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投亚太优势基金的价格(请问亚太优势最新净值?谢谢)
请问亚太优势最新净值?谢谢
2月28日的净值是0.66元。
上投亚太优势基金是哪年上市的
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QDII基金,基金代码377016,高风险,波动幅度较大,适合较激进的投资者)成立于2007年10月22日,于2007年12月27日结束新基金封闭期,开放日常申购和赎回业务。
亚太优势基金净值
5毛4分5元
上投亚太优势基金现在是多少钱
哦,你运气不太好啊,现在0.3550.
上投摩根亚太优势这只基金还有戏么?看着最近是涨了点?
亚太优势一般投资HK上市的股市,股市比A股好,好像HK法律有规定,上市公司必须按法律规定分红,比如,听说中国石油,大陆分红1.2元,HK分红12元,我比较看好这样的基金.现在我的是南方全球
上投亚太优势基金怎么样
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属于QDII基金,投资境外市场,基金净值更新时间一般滞后一天,2月25日显示2月17日的净值(因为2月18日至2月24日是春节假日,非交易日,基金净值不更新),今天(即2月26日)会更新显示2月25日的净值。此类基金比较特殊的是申购和赎回T+2个工作日确认成功(一般开放式基金申购T+1个工作日确认成功),赎回T+7个工作日到账(一般开放式基金晚点的话,也只需要T+3个工作日)
上投亚太优势基来自金2007年11月10日净值
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QDII基金,基金代码377016,高风险,波动幅度较大,适合较激进的投资者)2007年11月10日单位净值为11月9日(周五)单位净值为0.9360,11月10日正处于新基金封闭期(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成立于2007年10月22日),每周五公布基金净值更新。
《基金长青》——可能是公募基金从业人员的第一必读书目
《基金长青》可能是中国公募基金从业人员的第一必读书目,尤其对我们这些后辈而言,有机会借着华夏基金创始人范总的视角,了解中国公募基金从孵化创立到发展起全条线业务、资产管理规模达到13亿的浩荡历程。
这本书对投资、产品设计、风控、营销、投资者行为等各方面细节都有反思,对我最大的冲击就是,我从业两年以来经历的各种困惑,其实大部分都早在几年前,十几年前就在不断重复、轮回地发生着了。
索性做了一些摘抄整理,供参考。
第五章艰难岁月
在基金发行最艰难的日子里,基金经理、研究员和营销人员一起辗转多个城市推介产品……很多时候,基金经理、营销人员不得不在酒桌上和渠道拼酒量,“一杯酒换一百万基金”成为难忘的回忆……营销费用也紧张,营销人员出差坐火车、住条件很差的酒店。营销人员在上海请客户吃饭,正值吃大闸蟹的季节,担心费用超标,只给客户点大闸蟹,自己以“对虾蟹过敏”等接口推脱不吃。
2002-2005年基金销售的艰难岁月刻骨铭心。不被认可、不被尊重,时间过得特别漫长。
思考:我从业第一年遇到债灾,第二年遇到十年一遇的A股熊市,基金发行艰难的日子经历了不少。但跟书里这几年的光景相比,那又是小巫见大巫了。我想,比书里这几年更惨的行业境况,绝不会再出现了——
第一,那时,基金刚出生没几年,本身投资者对新事物就表现出怀疑态度,而现在投资者教育工作已经进步了太多;第二,基金业经历了20年,已经有足够的产品业绩去证明,基金是完全能够跑赢大盘,为客户带来超额收益的;第三,销售渠道也经历了多次轮回,对追涨杀跌的排斥和对低点逆势布*的认可意识已经有所唤醒,也在进步,销售上的极端冰点和热点也弱化了。
开放式基金随时赎回机制本来是惩罚业绩差的基金经理。2003年的情形恰恰相反,净值在面值以上且增长较好的基金频遭巨额赎回。中国特色的“以脚投票”方式使业绩优秀的基金经理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对投资造成很大影响。
思考: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基金赎回量最大的时点,不是在市场下跌时,而是出现在基金净值长期在1块钱以下煎熬,终于涨回面值的那几天。而这个时点,往往是基金刚开始涨的时候,后面的大部分上涨都错过了。
部分基金在发行时为追求发行规模,采取非市场化发行方式……不少银行逐级下达销售指标,客户以帮忙为目的而买入基金,三个月封闭期一结束就赎回。
思考:帮忙资金是让我深恶痛绝的完全无意义的行为,这一方面反映出销售渠道激励机制的问题,客户买基金是自下而上,根据每个客户的需求来配置,而靠压指标是自上而下的统一行动,卖基金靠行政命令怎么能行呢?另一方面反映出基金成立门槛的问题,为了基金能成立,拼命凑齐,那2个亿下限的设置是否合理呢?对此我尚无研究,参见协会PPT
第六章价值投资与五朵金花(2003)
我们对价值投资理解的不深刻,也存在误解……成长投资属不属于价值投资?投资小盘股、重组股算不算价值投资?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认为价值投资就是投资大盘股、蓝筹股……我们应该坚决摒弃盲目被动的长期投资,而提倡积极主动的长期投资。
思考:这段话让我感觉有点镜花水月,2017年白马股集体爆发,2018年沉寂后,市场上又掀起了对所谓“价值投资”的讨论,讨论的内容其实并没有超过2003年“五朵金花”业绩爆发后当时业内思考的范畴。这其实很讽刺,如果我们能够以史为鉴,是否就能避免在18年重蹈覆辙呢?
第十一章大牛市:资本盛宴(2007年)
一些银行网点系统因申购量过大而瘫痪。在当天认购的过程中,很多投资者没吃早饭就来排队——队伍排到马路上,到中午还没买上基金,饿的头晕眼花。不仅银行网络塞车,马路上也闹气大塞车,平时只需10分钟的路竟要走半小时。
思考:很遗憾,目前我还没遇到过这种行情啊。不过,随着线上网银和第三方销售的崛起,等下一次大牛市来临,银行网点还会门庭若市吗?有多少流量会被分流到银行和券商外的渠道呢?
第十二章大熊市:泡沫破灭
电视剧《潜伏》中有句著名的台词:“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
书中对投资者顺周期买基金的现象,从熊市,到起势,到爆发,再到沉寂,归纳非常扼要:
第十三章亲历金融海啸
从事投资十几年,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关注华尔街的一举一动。看报、上网、看行情、内部会议,来自投行的会议络绎不绝,这是高度紧张的一周。面对海啸,游泳运动员与小孩子没有什么区别;面对金融海啸,再大的机构投资者与普通投资者也没有什么不同。
思考:熊市的时候,基金净值迅速下跌,不少散户会质疑,我的钱交给你们管,就是要你们赚钱,现在做亏了,你们还有啥好说的?一样是亏,还不如我自己炒股呢!其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真的没行情,谁都没辙;况且,大部分基金还是比指数跌的要小,也让投资者少亏了一点啊!
第十四章QDII生不逢时
10月15日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发行时,狂热达到顶峰。前三场认购失败的投资者摩拳擦掌,早早做足准备,认购单如海啸般冲进银行系统,导致许多银行网点的网络系统瘫痪。当日有效认购申请金额达到1162.6亿元,创下中国基金史上一只基金一天认购金额突破千亿元的最高纪录,这一纪录也足以傲视全球基金业。许多成立了10年的基金公司全部基金的规模也没有1000亿元。基金有效认购总户数199.419万户,创下开放式基金首发认购户数的历史新高。
思考:12年过去了,虽然整体是一路赎回,上投亚太优势基金目前还有41亿的规模,按照1.8%的管理费,每年依然能够贡献7380万的管理费收入。无论是归因于发行时点的不利,还是当时投资者教育的缺失,第一批QDII基金都毋庸置疑是一次行业层面的失利,以至于时至今日,许多老客户还是谈QDII色变。
以及,这世道竟然有因为买不到基金而*人的时候,我什么时候会经历呢?
第十五章指数基金狂欢
2009年华夏基金在投资者心目中的形象达到顶峰,2007、2008年领先的业绩得到投资者充分认可。特别是基金经理王亚伟凭借几年持续的优异业绩成为市场最引人注目的基金经理,投资者尽人皆知。华夏沪深300指数基金销售时,银行的客户经理说,这只新基金就是王亚伟那个公司发行的基金,以至于讹传为王亚伟管理的基金。
哲学家桑塔亚纳曾说:“忘记过去的人注定会重蹈覆辙”。
在我从业经历中,许多客户经理会因为“你家股票基金坑惨了我客户”而继续拒绝同公司业绩优异的债券基金,这是否合理?
当然,客户曾经在A基金公司的A产品里亏过不少钱,现在你推荐他说A公司的B产品真心很好!确实营销上难度很大,但我们是否能辩证地看呢?
先不说做股和做债的是两个团队,就只拿股票基金来说,不同基金经理的风格都可能是迥异的,原则上,是不能因为A公司A基金经理让你不满意,就把这个印象转嫁到A公司的B基金经理的呀!
第十七章王亚伟与华夏大盘基金
2012年5月7日下午两点,王亚伟离职媒体恳谈会在金融街华夏基金总部举行,各大主流媒体财经记者悉数到场,把会议室围得水泄不通。
鉴于2006年A股涨幅巨大,王亚伟发觉冷门股的投资策略也不适合容纳过大规模的资金,为保护基金投资者利益,华夏基金决定于2007年1月19日暂停华夏大盘基金申购业务。
他认为,价值投资于投机的唯一区别是投资者有没有对股票作过认真仔细的研究。
总结:为一位公募基金经理专门举行离职恳谈会,是中国公募基金史上前无古人的,足以感受到王亚伟在那个时代有多大的影响力。为此,我专门读了他的离职恳谈会文字全纪录(参见2012年王亚伟媒体恳谈会完整实录),还是很有启发的。
第十九章关键是业绩
思考:在跟许多客户的交流中,都表示,我希望买到的基金,不要波动太大,只需要每年的表现都中规中矩,这样几年下来应该不错!事实上,找到每年都排名靠前的基金是极其困难的,或者说,保持基金业绩的持续性是极其困难的。图表里06-07年里,有至少4年的业绩都保持在前1/4水平的偏股基金,就上面这寥寥几只。
第二十一章基金长青:做受人尊敬的基金管理人
事实证明,合伙人保障了资金集团可以不受外部股东追求短期利益的压力,始终坚持长期投资理念,为基金投资者创造价值;同时,合伙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合伙人的动力,使核心员工愿意在公司长期工作,为公司的成功发展奠定基础。
思考:在最后一章中,范总高屋建瓴地对基金公司整体运作做了总结和反思。很遗憾,书中并没有探讨我所关心的公司内部销售体系考核和渠道激励的问题。时隔多年,范总又再次出山,担任鹏扬基金董事长,又会演绎怎样的故事呢?
基金亚太优势历年分红派息
展开全部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QDII基金,基金代码377016,高风险,波动幅度较大,适合较激进的投资者)自成立至今尚未进行分红;截止至2015年6月24日,该基金净值为0.6290元
问题:上投亚太优音业愿力节觉充尽次势基金已打开申购为何还没出现净现值呢
QDII基金与国内的基金净值公布的时间不同,上投亚太优势基金打开申购后,T日的基金净值T+2天公布,遇到特殊情况,可以适当延迟计算或公布.(证监会批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