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和伊利和光明哪个质量好(伊利和蒙牛还有光明哪个纯牛奶更好阿?)
伊利和蒙牛还有光明哪个纯牛奶更好阿?
都可以,我是选择伊利的。他们的牛奶喝起来味道不错。伊利的还贵几块。
光明牛奶好还是蒙牛和伊利的好?
光明
光明为何PK不过伊利蒙牛?原来光明的牛奶,没能离开这个字
作为一个诞生于1950年的品牌,“光明乳业”有着其过往不可缺失的一份记忆。
对于那时候的魔都人来说,每天喝上一口光明鲜奶,是一天当中的高光时刻。
2002年,光明成功上市,全年营收达到了50.2亿,当时的伊利和蒙牛,仅仅只有40.1亿和4.59亿。
可是随着在这些年来,在这三家乳业霸主之间的斗争中,光明明显是失速的。
虽然光明、蒙牛和伊利被并称为“国内乳业三巨头”,可是光明已经被伊利和蒙牛甩得好远。
在2018年,有一篇“救救光明”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引起了魔都人们的注意。
根据第三方统计数据显示,在2018年伊利的全年营收达到了795.5亿元,排在第二的蒙牛营收达到了698.8亿元,而光明乳业的营收仅仅只有209.9亿元。
相比之下,光明乳业已经不复往日之辉煌。
从多项表面结果分析来看,光明乳业输在了营销和品牌推广方面;
虽然光明的乳制品质量很好,但是伊利和蒙牛这些年大搞冠名,明星代言,无一不是在营销上花费力气。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光明乳业2018年在广告方面投入仅为6.74亿元,销售总费用仅为49.95亿元。
反观伊利则在广告营销费用中达到了109.55亿元,销售费用高达197.72亿元。
不管怎么看,光明似乎对广告不太上心。
但其实深层原因,没能离不开一个字:鲜。
光明和伊利蒙牛对牛奶的经营理念大有不同。
光明倡导的是越鲜活越营养,尽管都是用巴士杀菌,但是光明把销售周期严格控制在7天之内。
可是反观伊利的鲜奶,保质期则长达半个月。
对于喜欢喝鲜奶的朋友来说,只怕是更愿意喝更新鲜的光明。
可是大多数朋友对于鲜奶品质没有追求的话,就会只认“营销”二字。
所以这也是光明和伊利蒙牛的本质区别。
为了保证更“鲜”,光明实际上牺牲了自己的可营销周期,伊利蒙牛则用营销,获得了更大的市场。
对于消费者来说,其实无论喝哪个品牌,都有自己的喜好,只要品质过得去,奶牛嘴里肯定要够绿,相比之下大家其实也差不了多少。
光明成也鲜奶,败也鲜奶,但至少目前来看,光明实际上还是能够活得好好的。
你最喜欢喝哪种鲜奶呢?还是纯牛奶就好?
蒙牛伊利和光明的纯牛奶哪个更好??
我喝了20年的纯牛奶,也见证了各品牌的沉浮,应该算比较有发言权了。以下所有奶均指各大品牌最为主流的平价量产巴氏杀菌纯奶。光明加热并且煮出奶皮喝口感比较好,伊利无论冷热饮口感都还可以,伊利在2010年世博会之后由于是世博会合作的奶品,所以他的品控在2010年有了大的进步,比较稳定。2010年前大概是2008年我喝过一袋别人给我的伊利的奶,腥味太重,怪不得那么多人不喜欢喝牛奶,可能是口味不同。在10年前我们江苏地产奶最受欢迎的的品牌是南京的卫岗和上海光明,当时是订的玻璃瓶子回收的瓶鲜奶比较多,光明鲜奶的口感还是不错的,至少我以前喝都是热的。三元以前在北京住的时候常喝,感觉还可以,但影响不深刻了。在2010年后蒙牛口感不行了,偶然一次又喝到了伊利的奶,我就对伊利有了改观。而且我现在奶冷饮或者做其他搭配饮品比较多,所以适合热饮的光明相对不占优势。以前卖早餐,有牛奶配送的小店会放上一个小煤球炉,上面架个小蒸锅,然后里面是塑料袋包的奶,现在这种袋子加热会有微量有毒物质释放,也就不再常见到了,不过这不是重点,当时地产奶都只有纯奶一个品种卖,连江苏最大的卫岗也就一种纯奶配送,而这些配送的奶最丰富的是光明,他还有草莓奶喝巧克力奶,现在好常时间没见到了,不过光明的纯奶也是很受欢迎,主要是光明的品控真是很强。以下,总结国产奶各大品牌个人主观排名由好到次,冷饮:伊利,光明,三元(仅限北京的,外地品控不行),蒙牛热饮:光明,伊利,蒙牛(三元热饮没喝过)额外推荐:**建设兵团的天润牧业纯牛奶,奶香很足,值得买来一尝,但由于运输原因,这个品牌还没推广,口感和奶香是纯奶里品质较好的,他的普通量产杀菌乳我感觉甚至可以和伊利金典奶比一比。强烈不推荐:现代牧业、君乐宝的奶,这两个品牌最喜欢拿数据来吹,什么细菌含量少,指标高之类的,但代价就是我喝到的是只有一点点奶味的液体,口感,奶香奇差。由于配送奶源和牧场还有生产线气候各地差异巨大,因此各地口味有些出入,所以北方朋友勿喷,光明伊利蒙牛三个企业都在品控上尽力了,但近年来蒙牛质量明显下滑,蒙牛的特仑苏整天做广告,产品也没创新,几个品牌的高端纯奶系,我建议伊利金典,卫岗醇可以尝尝,特仑苏就算了性价比太低,没有太惊艳的感觉,至少蒙牛的品控现在在南方做的不太好。在奶制品方面,光明要是说他第二,伊利也只能说第三,光明一直创新挺多的,最早用保加利亚菌种做酸奶,伊利是安慕希用的希腊菌种,后期最早开创多种风味。蒙牛现在真的感觉不太行,可能冰淇淋品种多点,但绝对比不过光明的冰淇淋产品线。国外的常见乳制品品牌我也一起推荐一下,雀巢,日本味全,日本明治,德国德亚,澳洲德运的奶粉,这几个品牌纯奶国内少见,但有奶粉和乳制品,品质大都优于国内大部分品牌,有兴趣可以尝尝,特别推荐澳洲德运奶粉,用高温冲开后居然能够还原牛奶口感,并且有奶皮,和纯奶无差。不过之前我看到几年前有在杭州权威机构做的一项拿铁咖啡口味品控调查就片面说明了哪些奶的品质好了,拿铁中奶占比很大,由于国内咖啡消费层次低,对于咖啡豆品质不那么关注,因此在中国基本奶的品质就决定了一杯拿铁的品质。所有市售连锁咖啡品牌的拿铁,全部匿名让消费者盲喝品尝,品尝结果很惊吓。由好到次,全家(味全),KFC(不详)/costa(不详,进口品牌)并列,罗森(明治)/喜士多并列,星巴克(卫岗)/可莎蜜儿并列,麦当劳(不详),瑞幸(绿田源,卫岗,各地不一)最次。基本有个参考,连锁咖啡品控严谨奶源肯定也是要求比较严格的,这里使用味全和明治进口奶源的便利店咖啡,甚至要优于使用地产普通奶源的星巴克,而瑞幸,甚至连各地瑞幸奶源都参差不齐,所以瑞幸一开始就是搞营销而不是重视品控,必然失败。而KFC我没喝过拿铁咖啡所以在此不作评价,但KFC的纯奶是雀巢的还可以,这个信息大家客观看看作为参考就行,不必太较真
蒙牛伊利和光明的纯牛奶哪个更好?
个人感觉伊利好
伊利品牌很浪漫,让人联想到大草原,一群群牛儿吃着大草原的草,牧民们与奶牛在一起的情景,惬意而温馨,绿色环保,无污染。我个人喜欢伊利品牌
蒙牛VS光明VS伊利哪个最好
其实这几个品牌的牛奶都差不多,就看你个人喜欢了。我一直都是喝伊利
蒙牛伊利光明哪个奶好的啊?
个人觉得伊利的比较好一点,因为蒙牛的偏甜,伊利的,不怎么甜
牛奶中富含蛋白质、钙、酪氨酸。
在牛奶中蛋白质是主要的营养物质,对于纯牛奶来说,蛋白质含量越高,营养价值就越高,进而凸显出其越高的品质。所以纯牛奶通常基于蛋白质含量来区别等级。
所以,光从品牌上来说哪家比较好是比较片面的,因为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特独工艺】和【高端产品】。
曾是国内乳业的“王者”,今却被伊利蒙牛超越,背后真实原因是什么?
只要你愿意走出第一步,
创业什么时候开始都不会晚
随着时代的发展,牛奶逐渐取代豆浆成为中国人的日常消费品,受到人们的欢迎。中国乳业经历了相当大的品牌竞争和发展。以伊利和蒙牛为首的两大乳制品巨头斗智斗勇暗潮涌动,同时,华东地区还有一个历史悠久的乳品品牌,就是光明乳业。
光明乳业有自己的牧场和工厂。但多年来,光明乳业的声誉似乎并没有那么大。数据显示,2019年,光明乳业的收入达到210亿元,但与之前的收入相比,下降了不少。同年,伊利乳业收入达到800多亿元。不仅是两家乳业的收入,还有是股值,也是差距很大。
其实,很多了解国内乳业的人都知道,光明乳业曾经是领头羊,但近年来,光明乳业却比蒙牛和伊利差得多。为什么?说到光明乳业,不得不提到它的创始人王佳芬女士。
当时,中国的乳品工业还没有现在那么发达。甚至中国生产的第一批冰淇淋也是由英国人创办的一家公司生产的。后来,公司逐渐转型为奶粉行业的企业。因此,光明品牌开始在我国市场诞生。
光明刚出生时,仍有本土市场,与行业内有竞争力的产品相比,光明的技术和资金流更为有利。王佳芬也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改变了经营策略,开始把牛奶送到家家户户。于是布莱特在市场上赚了第一桶金。那么,光明乳业有着无限的美好前景,为什么现在却缺乏后劲呢?
鲜奶不“鲜”
多年来,光明一直致力于低温牛奶领域,采用巴氏杀菌法对72~75℃之间的低温加热杀菌℃.巴氏杀菌奶最重要的卖点是“鲜奶”,在市场上逐渐树立了其在这一领域的声誉。2004年,国家有关监管单位发布了“禁鲜令”。具体来说,根据《食品标签国家标准实施指引》,所有热加工食品都不能称为“鲜”。
这意味着以光明为代表的城市乳业不能再在包装上标注“鲜奶”。失去“鲜奶”的亮点,就像被乳品市场逼进了冷宫,眼看着市场在一点点往常温奶方向倾倒。
营销不力,产品不足
在低温奶领域,光明有一定的竞争力。所以在其他品种的常温奶中,光明完全是被伊利蒙牛“碾压”的。对于乳糖不耐人群,伊利推出了备受赞誉的舒化牛奶,蒙牛也有了新养道。在儿童奶中,伊利有QQ之星,蒙牛有未来之星。在风味奶和乳酸菌饮料方面,伊利旗下有很多子品牌,如谷粒多、优酸乳等多个子品牌,蒙牛也有真果粒、酸酸乳、优益C等产品。
而这些细分的乳制品,光明几乎都没有让人记得住的产品。在酸奶品类方面,光明乳业的核心产品莫斯利安曾是代表性产品。然而,由于产品创新的滞后和竞争产品的影响,市场份额正在逐渐萎缩。零售额从峰值时的约80亿元降至2019年的50.6亿元,市场份额从2014年的11.7%降至2019年的3.4%。
在低温奶品类方面,业内认为,低温巴氏杀菌奶一定是未来发展的新路子,而低温奶的确是光明乳业的强项。但关键问题是,光明乳业的整个市场广度和渠道深度都不如蒙牛和伊利。现在他们必须为以前的战略错误付出代价。
因此,尽管未来整个低温巴氏杀菌市场将不断扩大,但给光明乳业带来的红利不会太大。相反,蒙牛、伊利、区域如新希望和君乐宝将对他们进行更大的压制。伊利蒙牛,这两个“北方乳业”已经突破区域,占领了全国乳品市场,但光明仍然卡在华东地区。如果光明要回归“光明”,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业内专家认为,光明乳业要想重回辉煌时期,需要从三个方面努力。一是要有明确的定位,在差异化上与伊利、蒙牛展开竞争,在消费者心中占据足够的心理份额,如利用距离优势聚焦低温奶;二是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确保产品质量。同时,要做好老产品的维修升级工作。我们还需要不断拓展渠道的深度和市场的宽度,从而覆盖更多的消费者;三是完善公司管理,积极引进业内专业人才,重视人才培养,打造一流的管理团队。
那么,你喜欢喝光明的牛奶吗?
光明、伊利这些牛奶那个好?
大体上其实伊利、光明、蒙牛这些差不多,但是光明的牛奶味道口感上感觉更好喝,而且据说光明的安全性是这几个里面最好的,所以我一直都是在喝光明的牛奶。
输蒙牛败伊利,缺乏狼性,光明乳业从辉煌到落寞只要23年!
在中国乳业江湖里,光明的历史最悠久,有23年之久,光明奶站、冰淇淋奶砖、三色冰淇淋、光明优倍,都深受消费者欢迎。
在不少人的记忆中,光明的产品质量好、味道好。
但花无百日红,2017年伊利和蒙牛的营收分别为680.58亿和601.56亿,而光明只有216.7亿。
在市值方面,光明只有区区127亿,伊利则是1651亿的大盘股,蒙牛乳业虽然港股上市,也是1000多亿的市值,光明只有他们的零头而已。
这样一位老大哥早已不是中国乳业的第一阵营了,年富力强的伊利和蒙牛早已超越了老大哥。
1
牛奶是传统快消品,在快消品这个市场上,从来是只有第一第二吃肉,行业小玩家汤都喝不上。
比如啤酒,经过了一轮一轮的收购兼并,国内只剩下百威、华润和青岛,大部分被兼并的中小玩家连牌子都没剩下。
相对内蒙的两家,光明的技术能力是最强的,而且产品创新方面也走的比较超前,比如常温酸奶莫利斯安最早就是光明做起来的。
常温奶无敌的优势就是皮实又便宜,6个月的保质期4个月以上的货架期,不会有多少报废。
常温运输保存,不需要冷链车,成本低售价低,每盒只要2块钱。
这些特性非常适合我国当前粗糙的供应链,全国绝大部分渠道商管理水平之低,根本容不下保质期7-21天的低温奶。
就是这些特性让常温奶顺利的走进三四城市和五六线城镇。
但现在大部分村庄的零售货架上都是伊利蒙牛的产品,根据数据,2017年乳制品累计实现销售额3759亿元,同比增长4.4%,前两位龙头企业伊利、蒙牛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2%、21.8%,呈现较明显的双寡头格*。
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广告,蒙牛伊利投得起全国性的广告。最近五年的电视节目,一大半都是蒙牛伊利冠名的,两家公司堪称广告王。
从2009年至今,伊利与蒙牛广告营销费用支出几乎保持了稳步提高的竞争态势。2017年伊利广告营销费支出82.06亿元(营业收入占比12.05%),蒙牛为50.83亿元(营业收入占比8.43%)。
2018年蒙牛加大了广告营销费用的支出,预计全年广告费用为84亿元,为了继续保持行业市场份额的领先地位,伊利也加大了广告费用投入,预计全年广告营销费用支出将首次突破100亿。
光明乳业广告宣传费用在2017年只有7.78亿元。
每天一杯奶强壮中国人这种广告语只有蒙牛伊利可以说,光明的低温奶只能在华东喝喝。
光明也曾发力莫斯利安,但还是因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将第一的位置拱手相让。
而如今,在炭烧酸奶风靡两年后,光明乳业才亦步亦趋的推出同类产品,在市场效率方面远远不如伊利蒙牛。
2
光明由于身处上海,做事情比较有江浙范儿,细心讲究,温文尔雅。
但是光明在市场方面缺乏狼性,以低温巴氏奶、低温酸奶为核心,固守华东、华南市场。
事实上,上海的公司都有这个缺陷,无法做大格*,上海为什么出不来阿里巴巴的话题曾经被炒得火热。
上海能出标准模范员工,但出不了腥风血雨杀出来的老板。
2003年前后,易趣已经过了市场扩张期,如何赢利成为头等大事,并开始收费。
但马云深谙中国市场客户的心理,淘宝推出之日,并宣布全站免费,并开始大肆在易趣挖人,开出翻三倍工资的诱惑。
如此杀伐决断,笑到最后的当然是淘宝,到了2005年,eBay易趣市场占有率29.1%,淘宝67.3%。
淘宝的免费策略击败了外企入股的易趣,外资企业是不会了解中国人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观,后来易趣也被腾讯收购,草草收场。
在O2O行业,美团与饿了么都是崛起于2010年,这八年来,他们之间的战争从未停止过,当年的市场份额美团与饿了么分庭抗礼。
然而事到如今,根据中商产业的数据,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外卖行业的95%的市场份额被美团和饿了么占据,其中美团的市场份额远超饿了么。
外卖市场美团占据62%的份额,而饿了么只占据35%。
最终饿了么被阿里收购,究其原因饿了么一直在外卖领域里尝试,而美团通过资本的整合,不断探索线下生活的生态,体量和估值都远远超越了饿了么。
曾经上海是妥妥的互联网第一梯队,先有电商先驱的易趣,然后还有九城,盛大,再者还有前程无忧,携程,榕树下。
结果现在上海互联网老大是携程,而携程所代表的OTA行业正受到阿里飞猪的冲击。
工作的快节奏和上海人的小富即安本质上是不一样的。
市场是一个争分夺秒,瞬息万变的世界。
在电商行业,我们第一次知道双11要网购似乎是2010年的事,2011年阿里团队进行了有节奏的宣传。
到了后来,电商狂欢节已经是全体中国人的购物狂欢。
所以说踩在历史的节点上非常重要,需要对市场极度敏感,需要勇气和果决,需要雷厉风行。
3
曾经的老大哥光明乳业也是如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放慢了脚步。
光明乳业的下滑要从市场的广度、渠道的深度、产品的宽度多方面找原因。
在市场广度方面,光明缺失西北、东北等边缘地区市场。
渠道深度方面,光明不如蒙牛、伊利能够深入国内一至五线城市渠道。
产品宽度方面,光明产品优势集中在低温冷炼鲜奶产品之上,不及蒙牛、伊利多元发展奶粉、常温奶等产品。
光明乳业就像南京的卫岗一样,只能坚守本地市场,在其他方面难以与伊利蒙牛抗衡。
光明乳业还是那个光明乳业,但上海已经不是那个上海。
上海已经不是屌丝逆袭创造奇迹的地方,是你创造了奇迹之后过来消费的地方。
上海会越来越像香港、新加坡,城市管理会越来越精细,当精细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个代价就是不再会有英雄和奇迹的出现。
4
在常温奶与低温奶的战役中,光明因为坚持低温奶被对手后来居上;但是从现在来看,低温奶战略或许也将是光明重新强大的动力内核。
光明乳业副总裁罗海介绍,2018年新鲜奶产品市场总容量已超过427亿,包括新鲜牛奶、新鲜酸奶、新鲜乳酸菌产品,年度增速为6.1%,超过了普通食品年度增长率5%的速度,增长驱动力强劲。
此外,2017年-2018年,冷藏液态奶和常温奶的增长率分别为10.8%和3.4%,前者增长速度为后者的三倍以上。
英敏特更是在报告中指出,虽然常温奶仍是目前主要的产品形式,但低温牛奶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低温液态奶也有很大发展空间。数据显示,纵观中国、日本、美国三个国家,冷藏奶在其液态奶产业中的占比分别为17%、76%和95%——中国的低温奶市场暗含着巨大的潜力。
在未来的乳业战争中,光明乳业能否砥砺前行,“重现”光明,值得期待。
----来源丨经济新纪元、财经早餐
·END·
央视上榜品牌!
洋河「革命小酒」「革命老酒」火爆招商中,市场热销,利润高,零风险!代理的最佳选择。欢迎咨询17368688743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锐澳系列果汁
锐澳系列大瓶装益生菌果汁,1.2L零售10-12元,三九企业集团荣誉出品!适合餐饮,婚宴,流通,超市堆头等,口感好,价格低,利润高,上量快!操作灵活!招商热线:13223075599
进口红酒火爆招商!
金属瓶加重瓶187小瓶!百款原瓶原装进口酒!实力进口商,全国最低价!
欢迎咨询15863808833刘先生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订做各行业无纺布手提袋
鸿江包装是伊利、口子窖、耐克、阿迪达斯等众多企业的合作伙伴,可制作各行各业的无纺布袋子,一条龙源头生产厂家,高质量,价格低!
欢迎咨询:1320385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