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地产有免税概念吗(格力地产再度收购珠海免税集团 这次迎娶白富美能成功吗? - 知乎)
格力地产再度收购珠海免税集团 这次迎娶白富美能成功吗? - 知乎
招商蛇口有自己的“心头好”,他们为了收购南油集团花了近3年时间。
格力地产同样也有自己心中的“白月光”,这一抹白月光就是珠海免税集团。
今年12月3日,格力地产发布公告宣布重大资产重组预案。格力地产拟向珠海市国资委、城建集团发行股份并支付现金,购买其持有的珠海市免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100%股权,同时拟向不超过35名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配套资金。
这是格力地产对同属珠海国资委旗下另一个“白富美”珠海免税集团第二次展开追求。
两年前的2020年5月,格力地产披露了重大资产重组相关事项公告,拟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免税集团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并已经获得董事会审议通过。
然而到了那一年12月30日,就在大家准备欢度元旦时,格力地产突然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长因为涉嫌证券市场内幕交易违法行为,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2021年2月10日,鉴于公司原董事长鲁君四先生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根据当时生效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规则适用指引第1号——重大资产重组》相关规定,公司暂停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2022年11月1日,格力地产发布了董事会决议公告。选举陈辉为公司董事长,任期自当日会议决议通过之日起至第八届董事会任期届满之日止。鉴于目前鲁君四先生不再担任公司董事、监事或高级管理人员职务。
这样一来,当初导致收购珠海免税免税集团计划暂停的事由已消除。这也意味着,格力地产能够继续推进与珠海市免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重组一事。
为了成功迎娶“白富美”,格力这次要做到面面俱到。
公司发布重启重大资产重组公告后的第五天(即12月8日),格力地产一口气连续发布了18条公司公告。
他们先是发布了《收购相关完备性、合规性及提交法律文件的有效性的说明》,从法律法规层面上保证这次收购完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政规定。
然后企业又发布董事会和监事会决议公告,对外表明公司管理层和监管层对本次收购持完全支持态度。
紧接着又声明公司在重组12个月内没有发生与本次重组存在的关联交易。
这波利好消息释放后,面对格力股价连续3个交易日涨停,企业又于12月14日发布公告针对这次交易做了市场风险提示。
这次格力地产收购零售业企业,在外界看来似乎是一次跨界收购,对于格力地产来说,值得吗?
珠海市免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一批经***批准开展免税品销售的国有独资公司。
珠海免税集团在国内共有二十多个陆路口岸和机场口岸的出入境免税店,每年为近2亿人次的国内外游客提供免税商品服务,是免税行业绝对的龙头企业。
目前这家企业已形成了以免税业务为核心,涵盖口岸免税、多元商贸、跨境商务、口岸经济、商业综合、线上渠道的综合投资开发业务体系,共有成员企业二十余家。
截至2021年末,珠海免税资产总额为54.77亿元,所有者权益合计35.24亿元,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9.06亿元,净利润6.12亿元。
充足的现金流,良好的运营模式以及接近7亿的净利润,一切都表明这是个资产“大奶牛”。
现在格力地产很需要这样的优质资产来为他自己提供帮助。
格力地产由珠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控股44.8%,而珠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则是由珠海市国资委全资控股企业。
格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以房地产、大消费产业、生物医*大健康产业为三大核心。2020年A股上市后,逐步从房地产开发向口岸经济、海洋经济、现代服务相关业务延伸,从珠海本土市场向上海、重庆、三亚等国内重点区域市场拓展。
收购免税集团,对格力地产而言,一方面是增厚企业盈利能力。
据2022年三季报,前三季度格力地产的营业收入为27.55亿元,同比下降55.35%;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086.56万元,同比下降109.5%,为格力地产15年以来首次亏***。
其他数据方面,负债率达到了73.22%,财务费用3.17亿元,毛利率25.85%。面对当下房地产行业总体萧条下,格力地产的房地产业务经营状况并不是太乐观。
此时格力地产最需要的,就是一块优质资产,为自身提供源源不断的现金流,维持地产业务的运营。而珠海免税就是最好的奶牛,珠海免税的年净利润达到了6亿元以上,能够为格力地产的地产业务提供巨大帮助。
就连企业自己的公告也明说:“本次重组完成后,上市公司的收入规模和盈利能力预计得以明显提升,每股收益预计将增厚,有利于增强持续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符合公司股东的利益。”
在大消费产业方面,格力地产于2020年3月自主研发搭建“珠海免税MALL”平台,同年10月“珠海免税MALL”上线跨境全球购板块——“珠免国际”。
企业官网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末,“珠海免税MALL”累计访问量达1848.1万,总用户数148.6万,订单累计积分总数6400万,商品涵盖美妆个护、酒水饮品、防疫物资、日用百货、营养保健等类别,商品序列数超12000个。
现在,格力地产的珠海免税MALL包括了“珠免国际”跨境电商平台、“海南馆”线上商城和“线下体验店”三大模块。其消费零售业务线上+线下模式已经形成相当规模。
可以预见将来珠海免税集团并入格力后,无疑将为他们的免税MALL拓展更多的市场份额和销售渠道。
国泰君安证券认为,这次重组对格力地产而言能够增厚企业利润,同时有利于格力地产加强参与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的运营。对珠海免税集团而言,有了格力地产充分利用海南自贸港和粤***大湾区的区位联动优势,未来可以进一步布*免税业务。
结语:
从资本市场散户投资者角度看,格力地产收购珠海免税集团,可以说是“天作之合“。毕竟好事终怕多磨,我们祝愿此次格力地产能够顺利完成这次重大资产重组。
参考资料:
1、《格力地产重启免税集团股权收购,这些A股免税玩家“插旗”海南》,投资有道杂志
主编:张艳
责编:吾童树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不为商业用途,如果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1.投稿、约稿、商务合作及建议
袁彬是哪里人?格力地产***董事
袁彬:男,1981年4月生,***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硕士研究生学历。1999年9月至2003年6月就读于西南政法大学,获学士学位冲昌;2003年9月至2006年6月就读于华东敏毕政法大学,获硕士学位;2006年6月至2011年3月任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部经理;2011年4月至今任华英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结构融资部经理;2014年11月至今桥判芹任金埔园林***董事,本届任期至2020年11月。
请问房地产常说的要免税是什么意思?
免税是有政策规定的,如集资房免营业税和契税,5年后转让房免营业税和契税.但免税需到税务*申请审批,不申请是不免的.申请的过程就称办免税.
格力地产的“免税”执念
文|路春锋 编辑|刘狄
12月5日,格力地产(600185.SH)股票停牌,原因是其正在重启一桩两年前的股权收购,标的为坐拥单店面积最大的陆路口岸免税店、国内优质免税运营商——珠海市免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珠海免税”)。
这家从格力集团剥离的地产公司,在创始人鲁君四的带领下,自2015年起即开启“去地产化”战略,并同步布*大消费产业及生物医*大健康产业。
在去地产化7年后,如今格力地产的地产业务仍占到总营收的近八成,在大消费和大健康等业务上鲜有建树。
现任格力地产董事长陈辉,曾在珠海免税担任**副***、董事、总经理。此次重启收购,似乎志在必得,但目前仍需相关监管部门的认可。
01
时隔两年重启收购
今日格力地产股票停牌,原因系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珠海免税100%股权。同时,格力地产也将向不超过35名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配套资金。
3天前,格力地产公告预计,本次重大资产重组方案调整将构成对原方案的重大调整。
实际上,双方的资产重组已经搁置超过两年半,期间还被爆出内幕交易风波,时任格力地产董事长也因此“下课”,可谓一波三折。
两家公司同属于珠海市国资委实际控制,2020年5月22日,格力地产发布拟收购珠海免税的公告,此后股价应声大涨。自5月25日复牌到6月3日,格力地产连收八个涨停板。
彼时,格力地产发布收购草案,拟向珠海市国资委、城建集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其持有的珠海免税100%股权,交易对价为122.15亿元。同时,引入战略投资人***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向其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8亿元配套资金。
不过,就在等待监管批复过程中,2020年12月,格力地产被曝出内幕交易风波,时任格力地产董事长的鲁君四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据悉,官方介入调查的直接原因,即是前述的“八个涨停板”。
随着鲁君四被调查,格力地产无奈于2021年2月宣布暂停免税重组事项。直到今年的6月16日,鲁君四才被免去格力地产董事长一职。一天后,鲁因涉嫌泄露内幕信息被警方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又过了4个半月,今年10月31日,格力地产公告称,选举陈辉为公司董事长。而陈辉也曾在珠海免税担任**副***、董事、总经理;并自今年10月起,在珠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法定代表人。该公司正是格力地产的第一大股东,持股44.8%。因此,在陈辉的董事长一职落定后,市场普遍预期双方将重启重组。
02
能否获批有待明确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监管制度审慎研判认为,鉴于目前鲁君四不再担任公司董事、监事或高级管理人员职务,导致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暂停的事由已消除。”格力地产公告表示。
刚刚从鲁君四事件中走出来的格力地产,在学习了《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就资本市场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答记者问》政策精神后,称“结合可持续经营发展实际需要,为改善公司资产负债结构,决定继续推动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并对方案进行相应调整。”
不过,证监会上述《答记者问》中明确提到,允许地产上市公司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购买涉房资产,同时可募集配套资金,资金用途则有明确要求,需用于存量涉房项目和支付交易对价、补充流动资金、偿还债务等,不得用于拿地拍地、开发新楼盘等。此外,证监会还称,允许上市房企非公开方式再融资,引导募集资金用于政策支持的房地产业务。
而珠海免税成立于1987年,主营免税业务、商业零售、物流仓储、跨境电商,以及酒店管理等,与格力地产的地产主业关联甚小,双方的重组是否符合属于政策鼓励范畴,有待监管部门明确。
不过,在两年前的重组公告中,格力地产曾表示:“通过重组,将发展成为拥有以免税业务为特色的大消费产业、发展可期的生物医*大健康产业,以及坚持精品化路线的房地产业三大板块为核心的上市公司。”
目前,格力地产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已获得珠海市国资委原则性同意,正处于筹划推动阶段,尚未签署正式协议。
03
去不掉的地产主业
在房地产行业,格力地产的规模算不上大。在克而瑞统计的2021年***房地产企业操盘榜单上,格力地产以74.9亿元操盘金额,位列第175位。
实际上,自2015年从母公司格力集团剥离后,格力地产即同步开启“去地产化”战略。在房地产开发之外,公司积极布*口岸经济、海洋经济、现代服务业、医*大健康等多元化业务。
现在回过头看,格力地产的“去地产化”似乎颇有远见,但落实到大消费和大健康产业的业绩上,却又显得建树不多。
2020年5月,为进一步构建“生物医*大健康”板块,格力地产通过子公司以17.26亿元收购*ST科华18.63%的股权。2021年5月,格力地产又以19.5亿元向圣湘生物转让所持*ST科华股权。但随后因*ST科华牵扯进一桩仲裁案,导致此项收购被终止。
格力地产的投资收益也受到影响。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的投资收益仅录得563.1万元,其中针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为287.5万元,分别同比减少了95.74%、97.82%。
“免税概念”受追捧后,又欲搭上免税的东风。2020年9月,格力地产以16.51亿元的总价,拿下三亚两大“免税概念”地块,用于建设滨海高端旅游零售商业项目。
不过,正如前文所述,格力地产似乎在地产之外的业务上,都差点运气。
2021年,格力地产实现营业总收入71.33亿元,归母净利润3.21亿元。从业务结构来看,房地产收入仍是营收的主要来源,该项业务营收为63.81亿元,占比接近总营收的90%。今年上半年,在“非房”业务方面录得的营收贡献也仅为2成左右。
据业内人士分析,格力地产“去地产化”,但地产业务仍占总营收的较大比重,主要原因在于,“去地产化”本就需要时间,同时其也仍旧需要地产的营收来修饰财务报表。综合来看,免税板块将为其带来更好的盈利前景。
国泰君安证券也认为,格力地产重启收购珠海免税100%股权,将明显增厚格力地产公司利润,有助于珠海免税进一步拓展免税业务。
如今重启免税重组,格力地产能如愿以偿吗?
往期回顾
点击文字回顾往期热文
为了世界杯,抖音、咪咕们有多拼?
这些年,李嘉诚捂的楼盘
2022年北京四轮土拍收官
全年成交1615.31亿
聚焦财经热点,紧跟业界前沿。
财经新地产秉承二十余年专业新闻报道理念,坚持品质报道初心。
请问谁知道格力的所得税优惠税率到哪年结束?
今年内资和外资企业所得税统一,税率都是25%,小型微利企业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20%,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所得税15%
格力地产成“妖”背后:免税真香,还是另有蹊跷? | 界面 · 财经号
从年初以来,防疫口罩、在线教育、新基建、特高压、网红等等概念,你方唱罢我登场,各个描得花里胡哨,不知道勾去多少韭菜的魂。
不过,往往是潮水褪去,一片泥泞。最终还是留下一簇簇翠绿的韭菜,怀着短期获利的本意买入,无奈却迫于不舍得割肉成长为长期价值派,还在等待真正的概念转换成业绩利好落地。
最近的市场,虽然还是缺乏动力,大盘指数上上下下,但在A股中还是又不少上市公司特别擅长“借势”。
从年初的上马口罩生产线,到“出口1亿口罩”的乌龙事件,再到日前的收购珠海免税,格力地产跟随概念起伏,股价也是“六”到飞起,曾录得八连涨成妖股,股价较年初已经翻了近三倍。
然而,这起飞的股价背后是什么?先不说格力地产目前的定增预案还只是“预案”,即使是免税概念,真有这么香?
5月22日,格力地产公告称,公司拟向珠海市国资委、城建集团发行股份并支付现金,购买其持有的免税集团100%股权。
同时,格力地产拟向***通用技术(集团)下属公司通用投资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8亿元,预计发行股份不超过1.86亿股,发行价格4.3元/股。
格力地产与免税集团同属珠海国资委全资控股企业,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为同一控制人下的企业合并。
资料显示,珠海免税是唯一一家全资拥有免税、有税、保税三大业务运营管理实践经验的国有独资企业。
在格力地产发布收购免税集团股权后,股价直接录得一波涨停八连板。
随后,格力地产接到上交所对其发出问询函,要求公司自查前期提交的内幕信息知情人士名单是否完整,是否存在内幕交易情况。
诚然,最近免税概念确实热到飞起。但据业内人士分析,免税到底能否给格力地产带来什么样的业绩预期,现在仍不确定。
目前,国内免税牌照可分为运营牌照和零售牌照,运营牌照持有者可以申请开设免税店,且有海关通关资质,可以直接谈免税进货;零售牌照则针对门店,一个门店对应一个零售牌照。
此前,全国拥有免税运营牌照的公司合计有7家,分别是中免、日上、中出服、海免、深免、珠免等。格力地产这次,就是要拿珠免牌照。
业内人士分析,由于疫情的影响,出境人员和需求势必会下滑,经济形势对于消费也有抑制的影响;同时,根据导向,为了将免税业培养引导为消费回流的重要手段消费,相关的牌照也会越来越多。
而且,格力地产作为主业为地产的企业,如何整合珠海免税业务也是个问题。
在上交所发的问询函中,就重点要求格力地产结合公司主业情况,说明本次重组完成后公司的发展战略和业务模式,并补充说明本次交易完成后的整合计划及具体措施,充分提示整合风险。
其实,进入2020年后格力地产就十分活跃,频频跟二级市场的热点关联。
新冠疫情发生之后,格力地产紧锣密鼓上线口罩生产,设立高格医疗成为第一家生产口罩的地产企业。并且,其相关人员还在非正式渠道表示“口罩年出口达到1亿片”。
随后,上交所对格力地产发出问询函,要求其说明是否存在利用市场热点信息影响股价的情况,“出口1亿片一次性医用口罩”“积极推进出口业务”等事项是否属实,高格医疗是否具备生产和出售的相关许可。
根据后来格力地产的回复,其实高格医疗未达到出口条件,而且口罩产品尚未获得欧盟***CE认证和北美FDA认证,高格医疗为新设立企业尚未申请海关进出口业务资质,能否实现出口销售业务具有较大不确定性。
“口罩概念”被上交所问询函“揭穿”,并没有给格力地产带来股价的大涨。不久后,格力地产就搭上了“免税概念”,终于迎来的股价的暴涨。
然而,值得警惕的是,屡屡和热点概念搭上的格力地产,背后还有一纸与之前定增股东的兜底协议。
2016年8月,格力地产控股股东珠海投资以约6.5元/股的价格与广州市玄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6名定增方签署《附条件远期购买协议书》暨兜底协议。
该协议显示,在格力地产定增股份锁定期满后一年内,如格力地产股票二级市场收盘价未达到一定条件,则可能触发向定增对象购买其定增股份,购买价格为6.78*(1+6.5%*2)元/股,即7.66元/股(考虑分红因素后约7.3元/股)。
然而定增之后,格力地产的股价表现却不尽如人意,一些定增机构浮亏严重。
所以,此次格力地产的重大资产重组,到底是否有配合定增对象出货,这成为投资者十分关注的问题。
近日,有投资者在交流平台上提问,公司作为房地产龙头企业,公司除了投资海南财信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布*海南基础建设和旅游项目开发,是否有属于自己的免税集团或者投资免税集团的未来计划。
对此,董秘回答称,“公司目前的主营业务为住宅类房地产”。
如此看来,格力地产此次的收购和未来的业务模式等,均还处于雾里看花的阶段。
但面对早已起飞多时的股价,恐怕诸多的投资者需要警惕的是不要成为“接盘侠”,不要被挥舞的镰刀所收割。
“免税概念”刺激股价再度上涨,格力地产能结束水逆吗?_手机搜狐网
不久前,刚刚因“抽屉协议”被通报批评的格力地产,近期股价却迎来了一轮上涨。
12月14日,受12月避寒+消费旺季影响,免税板块走强,格力地产收盘上涨6.57%,报收于7.95元/股。
这是年内格力地产股价又一次因“免税概念”提振。此前,收购珠海市免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珠海免税)草案披露时,格力地产股价连获8个涨停板,股价一度上涨超2.4倍。
事实上,格力地产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显出“疲态”,业绩不理想、股价也低迷。今年着力推进免税业务后,“免税概念”几度成为了格力地产的“强心剂”。
在此次股价上涨前不久,格力地产曾收到上交所的通报。
11月23日,针对一年前格力地产大股东签订“抽屉协议”所引起的股权冻结纠纷,上交所对格力地产控股股东珠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珠海投资)及时任董事长兼总裁鲁君四予以通报批评。对于上述纪律处分,上交所将通报***证监会,并记入上市公司诚信档案。
珠海投资的股份从去年11月开始被冻结,今年11月24日全部解除冻结。事件源头却还要追溯到大约四年前。
2016年8月,格力地产以6.78元/股的价格非公开发行4.42亿股新股,拟募集资金30亿元。在发行方案实施过程中,珠海投资应华润深国投信托有限公司、广州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6个定增对象要求,签署了一份《协议书》。
《协议书》约定,锁定期满后一年内,若其二级市场收盘价未达一定条件,珠海投资需向定增对象购买其所持定增股份。《协议书》之后一直处于保密状态,未曾披露,直至珠海投资所持格力地产股份被冻结。
据了解,类似上述协议被称为“抽屉协议”,就是指并未及时披露或者故意未给第三方知晓的协议,它是向增发投资人签订的“保底协议”,交易双方往往在明面上的合同之外,签订“抽屉协议”,来调和相互之间的利益矛盾,这样的协议一般都是上市公司在并购重组、定向增发等过程中频繁发生的,协议的签订有利于保障双方的利益。
知名地产分析师严跃进认为,格力地产未披露“抽屉协议”说明企业对自身的股票或是没有足够的自信,或是为了吸引更多投资者购买股票,客观上“抽屉协议”会影响股价。
“抽屉协议”也牵出了格力地产因多年扩张造成的债务压力。
格力地产曾与格力电器同属于格力集团,2015年通过股份无偿划转给珠海投资控股,开始“单飞”。随后,格力地产确立了“房地产业、口岸经济产业、海洋经济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现代金融业并行发展”的“3+2”全新产业格*,开始“多元化”扩张。
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9年间,格力地产通过发行公司债、定向增发、发行中期票据等直接融资方式,筹集资金总计达102.2亿元。“抽屉协议”也正是起因于2016年的定向增发。
相关财务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9年,格力地产的负债规模分别为190.18亿元、195.04亿元、214.64亿元、247.99亿元。
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格力地产现金短债比0.45;剔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公告口径)为70.01%,净负债率达197.26%。
按照“三道红线”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70%、净负债率大于100%、现金短债比小于1倍的标准,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格力地产“三线全触”。
风云地产界注意到,从第三季度开始,格力地产的免税业务推进动作开始变得频繁。
9月,格力地产以16.51亿元拿下三亚“免税概念”商业地块,并与茅台集团置业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探索酒店免税合作,还上线了全新跨境全球购板块——“珠免国际”。
10月30日,格力地产公告,拟以122.15亿元收购珠海免税100%股权。此次高溢价收购,在外界看来,格力地产看中的或是珠海免税有望为其带来充盈现金库、降低负债率的可能性。
图片来源:格力地产官网
资料显示,珠海免税主要经营免税品的销售,目前旗下免税商店位于广东省珠海市的拱北口岸、九洲港口岸、横琴口岸、港珠澳大桥珠港口岸和天津市的天津滨海机场口岸等;此外,珠海免税亦经营位于广东省珠海市的吉大免税商场及国贸购物广场。
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至2019年,珠海免税实现收入分别为22.56亿元、26.6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43亿元和9.44亿元。
据了解,全球免税巨头的毛利率大多维持在50%以上。2019年,珠海免税以相当于格力地产6成的营收,收获了相当于后者1.79倍的净利润。
严跃进对风云地产界表示,格力地产在华南市场或者珠海市场本身有天然的优势,但是否后续能靠“免税概念”逆袭也还是有不确定性。今年疫情下“免税概念”比较火爆,但是后续也要看海外市场的变动,如果海外旅游继续增强,多少会削弱免税的概念和红利。
关于格力地产收购珠海免税的最新进展:11月24日已通过反垄断审查,意味着格力地产纳入免税业务可顺利展开。
您觉得格力地产会靠免税业务成功逆袭吗?未来又会不会全部押注免税业务?欢迎留言评论!
新旅界研究笔记|格力地产布*免税业务华住集团赴港二次上市(2020年第36-37周)
文旅资源开发及运营
文旅资本市场
内容太少不过瘾?
想看到更多报告内容
获取更为详实的数据
珠海格力地产董事长?
格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格力地产”)发布公告称,第八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及第八届监事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选举陈辉为公司董事长,任期自本次会议决议通过之日起至第八届董事会任期届满之日止。公司法定代表人将由陈辉担任,尚需办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
同时,格力地产聘任林强为公司总裁,周优芬、马志超、黄一桓为公司副总裁,苏锡雄为公司财务负责人。此外,黄一桓为公司董事会秘书,杨欣悦为公司证券事务代表。
格力地产为什么重组后会如此狼狈?
原因大致有三,1、前期对其重组的炒作,导致股价严重过高(08年底2.57元,到09年底的15.68元,涨幅达610.12%)。
2、***在09年年底开始房地产政策调控,政策重拳一个接一个,对房地产行业冲击严重(创新高后,就开始应声下跌。)。3、大盘行情从萎靡不振的小幅振荡行情,在通胀压力以及股指期货的放大效应下,转为深幅的暴跌(21个交易日跌幅为14.83%,最大跌幅为2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