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货币的汇率2019(大宗商品、股、债、货币、地产–2019年全球282种大类资产回报大阅兵)
大宗商品、股、债、货币、地产–2019年全球282种大类资产回报大阅兵
投资路上的坑,我来帮你填。主编徐杨,老虎证券合伙人。超过10年的美国资产管理和投顾金融科技经验,曾直接管理和咨询超过50亿美金的全球资产,发行多只ETF。
点击蓝字关注 标星对冲研投
陪伴认真的你在交易之路上一同成长
文 | 徐杨 新全球资产配置
本文经授权发布
“光阴荏苒,白驹过隙”,记忆中还是去年的此时。2018年12月,面对风云莫测的国际环境,面对全球大类资产的一泻千里,面对美股正式进入技术性熊市的现实,全球各大知名分析机构纷纷发表了自己对2019年的展望预测,无论是大摩的“拐点将至,盛极而衰”,还是高盛的“加息不止,增速下降”。市场上充斥着对地缘**冲突加剧的担忧,对全球经济放缓的恐惧,还有对全球央行坚持紧缩的货币政策的悲观。彼时风起云涌,此时黎明将至。
2019年对于广大投资者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既是周期天王口中的“实现跨越阶层的财富增长的大机会”,又是不少金融媒体标题中“美国十年牛市大限将至”之时。那些被2018年底的大跌吓破了胆的投资者,心怀忐忑地持币等待着心中的历史大底。然而,市场的走势总是出人意料,2019年,我们非但没有迎来大崩盘和“至暗时刻”,全球大类资产反而大多走出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大牛市。
这一年,A股喜迎“小阳春”,三千沪指,千二茅台,气冲云霄;这一年,美股叒创新高,纳指破九千,苹果几翻倍,牛市不停歇;这一年,黄金涨势凶猛,五年前大战华尔街的“中国大妈”们终于解套了;这一年,特朗普的“推特治国”,引发全球无数次的半夜鸡鸣;这一年,中国资本市场走向成熟,科创板与沪深300期权隆重登台……
新年伊始,我们站在全球资产配置的视角,以透明的统计方式,以客观的分析角度,对全球六大类282种大类资产的年度表现进行全方位的“大阅兵”,资产层面覆盖了全球53个国家和地区。为了方便投资者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资产回报,所有回报统一为美元计价回报;最后,所有资产的回报计算采用全回报的方式,具体分类和规则如下表所示:
(注:本文所有数据均来源于彭博终端,数据时间为2019年1月2日至2019年12月31日)
那么全球各大类资产2019年的总体表现如何呢?请见下图:
毫无疑问,全球各大类资产在2019年交出了一份无与伦比的答卷。
87%的资产取得了正回报,相比2018年只有不到16%的资产录得正收益,可谓冰火两重天。全球股票市场平均回报更是高达21.07%,多少投资者一顿操作猛如虎,无法跑赢大标普;全球各期限与各信用等级的债券平均收益也高达7.44%,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亦能取得不错的年度回报;投资实物资产(大宗商品与房地产)的收益同样不遑多让,普通投资者砍下两位数以上的收益也并非难事。
正是“股票与债券齐飞,商品共地产一色”,否极泰来,浴火重生,值此资本市场普天同庆之际,我们且一睹各大类资产方阵的英姿吧。
1
121种全球股票资产中收益最高是俄罗斯RTS指数(56.08%),垫底的是智利IPSA指数(-15.61%),这两个国家的货币汇率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下面我们分国家和市场来一一看看。
美国
美国股票市场24个规模、行业和风格指数2019年全线上扬。市场基准的标普500指数收益31.48%,排在第六位。
战胜大盘标普500指数的有:
科技股仍然是美股的领头羊,美国科技行业指数在两大权重股苹果(上涨80%+)和微软(上涨50%+)的带动下,以超过50%的收益荣登美国股指之首。美股三大股票指数之一、作为科技与成长代名词的纳斯达克100指数的收益达39.46%。
美国金融行业指数经历了2018年由国债利率曲线走平乃至倒挂所引发的大跌(-13.04%)后,于2019年大幅反弹32%,再创历史新高。
两只质量因子指数,MSCI美国高质量股票指数(34.4%)和标普500质量指数(33.88%),2019年的表现也战胜了市场。
表现不及标普500指数的有:除了科技和金融行业外,美股其他行业指数均跑输大盘,其中2018年下跌最多的能源行业指数2019年表现依旧垫底,只上涨了12.09%。
规模指数中的美国中盘和小盘指数也无法跑赢大盘,动量、价值、红利与低波等风格因子指数同样不敌大盘。
中国
2019年中国股市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MSCI中国指数2018年收益-18.86%,2019年收益23.72%;创业板指数2018年收益-32.11%,2019年收益43.08%;具体到行业板块中,则行情分化较大,大赢家集中在消费和科技领域,输家则集中在传统行业。
MSCI中国主要消费行业指数上涨超过50%,受益于白酒(中国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山西汾酒等)、调味品(颐海国际)、猪肉(牧原股份)等相关公司的推动。非必需品消费行业指数上涨幅度亦超过40%。
传统行业中,MSCI中国能源行业指数只涨了6.5%,MSCI中国工业指数仅上涨6.29%,而这两个行业指数在2018年也没少跌。
科技行业依然是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美国和中国最大的发展引擎,其中半导体板块虽然受到中美贸易争端的负面影响,但全球半导体行业景气程度的主要指标费城半导体指数2019年的涨幅却高达60%。中美两国的互联网行业同样涨幅喜人,老虎中美互联网指数(QNETCNIndex),2019年可为投资者带来了近30%的回报。
全球、发达及新兴市场
MSCIACWI全球指数2019年收益27.3%。总体而言,发达市场的表现优于新兴市场。在发达市场质量因子的收益更高,动量因子随后;在新兴市场动量因子表现更好,质量因子随后。
全球主要国家/地区股指2019年收益一览
在5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性股指中,俄罗斯RTS指数(56.08%)、希腊雅典交易所指数(49.5%)和中国的沪深300指数(37.48%),位列三甲。
表现最差的是阿根廷MERVAL指数(-13.47%)和智利IPSA指数(-15.61%)。两个国家的货币兑美元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贬值,最典型的是阿根廷MERVAL指数,本地货币计价回报其实高达37.56%。但阿根廷比索兑美元在2019年又下跌了37.22%,造成其美元计价回报处在榜尾。
全球主要股指估值水平
下图是全球主要股指近10年估值箱体图。黄色原点代表当前的估值水平,绿色横线代表历史估值的中位数。
(注:估值水平衡量指标为指数过去12个月的P/E)
可以看出处于历史估值较低水平(在历史25%以下)的有:中证500指数、香港恒生指数、香港国企指数、南非富时JSE指数。 处于历史估值较高水平(在历史75%以上)的有:纳斯达克100指数、印度漂亮50指数、新西兰NZX50指数、德国DAX指数。 结合当前各国估值水平横向比较,估值水平最具吸引力的是沪深300指数、香港恒生指数和香港国企指数,新加坡和新兴市场指数的估值也处在比较健康的水平。
2
2019年,在我们覆盖的51个全球债券指数中,平均回报高达7%,大幅高于2018年的-2.08%,94%的资产录得正收益。其中表现最好的是新兴市场主权债券、美国投资级公司债以及长期国债,其全回报收益均在15%以上;表现最差的是日本和欧洲的主权债券,在负利率环境下收益惨淡。
美国
2019年是美国债券市场不折不扣的大牛市,所有期限和信用等级的债券回报均大幅高于2018年,其中美国投资级别公司债的收益高达17.27%,波动率不到6%,是回报风险比较高的资产。
发达/新兴市场
受益于美元指数见顶以及全球央行货币政策转向宽松的预期,享有较高的信用风险溢价的新兴市场债券全面爆发,迎来了大牛市。而发达国家债券则表现平平,原因在于利率端,其下行空间与美国债券相比实在捉襟见肘。
下图为主要发达国家10年期债券到期收益率在2019年的走势:
根据彭博数据,全球处在负利率区间的债券规模在2019年8月底达到巅峰,接近$17万亿,占全球所有投资级以上债券规模的三分之一,其中欧洲和日本便贡献了近$16万亿。
负利率意味着银行把钱存在央行还要倒贴钱,是与经济学原理完全相悖的怪胎。但在老龄化严重、经济增长乏力以及通胀水平低迷的欧洲和日本,央行通过负利率提振消费,刺激经济发展,也是无奈之举,否则无处安放的资金仍然不愿投向市场。因此,利率略低于美国的英国与澳大利亚,主权债券回报尚可,但早已踏入负利率区间的日本和欧洲地区国债,在2019年全球债券大牛市中的表现只能说是差强人意了。
3
经历了近5年漫漫熊途的全球大宗商品在2019年也大多农奴翻身,在美元指数见顶以及全球央行货币政策转向宽松的预期下产生了不错的收益。
表现最佳的钯金收益59.48%,迎来了连续两年的上涨。作为工业金属,其上涨的基本面逻辑在于钯金相对于铂金,是更便宜的汽油和柴油尾气处理催化剂的原材料,在全球对新能源和汽车环保管理越来越严格,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并没有减少的大背景下,生产商以钯金取代铂金渐成趋势。
表现最差的是天然气(-25.54%),由于天然气在2019年开采量同比增长10%,人们对清洁能源的需求还不足以消化供给。 分板块而言,不同类别的大宗商品走势有着明显的分化。
2019年上半年全球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让震荡了近八年的贵金属黄金和白银成为了香饽饽。由于主要发达国家股债市场的估值均处于历史高位,即使在第四季度全球经济衰退的预期大幅降低的环境下,全球宏观投资者依然愿意将一部分仓位配置于具有避险属性的黄金与白银。
能源类大宗商品总体呈现震荡上行趋势,轻质原油和布伦油都录得20%以上的收益。OPEC组织延长减产协议至2020年3月,并在12月声明在现行的减产120万桶/日的基础之上,再减产50万桶/日,是石油价格上涨的主因。
然而,由于全球制造业市场的不景气以及反复拉锯了一整年的中美贸易争端,CRB大宗商品现货指数在2019年的回报为负,主要受累于工业金属和农产品类大宗商品较为低迷的回报表现。
4
2019全球房地产指数亦收复2018年的失地。在我们覆盖的28个全球房地产指数中,回报中位数达26.12%,大幅高于去年的-7.09%,仅有马来西亚房地产录得负回报,继续垫底。
欧洲国家的房地产表现在2019十分突出,表现最好的是瑞典和瑞士的房地产指数,回报都在40%以上。
尽管美元指数见顶的预期持续发酵,美元指数在2019年仍然录得正回报。
2018年的最大输家比特币今年接近翻倍,埃及镑和俄罗斯卢布在2019年对美元的上涨也达到了双位数。 阿根廷比索、土耳其里尔和巴基斯坦卢比是2019年贬值最厉害的货币。阿根廷近年来处于**举债-国家债务评级下调-货币贬值-资本撤离-再度借债-超发货币-物价飞涨-资本外逃-货币贬值的恶性循环中,相对美元的购买力在两年内已缩水至只剩1/3不到。
另类投资包括了各种主动的对冲基金策略,在我们覆盖的14个另类投资指数中,回报中位数达7.60%,大幅高于去年的-3.17%,仅管理型期货趋势跟踪策略录得负回报。表现最好的是AIEQ人工智能投资基金,取得30%以上的回报。
在另类投资中,比较有意思的是管理型期货趋势跟踪策略,在2018年,其他策略几乎都取得负回报的情况下,该策略获得了1.43%的成绩。但在今年所有策略都取得不错的正回报时,它却录的负回报-1.83%。在历史上来看,管理型期货趋势跟踪策略在市场出现危机的时候都会有比较好的表现,具体策略研究可以看我们的往期文章《黑天鹅捕手:揭秘管理型期货策略》。
然而总体而言,主动管理的对冲基金策略在2019年仍然延续着无法跑赢市场的魔咒。
写在最后
道可道,非常道,方为资本市场之道。
2018年12月20日,美联储宣布了年内的第4次加息,全球市场一片哀嚎。美联储基准利率作为全球利率的锚,深深地影响着全球央行的货币政策。各大经济体中,俄罗斯央行在2018年年初降息两次后又在下半年加息两次,印度央行同样加息两次,而日本,中国,欧洲和澳大利亚则维持基准利率不变,全球市场仿佛凛冬将至。美联储点阵图上浮现的,是2019年仍将至少加息两次的预期。
然而,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却在2019年迎来了降息。
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贸易摩擦升级,制造业指数跌落荣枯线之下,全球央行货币政策发生了180度转向。印度央行在2019年2月首当其冲,降息0.25%,随后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的央行在6月也紧跟降息脚步开始降息。而美国呢,伴随着特朗普总统绵绵不断的推特炮轰,尽管通胀率十分接近2%的目标、失业率达到了50年新低,美联储自7月底起还是在连续三次公开市场委员会上宣布开始降息,同时决定提前两个月结束缩表,标志着全球央行全面走向宽松。
春江水暖鸭先知,最为精明的债券投资者嗅到了全球央行全面转向宽松的气息,各国长期债券率先爆发。然而随着长期国债收益率不断下行,欧洲和日本的十年国债利率跌至负利率,美国国债收益率曲线出现了长时间的倒挂,自第三季度到达顶峰。利率跌入地下室,意味着债券碰到了天花板。投资者面对此起彼伏的地缘**冲突以及甚嚣尘上的经济衰退之声,只好将资产配置的重心转向沉寂多年的黄金白银,贵金属应避险需求进入牛市。
2019年九月,美联储察觉到了银行间隔夜拆借市场潜藏的流动性危机,果断宣布每月购买$600亿一年期以下国债,直至2020年第二季度。此举压低了短期国债收益率,让收益率曲线恢复正常。
美联储的全力兜底终于彻底点燃了投资者的信心,全球股票第四季度在美股突破历史新高的带领下跨过了全球经济衰退的忧虑之墙,最终将全球大类资产2019年在全球货币政策宽松的大背景下轮动上涨的故事主线勾勒完成。
可惜的是,上述分析毕竟是戴着后视镜完成的。即使是最专业的投资者,当其进行前瞻性的市场预测时,被打脸才是常态。作为普通投资者,分析读懂全球大类资产的走势脉搏,择时纵横捭阖于其中固然很爽,但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
下面,我们且将代表美国股票(IVV,iShares标普500ETF)、长期国债(TLT,iShares美国20年以上国债ETF)、房地产(SCHH,嘉信美国房地产信托ETF)与黄金(GLD,SPRD黄金ETF)的四支ETF打包成一个简单的等权组合持有,并每月再平衡,看看该组合在大幅震荡的2018年以及牛气冲天的2019年表现如何:
等权重组合与四大资产各自的走势相比,在大起大落的2018-2019年中,收益上跑赢了美国长期国债、美国房地产信托和黄金,不敌标普,但在波动率和最大回撤上都远远小于持有单一资产,因此更能让投资者安心持有,享受更为稳定的财富复利增长。
这个简单的测试告诉我们,坚持科学系统的投资逻辑,相信资产配置的力量,才能建立起通过投资实现财富增长的信心基础。
我们相信,世界经济以螺旋式向前发展,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龙头的中美两国,作为全球经济增长引擎的科技行业,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都会是最鲜明的投资主线。
我们相信,低估值、高质量的资产终将完成其价值的均值回归。投资安全垫是稳稳拿住优质资产的信心来源。
我们相信,适当的分散化资产配置,科学的风控系统,是熨平市场中无处不在的惊涛骇浪的重要工具。面对难以预测的黑天鹅事件和不可避免的经济下行周期,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围棋界宗师“石佛”李昌镐谈起其成功的秘诀曾说过:“每手棋,我只求51%的胜率,从不想一举击溃对手”。这种不求妙手,但求基于大概率事件的决策系统,在不同时期内和不同的*面下持续完成自己的小目标的做法,正是成熟的投资者所追求的。因此,大家无论是在2018年的大幅市场震荡中亏钱了,还是在2019年的大牛市中没有跑赢大盘,只要一直坚持科学合理的全球大类资产配置,日拱一卒,即便难求一夜暴富,实现长期稳定的财富增长依然可期。
- END-
各国金钱的汇率是多少?
1美元=6.8345元人民币
1英镑=12.457元人民币
1瑞士法郎=6.206元人民币
1加元=6.435元人民币
1新币=4.823元人民币
1澳元=5.867元人民币
1元人民币=4.616台币
1元人民币=15.99日元
1元人民币=4.968泰币
1元人民币=1.1424港币
如何看来自待中国GDP屡被“世界第一”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新的研究报告中预测,中国2014年的GDP将达17.6万亿美元,超过美国17.4万亿美元,从而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同时IMF还指出,到2019年,中国经济规模将超过美国20%。如此有理有据的预判真的靠谱吗?汇率法与购买力平价法实,出现有中国将成为全球GDP第一大国的消息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早在2009年,当代最著名的经济历史数据考证与分析专家安格斯·麦迪森预测,中国可能在2015年恢复世界头号经济体的地位,到2030年,中国占世界GDP的比重可能增加到23%,那时中国的人均收入水平也会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1/3。次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一份公开报告中大胆预测,中国GDP总量将在2016年超越美国,2016年将成为“中国世纪元年”。今年5月,世界银行在名为《2011国际比较项目发布汇总结果》的报告中指出,中国的经济规模在2011年已经达到美国的86.9%,比2005年的43.1%提高一倍多;从2011年到2014年期间,中国经济规模增长24%,而美国仅增长7.6%。据此,中国经济规模有可能今年超越美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现在看来,超过了所有的权威预测,中国GDP成为世界第一的日子可能提前到来。对于各国GDP的统计,包括世界银行和IMF在内的国际经济组织目前采取两种方法,一种是汇率法,一种是购买力平价法。汇率法是将各国不同货币单位计量的经济总量折算成美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国际比较。由于简单直观,折算方便,汇率法被全球所公认。但是,汇率只反映了国际贸易中的货物和服务的货币比例系,并未考虑各国价格水平差异,同时汇率还容易受到利率和**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当汇率短时间内发生较大变动时,会导致国家间的比较出现混乱。因此,国际统计学界推出购买力平价法(PPP)。购买力平价是对比国商品价格与基准国同种商品的价格比率,也就是基准国单位通货所能购买的商品数量,在对比国购买时需要该国通货的数额,如在美国买一个汉堡包需用1美元,在中国买需用5元人民币,购买力平价就是5。由于各国的GDP都是建立在以价格计算的商品或服务数量基础之上的,这样就可以将对比国的GDP转换成以某一基准货币(如美元)表示的GDP。前述著名学者与权威机构对中国GDP的计算所采用的都是购买力平价法。购买力平价法也有自己的软肋从技术上讲,购买力平价法不仅克服了汇率波动的致命缺陷,也能反映出不同国家商品与服务的真实成本。但是,使用购买力平价法的前提是有国家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相似、劳动生产率和贸易条件相同,而这一点,PPP只能望洋兴叹。同时,购买力平价法也有自己的软肋,如比较时所选商品与服务缺乏代表性、价格资料的收集和处理过于灵活、可能高估发展中国家的货币购买力等。以巨无霸汉堡包为例,2008年3月,用12.5元就可以在中国的麦当劳里买到一个巨无霸汉堡包,约合1.78美元,而同时在美国的麦当劳,要买一个相同的巨无霸汉堡包要4美元左右。就这一食品而言,人民币被低估2.22美元左右,也即56%左右。仅从数字来看,这一比较结果显然十分荒谬。实际上,一个大众所熟知的事实是,在衡量不同国家经济规模对比时,使用汇率法和购买力平价法所得出的结果往往是天壤之别。如使用汇率计算,2011年全球GDP为70.3万亿美元,而用购买力平价法计算,世界GDP总量达到90.647万亿美元;用汇率法计算,当年中等收入经济体在全球GDP总量中的占比仅为32%,用购买力平价法计算,该比例上升到48%;用汇率法计算,2011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为6.46,中国GDP仅为7.3万亿美元,只有美国经济总量的43%,同时占世界的比重仅为10.4%。由此不难发现,如同汇率法一样,购买力平价法也无法真实反映一国的经济规模,最终统计结果就不能信以为真。客观看待中国GDP屡被“世界第一”的确,在30多年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以年均10%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加速赶超,正是有了GDP的增长,我们才有了社会产品的极大丰富,才有了城市面貌的日新月异,才有了快速发展的高速铁路,才有了星罗棋布的高速公路,才有了壮大军威的民族航母,才有了国际舞台上中国话语权的日渐提升。然而,对GDP的顶礼膜拜和盲目追崇,也让中国经济车轮留下了道道沉重的印辙。虽然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但在全球产业链的“微笑曲线”中,中国制造业依然处于最低端的加工制造环节;虽然中国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但过去10年中中国连续成为全球诸国反倾销的最主要靶心;虽然中国GDP已将日本甩在了脑后并日渐壮大,然而中国却为此付出了惨重的环境代价。据《中国环境经济核算研究报告》显示,最近10年,国内生态环境退化成本占当年GDP的比重都在3%以上,同时依据“十二五”规划,未来中国用于环保的投资将达5万亿元。因此,如果将治理环境的所有成本计入GDP之内,中国GDP将会大幅急剧缩水。退一万步说,即便是中国GDP超越美国而成为“世界第一”,同样不能改变中国发展中国家的事实。观察与比较2013年世界各国GDP的排名,虽然中国位居第二,但按人均算,中国GDP远远排在了世界诸国的第99位;而以人均收入而论,2013年中国人均收入6629美元,不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也被甩在了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国家之后。重要的是,来自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分析报告指出,中国的贫富差距相比30年前已经扩大,代表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基尼系数上升;同时中国还有两亿多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看着这样的清单,我们又如何能领受GDP“世界第一”这份“殊荣”呢?
现今人民币与各国汇率为多少
可以给您提供一下:http://qq.ip138.com/hl.asp?from=GBP&to=USD&q=1在线世界各国货币转换查询。人民币和各国的汇率全都在这里哦。
世界上五大洲经济对比,谁的综合实力最强?
世界上拥有七大洲和四大洋。其中七大洲分别为: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以及南极洲。世界上第一大洲是亚洲,南极洲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并没有存雹唯纳在国家以及组织。根据国际货币基金及IMF等综合数据分析显示,2020年全球的GDP总量达到了约84.68万亿美元,而2019年的GDP总量根据资料显示为87.75万亿美元,因此,根据全球相关机构统计出了各大洲的GDP总量,分别介绍除南极洲外五大洲的经济总量及实力如下:2020年,全球经济总量:84.674万亿美元。全球人均GDP:10912美元。在2020年的时候,世界范围内都受到了新冠疫情的影响,众多国家的经济都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在2020年期间,全球经济能够实现正向增长的国家寥寥无几。据国际货币资金组织预测,全球在2020年的GDP总值和2019年相比,减少了大约3.07万亿美元,这个经济总量3.07万亿美元比英国全年的GDP总量还要高。中国国家统计*之前发布的《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按年平均汇率折算,2020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预计超过17%。2020年全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01.6万亿元(人民币,约合14.73万亿美元),是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在2010年超越了日本经济总量,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根据IMF及其他权威机构的预测,到2030年,中国或将能够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体。数据显示,中国GDP已经相当于美国的70.4%。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20年美国GDP比2019年下降2.3%,为20.93万亿美元。美国的2020年GDP高达20.95万亿美元,全球占比升至24.99%,而2019年为24.48%。全球第三大经济体——日本经济在全球占比升至2020年的6.02%。原因是日本在2020年调整了GDP算法,另一方面则是日元兑美元汇率表现较好,使得日本GDP仍然在5万亿美元之上。全球第四大经济体——德国在2020年,德国经济实际缩减4.9%,GDP约为3.86万亿美元,约为全球经济总量的4.54%;其他,英国、印度和法国经济占比都超过了3%,意大利约为2.25%,加拿大约为1.96%,韩国约为1.94%。一、亚洲(经济总量:24.173万亿美元)人均GDP水平:7112美元概述:亚洲曾译作“亚细亚洲”和“亚西亚洲”,是七大洲中面积最大,人山巧口最多的一个洲。其覆盖地球总面积的8.7%(总陆地面积的29.4%)。人口总数约为41.6亿,曾经占世界总人口77亿的大约54%(参考德国全球人口基金会发布统计数据)。亚洲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为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以东为亚洲。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为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和源没黑海。。亚洲曾经是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的发源地。亚洲经济:亚洲经济总量占比全球的28.5%,已接近三分之一。其中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贡献了17%(14.73万亿美元),在亚洲占比达到61%;第三大经济体日本贡献了大约6%,剩下来的5.5%经济总量由亚洲其他国家贡献。亚洲共有48个国家级地区,可以看出中国经济一枝独秀,亚洲的经济体量尽管在全球占比最大,但内部十分不平衡,尤其是人均GDP方面相对比较低。只有四个发达国家,比如日本(人均GDP为40146美元)、韩国(人均GDP为31497美元)、新加坡(人均GDP为58902美元)、***(人均GDP为43689美元)、另外超过2万美元的国家仅有四个国家:比如文莱(人均GDP为26089美元)、巴林(人均GDP为22402美元)、科威特(人均GDP为22105美元)沙特***(人均GDP为20178美元)。若按照全球人均GDP平均水平来看,亚洲的7112美元与全球的10902美元相差3790美元,或仅相当于全球平均水平的约65%。摩根士丹利亚洲首席经济学家观点认为:亚洲是最早实现“V型”复苏的地区,在出口和民间投资大幅反弹的推动下,以中国为首的亚洲各国GDP增速在2020年第三季度前就迅速回升至疫情前的水平。这得益于积极有效的封锁措施,以及该地区的工厂赶在全球需求激增前得以复工。在这期间,亚洲的出口增长引擎火力全开。值得一提的是,新冠疫情导致亚洲一些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出现严重萎缩,比如菲律宾曾创下了-9.6%的历史性经济萎缩,全球第五大经济体印度经济也萎缩超过7%。整体上,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在2020年萎缩了0.1%,成为该地区近60年来首次整体经济衰退。由于限制人口流动,亚太地区整体减少了8%的工作时间,无疑严重打击了本身就比较贫困的家庭以及从事非正式经济活动的人。亚洲经济重要国家:中国、日本、印度、韩国等二、欧洲(经济总量:20.823万亿美元)人均GDP水平:27930美元概述:欧洲,也称作“欧罗巴洲”,名字源于希腊神话人物“欧罗巴”。欧洲面积1016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六大洲,约有7.4亿人(2014),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1%。欧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北部,北临北冰洋,西濒大西洋,南滨大西洋的属海地中海和黑海。欧洲东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东南以里海、大高加索山脉和黑海与亚洲为界,西隔大西洋、格陵兰海、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北接北极海,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分界线为:直布罗陀海峡)。欧洲共44个国家。欧洲经济:欧洲经济总量在全球占比达约24.7%,差不多世界经济总量的四分之一。其中欧洲大哥大德国为3.86万亿美元,全球占比约4.5%;英国2.83万亿美元,全球占比约3.3%;法国2.72万亿美元,全球占比3.2%;意大利2万亿美元,全球占比2.3%。其他如俄罗斯、西班牙、荷兰、瑞士等国家都在2万亿美元之下。欧洲的人均GDP水平高达近28000美元,排名全球六大洲的第二,低于北美洲,远高于亚洲、大洋洲、非洲等。其中全球人均GDP排名第一的卢森堡达到116921美元,瑞士86849美元,爱尔兰83850美元,挪威67176美元,丹麦60494美元,冰岛59634美元,荷兰52248美元,可以说全球人均GDP前十五名中,欧洲就占了10名,占比达66%。全球人均GDP前五名中,欧洲占了4个;全球前三名全部是欧洲国家。1)广义西欧(经济总量:17.374万亿美元)西欧地区人均GDP:40754美元西欧概述:狭义上的西欧,是指欧洲西部濒临大西洋的地区和附近岛屿,西欧的国家包括:英国、法国、荷兰、爱尔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摩纳哥。广义的西欧可分为:西欧、南欧、北欧和中欧四部分,面积占欧洲的一半左右,包括的国家除了狭义上的西欧所包含的国家外,还包括德国、瑞士、瑞典、丹麦、挪威、冰岛、芬兰、希腊、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奥地利等欧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是以英国、法国、德国为主体,从英国东南经法国西北比利时、荷兰,直达德国北部,是西欧居民主要活动地带。因此,西欧国家有英国、法国、荷兰、爱尔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摩纳哥,通常也把德国、瑞士、瑞典、丹麦、挪威、冰岛、芬兰、希腊、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奥地利等欧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归入到西欧,总共有30多个国家。西欧经济水平:西欧经济总量全球占比达约20.5%,相对而言西欧国家之间的GDP没有亚洲及北美洲相差那么大,比如中国在亚洲一枝独秀,经济总量十分庞大(中国经济总量占比亚洲达61%),美国全球占比接近25%,在北美洲占比差不多89%。西欧拥有非常高的人均GDP水平,全球人均GDP排名前十名中,卢森堡第1、瑞士第2、爱尔兰第3、挪威第4、丹麦第6、冰岛第7、荷兰第10、瑞典第12、芬兰第13、奥地利第14等。全球最富裕国家几乎都在西欧地区。2)广义东欧(经济总量:3.449万亿美元)人均GDP水平:10805美元东欧概述:欧洲东部指由波罗的海东岸至黑海东岸一线向东达乌拉尔山脉的欧洲东部。包括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等数个国家。另外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黑山、马其顿、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有时也被视为东欧国家。前苏联时期的“东欧”指的是前民主德国、波兰、前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前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等欧洲中部和南部的国家。东欧99%以上人口属于欧罗巴人种,民族多属于斯拉夫人体系,宗教以东正教为主,阿尔巴尼亚等国家和地区则以伊斯兰教为主,经济大幅落后欧洲其他地区。东欧经济水平:东欧应该是欧洲各分区中,经济实力及水平相对比较低的地区了。东欧3.449万亿美元的经济总量占比只有全欧洲的16.5%。尤其是人均GDP水平(10805美元)甚至略低世界平均水平。东欧平原拥有丰富的煤、铁、石油、锰等矿藏资源,且人口稠密,工农业和水陆交通发达。资源十分丰富的东欧,为什么经济发展水平却远远不如西欧国家呢?首先历史上在大航海时代东欧国家普遍缺乏外向获取资源的动力。其次,东欧地理上存在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出海口太少。相比在地理大发现时期,无论是西班牙,葡萄牙还是之后的荷兰、英格兰,它们都具有得天独厚的海洋文化及各种优秀的出海口,使得廉价原材料和劳动力的供应源源不断,这种经济发展的条件是东欧国家所不具备的。再次,在近代西欧各国普遍开展资产阶级革命时,东欧还在跟奥斯曼土耳其打战。而等到西欧国家纷纷转型为现代化资本主义国家时,东欧外敌内乱接连不断等。值得一提的是,欧盟25国经济划分为5种经济模式,即西欧模式、南欧模式、英爱模式、北欧模式和东欧模式。总的来说,欧盟5种经济模式的特点各有千秋。1)“北欧模式”:其成员包括瑞典、丹麦、芬兰和荷兰,共4个欧盟成员,该模式在社会保障以及社会福利方面的公共支出最大。劳动力市场相对不受管制,有着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而强大的工会带来工资方面的高度平等。2)“英爱模式”:其成员包括英国和爱尔兰,共2个欧盟成员,该模式提供相当优厚的社会补助,现金主要补贴给达到工作年龄的人,这些都是作为最后的救济手段。 3)西欧模式:其成员包括德国、法国、奥地利、比利时和卢森堡,共5个欧盟成员。该模式依靠社会保险来救助失业者和提供养老金。这些国家的就业保护较强,工会很强大,并在扩大集体议价结果的问题上享有法律保护。4)“南欧模式”:其成员包括意大利、希腊、塞浦路斯、马耳他、葡萄牙和西班牙,共6个欧盟成员。该模式注重对老年人养老金的公共支出,严格立法保护就业并减少就业,对提前退休提供大力支持,以减少求职者人数。5)“东欧模式”:其成员包括捷克、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共8个欧盟成员。欧洲经济重要国家: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三、北美洲(经济总量:24.173万亿美元)人均GDP水平:41354美元概述:北美洲(北亚美利加洲)位于西半球北部。是世界上第二发达的大洲,其中美国经济规模位居全球第一。北美大部分面积都为发达国家,有着极高的人类发展指数和经济水平。面积2422.8万Km²(包括附近岛屿),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6.2%,是世界第三大洲。。值得一提的是,北美洲的经济发展十分不平衡,除了美国与加拿大两国为发达国家,其余的国家都为发展中国家。北美洲现有23个独立国家:比如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危地马拉、伯利兹、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巴拿马、巴哈马、古巴、牙买加、海地、多米尼加、哥斯达黎加、圣基茨和尼维斯、安提瓜和巴布达、多米尼克、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巴巴多斯、格林纳达、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尼加拉瓜。另外还有丹属格陵兰、荷属阿鲁巴、英属安圭拉、英属百慕大、美国联邦领地波多黎各、法国海外省瓜德罗普、荷属安的列斯(不含阿鲁巴)、英属开曼群岛、法国海外省马提尼克、美属维尔京群岛、英属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等。北美洲经济水平:美国经济规模在北美洲地区中独占鳌头,毕竟美国是全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拥有21.43万亿的经济总量(GDP),占比全球经济规模达到近25%,是世界经济总量的四分之一。美国GDP占比北美洲经济总量的近89%,几乎快达到90%,意味着另外22个北美洲国家仅仅贡献了另外的10%,因此,美国经济“一股独大”。北美洲另外一个发达经济体加拿大,2020年经济总量为1.74万亿美元,占比全球不到2%。加拿大在北美洲占比仅7%。如果美国与加拿大叠加,GDP达到23.1万亿美元,剩下来21个北美洲国家仅仅贡献了1.07万亿美元,因此,具有天壤之别的效应,北美洲地区的经济极为不平衡。北美洲经济重要国家: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四、南美洲(经济总量:2.91万亿美元)人均GDP水平:南美洲的人口数量是十分多,差不多接近4亿,若计算到人均GDP,南美洲或将排在倒数位置。概述:南美洲是南亚美利加洲的简称,位于西半球、南半球。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临加勒比海。北部和北美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南部和南极洲隔德雷克海峡相望。南美洲是第四大的大洲,陆地面积刚刚超过1780万平方千米。安第斯山脉几乎纵贯整个南美洲西部,拥有美洲最高的山峰--阿空加瓜山。安第斯山脉东部就是面积广大的亚马孙河盆地,占地超过700万平方千米,大部分地区都是热带雨林。南美洲国家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巴西、玻利维亚、智利、巴拉圭、乌拉圭、阿根廷和法属圭亚那。南美洲人口已有3亿8千万,世界排名第五。其中巴西是南美洲面积最大也是实力最强的国家。南美洲是世界上火山较多、地震频繁且多强烈地震的一个洲。另外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流量最大的河流,其支流超过1000千米的有20多条。值得一提的是,南美洲已知现代化工业中所需要的20多种最重要的矿物原料南美洲大部分都有,且储量丰富。比如委内瑞拉石油储量、巴西的铁矿储量居世界前列;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委内瑞拉和阿根廷;煤主要分布在哥伦比亚和巴西;铝土矿主要分布在苏里南;铜矿的金属储量在1亿吨以上,为居各洲首位,智利铜的储量居世界第二位,秘鲁居第四位;铋、锑、银、硝石、铍和硫磺储量均居各洲前列;锡、锰、汞、铂、锂、铀、钒、锆、钍、金刚石等矿物也很丰富。值得一提的是,南美洲各国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差十分悬殊。比如巴西和阿根廷为南美洲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再叠加委内瑞拉、哥伦比亚、智利和秘鲁,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全洲的90%以上。南美洲经济水平:南美洲经济总量为2.91万亿美元、其中巴西GDP为1.84万亿美元,在南美洲占比达约63%;阿根廷经济总量为4454亿美元,在南美洲中占比15%。巴西阿根廷叠加起来经济规模达到2.28万亿美元,在南美洲中占比78%。而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智利、巴拉圭、乌拉圭和法属圭亚那等国家加起来仅仅贡献了大约6300亿美元的GDP,甚至还不及欧洲的瑞士(7030亿美元)一个国家的规模。值得一提的是,南美洲经济总量占全球的3.4%,仅仅略高于印度(2.87万亿美元)的经济总量。南美洲经济重要国家:巴西、阿根廷五、大洋洲(经济总量:1.606万亿美元)人均GDP水平:37955美元概述:大洋洲,是世界上最小的一个洲;除南极洲外,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一个洲,人口仅2900万。位于太平洋中部和中南部的赤道南北广大海域中,在亚洲和南极洲之间,西邻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并与南北美洲遥遥相对。大洋洲陆地总面积约897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大洋洲是由世界上面积最小的澳大利亚大陆和一万多个面积大小悬殊的岛屿组成,其岛屿之多,为各洲之冠。岛屿面积占全洲总面积的13.8%,其比例之高仅次于北美洲,居世界第二位。大洋洲跨南北两半球,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伊里安岛以及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波利尼西亚三大岛群。大洋洲经济水平:大洋洲无疑最大的经济体是澳大利亚,其次是新西兰。其中澳大利亚2020年GDP为1.4万亿美元,在大洋洲中占比达到87%,全球占比1.5%左右;新西兰经济总量仅仅为2069亿美元,是澳大利亚的约15%。新西兰经济总量全球占比仅仅0.23%左右。如果澳大利亚+新西兰,其经济规模在大洋洲中占比1.6069万亿美元,几乎99.99%的概念。因此,计算经济规模,大洋洲实际上等同于澳大利亚+新西兰。大洋洲的人均GDP达到37955,是一个很高的水平。远超过意大利及西班牙,接近法国的39907美元。大洋洲经济重要国家:澳大利亚、新西兰(文章数据于国家统计*、IMF及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综合)
2019年全球十大最值钱的货币
你认为目前世界上最昂贵的货币是哪些呢?
大部分人英镑是目前最昂贵的货币,然而,事实证明并非如此。
我们专门针对博客读者整理出了世界上最强势货币的名单(截止到2019年1月13日)
同时,我们也整理了全球十大最弱势货币。
货币代码:KWD(科威特第纳尔)
1KWD=3.29USD1KWD=22.06CNY
科威特第纳尔是世界上对美CNY汇率最高的货币。
科威特是一个拥有巨额财富的小国,它以其出口到全球市场的大量的石油产品充分说明了其货币的最高价值——汇率。
货币代码:BHD
1BHD=2.65USD(汇率与美CNY挂钩)1BHD=17.82CNY
巴林第纳尔是世界上第二最有价值的货币
巴林是一个位于波斯湾的国家,人口仅略高于100万。和第一名科威特一样,该国最大的收入来源是“黑金”出口。
有趣的是,巴林第纳尔紧盯美CNY汇率,其兑美CNY的汇率14年来一直维持不变。
货币代码:OMR
1OMR=2.60USD(汇率与美CNY挂钩)1OMR=17.45CNY
阿曼是***半岛国家,其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达,生活质量很高。
阿曼里亚尔和巴林第纳尔一样也紧盯美CNY汇率。
值得注意的是,该货币的购买力非常之高,以至于**不得不发行1/4里亚尔和1/2里亚尔的纸币。上面的纸币图片就是1/2里亚尔(半个里亚尔)。
货币代码:JOD
1JOD=1.41USD(汇率与美CNY挂钩)1JOD=9.48CNY
很难解释约旦第纳尔的币值为什么如此之高。这个国家经济不发达,也缺乏石油等基础资源。但是不管怎么说,1约旦第纳尔仍折合1.41美CNY,这也就使它成为全球十大强势货币之一。
货币代码:GBP
1GBP=1.26USD1GBP=8.78CNY
大多数人认为英国英镑是全球最强势的货币,但其实他只排在前五名。
英国殖民地发行他们自己的钞票,虽然这种钞票在外观上不同于英格兰银行发行的钞票,但是它们的汇率却是1:1的。
因此世界上有好几种这样的货币:苏格兰镑、北爱尔兰镑、马恩岛镑、泽西镑、格恩西岛镑、直布罗陀镑,还有圣埃琳娜岛镑、和福克兰群岛镑。
有趣的是,英国本土人士并不总是愿意接受“其它”英镑作为货币支付。
货币代码:KYD
1KYD=1.20USD(汇率与美CNY挂钩)1KYD=8.07CNY
开曼群岛是全球最好的避税天堂之一,这些岛屿为数百家银行、对冲基金和保险机构授权使用。
由于其在避税天堂中的领先地位,开曼群岛CNY的成本接近1.22美CNY。
货币代码:EUR
1EUR=1.14USD1EUR=7.55CNY
欧CNY在过去几年中逐步走强,这使它得以提升到最强势货币名单中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欧CNY的强势是因为它是欧洲国家的官方世界货币,在这些国家中就有好几个发达的经济体。
此外,欧CNY是世界第二大储备货币,占全球总储备的22.2%(美CNY占62.3%)。
货币代码:CHF
1CHF=1.04USD1CHF=6.72CNY
瑞士不仅是全球最富裕的国家,也是全球最稳定的国家之一。它的银行系统以其坚决的“银行保密”制度而闻名于世。
此外,它的高科技产品在世界各地也是众所周知的。
当你看到这张钞票的来源的时候要注意,这是我看到的唯一一张垂直视角的钞票。
货币代码:USD
1USD=1.00USD1USD=6.72CNY
由于美国是世界经济中的领先地位,使得其货币获得了“世界储备货币”的称号。换句话说,你可以在世界上任何国家的任何地方使用美CNY支付。
货币代码:CAD
1CAD=0.75USD1CAD=5.02CNY
加CNY是世界第五大储备货币。加CNY通常被称为“loonie”,以纪念1美CNY硬币上的小鸟。
前十名以外的货币
由于世界经济和**形式在动态的变化中,一些货币很难维持这一排名,因此这里再为大家列出此前一段时间前十名以外的货币。
货币代码:AUD
1AUD=0.73USD1AUD=4.78CNY
有趣的是,如上图所示,新推出的一系列澳CNY将带有触觉特征——盲文,以帮助视觉受损的群体辨别钞票的价值。
同样在澳大利亚,反对现金的斗争是通过在小额零售购物时减少现金的支付比例来进行的。
货币代码:LYD
1LYD=0.72USD1LYD=4.83CNY
利比亚第纳尔有一种叫迪拉姆的代币。有趣的是,1第纳尔等于1000迪拉姆,而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100迪拉姆。
货币代码:AZN
1AZN=0.59USD1AZN=3.94CNY
在这份名单上看到阿塞拜疆马纳特让人很惊讶。然而,这个近东国家的货币纸币美CNY稍弱一点。
这个国家的经济非常强劲,失业率也很低。
众所周知,不太成功的国家的货币往往会贬值。然而,当经济指标一切正常的时候,我们很难看到相反的效果。
事实上,在实践中,几乎没有任何一种货币的价值是不断升值的。原因可能有所不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货币的持续走强是无利可图的,因为人们会开始积极地储蓄而不是消费。
因此,货币的高价值只能表明该国的通货膨胀程度得到了控制。
在这篇文章中,还应该提到日本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体之一。与此同时,日CNY的价值非常小,1美CNY=109.77日CNY。
有关货币最高价值的信息很难被投资者用来做任何投资决策。在这种情况下,最好考虑最稳定的货币。
顺便问一下,你的意思是说,没有“标本”字样,你就不能使用纸币图像吗?学习遵守法律吧,同志们!
全世界汇率排名?
世界货币汇率排行: 英镑 欧元 瑞士法郎 加拿大元 澳大利亚元 美元 新加坡元 新西兰元 丹麦克朗 挪威克朗 瑞典克朗 汇率(又称外汇利率,外汇汇率或外汇行市)两种货币之间的对换的比率,亦可视为一个国家的货币对另一种货币的价值。
汇率又是各个国家为了达到其**目的的金融手段。汇率会因为利率,通货膨胀,国家的**和每个国家的经济等原因而变动。而汇率是由外汇市场决定。外汇市场开放予不同类型的买家和卖家以作广泛及连续的货币交易(外汇交易除周末外每天24小时进行,即从GMT时间周日8:15至GMT时间周五22:00。即期汇率是指于当前的汇率,而远期汇率则指于当日报价及交易,但于未来特定日期支付的汇率)。各国主要汇率比价
汇率是随时变化的。你可以参考这里:http://forex.hexun.com/rmbhl/#zkRate
美元在国际占比变化
美元在国际占比变化1.美元的国际占比美元一直是国际贸易与金融市场中主要的货币之一,其占比一直较高。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显示,2019年第四季度,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为61.87%,而欧元、日元、英镑的占比分别为20.33%、5.16%、4.39%。可以看出,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2.美元占比变化的原因美元占比的变化受到多方面的影响。首先,美国经济的表现和发展前景是影响美元占比的重要因素。如果美国的经济表现良好,投资者会弯巧更倾向于持有美元资产,从而增加美元的占比;反之,如果美国面临经济衰退或其他不利因素,投资者可能会减持美元资产,导致美元占比的下降。其次,全球**环境也对美元占比产生影响。如果全球**环境稳定,投资者会更愿意持有美元资产,从而增加美元的占比;反之,如果**环境动荡不安,投资者可能会选择其他相对安全的资产,导致美元占比的下降。3.美元占比下降的趋势虽然美元一直是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角,但是在近年来,其占比有所下降。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从2015年至2019年,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从64.11%下降至61.87%。这种下降的趋势主要是因为其他货币的国际化增强,比如人民币、卢布、林吉特和澳元等。同时,美国政策的不确定性和全球贸易紧张*势也让一些国家更愿意多元化地持有多种货币。4.美元占比下降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随着美元占比的下降,全球金融市场将面临不少挑战。首先,美元下降可能会导致全球金融市场的不稳定。由于美元是全球最主要的货币之一,其下降可能导致全球投资者将资金从美元转移到其他货币,进而可能会造成金融市场的震荡。其次,美元下降还可能导致全球利率上升。如果美元下降,美国**需要提高利率来吸引投资者持有美元,而高利率可能导致全球市场上的其他货币也跟着加息,从而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5.多元化货币体系的重要性美元占比下降的趋势表明了多元化货币体系的重要性。多元化货币体系可以提高全球金融稳定性,同时也能够减少美国相对于其他国家的影响力。对于各个国家来说,多元化投资可以降低汇率帆高波动的风险,同时还能够提高资产的收益率。因此,多元化货币体系对于全球金融稳定和各国的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6.美元占比变化的未来走向未来美元占比的变化走向无法确定。随着科技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未来货币占比的分配很有可能会进一步多元化,但是美元仍然将是全球最主要的货币之一。同时,美国经济的表现和全球**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美元占比的变化。各国在投资时需要注意多元化投资的重要性,降低汇率风险和市场风险。7.结论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占比一态闹尺直处于较高的水平,但是在近年来占比有所下降。这种下降的趋势主要是因为其他货币的国际化增强和不确定的全球**环境导致一些国家更愿意多元化地持有多种货币。多元化货币体系对于全球金融稳定和各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未来美元占比的变化走向无法确定,但是投资者需要注意多元化投资的重要性,降低汇率风险和市场风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9年《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成功举行
会议介绍
2019年11月4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9年《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首次在成都举行。本次发布会由IMF驻华代表处、西南财经大学联合主办,在西南财经大学发布。西南财经大学**常委、常务副校长彭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首席代表席睿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代表处经济学家韦达,中国工经联工业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兴波,西南财经大学科研处处长周铭山,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邹宏元教授等出席会议发表研究参与研讨;来自金融管理部门、科研院所以及金融实业界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出席发布会。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执行院长赵静梅主持发布会。
开幕致辞
西南财经大学**常委、常务副校长彭龙作开幕致辞;西财具有鲜亮的财经底色和金融优势,深刻扎根于深厚的办学底蕴和办学优势,贡献了许多在金融领域具有重大影响的科研成果,素有“中国金融人才库”之称;学校也将持续为成都建设国家西部金融中心贡献力量。本次发布报告,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的视角对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作研判,共同探讨全球经济同步放缓、中国经济展望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等问题。西南财经大学作为IMF新的合作伙伴,将共同致力于货币金融战略等研究和探讨。
发表演讲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首席代表席睿德以《世界经济与中国展望》为主题发表了演讲,认为2019年经济增速是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最慢的一次,世界经济同步放缓。席睿德先生分析了制造业下滑、贸易壁垒等主要因素,对各国央行货币政策、全球新兴市场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他还深入探讨了中国经济增长、人民币国际化、债券市场发展、金融改革开放等热点问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代表处经济学家韦达随后发表演讲,介绍了IMF诞生与发展历程、中国与IMF合作等内容。他从IMF第四条款磋商、应急贷款安排、监管能力建设等方面,系统阐述了IMF维护全球经济金融稳定主要职责和所做贡献。韦达先生还介绍了IMF应对全球新形势新问题的主要工作思路。
圆桌论坛
随后,席睿德、刘兴波、邹宏元等专家进行“世界与中国经济发展展望”圆桌论坛;赵静梅院长主持论坛。刘兴波先生围绕实体经济和产业发展面临挑战、金融资本和基金对实体产业的支撑模式等进行分析。邹宏元教授从开放经济、信用消费增加、中国家庭债务提升等视角进行了阐述。席睿德先生探讨了新金融科技快速发展对中国及全球影响,简要分析其潜在风险。
现场嘉宾围绕经济危机量化预警、数字新经济带来的消费升级、金融周期理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等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探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根据1944年7月在布雷顿森林会议签订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于1945年12月27日在美国华盛顿成立的。与世界银行同时成立、并列为世界两大金融机构,其职责是监察货币汇率和各国贸易情况,提供技术和资金协助,确保全球金融制度运作正常。
西南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的学科建设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体、金融学为重点。西南财经大学被誉为“中国金融人才库”。
本次发布会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首次在美丽的蓉城举行。
美编:王婷婷
审稿:曾万洪
金融学院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