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资本充足率的主要因素(资本充足率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资本充足率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资本充足率是衡量银行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是商业银行持有的符合相关规定的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之间的比率。资本不足、资本充足率逼近监管红线,会对银行投放贷款等经营行为形成约束。

原因: 中央银行调控能力较差

专业银行体制不健全

专业银行自身缺乏资产负债管理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什么叫资本金充足率

资本充足率也称资本充实率,是保证银行等金融机构正常运营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本比率。各国金融管理当*一般都有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管制,目的是监测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资本充足率有不同的口径,主要比率有资本对存款的比率、资本对负债的比率、资本对总资产的比率、资本对风险资产的比率等。根据《巴塞尔协议》,我国规定商业银行必须达到的资本充足率指标是:包括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的资本总额与风险加权资产总额的比率不得低于8%,其中核心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总额的比率不低于4%。核心资本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附属资本包括贷款呆账准备、坏账准备、投资风险准备和五年期以上的长期债券。

影响资本累积的因素有哪些?

影響資本積累量的因素:首先是對勞動力的剝削程度其次是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水平最後是預付資本量的大小聯想:先將題幹“影響資本積累量的因素”與“對勞動力的剝削程度”進行聯想:過去對於資本家而言影響資本積累量的因素之一是能否加強對勞動力的剝削程度,即多幹活,少給錢,從而積累資本。然後接著想:現在整個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水平提高了,資本家要先預付些資本(如房子等)才能招來高級人才,這樣預付資本量的大小則是影響資本積累量的主要因素。

经济学思考:资本充足率是否会对流动性创造产生不利影响?

一、描述性统计

数据显示,二〇〇六年至二〇一九年,样本银行总资产均值为1653.06亿元,那么每年平均可创造流动性827亿元以上。其次,不良贷款率均值为1.605%,最大值为24.43%,严重高于不良贷款率的警戒线。

由于中位数与均值相差较小,仅为1.34%,所以可以推断,在个别年份,某些银行信用风险问题较突出。资产收益率的均值为0.922%,最大值达到2.876%,最小值则低至-0.536%,而中位数与均值较为接近,仅为0.909%,所以同样可以推断,个别银行在个别年份可能存在超高利润或是负利润的情况。

资本充足率的均值为12.91%,中位数为12.58%,然而最值相差较大,最高达到52.15%,而最低低至-23.32%,说明我国大部分城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基本达到且高于《巴塞尔协议Ⅲ》的要求,仅有个别银行存在经营不善的问题以及抵抗风险差的问题。

固定效应模型更适合本文的研究,因此选用该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对于样本的基准回归,选用的是双向固定效应模型,LC1、LC2分别代表流动性创造,Competition为银行竞争的代理变量,HHI_Branch为以银行营业网点数构造的HHI指数。

用以作为更换解释变量的稳健性检验。无论是用哪一个银行竞争的代理变量,均在统计学意义上显著为负。这表明,对于城市商业银行而言,银行竞争能够显著降低流动性创造。不良贷款率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资本充足率均在1%水平上显著为负。

说明资本充足率会对流动性创造产生不利影响,与“金融脆弱-挤出”假说的观点相印证,存款可能会由于高资本而被挤出,造成流动性创造的流失。存贷比显著为正,与流动性创造呈显著的正相关。资产收益率显著为正,说明银行收益越高,流动性创造越多。GDP增速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说明流动性创造逆周期进行,在经济环境良好时,银行更加消极地创造流动性。

Hansen检验结果在所有的回归中均在10%水平上不能拒绝原假设,因此,对于工具变量的选取是有效的。所有的二阶序列相关检验结果AR的P值均大于0.1,说明显著的序列相关在模型中基本不存在。所以,本文对于动态面板模型的构造是合理的。流动性创造为被解释变量,银行竞争是核心解释变量。核心解释变量除三个银行竞争的代理变量外,还包含用于检验稳健性的HHI指数。

从结果来看,滞后一期的流动性创造的系数均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即前一期的流动性创造与后一期的流动性创造有显著的正向关系,前一期流动性创造会影响到后一期的流动性创造,表明流动性创造的影响是长期的。可能原因在于,流动性创造具有传染性,当期的流动性创造水平的变化会影响到下一期的流动性创造;或是由于银行竞争的滞后性,当期的银行竞争要到下一期才会对流动性创造产生影响。

三个银行竞争的指标以及HHI指数均显著为负,说明在城市商业银行异地市场准入管制放松的背景下,银行竞争的提高反而会降低其流动性创造。在进行PSM处理之后,本文对模型进行DID检验。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法估计面板双重差分模型,由于政策虚拟变量treat具有时间不变性,在进行固定效应分析时会被剔除,但这并不影响估计结果及其有效性。

LC1、LC2是两个代表流动性创造的指标,本文关注的DID估计量是政策与时间虚拟变量的交互项t*treat。回归结果显示,DID的显著情况并没有发生改变,放松管制背景下银行竞争对流动性创造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上述基准回归的结果显示,更多的竞争减少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创造。

本文进一步通过实证研究这一效应的机制,并利用动态面板广义矩估计法,较好解决了模型中潜在的内生性问题。为了验证这一渠道,本文将回归模型进行了扩展,在系统广义矩模型中引入高利润这一虚拟变量与银行竞争的交互项。关于高利润的构造,参考Jiang等的做法,若银行净息差大于样本均值,则高利润取1,否则取0。

根据理论分析,如果竞争通过挤压利润率影响风险承担进而对流动性创造产生负面影响,那么竞争与高利润的交互项的回归结果应显著为正。三类主要的商业银行在二〇〇九—二〇一九年间,流动性创造总量均呈现出逐年上涨趋势,并且三类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总量差距较大。

其中,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平均流动性创造总值居于首位,股份制商业银行平均流动性创造次之,而城市商业银行平均流动性创造明显低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从总增长率来看,城市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增长率反而居于首位,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居于末位,且城市商业银行增长率约为国有银行的2倍,城市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增长速度快于国有银行。

有学者提出的期限转换理论认为,应储户的需求,银行将其存款转换成贷款者的长期贷款,实现流动性互换,在其中充当期限交换者的角色。而由于存贷款的期限错配带来了挤兑风险。银行挤兑是较为常见的系统性风险。

由于存款者预期银行将会倒闭,从而争相取出自己的存款以免遭受损失,银行不得不支付给储户资金,最终导致银行破产倒闭。由于未保险的存款业务的存在,使得银行拥有将非流动资产转化为存款业务的机会,在创造了较大的流动性的同时也加大了银行挤兑风险。

净资本比率,资把英其受本充足率,净资本充足率城氧殖裂续诗里委如何计算?

资本充足率,Capitaladequacyratio(CAR),也被称为资本风险(加权)资产率,CapitaltoRisk(Weighted)AssetsRatio(CRAR)。资本充足率是一个银行的资产对其风险的比率。国家调控者跟踪一个银行的CAR来保证银行可以化解吸收一定量的风险。资本充足率是保证银行等金融机构正常运营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本比率。各国金融管理当*一般都有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管制,目的是监测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资本充足率有不同的口径,主要比率有资本对存款的比率、资本对负债的比率、资本对总资产的比率、资本对风险资产的比率等。  计算公式  资本充足率("CAR")是衡量一个银行的资本对其加权风险比例的以百分比表示的量。  CAR定义为  CAR=资产/风险  风险可以是加权资产风险(a),也可以是各自国家调控者规定的最小总资产要求。  如果使用加权资产风险,那么  CAR={T1+T2}/a≥8%.[1]  后面那个不等号是国家调控者的标准要求。  偿付能力是保险公司偿还债务的能力。保险公司应当具有与其风险和业务规模相适应的资本,确保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  偿付能力充足率=保险公司的实际资本/最低资本  保险公司的实际资本,是指认可资产与认可负债的差额。  保险公司的最低资本,是指根据监管机构的要求,保险公司为吸收资产风险、承保风险等有关风险对偿付能力的不利影响而应当具有的资本数额。  对偿付能力充足率小于100%的保险公司,中国保监会可将该公司列为重点监管对象,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以下监管措施:  (一)对偿付能力充足率在70%以上的公司,中国保监会可要求该公司提出整改方案并限期达到最低偿付能力额度要求,逾期未达到的,可对该公司采取要求增加资本金、责令办理再保险、限制业务范围、限制向股东分红、限制固定资产购置、限制经营费用规模、限制增设分支机构等必要的监管措施,直至其达到最低偿付能力额度要求。  (二)对偿付能力充足率在30%到70%之间的公司,中国保监会除采取前款所列措施外,还可责令该公司拍卖不良资产、责令转让保险业务、限制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水平和在职消费水平、限制公司的商业性广告、责令停止开展新业务以及采取中国保监会认为必要的其他措施。  (三)对偿付能力充足率小于30%的公司,中国保监会除采取前两款所列措施外,还可根据《保险法》的规定对保险公司进行接管。  净资产负债率也称为产权比率、债务股权比率,反映由债权人提供的资本与股东提供的资本的相对关系,反映证券经营机构的基本财务结构是否稳定。净资产负债率高,是一种高风险、高回报的财务结构;净资产负债率低,则是一种低风险、低回报的财务结构。该指标同时也表明债权人投入的资本受到股东权益保障的程度,或者说是证券经营机构清算时对债权人利益的保障程度。国家规定,债权人的索偿权要在股东之前。  净资产负债率,是指企业负债与企业净资产的比重。这是用以反映总资产结构的指标,净资产负债过高时则说明企业负债过高。也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反映了企业清算时,企业所有者权益对债权人利益的保证程度。  资产负债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净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净资产总额×100﹪  证券公司净资产负债率的计算:  净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代买卖证券款-受托资金)/年末净资产×100%  核心资本充足率(corecapitaladequacyratio)是指核心资本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比率(参考值>=4%)。  公式  资本充足率=(资本—扣除项)/(风险加权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  核心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核心资本扣除项)/(风险加权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  核心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加权风险资产总额)×100%  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为贷款实际计提准备与应提准备之比,不应低于100%。准备金充足程度指标包括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和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为一级指标,为信用风险资产实际计提准备与应提准备之比,不应低于100%;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为贷款实际计提准备与应提准备之比,不应低于100%,属二级指标。贷款损失准备是当存在客观证据表明贷款发生减值,按贷款损失的程度计提的用于弥补专项损失、尚未个别识别的可能性损失和针对某一国家、地区、行业或某一类贷款风险所计提的准备。银行在期末分析各项贷款的可收回性,并预计可能产生的贷款损失。  贷款损失准备为贷款的账面价值与其预计未来可收回金额的现值之间的差额。贷款损失准备的提取是按照风险分类的结果,并考虑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还款意愿、贷款本息的偿还情况、抵押品的市价和担保人的支持力度等因素,分析其风险程度和回收的可能性,以判断贷款是否发生减值,合理计提。  资本占用费(率)一般指的是流动资金占用率,是指一定时期每百元商品销售额平均占用的流动资金额。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与生产的产值和取得的销售收入之间的比率。通常用产值资金率或销售收入资金率两个指标表示,反映生产单位产值或取得单位销售收入,所平均占用流动资金的数额。其值越小,说明流动资金利用效果越好,相反,其值越大,说明流动资金利用效果越差。

简答: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因素

(1)预付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固定资本所占比重大速度慢。(2)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快慢。(3)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与固定资本的比重成反比,与流动资本的比重成正比。

浦发银行新“掌门”任命仍待核准,净息差、资本充足率急需提升

30岁的浦发银行,终于将“迎”来了一位新掌门。

11月17日,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有限公司(下称“浦发银行”,600000.SH)发布公告,同意选举张为忠为公司董事长,其任职自国家金融监管总*任职资格核准后生效。这也意味着,其实公司还在等待国家金融监管总*的任职核准。

事实上,自今年9月浦发银行原董事长、行长等辞职后,直到目前,浦发银行都没有发布新任董事长、行长正式入职的公告,只发布了一则提名公告,以及近日发布的股东大会同意选举张为忠为董事长的公告。但按照监管要求,浦发银行上述高管任职,均要由国家金融监管总*核准才能生效。而据浦发银行官网信息,张为忠已在实际履行浦发银行董事长的职权。这就引发了一些争议,如上述董事长等高管已经开始任职,是否属于程序违规?如上述人员还未正式履职,则意味着浦发银行至今仍处在董事长“真空期”。

今年是浦发银行成立30周年,但“三十而立”的日子却并不好过。

01

Q3净利增速上市股份行垫底

浦发银行最新发布的三季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该行实现营业收入1328.15亿元,同比下降7.5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9.86亿元,同比下降30.83%。

这并非该行首次出现净利下降。最近三年,浦发银行的净利总体处于下滑态势。2020年营收同比增长2.99%,净利润同比下滑0.99%;2021年,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2.75%、9.12%;2022年,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1.24%、3.46%。最新发布的三季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营收、净利润分别下降7.56%、30.83%;其中,第三季度净利同比下滑幅度高达52.88%。可以看出,其业绩下滑呈现加速之势。

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公司方面解释称,公司效益指标阶段性下滑,主要是内外部因素叠加影响。一方面,受贷款市场利率处于低位以及存量资产重定价影响,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同时受资本市场波动影响,财富管理、理财、信用卡等中间业务收入贡献减少。另一方面,近几年公司主动调整资产结构,持续推进不良压降,加大风险拨备计提,经营效益受到一定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所有银行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大同小异,但并非所有银行都如此表现。今年前三季度,上市股份行中,只有三家银行出现了净利同比负增长,除浦发银行外,另两家为兴业银行和民生银行,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降幅分别为9.53%、0.6%。而浦发银行30.83%的净利降幅在42家A股上市股份行中垫底,恐怕还得找找自身因素。

02

多项核心指标令人担忧

盈利能力方面,浦发银行三季报显示,第三季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0.57%,同比下降0.96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32%,同比下滑2.37个百分点。

从银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净息差指标来看,从2019年到今年上半年,浦发银行的净息差依次为2.08%、2.02%、1.83%、1.77%、1.56%,已低于央行审慎经营规范的净息差标准1.8%。今年三季度末,浦发银行净息差进一步收窄至1.43%。有分析称,这种情况很可能是浦发银行为了压降不良率等风险指标,而将贷款更多投向了低风险、低利率的客户所致,但这一指标长期低于审慎经营规范的话,则可能对银行的长远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资产质量方面,三季度末,按贷款五级分类口径统计,浦发银行不良贷款率1.52%,较上年末持平;拨备覆盖率为177.04%,较上年末上升18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2.68%,较上年末上升0.26个百分点。后两个指标虽然有所提升,但也均未高出监管标准太多,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资本充足率方面,三季度末,浦发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63%,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39%,资本充足率为12.53%。均较2021年、2022年末持续下滑,且都属于虽满足监管要求但也几乎贴地飞行的状态。

浦发银行也有发行可转债补充资本的动作,但据10月23日《关于“浦发转债”2023年付息事宜的公告》,最新的转股价格为13.24元/股,几乎是目前二级市场股价的两倍。显然这种情况下很难有大量债券持有人愿意转股。

据三季报显示,截至2023年9月30日,累计只有人民币140.6万元浦发转债转为公司普通股,累计转股股数95999股。而转股推进不顺的话,对于该行的资本补充也极为有限。

03

内控合规管理水平仍需提升

除了业绩及各主要运营指标的持续下滑,浦发银行近年来内控问题也频频暴露出来。

今年9月以来,因董事长、行长等领导班子人事更替,按照监管要求,浦发银行董事会、股东大会通过的相关决议,均要由国家金融监管总*核准才能生效。但据多家媒体报道,在浦发银行的官网上,有相关文章显示,张为忠已在实际履行浦发银行董事长的职权。不过,后续官网对该表述进行了修改,去掉了“董事长”的称谓。

这或许只是浦发银行在高管任职程序合规方面的一点疏漏,更值得注意的是,在诸多具体业务开展过程中,浦发银行也暴露出较多的问题。

刚刚过去的10月,浦发银行宁波分行因违反支付账户管理相关规定;违反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规定;违反征信管理相关规定;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报送可疑交易报告;违反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管理相关规定,被警告,罚款201.5万元。

同样也是在10月,因违规办理保理融资业务,浦发银行武汉青山支行被罚款50万元。3名相关责任人受到处罚,其中时任浦发银行武汉青山支行客户经理的陈材亮被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5年。

就在本月,因对浦发银行许昌分行流动资金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及归还到期贷款的违法违规行为负有责任,杨森(时任浦发银行许昌分行对公客户经理)、刘占强(时任浦发银行许昌分行对公客户经理)均被警告。

再往前数,还有几年前轰动全国的浦发银行成都分行被开出4.62亿天价罚单的事件等。而时至今日,浦发银行仍然频频有违规问题被监管处罚通报的情况发生,看来在内控合规管理上,该行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END

资本充足率8%的“前世今生”及对华为信用管理的借鉴意义

背景:

提到资本充足率,就不得不提到巴塞尔协议(BaselAccord),因为正是巴塞尔协议中明确提出了资本充足率的概念及其要求。

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多个国家开始实施浮动汇率制和利率市场化,银行经营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更加复杂。与此同时,银行业国际化的趋势也日益明显,各国金融体系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20世纪70年代中期,前联邦德国Herstatt银行和美国富兰克林国民银行(FranklinNationalBank)等著名银行破产倒闭,引起了全球对银行业国际监管问题的重视。1988年,美、英、德、法等发达国家在瑞士巴塞尔签署了《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即巴塞尔I。

20世纪90年代,信用风险计量技术突飞猛进,巴塞尔委员会将这些成果进一步应用到资本协议的要求上,提出了新巴塞尔协议,从1999年开始公布第一版新巴塞尔协议直到2004年发布最后一版,即巴塞尔II。

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巴塞尔委员会在总结、反思金融危机的原因、改进金融监管时,进一步强化了资本充足率这一工具,不仅提高了资本充足率的要求,而且提高了资本的质量要求,提出了流动性监管等一系列新要求,即巴塞尔III。 

一、资本充足率指标的前世?

1.资本充足率指标是什么?

银行作为提供资金和信用的中介机构,通过吸收储户的存款发放贷款,在此过程中,支撑银行这种经营行为的是人们对这家银行的信任。有一种观点认为,一家银行只要拥有开办执照,只要流动性能够维持下去,即使不需要资本,也可以持续地经营,一边吸收存款一边发放贷款,可以赚无本利润。银行的这种经营模式很容易造成扩张和膨胀,有了存款就可以发放贷款,在竞争的环境中,银行的内在脆弱会被忽视,人们相信银行不会发生问题,如果没有外部制约,银行就会自我膨胀,很难约束自己的经营行为,无法抵御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资本充足率的指标正是用来制约银行的扩张冲动,保证银行的稳健发展。

资本充足率=资本/风险加权资产

资本充足率,就是要求银行持有的风险资产,有合适比例的资本作为保障,通俗的说,有多少资本,做多大生意。

资本主要包括普通股、留存收益、损失准备、次级债等,风险加权资产是将资产根据风险类别乘以不同的风险权重(0%、20%、50%、100%四档)得出的。通过资本充足率来管理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反映了银行的风险资产属性。

2.为什么是8%?

8%是在巴塞尔I里对资本充足率提出的要求,这是多种因素协调和权衡的结果,第一,在80年代拉美债务危机的影响下,发达国家银行资本金水平持续下降,确定这一指标的目的之一是为了阻止发达国家银行资本充足水平不断下降的趋势。第二,该指标考虑了当时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承受能力,力求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各国能够共同实现8%的资本充足目标。第三,该指标是在金融发展和市场波动中国际银行业摸索出的经验标准。换句话说,8%是结合了银行资本保有的实际情况,通过专家集体协商“拍脑袋”的结果,有很强的主观判断性质。

 

二、资本充足率指标的今生?

巴塞尔I初步确立了资本充足率管理要求,但随着风险管理实践的不断发展,其缺陷逐步暴露出来:1)理论依据不足,8%是拍脑袋的结果 2)风险加权资产只分4档,风险的敏感些、精确性不足。

20世纪90年代,信用风险计量技术突飞猛进,银行业逐步形成了一套定量计算风险大小的实践,巴塞尔委员会将这些成果应用到资本协议中,在巴塞尔II里对资本充足率管理提出了变革。其中最有创新力的观点是资本的作用在于吸收非预期损失。银行经营风险就要承担损失,损失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预期损失通过拨备来抵御,非预期损失则需要通过资本来抵御。

故资本充足的要求在巴塞尔II里转变为了银行资本必须大于银行的非预期损失

资本>非预期损失

但由于老的资本充足率8%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为了保持新老协议在形式上的一致性和延续性。巴塞尔委员会人为设定风险加权资产=非预期损失*12.5,这样由资本>非预期损失推导出资本》风险加权资产/12.5,从而推导出资本/风险加权资产>8%,即资本充足率>8%。资本充足率就这样利用老的形式注入了新的内容,在发生巨变的同时焕发了更强的生命力。巴塞尔III延续了巴塞尔II的管理理念,提高了资本充足率的要求,而且提高了资本的质量要求。

通俗的说,巴塞尔I时的资本充足率要求银行每持有100块的风险资产,要有8块钱的资本储备应对风险,是模糊的、大概其的风险管理要求,巴塞尔II时的资本充足率要求银行的风险资产在遭遇小概率风险事件产生巨大损失时,持有的资本仍足够弥补,是量化的、精确的风险管理要求,支撑这种转变的正是风险量化技术的发展和成熟。

 

三、对华为信用管理的借鉴意义?

华为信用管理的发展历经了风险识别、风险管控,目前进入到积极的组合管理阶段。通过与穆迪等风险专业领域公司的合作,在预期损失量化的基础上,2015年华为的信用管理开展了非预期损失的量化工作。

通过量化工作,我们发现华为作为实业企业,信用风险非预期损失相对于现有资本的水平并未达到银行那么大,现有资本覆盖信用非预期损失是充裕的。但与银行不同的,银行的资本主要是用于抵御信用风险非预期损失的,而华为则不然。所以信用管理与资本规划部合作,基于华为希望保持的资产负债水平,将现有资本中可供抵御信用非预期损失的部分划出来,确定了信用风险最大的承受水平,并基于此设定信用非预期损失的管理目标。

通过这些措施,华为信用风险的管理与巴塞尔协议中的资本充足率管理理念保持了一致,提升了公司在抵御极端信用风险方面的管理水平,也对未来公司成长为国际知名企业后面临更高的监管、审计要求未雨绸缪,提前打好了准备。

经济出现波动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通过影响信贷扩张从而影响实体经济的投资和产出,体现了金融与实体经来自济关系理论的...

正确答案:D金融活动本身是经济衰退和萧条的重要诱因,以商业银行为例,资本充足率是影响信贷扩张的重要决定因素,当经济衰退时,银行的存量信贷质量降低,威胁到其资产负债表和资本充足率,此时银行将提高信贷准则,紧缩信贷,进而影响实体经济商务投资和产出。A和B选项只说明了一个方面,不完整。

资本充足率.

(5+2)/(80+20)=10%该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10%,资本充足率已达到监管要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