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宏斌占股融创多少(融创创始人是谁?)
融创创始人是谁?
孙宏斌,融创***创始人,1963年出生于山西运城。童年时期,家境贫寒,兄弟四人,他排行老大,他从小就深知要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1978年,15岁的孙宏斌一边干农活一边看书学习,在恢复高考的第2年,考入武汉水利电力学院,
贝只阿曲李带见期夫歌笔构壳找房和链家的关系是什么
很多人在朋友圈问,这个贝壳找房子和连锁房子有什么区别?其实说实话,没有区别.贝壳找房和链家的关系是什么?他们背后站着***中介市场最有野心的男性左晖,他被称为影响***房价的男性,预计今后一年将贝壳找房经纪人的数量扩大到现在连锁店的10倍.他复制第二个链家网背后有什么目的?贝壳找房和链家的关系是什么?不仅仅是复印四年前,链家在线正式更名为链家网.当时团队想的名字叫贝壳,手绘了新的标志.地上跑的几乎都用了,我们在海里用的是窝,五彩缤纷.但是,考虑到当时的传统中介行业不一定能接受这样的网络名称,团队也没有建设,所以闲置在一边.现在,连锁家网从内部创业团队发展到稳定行业领导的位置.彭永东从连锁家网CEO晋升为连锁家CEO,他开始考虑那个贝壳,身份也转变为贝壳家CEO.关于寻找贝壳的房间,很多人最想知道的是,它和链家网有什么区别?与两张照片相比,功能上没有明显的差异,但从位置的变化可以看出贝壳寻找房间更重视租赁业务.VR看房是另一个明亮的功能,但体验上没有实质性的突破,有炫耀的技术感.据官方公告,贝壳找房和链家网最大的区别在于二手房和租房板块对行业开放.除链家、自由住宅来源外,还允许外部和其他品牌进入,全面复盖个人、机构.但笔者自己测定,现在租赁板块,连锁家和贝壳同时在线了几个品牌.贝壳找房和链家的关系是什么.左边是贝壳,右边是链家但在二手住宅板块中,其他品牌暂时没有出现,也没有找到住宅的来源标志.贝壳暂时由链家自己的住宅来源构成,重要的输血通道还是牢牢地握在自己手里.但据内部人士透露,下一阶段贝壳二手住宅将向外部合作者和加盟者开放,个人房东和经纪人可以在上面公布住宅来源,关于是否收费还没有消息.但从上述情况来看,即使开放也有门槛,这与真正的互联网平台不同,本质上是封闭的B***/C模式.但是,开放平台本来个很大的挑战,能否控制是重要的问题.去年9月,贝壳先去郑州,试图通过共享链家的资源和平台吸引新的经纪品牌.但是,链接家的系统平台必须访问经纪人的背景.问题来了,非链家中介为什么愿意接入系统?贝壳模式是否与中小企业合并?结果到年底,新进入的店不到30家,大家都不敢轻举妄动,担心连锁店会带己的房间.为了建立商店对贝壳的信任感.团队的人没办法,手把手教新经纪人如何管理房子,如何看房子,如何接电话都要照顾.但链接家具有流量,最近一个月,贝壳流量达到链接家的25%,现在链接家的月活约为700万人.贝壳也在搭建自己的装修平台,为您提供更完整的服务链条.在彭永东看来,贝壳要做的不仅仅是复刻别的链家.但是,面对业界长期悬而未决的矛盾,建立贝壳完成链家未解决的使命真的很简单吗?贝壳找房和链家的关系是什么?第二链家背后的目的在巨额资金在外花费巨额资金寻找几乎没有差别的贝壳,为什么在这里不由得问呢?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贝壳寻找房间和链家网在功能相似的外观下,所有权没有任何关系.贝壳主体公司天津棚科技,左晖个人占股94.38%的公司.连锁家经过几次融资,股东方面已经包括万科、融创、众多明星投资机构.围绕贝壳寻找房间,连锁店开展人事调整,转移核心人才,中下层次的调动也非常频繁.下属的员工也开始多次选择留下来,但是很多员工怀疑贝壳的稳定性,不想离开,按兵不动,放心卖房,保障收入.集团内部说:翻天复地,粥.除人员外,公司10年累计投入4.5亿元,被认为是链家核心竞争力的楼盘字典,也在一夜之间转嫁到贝壳上.大楼字典复盖了135个城市,拥有合计超过1亿套真正的住宅信息的数据库,中介人出身的孙宏斌也是连锁店的股东孙宏斌,但知道这些数据信息的重要性.老左自己也知道,与市场纯网络拥有的房地产O2O企业不同,连锁店从在线到在线的模式是自己的优势,这样的数据应该掌握在自己手里.但是,这样的话,链接家的网络就会被掏空.更重要的是,连锁店在这个过程中是运动员(连锁店网、自由等),也是裁判员(贝壳寻找房间的发起人和运营者),难以相信这个平台的真实性和开放性.关于这样的说法,彭永东作出了反应,认为链家网变革贝壳的原因还在于规则.审判的核心是你必须有规则,这个行业缺乏规则.应该有人站起来,我觉得我的规则还不错.不然的话,一起试试吧在制定规则方面,贝壳特别是在检查真正的住宅来源方面设立了很多方案和机制.同时,他多次强调贝壳作为审判,参加后不会挖选手的房间.这一点,还有时间检查.也有人认为,一切都是为了链家上市.我爱我家在a股市场注册成功后,老左更加着急.但是如果你想上市,你必须学会讲故事.经过几次融资,连锁家的评价将达到400亿.但是,评价越高,到达Pre-IPO时面临的落差也越大.唯一的方法是重建新故事,取下自己房地产经纪人的标签,成为技术和数据驱动的网络平台公司.请老左开始你的表演.贝壳找房和链家的关系是什么?十面埋伏今年,贝壳的KPI达到了连锁网的整体流量,今后一年内扩展到12万家店铺,经纪人数为100万人,相当于连锁店已经知道经纪人公开数据的约5倍,但他们的最终目标是10倍.年底前成为行业流量第一的APP!这样高调的目标也引起了竞争对手的警惕和反击.贝壳寻找房间从自营交易正式转变为在线公共平台,与58旗下的安居客直接竞争,安居客已经成立贝壳,独家发布住宅来源信息原则:在贝壳上,必须在我的安居客上下线.58集团还使用VR房地产品临感、房源全息字典2.0等一系列手段,提高了连锁家系加盟品牌德佑的经纪人端口费,进行了目的性的反击.最明显的是,58和贝壳都把广告投入了中央五套世界杯的黄金时间.端午节前,58集团CEO姚劲波积累的全行业真房源誓言大会活动顺利闭幕.在现场,姚劲波用决不进入中介业务、继续扩大广告投入、设立1亿元请求基金等口号表明了合作的决心.除了左晖,很多中介市场响当的人物来演讲,签上自己的名字***.在这个大型车站现场,气氛热烈而微妙,某公司多次被提及,中介市场也不再隐藏,分为连锁系和非连锁系.大会当天,在连锁家左晖的朋友圈下,发生了以下对话.当天晚上,连锁家的高级副社长陶红兵也在朋友圈里藏着针.下午这场赌博***的大会正好遇到雷雨天气,彩头有点不好.中介市场的混乱,多年来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58和连锁家,都想成为真正的规则制定者.但是,人们对中介行业的态度一两句话也说不清楚.中介机构是时候在互联网的扩大下进行变化和进化了.***未来的中介,到底是独秀还是百花齐放?什么时候用户可以计算.
孙宏斌前脚谈公司现金流安全放首位,后脚融创***股价就创新高,你怎么评价?
孙总是可以信任的!从他的经历,从柳传志对他的评价,从他说话,等等,我乐意信任他,乐意支持他!
为什么孙宏斌携融创接了那么多绝经上的超级大盘却没有消化不良?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我觉得孙红斌的说法,有点吹牛的成本。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到了年底,不吹这点弄,对大家没法交代了。毕竟家大业大的,不说自己很牛,以后怎么带队伍。
好像是常胜将军
从网上公开的信息,感觉融创应该十一二点非常有战斗力的企业
业务范围应该房产为主,文化、文旅为辅的业务模式,相对来说是两条腿走路,如果管理层不出问题,应该是不错的运作模式。
事出反常必有妖
要说一开始我还是比较崇拜孙宏斌的,因为当时号称带了150亿驰援乐视,当时我以为乐视彻底有救了.但是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发现孙老板没有说的那么神。没有成为乐视的白衣教主,反倒把自己搭进去 。从这事之后,我对孙老板的能力就有点怀疑了。直到最近孙老板发文章说,投资的都赚钱了,而且今天很好,明天会更好,未来更美好。这就让我有点懵了,难道孙老板的收购以及成败有自己的独特的算法。能让自己所有的项目,已收购的都可以赚钱盈利。这可变相衬托出来,那么些买资产的都是无能之辈,只有等待孙老板拯救的份。是不是剧情也太简单了,都是小怪兽,只有孙老板这个奥特曼一来,小怪兽都被打败了。
最后总结:
我觉得融创地产,网上的口碑好像也不咋地,所以对于融创的未来,我觉得还是谨慎看好吧,总感觉好像哪里不对,但是有说不上来,就是觉得这个融创有点飘了。
孙宏斌是干什么的
顺驰集团董事长孙宏斌孙宏斌顺驰集团董事长出生地:山西临邑教育:硕士(清华大学)主要公司:顺驰地产(www.sunco.com.cn)公司总部:天津上市情况:无主要行业:天津房地产和天津物业代理硕士毕业后,孙宏斌来到联想集团工作,之后到***哈佛大学研读了两个月的管理课程。1994年回国后,孙宏斌创建了一个房产代理公司,如今已经在天津房产二级市场中占到了30%的份额。1996年,顺驰集团开始开发房地产,并逐渐成为当地绝对的“大哥大”,占到一级市场15%的市场份额,并逐渐在北京和上海开设了分支机构。目前,顺驰房地产的品牌已在天津家喻户晓,在天津有60多家房地产销售网络,并成为当地最大的房地产商。2002年顺驰集团开发的商品房占据了天津市场10%的份额。
乐视网已经复牌了吗?
据报道,3月25日,孙宏斌在宣布辞去乐视网所有职务后首次接受媒体采访,指出乐视网有极大的退市风险,事隔一天,3月27日晚乐视网公告28日复牌,称董事会和管理层正竭力解决公司目前经营困难,改善业务经营以恢复公司现金流和供销体系。报道称,乐视内部人士表示,目前整体资金安排上存在较大困难,现金流极度紧张,管理层正积极寻求一切可能性方案,但尚未形成确定方案,在协调关联方以现金或资产等方式偿还对上市公司欠款。据悉自2017年1月,融创宣布向乐视网、乐视致新、乐视影业投资150亿元,孙宏斌于同年7月出任乐视网董事长。今年3月14日,孙宏斌宣布辞去乐视网所有职务。随后孙宏斌接受采访,公开承认自己对乐视的投资失败了。分析人士表示,总体来看,乐视公司目前整体资金安排上存在较大困难,现金流极度紧张,公司管理层正在积极寻求一切可能性的方案,但目前尚未形成确定方案。
购买乐视1s3个月的会员怎么领
不会,乐视已经被孙宏斌接盘了。因为公司体量大,一时半会也不会那么快“***”,不过总体来说是不看好的。
融创股价大涨:孙宏斌的危机刚开始?
失去了很多筹码的孙宏斌,还能否通过踏踏实实的努力,找回自己在“赌桌”上失去的东西?
融创股价大涨,孙宏斌的危机才刚刚开始?
在2021年融创***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董事长孙宏斌曾放出豪言:除了我们以外,都有可能暴雷。
说最狠的话,挨最***的打,面对一场席卷全行业各个角落的“爆雷”危机,孙宏斌的底气从何而来?
利空来时如山倒。连日来,融创商票违约,业绩暴雷,债券展期等风波不断发酵,曾经在2020年位列***房地产销售额前三甲的融创***,也来到了命运的十字路口。
曾经鲜衣怒马,风光无限,如今却不得不在地板上苦苦挣扎的孙宏斌,似乎注定要为自己的轻狂心态付出代价。
3月24日,一则有关“融创40亿债券即将展期”的消息登上热搜。
消息显示,融创***对4月1日面临回售的公司债“20融创01”提出展期。此外,融创***董事长孙宏斌将为这笔债券提供无限连带责任担保。
而不久前的3月15日,融创就曾经发布公告称,针对7只债券调整公司债券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安排,调整后仅限机构投资者买入,“20融创01”赫然在列。
按照当时专家的解读,融创大幅提高债权买入门槛,将厌***风险的普通投资者拒之门外,似乎已经成为一个不祥的预兆。
(数据来自于上市公司公告)
屋漏偏逢连夜雨,与债券市场利空几乎同一时间传出来的,是一颗威力巨大的业绩预告“***”。
3月21日晚间,融创***发布公告称,预期2021年度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同比下降约85%,核心净利润同比下降约50%。
(数据来源于上市公司公告)
融创在公告中同时表示,受疫情、行业形势不确定性等影响,于公告日期,应收款项等预期信贷亏***拨备入帐金额尚未最终确定,集团将持续评估相关信贷风险,可能导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及核心净利润在前述预期基础上进一步变动。
令人唏嘘的是,在仅仅一年之前,融创还贵为地产行业销售三甲的“模范生”,全年实现营收高达2305.9亿元、归母净利润356.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2%和36.9%,创下自上市以来的新高。①
比起业绩的突然“变脸”,融创***在资本市场的沉沦速度则更加惊人——仅仅两年多的时间,融创的股价就从43港元跌到了6.4港元,期间,融创股价还曾一度跌至最低3港币,最大跌幅超过90%。
而在近日,随着监管层对房地产行业释放暖意,融创***的股价也应声反弹,3月16日和17日两天,融创股价放量大涨,分别创下7.08%和59.03%的巨大涨幅。
拟求债券展期的动作,只是撕开了融创债务面的冰山一角,比债券更早暴雷的,是去年年末起融创下属项目公司无法兑付的到期商票。面对一连串流动性危机带来的疾风骤雨,孙宏斌想要“扶大厦于将倾”,谈何容易?
2020年,一场突然而至的新冠疫情和三条限债红线,彻底终结了地产行业野蛮生长的时代。而对于习惯了“高负债、高周转、高杠杆”为模式的融创***而言,似乎更是在无形中埋下了失败的种子。
降负债、去杠杆、精细化运营,是房企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需要作出的应对措施,但对于船大难掉头的融创而言,想要卸下“包袱”似乎并不容易。
2020年底,融创净资产负债率大幅下降至96%,非受限现金短债比为1.08,剔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下降为78%,对比三道红线的标准来看,由踩线两条变成一条,公司已成功降至“黄档”。②
业绩稳健增长,资本结构持续优化,地产主业优势不断加强……就在所有人以为融创即将“软着陆”成功之时,孙宏斌百般“遮掩”的危机却全面爆发了。
2022开年以来,不少媒体争相报道融创商票拒付逾期的消息,并且也得到一些与融创合作的上市企业的实锤。这些商票自2021年12月28日至2022年1月21日陆续到期,票面金额从10万元到80万元不等,开票公司均为融创多层控股的项目公司。
伴随着商票违约消息的持续发酵,3月16日,惠誉将融创***的发行人违约评级从“BB-”下调至“B-”,并将融创***高级无抵押评级和未偿高级无抵押票据的评级从“BB-”下调至“B-”,回收率评级为“RR4”。所有评级被置于负面评级观察名单(RWN),同时,标普和穆迪等机构也齐齐下调融创主体评级和展望,且均对融创处置资产进度和到期债务规模表达了担忧。③
与融创的流动性危机相对应的,是一份“难产”的财报和一份具有示警性质的的业绩预告,净利润暴跌的阴影笼罩之下,融创***的真实经营状况更加引人生疑。
在半年之前披露的中报上,融创***的营收和净利润还未出现“血崩”的情况。
数据显示,融创***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58.2亿元,同比增长23.9%;归母净利润119.9亿元,同比增长9.4%。④而据数据统计显示,在2021年全年,融创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5973.6亿元,同比增长4%,在营收并未出现明显“失速”的情况下,融创***的核心净利润直接来了个“腰斩”,这确实是有点让人匪夷所思。
说到这里,我们有必要再来看一下处置贝壳股票投资***失给公司业绩带来的影响——根据去年底融创发布的减持贝壳股票公告,2021年10月29日至12月7日期间,融创累计出售约2671.3万股贝壳***存托股票,相当于约8014万股贝壳A类普通股,总价约为5.3亿美元。
而在10月末,融创曾发布公告称,2021年6月1日至10月28日期间,累计出售约1863.9万股贝壳***存托股票,总价约5.54亿美元。综合计算,两次抛售,融创共出售贝壳股票10.84亿美元,抛售贝壳股票预估给融创带来的税前亏***约为56.3亿元。
但即便是将贝壳股票的投资亏***考虑在内,融创***相比于2020年仍然有数十亿的净利润“流失”,这当中,除了销售收入降低、毛利率下降之外,计提的存货减值、应收款项等预期信贷亏***拨备有所增加,也成为了影响公司业绩的重要因素——种种迹象表明,投资贝壳失败一役并不能作为老孙的“遮羞布”,融创的发展正遇到全方面的障碍。
但对于融创而言,真正致命之处却不在于业绩的下滑,还是现金流的持续告急。在去年中报中,融创的负债总额高达9971.22亿元,资产总额为1.21万亿元。在债务体系中,以短期借款为主的流动负债共计7549.61亿元,以长期借款为主的非流动负债共计2421.61亿元。⑤
在监管指标方面,2021年年中融创***的净负债率为86.6%,较2020年末下降9.4个百分点;非受限制现金短债比升至1.11;剔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降至76%。“三道红线”虽然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迹象,但依旧没能从“黄档”队列中脱身。⑥
即便是拿来与直接竞争对手相比,融创的资产结构改善速度也不占优势——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融创***的净负债率只比2020年同期减少了10个百分点(2020年年中,融创***净负债率96%)。
与此同时,2020年净负债率接近或超过融创的美的置业、合生创展、中梁控股,净负债率均出现了大幅优化的迹象。(例如中梁控股2020年净负债率93.4%,2021年年中降低为77.7%),可见,尽管孙宏斌一直强调要给融创“降杠杆”,但从效果来看,只能说是“雷声大,雨点小”。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孙宏斌已经在想着各种方法回笼资金,但由于新开工的项目仍在不断“吸血”,融创的债务总额一直居高不下,其中,应付账款等表外债务余额还在持续增加。2021年中报显示,应付账款占融创流动负债的比例达到了32.9%,占比总负债的24.9%。
高负债经营模式也导致融创不得不沦为金融机构的打工仔,2021年上半年,融创仅利息支出就已经高达131亿元,但上半年净利润只有120亿元,还不够覆盖借贷利息。而根据这份略显荒凉的全年业绩预告,融创***2021年的净利润难以补齐借款费用产生的“窟窿”已经板上钉钉。
面对日益严峻的债务情况,融创似乎并没有太好的应对办法,甚至在地产冷冬之下,就连如何保住营收的正增长都成为了严峻的考验——典型的例子如今年1月份,融创***宣布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人民币279.2亿元,合同销售面积约214.3万平方米,合同销售均价约人民币13030元/平方米。⑦对比融创2021年1月份数据不难看出,销售金额同比下降约20.6%,同时,销售面积和销售均价均有所下降,“开门黑”数据或将预示着融创今年的营收增长情况并不乐观。
照此趋势来看,今年融创的经营性现金流***化将成为不争的事实,在三道红线尚未降至“绿档”且曝出多笔票据违约的背景下,融创***的融资能力也受到了不少的限制,前后夹击之下孙宏斌究竟要如何腾出资金对付即将到期的巨额债务,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在2003年,刚刚进军房地产的孙宏斌,就曾经因为想要靠扩大规模,“吃下”万科而深陷资金泥潭。
当年,顺驰在华北、华东等地发起了资金总额高达70亿的"圈地运动"。在得手的新项目还没有获得收入的情况下,孙宏斌就马不停蹄的染指下一个项目。这也导致顺驰的资金极为拮据,负债率高达70%,比***四大地产公司平均的20%高出很多。
终于,孙宏斌开始挺不住日渐袭来的资金压力,为了回笼资金,他不得不将创办的第一家房企挂牌出售,而经历了短暂的高光之后,顺驰也成为了***记录在册的第一个“消失”的地王。
复盘孙宏斌赚取“第一桶金”的过程,可以发现顺驰的疯狂扩张经历其产生了一系列致命性的问题,对***房地产的发展走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越来越高的土地成本、人力成本、财务费用,以及越来越不健康的***性竞争模式。有业界人士表示,顺驰所到之处,不仅地价大幅上升,而且人力成本和财务费用也跟着飞涨,产业泡沫化现象十分严重。
然而,随着孙宏斌侥幸从顺驰事件中脱身,将融创推上历史的舞台之后,人们似乎发现了一个现实的问题—房地产天下其实并无新鲜事,赌性使然之下,孙宏斌的创业故事,只不过是换了一个舞台继续上演了。
在孙宏斌的领导下,融创的发展步伐快得惊人。
在2019年上半年,融创总资产已经达到8703亿元,项目几乎覆盖全国。相较2010年末总资产157亿元,8年多时间,融创的总资产增长了惊人的55倍,年复合增长率超过50%。⑧
比起融创的资产增长速度,融创的负债能力则更加令人咋舌。此前有媒体做过统计,2011年融创的全部债务只有262亿元,可到了2020年,已经飙升到了9305亿元,在10年内上升了9000多亿,翻了大概35倍。
.
因为连续不断的并购和扩张,融创账面上落下了巨大的资金亏空。根据融创在2021年6月公开的财报数据显示,整个公司账面上只有1010.99亿现金。与此同时,却有高达9971.22亿的负债,几乎是公司现金的9倍还多。
但即便是这样,孙宏斌依旧未察觉到笼罩在融创身上的浓重危机,仍然在坚定执行“买买买”的做法——5月份以99亿元代价收购广西彰泰。以430亿元巨资收购了18个地块,占其5月销售额708亿元的61%,甚至超出监管要求的购地支出为销售额40%的上限。
数据显示,整个2021年上半年,融创新增1837.4亿元土地货值,该规模位列***房企第5,“三道红线”高悬于头顶的情况之下,孙宏斌的胃口依旧好得惊人。
再往前,还有孙宏斌当年慷慨解囊,义无反顾替山西老乡贾跃亭“扛下所有”的糗事——2017年伊始,乐视债务危机爆发,其规模之大,影响力之巨,就连整个资本市场也要抖上三抖。而作为山西老乡,孙宏斌二话不说就掏出150亿元,为风口浪尖的贾跃亭解了燃眉之急。
面对半死不活的乐视网,孙宏斌的一切努力更像是飞蛾扑火。从出任到辞任,孙宏斌在乐视网董事长的位子上,呆了不足8个月,其间,融创***为收购乐视股权支付的金额,却高达当年融创净利润的136%。
除了乐视网一战之外,孙宏斌“收割”前***首富王健林的案例,则更为令人熟知。2017年,万达商业与融创***联合发布重大公告,万达要将自己旗下的13个文化旅游城以及76个酒店,打包卖给孙宏斌的融创房地产集团,交易价格为631.7亿元。
而在2020年6月22日,孙宏斌参加了绍兴黄酒小镇开发项目投资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据悉,该项目总投资超300亿元,总建筑面积超100万平米。继投资文旅项目之后,孙宏斌斥巨资“买醉”则让更多人大呼“看不懂”。
比孙宏斌有钱的大有人在,比孙宏斌敢买的,确实没有几个,在地产行业,要说孙宏斌对杠杆,对套利玩法的熟练程度,这世上大概难逢敌手。哪怕只有10%或者20%的机会,孙宏斌也要全盘压上,这就是他的性格使然。
也许在房地产高增长的时代,孙宏斌的战略眼光和套利模式堪称教科书级别,用得其所,可以坐享资产扩张带来的巨大收益。而如今,宏观政策持续发力调控,地产造富的逻辑已经发生根本性改变,一意孤行的“并购之王”孙宏斌,终究也只能是倒在了自己的如意算盘之下。
在流动性压力日益增大,“三道红线”高悬于头顶的情况下,孙宏斌的日子会越来越难,叠加房子销售不畅,众多文旅项目因疫情难以变现等因素,2022年对于融创和孙宏斌来说,恐怕注定将是“水逆之年”。
而唯一庆幸的地方在于,从止***对贝壳的投资,终止与万达的协议,出售旗下多个项目等一系列实打实的动作来看,“欲壑难平”而又赌性坚强的孙宏斌,似乎已经渐渐有了悬崖勒马的觉悟。
只是,经历了一系列剧变之后,风雨飘摇的融创,留给孙宏斌犯错的空间似乎已经越来越小。一个“痛改前非”却失去了很多筹码的孙宏斌,还能否通过踏踏实实的努力,找回自己在“赌桌”上失去的东西?
注:
作者 |商小树
商业大咖社 | 原创出品
在这里,读懂***商业大咖
【现场直击】融创孙宏斌:公司股票被低估,2019年买地要小心!
今年年初各大房企销售成绩放榜之后,近年蹿升速度极快的融创***(01918-HK)以其全年4608.3亿元人民币的合约销售金额再次坐稳了行业TOP4的交椅,而由于同业间销售规模的“断层”表现,融创较之后续梯队规模房企的优势依然明显。
3月29日,时逢港股上市公司披露去年年报的高峰期,作为当前内地龙头房企之一的融创也在这日一早发布了其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年度业绩。公告显示,2018年融创在实现销售规模的持续扩张之余,各项业绩指标也取得了迅猛的增长。
2018年融创实现总收入1247.5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89.4%;毛利较上年同比大幅增长128.5%至311.4亿元;毛利率25%,较上年提升4.3个百分点。去年融创实现公司拥有人应占净利润165.7亿元,按年增长50.6%;每股基本盈利3.79元,公司拟宣派末期股息每股0.827元,较上年增长65.1%。
回顾最近三年融创的业绩表现,其收入及毛利率均持续呈现可观的增长,净利润也连续两年增速强劲,整体发展势头正猛。
3月29日上午,融创***在港举行2018年全年业绩发布会,集团董事会**孙宏斌携行政总裁汪孟德、首席财务官兼执行总裁曹鸿玲以及公司秘书兼副总裁高曦出席并答记者问。
融创董事会**孙宏斌29日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房地产市场在去年下半年至春节间逐步变冷,春节后略有回暖,政策方面亦有放松迹象,不过他认为政策大幅放松的可能性不大,称2019年不能太乐观,还是要“小心一些”。
孙宏斌随后解释,集团仍然看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空间,尤其相信未来主打改善型、高端产品的公司会有越来越大的刚性需求;此外,尽管他认为今年房地产市场的销售量大幅下降的可能性很小,但同时售价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也很小,因此他指出抱持房价会上涨的预期去买地的话可能风险会很大。按孙宏斌的话来说,2019年“买地的时候要特别小心”了。
他续指,融创目前土地储备充足,会按照**批价多多销售。2019年融创预计全年将有超过400个项目进行销售,预计总可售资源超过7800亿元,充足可售资源将对其销售增长提供支持。销售策略方面,融创表示将继续加速去化,加快经营活动现金流的释放,支持集团的稳健、高质量发展。
2019年,融创的拿地策略为在保证现金流充裕且不影响杠杆率长期下降趋势的前提下,持续关注和判断土地市场的机会,继续坚持高标准的土地获取质量要求,同时更加聚焦于核心一、二线城市的土地市场,谨慎精选优质土地。
在去年整体业绩及销售规模的高基数之下,孙宏斌29日在发布会上宣布融创今年的销售目标定为5500亿元,较2018年实际完成销售金额增长约19.3%。
今年在多数房企将销售目标制定得更为审慎的大环境下,融创似乎也顺应了“潮流”,预期规模扩张的速度开始显露出保守的一面。基于此,外界也关心作为融创掌舵人的孙宏斌“是否满意融创目前的排名”,而孙宏斌就在现场坦率回应称“融创不想做第一已经很多年了”。
孙宏斌解释,所谓排名对于融创而言已经不太重要,又笑称眼下排在前面的几家融创也追不上,而排在后面的也赶不上融创,指“我们在这个位置挺好的”。而关于规模和效益孰轻孰重的问题,他表示最初可能规模重要一点,因没有规模效益也很难上去,但总体而言肯定是两者都要的,而到了融创目前的规模之时效益则变成了第一位。
A:(孙宏斌)2019年的市场我们觉得还是不是那么乐观。2018年上半年其实还不错,下半年其实逐步地变冷,一直到春节是最冷的,然后到了春节之后稍微好一点了。所以我们觉得包括政策也有一点放松的迹象,但是我们觉得**的限价、政策大幅放松的可能性不大,因为稳房价还是**的核心诉求,我们对于2019年不能太乐观,因为政策放松调控的可能性不太大。2019年我们还是要小心一些,特别市场尤其政策的放松并不会像大家想象的那么有力度。
A:(孙宏斌)房产税这块,我觉得房产税应该不会那么快出来,因为确实挺复杂的。一个就是说房地产税的逻辑,这个是什么逻辑;一个是怎么执行,这个其实还是挺难的,我觉得这个没有那么快出来。
第二个是房地产税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我想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大,因为现在下一步的市场还是改善型的市场为主,因为改善的话,要改善居住品质和质量的话,这个对销售的影响没有那么大。我觉得它对市场影响可能对大家心理的影响比实际影响要大得多。但是出来就没有那么快。
A:(孙宏斌)销售目标我们今年是5500亿。
A:(孙宏斌)我先说一下拿地这一块。拿地我们刚才高曦的报告里面说了,我们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拿了一些地,这个地拿得挺好的,主要拿的是一二线城市;一二线城市拿地的窗口还是很短,所以我们拿得挺好的,量也不少。
往后看今年我们拿地会非常小心,主要是因为最近很多城市的土地市场有些偏热,每一块地都有很多人报名,拍地的溢价也比较高。所以今年我们会比较小心,因为刚才说了我们对市场的判断是售价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或者是市场的原因或者是**管制的原因,这个售价提高可能性是比较小的。拿地这块我们还是非常谨慎的。
我们其实一年的拿地一直没有什么目标,有好的机会就坚决地(去拿),没有好的机会就算了,就放弃了。还是把节奏给弄对了。我们刚才高曦讲的三个阶段,2015-2016年我们当时是比较好的阶段,从16年10月份到18年10月我们基本上停止了,在公开市场拿地很少了;从18年10月份到现在我们又拿了一拨比较好的地;从现在开始又要开始小心了,最近土地市场有点偏热,已经快速地升温,但是销售市场我们判断又没有那么乐观,所以风险还是挺大的。所以拿地这块我们还是要非常小心的。
汪孟德:关于刚才说的负债率和杠杆率的事儿,因为我想融创整个集团上一个阶段是一个快速成长的阶段,从现在到未来3、5年,两三年的时候,我们下一个阶段是比较稳健的增长的阶段。所以说我想现一阶段我们从去年开始、今年、未来几年我们的财务指标、我们的利润、营业现金流还会持续地释放。所以说看未来的2年3年我们的财务指标是释放的,我们的负债率、杠杆率持续下降是确定的,是非常确定的。关于我们发展的这一块,确实是不会影响我们在这个阶段大阶段的一个趋势。
A:(汪孟德)关于我们服务集团板块这一块,刚才报告也提到我们的服务集团现在的竞争力还是挺强的。我们到今年下半年会超过1亿平米的土地管理面积,未来还会持续地增长,但是我们服务集团作为我们来说,主要还是要把我们对业主的服务、对社区的服务这一块做到更有竞争力,这是我们最主要的最核心的部分。
上市也好其他也好不是我们服务集团最重要的目标,刚才提到了我们的客户满意度到了92%,下一步还要在对客户的、社区的经营上更好地把这一块业务持续地提升,做好业务。这个是关于我们服务集团。
A:(孙宏斌)这个不是的。因为我们对这个行业还是看好的,因为行业集中度在增加这是肯定的;规模上,15万亿的规模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规模了。另外一个就是下一步是做改善型的、做高端产品的公司其实还是占很大便宜的。因为下一步改善型需求会有越来越大的刚性需求,这个我想我们对这个行业还是非常看好的。
我刚才说的2019年要小心是因为,这个销售量我觉得大幅下降的可能性很小,但是因为售价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也很小,对我们来说小心是买地的时候要特别小心。
我们现在还是说,土地储备也比较充足,多销售,我们也按照**批多少就卖多少,批多少价我们就卖多少价、销售。我刚才说的小心是在买地这块,你要特别小心,你不能想着房价会上涨然后在买地的话有可能风险就很大。
至于你说我们在其他的文旅的业务、文化版集团,这些业务都是一个长期的,我们希望逐步地培养它,让它在5年以后、10年以后有一个特别好的规模。现在我们主要还是要把地产业务做好,这个行业空间还很大的,大城市一线城市包括二线城市,人口的聚集还会有一个很长的过程,其实我们还是特别看好房地产市场。我们就是说要小心,买地要小心。17年、18年有很多买的地,因为19年限价出不来,一出来要亏钱,所以我们19年买地肯定要小心。
A:(汪孟德)确实我想每一个企业都有不同的阶段,但是融创整个集团现在的结构还是非常健康均衡的,未来就是具备非常大的成长的潜力。刚才提到我们在未来坚持房地产开发业务为主营业务的核心地位,同时也在培育未来3年、5年、10年后的文化等成长中的业务板块。
包括我们的房地产开发主业有非常具优势的土地储备,有非常好的产品品牌及竞争力,这构成了我们未来继续非常强的增长的基础。其实我们管理层没有特别的要求要做到怎么样,我们希望到每一个阶段我们这个企业仍然有成长性、有潜力、有竞争力,这是我们的一个想法。
A:(汪孟德)确实我们这些年分红还是在稳定地增长,不管我们分红的比例还是分红的绝对额也好都在稳定地增长。我想未来依然会保持这样一个方向,保持稳定增长的分红的绝对值,我想分红是一个长期的政策,我们是希望分红是长期持续、稳定地增长,这样一个整体的思维方向。
第二个对于融创来说,我们这几年还会持续释放我们的利润,因为在上一阶段融创也在快速成长,我们在这个阶段要快速地能够增加公司的净资产等来让我们的财务结构持续地优化这是我们这个阶段的要求。
A:(孙宏斌)你不太了解我们,我们不想做第一已经很多年了。规模和效益,肯定是效益好啊,没有效益光有规模能干嘛,但是没有规模的话你效益也(上不去),规模和效益应该都要,又要规模又要效益。但是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规模(可能重要一点)没有规模的话效益也不行,到了我们现在这个规模的时候效益变成了第一位,这是肯定的,不同的阶段做不同的事儿。在我们这个阶段效益更重要。
那么,对现在融创的排名还满意吗?
孙宏斌:我觉得排名其实对我们已经不太重要了。我们觉得,现在前面这几个我们也赶不上,后面的也赶不上我们,我们在这个位置挺好的。
A:(孙宏斌)因为我不太关注股价,我们也不卖,我觉得一般都是别人看我们,我们不看别人。其实别人我不知道,我们肯定是便宜。肯定是被低估的(是碧桂园被低估还是融创被低估?),别人我不知道,我们不怎么看别人。我们肯定被低估,因为我们这种成长性、这种基础都特别好,我们肯定是低估的。其他公司,我们自己的股票我都不太关注,其他的更不太关注,但我们肯定是低估的。
即日市场方面,29日公布业绩后,融创股价在后半日发力,最高曾见39.95港元,涨幅6%;截至29日收盘,融创终报39.1港元,全日升幅3.71%。
过去的2016年及2017年,融创***连续两年进入[港股100强]评选榜单。2016年融创挤进港股百强,获评第89名;2017年融创在港股百强的排名蹿升至第28位,一如其销售规模及业绩增速表现的那般强势亮眼。
如今融创2018年度业绩新鲜出炉,又逢新一年的[港股100强]评选活动火热进行中,融创能否在此次港股百强榜单中更进一步再创佳绩?我们期待将于2019年5月24日(星期五)在深圳中洲万豪酒店举行的[港股100强]颁奖典礼为我们揭晓答案。
2014年,融创地产项目销售情况?
不知道你去是做什么岗位的,就我个人经历而言,恒大比融创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