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宝大健康最新净值(162411华宝油气7月20净值)

162411华宝油气7月20净值

华宝标普石油指数基金(基金代码162411,高风险,波动幅度较大,适合较激进的投资者)2015年7月16日单位净值为0.6550元;QDII基金投资于境外证券市场,基金净值更新往往滞后一个交易日,7月20日的基金净值需要等到明天晚上才会更新。

基金中的明星基金有哪些?

  明星基金:现在泛指业绩回报前10位的基金产品。这是单纯强调基金业绩的一种排名方法。  而这种称呼源自证券报每年的评奖奖项。现在已经不办法这样的奖项了,因为存在误导投资人只关注短期业绩回报,而忽略风险控制。但社会上还是会将业绩排名靠前的基金经理称为“明星基金经理”。基金业绩排名每年都也较大变化,  2008年  由股票型基金、各类混合型基金及封闭式基金组成的偏股型基金,可谓是全盘皆输。  在股票型基金中,泰达荷银成长以年收益-31.61%名列第一。华夏大盘精选以年收益-34.88%排名第二,金鹰中小盘精选以年收益-35.03%名列第三。另外,华宝兴业多策略增长、华夏复兴、鹏华行业成长、嘉实理财通增长、泰达荷银周期、工银瑞信核心价值、嘉实成长收益进入前十名。  债券型基金中,中信稳定双利债基、国泰金龙债基、华夏债券基金位列前三名,基金收益从11.47%到12.72%不等。在这些基金的投资收益中,债券投资的收益显然贡献良多。  2009年  华夏大盘精选以116.19%的净值增长率荣登榜首,银华核心价值、新华优选成长、易方达深证100ETF、兴业社会责任股票等位列2009年开放式基金前十名。  2010年 业绩排名前10位的基金:  华商盛世成长  2 银河行业股票  3 华夏策略混合  4 嘉实增长混合  5 华商动态阿尔法  6 华夏大盘精选  7 华夏优势增长  8 天治创新先锋  9 信达澳银中小盘  10 嘉实优质企业  供你参考。

基金买卖净值

必须在每天的15点以前进行买卖,买卖的净值就是当天的,不过可能要隔几天才能看到自己的份额

跟上春躁行情——医*健康产业该怎么投?

近日,华宝基金国内投资部副总经理光磊做客中国基金报粉丝群。

 

医*板块在2018年走出了“过山车式”行情。上半年一枝独秀、下半年受政策面影响而重挫。而近日,医*板块在如火如荼的“春季躁动”中重新起航,相关个股表现亮丽,行业基金也收获颇丰。

 

与去年上半年那波行情不同,此轮医*股上涨叠加了政策面松动、估值修复和年报业绩兑现等多重因素,华宝基金国内投资部副总经理光磊认为,在投资上需要紧跟政策趋势,过去凭借单一*物进入医保的商业模式是有问题的,将来一定要根据国家大的创新方向走,看好创新*和相关创新*产业链未来的投资机会。

 

鉴于此,华宝基金于2月28日发行一只华宝大健康混合型基金,重点布*医*健康产业,以迎接创新*及其产业链的新机遇。

 

以下是此次内容实录,供大家参考。

 

问:最近大家都比较关注科创板的消息,生物医*行业也是科创板的五个准入行业之一,科创板的落地会给医*行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光磊:生物医*行业是科创板五大行业之一,从这个角度来说,可以看出国家是希望鼓励整个医*行业的创新和发展的。我们认为如果有一批质量相对比较高的公司,借助这次科创板上市的机会拿到投资的话,会加速其研发创新的速度。体现在整个行业影响上,可能会加速创新,要服务产业链收入和订单的增长,所以它对整个医*行业来讲应该是正面影响。另外一方面这一类公司上市可能也会对研发型的企业是一个鼓励。将来整个创新研发的氛围会更好。

 

另外一种可能性是科创板上市之后,整个医*行业对研发型公司并购速度加快,将来促进医*的价值重估。

 

问:国家今年的4+7政策全面推进的情况下,医*基金还有表现机会吗?

 

光磊:首先,降价肯定是长期的趋势,我们不能只单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看这件事情。事实上,从2011年开始,就已经出现了医保控费的情况,当时实际上也是对医*产品降价政策的考虑。在那个阶段很多医*行业的公司由于没有做好准备,确实也出现了收入和利润下滑。

 

其次,医*行业事关生老病死与国计民生,既要兼顾效率,也需要注重公平。我们可以看一下海外医*发展的历史。在九十年代,全世界60%的创新*诞生于欧洲,40%在美国。但是到了2000年之后,80%的创新*诞生在美国了,等于是说欧洲跟美国出现了此消彼长情况,那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其实就是整个医*政策的变化。欧洲是奉行福利资本主义制度,*价尽可能压的越低越好,在这个过程里会强制使用非专利*物,所以导致医*公司做研发的动力越来越差,不太愿意去做创新型*物的研发了,而美国医*行业是一个相对比较市场化的典范。美国医*行业政策对于整个创新*物给予比较高的溢价,在专利保护期内可以尽可能的卖高,但是在专利保护到期之后,如果有仿制*,美国的医保立刻会把仿制*纳入名单之内,而仿制*会比创新*在专利到期之前降价幅度更大,降百分之七八十也非常常见。从这个角度来看,它既是鼓励的企业的效率,也兼顾了公平,让绝大多数人能够用得起*。

 

我国在过去十年,无论是医*方面的监管政策,还是整个新*的申报审批流程,其实都是向美国学习的。所以我们相信一方面降价是大趋势,但这降价肯定是针对仿制*的,另一方面政策鼓励向创新的方向走。

 

所以我们想达成的效果也可以参考美国,从处方量占比来看,美国的仿制*处方量占比能够占八成,专利*只占两成,从销售额占比来看,专利*能占八成,仿制*只占两成,所以我们医保最终改革的结果也是想兼顾效率和公平。从我国成立医保*这事情上来看,就已经很明白了,是把医*的整个招标采购谈判和支付纳入同一个体系内,结束了过去九龙治水的*面,所以我们可以判断未来政策导向一定也是在仿制*领域,尽可能让价格能够回到正常水平,让大多数人都用得起*,减少医保压力,同时鼓励研发创新。

 

最后落实在投资上,我们也需要紧跟政策趋势,过去凭借单一*物进入医保的商业模式是有问题的,将来一定要根据国家大的创新方向走,不管是这个创新*还是创新产业链,我们觉得机会都非常大。而过去仿制*公司会出现大量分化,很多企业躺着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事实上,我们最近新发的华宝大健康基金聚焦的医*核心资产也将主要着眼于创新*及其相关产业链。

 

问:医*生物未来几年的发展方向及如何寻找把握高成长与行业风口?医*股基本面分析筛选的重点及如何避免风险?

光磊:由于整个政策大方向在过去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所以我们要紧跟政策方向。首先,从投资策略上来讲,我们非常看好创新*及创新*相关的产业链,所谓的创新*是指在生物医*企业里研发做的比较好的,有重磅品种储备,正在申报或者是即将获批的企业,我们认为其未来市场潜力会非常大,包括国家政策导向上也是希望能够把仿制*挤压出来的支付能力,置换给有创新能力的那批*物。

 

其次,在整体大背景下,医*行业也在进行转型,多数医*公司也会开始投入更多的人力与财务资源在研发投入上。在整个医*创新的宏观大背景下,外包服务的进展也非常快。这个有点类似于美国的淘金热,淘金是一个收益很大的生意,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挖到金子,创新*也不是每家都能做的出来,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提供服务的人,也就类似于淘金热里“卖水者”或者“卖牛仔裤”的人,它的订单会增长飞快,可以得到确定性的收益。

 

再次,既然整个医保目录里产品降价是大概率事件,那我们的投资可以尽量规避降价因素,找一些与医保支付无关的东西,比如说在医*领域,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优秀的OTC类的公司,也就是主要是在*店销售的*品,也包括一些有消费属性的*物公司,他们的产品本身就是消费者自主选择的,有自己的产品和品牌溢价,这样的公司其实跟医保降价是没有任何关系的,所以我们认为这样的公司如果有平稳的增长,也是一个值得投资的领域。第三块是医疗服务,我们国家一个很大的政策导向也是希望能够破除以*养医,增加服务的价值。我们也可以看到在最近几年里,整个民营医*服务的连锁品牌化集中化的趋势非常明显,典型的包括眼科、体检等,而且他们的业务增长也很快,我们觉得在整个全民健康观念不断提升的大背景下,这个领域也会蕴含非常大的投资机会。

 

最后,在整个大健康领域,我们非常关心年轻一代消费意识觉醒之后带来的消费观念的提升,给医*健康产业带来的机会,这可能不是偏向于治疗,而更偏向于健康管理。举例来说,过去营养膳食补充剂,比如善存这样,用于补充维生素的产品发展的非常快,那么最近几年大家会更关心健身塑形相关的产品,我们认为在整个新生代消费升级的背景下,这块领域也会比较快的发展。

 

问:您好,光总。我注意到您有12年的证券投资经验,这在基金行业中可以称为资历很深的专业投资者了。您可以具体介绍下您的投资风格吗?现在“黑天鹅”频现的医*板块,除了估值,看哪些指标更靠谱?您是用什么方法避开“黑天鹅”袭击的?

 

光磊:马丁·路德在宗教改革运动中,提出“信仰得救”。在我的投资过程中,兼顾回报的同时,稳健也是我的信仰。在投资“可持续”的同时,我也在努力寻找“确定性”。医*为长期成长性行业,子行业和公司差异化程度极高,致力于深入企业基本面的同时,我也坚定持有个股成长的最佳阶段。以返朴归真为基本的投资理念,通过深度的研究,致力于寻求可持续增长以及竞争力可持续拓宽的公司,以期获利于公司价值的可持续成长。

 

我们的华宝医*生物基金在过去一年里,几乎规避了所有的黑天鹅事件,其实最核心的原因,除了大家常见的关注这种财务指标上的异常之外,还有值得关注的是上市公司本身的产品风险或者业务风险。比如说财务异常的公司,我们不单是看它的收入和利润,也同时兼顾现金流、应收账款、存货周转率等财务指标,一些利润率高的异常公司,它的现金流、存货也都可能有比较大的出入,那这种公司是非常值得怀疑的。从财务与业务方面的筛查,其实就是在投资之前就知道这个公司可能在哪些点上会爆发风险。在投资的过程里我们要主动做出权衡、选择与取舍,对于风险比较大的公司,如果估值又非常贵,或者说蕴含比较大的风险的时候,我们会自己主动选择放弃。

 

这么做其实也蕴含一种风险,如果这个公司财务造假或者有问题,但是它没有暴露出来,在比较长的时间,它甚至有可能是上涨的。我们可以看到去年某些暴露风险的公司,在过去五年的时间里可能反而是一只大牛股。如果是遇到这种情况,我觉得错过这些公司我们也不后悔。我们如果知道它是有风险的,只是并不知道风险会在未来什么时候发生,那么我们宁愿错过这种投资机会。

 

问:自去年发生“疫苗事件”之后,医*基金一直不怎么样,那么2019年医*主题板块基金该怎么投?

光磊:疫苗事件的发生确实对整个行业造成了比较大的冲击。但另外一方面,站在我们的角度看,我们长期投资这个行业,最终得到的是行业的收入和利润的增长,所以这种短期事件的冲击其实是一次性的,拉长来看,大家还是需要为整个医*健康付费的。所以我们认为长期投资其实是没有问题,特别是在整个疫苗事件之后,把整个行业的估值也带到了一个相对比较低的水平上,站在这个起点上看,长期是个比较好的机会。

 

问:今年以来由于A股估值低,内外资不断买入,指数也接近贸易战前的3000点。医*股也反弹了不少,机构给出继续买进的理由还是估值低。据说带量采购又要继续推进,*价下跌的趋势继续。说是利好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感觉标的就那么几个,估值也不便宜,怎么在医*股或医*主题基金里淘金?如果后续大盘和医*股估值回到历史均值水平,我们该怎么操作?

 

光磊:今年很明显的现象是北上资金买入相对比较汹涌,而且他们喜欢买的那些标的就是所谓的消费白马,以食品饮料和家电为主,医*买的相对少一些。但总体来看,医*行业的财务特征和消费行业还是比较相近的,所以我们觉得如果MSCI最终把权重提上来之后,医*行业部分优秀的公司可能会得到外资的青睐。

 

对于创新*,我觉得分几方面来看,第一就是创新*中好的公司确实不多,就是因为不多,所以才更值得集中。第二就是虽然在国内上市的创新*公司不多,但是创新*产业链公司还是不少的,这一块的景气度也是非常高,可以关注。

 

过去一年里,香港交易所其实也非常鼓励研发型的医*公司单独上市,也就是bio-tech型的公司,它可能收入和利润还没有,但是有非常优秀的在研品种、即将获批的品种,我们也非常看重这一块的投资方向。医*板块经历了2018年的下跌之后,相对于A股的溢价水平已经回到较低水平上。所以估值的问题,我觉得短期不是一个值得担心的问题,这个点上估值还是相对比较便宜的。

 

问:尽管年后股市持续向上,但实体经济却反馈不理想,在普遍认为2019是很困难的一年中,大健康医*生物类基金会逆势而上么?

 

光磊:如果您认为2019年整个经济形势不好,投资风险很大的话,那么这样一个跟经济周期弱相关,长期方向比较明确的行业,我们反而认为是一个更该投资的领域。

 

问:您近期新发的这只基金可以投资港股吗?请问基金经理,怎么看待港股医*板块?

 

光磊:是的。华宝大健康纳入港股为投资范围。我们之所以这么考虑,其中的重点,也是前面刚给大家介绍的,因为香港上市的一批比较有潜力的bio-tech公司,也就是所谓的研发型的公司,有比较不错的创新*储备品种,这些是我们这个大健康新基金未来关注和投资的重点。但是另外一方面,因为这个创新和定价其实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所以我们也会谨慎的考虑。

 

问:怎么看待第二轮*品集采的降价幅度?会不会超过第一次?

 

光磊:低端题材的平均降价幅度有60%,极端一点会达到90%。所以我们认为其实第二轮降价的幅度也未必会低,但是品种上跟第一次会有所差异,具体是什么品种,还是要看最后行业竞争格*和企业的自主报价行为。但我想说的一点是,降价幅度其实肯定是一次性降到位的,都是企业自主申报和市场竞争的结果,在美国也是一样,在专利到期之后降价百分之七八十也是非常常见的,所以我们觉得整个大的医*行业的背景和政策方向肯定都是往美国的方向在走。

 

问:想了解下新环境下仿制*厂会有哪些机遇和挑战?

 

光磊:目前绝大多数*厂的收入和利润来源也是仿制*,我们觉得在新的环境下,仿制*的投资逻辑也变了,过去如果有一个很厉害的仿制*品种,这样的企业几乎是可以躺着挣钱的,未来有降价的压力在,所以仿制*的逻辑也会分化,大部分仿制*企业的好日子是一去不复返了,少数有品种优势,比如有很多品种储备的,在规模上成本上生产上有优势的企业可能还会有投资机会。另外一方面,新环境下仿制*企业的成本优势会非常明显,所以给仿制*企业供给原料*的,如果有这块比较优质的原料*企业,它的机遇其实反而是在增加的。

 

问:2019年您更看好大市值的医*股,还是中小市值的医*股,此外,医*有很多个分领域,比如*房连锁,中*、医疗机械等,光总更看好哪些分领域呢?

 

光磊:投资医*股并不仅仅是关注它当前的市值,投资是投资它的未来,所以我们其实会更关注具体每个公司的业务、储备品种以及研发管线这些东西。细分领域上刚刚给大家也介绍了我们比较看好的几个领域,您所提到的这些比如说*房连锁也是非常好的,因为我们国家这个*房也是面临着品牌化集中化和连锁化的大背景,行业的增长有接近10%,那么在集中化的背景下,龙头企业优势也会越来越明显。医疗器械相对来说是比较分散的一个领域,短期还没有看到医保降价的影响,所以短期这些公司盈利情况都还是不错的。

 

问:PD-1及PD-L1是目前的明星,但PD-1形成了国际国内巨头合围抢食的情况,PD-L1又一直不能放量,国内的几家公司基本已经上市或正在上市,您更看好谁?

 

光磊:现在PD-1是市场上非常热点的一个话题。我们是认为机遇其实是均等的,未来也不会出现创新*的利润都被外资占据的*面,可能的结果是外资和中资的产品各占一席之地。国内几家上市的或正在上市的公司,我觉得我们既要关注他的研发进度,获批速度,也要关注获批之后公司的销售能力,所以最后这个谁能够胜出将是企业综合实力的结果。

 

问:今年目前看风险偏好提升,短期是否适合配置医*?

 

光磊:风险偏好确实有所提升,在这样一种环境下,我们觉得医*反而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特别是对长期投资,希望能够得到稳定回报的投资者而言。 2019年,大家其实担心的是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股票市场上涨可能是以体现风险偏好为主,但是我们作为医*行业增长的方向还是相对比较确定的。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既有盈利的提升,也会有风险偏好的提升,那么这样带来双击的结果。如果以长期投资的眼光来看医*行业的话,配置还是比较合适的。但对比较激进的、希望博反弹的投资者而言,那就不一定是要选择医*。

 

问:医院近几年一直在说医*零利润,前几年买*,还经常到*店买,图个便宜,这几年在医院工作的朋友都说买*在医院买就行,0利润,反映到医*行业上,是不是医*行业赚的更少了?

 

光磊:医院端想破除以*养基,缓解医患矛盾,所以整个医院终端的*品加价是希望是零利润零差价的。但是我觉得这个事情得这样看,第一,医院端对外的销售和医*公司向医院的销售这个是不受影响的,医院对外的销售利润就被挤压掉了,所以并不存在您所讲的是医*行业赚的更少了的问题。第二,在*店买的这个*品跟医院还是有差别的,特别是对处方*其实管的还是比较严的,所以这个*店的销售和医院销售还是有所区别。

 

站在我们的角度,我们也觉得这个*房的投资机会其实也是不错的。不光是这个销售便利性的问题,*房行业本身中国的几家龙头占率只有8%,存在品牌化和连锁化集中的机会。

 

问:基金经理在择股特别是白马股时对股息率指标如何看?

 

光磊:我们的投资并不仅仅是*限在所谓的白马股上,但如果您讲这个白马股的股息率指标,个人是这么看的,还是要看这个企业的业务,如果这个企业本身的ROE水平是足够高的,那么理论上来讲,它把这笔钱用于再生产或者是投入研发,它未来给股东带来的潜在回报会更高,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不给大家分红派息,反而是一个相对理性的选择。而对于那种比较成熟的企业,如果不需要扩大再生产,其收入利润水平是稳定的话,那股息水平应该是相对越高越好。

中国基金报:报道基金关注的一切

Chinafundnews

万水千山总是情,点个“好看”行不行!!!

华宝行业精远25号净值多少?

华宝行业精选(240010)2014-09-25净值1.1184元相关数据如下图:

基金净值查询370016

基金净值0.5660

每日基金净值

有两个网站比较适合1。酷基金网http://www.ourku.com2。数米网http://www.fund123.cn看你的提问,相信你是新基民,建议你有时间去这些专业基金网站的论坛里去恶补一下。

医*基金怎么投?这个基金经理讲透了

中国基金报记者朱文君

 

科创板撬动万亿级医*创新市场,中国版“纳斯达克”拔锚起航?A股每轮大牛市后,医*行业情况怎样?当前医*估值,又处于历史哪个时点?港股医*有哪些值得挖掘的热点?近日,华宝基金国内投资部副总经理光磊再次做客中国基金报粉丝群,光磊先生目前管理四只主动型基金,其中华宝医*生物和近期成立的华宝大健康为医*主题基金。就医*行业带量采购、医*股估值、科创板生物医*机遇、如何避免踩雷、医*行业基金特点等五大类投资者关注的行业热点问题,光磊一一为大家做了热心解答。

 

以下是此次内容实录,供大家参考。

 

一、科创板,

下一个万亿级医*“纳斯达克”

中国基金报粉丝提问:1. 科创板有很多生物医*企业在申报,有的则已经登陆美股、港股,剩下的好标的还多吗?还有在临床二期的亏损企业,如何避免踩雷?

 

2. 长期来看,好的医*企业的标准有哪些?

 

光磊:生物医*行业作为科创板重点支持的六大产业之一,确实最近有不少企业在申报,申报的公司跟之前在香港上市的公司还略有区别,因为港股之前已经有一批生物科技研发型的公司完成IPO。科创板尚未盈利公司的上市标准和联交所生物科技类公司不太一样,产品获得至少一项一类新*临床二期试验批件的公司可以上市。同时它对于有盈利的公司是另一套标准,有收入和利润的要求。从上市的规则看,我们认为整个科创对于生物医*行业支持力度还是较大的。

 

科创上市对于整个行业的投资有什么变化?我们觉得有两方面的变化,一方面是科创企业如果本身是研发型的企业,他是需要资金进行进一步的临床*物研究的,如果它融到资,这个研发的过程肯定是要加快的。所以在为*品研发服务的这一批创新*产业链上的公司,订单会有景气度的大幅提升。所以我们认为科创公司上市,首先是直接利好创新*服务产业链上的公司的;其次,科创对已经上市这些研发的公司都会有一个重新定价的过程,也会带来一次资产重估的投资机会; 最后,具体到上市的公司自己的研发体系,但该怎么去定价怎么做研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对于长期看好的医*公司,因为医*的不同子行业也是比较多的,标准也不太一样,但我们想说整个投资过程也并不只是看白马。白马是一个结果,是有一批公司做了正确的事情,最后才成长为更大市值的公司。所以我们建议其实还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这个公司具体是属于哪个子行业,这个子行业能够做大做强,持续发展的条件是什么?这样的公司是否具备?如果具备的话,那再进一步深入研究它的定价和估值是不是合理等。总而言之,我们认为医*投资本身是有多个子行业构成的,每个子行业的逻辑不太一样,叠加今年对于整个创新*的研究其实也在不断加厚加深,所以我们建议还是以构建投资组合或基金为主。

 

二、带量采购,重构医*格*

中国基金报粉丝提问:带量采购会不会改变整个医*行业的游戏规则,使得行业的整体盈利水平下降?

 

光磊:去年下半年“4+7带量采购”事件,*品价格降幅达到60~70%,极端的降了90%,确实对整个行业的投资信心有一定伤害。这个事情我们是这么看的,首先,“4+7带量采购”不是第一次出现的比较集中的*品降价,在2011年到2012年之间,大家可能还记得当时第一次提医保控费,对*品做了一次比较集中的降价处理,当然降幅没有现在这么大,但是也对制*行业造成过一次杀伤。当年部分公司收入和利润出现了增幅放缓,甚至是负增长,但是经过1年到2年之后,我们看到很多公司还能保持增长态势,所以我们说*品降价这件事本身来讲也不是一件新鲜事,有行业增长的背景在,其实并不会破坏行业本身的长期增长趋势的,只可能改变我们的投资逻辑以及具体公司的经营情况。

 

在这里我想稍微展开一下,关于“4+7带量采购”对整个医保体系的长远影响以及会往什么方向推演?我们首先看到在过去整个医疗体系下,整个*品的临床研究和试验、注册申报上市、集中采购销售、医保报销和价格检测等监管是分布在食*总*、卫计委、发改委、人社部等多个部委之间的。在多个部委监管下,中间有些环节有些可能会衔接不上,同时对于*品审评制度或者其他不合理的制度上仍有瑕疵,比如以*养医的现象,*品定价体系可能也存在一定问题,或者医保基金可能把很多钱花在了不该花的地方。

 

而现在成立的医保*是直接受***领导的,把各个部委过去的职能统一了起来。在其监管下,提高了医保资金的使用效率,在推广对整个*物的一致性评价之后,希望*品价格降下来,因为最终的目标是,希望*品研发体系能够像美国一样:仿制*的处方量占90%,专利*则占10%。而从销售额来看,仿制*只占销售额总额的20%,专利*占80%。

 

这有什么好处呢?从创新的角度看,医*企业只有获得了足够多的利润,他才有动力做研发和挑战新的疾病,所以*品在专利保护期之内,是允许卖高价的。但另一方面,不管是从医保资金的使用效率,还是从供应角度来讲,也需要有一批比较廉价的*物让大多人都看得起病。在90年代的时候,世界上的创新*欧洲和美国几乎是各占半壁江山,日本也有一些,可是在美国鼓励创新政策影响下,现在很多医*巨头都在美国,所以其实我们也是希望能够在科技创新方面、在*物领域达到这样的效果。

 

回到投资上来看,我们认为“4+7带量采购”并不会把行业置于一个非常绝望的困境,而是会令整个行业短期的增长逻辑发生变化,但行业长期的增长逻辑并不会改变。过去大家通过规模效益做大仿制*获取利润的模式恐怕不能实现了,现在更是应该通过创新*获取利润,鼓励研发。

 

三、医*是防守板块?

确定性的溢价才是真!

中国基金报粉丝提问:今年以来,医*股相对涨幅不大,带量采购继续推进,有人认为对医*股投资要继续观望,也有人认为医*股目前是估值较低的时候,目前买进医*股或医*基金合适吗?

 

中国基金报粉丝提问:医*股估值现在处于什么阶段?

 

光磊:由于资金成本和预期收益存在差别,中美两个市场是不一样的。也就是所谓的无风险收益率摆在这里,两个市场即便是同样的公司,它的估值都会有差别。

 

2016年以前,市场对医*公司的研发并没有特别的关注,同时从整个市场的导向来看,当时整个大的投资方向是以仿制*为主的,在这种情况下,用简单的PE或者PE/G估值法其实都是有合理性的。到了2017年之后,在整个政策导向的变化下,市场也开始关注研发了,对于一家公司当前的销售额以及未来的研发管线,我们一般是拆成两块来看的,对于当前的收入和利润,我们按照P/E估值给出合理市值,而研发管线则是根据它正在研究的产品来具体分析,所以对于这种研发类企业的估值,或者是某些公司只有在研产品而没有当前销售额,我们都是要对他的每一个具体产品去假设它峰值时候的销售额以及折现率,然后做敏感性分析后汇总,同时结合他们公司当前的销售额,如果有的话,就是销售按照PE或者是PB来估值,这两个加在一起。所以研发管线的估值确实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

 

去年有人提出说把研发费用加回来,算成利润,还原到上市公司去看估值是什么水平,我们觉得这样做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确实研发是有价值的,但是简单的把研发费用等同于利润,其实是忽略了公司之间在研产品的差异。所以我们不太建议这样做。

 

关于有朋友提问,现在医*股是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上?这个我们分两个维度来看,首先从绝对估值的角度来说,其实刚才也介绍了,应该是把这个公司的收入利润水平和研发管线同时做估值,然后加在一起来看。另外一块是从相对估值来看,因为我们知道过去十年整个医*板块的增长速度是GDP的两倍,而它的增长确定性又相对比较高,所以医*板块的整体估值是比沪深300有估值溢价的。这个估值溢价水平今年年初大概在93%左右,处于过去十年的历史低位。所以从业绩增长和估值溢价率两个维度来看,现在的医*估值水平不能说是一个很高的水平。尽管市场可能今年以来涨了不少,但是这个溢价率还是比较低的。

 

站在当前市场来看,医*的板块大概涨了30%左右,基本上和大盘是同步的,所以这个估值溢价率并没有进一步抬升。我们认为如果拉长了看医*行业是具备长期的投资机会。

 

至于医*行业是防守性的板块,这点我不完全赞同,我们认为与其说是防守,倒不如说是确定性的溢价。因为我们可以看到就是我们国家无论是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诊疗费用的增加,还是消费升级的理念带来健康需求的增加,还是科技进步加速了医*行业产业不断升级这几个维度来看,这个行业的增长确定性还是非常强的。只不过就是具体是落实到哪个公司上,就像刚才给大家介绍的一样,这有很大的科学和艺术成分在里面。个人投资者做这件事情是相对来说比较复杂的,我们是建议如果可以的话,这个医*的指数也好,或者是做的比较好的医*主动资金都是投资者比较好的选择。也就是我们认为整个医*行业不完全是一个防守性的行业,而是一个长期增长相对比较确定的行业。然而,具体公司的这个定价和增长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所以我们也一直认为医*投资如果通过投资组合的形式会更好。

 

四、避险or机会?

中国基金报粉丝提问:之前经常出现数据很好增长很快的医*股爆雷的情况,今年医*行业如何避免踩雷,根据监管估计今年会有哪些风险?哪些细分行业更有机会?

 

光磊:因为去年医*行业是发生了比较多的黑天鹅的事件,也伤害了一部分投资者,导致大家比较恐惧。从我们实际的投资角度出发,大概是这几方面考虑去避免踩雷的:首先,关注上市公司的业务,比如说这个公司的业务本身从经营上来讲是否存在着比较大的风险。之前的疫苗事件确实是影响比较大,但实际上在2016年山东也出现过疫苗事件的负面信息,当时也有一批企业的收入利润受到负面影响,所以如果在投资之前关注一下之前的新闻的话,其实是应该可以发现这个行业的风险。所以在投资之前就要有警醒。

 

其次,对于具体上市公司的报表其实是要做详细的拆分的,我们不能仅仅看收入和利润的增长,这样的话容易被一些所谓的伪白马欺骗,更要关注财务指标的合理性,比如说现金流,比如说预收账款这些东西是反映了公司盈利质量的,同时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从第三方能够验证到这个公司的产品是不是真实的增长,比如说在有不同的渠道可以验证,很多咨询公司也是发布这样的报告,比如一个*品是不是在真实的终端有增长,而且特别是对于一些比较异常的现象,比如某些技术含量不高的产品,为什么毛利率奇高无比,这种在投资之前也是要提个醒,这样可以筛除一批财务比较异常的公司。

 

再次就是投资组合,就是即便我们从公司的产品业务和报表质量可以筛除质量不太高的公司,或者说对一些有瑕疵的公司投资上保持谨慎,但是最后我们落实到投资上其实是应该做投资组合的,要结合这个公司的财务水平以及估值水平,同时要结合政策的影响做合理的投资组合,尽量在组合的过程中把预期的收益和可能存在的风险相对结合起来,尽可能的降低组合的风险和波动,同时也能保持一定的收益率。

 

实际上华宝医*生物的投资组合就是这么做的。在2017年的时候基本上是整个市场上波动和回撤最小的一只医*基金,同时也显著战胜指数,2018年也基本上回避了所有的黑天鹅事件,所以在未来我们也会基于这样一个考虑,尽可能规避行业里的负面影响,为我们的投资人创造一个可持续的稳健的投资收益,不要有太大的回撤和波动。

 

五、医*是一个值得长期投资的行业

 

中国基金报粉丝提问:光总,您好。三月份您做客基金报的那场路演很巧我也听了,并且近期您新发的华宝大健康基金已经成功结束募集,并取得一个挺不错的规模近8.5个亿。是否您这次可以为我们介绍一下您的这只基金和您之前的华宝医*生物各自的一些投资方向和风格呢? 

 

光磊:具体到我们管理的这两个医*方向的基金,投资方向和运作管理上会略有不同。

 

华宝医*生物基金(240020)聚焦细分行业,立足医*行业的长期投资价值,结合行业景气、产品前景、企业盈利和估值等多方面因素寻找优质公司,同时通过不断优化投资组合管理的方式控制回撤风险和黑天鹅事件,力争能为投资者带来相对稳健的长期收益。

 

华宝大健康(006881)在医*行业的基础上叠加了健康相关的消费类行业,并可以适当投资港股。运作思路也是寻找配置优质公司,并通过优化组合的方式管理运作,但会结合当前科创方向的指引和香港联交所对生物科技类公司的政策鼓励方向,更加关注科技、研发创新等成长领域。

 

中国基金报粉丝提问:基金经理看好医*板块是基于什么理念?长期跑赢市场,还是估值?

 

光磊:这件事情关乎到我们对整个医*投资的理解。在我们看来,首先医*行业是一个值得长期投资的行业,这一点不仅是在中国,在国外也是一样的,因为我们统计过在过去十年整个A股市场保持收入和利润能够持续增长的上市公司里,整个医*行业占比有接近1/3,是所有行业里占比最高的,而且它的行业分布相对比较均匀,不管是中*还是仿制*或者创新*、医*流通,都有持续增长的公司。单从行业的基本面来看,对应的上市公司它都是比较适合长期投资的,具体反映到指数上来看,美国的医*板块过去20年医*指数是标普500指数的1.7倍,回到国内来看,在过去的14年里如果把沪深300和中证医*比的话,沪深300过去14年的复合增速是8%,而中证医*是15.8%。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站在长期投资的角度,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医*行业都是能够显著跑赢大盘指数。在当前这个情况下,我们也认为医*行业具备长期的利好,比如刚刚给大家介绍的我们国家面临老龄化人口的现象,65岁人口比2014年的时候已经超过了10%,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均诊疗费用会从55岁以下的不到500元提升到65岁以上的1000元。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未来整个医*行业诊疗费用会显著上升。站在社会角度,这可能是一个社会问题,但是站在医*角度确实是有需求增加的利好。其次,随着消费升级,医*的行业支出端不单单有疾病的治疗,也包括了慢病管理、养老服务、康复治疗、医疗保健、美容健身等多方面的需求。所以说在整个消费升级的理念下,医*消费行业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大,所以会导致行业需求容量再进一步增长。再次,从整个科学技术的商业化角度来看,因为目前人工智能、全息投影、计算机、基因治疗等多方面技术的帮助下,医*行业从研发到产品化的进度会加快,所以会带来行业新的增长点不断涌现,行业需求不断扩张。所以,从这几个维度来看,我们认为中国医*行业长期增长潜力还是比较大的。

 

因此,我们在做投资时候,也是希望尽量基于这样一个长期投资逻辑,能够买入持有相对来说质量比较高的公司,结合组合管理能力,尽量保持组合的性价比,在能够有比较好的预期收益的同时,尽可能的控制回撤和波动,规避黑天鹅事件,给投资者带来长期可持续收益。

 

中国基金报:报道基金关注的一切

Chinafundnews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万水千山总是情,点个“好看”行不行!!!

0001197基金净值

任务占坑

基金001050最新净值

汇添富医疗服务混合(001417)新发基金今天首发,基金发行净值为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