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9日美元兑港币汇率(汇率的中间价是什么?)

汇率的中间价是什么?

汇率中间价=(现汇买入价+卖出价)/2。它是衡量一国货币价值的重要指标。

  自2006年1月4日起,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于每个工作日上午9时15分对外公布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日元和港币汇率中间价,作为当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含OTC方式和撮合方式)以及银行柜台交易汇率的中间价。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的形成方式是: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于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向所有银行间外汇市场做市商询价,并将全部做市商报价作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的计算样本,去掉最高和最低报价后,将剩余做市商报价加权平均,得到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权重由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根据报价方在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交易量及报价情况等指标综合确定。

  人民币对欧元、日元和港币汇率中间价由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分别根据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与上午9时国际外汇市场欧元、日元和港币对美元汇率套算确定。

2006年3月1号美元兑港币的汇率

2006-3-1USD/HKD中间价最高:7.7585最低:7.7553

“港币”兑换“美元”的汇率是多少??

港币兑换美元采用的固定汇率,在7.75:1~7.85:1基本上没什么大的变化

09年3月22日港币对人民币汇率是多少?急!

发布日期发布时间2009-03-2204:08:53现汇买入价87.91现钞买入价87.21卖出价88.25基准价88.1中行折算价88.1

3月22日汇率美元多少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18年3月22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3167元,1欧元对人民币7.8020元,100日元对人民币5.9626元,1港元对人民币0.80509元,1英镑对人民币8.9347元,1澳大利亚元对人民币4.9095元,1新西兰元对人民币4.5662元,1新加坡元对人民币4.8147元。

即期汇率USD/记孙但绝裂耐讨聚菜多HKD=7.8510/70三个月美元贴水60个点美出口价值500万港币的货物三个月

简单来说,可以相当于持有500万港币(500W/7.8510=63.686W美元),三月后将兑换为美元,风险在于美元升值,购入63.686W美元头寸,三月后交割即可。

退烧而已,但难以降温

(一)2022年4月25日,央行决定自2022年5月15日起,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由9%下调至8%),这是历史上首次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先前均为上调),其目的在于象征性地释放虽弱但还在的稳汇率信号。

(二)2021年以来,央行共3次调整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前两次均为上调,且上调幅度均为2个百分点,其目的在于给当时持续升值的人民币行情降温。

1、2021年5月31日,央行宣布“为加强金融机构外汇流动性管理……自2021年6月15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即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5%提高到7%”的消息,这是央行时隔14年之后首次重启外汇存款准备金率这一工具。

2、2021年12月9日,央行宣布“为加强金融机构外汇流动性管理……自2021年12月15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即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7%提高到9%”,一年之内连续两次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

(一)近期人民币走弱幅度与速度均明显超出预期,感觉是被压抑很久情绪的集中宣泄与释放。离在岸人民币汇率分别从2022年4月18日的6.3789和6.3628大幅贬至6.5716和6.5594,短短一周贬值幅度便高达3.02%和3.09%,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也由4月18日的6.3763下调至6.5590(贬值幅度高达2.87%)。

(二)很显然,和2021年两次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是为了给人民币升值的行情降降温类似,本次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则是为了给持续走弱的人民币行情降降温,让人民币贬得慢一些、缓一些。具体看,央行此次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相当于向市场释放出更多的美元流动性,不仅有助于提升金融机构外汇资金运用能力,也有助于缓解近期不断超调的人民币汇率,向市场传递出稳预期的纠偏信号。

(三)过去很长时期,持续超预期的出口数据有关以及热钱持续流入导致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较为强烈。但是今年,特别3月以来,美联储正式进入加息周期且即将启动缩表周期,导致中美利差急剧收窄甚至倒挂,跨境资本出现异常流动,外贸向常态回归,先前持续升值的人民币积蓄着较大的贬值压力。从这个角度看,近期人民币大幅贬值某种程度上只是情绪与压力的释放,而这种释放的过程似乎还未结束,人民币贬值之路仍将持续。

(四)今年4月中下旬以来,受内外因素影响,人民币快速走弱,出现一定超调现象,提升了企业外币融资成本,加大了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的难度。此次针对外币降准是逆周期的重要举措之一,有助于改变近期一直处于单边贬值态势的人民币行情,减弱羊群效应的影响,让人民币走势更为理性,推动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外汇市场趋于平衡。

(五)但是,也应该看到,本次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仅下调1个百分点,和2021年连续两次上调2个百分点相比,力度明显偏弱,且5月15日开始实施,因此其在效果上也许仅能起到传递信号的作用,而且可能并非最后一次。我们预计,人民币走弱行情的节奏在短期内虽会有一定波折,但持续走弱的方向并没有发生变化,未来外汇存款准备金率这一工具仍有极大可能会被再次使用。

(一)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的内涵是一致的。2004年10月29日,央行发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管理规定》(银发(2004)252号),明确了外汇存款准备金的主要内涵:

1、外汇存款准备金(央行不计付利息)是指金融机构按照规定将其吸收外汇存款的一定比例交存央行的存款。其中,

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当月外汇准备金存款余额/上月末外汇存款余额

2、央行对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按月考核。其中,金融机构应在每月15日前将准备金存款划至央行指定账户,当月15日至下月14日期间金融机构的外汇存款准备金余额与其上月末外汇存款余额之比,不得低于外汇存款准备金率。

3、美元与港币存款按原币种计算缴存存款准备金,其他币种的外汇存款折算成美元缴存。

(二)历年上我国对外汇存款准备金率总共调整6次,分别为2004年1次、2006年1次、2007年1次、2021年2次以及2022年1次。其中,2022年以前的五次外汇存款准备金调整均为上调,其目的均是为了抑制人民币过快升值。

(三)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被视为央行放松外币银根,提高银行外币信贷投放能力。同样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内涵也在于释放外汇市场上的美元流动性,提高银行美元资产投放能力,从而缓解人民币持续贬值压力。截至2022年3月,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已经达到1.05万亿美元,下调1个百分点外汇存款准备金率意味着可用于影响外汇存款大致为100亿美元,影响相对有限。特别是,我们看到,2014年以来外汇存贷比一直呈现的是趋势下降的态势,这意味着外汇存款超贷的现象并没有出现。因此,从这个角度看,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也许只是想让市场冷静冷静,希望人民币不要贬得太快而已。

(四)现在政策层面的考虑是兼顾内外均衡,但阶段性看内外均衡总要有一个不均衡,这种情况下打破外部均衡也许是实现内部均衡的一个可选路径,如此才能更好发挥汇率作为自动调节器的功能,既有助于释放压力和情绪,又能缓解诸多矛盾,这不得不让我重新想起2015年的811汇改,历史的确在重演。

【招商策略】通胀上行对货币政策影响几何?——金融市场流动性与监管动态周报(0412)

上周公开市场净回笼100亿元,货币市场利率下行,短、长端国债收益率略上行。股市方面,北上资金持续净流出,融资资金转净买入,重要股东减持规模增加,宽基ETF以净赎回为主,新成立基金规模大幅减少,股市整体流动性持续偏弱。从投资者偏好来看,北上资金大幅买入电子、机械设备、家用电器等,融资净买入食品饮料、交通运输、非银金融等;中证500ETF和信息技术ETF赎回较多,券商ETF申购较多。海外市场风险偏好改善,美元指数回落,美债收益率下行。

核心观点

⚑ 通胀上行对货币政策影响几何?2003年以来,主要有四个阶段CPI同比增速超过同期**预期目标,包括:2003/12-2004/12,2007/6-2008/12,2010/11-2012/1,2019/10-2020/3。除第四个阶段外,前三个阶段都对应了国内的加息/升准周期。另外,在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央行连续上调逆回购&MLF利率,但期间CPI保持平稳,PPI上行。2021年3月CPI和PPI数据均超预期,目前PPI上行已经受到管理部门的重点关注,不过综合考虑目前CPI的情况以及PPI上行的动力来源,短期通过货币政策对通胀进行干预的概率较低,国内货币政策环境有望维持紧平衡的状态。 

⚑ 上周(4月5日-4月9日)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央行开展逆回购400亿元,同期有500亿元央行逆回购到期,净回笼100亿元。未来一周有1000亿MLF和400亿逆回购到期,且本周过后税期临近,关注央行公开市场对冲情况。

⚑ 货币市场利率下行,短、长端国债收益率上行,同业存单发行规模扩大,发行利率均下行。截至4月9日,R007下行15.5bp,DR007下行12.5bp,1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1.1bp,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1.1bp,同业存单发行规模增加1771.1亿元,1M/3M/6M同业存单利率均下行。

⚑ 股市方面,A股市场流动性略改善,招商A股流动性指数为-2.68。北上资金流出,净流出53.3亿元;融资余额回流,融资资金净买入107.7亿元;ETF净流出36.7亿元;新成立偏股类公募基金份额大幅减少。重要股东净减持规模增加,公布的计划减持规模下降。

⚑ 从投资者偏好来看,陆股通净买入较多的有电子、机械设备、家用电器等,净卖出规模较高的行业是食品饮料、汽车、休闲服务等;融资资金买入较多的为食品饮料、交通运输、非银金融等,净卖出较多的包括电气设备、商业贸易、银行等。个股方面,陆股通净买入亿纬锂能最多,净卖出贵州茅台最高;融资客大幅加仓贵州茅台,卖出较多的为宁德时代、通威股份、交通银行等。宽指ETF以净赎回为主,其中中证500ETF赎回最多;行业ETF申赎参半,其中券商ETF申购较多,信息技术ETF赎回较多;净申购最高的为华宝中证全指证券ETF;净赎回最高的为国泰中证军工ETF。

⚑  海外市场方面美元指数回落,短、长端美债收益率下行,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具体地,VIX指数下降0.64至16.69。美债1年期收益率下行1.0bp,10年期收益率下行5.0bp。美元指数下降0.82。

⚑风险提示:经济数据低于预期;政策超预期收紧

01

流动性专题

※通胀上行对货币政策影响几何?

上周公布的通胀数据显示,3月CPI同比转正至0.4%,前值-0.2%;PPI同比4.4%,前值1.7%,均超过市场一致预期水平。通胀上行引发市场对货币政策的担忧,那么在历史通胀上行期间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如何?

以每年**预期通胀目标为参考,2003年以来,主要有四个阶段CPI同比增速超过同期**预期目标,包括:2003/12-2004/12,2007/6-2008/12,2010/11-2012/1,2019/10-2020/3。除第四个阶段外,前三个阶段都对应了国内的加息/升准周期。另外,在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央行连续上调逆回购&MLF利率,但期间CPI保持平稳,PPI上行。

1、第一阶段:2003/12-2004/10

根据公募基金半年报和年报公布的全部持仓,我们分别统计了主这个阶段的通胀主要源于粮价上涨、油价上涨以及国内投资拉动,央行在通胀超过预期目标后实施了升准/加息操作,调整幅度较小。2003年下半年非典疫情消散,国内经济复苏,粮食涨价带动CPI大幅上行,2003年9月开始CPI当月同比超过1%,央行实施了本轮第一次升准操作;2003年12月开始CPI累计同比增速超过1%。进入2014年后,CPI继续上行,2004年1月CPI同比增速高达3.2%;在原油价格上涨以及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加的带动下,PPI也大幅上行,4月PPI同比增速已达5%,4月25日央行进行第二次升准,并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将金融机构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与其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状况等指标挂钩,以制约资本充足率不足且资产质量不高的金融机构的贷款扩张。尽管如此,CPI和PPI仍在继续上行,2004年10月29日,央行加息,提高基准利率27bp。直到2005年,通胀才重回下行通道。动偏股公募基金所持前100大、300大和500大重仓股的持仓比例,用以衡量公募基金的持仓集中度。2017年以来,公募基金持仓趋势性向龙头集中,持仓集中度持续提高。

2、第二阶段:2007/6-2008/12

此次通胀属于油价飙升导致的成本输入型通胀,通胀程度在历年属于较严重的,央行也采取了严格的货币紧缩政策用以抑制通胀,并且货币政策收紧早于通胀明显上行。2007年以来,原油价格大涨,布伦特原油从年初的56.7美元/桶最高涨至2008年7月初的144美元/桶。在油价大幅上行的带动下,国内CPI率先走高,2007年3月CPI当月同比达到3.3%,2007年月CPI累计同比超过当期**预期目标的3%,并一直持续到2008年12月。2007年10月国内PPI大幅走高,当月同比达到3.2%。

2006年8月央行已经进行一次加息和三次升准,2007年又连续加息和升准,且央行在公开市场通过正回购回收市场流动性,但是通胀仍在走高,直到2008年7月油价冲高回落,这轮通胀压力才逐渐开始缓解。

3、第三阶段:2010/11-2012/1

在前期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大规模的财政刺激计划下,国内通胀压力增加,央行提前升准,并在通胀压力进一步显现后连续多次加息。在金融危机后国内货币政策转向适度宽松,并推出了四万亿的财政刺激计划,国内基建投资增速在2009年快速拉升,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速最高在2009年6月达到最高(50.8%)。投资的扩张推动对国内大宗商品的需求,并带动国内生产成本上涨,PPI在2010年大幅上行。另一方面,2009年和2010年国内流动性总量扩张,M2保持了高速增长,超发的流动性流入房地产市场,带动房价上涨。而由于自然灾害等因素,基础农产品价格接连上涨,带动CPI上行。2010年5月CPI当月同比增速开始超过3%。直到2012年,CPI和PPI才开始明显回落,通胀压力缓解。

在此期间,央行从2010年初开启了本轮升准,并于2010年10月开始本轮第一次加息,连续5次累计提高基准利率1.25%。 

4、第四阶段:2016/11-2018/10

与其他各阶段不同,此轮通胀主要表现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动PPI大幅上行,而对CPI的影响有限,尽管央行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但更多是为了配合金融去杠杆,随行就市上行。第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从2015年末开启一轮上行。第二,2015年末**提出了针对传统行业(如有色、钢铁、煤炭等)的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后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开始触底回升,供给端落后产能的出清带动大宗商品开启了一轮涨价周期。第三,房地产投资拉动上游资源品需求。在多因素推动下,资源品涨价推动PPI上涨,2016年12月PPI同比增速达到5.5%,最高涨至6.9%,2018年PPI开始回落但一直到2018年11月才回落至3%以下。

在此期间,央行在2017年至2018年4月有四次上调逆回购&MLF利率。一方面,当时正值美联储加息周期;另一方面,国内金融去杠杆,金融体系流动性逐渐收紧,公开市场操作利率随行就市上行。因此综合来看,这个阶段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上调更主要是配合降杠杆、防风险的金融监管目标,与通胀的关系较小。 

对比到当前来看,本轮通胀上行由PPI主导,CPI温和回暖。3月CPI同比转正,未来在基数效应、疫苗接种推进后服务消费恢复等因素下,CPI有望继续上行。不过考虑到猪价处于下行周期,预计CPI整体温和回升。

相比之下,在海外经济复苏、美国经济刺激计划、海外货币政策维持宽松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大宗商品价格上行,推动PPI不断走高。4月8日,***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会议表示,“要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特别是关注大宗商品价格走势”;4月9日发改委在对通胀数据的回应中表示,“3月PPI同比上涨4.4%,主要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输入型因素、去年同期对比基数低等技术性因素叠加影响,上涨是阶段性的”。由此来看,目前PPI的上行已经受到管理部门的重点关注,不过综合考虑目前CPI的情况以及PPI上行的动力来源,短期通过货币政策对通胀进行干预的概率较低,国内货币政策环境有望维持紧平衡的状态,未来如果出现超预期上行,不排除政策调整的可能。 

02

监管动向

03

货币政策工具与资金成本

上周(4月5日-4月9日)公开市场净回笼100亿元。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央行开展逆回购400亿元,同期有500亿元央行逆回购到期,未来一周将有400亿元逆回购到期,1000亿元MLF到期。且本周过后税期临近,关注央行对冲情况。

货币市场利率下行,R007与DR007利差缩小;短、长端国债收益率上行,期限利差与前期持平。截至4月9日,R007为1.93%,较前期下行15.5bp,DR007为1.97%,较前期下行12.5bp,两者利差下降3.0bp至-0.05%。1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上升1.1bp至2.59%,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上升1.1bp至3.21%,期限利差与前期持平为0.62%。

同业存单发行规模扩大,发行利率均下行。4月5日-4月9日,同业存单发行620只,较上期增多106只;发行总规模4372.5亿元,较上期增多1771.1亿元;截至4月9日,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发行利率分别较前期变化-1.0bp、-3.8bp、-3.3bp至2.45%、2.81%、3.02%。

04

股市资金供需

(1)资金供给

资金供给方面,4月5日-4月9日,新成立偏股类公募基金38.4亿份,较前期减少72.9亿份。股票型ETF持续净流出,对应净流出36.7亿份。融资余额回流,全周整个市场融资净买入107.7亿元,截止4月9日,A股融资余额为15148.5亿元。陆股通资金持续净流出,当周净流出规模为53.3亿元。

(2)资金需求

资金需求方面,4月5日-4月9日,IPO融资金额回升至118.9亿元,共有13家公司进行IPO发行,未来一周将有11家公司进行IPO发行,计划募资规模116.9亿元。重要股东净减持规模扩大,净减持17.1亿元;公告的计划减持规模74.7亿元,较前期下降。

限售解禁市值为190.0亿元(首发原股东限售股解禁61.7亿元,首发一般股份解禁111.1亿元,定增股份解禁7.3亿元,其他9.9亿元),较前期下降。未来一周解禁规模上升至434.7亿元(首发原股东限售股解禁164.2亿元,首发一般股份解禁19.7亿元,定增股份解禁249.6亿元,其他1.2亿元)。

05

投资者情绪

4月5日-4月9日,当周融资买入额为2384.5亿元;截止4月9日,占A股成交额比例为8.6%,较前期上升,投资者交易活跃度增强,股权风险溢价上升。

06

投资者偏好

(1)陆股通

4月5日-4月9日,陆股通资金净流出53.3亿元。行业偏好上,电子、机械设备、家用电器这三个行业净买入规模较高,买入金额分别为17.4亿元、13.9亿元、10.3亿元。净卖出规模较高的行业是食品饮料、汽车、休闲服务等行业。个股方面,净买入规模较高的主要包括亿纬锂能(+7.3亿元)、三一重工(+7.1亿元)、晨光文具(+4.1亿元)等;净卖出规模较高的主要包括贵州茅台(-36.5亿元)、中国中免(-15.2亿元)、潍柴动力(-12.2亿元)等。

(2)融资交易

4月5日-4月9日,融资资金净流入107.7亿元。具体来看,本周融资资金买入食品饮料(+13.1亿元)、交通运输(+12.3亿元)、非银金融(+10.9亿元)等行业,净卖出电气设备(-2.6亿元)、商业贸易(-2.1亿元)、银行(-1.2亿元)等行业。个股方面,融资净买入规模较高的为贵州茅台(+8.3亿元)、中远海控(+7.9亿元)、中国平安(+6.0亿元)等;融资净卖出规模较高的包括宁德时代(-5.5亿元)、通威股份(-2.0亿元)、交通银行(-1.9亿元)等。

(3)ETF净申购赎回

4月5日-4月9日,ETF净赎回,当周净赎回20.4亿份,宽指ETF以净赎回为主,其中中证500ETF赎回最多;行业ETF申赎参半,其中券商ETF申购较多,信息技术ETF赎回较多;具体的,沪深300ETF净赎回0.6亿份;创业板ETF净赎回2.5亿份;中证500ETF净赎回3.1亿份;上证50ETF净申购0.6亿份。行业方面,信息技术ETF净赎回8.9亿份;消费ETF净申购1.5亿份;医*ETF净赎回1.6亿份;券商ETF净申购4.8亿份;金融地产ETF净申购0.9亿份;军工ETF净赎回2.9亿份;原材料ETF净赎回1.3亿份;新能源&智能汽车ETF净赎回1.9亿份。

4月5日-4月9日,股票型ETF净申购规模最高的为华宝中证全指证券ETF(+3.8亿份),南方中证全指证券公司ETF(+1.3亿份)净申购规模次之;净赎回规模最高的为国泰中证军工ETF(-2.5亿份),南方中证500ETF(-2.5亿份)次之。

07

外汇市场

4月5日-4月9日,美元指数回落,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截止4月9日,美元指数收于92.18,较前期(4月4日)下降0.82点,人民币汇率指数较前期下降0.2点收于96.6点,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即期汇率、离岸汇率均下降,分别为6.54、6.56、6.56,人民币升值。

另外,美元兑港币汇率有所回升,港币相对美元继续贬值。

08

海外金融市场流动性跟踪

(1)国外主要央行动向

上周美联储公布货币政策会议纪要:将政策利率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水平保持在0-0.25%不变,符合预期,同时将超额准备金利率(IOER)仍维持在0.10%,维持贴现利率在0.25%不变;将继续每月购买至少1200亿美元债券,并表示没有减缓债券购买步伐的意愿,尽管经济有所好转,但经济仍远未达到美联储的目标,经济和就业“远低于”预期水平。美联储**鲍威尔指出:货币市场利率可能面临下行压力,如果隔夜利率出现过度下行压力,美联储将在6月会议之前对超额准备金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调整,以支持有效的政策执行,并确保联邦基金利率保持在目标范围内。欧洲央行公布三月会议纪要:欧元区经济形势将改善,不确定性仍然较高。在外汇市场上人们对美国增长更快的期望以及宽松的美国货币政策的预期给美元的名义有效汇率以及美元对欧元的汇率带来了上行压力;持续进行的疫苗接种,对新冠疫情大流行的有效防控以及美国额外的财政刺激措施的结合,前景得到了改善。澳洲联储公布利率决议:维持基准利率于0.1%不变,将3年期国债收益率目标维持在0.1%不变,符合预期。

(2)利率

4月5日-4月9日,短、长端美债收益率下行,利差缩小。美国1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1.0bp至0.06%,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5.0bp至1.67%,利差缩小4.0bp至1.61%,截止4月9日,美元LIBOR以下行为主,隔夜LIBOR下降0.59bp,1周LIBOR下降0.09bp,1个月LIBOR上升0.01bp,3个月LIBOR下降0.68bp,

(3)海外市场情绪 

上周VIX指数回落,全周较前期(4月4日)下降0.64点至16.69,市场风险偏好改善。上周标普500指数上涨2.71%,纳斯达克指数上涨3.12%。4月8日美联储**鲍威尔发表鸽派言论,提振市场情绪,美股继续走高。

- END -

相关报告

《招商A股流动性研究体系与流动性指数——A股市流动性研究之四》,2016年8月

《A股机构投资者全景图—股票市场SCP范式研究之一》,2017年10月

《ETF大幅赎回,美元指数持续上行——金融市场流动性与监管动态周报(0406)》

分析师承诺

重要声明

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招商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完整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招商证券认为可靠,但招商证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亦仅供参考。

港币兑换美金怎么算啊!!!

是以美元汇率为基准汇率的

十万港币相当于多少美元

截止目前为止中国银行公布的最新港币汇率中间价2012年03月19日17:50:29100港币=81.37元人民币所以20万港币相当于162740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