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基金怎么一直跌(2022年房屋维修基金怎么投票)

2022年房屋维修基金怎么投票

1、首先前往距离自己最近的线下投票活动场所。2、其次进入后找到工作人员并告知情况。3、最后投票给2022奶奶房屋维修基金即可完成

2022的基金投资策略:能涨又抗跌

元旦以后,市场的调整就没停过,涨一天、跌一天,我们都让市场给弄麻痹了。在这样的行情下,市场的热度已经从哪只基金“涨得多”,变成“亏得少”。

其实,在这两年的震荡行情下,基金的业绩不仅要能涨,抗跌其实更重要,大跌之下,少亏即是赚,那么,怎样才能在新的一年里,找到“能涨抗跌”的好基金呢?

在投资这件事上,其实是存在一个“不可能的三角”,即高收益、低风险、高流动性,三者不会同时存在。

所以,不存在一款产品,拥有绝对能涨的“高收益”,但又有绝对抗跌的“低风险”,因此,所谓的“能涨抗跌”,其实更像是在基金产品中,寻找“能涨”和“抗跌”的平衡。

比如,我们在去年买了热门的新能源基金,无疑,截止去年底之前,大多数人都能收获一个比较满意的收益率,去年收益率最高的公募基金,是崔宸龙管理的一只新能源基金,收益率接近120%。

虽然,崔宸龙旗下的基金在去年很能涨,但他本人从冠军到垫底,也只用了两天。元旦之后,新能源板块迎来大调整,去年收益榜首的基金,直接大跌2.79%,成为今年以来排名后20%,基民直接炸开了锅。

由此可见,如果你选择的是行业主题基金,里面的重仓股都集中在同一板块中,那么,这个基金的涨跌都会被行业所引领,有大涨大跌的机会,却很难“抗跌”。

我们如果想要找到“能涨抗跌”的基金,我们可以从这几点来挖掘:

1)从基金产品组合来看:

尽量选择“股债平衡”的基金,其“能涨”和“抗跌”的属性更为平衡。股债平衡策略最早可追溯到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其原理是通过低相关性的分散化投资,来对冲资产间的波动风险,同时还能获得市场的平均收益,提高投资组合的收益风险比。

从数据上来看,在过去5年间,股债平衡型基金平均收益率达到93.9%,高于同期沪深300指数66.06%的涨幅,也高于灵活配置型基金89.75%的平均回报,只小于偏股混合型基金的平均回报。

数据样本时间:2016年3月11日至2021年3月10日

“股债平衡”策略,其实就是用一个简单的跷跷板原理,来分散投资中的风险。至于股票和债券之间的比例,可以按7:3或者5:5的比例来分配,具体可以根据市场不同阶段的情况,来进行动态调整。

2)从产品组合来看:

大家其实也发现了,去年最有赚钱效应的板块,是科技、新能源等成长型的个股,但选择这些成长型行业的基金,其实也有“赌赛道”的风险在。

去年大热的赛道,其人气能否复制到今年?我们谁也不知道,因此,如果想要稳稳地实现收益,还是应该偏向稳健型的基金风格。

在选股上,应该更着重于盈利能力强、商业模式良好、护城河足够深的行业龙头企业,一旦基金能够在其估值较低的时将其筛选出来,然后长期持有,价值投资的回报也是很丰厚的。

当然,也有人可能会问,稳健型个股是不是也就等于白马股呢?去年白马股的调整不是比较剧烈吗?

为此,我们就要审视自己的“买基”目的了。白马股虽然也会经历周期性的市场调整,但它之所以稳,是因为它有较好的盈利能力,这是它的底气。如果我们选择基金的原则是“抗跌”为主,那么,选择稳健基金会更符合我们的风险预期。

3)从产品历史数据来看:

最后,再给大家提供一个观察基金是否“能涨”和“抗跌”的指标,那就是“上行捕获率”和“下行捕获率”。

“上行捕获率”是指基金实现追求正收益的能力,我们可以选取一个基准指数,比如沪深300为正收益的月份,用基金收益除以基准收益得出基金的“上行捕获率”。如果数值>1,说明基金上涨弹性强于指数,该值自然越大越好;如果值为负,说明基金逆势下跌。

反之,选取基准指数沪深300为负收益的月份,用基金收益除以基准收益得出基金的“下行捕获率”,如果数值                                    

素材来源:今日头条投二当家、百家号、微博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说明:本文由“钱道文摘”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

市场都跌成这样了,怎么基金经理还不减仓?

公务员年终奖来了,能发多少?

基金入门进阶工具汇总,很有用!

买国债,是买短期的好,还是中长期的好?

2022年收益最好的基金

近一年收益排名,最牛基金经理是谁?

评判基金性价比,用卡玛比率好,还是夏普比率好?

近一个月购买人数最多的基金

“别人家的年终奖”上热搜!有人40倍月薪……

2022年A股连续下跌原因分析,基金理财的我们,要如何操作?

文|蚂蚁不吃土 (转载请获授权)

 

投资并不要求我们买在最低点,在相对低点买入即可,但却要求我们在相对高点到来时还在场;很多投资者的资金储备或者耐心可能还不足以支撑到那一刻。--蚂蚁不吃土

截止到2022年4月22日,上证指数下跌15.19%,深成指下跌25.61%,创业板指下跌30.88%,沪深300下跌18.77%。

 

除去以油气、煤炭为主的传统能源行业,房地产、基建行业,农牧饲渔行业,其他行业表现普遍较差。

当前行情近乎市场普跌行情,想赚钱是很难的,今年来基金理财亏***在10个点以上的小伙伴不在少数。

 

看一下2021年初至今主要股指回撤与2018年对比:

 

市场的每一次普跌,都会割一批韭菜,对于基金理财来说,只要你做好了资产配置,不因急用钱而割肉,你的账户就真的是一堆数字。

今年市场为何如此低迷呢?

 

下跌原因分析

 

①俄乌冲突,影响全球粮食、能源、金属价格,对全球金融市场亦有深远影响;

 

②美联储加息,虽说不是新鲜事,但每次都对A股产生影响;

 

③中美关系,‘漂亮国’总是闹‘闹幺蛾子’,见不得我们好,未来会一直如此,A股脊梁还不够壮,中概互联也深受其害;

 

④国内疫情反复,经济下行,上海疫情顺利结束的话,对A股应有一定积极影响;

 

⑤市场上很大一部分股票估值太高,业绩撑不起估值,这在市场情绪不高的时候就是问题了,毕竟花无百日红,涨久必跌,往往几家公司的下跌就能带崩整个板块。

 

⑥当前的连续下跌行情,引发了基民、股民(主要是机构、私募等,我等小散不背这锅)的恐慌情绪,出现了一定的抛售情况;这又反过来影响市场,导致情况变得更糟(逢低分批买入的好时机)。

 

如何应对

 

目前这种波动行情还会持续,不要奢望短期内改善,被套牢的基民朋友短期内不会解套,不要一厢情愿的认为跌了几天就会上涨。--在股市中,这种情形发生过太多次了,并且还会往复循环。

 

千万不要听专家、基金经理最近总在说市场低,政策低就梭哈抄底买入,我们是抄不了底的。

 

不要去问候昊对白酒的看法,不要去问葛兰对医疗的看法,也不要去问崔宸龙对新能源的看法,总之就算他们选择的行业表现不好,他们也会表示短期波动是正常的,长期仍然看好。

 

然而这长期是多久,没人知道,但期间你的基金可能会经历一个过往收益大幅回撤甚至亏***的过程,所以请及时止盈。

 

我们能确定的是:

 

①不知道还会下跌多久,*势何时会好转,我们预测不了市场;

 

②知道当前点位确实不算高,一定会涨回来,我们可以学着去应对市场。

 

所以问题就是:我们要不要付出资金的时间成本等待不知何时会到来但一定会到来的上涨?

 

今年我一直在说:用闲置资金理财,非大跌不买入,做好持久战准备,静待市场反转。

 

连续下跌环境中不适合一下跌就买入,因为不能很好的降低持仓成本,另外我们的资金储备不足以支撑我们这么做,不然等你觉得市场遍地机会时,可能手中已无资金。

 

市场总是在波动中,身处其中,自然无法避免,除非你远离它,我依然把波动当作机会,但这并不意味着一下跌就买入。

 

2018年后上证指数走势

 

 

可能有人想过:把手里的基金卖掉,等再下跌一阵后买回来,不要这么一厢情愿了好么。

 

在当前市场已经大幅下跌行情下,在当前点位真的适合卖掉吗?是不是太晚了?会不会卖飞?跌多少是合适的买入时机?你确定自己会买回来吗?

 

虽然‘小亏即赚’,但现在割肉我觉得有些晚了,已经不是‘小亏’了,价值投资不是死拿不放,只是当前点位你的基金被套太多的话,不适合割肉。

 

目前来看,主要有三种操作方式:

 

①被套装死;②清仓或减仓,割肉;③控制节奏,逢大跌分批买入。

 

所以回到问题:我们要不要付出资金的时间成本等待不知何时会到来但一定会到来的上涨?

 

要的话,选①③,不要就选②,不要太纠结。

 

我选③,不建议清仓,因为就当前点位来说,资产配置好后,时间拉长,对未来收益还是可以期待的。

 

霍华德·马克斯:在所有人都相信某种东西有风险的时候,他们不愿购买的意愿通常会把价格降低到完全没有风险的地步。广泛的否定意见可以将风险最小化,因为价格里所有的乐观因素都被消除了。

 

我目前的操作

 

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各异(资金、风险承受能力等),所以仅供参考,我的风险承受能力属于相对较高类型。

 

现在我操作很少,多了一个月就操作几次,没有卖出,手里的基金一周内如果只跌四个点以内不会考虑买入。

 

①新能源基金占比较小,最近几乎没有买入,即使下跌很大,因为:

 

新能源发展前景虽好,但近几年涨幅较大,相关公司估值也存在明显透支,业绩可能撑不起高估值,虽然今年来有一定调整,但仍不便宜。

 

②对医疗类、半导类体行业基金以及基建、地产、金融混合基金下跌幅度大时,会买入;

 

③组合中有1/5的纯债基金,做避险资金是足够的,今年来有1%的收益,对于纯债基金,一次性买入也是可以的,都是前期买的,最近没动。

 

 

投资并不要求我们买在最低点,在相对低点买入即可,但却要求我们在相对高点到来时还在场;但很多投资者的资金储备或者耐心可能还不足以支撑到那一刻。

PS:新鲜出炉的视频号,大家mark一下。

注意:文章中列举的具体基金只是举例需要,并非推荐;本文亦非投资建议,不作为基金买卖依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蚂蚁精选

围观

热文

2022年基金理财布*

支付宝里面的基金总小括画致末2022年后会上涨吗

基金公司不会给你弥补一分钱。基金公司躺着赚手续费,基金经理旱涝保收。2022年注定是跌多涨少,别指望了能买基金发财了。

2022基金开年大跌,赎回还是加仓?

好友乔迁新居,小范围聚餐,酒桌上很多朋友对今年的基金投资颇有怨言——

要么*基金经理“为什么不调仓”,要么*销售机构“推荐的什么烂基金”、要么*自己“为什么当初盲目冲动”……我发现大家的心态挺有意思的,加仓怕被套,清仓怕割在地板上。

1

问我基金“到底要不要赎回,还能不能加仓”,如果是以前的话,我一定会滔滔不绝地把自己对市场的理解和投资的理念疯狂输出,建议大家要这样做,要那样做。

但从业十年经过了几轮的涨跌后,我发现给朋友提供投资建议是最难的,赚钱了不见得说你好,万一亏钱了可能还会落下埋怨。更何况,投资很多时候是一件很个性化的事情。

即便我给出了建议,他们也未必会真的照此执行。

面对同样的市场,由于大家的认知、性格、心理承受能力以及所投的金额和目的不同,每个人会做出完全不同的反应——有人认为是加仓的信号,同样也有人会觉得是逃命的警笛。

2

为了活跃宴席气氛,给大家分享了一个《怪诞行为学2》里面的测试案例。对三个人进行热水痛觉感知实验,测试他们手臂在热水中的停留时长,看看谁最无法忍受痛苦,谁又最能忍受痛苦。

这三人分别是:

A经历过病痛折磨的癌症晚期患者

B在执勤中摔断手的***

C在战场上被炸伤腿的士兵

(看文章的你也可以认真思考一下,有了自己的答案后再往下看)

如在场的大多数人所料,整体上相对轻症的***忍耐性要远远小于被炸伤过的士兵。因为受过更严重的伤,承受了更大的痛苦,让士兵对疼痛的耐受能力增强了。

让人意外的是,多次在生死线徘徊的癌症晚期患者,对疼痛的忍受能力不但比重伤的士兵低,而且也比轻伤的***低。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人们对疼痛的耐受力,不仅取决于对疼痛的适应能力,更取决于对痊愈的希望。这也就是为什么,经历更多痛苦的癌症晚期患者更怕疼,因为他看不到希望。

3

如果把2022年的开年大跌看成是忍受波动的测试,清仓还是加仓,取决于你到底是——

刚入市没经历过市场洗礼的“***”,还是经历过2008年金融危机、2015年熔断、2018年次贷危机的“士兵”,还是对A股市场彻底失去信心的“癌症晚期患者”。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当前的市场对于轻仓者和长线投资者而言,每一次回调都是市场给予的更好加仓机会。但是如果你无法将下跌波动的痛苦与最终盈利赚钱之间建立关联,那么即便今天加仓了,也很难坚持长期持有获得最终的收益。

在权益大时代到来的当下,需要我们勇敢布*,这是财富圈的共识。

然而对普通人而言,到底要如何做,才能够减轻波动带来的冲击,坚持到盈利那天呢?

4

给大家几点建议。

一、设定合理的收益率

过去两年,基金交出了非常漂亮的成绩单,但是你千万不要觉得基金的钱很好赚,更不要有一年翻倍的期望,不然很容易心态失衡。基金的收益不是线性的增长,而是波动震动向上,降低收益预期,设定合理的收益率。

当我说了合理的收益率后,现场马上就有朋友反驳我,“我的预期并不高,只要回本就好!”然而他买基金的时间,也不过短短的4个月而已。

二、给市场也给自己点时间

投资一定要考虑时间的维度。我们通常说的年化收益率,就时间而言,最少也是以“年”来计单位的,仅以4个月的时间来论成败言之过早。

2022年到底会怎样?好或者不好,我们都得给它时间让其演绎,目前时间才过去2个多月而已。

虽然说权益类基金在过去15年里的平均年化收益可以达到15%左右,但是你不能只看到15%的收益,更要看到“平均”两字。既然是“平均”,就预示着15%的收益率不是“每年”,更不是“时时”。

农民种水果,收成还分大年小年,更何况投资。给市场点时间,也给自己点时间。

如果我们把投资时间用3年或者5年来定位,是不是就没那么焦虑了呢?我们之所以痛苦,是试图用钟点工的思维去换取投资家的结果。

像我那些超级有钱的大客户,他们在做家族信托的时候,时间都是从50年起到200年止的,在这么漫长的时间里,你还会以天为单位去计较它的涨跌吗?很多时候,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

三、用闲钱投资

最后也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一定要用“赚来的钱、省下的钱、零钱、闲钱”去投资,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经得住波动,真正做到笑看风云。

2022这么烂,仍然有基金赚了超过50%

1

2022是一个投资界几乎全军覆没的年份,各种投资产品,包括股票、债券、基金、房地产、黄金、比特币,除了石油和天然气之外,几乎全都是亏***的。

在高通货膨胀的压力之下,美联储一共疯狂加息了7次,而且不是以每次0.25%的步伐。这其中有连续4次加息0.75%,直接把***联邦基准利率大幅提高到4.25%。

加息导致了流动性紧缩,资产价值急跌,经济活动减弱,企业盈利萎缩,裁员大潮开启,也引起了人们对2023年的深切担忧。

2022年的***股票市场基本上是一个单边下跌的熊市,虽然其中有两次维持了月余的反弹,但是投资者基本上都是亏***的。

***标准普尔500指数跌了19.44%,2021年它上涨了26.89%。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了8.78%,明显少跌了不少是不是,可是这个指数里只有30只工业股票啊。纳斯达克指数下跌了33.10%,是跌的最凶的,而2021年它上涨了21.39%。

个股方面,苹果公司下跌了26.45%,脸书公司下跌了64.22%,首富马斯克的特斯拉下跌了69%,亚马逊下跌了47%。木头姐的ARKK基金下跌了66.87%,而比特币交易所COIN则下跌了86.98%,当然这还不是最惨的,排名第二的加密货币交易所FTX直接倒闭,所有者被起诉。

一片哀嚎之中2022年有什么股票是上涨的?还真有,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公司,上涨了3.31%,果然当大潮退去你就会发现谁在裸泳。

2

2022年***股票市场基金的平均跌幅是18.4%。不知道您是否看过自己的投资组合了?我大概看了一下,投资者们的亏***一般都在10-20%之间,平均亏***15%左右。即便是投资在像债券基金风险这么小的类型上,***失也是超过两位数的。

为数不多的上涨基金主要集中在加拿大基金,能源基金和可以做空股市的另类基金上。

拿加拿大基金来说,FidelityCanadianLargeCapFund2022年的收益率是13.62%,相当不错,几乎是没有受到***股市的任何影响。

他在2021年的收益率是21.16%,2020年***股市大涨那年它的收益率是9.94%。最近3年平均收益率14.81%,最近5年平均收益率是10.63%,最近10年平均收益率是11.06%。

这只基金的基金经理是一个巴菲特类型的资深价值型基金经理,他信奉用便宜的价格购买可以产生长期价值的股票。所以他的投资组合里我们可以看到Rogers,Suncor,Loblaw等等与加拿大人生活息息相关的名字。

整个基金管理着67亿加币资产,却只买了48只股票。它不是一只激进的基金,也不会在某一年里发疯似的给你100%的回报,但是每年平均10%左右的回报率已经很稳当了吧。

3

如果你喜欢冒险,不喜欢太稳当,那么也许应该看看同一个基金经理管理的另外一只基金:FidelityGlobalValueLong/ShortFund,这是一只另类投资基金。

什么叫另类投资基金?它是介于普通共同基金和对冲基金之间的一种基金。

普通的共同基金,投资标的透明,价格每天公布,不可以做空股市,不可以参与借贷,投资者可以很容易交易。

对冲基金,投资产品范围广,包括期货、期权等衍生产品都可以交易,可以做空股市,可以借款投资,但是投资标的不透明,不及时通知投资者,不及时计算基金价值,投资者必须等到一定时间之后才可以交易,比如每个季度或者每半年。

而另类投资基金的投资产品跟对冲基金很像,可以交易期权、期货,可以做空股市,可以借款投资,但是它的监管却跟共同基金一样,要求必须每天汇报持仓,每天计算净值。这样投资者就可以每天交易,没有延迟。

因此另类投资基金的推出很受高风险投资者的喜欢。

GlobalValueLong/Short基金就是这样一只基金,它目前持有多仓135%,空仓35%,没有借款投资,2022年它的收益率是66.10%。

因为跟CanadianLargeCap是同一个基金经理,所以在Long的名单里我们可以看到Metro,Suncor等比较熟悉的名字,它还持有CanadaGoose。但是在Short的名单里有***的理想汽车,特斯拉,小鹏汽车,GME,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微软公司等等。

他似乎非常不喜欢电动汽车行业,几乎所有电动汽车明星公司都在它的做空名单之上,从***到***。

需要说明的是,他的风格在大熊市中可能更加适合,因此2022年他收益非常之好,可是在市场上涨的2021年他的收益率还不到1%。因此如果2023年股市仍然颠簸不止,那么他的收益可能会不错,但如果新一轮牛市来临,你要投资的应该是那些成长性基金经理。

4

说到成长型基金经理,咱们也来回顾一下那些曾经在2020年疫情期间风光无限的基金吧。

DynamicPowerGlobalGrowth,2022年收益率-50.6%,是的,资产价格对折。现在的基金价格水平基本上回到了2018年。这样的收益率自然抹去了过去5年几乎全部收益,不过就这样过去10年的平均收益率仍然在9.5%。

这只基金经理最近一直强调,科技股的价值性从来没有这么高过,他认为科技股估值过低,现在正是买入的时候。

FidelityGlobalInnovator2022年收益率-30.44%,这是著名的先锋科技基金,2020年曾经创造了92.83%的收益率。它的跌幅说实话倒不算太高,因为跟他投资策略差不多的木头姐基金跌的是他的二倍。

没有跌那么多的理由是他买了很多能源股票并且赚了很多,那些赢利冲抵了一些高科技股的亏***。最近5年这只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仍然维持在12.71%。

FidelityTechnologyInnovator才是真正的高科技股基金,不过它投资的很多公司已经是老牌高科技股,而不是那些高风险的科技新贵。

它在2022年的收益率是-17.53%,比纳斯达克少跌了一半。而且它在过去10年里从来没有亏***过,这有点让人出乎意料。不过许多老牌的高科技公司现在已经接近蓝筹股公司,表现非常稳健。

这只基金在过去5年的平均收益率是14.67%,过去10年的平均收益率是20.36%,真的是长期投资的好选择。

5

2023年股市会不会报复性上涨?我用这个问题问了好几个基金经理,他们的回答是2024年会是一个好年。那么2023年呢?很难说。

基金经理们无法预计,因为这会是转折的一年,他们不知道美联储什么时候停止加息,什么时候开始降息。而股市和债市跟利率如此息息相关。

有一点倒是大家比较统一的,那就是2023年会是债券市场比较好的一年。因为利率“应该”会在这一年见顶,所以债券价格会在这一年见底,随后开始新一轮上涨。

所以如果现在购买债券基金,2023年也许可以看到6-8%左右的收益率,高于长期平均收益率。

跟2022年一样,2023年同样会是一个利率转折年,利率转向的威力有多大,我们在2022年已经见识过了。虽然美联储到现在都不松口降息,不过2021年一直耗着不肯加息但是最后却疯狂加息的也是他们。

如果2023真的看到经济衰退的话,降息恐怕是不可避免的,那么资产的价格也许又该上涨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亏***近1800亿,爆款基金怎么就不行了?

爆款基金今安在?只闻亏***不见盈。根据近期天相投顾的报告,截至2022年一季度,近两年新发爆款基金的亏***为1792.21亿元,其中与2020年的爆款基金相比,2021年发行的爆款基金亏***尤甚。

爆款基金今安在?只闻亏***不见盈。

这是投资者对过去两年部分爆款基金的总结。兼具自嘲与无奈的一句调侃,不知勾起多少基金投资者的辛酸往事。

根据近期天相投顾的报告,截至2022年一季度,近两年新发爆款基金的亏***为1792.21亿元,其中与2020年的爆款基金相比,2021年发行的爆款基金亏***尤甚。曾几何时,这些基金引得投资者争相认购,而回看今日,缩水的规模与低于同类基金的业绩使得“爆款”二字显得有些扎眼。

基金公司受访人士分析认为,爆款基金的折戟与市场变化、投资者行为不无关系,而基金公司的营销行为也是其中并不无辜的雪花。

亏***惊人通常,业内将五日及以内募集完毕,募集规模50亿及以上的新发基金称为爆款基金。

以上述定义为标准,天相投顾数据显示,2020年新发爆款基金在2021年整体亏***40.24亿元;而2021年新发的爆款基金在2021年的整体亏***为124.23亿元。

而将2020年与2021年的新发基金合并来看,两年内新发爆款基金在2021年的整体亏***为164.47亿元,其中2021年利润前十的爆款基金总和为151.93亿元,而利润亏***前十的总和为233.70亿元。

此外,两年内新发爆款基金在2022年一季度亏***扩至1627.74亿元。如果将时间线限定在2021年至2022年一季度,两年内新发爆款基金的亏***为1792.21亿元。

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通常来看,基金利润与基金的投资收益率密切相关,当基金阶段性业绩不佳时往往基金利润率同样较差。如果统计自2019年至2021年发行的权益类“爆款”基金,截止到2022年6月17日,平均年化收益率为-6.32%,不同基金之间业绩差距也比较大。

那么,亏***排名前十的爆款基金表现究竟如何?

以2020年的爆款基金交银施罗德内核驱动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交银内核驱动”)为例,2020年1月8日,交银内核驱动募集首日,原定半个月募集期的基金便实现“日光”,短短一日,该基金的募集规模已超500亿,而根据招募书,其限额为60亿。

这样的募集表现与当时的拟任基金经理杨浩不无关系。

2017年,交银施罗德旗下的六成混合型基金跑输同类平均水平,加之以管华雨、赵枫为代表的“中流砥柱”相继离开,交银施罗德可谓风雨飘摇。而当时的杨浩在与当年市场风格相悖的情况下,依然创造了跑赢同类基金的佳绩。

2018年,杨浩继续发力,在交银支付双息平衡,用超六成的股票仓位跑出了远超同类基金的成绩。做出成绩的杨浩和王崇、何帅一起被基民称为“交银三剑客”。

2020年,交银内核驱动募集的消息一出,投资者闻风而至。1月8日当天,第三方代销平台上充满着投资者们的焦虑声音:“买不到?”“哪里可以买到?”“贵公司能不能不进行比例配售?”

而买到的人则是心满意足,其中一位投资者得到配售后写下了“60亿一天卖完,合格号召力,一年后见!”此后,每逢基金波动或出现变化时,该名投资者便会记下这些时刻:“我坚信有回调,等你!”“错过回调,我坚信爬不高,等你”“下周破发也不要紧,重要求稳,以后有成长空间”“等着下半年露肌肉”。

2020年4月,该投资者在某基金代销平台的交银内核驱动贴吧中写下了最后一句话“已看到一季度持仓,还行,年底见吧”。

自此,在上述投资者后续更新的基金记录贴中,再也没有出现交银内核驱动的身影。

伴随而来的是基金的规模波动与业绩变脸。

2020年一季度,交银内核驱动的规模为71.53亿元,经过二季度的轻微缩减后,在三季度摇身一变跻身百亿基金的行列。2021年一季度是交银内核驱动的高光时刻,其规模涨至131.67亿元。不过,该基金的百亿规模并未维持太久,2021年三季度,交银内核驱动的规模遭遇腰斩,规模缩至57.51亿元。截至2022年3月31日,该基金的规模已变为37亿元。

这期间,交银内核驱动的业绩也不及投资者预期。Wind数据显示,2021年其年化收益率为-14.73%,而当年偏股混合型基金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为7.68%,在1529只同类基金中排名第1461名。

变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事实上,回溯该基金一直以来的业绩表现,2021年2月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2月10日这天,交银内核驱动的累计收益率一度冲至72.62%,是其成立以来的最佳表现。不料,当月其业绩开始急转直下,累计收益率从60.63%降至56.12%。而从2021年4月中旬起,该基金开启震荡下跌模式,再也没能跑赢同类基金的累计平均收益率。

截至2022年6月17日,交银内核驱动成立以来的收益率为8.1%,在同类的885只基金中排在第796名的位置。

这样的业绩之下,基金究竟还能不能赚钱?从交银内核驱动2020年的年报来看,该基金的利润为32.20亿元。而在2021年的年报中,交银内核驱动的利润不仅没能实现正收益,亏***数额甚至高达17.22亿元。此外,在2022年的一季报中,交银内核驱动的当期利润仍为负数,亏***数额为-8.84亿元。

业内归因

每逢市场出现爆款基金,某大型券商基金部客户负责人张馨月(化名)便忙得不可开交:客户接二连三的电话、手机里回不完的微信消息以及客户看见APP推荐就狂买的操作,一系列的现象都在提醒她“又一个爆款成功了”。

此前,张馨月需要配合基金公司做大量的准备工作。首先是了解该产品背后的基金公司、基金经理的业绩情况、主打赛道。随后,将产品推荐给风格匹配的客户。

“我们需要根据不同产品的具体情况推荐给客户,因为有的客户风格偏稳健,倾向波动小的产品;有的客户偏好高风险,可以接受大的波动,但寻求高收益。”张馨月说。

张馨月还记得2021年某港股相关爆款基金发行前的场景。彼时,张馨月所在的公司观点认为港股已经处于较低点位,建议部分客户长期配置。为了让客户能对该产品有更深入的了解,张馨月便邀请目标客户参加产品的线上路演、约客户下午茶面对面沟通……

眼看发布产品的日期越来越近,张馨月提前一周到两周在朋友圈发布产品即将发新的状态,紧接着便私信客户,提醒其预留好资金,募集当天9点半以后便可以直接申购。

“这种时候都忙坏了,客户争着买,我们自己也抢着申购,生怕落后。更多的是开心,忙就说明有业务,心里美滋滋的。”张馨月回忆道。

张馨月的工作只是“打造”爆款基金中的一环,事实上,基金公司要考虑的事情更多。

据受访人士透露,通常情况下,爆款基金需要天时、地利与人和:

其一,市场上涨行情持续演绎一段时间,投资者情绪亢奋,风险偏好较高;

其二,基金产品积累了较好的历史投资业绩,为投资者创造了短期较好的投资体验;

其三,基金公司安排历史业绩突出、市场号召力强的明星基金经理发行产品;

其四,基金公司在销售上全面发力,拥有例如工行、招商、蚂蚁等销售实力极强的主销渠道以及数量很多的辅销渠道,同时在宣传上不计成本,投放地铁、电梯及各大主流财经媒体广告。

多重因素作用下,爆款产品的诞生自然是也水到渠成。

不过,当爆款基金业绩变脸后,客户经理们的日子也跟着艰难起来。与客户沟通、解释、接受客户的不满或发泄……今年以来,这些事情已经成为他们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也想知道,有些基金业绩怎么就不行了。”该负责人说道。

爆款背后记者就爆款基金的亏***问题采访了多家基金公司的相关人士。

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认为,市场情绪高涨、基金销售机构大力推动,这两个因素相互叠加就可能出现基金的“爆款”发行,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市场情绪亢奋也可能预示着接下来的波动加大,在高点发行的“爆款”基金,也可能在后期跌落神坛。

“可以说,爆款基金从亏***的绝对数来看较为惊人,亏***近1800亿与基金公司营销爆款基金有直接关系,客观上助长了投资者追涨杀跌的风气。”一位华南公募人士说道。

上述人士解释道,一是投资本身很难逆人性,即投资者往往在市场上涨或较为疯狂的时候进行大量申购,导致后续市场下跌时亏***数额较大,二是基金公司往往也在市场情绪较热时大量发行产品,较少进行足够的投资者教育和适当引导,三是2020和2021年基金公司发行的产品往往以投资新能源、白酒、医*等板块的赛道股居多,这些板块是2022年以来市场调整的重灾区,普遍亏***较大。

另一位市场人士则坦言:“我们的确也可以把这两年来的亏***部分归因于市场的因素,但这些亏***也是客观事实的存在;希望投资者还是能多一些信心和忍耐,不要在底部‘割肉’,把账面上的‘浮亏’变成了‘实亏’。”

在两位基金公司受访人士看来,基金公司力争爆款可以在短期内提升公司管理规模,增加市场影响力,但后续如果业绩不达预期,也会带来很大的客户投诉和维护压力。而对投资者来说,对投资者而言,爆款基金的诞生,往往意味着市场已经涨了一段时间。“风险是涨出来的”,这也就意味着购买了爆款基金的投资者,往往很有可能买在了市场的相对高点,如果后续市场均值回归出现下跌,有可能就会出现阶段性的亏***。

“爆款基金的亏***,对行业来说是对行业信誉的创伤,那些亏着钱走了的投资者,再要让他们信任公募基金是很难的;对基金管理人来说,也再次强调了提高投资者获得感的重要性,摒弃规模导向和短期激励,把真正为投资者赚到钱,作为公司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唯一动力。”前述市场人士表示。

不过,在采访过程中,基金公司人士人亦提到,此前,受制于股东方的考核压力和公司自身行业竞争的需要,基金公司普遍存在着过度营销的问题。

2022年4月26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关于“着力提升投研核心能力”、“突出厚植行业文化理念”、“着力提高投资者获得感”等公募基金行业发展的规范,以及提出了对公募基金限制短线交易收益、“逆向销售”、摒弃“伪创新”等要求。

《意见》在积极培育专业资产管理机构中提到,要强化长效激励约束机制,要督促基金管理人建立健全覆盖经营管理层和基金经理等核心员工的长期考核机制,将合规风控水平、三年以上长期投资业绩、投资者实际盈利等纳入绩效考核范畴,弱化规模排名、短期业绩、收入利润等指标的考核比重等。

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表示,从《意见》来看,公募基金行业也应该在此前提下开展业务,引导投资者避免“盲目跟风追热点”。

“这其实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文件,在这样的制度安排下,基金公司才有了空间去做一些‘逆向销售’的事情,所以过度营销的情况一定会得到扭转。”前述市场人士表示。

各大基金为何连续下跌?

涨多了就下跌,很正常。

下半年的基金为什么一直在往下跌?

因为现在股市不稳定呀基金肯定也跌

为什么基金这几天总是跌呢

大盘不好,股市也是在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