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行情好债券行情不好(对于现在的股市行情,请问买基金合适吗?如果合适,买什么类型的基金?请推荐几只好的基金?)

对于现在的股市行情,请问买基金合适吗?如果合适,买什么类型的基金?请推荐几只好的基金?

选择基金可以根据基金业绩、基金经理、基金规模、基金投资方向偏好、基金收费标准等来选择。基金业绩网上都有排名。稳健一点的股票型基金可以选择指数型或者ETF.定投最好选择后端付费。恕不做具体推荐,鞋好不好穿只有脚知道。一般而言,开放式基金的投资方式有两种,单笔投资和定期定额。所谓基金“定额定投”指的是投资者在每月固定的时间(如每月10日)以固定的金额(如1000元)投资到指定的开放式基金中,类似于银行的零存整取方式。由于基金“定额定投”起点低、方式简单,所以它也被称为“小额投资计划”或“懒人理财”。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具有类似长期储蓄的特点,能积少成多,平摊投资成本,降低整体风险。它有自动逢低加码,逢高减码的功能,无论市场价格如何变化总能获得一个比较低的平均成本,因此定期定额投资可抹平基金净值的高峰和低谷,消除市场的波动性。只要选择的基金有整体增长,投资人就会获得一个相对平均的收益,不必再为入市的择时问题而苦恼。近来股市处于下降通道,股票型基金短期风险较大,不是入市的好时机。投资股票型基金做定投永远是机会,但有决心坚持到底才能见功效。开放式基金有货币型、债券型、保本型和股票型几种。货币型基金无申购赎回费,收益相当于半年到一年期存款,可以随时赎回,不会亏本。债券型基金申购和赎回费比较低,收益一般大于货币型,但也有亏损的风险,亏损不会很大。股票型基金申购和赎回费最高,基金资产是股票,股市下跌时基金就有亏损的风险,但如果股市上涨,就有收益

债市和股市关系大吗

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我们的直观感觉是:两者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但翻阅国内外学术界对于股市债市关系的讨论,却没有发现比较一致的结论。就统计上的意义而言,我们发现,自2005年后,两者的确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从逻辑上讲就是资产配置的效果:资金流出债市后,必将重新进行资产配置,作为备选者的股市,资金流入就是必然。反之亦然。但这个逻辑的前提是市场资金量一定:如果市场资金总量出现萎缩,两个市场资金都有流出的可能。因此,流动性将对配置效应产生影响,这也是2005年前配置效应不显着的原因所在。现在的情况,就配置效应而言,债市走熊对股市形成利好,但未来货币紧缩将使资金趋紧,减弱配置效应对股市的影响。两相权衡,债市此轮走熊对股市影响应该偏中性。  债市对于股市的长期影响,主要体现在市场估值上。格林斯潘惯用标普500市盈率与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倒数的差距来判断股指是否存在高估。逻辑主要是,中长期国债和股票都属于机构投资的配置标的,具有一定的替代作用,因此,两者的收益率应该具备一定的相关关系。  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我们的直观感觉是:两者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但翻阅国内外学术界对于股市债市关系的讨论,却没有发现比较一致的结论。就统计上的意义而言,我们发现,自2005年后,两者的确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从逻辑上讲就是资产配置的效果:资金流出债市后,必将重新进行资产配置,作为备选者的股市,资金流入就是必然。反之亦然。但这个逻辑的前提是市场资金量一定:如果市场资金总量出现萎缩,两个市场资金都有流出的可能。因此,流动性将对配置效应产生影响,这也是2005年前配置效应不显着的原因所在。现在的情况,就配置效应而言,债市走熊对股市形成利好,但未来货币紧缩将使资金趋紧,减弱配置效应对股市的影响。两相权衡,债市此轮走熊对股市影响应该偏中性。

股票上涨债券会跌吗

这个不是一样的啊,说白了债券不是跟股票一样,风险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便宜这块的,但是在于你怎么要去看这个股票

年终总结:2019年企业债券违约情况总览分析

作者:星相大白。

1、今日分析

纷纷扰扰的2019年就要过去了。

今天开始会写一系列年终总结分析。

这篇文章就从关于企业债券违约说起。

大家都知道,2018年和2019年,是我国企业债券违约爆发的高峰年。

由上图可以清晰的看到,从2015年开始,我国债券违约开始频繁爆发,并且在2018年达到一个高峰,而今年从违约主体、违约数量、违约金额,都基本跟去年持平。

这意味着我国企业债券违约的现象,已经不只是一个短时间现象,而变成一个持续性现象。

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

而且央行自己就公开承认,明年企业债券市场形势依然严峻。

由于在2014年~2016年,我国有过一次集中的大放水,所以导致这3年企业发债进入一个高峰期。

而在这段时间发债,通常是3-5年期,这就导致2018年~2020年是一个偿债的高峰期。

为何2018年开始会突然企业债券违约爆发频繁,就是因为这个缘故。

在2015年前后,当时A股疯牛,房地产爆发最后一波赶顶,经济处于过热状态。

在这样的经济过热情况下,很多企业家盲目的上项目,举债投资,在股市里搞收购,再融资抽血。

而这其中的很多投资,在随后的几年里,因为中国的经济转型压力,而血本无归。

投资失败了,借的钱又太多,资金链一下子就紧张了,这种情况下,一些因为步子跨太大,结果整个企业垮掉的民营企业比比皆是。

比如年初暴雷的康得新,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曾经是千亿市值的大白马,因为激进的去上一些投资项目,投入资金过大,短时间又难以产生效益,这在一个经济繁荣周期还不是太大问题,但如果一旦处于一个经济下行压力的大转型周期,就很容易因为步子跨太大,结果救垮掉了。

这样的事情,在今年并非个案,而是批量出现在很多民营企业身上。

下图是2015年至今的企业违约率一览图。

其中这里的违约率计算有两种。

一种是把今年违约的债券除以整个债券市场存续总额,大概意思就是未来还没到期偿付的债券也算进去。

把还没到期偿付的债券也算进去的话,今年的民企违约率是4%。

但如果只算今年到期的债券,今年民企的违约率高达12.5%。

这个意思是,今年违约的企业债券除以今年到期的债券总额,有12.5%是违约的。

换句话说,今年到期的所有民营企业债券,每8支就有1支是违约的。

这个比例其实是很恐怖的。

所以我在去年底预判今年的债券市场要出问题,所以一直都不建议大家去投企业债券,这个判断应该是没错。

但很多问题现在都还强撑着,并还没有集中爆发,所以大家的直观感受还并不强烈。

不过明年二季度会有一个债券偿债的高峰期,到时候整个民营企业所面临的的资金压力,仍然会很严峻。

今年出现债券违约暴雷的企业,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少都是十分知名的民营企业。

比如说曾经诞生过首富的庞大集团、三胞集团、腾邦集团和精功集团,都出现债券违约,暴雷了。

这些企业暴雷,都是因为前几年过度举债、或者从股市再融资,然后新投资的项目失败,整个企业面临巨额亏损,然后现金流断了,自然也就无力偿债了。

基本上,暴雷的民营企业,大都是这么一个模式。

除了民营企业,一些根正苗红的国企,也出现了债券违约。

虽然相比民营企业,国企目前的债券违约数量要少很多,一共有7家国有企业,今年出现了债券违约。

但在违约的国企里,居然还出现了北大方正这样比较知名的央企,就比较让人惊讶了。

方正集团是北京大学于1986年创办的校企,也是国有控股企业。

在早期电脑兴起的时候,方正集团是比较耳熟能详的。

而到现在,方正集团也是一个总资产超过2500亿的超大型企业,共有7家一级子公司和13家二级子公司,其中包括方正证券、中国高科、北大医*、方正科技等六家A股上市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包括信息技术、医*医疗、钢铁、金融证券、大宗商品贸易等领域。

正常来说,方正集团作为两大最高校企,又坐拥2500亿资产,此前的主体信用评级一度为AAA级。因此,12月2日爆出的债券违约事件,震惊了整个市场。

资产2500亿,营收917亿的方正集团,却连20亿的债券都付不起,造成违约。

谁都很清楚,这个知名校企是出事情了。

在债券违约后的第二天,北大方正就公告说要引入大型央企作为战略投资者。

但这并不能打消人们对其内部问题的疑虑。

北大方正虽然总资产达到2500亿,但总负债却高达3000亿,这个负债比是直接超过了100%,通俗来说,就是已经资不抵债了。

再加上方正集团内部庞大的子公司结构,导致经常出现关联交易,给企业内部管理加大了难度,并且会凭空加大企业运作成本。即便有大型央企注入资金,方正集团能否解决内部控制管理问题,度过这次难关,也还是个问题。

像北大方正这样比较知名的国企违约,也并不是头一例。

相比国企违约,最近还有一件更稀罕的事情,那就是城投债出现了首次违约案例。

不过,呼和浩特的这个城投债违约之后,因为作为首支城投债违约影响还比较大,所以呼和浩特ZF马上进行居中调解,是的这个事情很快得到解决,被协调兑付。

但这个事情究竟是虚惊一场,亦或者只是明年狂风暴雨之前的一朵小浪花呢?这个就需要大家明年去观察了。

城投债相比企业债,有着刚兑的神话,所以在整个债券市场里是被比较追捧的。

城投债顾名思义就是用于城市投资建设的债券,一般由地方平台融资,ZF进行兜底。

目前城投债债券规模高达8万亿元,共计2054个发债主体的9205只城投债券等待偿还。

并且虽然出现个别兑付问题的迹象,但今年的城投债规模还是再创高峰,光光今年就发行了3万亿的城投债,比去年的2.3万亿还要多。

目前城投债还没有出现过真正违约的情况,因为仅有的两次违约案例,都是出现后很快就被平息了。

所以很多投资者还对于城投债有着盲目的刚兑信仰,认为有ZF兜底就绝不会出事情。

但实际上,最近还是有披着城投债的类城投债,依然还是出现了问题。

这个出现问题的属于城投私募债。

发行人主体是企业,但这个企业发行债券,是用跟ZF的应收账款作为质押担保。

说白了,就是ZF欠他6亿,然后这家企业就把这6亿打包成债券,在市场上发行,用ZF欠他的6亿作为质押担保。

这种债券产品,通常也是会打着城投的名号进行发现,因为有ZF质押担保的背景,通常投资者也是对其比较放心的。

然而,实际上还是有可能会出现事情的。

债务违约按照我个人的看法,去年和今年都还只是一个预演,明年将迎来一个高峰。

比如说城投债,虽然当前整体还没有什么问题,但在地方债过高的大背景下,也很难说是绝对安全。

综合来说,明年的企业债券市场,总体依然会保持今年的违约频发态势。

很多人说,2019年很不好过,我的看法是明年应该会更不好过。

不过我认为整个经济周期的转折点会出现在2019年12月。

从2020年开始,一切应该就会发生转折和变化。

不过这一切都是要建立在明年会爆发经济危机的基础上。

如果明年爆发经济危机的话,那么2020年就类似于2008年。

在经济危机过后,经过一轮大洗牌,全世界经济才有可能重新轻装上阵,获得转机。

所以,当前的苦日子,大家恐怕还得熬上一年。

这不单单是指实体经济的苦日子,还包括股市的苦日子。

上面提到的这些债券违约,其实跟股市息息相关的。

因为上面违约的很多企业,都是上市企业。

他们在出现债券违约之后,股价动不动就是腰斩之后再腰斩。

像康得新暴雷后,股价就从最高26元,跌到了2元多,只剩一个零头。

为什么说今年A股容易踩雷,除了债券违约,还经常遇到董事长或者实际控制人被抓的情况。

而这还只是针对个股,整个股市大环境,也会因为这样的一个经济形势而发生很大的压力。

这个压力会体现在IPO大扩容上,因为实体经济不好过,上面就更需要股市发挥出这个作为输血袋,给实体经济输血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今年的IPO大扩容,就是在这么一个背景下进行的。

这个压力也会体现在大小非股东有更强的减持欲望。

以往,如果经济景气,一些大股东还可以拿着股份安心吃吃分红。

但现在如果经济下行压力大,整个民营企业环境普遍资金比较紧张,那么手里有大量“高估”股份的大股东,我们随便想也知道,他们肯定会想办法减持掉手里的股票,来换取大量现金救命。

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24日,A股一共1697家上市公司发布减持公告,较去年增加506家,减持规模较去年翻倍,高达3852.99亿元。

这还只是股份超过5%的大股东,需要公告的情况下计算出来的金额。

那些股份不超过5%的股东,直接在二级市场减持的金额就更加难以计算,但粗估一下,应该不会低于上面这个规模。

更糟糕的是,由于2017年的IPO大飞跃,使得2020年有一个超级解禁大年。

因为正常IPO上市后,首发股票里有一大半是要在3年后解禁。

2017年集中上市的大量股票,正好就是在2020年解禁。

这使得2020年全年解禁总市值高达3.58万亿。

并且明年1月份,也就是下个月,A股一共167家企业限售股解禁,单月解禁市值高达6779亿元,这刷新了2015年7月以来的记录。

可以想象的是,以当前的经济压力,手里持有大量股份,苦熬三年好不容等来解禁的这些大股东,一个个肯定都迫不及待的发布减持公告,把股份抛出去,换来可以救命的现金流。

至于那些不需要公告的小股东,肯定直接二话不说用脚投票,毕竟这批解禁的股,很多都是首发解禁股,这意味着这些大小非股东的成本都很低。

更何况A股在今年一季度拉了一波逼空行情,近期又因为红蓝利好拉过一波,让这些大小非一个个都是还有巨大的获利空间,此时不减,更待何时?

现在A股就像是一个巨大的输血袋,外面太多朝这个股市里抽血换救命钱的人。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喊明年牛市,我就很想问,牛市能怎么牛?

我个人预期的真正大牛市会出现在2022年。

之所以是2022年,原因有很多,我是综合了许多技术面、星相、基本面、宏观经济,综合各方面因素去做的一个判断。

其中,近两年整个经济形势不好,大量的大小非股东减持,给股市造成的资金压力就是沃做出这个判断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

明年的磨底周期,某队大概率会把股市持续压制在一个低位,这样才能逢低接走这些大小非抛出来的便宜筹码。

如果明年就拉一波大牛市,岂不是便宜了这些大小非股东,凭空给某队造成更大的资金压力。

只有明年再磨底一年,让整个市场可以尽可能消化掉这个解禁高峰年之后,2021年开始,才有可能出现牛市启动的迹象。

而牛市的高峰最快,也得等2022年才回到来。

这就是我综合当前企业债券情况,联想发散之后,可以给大家可以梳理得出的一个结论。

可以说,2022年的股市,将是我们所有人的人生中难得一遇的财富大幅度增长的机会。

过去20年,这个财富大幅度增长的机会是在房地产。

未来20年,这个财富大幅度增长的机会是在A股。

但在2021年之前,明年一整年我们还将经受黎明前最黑暗时刻的考验。

但如果明年经济危机真的能爆发,也能给大家一个千载难逢的抄底机会。

基本上,如果你明年能够全仓抄底到一个真正历史大底,那么未来十年财务自由并不是梦。

但是,这样一个历史大底的出现,可能会很残酷。

很多人恐怕都会倒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倒在股市的最后一跌里。

所以大家如果想抄到这样一个历史大底,一定要有耐心。

毕竟这个机会属于时代的机会,没什么好藏着掖着,需要隐秘不能公开的。

并且我相信,在这样一个千载难逢机会出现之前,一定还有一波最残酷的最后一跌出现,这样只有把高喊牛市的散户都洗死了,等到没人喊牛市,那么真正的牛市才有可能到来。

如果说到2021年,股市被磨底得没人再幻想牛市了,到时候我一定会以打鸡血的状态,来跟大家分析为什么2022年即将迎来一波可以突破6124的超级牛市。

希望可以陪伴大家一起熬过当前的熊市,耐心等来大牛市!

我每天晚上9点都会发表金融、时事、股市的分析文章,欢迎大家关注。

股市来自行情萧条大跌的时候,是不厂例带李班西没是由投资债券基金收益会好?

1、我可以肯定地说:不是。因为股市不断低迷下跌,代表着股市上涨的机会越来越大,此时购买债券基金是很不划算的事情。2、那么什么时候才是买进债券基金的最佳时机呢?当股市上涨了很长的时间,没有多少获利空间的时候,此时买进债券或债券基金是比较稳妥的选择。

我发现每个基金的走势都差不多啊,为什么呢?

同一类型的走势才会差不多

股票型的债券型的就差很远

现在做固定收益率基金,一年收益率超过7%的比比皆是,超越一年定期存款2倍以上

现在行情适合买债券型基金吗?

确实,买债券基金没意义如果你非要买债券基金的话推荐你买国投瑞银融华债券

股市上蹿下跳受不了?一文带你读懂稳稳的债券基金

◎作者丨刘天马

◎来源丨认真的天马

(ID:tianmatalk)

债券基金这个东东,长久以来都没怎么进入我们的视野。

 

原因主要有两个:

 

第一个是因为它的预期收益率不高,只有5%-8%左右。很多人买基金都是冲着搏高收益去的,所以都去买股票型基金了;

 

第二个是因为债券基金有波动,短期持有(比如三、五个月)是可能亏钱的。

所以图稳定的同学们也不会选债券基金,而是去买银行理财了,没波动、还保本,多好。

 

但是呢,现在情况有变。

 

2018年的时候,国家发布了大资产新规,要求银行不能再搞之前那种保本理财了,以后理财产品也得是一天一个报价,允许亏钱。

 

这个资产新规的时间线呢,就是设置的到2020年底完成所有理财产品切换。

 

老的银行保本理财产品快没了,这时候,风险相对较低的债券基金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所以说,我们现在开始学债券基金的相关知识,时间刚刚好。

 

01

什么是债券

 

说债券基金之前,得先说说什么是债券。

 

这就和在讲指数基金、股票基金之前,得先搞清楚什么是股票,是一个道理。

 

债券,就是一张标准化的借条。

 

先看看什么是借条:比如,你表哥找你借了10万块钱,然后写了个借条。

 

借条上写,张三从李四那借了10万元,利息是一年7%,一年之后还钱。

 

这是一张典型的民间借条,由于你和你表哥有信任关系,这个借条就有意义。

 

但是,如果你还欠银行10万元,你想把这个借条转给银行,和银行说:你拿着这个借条去找我表哥要钱吧。

 

银行肯定不理你。

 

因为银行和你表哥没有信任关系,这种民间借条就没有意义了。因此这种非标准化的借条,也就没办法流通。

 

债券要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

 

债券,是一种按照国家要求的标准格式,经过国家各种部门审批通过之后,才发行出来的标准化借条。

 

债券上写着:谁借钱、谁出钱、债券啥时候到期、利率是多少、偿还方式是啥、违约了怎么办,等等信息。

 

举个债券的栗子

 

债券的好处是,它是标准化的,所以可以流通、可以交易。

 

如果你拿着一张国家开发银行发的10万元的债券去银行抵债,银行肯定会要。

 

02

债券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维度,可以把债券分成各种类型。

 

就像是幼儿园里的一群小朋友,可以根据性别分为男生和女生,也可以根据年龄分为大班、中班、小班,也可以根据国籍分为国内班,国际班。

 

其实都是同一群小朋友。

 

我来介绍两种比较有用的分类方式:

 

第一种,根据债券的违约风险来分,可以分为 利率债 和 信用债。

 

利率债,就是这个债券像存银行一样,基本不会违约,是用国家的信用做担保的。

 

比如,国债(财政部发的)、政策性银行债(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发的),央行票据(中央银行发的)等等。

 

如果是地方**发,可以算是准利率债。

 

利率债,由于风险低,所以收益率肯定也会低一些。

 

信用债,就是企业发的债券了。那这债券会不会违约,就看企业的财务状况了,因此信用债的风险等级之间的差别也很大。

 

信用债风险大一些,因此收益率也会高一些。

 

第二种分类方式,是根据交易市场来分,可以分为 交易所市场 和 银行间市场 。

 

交易所市场是指我们买股票的上交所和深交所,都是1990年成立的。

 

那时候,商业银行买卖债券,也是在交易所市场来买卖。但是后来发现啊,商业银行的钱进了交易所,就不是只买债券了,还经常趁机炒股。

 

炒股风险太大了,管又管不住,不管又不行,于是在1997年弄了一个银行间市场,商业银行只允许在这个市场买卖债券。银行间市场是没有股票的,所以不用担心钱跑去炒股。

 

后来这个银行间市场的规模越来越大,不光是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都在这买卖债券,其交易的债券数量、规模,远远大于交易所市场了。

 

所以说,银行间市场才是债券市场的主流市场。交易所市场上卖的债券,很少很少。

 

还有一类交易市场,叫 柜台债市场,就是指银行网点给老头老太太卖国债的那种,太小众了。

 

说到这,要插一句,之前有同学问:为啥要去买债券基金,而不是我们自己去买债券呢?

 

就是因为:大部分债券都在银行间市场交易,我们散户根本买不到。就算是交易所市场的债券,不少债券也要合格投资者才能买,要求个人拥有金融资产500万。

 

所以,还是买债券基金吧,至少不要500万的门槛……

 

03

债券市场的牛熊

 

债券市场的牛熊,一般不用指数来展示,而是看十年期国债收益率。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就是:还有十年就到期的国债的年化收益率。

 

讲这个事之前呢,我们得先搞清楚一个事:债券收益率与债券价格是承跷跷板关系的。

 

比如,一个债券面值100元,利息是3元,还有一年到期。你用100元把它买了,一年之后还你103元。你买它的时候,它的到期收益率是3%。

 

如果这个债券跌了,跌到99元,利息还是3元,你花99元买了这个债券,过一年会还你103元。你买它的时候,它的到期收益率是(103-99)/99=4%。

 

大家看到了吧,债券的价格跌了,会导致它的到期收益率变高。

 

反过来说,到期收益率变高,也就是意味着债券跌了。跌得多了,就成熊市了。

 

我们一起看下十年期国债的到期收益率历史图:

 

 

可以看到,债市的熊市一般要比股市短,熊也就是熊个半年到一年。一轮牛熊可能也就是2年左右。

 

最近的两轮熊市是:2013年5月-11月和2016年11月-2018年1月。

 

有的同学可能会问:那这个十年期国债的到期收益率为啥会涨呢?

 

主要原因是国家的货币政策。

比如,国家加息了,老百姓发现把钱存银行更划算,就会卖国债,转而去把钱存银行。

 

因为卖国债的人多了,国债的价格就降下来了,国债的到期收益率就涨上去了。

 

以后大家如果买了债券基金,一听说央行加息了,就应该知道:哎呀,可能要亏钱。

 

同理,如果央行降息了,那就会多赚一点。

 

大家要注意:从2018年初到现在,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一直在降低,也就是债券市场一直处于牛市之中。

如果是刚成立两年的债券基金,可是还没有经过熊市考验的呦。

 

04

什么是债券基金

 

看完前面这些,再介绍债券基金就比较简单了。

 

债券基金,就是合同上写明了80%以上资产买债券的基金。

 

再详细分类,可以分为:

 

市场留给我们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在股市行情看淡时,证券投资基金的表现会比股市好正确吗

首先证券投资基金分几种,比如债券基金,股票基金,或者混合基金,单纯的债券基金和利率有关和股市没什么关系,股票型基金和股市关系很大,因为具有优先资金和劣后资金区别收益也不同,比如分级b在牛市就是牛b收益,在步入熊市会亏成狗熊的!

股票行情好基金行情就好吗?

看你买什么基金了。如果是混合型股票型的基金,那股票行情好的当然基金行情就好。如果是债券型基金或者货币基歼答金,就宽改做不一定是股票行情好就好。不过,不管怎样,大盘好,就好。慎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