
1分米(dm)=10厘米(cm)=100毫米(mm)
1厘米(cm)=10毫米(mm)
熟记口诀
米、米、米,是老大,分米分米是老二,
厘米厘米是老三,毫米毫米是老四。
米就要比分米大,大多少?是十倍;
分米要比厘米大,大多少,也十倍;
厘米要比毫米大,大多少,还十倍。
手掌记忆进率:
伸出一只手,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拇指依次表示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毫米、厘米、分米、米指缝相等,想象一下只能夹一个蛋,代表进率是10。而拇指和食指空隙较大,想象一下能夹三个蛋,代表进率是1000。
2.时间单位
1世纪=100年 1年=12个月
世纪:计算年代的单位,一百年为一个世纪。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大月:指阳历(公历)有三十一天的月份,公历每年一﹑三﹑五﹑七﹑八﹑十﹑十二这七个月为大月,均三十一天。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小月:指阳历一个月三十天或农历一个月二十九天的月份。
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平年:阳历或阴历中无闰日的年,或阴阳历中无闰月的年。
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
闰年:阳历或阴历中有闰日的年,或阴阳历中有闰月的年。
1日=24小时 1时=60分
日:以地球自转周期为基准的时间单位,等于86400s。
分:时间的辅助单位。
1分=60秒 1时=3600秒
秒:时间的基本单位。
3.人民币单位
人民币的单位为元,人民币辅币单位为角、分。单位之间是十进制关系。
人民币货币符号是“¥”。
换算公式
角:一元钱的十分之一。
分:一元钱的百分之一。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游戏示例:
我有1元钱要换成成角的。1角、2角、5角都行,让孩子用各种不同方案换零钱。
创设情景,联系生活实际,让孩子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推理、归纳、概括等数学活动与数学思考,全面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4.重量单位
1吨=1000千克 1吨=1000000克
吨:吨是重量单位,公制一吨等于1000公斤:计算船只容积的单位,一吨等于2.83立方米(合100立方英尺)。
1千克=1000克 500克=1斤
千克:克,(符号kg或㎏)为国际单位制中量度质量的基本单位,千克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基本单位之一。一千克的定义就是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几乎与一升的水等重。
1千克=1公斤 1公斤=2斤
公斤,或称千克,(符号kg或㎏)为国际单位制中量度质量的基本单位,千克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基本单位之一。
5.面积单位
正方形面积等于边长x边长,所以平方毫米,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常用的单位有:平方千米、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用字母可以表示为(km²,m²,dm²,cm²,㎜²)。
换算公式
1公顷=10000平方米(m²)
1平方米(m²)=100平方分米(dm²)
定义为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
1平方分米(dm²)=100平方厘米(cm²)
平方分米: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1平方厘米(cm²)=100平方毫米(㎜²)
定义为边长为1毫米的正方形的面积。
6.体(容)积单位
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立方毫米。
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也可以写成L和mL。
换算公式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棱长是1毫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毫米
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
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
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看拼音写词语
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概念背诵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英语上册【全册重点单词+句子汇总】
下面是老师维护的1-6年级小学账号,每天都会和大家分享年级学习资料及教育的最新政策与热点,为孩子的学习助力!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
编写不易
请帮老师转发到朋友圈吧!
你的支持就是我不断更新的动力
卷尺1米等于多少厘米?
1米(m)=100厘米(cm)我国传统的长度单位我国传统的长度单位有里、丈、尺、寸等。1里=150丈=500米。2里=1公里(1000米)1丈=10尺,1尺=10寸。1丈=3.33米,1尺=3.33分米,1寸=3.33厘米。国际标准的长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这些长度单位均属于公制单位。英制长度单位以英国和美国为主的少数欧美国家使用英制单位,因此他们使用的长度单位也就与众不同,主要有英里、码、英尺、英寸。英里(mile)1英里=1760码=5280英尺=1.609344公里码(yard,yd)1码=3英尺=0.9144米英寻(f,fath,Fa)1英寻=2码=1.8288米浪(furlong)1浪=220码=201.17米
1米等于多少厘米?
如下:1、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2、1分米=0.1米=10厘米=100毫米3、1厘米=0.01米=0.1分米=10毫米4、1毫米=0.001米=0.01分米=0.1厘米需知: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米的长度等于氪-86原子的2P10和5d1能级之间跃迁的辐射在真空中波长的1650763.73倍”。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公里、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皮米(pm)、飞米(fm)。
1米等于多少厘米才设面府?
1米等于(100)厘米。
1米等于几厘米?
是手伸直视一米
1米转换成厘米是多少?
1米等于100厘米
米、厘米称为长度单位。长度单位是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为m),其它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
长度单位换算是长度换算的一种方式。目前国际上的长度单位换算方式有多种类型,其中我国传统的长度单位是1m=10dm=100cm
1米=好多厘米
1米=100厘米,1米+20厘米=100厘米+20厘米=120厘米。答:1米加20厘米等于120厘米。
思维训练:1-6年级思维训练每日一题-第118期
一年级
下面的图形各表示几?
△+△+△+○+○=12
○+○+△+△+△+△+△=16
△=( ),○=( )
二年级
一只蜗牛从井底向上爬,每天白天向上爬3米,晚上下滑1米,若蜗牛第8天爬3米后恰好爬到井口,这口井深多少米?
三年级
爷爷今年75岁,他有3个孙子,年龄分别是23岁、20岁、18岁。再过多少年爷爷的年龄等于3个孙子的年龄和?
四年级
某农场工人到山上栽树,如果每人都栽16棵,还有24棵树苗没人栽;如果每人栽19棵,还有6棵树苗没人栽。一共有多少工人?一共要栽多少棵树苗?
五年级
如下图1中所示,大正方形甲的边长与小正方形乙的边长的和是20厘米,大正方形甲的面积比小正方形乙的面积大40平方厘米。求小正方形乙的面积。
六年级
六年级一班有若干名学生参加奥数竞赛。若减少一名女生,增加一名男生,则男生人数为总人数的一半;若减少一名男生,增加一名女生,则男生人数为女生人数的一半。六年级一班共有多少名学生参加奥数竞赛?
请做完题之前不要看下面的答案!!独立思考很重要!切记!切记!切记!
答
案
解
析
一年级
【答案】△=2 ○=3
【解析】根据第一个算式可知,3个△与2个○的和是12,根据第二个算式可知5个△与2个○的和是16,16比12多4,正好是2个△的和,所以△=2。把△=2代入算式,△+△+△+○+○=2+2+2+○+○=12,2个○的和是6,○=3。
二年级
【答案】这口井深17米。
【解析】根据题意“蜗牛每天白天向上爬3米,晚上下滑1米”可知蜗牛实际每天向上爬:3-1=2(米);蜗牛一直爬到了第八天,从而求出前7天一共爬了7个2米即7×2=14(米);又根据“蜗牛第8天爬3米后恰好爬到井口”,可知第8天爬了3米。
综合以上分析,井深即为蜗牛前7天爬的14米与第8天爬的3米合在一起,列式为:14+3=17(米)。所以这口井深17米。
三年级
【答案】再过7年爷爷的年龄等于3个孙子的年龄和。
【解析】3个孙子今年的年龄和是:23+20+18=61(岁),与爷爷的年龄差是:75-61=14(岁)。每过一年,爷爷增长1岁,3个孙子共增长3岁,由此可知:每过一年,3个孙子共增长的年龄与爷爷增长的年龄就会相差3-1=2(岁),要求再过几年爷爷的年龄等于3个孙子的年龄和,其实就是求14里面有几个2,即14÷2=7(年),所以再过7年爷爷的年龄等于3个孙子的年龄和。
四年级
【答案】一共有6个工人,一共要栽120棵树苗。
【解析】根据题意,由每人栽16棵变为每人栽19棵,也就是每人多栽了19-16=3(棵),这时树苗就从“还有24棵没人栽”变为“还有6棵没人栽”,那么所栽树苗总数相差24-6=18(棵),这18棵就是每人多栽3棵栽出来的,所以18棵里包含几个3棵,就有几个人栽树。所以一共有工人18÷3=6(人)。一共要栽树苗16×6+24=120(棵)。
五年级
【答案】小正方形乙的面积是81平方厘米。
【解析】根据题意,在大正方形甲中画出小正方形乙的对称图形(如下图2所示),则大正方形中所剩的A,B,C三部分面积之和就是40平方厘米。
方法一:若将C旋转后再平移,拼补到小正方形乙的上面得到C’(如图3所示)。这样图形A、B和C’三部分就合成了一个长20厘米的长方形,且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40平方厘米,则它的宽是:40÷20=2(cm)。这个宽恰好是原来两个正方形的边长之差;又因为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之和为20厘米;因此,原来小正方形乙的边长为:(20-2)÷2=9(cm),所以,小正方形乙的面积为:9×9=81(cm²)。
方法二:连接正方形A的对角线(如下图4所示),将40平方厘米的图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梯形,而梯形的上下底之和恰好是20厘米,所以梯形的高为:20×2÷20=2(cm),即:原来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差为2厘米;又因为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之和为20厘米;因此,小正方形乙的边长为:(20-2)÷2=9(cm);所以小正方乙的面积为:9×9=81(cm²)。
六年级
【答案】共有12名学生参加奥数竞赛。
【解析】根据“若减少一名女生,增加一名男生,则男生人数为总人数的一半”可知:减少一名女生增加一名男生的时候,总人数是不变的,此时男生变成总人数的一半,那么原来男生的人数是总人数的一半少一人,女生就是总人数的一半多一人,即女生比男生多2名。那么“减少一名男生,增加一名女生”后,女生就比男生多2+2=4(名),这时男生人数为女生人数的一半,即现在男生有4名,女生有4x2=8(名),那么原有男生4+1=5(名)女生8-1=7(名),六年级一班共有5+7=12(名)学生参加奥数竞赛。
思维训练:1-6年级思维训练每日一题-第117期
2023-02-28
思维训练:1-6年级思维训练每日一题-第116期
2023-02-27
思维训练:1-6年级思维训练每日一题-第115期
2023-02-26
思维训练:1-6年级思维训练每日一题-第114期
2023-02-25
小学数学数学思维 / 标签 ▍
小数 / 编辑 ▍
小学数学 / 综合整理 ▍
素材来源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 声明 ▍
1米等于几厘米?
1米=100厘米
小学数学·1~6年级数学思维题及答案详解
○、△、☆分别代表什么数? ○+○+○=18
△+○=14
☆+☆+☆+☆=20 ○=()△=()☆=()
根据每一道题的得数添上括号:
有甲、乙、丙三个数。甲、乙两数的和是120,乙、丙两数的和是140,甲、丙两数的和100。甲、乙、丙三数各是多少?
有两根一样长的绳子,第一根平均分成6段,第二根平均分成10段,第一根剪成的每段比第二根剪成的每段长16米。原来每根长多少米?
有三根钢管,分别长200厘米、240厘米、360厘米。现在把这三根钢管截成尽可能长而且相等的小段,一共能截成多少段?
有甲、乙两个容器,其中甲装了960克纯酒精,乙装了640克水,第一次将甲的一半倒给乙,混合后再把乙的一半倒给甲。这样连续三次后,甲中溶液有多少克?其中含有纯酒精多少克?
答案部分
○、△、☆分别代表什么数? ○+○+○=18
△+○=14
☆+☆+☆+☆=20 ○=()△=()☆=()
答案:
○=(6) △=(8) ☆=(5)
根据每一道题的得数添上括号:
有甲、乙、丙三个数。甲、乙两数的和是120,乙、丙两数的和是140,甲、丙两数的和100。甲、乙、丙三数各是多少?
甲+乙=120
乙+丙=140
甲+丙=100
甲+乙+丙:(120+140+100)÷2=180
丙:180-120=60
甲:180-140=40
乙:180-100=80
有两根一样长的绳子,第一根平均分成6段,第二根平均分成10段,第一根剪成的每段比第二根剪成的每段长16米。原来每根长多少米?
第一根:AAAAAA
第二根:BBBBBB BBBB
整体比两根一样长,比左边红色的部分,第一根每段比第二根多16米,共多16×6=96米。所以第二根右边的4段就等于96米。
于是列式:
(16×6)÷(10-6)=24(米)
全长:24×10=240(米)
有三根钢管,分别长200厘米、240厘米、360厘米。现在把这三根钢管截成尽可能长而且相等的小段,一共能截成多少段?
(200,240,360)=40
200÷40+240÷40+360÷40=20(段)
有甲、乙两个容器,其中甲装了960克纯酒精,乙装了640克水,第一次将甲的一半倒给乙,混合后再把乙的一半倒给甲。这样连续三次后,甲中溶液有多少克?其中含有纯酒精多少克?
解:列表如下:
甲
乙
原始
纯酒精
水
纯酒精
水
960
0
0
640
一
480
480
640
720
320
240
320
二
360
160
600
480
660
400
300
240
三
330
200
630
440
645
420
315
220
三次后
甲中溶液645+420=1065(克),纯酒精645克
一年级
请你动动脑,帮我想一想。
(1) ○+○+□+□=8
○+○+○+□+□=9
○=( ) □=( )
(2) ○+○=8, ○=( )
△+○=10, △=( )
△-□-□=0, □=( )
二年级
一口8米深的井底有一只青蛙,它白天向上爬3米,夜里往下滑2米,照此速度,它几天才能爬到井口?
三年级
小马虎在做一道加法题时,把一个加数十位上的5错看成了2,另一个加数个位上的4错看成了1,结果计算的和为241。正确的和应该是多少?
四年级
1:奶奶去买水果,如果她买4千克梨和5千克荔枝,需花58元;如果她买6千克梨和5千克荔枝,那么需花62元。问1千克梨和1千克荔枝各多少元?
2:学校买足球和排球,买3个足球和4个排球共需要190元,如果买6个足球和2个排球需要230元。一个足球和一个排球各多少元?
五年级
小丽在一张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的长方形红纸上剪了一个大写英文字母“Z”。这个字母的面积是多少?
六年级
现在是2点,什么时候时针与分针第一次重合?
【答案部分】
一年级
请你动动脑,帮我想一想。
(1) ○+○+□+□=8
○+○+○+□+□=9
○=( ) □=( )
(2) ○+○=8, ○=( )
△+○=10, △=( )
△-□-□=0, □=( )
答案部分:
(1)
○=(1 ) □=( 3 )
(2)
○+○=8, ○=( ) ①
△+○=10, △=( ) ②
△-□-□=0, □=( ) ③
以下方法以讲给家长的口吻叙述:
由①得
○=4,
把○=4代入②得
△=6,
把△=6代入③得
□=3.
二年级
一口8米深的井底有一只青蛙,它白天向上爬3米,夜里往下滑2米,照此速度,它几天才能爬到井口?
思路导航:这只青蛙白天向上爬3米,夜里往下滑2米,实际每天只往上爬了3-2=1(米)。前面的5天,它每天往上爬1米,共爬了5米。可是到第六天,它在天黑之前,就已经爬到井口。至于它后不后退就不再考虑了。因此,这只青蛙第6天才能爬到井口。
解答:
方法一:
8=1+1+1+1+1+3
答:它6天才能爬到井口。
方法二:
8-3=5(米)
3-2=1(米)
5÷1=5(天)
5+1=6(天)
答:它6天才能爬到井口。
三年级
小马虎在做一道加法题时,把一个加数十位上的5错看成了2,另一个加数个位上的4错看成了1,结果计算的和为241。正确的和应该是多少?
策略与方法:把一个加数十位上的5看成2,少了3个10,这样和就减少了30;把另一个加数个位上的4看作1,少了3个1,这样和就减少了3。小马虎算出的和比原来的和少了30+3=33,所以正确的和是241+33=274
思考与操作:十位少加:(5-2)×10=30
个位少加: 4-1=3
一共少加:30+3=33
正确的和:241+33=274
四年级
1.奶奶去买水果,如果她买4千克梨和5千克荔枝,需花58元;如果她买6千克梨和5千克荔枝,那么需花62元。问1千克梨和1千克荔枝各多少元?
思路导航:我们可以把两次买的情况搞录下来进行比较:
4千克梨+5千克荔枝=58元(1)
6千克梨+5千克荔枝=62元(2)
答案部分:
1千克梨:
(62-58)÷(6-4)=2(元)
荔枝:
(58-4×2)÷5=50(元)
2.学校买足球和排球,买3个足球和4个排球共需要190元,如果买6个足球和2个排球需要230元。一个足球和一个排球各多少元?
思路导航:我们可以把两次买的情况摘录下来进行比较:
3个足球+4个排球=190元(1)
6个足球+2个排球=230元(2)
如果我们把(2)变形,会把排球的数量变成一样,都是4.
(2)×2得:
12个足球+4个排球=460元(3)
用(3)-(2)可以消去
答案部分
足球:
(230×2-190)÷(6×2-3)=30(元)
排球:
(190-3×30)÷4=25(元)
五年级
小丽在一张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的长方形红纸上剪了一个大写英文字母“Z”。这个字母的面积是多少?
1、本题是关于组合图形的面积类型的题目,解答本题目的关键是把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转化为几个规则图形的面积相加或相减的形式;
2、大写英文字母“Z”的面积等于长方形的面积减去—个小三角形和—个梯形的面积:
3、把数据代入长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即可解答.
解答
8x5-(5- 1)x4.5-2-(1.8+6.2)x(5-1)-2
=40-9-16
=31-16
=15(平方厘米)(组合图形的面积【周长、面积与体积一空间与图形】)
答:它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
六年级
现在是2点,什么时候时针与分针第一次重合?
刚定!2022年前普通高中全面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