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证券未来走势分析(在天风证券发展事业怎样样?有人给个建议么?)

在天风证券发展事业怎样样?有人给个建议么?

先在天风证券学经验,以后还是要去大券商。

天风证券还能持有吗?

天风证券不能持有了,快点卖掉。

000581明日走势预测

继续跌。就跌一个字。

天风证券为什么这么厉害?

天风证券之所以如此厉害,有几个原因。

首先,天风证券拥有强大的研究团队和专业的投资顾问,能够提供准确的市场分析和投资建议。

其次,天风证券在金融科技方面投入巨大,不断创新和优化交易系统,提供高效便捷的交易服务。

此外,天风证券注重风险控制和合规管理,保障客户资金安全。

最重要的是,天风证券秉承客户至上的理念,不断提升服务质量,赢得了广大客户的信任和支持。这些因素共同促使天风证券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家厉害的证券公司。

天风证券吴立:本轮猪价已见顶,未来投资机会可聚焦龙头

划重点:

1、本轮猪价很难再恢复到40块以上高位,当前养殖企业的板块机会应该基本没有了,更多的还是个股的机会。未来行业格*会呈现寡头化,龙头企业机会可能有波段性机会。

2、鸡肉价格回落只是时间问题,未来看点在转型ToC的企业。

3、***不存在粮食危机,未来看好转基因、农资等相关机会,玉米的价格未来可能会出现拐点。

4、宠物经济在国内是高速成长的行业,未来会是伴随年轻一代一生的产业红利。未来宠物领域有可能会出现十倍股票。

5、***本土电子烟行业受政策影响,市场空间不会特别大,但全球电子烟行业复合增长率高,未来深圳可能会有代工商、品牌商龙头出现。

作者| 冯立启

腾讯财经原创栏目《对话》邀请知名学者、经济学家、企业家、券商首席、基金经理等共同探讨宏观经济、产业环境与资本市场趋势,欢迎关注。

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的背景之下,不少上市公司今年业绩受***、股价大跌,然而猪肉相关的养殖龙头公司却依旧大赚,粮食、种业等相关的股票很多也逆势大涨,农业板块成了低迷市场中的一股清流,被众多投资者所追捧。

不过,机会和风险就像天平,随时有可能发生转变,当下农业股还值得投资吗?猪价的历史性高点是否已经到来?应该如何去选择农业和新经济领域的投资赛道?天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农林牧渔行业&中小市值首席分析师吴立5月22日接受腾讯财经专访,详细分享了农林牧渔行业的投资方法论,对养猪、种业、转基因、粮食安全、宠物经济、电子烟等细分领域做了精彩点评。

首先,吴立详细分析了本轮猪周期的逻辑,对于近期猪价的回调,他表示,从大的周期来看,猪价很难恢复到40块以上的价格了,基本已经见顶了,2020年可能是缓慢振荡回落的走势,预计在25到30元左右,预计7、8、9月份可能会有一个反弹;明年可能是15到25这样一个运行中枢;2022年回落的幅度可能比今年大。

当前养殖企业的板块性机会应该基本没有了,更多的是部分个股的机会。未来3年养殖业规模化程度会进一步加速,向龙头企业集中,向寡头集中。龙头企业会有波段性投资机会。另外,他认为非洲猪瘟疫苗大概率在***出现,动物疫苗相关领域会有比较大的市场。对于养鸡行业,他提出了一个比较新鲜的关注点,能够向ToC业务转型的养鸡公司值得关注。

对于种植行业,他重点关注转基因领域,他认为玉米和大豆由于缺口比较大,相关的转基因作物未来商业化可期。对于,近期媒体热炒的全球粮食危机问题,他表示,从全球来看,去掉新冠疫情导致的物流因素影响,全球粮食供给实际上是不缺的。对***来说,更不存在粮食安全的问题。

在新经济方面,他看好宠物经济和新型烟草这两大赛道。他认为,宠物经济在国内是高速成长的行业,未来会是伴随年轻一代一生的产业红利。未来宠物领域有可能会出现十倍股票。现在全球电子烟的行业增速过去6年是43%的复合增长率,未来也会有25%以上的复合增长率。但电子烟行业主要来自于海外的增长,***本土的电子烟行业因为受到很多政策的影响,所以市场空间发展不会特别大。主要看海外。***电子烟的生产基地主要是在深圳,相信电子烟里面会有代工商、品牌商的龙头会出现。

以下是对话具体内容:

腾讯财经:猪价去年在屡创新高之后,近期出现了持续下跌,你认为猪价见顶了吗?猪肉行业还是否值得投资?能否展望一下今年养猪业的行业趋势?

吴立:猪肉价格去年10月份最高曾达到40多元一公斤,今年2月也曾涨到38块多,但没有突破之前的高点,最近更是一路跌到26块附近。从大的周期来看,我觉得很难恢复到40块以上那个价格了,基本已经见顶了,2020年可能是缓慢振荡回落的走势,预计在25到30元左右,预计7、8、9月份可能会有一个反弹;明年可能是15到25这样一个运行中枢;2022年回落的幅度可能比今年大。

资料图:生猪价格走势图 来源:***养猪网

但从平均价格看,2020年应该为均价高点,因为去年是在四季度才涨起来的,上半年其实没怎么涨。其实20块钱以上的均价在历史的区域来看都是很高的位置了,因为在上一个周期,2016年的时候20块钱是一个高点。所以未来两年养猪企业肯定是个大幅盈利的年份。

腾讯财经:你觉得最近推出的生猪期货对猪价影响大吗?

吴立:生猪期货适合于大的养殖企业做套保,对未来价格会起到平滑作用,所以对大养猪企业非常有利。

腾讯财经:回到投资的角度,你觉得现阶段猪肉板块还值得投资吗?

吴立:从纯周期价格来看,坦白讲,可能养殖企业的利润最高点是今年和明年,从盈利能力来看会是稳步下行的一个趋势。当前养殖企业的板块机会应该基本没有了,更多的还是个股的机会。

未来3年养殖业规模化程度会进一步加速,行业格*会发生很大变化,会进一步向龙头企业集中,向寡头集中。未来5年前10家养殖企业市占率可能会占到50%甚至是60%。

因为这轮非洲猪瘟里面,补栏主要还是中大型养殖企业为主,大企业往往有资金优势。另外龙头企业防疫能力比较强,未来假如疫情再爆发的时候它的***率是最低的,那这样的企业肯定在这轮周期里非常受益。当别人亏钱的时候它挣钱。这才是龙头企业的优势所在。

但是龙头企业机会可能是波段性机会。猪价跌得多的时候它也是回落的,而猪价一恢复,它的出栏量,出栏业绩能兑现的话,股价还是会有一波行情,还是有投资机会的。

腾讯财经:你认为非洲猪瘟疫苗出来的概率大吗?如果出来会有什么影响?

吴立:目前非洲猪瘟疫苗研发在全球各国都在进行,研发难度比较大,目前***的哈兽研已经进入临床阶段小规模实验。一些企业、科研院所非洲猪瘟疫苗研发也提出了申请。

***地形比较复杂,种猪来自全球各地,防疫压力比较大,同时,***又是全球最大的出栏市场。一年出栏7亿头猪,所以市场空间很大。

这种疫苗的研发也可能一年,也可能两年,也可能三年,也可能明天就研发出来了,它有很多不可控因素影响。但我觉得这个疫苗在***一定会出现,这会给所有的动保企业带来一个很大的市场。

腾讯财经:随着猪肉价格持续高位,很多企业开始了产能扩张,你认为这对必选疫苗和可选疫苗等分别有什么影响?

吴立:未来的养殖格*主要是中大型养殖企业为主,养殖主体的变化决定了上游或者下游很多的变化。行业越是向龙头企业集中,越有利于动物疫苗的市场化,有利于高品质疫苗的销售。

举个例子,口蹄疫市场疫苗,龙头企业生物股份的口蹄疫市场苗70%卖给了中大型养殖企业,只有30%是给了中小散户。像牧原和温氏在非洲猪瘟之前一头猪就投入几十元的疫苗支出,这就反映出中大企业更重视防疫体系。

***很多猪厂没有达到净化级别,所以疫苗还要打,尤其是一些必选的疫苗。像口蹄疫、蓝耳都还是要去打的,如果不打的话会影响它生长的进度,也容易产生其他疾病。因为防住了非洲猪瘟,并不意味着一定能防得住其他疾病。

另外,动物疫苗的市场化采购也将是一个趋势。所以总体看,对疫苗行业比较利好。

腾讯财经:由于猪肉价格走高,像鸡鸭等禽类替代需求也挺强,现在如果猪价下行,禽类的周期会有何影响?

吴立:去年鸡肉价格受猪价影响一直维持高位,而这两年其实养鸡、养鸭的供应还不少,如果猪价回落,那鸡肉价格回落只是个时间问题。

猪肉的消费更多的是ToC,鸡肉的消费更多的是***,像黄羽肉鸡可能还是家庭消费更多一点,但像白羽肉鸡、鸭肉主要是ToB。

所以鸡肉现在的看点是,看哪些企业能够ToC或者能够渠道开放比较多,能够平滑掉鸡肉价格的波动。有的养鸡企业已经开始往下游去拓展,渠道拓展能力比较强。比如最近刚上市的湘佳股份,它自己的冰鲜渠道收入占比就很高,占到70%。像圣农发展,它的圣农食品端,百分之十几的产品能直接卖给消费者。这样的企业消费级属性越来越强,那资本会给它一些估值溢价。我认为这是鸡肉行业的一个主要看点,投资主要看这块的占比高不高,这是它有没有投资机会的一个重要逻辑。

腾讯财经:受疫情、蝗灾等因素影响,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备受关注,你觉得今年全球会出现粮食危机吗?你怎么看粮食相关行业的投资机会?

吴立:从全球来看,去掉新冠疫情导致的物流因素影响,全球粮食供给实际上是不缺的。新冠疫情导致的物流割裂,可能会导致一些粮食短期价格上涨,但从长期或者目前来看,也看不到全球出现粮食危机的可能性。

因蝗灾、疫情的影响导致供给大幅度下降的可能性目前也没有看到。蝗灾的影响都是一些粮食非主产区,有传言说6月份蝗灾会卷土重来,或者印度的一些棉花产区、甘蔗产区有可能会卷土重来,如果有的话,那可能会导致某些品种供应量下降,从而价格上涨。

对***来说,更不存在粮食安全的问题。但是有一点值得我们关注,过去几年由于政策等因素影响,尤其是玉米价格,包括水稻、小麦价格都比较低,我们认为玉米的价格未来可能会出现拐点,价格上涨的概率比较大,看好玉米等品种价格上涨带来的产业机会。

腾讯财经:今年似乎农业灾害比较多,国外出现几十年一遇的非洲蝗虫灾害,国内出现草地贪夜蛾虫害,您觉得这对国内农*等行业影响大吗?

吴立:从草地贪夜蛾来看,对有相关*物的企业是有利的。如果草地贪夜蛾进一步在国内爆发,或者是比较严重的话,有利于转基因育种这个行业产品的推出,尤其是防草地贪夜蛾品种加速地推出。

转基因的育种里面如果一旦推出转基因的种子,它主要是两抗,抗虫,比如草地贪夜蛾,还有抗除草剂。如果是抗除草剂的话,有利于国内除草剂,比如像草甘膦这样的原料企业。

腾讯财经:提到转基因,这个市场关注度很高,转基因作物现在商业化进展如何?市场空间有多大?这一块投资机会怎么看?

吴立: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主要是看玉米和大豆。因为我们***玉米和大豆的缺口比较大,从国外进口,也基本上是转基因品种,所以还不如自己生产。水稻我认为十年内很难进行转基因化、商业化。

东北地区已经出现了种植非法转基因的情况,农业部也进行打击,力度也在加强。所以转基因政策的推出只是时间问题,可能会越来越快。

以前我们觉得***企业与国外转基因育种差距比较大,但现在差距在大幅缩小。中化也收购了像先正达这样的龙头企业,它在全球转基因研发里面也是前三。所以,***企业已经有了这样的实力,也到了可以推出的一个时间点了。

腾讯财经:贵团队对新经济也很有研究,能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宠物经济、电子烟等新经济模式的一些观点吗?

吴立:宠物经济在国内是高速成长的行业,未来会是伴随年轻一代一生的产业红利。未来宠物领域有可能会出现十倍股票,可能一堆宠物行业的公司会上市,现在才刚刚开始,这里面会出现牛股。

还有电子烟也是值得关注的领域,纯电子烟行业主要来自于海外的增长,***本土的电子烟行业因为受到很多政策的影响,所以市场空间发展不会特别大。主要是海外。***电子烟的生产基地主要是在深圳,相信电子烟里面会有一系列的代工包括品牌的龙头会出现。现在全球电子烟的行业增速过去6年是43%的复合增长率,未来也会有25%以上的复合增长率。一个行业如果有20%以上的增长这在全球来看都是很难找的,包括宠物产业也是,这样的行业值得去关注,里面可能牛股辈出。

腾讯财经:最后,问一个方法论的问题,你认为投资农业股有什么秘诀吗?

吴立:农业板块现在从A股的市值或者上市公司情况来看,主要还是围绕着整个养殖产业链为主,所以主要是围绕着整个猪周期的变化进行分析为主。

种植产业链也是,基本上根据价格来走,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实际上决定了很多企业的利润情况。对于种子行业而言,未来转基因育种收入占比,可能是种业板块非常值得关注的一个点。

农资板块也低迷了四五年,相信随着农产品价格的回落,农资龙头、农*原料*企业,未来都有机会。

整体看,主要还是跟着广义农产品价格的波动来进行投资,基本上买的是价格的变化;第二个是看行业竞争格*,随着集中度提高,未来一定是买好公司、买龙头企业。关注真正有研发实力、经营管理实力、业绩稳定的公司。

天风证券——全球金融市场周报2020.08.31-2020.09.06

核心要点

1、有关通胀预期:在美联储进行无限量量化宽松之后,全球投资者都开始关注通胀预期,5月以来***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上行,主要基于对未来通胀预期的担忧。***央行及时调整货币政策,同样基于管理通胀预期的目的。通胀可以分为狭义通胀和广义通胀。狭义通胀一般指的是CPI或者PCE,而广义的通胀包括房价、股市、工业品价格等,其中资产端最重要是房地产市场和股市。不同资产价格决定有所差异,房市和股市更多由流动性来定价,包含M2增速和无风险利率两个层次;农产品价格更多由供应冲击来定价;工业品价格更多由供应冲击和信用变动来决定;服务产品价格更多由居民部门的薪资来定价。其中,房地产市场和股市对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最为敏感,可以观察到3月19日以来,中美房地产市场和股市均出现了显著的改善,这得益于美联储流动性投放的马太效应,即过去十年里,每一次量化宽松之后,只有少数人能够最终获得存款,而多数人仅仅是短暂持有存款。基于以上的分析,倾向于认为未来3至6个月,通胀预期主要体现在房地产市场和股市,较少体现在大宗商品和服务品价格。较大概率是,包含服务产品价格的核心CPI同比增速最低,表现居中的是CPI和PPI,表现最好的是房价增速和股市涨幅。考虑到过去半年里,中美股市的表现已经对流动性宽松进行了定价,近日中美股市部分大市值股票波动显著加剧,以及***央行已经重启了货币政策正常化,未来一段时间,通胀预期能否继续支撑股市,而后进一步传递到大宗商品市场,进而服务产品市场,是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的;

 

2、有关***经济表现:***经济正在从债务驱动转向技术创新和就业消费循环驱动,当前处于转换的初期,信用扩张依旧具有极为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分部门看,企业部门在传统产能过剩和全球产业链重构的预期下,进行大规模信用扩张和资本开支的意愿是较低的,这反映在持续低迷的制造业投资增速中;**部门加杠杆的脉冲高点已过,对银行间市场的资金面压力将逐渐减轻,资金逐渐转移到地方**,会在3至6个周期内支撑总需求维持平稳,但是再往后看,**加杠杆对经济的冲击将逐渐消失;居民部门在房住不炒和房贷利率下行较少的约束下,出现类似2016年至2017年周期的信用扩张可能性是极小的,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有限。总体来看,未来3至6月***经济总量指标更多体现为平稳,而非强劲反弹。在总量指标平稳中,***经济完成结构转型是大的历史趋势。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资产配置的机会主要是结构性的,而非总量性的;

 

3、有关资产配置:包括央行在内,经济主体普遍认为***经济还在短期修复的过程中。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也显示了国际投资者认为***经济的表现相对于***短期更好一些。这是压制短期利率债表现的直接原因。股市的风格开始变得不稳定,部分大市值股票波动率显著提高,显示了投资者在高估值股票定价方面出现了分歧。工业品价格有所分化,关键是需求改善力度较小情况下,各个品种的供应响应能力。利率债在当前水平,长期配置可以考虑,短线交易需要等待。股市配置维持风格再平衡的思路,低估值的周期股和价值股可以考虑增配,总体的仓位低于3月中下旬。

一、本周回顾

1.1

国际宏观(姜琦):国际方面,***8月非农新增就业和失业率均超市场预期,社会隔离措施放松或助力劳动力市场持续温和复苏。美联储8月经济褐皮书显示,制造业在多数区域复苏,居民消费持续改善但速率放缓,强调了***经济复苏的不均衡结构。欧洲方面,西班牙、法国等欧洲***疫情持续反弹,此外临近年末需关注脱欧谈判进展。上周海外市场波动放大,经济复苏、***大选等多重不确定性环境下,警惕波动加剧。

国内宏观(严雅、李安琪):需求维持向好态势,PMI连续6个月位于枯荣线上。具体看,8月综合PMI(54.5%)因非制造业PMI(55.2%)走强创年内新高,制造业PMI则回落1%至51%;新订单指数继续上行至52%,连续四个月回升指向内需持续修复,新出口订单指数上至49.1%的年内新高表明外需也持续改善;生产指数或因天气因素小幅回落至53.3%;同时原材料购进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上至58.3%和53.2%,市场逐渐回暖使企业盈利预期也不断改善。

资金面(李婧慈):本周资金净回笼4700亿,月初资金转向宽松,资金价格稍有回落,资金利率维持相对平稳。

1.2

利率债(杨羽辰):高频数据延续基本面复苏指引,资金面偏中性,现券买盘情绪较弱。截至9月6日,3Y国债200009与国开200202收于2.97%与3.33%,较上周上行7.95bp和6.5bp,10Y国债200006与国开200210分别收于3.12%与3.6875%,较上周分别上行5.5bp和6.75bp。国债和国开3*10曲线分别走平2.45bp和走陡0.25bp。

信用债(黄馥):本周信用债一级发行量明显减少,净融资量略有增加。新发1782.4亿元,较上周环比减少39%。二级信用债市场收益率上行,利差分化。二级收益率上行幅度最大的为一年期品种,上行幅度基本在7BP以上。信用利差分化,除5年期各等级中票、5年期AAA、AA+、AA(2)等级城投利差收窄外,其余各期限各等级品种信用利差走阔。

国债期货(樊伟、蒋佳霖):跨月后资金面缓和,7月PMI数据显示经济仍处于持续复苏中,本周国债期货市场偏弱势震荡。截至本周末,10Y国债收益率3.12,较上周+5.5bp,10Y国开3.6875,较上周+6.75bp,5Y国债3.0725,较上周+11.25bp,5Y国开3.54,较上周+5BP,国债期货T2012收盘97.69,较上周-0.105元,TF2012收盘99.4元,较上周-0.25元,TS2012收盘100.07元,较上周-0.09元;国债5*10曲线利差4.75bp,较上周走平5.75bBP,国债期货2倍5*10价差101.11元,较上周收窄0.395元;国债期货4倍2*10价差302.59元,较上周收窄0.255元;10Y跨期价差0.425元,较上周收窄0.01元。

利率互换(任春):资金面中性,本周净回笼4700亿,公开市场加权利率3.09%。R001较上周上68bp,R007较上周下14bp,Shibor3M上3BP,AAA同业存单3M较上周下0.5bp。利率互换:Shibor3M基准上3BP,FR007下14BP,FR007端IRS1年上5.5BP,5年上6BP,互换Shibor3M端1年上4BP,5年上7BP,利率互换曲线:Repo1*5无变化,Shibor1*5走陡。利率互换BASIS:走扩。

1.3

A股市场(杨卓谕):本周上证综指跌1.42%,深圳成指跌1.41%,中小板指跌2.00%,创业板指跌0.93%。两市全周成交4.6万亿。中信一级行业多数收跌,非银行金融、银行和农林牧渔跌幅较大分别跌2.68%、2.41%和2.38%。资金方面,沪(深)股通净流出222亿元,累计流入11057亿元。

转债市场(杨卓谕):本周中证转债指数本周依旧收平,指数层面已连续四周横在当前点位,和权益震荡市的走势基本一致。周度成交额再度下滑,当前来到6月底的低点附近,指数在当前点位的震荡空间逐渐收窄,后续将面临方向上的选择。从估值情况来看,市场整体估值水平仍旧处于历史均值附近,高平价转债估值有小幅提升而低平价转债小幅下行,主要是反映出近期权益正股的小盘股行情,整体来看,市场估值仍旧处于合理区间,转债市场的整体性价比的持续性仍在。

1.4

外汇市场(任春):美元指数下跌。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收报6.8393,较上一交易日贬值38个基点,本周累计升258个基点。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调贬40个基点,报6.8359,本周累计调升532个基点。纽约尾盘,美元指数涨0.06%报92.8208,连涨四日,本周涨0.57%;欧元兑美元跌0.1%报1.1839,英镑兑美元跌0%报1.3289,澳元兑美元涨0.11%报0.7282,美元兑日元涨0.06%报106.245,离岸人民币兑美元现跌116个基点报6.836。

大宗商品(王天夫):本周商品整体调整。文华商品指数上涨0.35%。从板块表现上看,原油下跌1.51%,黑链指数上涨2.08%,化工板块下跌1.50%,有色板块下跌0.84%,农产品上涨1.06%,贵金属下跌1.71%。

二、市场展望

2.1

国际宏观:国际方面,全球疫情爆发拖累经济增长步入衰退,经济复苏在疫情防控和复产复工的平衡间曲折前行。近期重点关注***大选和地缘**风险对资产价格和经济增长的扰动。全球主要***财政和货币政策料维持宽松,但边际力度将减弱,关注政策托底效果。数据方面关注***7月非农职位空缺,商业批发库存,8月中小企业乐观指数,PPI和CPI;德国7月贸易额,8月CPI;***7月机械订单等数据。

国内宏观:我国经济仍处平稳扩张区间,小企业仍是当前经济复苏的最大隐忧。8月PMI呈现需求持续回暖、生产稍有放缓、库存去化加速及价格继续走高的特征,我国基本面仍处弱复苏中。往后看,内外需、制造业和非制造业的需求短期还有望持续好转,出口、基建和消费未来大概率将加速恢复,但随着货币政策不断向常态化回归,房地产融资政策进一步收紧,同时中美摩擦及海外产能恢复或带来不利影响,内外需的共振修复或承压,基本面料难出现超预期反弹,但流动性也暂且不会进一步收紧。同时,本月大、中型企业景气度虽仍较高,但对应最大规模就业群体的小型企业PMI下降0.9%至47.7%,若其经营状态持续较困难,将不利于居民收入增长,进而影响到由其至内需扩张的良性循环的启动。

资金面:下周逆回购到期3900亿,9月整体资金到期规模相对偏低,预计公开市场仍然会有积极投放,资金利率依旧维持相对平稳。

2.2

利率债:长端调整幅度较大,安全边际开始显现,市场对外部不确定性定价有所缺失,关注季末资金面情况与***大选进程。本周10Y国债上行超过10bp,但消息面除PMI外并未有指引。伴随短端价格水平回落,我们认为长端安全边际在经济持续修复逻辑证伪前开始显现。外部看,美股后半周调整带动美债收益率下行,当前超过230bp的中美10Y国债利差为国内后续提防可能的不确定性冲击提供安全垫。总体看市场短期在10Y国债3.1%的收益率位置有盘整需求,较弱的做多情绪可能为交易盘提供逆向操作空间,建议震荡区间择机做多,关注季末资金面情况与***大选进程。

信用债:7、8月超储率较低,展望9月,国债及地方债发行压力仍较大,资金面可能仍存在紧张的情况。信用债一级发行及二级表现可能会受此影响,另外,永续债监管政策可能从严,导致近期永续债出现抛盘,估值上行,需关注后续监管法规对永续债的认定。

国债期货:债市短期仍处于弱势震荡格*,央行货币政策和债券供给压力仍是制约市场做多的主要因素,下周关注8月经济和金融数据的发布以及权益市场表现情况,方向性交易仍持偏谨慎态度。收益率曲线仍持续走平,短期受制于资金面影响,曲线平坦格*或难以改变,但目前利差处于较低分位数水平,特别是5*10利差接近0水平,继续倒挂的概率较低,建议可逢低尝试做陡曲线,以相对中长期交易思路对待。期现基差仍有继续收敛空间,但由于离交割时间长,基差存在波动性,仍以波段交易思路参与。跨期价差窄幅波动,目前价差水平处于合适水平,短期难有趋势行情,且远月成交量不足,建议先观察。

利率互换:资金面偏紧,曲线变化不大,Basi走扩。短期资金面中性,利率反弹,曲线变化不大,中长期维持震荡走平看法,shibor/repobasis有所走扩,未来还有收窄空间。

2.3

A股市场:本周A股收跌,上证指数在经历了8月份的连续小幅上行后,迎来调整。创业板指则仍旧在高位震荡,指数在当前区间震荡停留时间已达到8周,短期或仍将在此点位进行次一级别的整理。本周美股波动放大,纳斯达克指数跌幅一度超过10%,由于本轮美股领跌的科技板块,年初以来更多的是受到极度宽松的流动性的推动,整体估值水平更是再度被大幅抬高,该板块的个股不论在交易的拥挤程度和估值风险水平上均较之前变动更加脆弱,而本轮美股科技板块的调整也是一个释放风险的调整过程,其背后的逻辑或与当前A股类似,或是经济若复苏下的成长股向价值股的风格切换。短期美股调整的外溢风险或将对A股造成一定情绪上的冲击,结合短期北上交易型资金短期的获利了结导致外资大幅流出,但均不构成趋势性变化。中期仍旧以兼顾估值和基本面两方面因素更加均衡配置。

转债市场:权益市场近期波动有所放大,尤其在受到美股下跌的影响下,市场情绪可能受到一定的冲击,而对于转债市场而言,则需要相对警惕高价且估值偏高的个券的波动。从行业选择上,仍旧关注大金融板块的机会,以及估值有相对性价比的周期类品种,关注科技板、医*等板块个券若存在短期超跌后出来的机会,整体仍旧以高性价比个券为主,重视转债市场当前的相对优势。

2.4

外汇市场:欧洲经济数据走弱,美元震荡反弹。欧元区服务业PMI仅略高于50荣枯线,其中德、法服务业PMI均明显下调,表明8月服务业企业的活动增长几乎陷入停滞,为欧元区经济的进一步复苏增加了不确定性。近期欧元区公布的经济数据普遍不佳,美元指数本周涨0.57%报92.8208,后续料将震荡反弹。

大宗商品:原油方面,EIA周报显示,***原油周度库存继续下降940万桶,远大于预期的190万桶,同时全球浮仓库存下降至1.48亿桶,主要是由于亚洲浮仓库存下降所致,需求方面,***汽油柴油需求基本恢复疫情前水平,但航煤需求恢复情况较差。基本面紧平衡,因此目前主导价格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宏观经济表现与美元指数价格变化,短期价格有继续下探可能,中长期看,在目前的限产政策水平下,向下空间有限。黑色金属原材料方面,黑色旺季预期未得到证实,本周盘面价格下探后反弹,受唐山限产带动,盘面价格韧性较足,料短期价格震荡上行为主。化工品方面,板块盘面价格快速上涨之后,下游厂商普遍出现谨慎接货的情况,基本面支撑不足,叠加国际油价下探,料板块短期调整为主。有色金属方面,矿供应***供应情况持续恢复,但整体库存依旧处于低位,叠加货币供应宽松,有色金属料短期震荡上行为主。农产品方面,在连续多年的去库存政策下,玉米供应偏紧格*确定,但短期***多渠道调控粮食供应,向上空间有限,但疫情期间全球粮食危机凸显,国际粮价走高,中长期继续缓慢向上走势确定性较高;一方面是价格处于阶段性高位,且原油价格再次下探,生柴需求边际减少,另一方面是绝对库存处于低位,料油脂价格短期偏强调整为主。贵金属方面,国际**形势紧张加上疫情导致经济恢复进度不确定性持续,贵金属长期涨势未变,但目前美元指数反弹加上价格处于阶段性高位,料短期调整走势为主。

免责声明本报告是机密的,仅限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是基于合法取得的已公开的资料或信息撰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可靠性和及时性不做任何保证。本报告中的观点、数据、图表等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所涉证券买卖的出价或询价。本报告所载的分析意见、评估及预测仅为本报告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过往表现亦不作为日后表现的预示和担保,在任何情况下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该等意见、评估及预测无需通知即可随时更改。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能会发出与本报告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客户应自行承担投资风险,不应以本报告取代其***判断或仅根据本文作出决策。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报告的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本公司保留所有权利,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均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引用或转载,否则,本公司将保留随时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感谢您关注天风晨曦交易视点!

关注方法:

1.点击通讯录——点击右上角加号

——查找公众号——搜索栏输入“天风晨曦交易视点”——添加关注

2.扫描下列二维码

天风证券中科磁业目标价?

天风证券对中科磁业的目标价为25.2元/股。天风证券在对中科磁业的研究中,综合考虑了公司的财务状况、行业发展趋势、技术优势等多个因素,并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最终得出了这个目标价。对于股票投资者来说,研究证券公司对某个个股的目标价是很重要的,因为这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评估该股票的投资价值和潜在收益,从而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当然,投资股票也需要充分理解股市的波动和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投资。

600269,这支股,近期走势如何?

短线赚钱效应不是很强中长线还是很不错的

4月15日中银证券全解析:通过天风证券和红塔证券预测它的走势!

上一篇文章是帮人打的广告,请注意!

上证流入71亿,创业板流入24亿。大资金布*流入部分,说明底部这个位置不远了。

策略:明日高抛为主,回调后再买回,反复差价降低成本,明天一半股可能是低开,分化出现。注意2835附近压力和2860附近的压力。

 

划重点如下:

1.次新券商一般上市调整幅度为30%以内,目前大盘的环境来看20-19附近是差不多的位置。

2.次新股券商调整好后盘整一月均线对头和极地地量出现开启翻倍之旅。调整30%就会翻倍,调整20%涨50%-70%。可以说调整越多涨的越多。

3.什么位置是最佳买点,通过三年上市的8只券商分析,换手率为5%-6%是最佳买入位置,也是那只股的最低点。

4.大盘好可能就不会调整到极地量,会被大盘带着上所以可以判断为10%以下的换手率是中银证券的相对低点了。

5.一般自然调整好的次新券商有时到了6%换手率的库节点的都是涨势最猛的。

*中银证券18.5-19附近调整到换手率到6%就是最佳位置,最高目标价35-38附近。

2020少数派组合投资(2019年2月26日以来):

中线股投资注意事项:

1. 影响最大的将来疫情过后是最容易反弹的,比如旅游业、航空业、零售(传统)、娱乐。

旅游业:***国旅(龙头)59-64左右是比较好的投资机会。

航空业:***国航(龙头)7-6.5是比较好的中线机会。

零售业:永辉超市(7-7.2比较合适中线)、红旗连锁(6.2左右是比较合理的价值空间)

传媒(娱乐):万达院线(10-12以下是较合理的投资)、光线传媒(龙头)

2. 因为疫情错杀类白马股,最好的是消费类(业绩稳定),科技类(要做龙头)

吃:双汇发展(24-26中线比较好的位置)、温氏股份(27-29附近比较合适)。

白马股:飞科电气(33-36附近个人护理龙头股)

         首旅酒店(13-14附近)

        口子窖(34-37附近)

可转债收益类:洪涛股份(3.1-3.2附近可以考虑半年4.5可能性大)

海天、养元、伊利等A股食企表现亮眼,天风证券刘鹏这样解读成长路径和未来走势!

食品饮料行业是过去三年A股表现最好的板块,板块整体收益率超过了40%,大量个股实现了翻倍。在整个经济增速开始下滑,宏观基本面又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的背景下,长期稳定增长的食品饮料板块越来越多被投资者所关注。那么食品饮料行业的研究框架又是如何?天风证券食品饮料分析师刘鹏,从专业的角度、投行的角度、投资的角度,为大家带来食品饮料行业的全方位趋势解读。

人物简介:刘鹏,食品专业博士,天风证券食品饮料行业首席分析师,有华泰、中信、国信等多家知名券商从业经历。擅长各类消费品投资研究,从产品和技术角度思考问题,注重行业趋势分析和个股长期价值判断。

从研究框架的角度看,我们看公司主要两个方面。一个是公司目前的阶段是不是一个平台型公司,另一个是公司的品类是否在单品上是细分龙头。有些公司是处于两者的中间状态。比如我们推荐养元饮品,他们在细分做到了极致,是成为平台型公司的一个必要条件,但还不是充分条件。如果一个食品饮料公司在细分领域做不到极致,那么你去做平台肯定是要完蛋的,这点市场经常忽略。

A股市场也有一些在中间的公司,收入都不算太小,但是品类太多,没有在单一品类做到极致。这些公司的价值是比较有限的。如果你一个品类都没有做好,就去做多品类,不管从协同效应还是管理和竞争性角度,都会出现问题。比如某个公司,在柚子茶还没有做到细分龙头的时候,就去做其他很多东西,错过了这一轮大的消费升级。相反,达利食品就很聚焦,把单一细分品类做大后再去拓展品类。达利现在的流量,可以有4~5个产品占据终端的主力货架,这种综合能力使得无论是企业本身还是在经销商的地位都非常好,形成正向循环。

基于以上分析,其实我看好的公司主要就是三类:细分龙头、即将平台化的公司、和已经平台化的公司。

赛道对于细分公司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赛道不好,也不会长成平台型公司。所以早年一些公司在好赛道上起步,加上公司管理也很好,这两个结合起来,行业还比较赚钱,就有机会涨成细分品类的龙头。这个阶段机制稍微差一点,比如还是国企其实问题不大,比如中炬高新、涪陵榨菜。

酱油行业有一家公司,从2012年开始到现在,6年的时间。从7、8个亿的收入,1个亿不到利润的公司,到现在变成一个40亿的收入,快8个亿利润的公司。它是一个成长股的逻辑,而且靠的就是酱油这个行业。这里面有两点:第一,这个生意是个好生意,调味品复购率高,有粘度。消费人群比较集中,主要是厨师和家庭主妇。第二,调味品酱油利润率高,本身的一个导流产品,利润率很高,又有壁垒。跟牛奶比利润率是很高的。所以这个行业格*很好。

好赛道能帮你做到第一阶段的扩张,但是第二阶段品类扩张就需要管理层。比如前面说的酱油公司,它成长起来以后如何在第二阶段实现品类扩张,这个扩张需要管理层治理到位,这不是一天两天能实现的。第二阶段的公司要想走向平台型,除了第一阶段做的很好之外,第二阶段公司治理,激励机制是非常重要的。调味品行业龙头企业海天是纯民营企业,很多年前激励已经到位了。对于一个消费品公司来说这很重要,市场给海天的估值溢价达到150%是有依据的。

养元这个公司是长期的厚积薄发,聚焦做一个产品。当养元考虑做下一个产品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对原来的产品没有替代性、同时,它做新产品能在行业飞起来,对原来的产品又没有替代,这个事很值得期待的,比如养元已经筹划的枸杞饮料,口味(消费者),渠道利润(经销商)还有产能(厂家)三个维度准备都充分了。

A股食品饮料行业里面要么是没长大的公司,要么就是永远长不大的公司,过早进行多元化的公司容易失败。有些公司太过于聚焦大单品,因为是国有企业,新的产品前期投入比较大,会导致盈利下滑,所以宁可提价,这些公司现在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状态。

老品类发展到中后期,如何进入下一个品类。需要机制到位,人到位。不是民营企业没有能力做这个事情。像海天已经过了这个阶段,伊利也是。伊利这两年为什么涨得多,就是因为体量特别大,过渡比较平稳,没有出现大的波动。像现在推豆奶,之前推金典高端牛奶及常温酸奶,基本上在产品端完成了卡位。

不同阶段的公司,对应的策略不同,养元和伊利的策略肯定就不同。养元推的产品一定要成功。因为它只有一个单品,如果这个不成功的话一定会影响原来的单品。中盘市值的食品公司就那么几家。有些公司也在做过度分散化的事情,没有聚焦一个大单品。A股的样本是有问题的,要么太大,要么太小,中间的太少。就是能看清发展的企业太少。

我们的分析框架会给企业分阶段,细分龙头,中间状态,平台化公司。第一阶段聚焦,第二阶段还是要聚焦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分散,第三阶段像伊利,多次分散之后,又开始聚焦。像达能这种公司,品类不是很多,但都是经典的品类。聚焦和分散不是目的,符合企业和产业的发展规律,找到自己的节奏。你要找到符合企业的东西。到第三阶段之后,伊利主要的问题是要同时管好几个大品类,四个百亿的品类,经典、奶粉、酸奶、饮料类。

伊利就是通过对于自己定位的调整,之前叫牛奶企业,现在叫健康食品企业。这个其实是去年我首次提出来的,公司也比较认可我们当时写的报告《伊利—下一个达能》。很多老的消费品公司他们的大单品因为不健康,同时自己有没有调整到位的情况下,让出了很大的市场。不仅让出了市场,还让出了在渠道里的空间,这个时候伊利就进入,变成了健康的食品公司。

每四年到五年,前十的食品公司下滑的很多,下滑的都是不健康的食品公司。这个过程核心就是对自己的定位问题。伊利很厉害,主要是战略有高度,执行很到位。从常温酸奶这个产品去看,对于光明来说,常温酸奶就是只是一个赚钱的产品,或者说是救命的产品。对于伊利来说是一个让它从一个上游型公司走向一个下游型公司的关键。常温酸奶他们可以做到200亿,因为这个过程可以不断地锻炼自己的能力。现在不断地延长常温酸奶的生命周期,然后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把新品推上市。在这个管道里面不断地去适应它,或者去检验到底行不行,基于常温酸奶的管道去推豆奶或者其他饮料,成功的概率就比较高。

另外是经销商群体是非常重要的。国内的企业像海天之所以近能做到净利率27%,比国外的味好美高了将近一倍的净利率。并不是说海天的毛利率比味好美高,而是***不像***人口众多,人的密度比较高,所以经销商就有了价值。包括***终端这么多,没办法一个个去搞。不像***地广人稀,自己搞终端就好了,也没有经销商这个群体。***有巨大的经销商群体,这个群体也在不断的优化和提升。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很多人不会这样考虑问题。认为经销商会消失,但我不这样认为,经销商只会越来越牛***。越来越聚焦,越来越集中,他们会更高效地使用自己资源。然后一代一代地传承,可能这代经销商做的比上一代经销商好。

本身靠经销商去做产品的企业也会受益,对经销商的驱动非常强。首先能保证经销商比别人更赚钱,然后你完全听我的,做别的赚不了这么多钱。首先放量了,然后还能适当推荐新品类,让这个经销商有奔头。经销商的作用对于好的商业模式是更加有用的,可以让你比国外低利润率的产品实现更多地销售。

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有效地管理经销商需要几个关键条件,第一个就是要是民营企业,如果是国有企业,换一个人,你的方法就变了,这东西不持续。第二个就是你本身要足够聚焦,就像养元也好,包括早年的伊利。其实大家都忘记了伊利早年怎么做起来的,就是靠一个大单品做起来的,然后把经销商管好。持续的优化,然后另外的话还要推陈出新。然后多年之后经销商的粘度也会比较高,能够不断地去帮助你解决问题。

未来的大势是场景消费和注重健康。一是消费越来越健康,不健康的东西会被淘汰;第二个就是场景化,现在可谓无场景不营销,如果你没有场景消费者就喝不下去,光靠性价比肯定不行。像星巴克这种公司,我们之前研究美股,他就是一个第三空间的自然场景,消费者在场景里消费体会一种状态。消费茅台也是仪式感,***人特别讲究仪式感,就这个收费永远是跟大家的这种所谓的这种活动相关的,这就是社交。

个人消费有很重要的两类:一个叫孤独经济,比方说我先自己高兴一下,那边需要摆一个什么东西,孤独经济的报告表明: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独处,独处时间越来越长,这些人是有他们的特定的需求的。那么另外的话呢,独处太多就必须有交往,交往的话就必须有交往的经济,就好比预调酒这种,就是商品其实也是一种社会语言,它可以传递出个人想表达的话,所以这个东西是能不断增加场景或者粘度的关键。

所以对很多企业来说如何有效地抓住个人是实现好的持续销售的关键,这背后有四个关键:第一个如何获得个人满足,就是取悦自己;第二个就是探索这个世界;第三个是社交;第四个就是证明自己和别人不同,就是自我价值实现。这四个背后,就是你把你的产品设计体系融入自己的东西之后就很好。比如星巴克,告诉你坐在这里你可以享受,国内还没有咖啡文化,然后他们就搞咖啡大学来教育这些人。

关于未来的产业趋势,有四点:

第一产业趋势是集中。这个趋势的前提是在消费升级的过程中,增长的财务表现来说应该是收入增速放缓。行业增速会放缓,利润增速会加快。

海天的利润率已经高于国外的对标的公司了,在条件成立的情况下,比如其他公司都整合掉了,就剩下两家,好比华润和青岛啤酒,如果再收购几家国外公司的股权,那可能也可以做到比国外产品的利润率比如10%还高。伊利确实有可能,它现在和雀巢、达能差不多,渠道很厉害,利润率最终能到15个点,这五个点是靠经销商带来的,现在不行的原因是要和蒙牛打价格战,很多无效的费用,本身产品价格还不算太高,就毛利率还能提三到五个点,从未来行业的趋势来说,集中度大幅提升。另外我们觉得这个行业边界会越来越模糊,就好比星巴克也做酸奶。

第二个产业趋势就是国企改革。之前食品行业不景气,国企改革可能是推动这个行业并购加速的一个关键,***的旧商业模式,情愿把你干掉也不愿意去谈合作,因为曾经是互相pk的嘛,但是国企改革这个过程的其实可能会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所以国企改革对于我们这个行业来说是非常好的催化剂,但它不是一个核心逻辑,不改变商业模式。不好的公司改了还是不行,像牛奶的一些区域小公司,赛道被挤了,高端市场被国外占领,低端市场被伊利、蒙牛挤压。彻底进入第二轮国企改革对于这个行业来说非常重要,是一个很重要的催化剂本身推动并购的发展全面的改革。举个例子,改革以后,五粮液未来2年收入可能做六百亿,40%以上利润率,240-270亿利润,给到25倍PE,可以看到6000亿元以上市值。

第三个趋势就是并购本身。以后会大幅优化行业ROE,有很多公司只做一个东西。平台效应太弱,能多做一些东西,又回到三阶段。并购趋势会提高第一阶段像第二阶段推进,并购市场是大趋势。结合改革说并购,国企改革让管理人的利益可能也会有一定的到位的情况下,推动并购的实现。因为以前很多企业是国企,既不愿意并购也不愿意被别人并购。估值很低,估值低的时候更没动力了,怕国有资产流失。但是这两年有一部分行业起来了,***也同意出手以部分股权或者并购一些东西。

最后一个趋势就是一带一路,走出去。达能之所以很牛***是达能并购做得好,海外业务很大。它证明了自己在多个***多个品类都能做好,即便只有5%的增长,也给到了25到30倍估值。真正能走出去的还是***特色的东西,比如白酒、调味品,作为***的文化输出到国外。蒙牛、伊利属于另外一类,就是整合全球资源,打造生态链。

来源|点拾投资(ID:deepinsightapp),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