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增长基金分红时间(中银增长基金(163803)为什么没有分红?)
中银增长基金(163803)为什么没有分红?
基金不分红并不代表基金不好,原因如下:基金要分红好还是不分红好呢?用通俗的语言给你讲解一下。首先你要明白什么是基金分红,说个简单的一个例子:比如:你有一只基金的份额是1000份,目前基金净值是1.56元,市值就是1560元,现在每份基金要分红0.2元;1.如果你选择了现金分红,那么你的基金净值只有1.36元了,市值就是1360元,也就是分红后将你的本来价值1560元的基金分给你现金200元,剩下基金市值1360元加上现金分红的200元,和分红前的市值是一样的,所以现金分红后你的资金并没有变多,唯一的好处就是分红的部份是不收费用的,如果你需要钱,想赎回一部份基金,这样可以既不用赎回基金,还可以免去赎回的费用,一般是0.5%;2.如果你选择了分红再投资,那么会将分给你的200元再转换成基金份额,这样你的基金市值依然没有变化,另外提醒你分红部份转换成基金份额是不收申购费用的。根据以上叙述,基金分不分红或分多分少,是不能说明一个基金的好与坏的,还是要看基金的业绩的,也不要看基金的目前净值,主要看基金成立的时间长短与累计净值相结合。
基金分红都是什么时候?
基金公司一般什么时候分红呢?-----没有这个“一般”的时候。是不是都是有他们决定的?-----是的。想分就分,不想分就不分?------说对了。其实,基金分红对于基金持有人来说,根本就没有意义。看看下面的例子就知道了:举例说明(按现金红利方式计算):假设:以1元净值购买某基金10000份,一段时间后,基金净值升到了1.6元。这时,基金公司决定对该基金进行分红,每10份基金份额派发红利2元那么,分红前投资者资产为:基金份额×基金净值=10000×1.6=16000元分红后,每份基金的净值减少0.2元,现净值为1.4元。则投资者资产为:基金份额×现净值=10000×1.4=14000元,另现金红利=0.2×10000=2000则分红后总资产=基金资产+现金红利=14000+2000=16000元。通过以上的计算可看出,分红前后的总资产是完全一样的。区别主要在于分红后股市的走势将会给选择不同分红方式的投资者带来不同的收益。如果后市股市上涨,将有利于选择红利再投资的投资者;如果后市股市下跌,则有利于现金分红的投资者。所以,判断股市的情况是选择分红方式的基础看来你也是个新手,和我一样,我在爱财部落模拟炒基金平台学习了3个多月了,你也可以去玩玩http://www.itry86.com/pages/forum/acbl3.html
又一大佬入*!中银基金原总经理李道滨申请成立公募;25家“个人系”公募半数以上管理规模不足百亿,投资大佬的“明星光环”还在吗?
“又一大佬申请成立公募公司。”
近日,证监会官网发布关于李道滨等的《设立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审批》,进度跟踪显示证监会已接收材料。
李道滨是何人?
翻看其履历,李道滨曾先后在嘉实基金和中银基金任职,担任中银基金第二任总经理近十年时间,拥有超20年公募行业经验,因擅长营销被称为“最会卖基金的人”。
2023年3月,汇百川基金正式开业,成为业内第25家“个人系”公募。若此次李道滨申请设立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再次获批,也就意味着“个人系”公募将再度扩容,成员企业将增至26家。
金融大佬李道滨申请成立公募公司
7月10日,证监会官网发布一则关于李道滨等的《设立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审批》,进度跟踪显示证监会目前已接收材料。
据了解,该批示中的李道滨为公募老将、中银基金原总经理李道滨。李道滨自2021年11月从中银基金离职后,期间并无太多消息,此次以创业者身份成立公募基金公司归来再次引发关注。
公开资料显示,李道滨出生于1968年生。中共d员,经济学硕士。清华大学法学博士,10年证券从业经历。2000年10月任职于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历任市场部副总监、总监、总经理助理和公司副总经理。2012年8月出任中银基金总经理,也是中银基金历史上第二任总经理,直到2021年11月离任,在中银基金总经理职位上任职接近10年。
与其他投资大佬不同,李道滨被外界津津乐道的是他强悍的基金营销能力。在嘉实基金任职时,他就首创了“老基金分红拆分,净值归一”营销方案,一度推动了整个公募基金行业营销创新。在中银基金担任总经理期间,公司非货基金规模则由700亿元增至1700亿元。
业内人士称,若此次李道滨等申请成立公募基金公司顺利获批,我国个人系公募将继汇百川基金后再度扩容,增加至26家。
“个人系”公募半数以上管理规模不足百亿
我国“个人系”公募的发展始于2013年,彼时***发文表示明确支持符合条件的自然人可作为主要股东申请设立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2015年泓德基金率先成立后就此拉开我国“个人系”公募基金发展的帷幕,此后随着鹏扬基金、汇安基金的加入而不断发展壮大,目前队伍中已有25家成员企业,囊括王德晓、陈光明、傅鹏博、丘栋荣、杨爱斌等一众投资大佬。
图注:易趣新财经根据公开数据制图
单以管理规模这一指标来看,25家“个人系”公募中,有的管理规模已近千亿,有的管理规模尚不足10亿。但整体而言,截至2023年第二季度,大部分个人系公募的管理规模呈上升态势,有7家呈现下滑态势。
据《易趣新财经》统计,目前25家“个人系”基金管理规模共计4974.81亿元。其中,鹏扬基金、泓德基金和睿远基金三家超过500亿元;惠升基金、汇安基金、中庚基金和蜂巢基金等7家介于100亿到500亿之间;东方阿尔法基金、恒越基金、博远基金等9家管理规模介于20亿元到100亿元之间;易米基金、达诚基金、兴合基金等5家基金低于20亿元。
具体来看,在超500亿元行列中,鹏扬基金以881.06亿元的规模暂居榜单首位,且自2016年7月成立以来持续呈增长态势;泓德基金是“个人系”基金中成立最早的一家机构,管理规模也曾一度超过千亿,但从2021年4季度末公司资产规模跌破千亿元大关之后,排名也随之下滑,目前管理规模有628.35亿元,同比增长1.82%;管理规模超500亿的还有成立于2018年的睿远基金,目前管理规模540.9亿元,同比增长6.27%。
在100亿元到500亿之间的7家基金公司中,惠升基金、汇安基金、中庚基金和蜂巢基金4家管理规模超过400亿元,分别为451.03亿元、414.37亿元、413.55亿元、407.24亿元;淳厚基金管理规模超300亿元,为333.95亿元;超过百亿元的还有2家,分别是泉果基金、博道基金,管理规模分别为191.38亿元、183.19亿元。
从规模增速来看,惠升基金增速为29.88%,中庚基金增长19.98%,汇安基金实现2.99%的略微增长,蜂巢基金则同比下滑0.92%。2022年成立的泉果基金增速较快,为93.17%,去年同期管理规模还不足百亿元。
除上述10家外,队伍中14家在管规模低于百亿元。其中,东方阿尔法基金、恒越基金、博远基金、百嘉基金、兴华基金、合煦智远基金、同泰基金、尚正基金、汇泉基金管理规模超过20亿元;其余5家基金公司均不足20亿元。
从规模增速来看,明亚基金、尚正基金、合煦智远基金三家公司增速较快,分别增长743.78%、327.93%、158.77%。恒越基金、博远基金、兴合基金和凯石基金则下滑较为严重,分别下滑了30.04%、27.28%、40.31%和25.61%。
“明星光环”是优势也是短板
从创始人、明星股东的从业背景来看,25家“个人系”公募基金的创始核心人物大部分出自市场上知名的大型公募基金,但仍有一些跨行从业者,比如银行、保险和证券。
经《易趣新财经》梳理发现,共有18家出自大型公募基金,6家来自知名证券,2家具有保险从业背景,2家拥有银行从业背景。
图注:易趣新财经根据公开数据制图
“个人系”基金中大部分成员来自大型公募。其中,汇安基金的大股东何斌来自公募建信基金,他曾在建信基金任副总经理,分管市场、后台运营和产品创新等业务;淳厚基金的邢媛是销售出身的公募女将,先后在华泰柏瑞基金、财通基金任职;兴合基金的程丹倩和王锋均来自公募华商基金,此前曾分别任华商基金副总经理和华商基金总经理;博道基金大股东莫泰山曾任交银施罗德总经理、重阳投资总裁。公司总经理沈斌也曾担任过交银施罗德销售总监、重阳投资市场总监。
鹏扬基金的杨爱斌和泓德基金的王德晓均拥有多年的保险从业经历。杨爱斌曾先后在浦发银行、中国平安保险集团投资管理中心、华夏基金任职,是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第一代从业人员,拥有23年深厚的投资经验;王德晓则先后于华泰资产管理公司、阳光资产管理公司、阳光保险集团担任高管。基于创始人的保险背景,两家基金公司在管基金中债券型产品均占有不少比例。
《易趣新财经》还注意到,睿远基金的陈光明、傅鹏博和泉果基金的王国斌、任莉四人都曾在东方证券任职。陈光明曾任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长,拥有超过20年证券从业经验;傅鹏博曾任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资产管理部负责人;王国斌曾先后担任东方证券投资业务部总经理、东方证券副总裁、东方证券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等职务;任莉历任东方证券资产管理业务总部副总经理,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联席总经理、董事会秘书、总经理等职务。
蜂巢基金的基因里则流淌着“银行”的血液。其大股东唐煌此前任职于广发银行金融市场部,曾领导的团队管理资产规模达万亿级。因此该基金公司的品牌宣传中也出现了“首家由银行金融市场领军人物发起设立的公募基金公司”等字眼。
汇百川基金成立于今年3月份,创始人王锦海曾先后任职于中国建设银行总行、信达信托投资公司、中国银河证券、中信证券和华兴证券,华泰资管。其创业前夕由华泰资管总经理职位上离任。
整体而言,“个人系”基金的发展往往深受核心创始人“个人风格”的影响,其走向基本与他们的从业方向一致,一般保险和银行系创始人债券管理规模比较大,而公募系创始人的股票管理规模则占比较大。
业内人士表示,个人系公募优势在于投资者以前的经验和人脉,缺乏的是券商系公募基金在投研、风控方面的团队作战优势,个人的经验和判断虽然有效,但毕竟缺乏强大的后援团的支持往往会导致底蕴不足和后续能力不足;从而往往可能在短期内快速崛起,但也可能迅速湮灭。
来源:易趣新财经
你这么好看,一定要点个在看
07年买的中银增长基金一元面值现在复权是多少?
1、07年每份一元买的中银增长基金,查询历史净值可知,买入时累计净值为2.7952。
2、目前最新净值0.8881,累计净值为3.4394.
3、累计净值差为,3.4394-2.7952=0.6442,说明到现在每份基金上涨0.6442元。 4、所以现在实际复权价为:0.6442+1=1.6442元。
中银增长基金今年分红了吗
按有关规定,基金分红需要具备以下3个条件: 一是基金当年收益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后方可进行分配; 二是基金收益分配后,单位净值不能低于面值; 三是基金投资当期出现净亏损则不能进行分配。 基金分红是指基金将收益的一部分以现金方式派发给基金投资人,这部分收益原来就是基金单位净值的一部分。人们平常所说的基金主要是指证券投资基金。证券投资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种:基本分析、技术分析、演化分析,其中基本分析主要应用于投资标的物的选择上,技术分析和演化分析则主要应用于具体投资操作的时间和空间判断上,作为提高投资分析有效性和可靠性的重要补充。
基金公司一般什么时候分红?
只要它符合分红的条件就可以分红基金分红的条件:1.基金当年收益先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后,方可进行当年收益分配;2.如果基金投资当期出现净亏损,则不进行收益分配;3.基金收益分配后基金单位净值不能低于面值。
中银增长基金分红为什么还没到账
保本混合基金分红后大约3个工作日后到账,如果你有绑定盛付通等第三方账户,资金会直接帮你转到账户里面。
中银增长基金分红情况
中银增长是中银基金公司旗下的一只股票型基金,投资风格为成长型,该基金成立于2006年3月17日,基金经理:张琦、俞岱。2010年9月27日该基金净值是0.8136元/份。按27日该基金净值估算的话,净亏损0.3264元/份。
别再四处找数据了一季度基金市场表现如何都在这里了
关注中国基金报,即时获取深度理财资讯
导读:
一季度股市一度大幅杀跌,季度跌幅明显。基金市场受到明显冲击,偏股基金销售跌入冰点而保本基金成少数能有销量的“救市爆款”;偏股基金业绩总体惨淡,分化明显,有基金逆势获得正收益但超400只基金跌幅超过创业板指数;从2012年到2015年连续正收益使基金累计了可观的可分配收益,基金在一季度也大手笔分红约700亿元的天量。
基金发行篇
179只新基金募资1643亿元环比降28%保本基金热销760亿元“救市”
一季度股市一度大幅杀跌,偏股基金销售跌入冰点,而以保本基金为代表的低风险基金热销,成为少数能拯救销售市场的基金品种。
一季度新基金销售数量虽然保持在高位,但受到前两月股市大幅杀跌影响,偏股基金销售惨淡使得新基金总体销售额环比下滑28%,而保本基金和债券型基金等低风险产品销售相对较好,两类产品合计贡献了新基金销量的七成。在股市方向未明的情况下,不少基金管理人依然将发行重点瞄准相对好卖的低风险基金。
来自Wind资讯的统计显示,一季度公募基金管理人共发行成立新基金179只,募集资金规模为1643亿元,和去年四季度相比,发行成立新基金数量基本相当,但销售额却下滑了28%。
一季度,股市一度出现大幅杀跌并创出去年6月股灾以来新低,基金亏损加大,偏股基金销售随即全面遇冷,这也成为一季度基金销售下滑的主因。其中股票型基金成立21只,首发规模仅为80.74亿元,平均首发规模3.84亿元。混合型基金(不包括保本基金)成立72只,合计首发规模271亿元,平均首发规模也仅为3.76亿元。和去年四季度相比,这两类偏股基金平均首发规模均大幅下滑,并出现大面积延期销售情形。
相比偏股基金的低迷,以保本基金和债券基金为主的低风险基金大举热销。统计显示,一季度成立保本基金30只,合计募集规模达760亿元,贡献了一季度新基金销量的46%,平均首发规模达到25亿元,成为平均首发规模最高的基金品种。而债券型基金一季度成立43只,合计成立规模为405亿元,平均成立规模为9.42亿元,销售情况虽难以媲美保本基金,但明显好于股票基金和混合型基金。这也反映出股灾之后投资者风险偏好急剧下降的客观事实。
保本基金在去年三季度股市股灾之后开始热销,去年四季度成立21只募集资金620亿元,今年一季度不少基金管理人趁热打铁,扎堆发行保本基金。统计显示,一季度共有广发基金、华安基金、华富基金、建信基金、诺安基金、平安大华基金和招商基金等7家基金公司发行成立两只保本基金,从而大举吸金数十亿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各家公司基金规模缩水压力。
由于保本基金能出销量,一些公募机构将首只产品锁定为保本基金。据统计,清明节后本周有15只新基金投入发行,其中获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中银国际证券和山西证券旗下首只产品本周发行,两家券商不约而同推出保本型基金发售,其中中银国际证券旗下基金为中银证券保本1号,销售上限为50亿元;山西证券旗下基金则为山西证券保本,销售上限为30亿元。不过,在当前债市收益率创新低、股市方向未明的当下,保本基金运作难度加大,保本基金到底能火多久还很难说。
基金业绩篇
400只偏股基金跌幅超创业板 纯债基金稳健黄金QDII最闪亮
一季度股市一度大幅杀跌并创出调整新低,由于仓位较高和重仓成长股,偏股基金一季度整体表现不佳,接近400只基金跌幅超过创业板指数。债市的平稳表现使得纯债基金普获正收益,而二级债基受股市下跌影响不少出现亏损,货币市场基金收益率节节走低。QDII基金中以黄金主题基金表现最为闪亮。
偏股基金表现不佳分化明显
整体表现不佳而分化明显,是一季度主动偏股基金业绩表现的主要特征。根据Wind资讯统计显示,受到股市整体下跌影响,主动偏股基金一季度“绿肥红瘦”,绝大多数基金出现亏损。如果以创业板指数一季度17.53%的跌幅作为基准来看,约有400只主动基金跌幅超过创业板指数跌幅,占比约达偏股基金数量的三分之一。如果以沪深300指数13.75%的季度跌幅衡量,跑输基准的基金将达到一半。
一些基金仓位较重而且集中重仓高估值成长股,在一季度跌幅较大。其中超过200只基金一季度亏损幅度超过20%,7只基金跌幅超过30%,跌幅最大的三只基金一季度分别亏损35.87%、34.78%和33.81%,基金短短一个季度即大幅跑输基准,凸显出其风控机制的缺失。
尽管基金整体表现不佳,但还是有一些操作较为灵活的基金逆势获得了正收益。除去哪些依靠赎回费计入资产带来净值一次性增长的打新基金,长盛新兴成长、长盛互联网+和圆信永丰优加生活正收益最为突出,一季度单位净值增长率分别达到12.4%、8.7%和8.54%,此外还有多只偏股基金斩获了一定的正收益,在股市下跌中能获得正收益,凸显出震荡市中选时的极端重要性。
纯债基金稳健货币基金收益下滑 黄金QDII最亮眼
一季度货币市场维持宽松*面,市场利率不断下行,债券市场总体表现不俗,纯债基金普遍获得正收益。根据Wind资讯统计,近180只纯债基金一季度平均收益为1%,除少数基金之外绝大多数纯债基金都获得了正收益,其中有11只季度收益率超过2%,招商双债增强和东方添益分别取得3.54%和3.47%的收益率,在纯债基金中位居前两位。
相比表现稳健的纯债基金而言,二级债基和可转债基金表现分化,而且不少跌幅较大,华安可转债A、民生转债优选A和大成可转债一季度分别下跌19.73%、16.23%和15.29%,在可转债基金中跌幅较大,而重仓持有可转债的富安达增强收益A一季度单位净值下跌14.38%,成为跌幅较大的二级债基。
一季度市场利率不断下行迭创新低,货币市场基金受益也节节走低,目前不少货币基金年化收益率已跌至2.5%左右,较年初大幅下降。而从一季度表现看,中欧钱滚滚、易方达现金增利A、鹏华安盈宝收益率位居前三,分别为0.97%、0.94%和0.91%,季度万份收益均在90元以上。
投资海外资本市场的QDII基金一季度表现两极分化,其中受到港股市场和原油大宗商品表现不佳拖累,香港主题基金和油气基金多数净值下跌,不少跌幅超过10%。但黄金价格在一季度强劲反弹带动黄金QDII基金取得亮眼表现,四只黄金主题QDII一季度单位净值涨幅均在14%左右,黄金基金也成为今年一季度整体基金市场表现最为突出的细分基金品种。
基金分红篇
基金一季度分红700亿元创天量 老牌绩优基金成绝对主力
从2012年到2015年公募基金连续四年盈利,积累了较为丰厚的可分配收益。今年一季度进入基金分红季,股市震荡基金管理人分红态度较为积极,当季度各类基金合计分红达到700亿元创出天量,以汇添富优势、博时主题和广发小盘等为代表的不少老牌偏股基金更是纷纷祭出“10派10”这样的大比例分红方案帮投资者兑现收益。
年度结束之后的一季度往往是基金分红高峰,今年也不例外。根据天相投顾统计显示,一季度各类基金(货币基金除外)累计分红近500次,合计分红金额约达700亿元,从单只基金分红金额看,共有40只基金分红额超过5亿元大关,是一季度基金分红主力军。
其中有13只基金分红额超过10亿元,博时主题和南方绩优两只大型基金一季度分红金额双双超过20亿元,分别约达24.53亿元和23.23亿元,位居基金分红规模榜前两位。汇添富均衡、中银增长、嘉实研究精选等多只规模较大、成立时间较长的偏股基金分红金额也都在10亿元以上。而易方达稳健收益则是唯一一分红金额超过10亿元的债券基金,其A、B份额合计分红预计达18亿元。
而从分红比例看,则以汇添富优势精选最为慷慨,该基金于3月4日每10份分红高达15元,在一季度分红比例最高。博时主题和广发小盘也推出“10派10”这样的大手笔分红,两只基金每10份分别分红10.46元和10.28元,上投中国优势、大摩资源优选、银河行业、南方绩优、嘉实研究精选、国富弹性、富国天惠等多只基金分红比例也很大,每10份分红在6.5元到10元之间。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祭出大比例分红的偏股基金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成立时间较长,往往超过10年,而且从长期看,业绩多十分优异,积累了十分可观的投资收益,其单位净值往往较高。在今年一季度,这些老牌长期绩优偏股基金纷纷大手笔分红为投资者兑现收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投资者落袋为安。
公募基金作为一个整体,过去四年受到股票市场整体上涨和债市走牛利好,每年都获得了一定的正收益,特别是2014年和2015年,基金投资收益合计超过1万亿元,这就使得基金整体上积累了十分可观的可分配收益。上周公布完毕的基金年报则显示,截至去年底,各类基金可分配收益总额为2610亿元,其中混合型基金可分配收益最高。达到1724亿元,股票型基金以628亿元可分配收益紧随其后。股票和混合基金成为基金潜在分红的最大主力。
而从一季度基金实际分红情况看,700亿元的分红只相当于去年底基金可分配收益的26.82%。由于一季度股市整体下跌不少基金出现亏损,导致基金可分配收益势必缩水,极大影响基金分红能力,未来基金分红规模将大概率下降。
本期编辑:郑洋洋
版权说明:感谢每一位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新浪财经均在文章开头及结尾备注了出处及来源。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发送消息至公号后台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非常感谢!
基金进入分红季专家建议选择红利再投资
虽然去年A股市场经历了巨大的波动,但是上半年大幅度暴涨,特别是创业板的一路狂飙,依然积累了较为丰厚的可分配收益。今年一季度进入基金分红季,基金管理人分红态度较为积极,当季各类基金合计分红达到700亿元创出天量。不少老牌偏股基金纷纷祭出“10派10”的大比例分红方案帮投资者兑现收益。面对基金“大派红包”,有投资者致电信息时报咨询,面对含权基金,应不应该去追涨?另外,对于分红的方式应该如何选择?是选择现金分红,还是红利再投资,本文将对以上问题进行详细解答。
一季度分红近700亿
年度结束之后的一季度往往是基金分红高峰,今年也不例外。3月的最后一日广发稳健增长和广发聚富混合双双发布分红公告,大手笔派发现金分红,分别为每10份派现2.5元和1元,彰显了优秀业绩支撑下十足的底气。根据公告,广发稳健增长和广发聚富混合此次分红的收益基准日为2015年12月31日,权益登记日和除息日均为4月7日,4月11日发放现金红利。同花顺统计显示,广发稳健增长和广发聚富混合将分别派现3.958亿元和1.383亿元。事实上,这是广发稳健增长和广发聚富混合今年以来第二次分红。早在三月初,两只基金就各自推出每10分派现1.8元和2元的分红方案,合计派现2.849亿元和2.766亿元。
根据天相投顾统计显示,一季度各类基金(货币基金除外)累计分红近500次,合计分红金额约达700亿元,从单只基金分红金额看,共有40只基金分红额超过5亿元大关,是一季度基金分红的主力军。
公募基金今年之所以这么豪爽,和去年上半年的牛市不无关系,去年A股市场虽然经历了一场翻江倒海的波动,但是上半年积累的涨幅足够大,让部分基金赚得盆满钵满。上周公布完毕的基金年报则显示,截至去年底,各类基金可分配收益总额为2610亿元,其中混合型基金可分配收益最高,达到1724亿元,股票型基金以628亿元可分配收益紧随其后,股票和混合基金成为基金潜在分红的最大主力。从一季度基金实际分红情况看,700亿元的分红只相当于去年底基金可分配收益的26.82%。
到底要不要选含权基金
仔细观察这些祭出大比例分红的偏股基金,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成立时间较长,长期业绩优异,积累了十分可观的投资收益,其单位净值往往较高。一是为了降低净值,二是为了“讨好”持有人,这些绩优基金今年特别大方,派气红包来毫不手软。
那么问题来了,面对出手阔绰的公募基金,有基民表示,是否要追加含权基金?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就要明白基金分红是什么。分红是基金对利润的分配,基金通过运作赚取了利润,要分配给持有人,什么利润才可以分呢?基金可供分配利润是指截至收益分配基准日基金未分配利润与未分配利润中已实现收益的孰低数。这个利润可以分给大家。但是由于基金赚钱就会体现在净值的增长上,所以其实这部分利润早就表现为基金净值增长上了,所以分红的时候,大家并不会获得一笔意外之财,基金绝对是要除权的,也就是将分红从净值里扣除。这也就是说申购含权基金毫无意义,而且由于基金有申购费,购买含权基金还要损失一部分申购费,因此建议投资者不要去申购这类高含权的产品。
建议
选择红利再投资
除了是否要购买含权基金之外,基金的分红方式也是基民一直困扰的问题。一般来说,长期看好的话,选择红利再投资。通常红利再投资可以免申购费,对于基民来说也可以节约一笔费用。如果不长期看好,有赎回意向或者有部分落袋为安的想法选择现金分红。不过提醒一下大家,红利再投资得到的这部分份额,是要重新开始算持有时间的,如果刚拿到红利份额就卖掉,多付出一些赎回费是难以避免的。
建议大家常常更新自己设置的分红方式,跟上最新的形势。
另外买基金之前也是要看下分红公告,有的渠道不支持购买的时候就修改分红方式,刚买就分红的话,会浪费你的申购费,除非特别看好,可以考虑暂缓购买。
好买财富首席分析师曾令华认为,除了强制分红的基金产品之外,从长期来看,能够持续分红的基金,通常来说业绩都较好并且稳定,基民也可以根据这个条件进行筛选基金。而从长期来看,如果购买了能够经常分红的基金,选择红利再投资的效果往往更好,相当于收集了更多的筹码,如果投资者对于资本市场比较看好,建议选择红利再投资。
数字
一季度基金分红概况
13只基金分红额超过10亿元,博时主题和南方绩优两只大型基金一季度分红金额双双超过20亿元,分别约达24.53亿元和23.23亿元,位居基金分红规模榜前两位。
汇添富均衡、中银增长、嘉实研究精选等多只规模较大、成立时间较长的偏股基金分红金额也都在10亿元以上。而易方达稳健收益则是唯一一分红金额超过10亿元的债券基金,其A、B份额合计分红预计达18亿元。
从分红比例看,汇添富优势精选最为慷慨,3月4日每10份分红高达15元,在一季度分红比例最高。博时主题和广发小盘也推出“10派10”这样的大手笔分红,两只基金每10份分别分红10.46元和10.28元,上投中国优势、大摩资源优选、银河行业、南方绩优、嘉实研究精选、国富弹性、富国天惠等多只基金分红比例也很大,每10份分红在6.5元到10元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