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眼科全飞秒价格2022常德(各大券商股票推荐)

各大券商股票推荐

各大券商股票推荐

行业

推荐标的

推荐机构

报告名称

计算机

捷顺科技

(002609)

国信证券

卧薪尝胆三度春秋,智慧停车九转功成

卫宁健康

(300253)

华泰证券

双轮驱动的医疗信息化龙头

四维图新

(002405)

安信证券

一个月四个大订单,业务进展迅猛

通信

中际旭创

(300308)

国元证券

深度报告:去库存影响消除确认业绩底部,400G和5G驱动未来高增长

光环新网

(300383)

东莞证券

手握一线商圈IDC资源,供需错配掌握主动权

星网锐捷

(002396)

安信证券

华为桌面云战略合作,开启商业PC全面替换

电子

亿纬锂能

(300014)

国元证券

深度报告:高端布*始盛开,锂电江湖拾遗珠

振华科技

(000733)

华创证券

深度研究报告:聚焦主业效果显著,老牌国企焕发新春

欣旺达

(300207)

华创证券

消费电芯提升盈利,动力电池扭亏在即

新能源

广汽集团

(601238)

安信证券

凤凰涅槃,踏上新征程

宁德时代

(300750)

广发证券

降本平价更进一步,深入欧洲由大到强

寒锐钴业

(300618)

西南证券

钴价反弹,业绩拐点将至

医疗服务

通策医疗

(600763.SH)

华金证券

口腔连锁龙头,发展前景清晰

*明康德

(603259)

国海证券

多业务线快速增长,龙头内生动力强劲

爱尔眼科

(300015)

财通证券

业务升级持续高增长,布*眼视光

昭衍新*

(603127)

国联证券

业绩持续高增长,新业务有序推进

医疗器械

蓝帆医疗

(002382.SZ)

光大证券

业绩符合预期,加码布*心***病领域

鱼跃医疗

(002223.SZ)

群益证券

2019H1净利同比增长14%,略低于预期

万孚生物

(300482)

西南证券

内生增长强劲,现金流表现亮眼

凯普生物

(300639)

国信证券

核酸分子诊断龙头,业绩提速

安图生物

(603658)

国联证券

发光延续高增长,业绩略超预期

一、计算机板块

捷顺科技(002609)

卧薪尝胆三度春秋,智慧停车九转功成

推荐评级:买入(9.25)

跟踪券商:国信证券

传统主营业务价格战基本结束,智能硬件业务拐点显现。智慧停车运营商涉及较多的研发和实施成本,***、2C服务全面涵盖,若要达到规模化收入,降低边际成本,则需要市场拓展达到一定的规模积累。此外,停车运营行业偏重,销售完成后,运营服务需要持续投入,而互联网公司的前期考核标准倾向于规模扩张,导致许多停车场布*于城市的边缘地带,核心区域渗入较少,降低了运营的性价比。目前,智慧停车领域的互联网创业公司部分进行了业务转型,有的面临融资困境,规模扩张速度显著放缓,免费补贴硬件的模式也基本消失,硬件市场的价格战也宣告基本结束。公司曾与2017年末下调产品售价,导致次年毛利率下降。预期未来价格趋于稳定,拐点显现;

创新业务三管齐下,改变盈利模式,加速变现。软件与平台:公司通过冠绝行业的研发投入,保持平台产品的绝对领先。公司以天启物联平台、云坐席、全托管等业务为依托,通过私有云和SaaS模式,业务快速推广;智慧停车:2019年运营业务实现爆发式增长,接入停车场和接入用户数量行业第一,逐步达到盈利拐点,与阿里巴巴协同合作,业务进入加速变现期;城市停车:2019年开始实现规模化收入,订单不断落地,接洽城市众多,未来有望在收入体量上再造捷顺;

特建发入股利好城市级停车业务,收入规模有望再造捷顺。2019年7月特建发入股,国资背景有利于公司城市级停车业务的开展。公司2019年中标广东惠州、湖南常德、山东临沂、河北承德等城市级停车项目,未来将发力粤***大湾区,订单可期;

盈利预测:通过多角度估值,得出公司合理估值区间12.45-14.22元,相对于公司目前股价有约25.63%~43.49%的溢价空间。预计公司2019-2021年收入分别12.11/15.88/20.65亿元,归母净利润1.49/2.02/2.68亿元,利润年增速分别为58%/36%/33%,摊薄EPS=0.22/0.30/0.40元。

卫宁健康(300253)

双轮驱动的医疗信息化龙头

推荐评级:买入(9.23)

跟踪券商:华泰证券

三大核心竞争力奠定行业龙头地位。公司具备医疗信息化一站式解决方案提供能力、卓越的产品化能力和遍布全国的渠道布*。一站式解决方案提供能力使公司构建起高竞争壁垒。产品化为公司快速扩张打下基础,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业务扩张对人员增长的线性依赖,使公司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快速扩张,带来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全国布*使公司摆脱了医疗信息化行业业务半径的束缚,奠定行业龙头地位;

医疗信息化传统业务迎来高景气。2019年处于医疗IT第四轮景气周期的起点,医保控费推动提质增效。面对医保基金压力,***成立医保*,控费将成为医保*首要任务。医保控费需要以临床数据为抓手,健全的临床信息化系统是医保控费能够落地的基础。我们认为,以电子病历建设和DRGs改造为代表的医保控费基础设施将成为本轮景气周期的引子,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在医疗领域应用,实现提质增效,将是本轮景气周期的高潮;

创新业务布*前瞻,引领未来行业方向。公司从2015年开始布*“4+1”创新业务,打造云医、云*、云险、云康和创新服务平台组成的互联网医疗生态圈。创新业务旨在使用互联网方式赋能传统的就医、*品、保险、患者服务领域,提升医疗效率,改善就医体验。公司的创新业务增长迅速,2019年有望盈亏平衡。医疗全生命周期的互联网服务和数据赋能潜力大,创新业务有望成为公司业绩增长新动力;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19-2021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9.14亿元、26.08亿元和33.50亿元,同比增长33%、36%、28%;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4.11亿元、5.63亿元和7.74亿元,同比增长35%、37%、38%。EPS分别为0.25、0.35、0.48元,对应PE62、45、33倍,给予公司2019年65-68倍目标PE,对应目标价16.25-17.00元。

四维图新(002405)

一个月四个大订单,业务进展迅猛

推荐评级:买入(9.22)

跟踪券商:安信证券

事件:公司9月22日晚间公告,与宝马汽车公司签署了TLP(TelematicsLocationPlatform)框架协议,公司将通过TLP即车联网位臵数据平台为其集成、分析和处理从其在***销售的2019年-2024年量产上市的宝马集团所属品牌汽车获取的地理位臵相关数据;

与宝马合作持续深化,打造产业标杆案例。公司前期与宝马已先后在导航地图、ADAS地图、高精度地图以及CNS(汽车互联系统)服务协议方面合作,此次与宝马签署服务协议继续深化双方在智能网联领域的合作。宝马作为连续15年蝉联全球第一高档汽车制造商,其产业领导地位毋庸臵疑。公司通过与宝马的合作打造标杆性案例,有望借助强势头部客户的影响力带动更多项目落地,有利于促进盈利能力和经营业绩的不断提升;

公司的单车价值量成长空间广阔。面对汽车全面智能化、网联化的产业浪潮,公司的布*已经从“地图”延伸到“云计算”、“自动驾驶决策算法”、“智能芯片”、“定位服务”等领域。除了从传统导航地图升级到高精度地图带来的单车价值量提升之外,公司在车联网、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等领域的单车价值量成长空间同样值得重视;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19年、2020年EPS为0.22、0.32元,维持买入-A评级,12个月目标价22元。

二、通信板块

中际旭创(300308)

深度报告:去库存影响消除确认业绩底部,400G和5G驱动未来高增长

推荐评级:增持(9.25)

跟踪券商:国元证券

历经十年,成就数通霸主。苏州旭创成立于2008年,最初以电信光模块起家,其后调整战略,聚焦数据中心市场,并抓住北美大型互联网厂商建设超大型数据中心带动光模块需求量爆发的机会迅速发展壮大,2014-2018年收入CAGR60.82%,净利润CAGR77.20%。根据LightCounting报告,苏州旭创在2017年全球光模块市场份额中位列第二,成为数通光模块领域的龙头企业。2017年苏州旭创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中际装备,登陆资本市场,随后上市公司改名为中际旭创成为控股管理平台;

数通市场:100G去库存影响逐渐消除,400G夯实龙头地位。2012年开始,北美超大型数据中心历经40G和100G两代网络的更新换代,带动数通光模块需求持续火爆,旭创进入了高速发展期。2018年下半年开始,受主要客户去库存以及100G产品价格下滑影响,公司业绩出现下滑。当前时点,数通客户去库存结束,100G产品需求回暖,价格下滑幅度趋缓。同时,400G需求开始出现,传统竞争对手优势减弱,公司无论是产品种类、良率、量产能力均遥遥领先,有望在400G时代迈入新的台阶;

电信市场:5G带来新的增量,公司进展顺利。5G发牌后进入大规模网络建设期,5G时代光模块的速率以及光模块的需求量较4G时期都有明显的提高,进而带动整个市场规模的大幅增加。公司以电信市场起家,具备一定的技术储备,5G布*较早。目前与华为、中兴合作良好,前传份额保持领先地位,积极布*中回传,未来有望充分受益5G建设带来的光模块需求量增长;

盈利预测:预计2019-2021年公司收入分别为53.44亿、64.04亿、80.70亿,净利润为6.3亿、8.65亿、11.88亿,对应当前股价的PE为49、35、26,首次评级,给予“增持”,对应2020年PE45倍,目标价54.5元。

星网锐捷(002396)

华为桌面云战略合作,开启商业PC全面替换

推荐评级:买入(9.24)

跟踪券商:安信证券

国内领先的的TICT解决方案提供商,桌面云带来成长新机遇:公司凭借旗下锐捷网络、升腾资讯、星网视易、四创软件和德明通讯提供企业级网络解决方案、瘦客户机解决方案和桌面云、视频信息应用、通讯设备产品等。2019年上半年,网络设备、网络终端、通讯产品和视频信息应用收入占比依次为47.38%、17.31%、19.24%和2.62%。受益于5G+AI+IoT,桌面云成长空间已打开。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2015年我国桌面云的市场规模为15.9亿元,预计2022年有望达到25.8亿元。公司旗下控股子公司锐捷网络和全资子公司升腾资讯分别卡位VDI(基于ARM架构)和传统桌面云(基于X86架构),位列行业第一;

锐捷网络,网络设备稳增长,桌面云终端新龙头:锐捷网络是公司控股子公司(股权占比51%),主要经营网络设备和桌面云业务。根据IDC报告,锐捷网络企业级WLAN、企业级以太网交换机和路由器router分别在***市场排名第三、第四和第五。2018年锐捷网络发布25G/100G数据中心产品解决方案,在阿里、腾讯等互联网企业实现规模商用,无线产品以最大份额中标全国首批动车组Wi-Fi设备项目。同时,锐捷网络在桌面云领域持续发力,推出桌面云系统和解决方案。根据IDC发布的《2018年***企业级终端VDI市场跟踪报告》,锐捷网络市场份额位居第一。根据计世资讯发布的《2016-2017年***云课堂(虚拟化计算机教室)解决方案市场研究报告》,以锐捷网络以75.7%的份额位居第一。2019年8月,锐捷网络正式推出办公桌面云解决方案,旨在全面替代商业PC;

升腾资讯,瘦客户机龙头,携手华为成为PC国产化受益者:升腾资讯为公司全资子公司,主要经营桌面云、智慧营业厅解决方案和云支付三大业务,具有全系列桌面云产品,包括云方案、云终端、云服务器、存储器和交换机。公司是传统瘦客户机龙头供应商,市占率位列行业第一,在金融和政教领域具有显著优势。在2019年9月18日举办的华为全连接大会上,升腾资讯发布和展示基于华为鲲鹏的全场景桌面云方案,具体包括云电脑、云应用和桌面云不同程度的云化产品,全面满足d政办公、政务大厅和***等各类场景办公需求。未来,在国产化大背景下,升腾资讯与华为深度合作,绑定核心行业合作伙伴,未来有望持续快速发展;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19年~2021年收入分别为108.21亿元(+18.5%)、137.75亿元(+27.3%)、173.57亿元(+26.0%),净利润分别为7.13亿元(+22.7%)、9.28亿元(+30.0%)、12.10亿元(+30.4%),对应EPS分别1.22元、1.59元、2.07元,对应PE分别为27倍、21倍、16倍。参考行业可比公司2019年平均估值水平,我们给予公司2019年动态PE35倍的合理估值,6个月目标价为42.70元。

光环新网(300383)

手握一线商圈IDC资源,供需错配掌握主动权

推荐评级:推荐(9.23)

跟踪券商:东莞证券

下游需求确定性强,行业景气维持高位。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固定高速宽带的不断发展及渗透,数据流量将迎来新一轮的爆发期;同时,我国云计算的发展正处于上升期,对IaaS层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正值旺盛。IDC作为数据流量处理的中心,在流量爆发、云计算等下游巨大需求的持续拉动之下,市场空间巨大。据科智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IDC业务市场规模达到1228亿元,同比增长29.8%,增速连续5年保持在双位数以上。预计未来行业景气度将继续保持向上的趋势,2021年IDC市场规模更有望接近2760亿元;

一线商圈IDC资源价值凸显。目前企业及人口趋向于往一线地区集中,导致一线商圈数据处理需求较大且集中;同时,一线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成熟,技术上有先发优势。因此,在需求及技术双重驱动下,一线商圈是IDC理想的布*地点。但目前一线地区数据增长的速度远超当地IDC机架建设的速度,加剧了IDC资源供不应求的情况,导致租用价格相对较高。同时,地区环保考核指标趋严,新建IDC落户一线城市难度加大,未来一线商圈的IDC资源将逐步进入存量竞争。预计IDC供需失衡的状况仍将持续,有望带动一线城市的IDC单柜价格逐步提升,手握一线商圈资源的厂家优势尽显;

IDC业务:手握一线商圈优质资源。公司通过推进一系列的并购活动,不断拓展手上的土地资源,为后续IDC扩建打下了坚实基础。截止2019年8月,涉及土地及IDC业务的并购事件有7项,累计金额41.49亿元,累计建筑面积超过35万平方米,土地资源储备丰富。受益前期的前瞻性布*,公司目前在北京、上海、河北等环一线商圈拥有8个数据中心,可供运营的机柜数量接近4万个;同时,房山二期、上海嘉定二期、光环云谷三期及四期等项目的建设工作正积极推进,预计项目落成后能提供超过3万个新增机柜,进一步扩充公司环一线商圈IDC资源。随着项目机柜的陆续交付,公司后续增长潜力巨大;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19-2020每股收益为0.59元和0.80元,对应PE为34.61倍和25.49倍。

三、电子

振华科技(000733)

深度研究报告:聚焦主业效果显著,老牌国企焕发新春

推荐评级:推荐(9.26)

跟踪券商:华创证券

三重因素叠加,军工元器件需求保持高景气度。我们认为国防预算稳定增长且结构不断向装备倾斜、军队加速向信息化转型、军工电子元器件国产替代趋势增强三种因素叠加,军工元器件需求有望保持高度景气。公司在军用电子元器件领域深耕50余年,产品覆盖阻、容、感等被动元件以及二、三极管、IGBT、晶体管等半导体器件,构筑了强大的技术壁垒与品牌壁垒,产品类型多、产能规模大,处于龙头地位,料将充分享受行业发展红利;

公司平台地位明确,大股东体外资产丰富。公司大股东***振华是首批***试点大型企业集团之一,旗下优质资产丰富。公司作为***振华旗下唯一上市平台,近年来***振华曾多次向公司注入优质资产。目前,***振华还有13家与电子元器件相关的子公司尚未完成资产证券化,其中集成电路设计领域领军企业成都华微科技和半导体分立器件研发骨干贵州振华风光半导体值得重点关注;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19-2021年归母净利润为2.89亿、4.20亿和5.21亿,对应EPS为0.56元、0.82元和1.01元。综合考虑可比公司估值水平、公司历史估值水平以及公司在行业的龙头地位和未来发展前景,给予公司2020年25倍PE,对应目标价格20.5元。

亿纬锂能(300014)

深度报告:高端布*始盛开,锂电江湖拾遗珠

推荐评级:买入(9.24)

跟踪券商:国元证券

公司是锂原电池的龙头,动力电池的后起之秀。公司科研团队起家,深耕于一次锂原电池领域,进军锂离子消费电池,战略布*动力电池。2006-2018年收入复合增速41.9%,一方面发展思路清晰,战略上把握电子设备智能化的趋势,沿着电池应用场景与产业发展方向不断突破。另一方面公司不断投入研发和产能,产能扩张执行力强,产品覆盖面广。进入戴姆勒、起亚等国际高端客户,三元软包布*取得阶段性成果;

动力电池高举高打,三元软包电池有望成为公司突破的关键。锂电行业较快增长成为共识,电动车购置难平价与补贴滑坡背景下,终端需求的高端化对新能源供应链提出品质要求。锂电龙头的供不应求加之车企为平衡供应链风险,积极寻求第二供应商。龙头恒强逻辑延续,也给后发的优质企业带来机会。封装路线之间仍有较高壁垒,且三元软包因高能量密度与安全性的特点,渗透率有加快提升的趋势。公司始终坚持高端供应链,采购高端设备与原材料,保证一流品质,公司与SKI强强联手,突破国际高端客户,经营方略逐步兑现;

传统业务稳扎稳打,锂原与消费锂电行业不断扩容,为动力电池战略提供保障。1)对于锂原电池,国内市占率60%,盈利能力较强(毛利40%),满足智能电表、ETC、车载E-call、以及烟雾报警器为代表的安防设备对长寿命电池的需求。2)对于消费锂电,品类众多,应用场景多元,智能穿戴、工具电动化、电动自行车的锂电切换等给锂电带来广阔的成长空间。3)麦克韦尔电子烟业务业绩持续超预期,投资收益丰厚;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19-2021年营收分别为67.09亿元、92.07亿元、124.72亿元,增速分别为54.21%、37.23%、35.45%,归母净利润13.90亿元、20.00亿元、24.64亿元,对应EPS1.46、2.06、2.54,目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2X、15X、13X。

欣旺达(300207)

消费电芯提升盈利,动力电池扭亏在即

推荐评级:买入(9.23)

跟踪券商:华创证券

产业链向上延伸,消费电芯自给率提升有望稳步提升毛利率。公司通过控股东莞锂威切入技术含量及附加值更高的消费电芯领域,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和增资扩产,东莞锂威现已成为国内领先的消费电芯供应商,在终端品牌客户中的认可度不断提升。经初步测算,假设公司消费电芯自给率提升至50%,有望带动Pack业务毛利率从13.4%提升至18.6%,显著提升公司消费电子Pack的盈利能力;

开发一线新能源乘用车企,通过动力电池打造新的增长点。新能源汽车行业前景广阔,但随着新能源乘用车快速发展时代到来,动力电池行业来愈发强调产品开发能力和企业经营能力。当前欣旺达在延续消费电子业务多年积累下来良好的商业管理制度同时,加大对新能源乘用车动力电池产能布*、人才梯队建设和一线客户开发,并逐步实现高端市场需求放量。此过程将为公司打造新的收入利润增长点。预计今明年公司动力电池业务产能释放将有极大弹性,中期料将达到与消费锂电业务同等规模。去年公司动力电池业务由于新产线投产但出货较低有所亏***,预计今年销量大幅亏***将收窄,明年有望实现扭亏为盈;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19-2021年归母净利润为8.2/11.4/14.6亿元,对应市盈率分别为30/21/17倍。公司为国内消费电子电池龙头,未来有望深度受益5G利润稳健增长,动力电池业务也驶入正规,考虑到主流消费电子企业20年估值平均25-30倍,给予公司2020年28倍估值,对应目标价20.72元。

四、新能源

寒锐钴业(300618)

钴价反弹,业绩拐点将至

推荐评级:增持(9.23)

跟踪券商:西南证券

全球钴矿石供给增速低于下游需求增速。根据我们的梳理,2019-2021年主要的矿山增量项目有嘉能可旗下的KCC、欧亚资源的RTR、Chemaf旗下的Etoile以及中色集团旗下的Deziwa,其他有部分产能释放的有中铁资源和万宝矿业。按照嘉能可2019年半年报的产量指引,同时考虑到Mutanda矿2020-2021年停产,我们预计2019-2021年全球钴矿山产量年均增速为4.6%。而钴下游需求在3C电池稳定增长和以及动力电池高速增长的拉动下,2019-2021年的年均复合增速将达到9%,供需格*将逐步改善;

公司的盈利模式最受益于钴价反弹,业绩拐点将至。以低至MB钴2-4折的价格购买钴原料,以7折的价格销售产成品是公司除去赚取基本的加工费以外重要的盈利模式,2019年8月份以来伴随着MB钴价的持续上涨,公司有望迎来业绩拐点,同时随着公司今年3000吨钴粉产能的投产以及2020年6月份科卢韦齐5000吨电积钴和20000吨电极铜的投产,公司盈利规模将达到新的高度;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19-2021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8.4亿元、26.4亿元和38.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亿元、4.1亿元和7.5亿元,对应PE分别为165倍、40倍和22倍。

广汽集团(601238)

凤凰涅槃,踏上新征程

推荐评级:买入(9.19)

跟踪券商:安信证券

行业复苏在望,优选高弹性整车。当前行业正处于底部渐复苏的阶段,边缘小厂加速出清,我们认为应当密切关注由可逆原因导致净利率短期出现明显下滑且估值绝对低的龙头或次龙头公司,紧密跟踪公司应对和变化,配合新品周期,公司或将迎来量利齐升,叠加估值修复,弹性巨大,横向对比,广汽集团当前具备明显吸引力;

广汽自主触底,新能源上量在即,叠加深彻变革,有望再度崛起。自主经营***化,主要是自身产品质量问题和管理失当,以及行业竞争加剧,前两者是主因,也是可逆因素。公司及时进行了组织机构改革和人事大范围调整,经销商管理大幅改善,装配爱信6AT后大毛病基本得以解决,市场口碑逐渐回温,传祺GS8中改和GS4换代,以及Aion新能源等新品将助力公司销量加速回升。深具忧患意识,勇于创新的广汽,加速研发投入,战略聚焦新能源和智能网联强化品牌力和营销力,有望再塑爆款,东山再起;

广丰、广本进入产品、产能和渠道的扩张期,高增长可期。经历过挫折的两田一向经营稳健,甚至是保守,但是2018年以来,进入了产品、产能和渠道的快速投放期,新品皓影和威兰达两大紧凑型SUV的入列,有望贡献18-20万辆的增量。外部大环境使得消费者更加偏好日系车,叠加竞争对手技术进步缓慢甚至是倒退,为两田持续扩张创造了宽松的外部环境,未来两年高增长可期;

盈利预测:2019-2021年公司营收预计分别为605.16/769.00/810.07亿元,同比增长-16.39%/27.07%/5.34%,归母净利82.60/110.58/123.78亿元,同比增长-24.23%/33.86%/11.95%,对应估值分别为15.7/11.8/10.5倍,给予目标价17.00元。

宁德时代(300750)

降本平价更进一步,深入欧洲由大到强

推荐评级:买入(9.17)

跟踪券商:广发证券

CATL————从全球最大走向全球最强。从全球最大走向全球最强公司2018年动力电池销量蝉联全球第一,市占率达22%。公司国内市场以股权形式锁定切入高端自主品牌供应链,先后与上汽集团、东风集团、广汽集团、吉利汽车、***一汽等建立合资公司,海外市场2018年以来包揽从欧洲到***等一线汽车品牌供应商地位,包括宝马、大众、捷豹路虎、日产-雷诺、戴姆勒、丰田、沃尔沃、本田等;

行业出清盈利修复,成本领先迎接平价。行业出清盈利修复,成本领先迎接平价伴随A+级车型占比提升与四大材料价格全面回落,动力电池行业迎来新一轮景气周期,利润增速将上移收敛于产值增速,电池组成本有望挑战0.6元/Wh,经测算2022年油电价差收敛至1万元,考虑购置税免除实现平价,至2025年不考虑任何政策扶持实现平价。公司持续加大投入三元材料、磷酸铁锂、锂、镍等上游环节,扩大成本优势,迎接私家车平价周期;

欧洲车市变革前夜,深入腹地抢占红利。欧洲针对汽车行业提出全球最严格的减排目标,要求到2020年平均碳排放量低于95g/km,2025年至81g/km,2030年至59g/km。中性情形测算下预计2025年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411万辆,对应动力电池需求135GWh,市场空间809亿元。公司计划投资18亿欧元纵深德国埃尔福特市建厂,相比日韩电池企业海外客户覆盖广度高、成长潜力大;

盈利预测:预计2019-2021年EPS为2.15、2.82和3.78元/股,结合公司上市以来PE估值水平以及受益于行业景气度变化及海外扩张的基本面判断,我们给予19年45倍PE估值,对应合理价值97元/股。

五、医疗服务

通策医疗(600763.SH)

口腔连锁龙头,发展前景清晰

跟踪券商:华金证券(9月10日)

观点评级:买入

我们看好公司省内业绩增长持续力。杭州口腔医院作为公司的金字招牌,在浙江省内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力。公司在杭州营收占杭州口腔市场的50%以上,已经形成较强规模效应。2019年上半年杭口收入增速为17.8%,宁口为16.3%,杭口城西为30.1%,维持在高水平的同时,净利率均在17%以上。公司主要市场经济基础良好,作为二线城市领头羊,杭州近五年人均GDP增速保持在8.2%的较高水平,18年达到17万元/人/年;作为浙江新星城市,宁波2018年GDP首次进入万亿俱乐部。因为口腔服务行业中两大核心高利润业务(正畸、种植)带有消费品属

性,随着杭州、宁波的消费水平提升、消费端升级,公司在两大城市的业务成长尚有巨大空间。

我们看好“蒲公英计划”。目前杭口集团已经完全形成了“一家总院带几家分院”的格*,形成区域化集团,并通过总院下沉的技术、医生,依托总院品牌效应、患者基础,使分院在1-1.5年内快速实现盈亏平衡。借助“总院+分院”模式的可复制性,公司提出了“蒲公英计划”,助力公司进一步深入省内细分市场,预计在3至5年内于全省范围开设100家口腔专科医院,计划实施后杭口集团将覆盖浙江90多个县区市。公司蒲公英计划第一批分院为10家,第二批为15-20家。截止2019年8月,公司已有7家分院得到牌照,第一家蒲公英分院最快将在年内营业。公司将在2020年开始加快建设高质量、高认可度的蒲公英分院,和当地公立牙科医院拉开服务质量的差距,有效扩大公司的知名度、品牌力和市场占有度。

我们看好公司的多元化发展。公司积极开展业务多元化战略,进军两大高潜力、高利润率行业:辅助生殖、眼科。国内辅助治疗病人基础较好:国内每7-8对夫妻就有1对有不孕不育问题,全国潜在病人约为5000万人。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铺开,该市场开始加速增长。公司于2012年与全球领先IVF治疗中心波恩(BournHall)合作引进先进IVF医疗技术用以建立国内先进IVF医疗团队。目前通过IVF技术的试管婴儿成功率为60%,高于国内平均你水平的50%。眼科服务长期作为国内医疗服务的一大热门市场,在***拥有较大体量和成长空间。公司看准了眼科市场的发展潜力,于2017年联合浙江最知名眼科医院,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合作建立了大型眼科综合服务中心:浙江大学眼科医院。

 总的来看,公司通过把握行业发展机遇、政策红利,深入产品高端化改革,合理控制成本,公司保持较高的营业能力。口腔医疗方面,通过与知名院校、国际领先医疗机构合作,通策的医生可以得到较高的行业地位;同时通过建立医生集团、资

深医生持股计划等,公司实现持续把握核心口腔医疗资源(医生资源),加速放量公司潜在业绩。辅助生殖方面,公司与波恩医疗中心深入合作、交流IVF核心技术、管理经验,努力做到国内一流辅助生殖品牌。眼科方面,随着与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合作建立的新眼科中心的建立,并通过通策的总院+分院模式,持续深入发展眼科医疗市场,有望率先在省内市场铺开。公司正处于高速发展、销售放量阶段,夯实核心产业、涉足新星产业的通策,在掌握核心资源、技术的前提下,将持续发力,未来业绩有望达到百亿规模。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19-2021年的收入分别为19.3、24.6、31.1亿元,增速分别为25.1%、27.2%、26.3%,预计公司2019-2021年的净利润分别为4.76、6.4、8.33亿元,增速分别为43.4%、34.3%、30.2%,2019年至2021年每股收益为1.49、2.0、2.6元,当前股价对应估值分别为57X、43X、33X。基于(1)总院业绩持续放量(2)蒲公英计划未来稳定现金流可期(3)省外口腔业务逐渐开花结果(4)辅助生殖、眼科的良好市场潜力(5)行业龙头的估值溢价,给予公司买入-A建议。

风险提示:总院增速不达预期风险。蒲公英计划、省外业务存在盈利、扩张不达预期风险。医疗事故风险。

 

*明康德(603259)

多业务线快速增长,龙头内生动力强劲

跟踪券商:国海证券证券(9月4日)

观点评级:买入

多业务线收入快速增长,中报业绩符合预期。分季度来看,收入端:公司Q1营收为27.69亿元,同比增长29.31%,Q2营收为31.25亿元,同比增长37.82%,单季度收入绝对值及增速皆为2017年以来最高;利润端:公司Q1归母净利润3.86亿元,同比增长32.97%,Q2归母净利润为6.70亿元,同比下滑31.69%;利润端在2019Q2下滑显著,主要由于公司投资标的公允价值***失、股权激励和A、H股上市开支等影响,剔除这部分影响,公司2019H1经调整non-IFRS归母净利润约32.0%,同比增长约32.0%,与收入增速基本趋同。

分业务线来看:***区实验室服务仍为主要收入来源,CDMO/CMO服务、临床研究及其他CRO服务增长最为迅猛。

1)***区实验室服务板块,2019年H1实现营收29.89亿元,同比增长23.70%,占比营收50.71%。小分子化合物发现服务方面,公司构建的DNA编码化合物库分子达900亿个;*物分析及测试服务方面,首次通过eCTD的方式客户提供IND申报,并获得FDA默示许可;截止2019年6月30日,公司已累计为股欧内*企完成65个IND、获得45个临床试验批件。

2)CDMO/CMO服务板块,2019年H1实现营收17.18亿元,同比增长42.03%,占比营收29.14%。公司质量管理再创佳绩,报告期内,公司金山工厂首次通过PMDA现场审计、常州工厂“零缺陷”通过FDA现场审计、外高桥制剂基地通过欧盟GMP认证;同时CDMO/CMO业绩不断提高,报告期内该领域服务共40个三期临床、19个已获批上市,此外还有11个与国内客户的MAH项目正在进行,同时新增的寡核苷酸和多肽类原料*产能平台预计分别于2019年底、2010年上半年投产,望进一步释放业绩。

 

3)***区实验室业务板块,2019H1实现营收7.10亿元,同比增长29.98%,占比营收12.04%。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CDMO服务作为公司的新业务,增长加快,截止2019年6月30日,公司共计为30个临床阶段的细胞和基因治疗领域提供CDMO服务(21个I期、9个II/III期);医疗器械检测服务领域,公司紧抓欧盟医疗器械法规、积极整合团队、拓展新客户。

4)临床研究及其他CRO服务板块,2019H1实现营收4.72亿元,同比增长104.22%,占比营收8.01%,若剔除上半年并购Pharmapace带来的0.84亿元的并表收入,该板块同比增长67.78%,仍呈高速发展态势。公司临床团队人员不断扩张,报告期内,CDS团队全球超850人、SMO团队220人,覆盖全国120个城市900+医院;公司全球临床能力不断提升,公司任命Hausheer博士为首席医学管提升临床技术统筹布*、收购Pharmapace增加临床数据分析能力,有望为公司全球多中心临床服务提供硬核指导。

人员扩增导致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大幅提升,规模提升后客户群更趋庞大。2019年H1公司销售费用2.09亿元,同比增长36.57%,主要是公司经营规模扩大、人员增加所致,增幅最大的为员工薪资(同比+73%);管理费用6.56亿元,同比增长53.50%,增长主要体现在与员工薪资(同比+57%)、租赁及折旧摊销(同比+12%)、咨询服务费(同比+11%);财务费用0.17亿元,同比减少71.84%。公司管理规模增大带来费用提高的同时,也带来客户群的扩大,2019年上半年,公司新增客户600家,共为全球30个***的3600家客户服务,客户群拓宽之下,客户群结构更加多元化,收入来源上,公司正逐步摆脱单一依靠头部*企的模式,2019年H1全球前***制*企业的收入占比总营收26.96%,同比下降7.16%。

研发投入增长赋能内生动力不断提升,“一体化、端到端”平台强化公司的服务优势。2019年H1公司研发费用2.44亿元,同比增长37.23%,在营收中占比4.13%。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共拥有约15万研发人员,目前启动研发中心已投入运营,*物安全性评价、生物分析服务、及医疗器械测试等设施分别通过FDA、OECD、CNAS的现场核查,无锡细胞和基因研发产地落成,子公司和全*业的新制剂产地首次通过欧盟GMP认证,同时和全*业在上海及常州的基地“零缺陷”通过FDA现场检查,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司内生增长力十足。公司构建了“一体化、端到端”的研发服务平台,为全球稀有的可助力新*从概念验证到上市的一条龙研发服务平台,随着我国MAH制度等新*鼓励政策的出台,公司将在大型制*企业之外,拓展一批具有科技创新力的初创Biotech公司和科研机构,为未来业绩提供坚实支撑。

盈利预测与评级:公司是全球临床前CRO研发外包领域的龙头企业,我们预计2019-2021年公司EPS分别为1.44元、1.81元和2.23元,对应当前股价的PE分别为56.80、45.39、36.67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爱尔眼科(300015)

业务升级持续高增长,布*眼视光

跟踪券商:财通证券(9月3日)

观点评级:买入

业务升级,利润端持续高速增长。公司中报营业收入47.5亿(+25.6%),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20pp,较去年底下降9pp,增速与之前12-14年持平。收入端增速下降最大领域是屈光手术领域,从去年中期的84%下降到21%,去年同期有合并欧洲的因素影响,上半年在手术量稳定增长的同时全飞秒、ICL等高端手术占比进一步提高,形成量价齐升的趋势。白内障受到医保控费等因素影响,增速从去年中17%下降到11%,公司正积极往高端白内障手术转型;眼前段收入增速18%,较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眼后段收入增速19%,较去年同期下降5个点,略有下降。眼视光收入增速31%,增速略有提高,保持高速增长。公司积极响应***近视防控战略,视光技术和产品的不断创新升级,其中角膜镜销售增长35%,预计未来眼视光业务占比30%以上。

归母净利润6.95亿(+36.5%),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4pp,较去年底基本持平。扣非净利润6.95亿(+31.9%),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13pp。

 

转让2%股份给高瓴资本及淡马锡。爱尔投资及实控人引进战略投资者高瓴资本及淡马锡,是爱尔眼科步入“二次创业”新发展阶段的战略性举措,有利于公司学习借鉴全球化战略布*的成功经验。募资主要用于购置核心城市物业,租赁给公司旗舰医院,以及加快筹建眼健康保险公司。

捐赠1亿股给公益基金会支持科教研。爱尔投资拟捐赠1亿股(占总股本的3.23%)给湖南省湘江公益基金会,用于培育眼科人才、开展前沿性研究以及普及健康知识等。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公司2019-202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0/19.2/24.9亿,对应EPS分别为0.45元、0.62元、0.80元,对应市盈率为75.3倍、54.9倍、42.4倍。给予目标价31.5元。

风险提示:增速不及预期,竞争加剧

 

 

昭衍新*(603127)

业绩持续高增长,新业务有序推进

跟踪券商:国联证券(8月5日)

观点评级:买入

公司在*物安全评价先发优势和规模优势明显。其所处的临床前CRO行业受益于国内创新*蓬勃发展,迎来发展黄金期;公司是国内唯一具有两个GLP认证的临床前研究机构,规模化优势明显,其设备规模、人才队伍、客户资源均、项目经验处于行业前列;公司正处于快速成长期,订单应接不暇,随着募投项目顺利推进,产能紧张*面会得到极大缓解,保证业绩能够持续高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行业景气度向上,公司业绩持续高增长。我国医*行业创新研发方兴未艾,CRO行业高确定性受益于国内创新浪潮,公司作为临床前CRO安评细分领域龙头,业绩自2014年起保持快速增长。2018年营收4.09亿元(+35.69%);归母净利润1.08亿元(+41.72%);扣非归母净利润9,029.42万元(+36.92%);经营性净现金流1.76亿元(+43.25%);2018年新签合同金额较2017年增长22%,截至2019年Q1,预计在手订单超过9亿。新签合同稳定增长及丰富的在手订单保证了公司后续业绩持续高增长。

新产能已投产,新拓展业务顺利推进。苏州昭衍新建产能动物房面积约13,000平方米,已经于2019年下半年正式投入使用,苏州昭衍动物房面积增加了近100%,极大的提升了服务通量和容量。产能瓶颈缓解,业绩有望在下半年提速。公司在稳固安评市场龙头地位同时,积极在产业链上下游拓展新业务,公司在2018年8月份先后成立子公司昭衍鸣讯、昭衍医*,分别进入*物警戒服务领域、*物临床试验领域,在产业链上下游布*有序推进,培养新的利润增长点。

第二轮激励方案激励范围扩大,强化收入考核指标。公司第一轮激励方案授予核心技术骨干129人共计75.5万分权益,本次激励方案范围扩大到238人,授予权益共计169.9万份,激励范围有所扩大,充分调动管理层和技术骨干的积极性;业绩考核强化收入指标,以2018年收入为基础,未来三年收入同比增速30%(上一轮业绩考核收入增速同比20%),彰显了公司保持业绩高增长的信心。我们认为,2018年公司人均创收50.04万元,创历史新高,股权激励推出能充分调动核心技术骨干的积极性,在行业保持高景气的背景下,人均创收有望进一步提高。

预计2019-2020年实现净利润1.57亿、2.17亿、2.83亿,维持买入评级。

六、医疗器械

鱼跃医疗(002223.SZ)

2019H1净利同比增长14%,略低于预期

跟踪券商:群益证券(9月4日)

观点评级:买入

公司业绩:公司2019H1实现营业收入25.0亿元,YOY+12.5%,实现净利润5.3亿元,YOY+13.5%,扣非后净利5.1亿元,YOY+14.4%,EPS为0.53元。公司业绩低于我们的预期,主要是渠道清库存及费用端增长较多所致。分季度来看,公司Q2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0亿元,YOY+10.0%,录得净利润2.9亿元,YOY+11.9%,扣非后净利润2.7亿元,YOY+12.8%。

家用及临床业务增长良好,医用呼吸及供氧分业务下滑:(1)公司家用医疗实现营收10.2亿元,YOY+24.5%,线上线下业务均保持较快增长,毛利率同比提升3.3个百分点至39.0%,估计受益于产品结构变化及原材料价格回落;(2)医用呼吸及供氧业务实现营收7.3亿元,YOY-6.6%,毛利率为46.6%,同比微升0.3个百分点,营收同比下滑主要是由于公司加速清理渠道历史存货,制氧机、雾化器等部分产品销售受到一定的影响,但预计渠道库存清理完成后,销售增长将可恢复;(3)公司医用临床业务实现营收5.8亿元,YOY+19.9%,毛利率同比提升1.5个百分点至50.2%。

费用率增加,影响短期业绩增速:公司2019H1综合毛利率为41.7%,同比1.5个百分点;销售费用率同比增加0.5个百分点至9.4%,主要是天猫旗舰店收归自营,短期销售费用增加较多;公司管理+研发费用率同比增加1.1个百分点至7.3%,主要是研发支出增加所致;公司财务费用率为-0.2%,同比增加0.5个百分点。整体来看,公司期间费用率为16.5%,同比增加2.3个百分点,拖累净利增速。

盈利预计及投资建议:由于公司业绩略低于预期,我们小幅下调对公司的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19/2020年实现净利润8.5和10.27亿元,yoy分别为+16.6%和+21.1%(原预计2019/2020年实现净利润8.8和10.3亿元,yoy分别为+21.4%和+21.6%),折合EPS0.85和1.0元。当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27倍和22倍。公司短期业绩虽有波动,但随着医用呼吸及供氧产品渠道库存的去化及上械集团和上海中优新产能的释放,预计公司业绩增速将会逐步恢复,我们维持“买入”的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新品销售不及预期,外延整合不及预期,产能释放不及预期。

 

蓝帆医疗(002382.SZ)

业绩符合预期,加码布*心***病领域

跟踪券商:光大证券(9月2日)

观点评级:买入

  

   公司发布2019年中报,实现营业收入16.87亿元,同比增长74.23%;归母净利润2.35亿元,同比增长58.83%。柏盛国际并表及健康防护手套业务发展稳定,公司业绩如期高增长。

双轮驱动,协同发展心***支架业务:柏盛国际并表,利润贡献大。上半年公司心***支架业务实现收入8.38亿,同比增长424.5%,贡献净利润约2亿,成为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柏盛国际是全球知名的心***介入器械跨国公司,冠脉支架的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第四,***前三。其在国内的子公司吉威医疗支架产品销量持续稳定提升,爱克赛尔®(EXCEL)支架自上市以来截至2019年6月累计销量达215万条,累计超过130万患者受益于其产品及疗法。健康防护手套:产能提升,收入增长稳定。上半年公司防护手套业务实现收入7.99亿,同比增长2.62%;同时由于人民币汇率波动及市场竞争加剧,毛利率同比下降13.05个百分点至13.74%。公司不断升级现有产品及退出新产品,国内外市场份额持续扩大,目前总产能已超过180亿支/年。

  延伸产品线,完善布*为扩充心血管科室医疗器械产品线,公司拟通过发行可转债券募集资金不超过31.4亿元,其中约13.9亿元用于收购及增资瑞士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植入器械企业NVTAG(欧洲市场仅有的五大TAVR生产厂商之一)。此次公司通过并购NVT加码医疗器械黄金赛道TAVR,一方面可以获取行业领先的前沿技术和产品,实现快速切入并全力进军TAVR市场,另一方面能够充分协同柏盛国际在冠脉介入领域的全球销售网络和客户资源,增强心脑血管事业部的竞争力,实现产品布*的多元化延伸。

维持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暂不考虑公开发行转债的影响,我们维持原有盈利预测,预计19-21年EPS分别为0.62元、0.78元和0.93元。“中低值耗材+高值耗材”双轮驱动,持续看好公司,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研发不及预期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万孚生物(300482)

内生增长强劲,现金流表现亮眼

跟踪券商:西南证券(8月28日)

观点评级:买入

业绩总结:公司2019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7亿元,同比增长20.9%;实现归母净利润2.1亿元,同比增长27.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9亿元,同比增长30.1%。

内生增长强劲,现金流表现亮眼。上半年公司收入增长20.9%,归母净利润增长27.4%,其中贸易类业务和***市场对公司整体业绩表现有一定影响,但是母公司增长十分强劲,上半年实现收入6.3亿元,同比增长31.2%,净利润为2.2亿元,同比增长51.9%。另外,公司上半年现金流9380万元,同比增长107.9%,较去年同期大幅改善。

慢病+感染检测业务增长强劲,***品检测业务受***市场拖累有所波动。报告期内公司各产品线表现,其中,1)慢性管理检测收入2.9亿元,同比增长56%,其中心脑血管标志物增长迅速,电化学平台血气和血凝等推广较快,已在标杆三甲医院已实现较大突破,将为后续持续快速增长提供保障;2)炎症因子及传染病检测收入2.8亿元,同比增长38.3%,其中炎症因子将在新品的带动下实现新一轮的增长,传染病检测中的流感产品增长强劲;3)***品检测实现收入8566万元,同比下滑20.9%,主要系***市场波动所致,预计下半年有望恢复;4)优生优育收入7435万元,同比增长11.1%,其中***市场增长较快,销售规模占比已接近一半。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新产品布*持续推进。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7371万元分,同比增长19%。公司目前在研的重要项目约40项,其中免疫荧光平台14项,电化学平台6项,化学发光平台7项,金标平台4项,生化平台9项,将为进一步加强公司在POCT领域的竞争力奠定扎实的基础。另外,公司在分子诊断领域,与***iCubate、比利时Biocartis的战略合作稳步推进,其中合资公司万孚倍特报告期内业务进展迅速,iCubate产品向国内转换进展顺利。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19-2021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2亿元、5.6亿元、7.2亿元。考虑到公司是国内POCT领域的龙头,产品线持续丰富,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推广或不及预期、研发进展或不及预期、海外市场或大幅波动。

 

凯普生物(300639)

核酸分子诊断龙头,业绩提速

跟踪券商:国信证券(8月15日)

观点评级:买入

核酸分子诊断龙头,业绩提速。公司是核酸分子诊断龙头,HPV检测国内市占率第一,地贫、耳聋、STD等检测市占率均在前三。近六年来业绩稳健增长,CAGR34%。2019H1实现营收3.17亿元(+27.02%),归母净利润0.60亿元(+29.34%)。Q1、Q2扣非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5.49%、43.62%,明显提速。2019H1销售毛利率81.10%(-2.4pp),主要是实验室业务毛利率低、高增速所致,而HPV检测和其他检测试剂盒毛利率分别提高0.3、1.96pp。销售费用率35.50%(-2.5pp),管理费用率(含研发)26.65%(-0.9pp),财务费用率-1.28%HPV检测龙头地位稳固,“核酸99”战略稳步推进。***政策普及两癌筛查、HPV检测技术的更新迭代和消费升级需求共同促进HPV检测行业扩容。公司拥有两大产品开发技术平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导流杂交技术平台和PCR荧光技术平台,作为HPV检测龙头,持续开拓市场,维持稳健增长。2019年公司实施“核酸99”战略,进一步提升地贫、耳聋和STD等其他试剂盒的销售占比,优化产品结构。HPV检测试剂2019H1实现营收2.27亿元(+17.01%),占总营收比例71.36%,比上年同期下降6.11pp;其他检测试剂实现营收4824万元(+39.42%),占比提升1.45pp;医学检验服务实现营收3479万元(+113.71%),占比提升4.45pp。预计每年研发支出5000万以上,在研项目近60个,其中3个处于临床阶段的产品,4个处于注册申报阶段的产品,公司独家产品STD十联检预计年内上市。

第三方***实验室业务迅速发展,向产业链下游拓展。全国已布*20家***医学检验实验室,未来规划达到25家,专注特检服务,实现产业链拓展和“仪器+试剂+服务”的一体化经营模式,营收高速增长。其中***分子病理检验中心成为发展标杆,2019H1实现净利润62万,实现扭亏。

风险提示技术研发风险,新产品推广风险、市场竞争风险等。

投资建议:核酸分子检测龙头,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公司是核酸分子诊断龙头,随着政策推动HPV检测放量、新产品上市、特检服务高速发展,将迎来高速增长期,预测2019-2021年归母净利润1.45/1.86/2.38亿元,增速27%/29%/28%,三年CAGR28%,当前股价对应PE为21.9/17.0/13.3X,按照2019年25-30X,合理估值16.5~19.8元,具有13~36%空间,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安图生物(603658)

发光延续高增长,业绩略超预期

跟踪券商:国联证券(8月09日)

观点评级:买入

业绩略超预期,研发持续加码公司业绩延续高增长态势,前两季度的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6.10%、32.23%,延续回暖态势。公司上半年毛利率同比下滑1.37%,主要因为检

验仪器、检验科共建等低毛利业务规模提升所致。费用方面,销售费用率整体略有下滑;管理费用率受研发投入加大的影响提升近1个百分点。2019H1研发投入1.39亿元,同比增长53.13%,占营收比11.81%;截止上半年末,公司拥有研发人员1047人,占员工总量的30.69%。

化学发光延续高增长,新产品稳步推进预计19H1公司共投放发光仪超过450台,市场保有量超过3500台,配套试剂收入约5.5亿元,实现45%左右增长。考虑到化学发光进口替代广阔,加上已获批的100速发光仪以及2020年有望获批的600速发光仪,预计公司发光业务有望延续高增长。公司微生物质谱稳步推广,全年装机有望超过50台,带来5-6千万元收入。继2018年首条流水线安装后,2019上半年又装机

并启用了多条流水线,高端检测市场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带动配套生化和发光业务持续增长。此外,公司检验科合作共建业务实现收入超过1亿元;通过与芬兰Mobidiag合作,布*的核酸POCT产品有望逐步开发和推广。盈利预测与评级预计公司19-21年EPS分别为1.72、2.20、2.79元,对应最新收盘价,市盈率分别为38、30、23倍。公司业绩高增长有望持续,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政策性风险导致毛利率下滑超预期;2、行业竞争加剧。

 

 

 

 

 

***性与免责声明:

本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法、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分析师的职业理解,通过合理判断得出结论,研究过程及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影响,特此声明。

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在任何情况下,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并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询价。我公司及其雇员对使用本报告及其内容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失概不负责。我公司或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还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或财务顾问服务。本报告版权归易知投资所有,仅限内部使用,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形式的发布、复制。

易知(北京)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研究中心

网址:www.myeasy.com.cn

邮箱:easy@myeasy.com.cn

在常德做近视手术哪家医院好?费用多少?

你到常德做近视手术,就只有常德爱尔和第一人民医院,我还是推荐你常德爱尔,爱尔眼科是全国连锁,听说有四十多家,第一人民医院的手术方式没有地区医院的多!你可以拨打0736-7788998详询!

全飞秒激光价格是什么?

全飞秒激光矫正手术是目前彻底改善视力的最好方法之一,价格方面相对于半分秒和准分子激光矫正手术来说要昂贵一些,大约需要2万元左右,由于各地方收费标准不同,所采用的仪器与技术的不同,价格方面也会略有出入,建议选择当地正规的大型眼科医院进行咨询,在遵医嘱进行手术治疗即可。

全飞秒多少钱?

全飞秒激光手术的大概价格从17000-23000元不等,可以多到几家医院咨询,选择认为合适的医院来做手术。推荐广州爱尔眼科,该院是国内知名眼科医院,它提供舒适的就医环境,住院病房分为普通病房、VIP病房等不同等级,能满足多层次患者的需求。点击测试适不适合做近视矫正全飞秒激光手术的原理,就是在角膜在里面做凸透镜,从2mm小的切口里边把凸透镜取出来,角膜中央就变薄了,就达到角膜曲率的改变,所以矫正了近视。全面秒的手术速度非常快,有经验的医生5-7分钟就能完成,所以目前全飞秒激光手术是患者首选的手术方式,但是要强调的一点,就是做全飞秒激光手术之前,要进行严格的术前检查,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的,有些适应症和禁忌症。如果不符合要求是不能做手术的,所以在术前要先做眼科的检查。想要了解更多有关全飞秒的相关信息,推荐咨询广州爱尔眼科。广州爱尔眼科提供舒适的就医环境,住院病房分为普通病房、VIP病房等不同等级,能满足多层次患者的需求;部分医院设有透明手术室,让病人家属“零”距离直视手术治疗全过程,让患者家属更加放心;医院建有先进的计算机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实行“病人费用一日清”制度,患者可通过费用清单随时了解住院医疗费用发生情况,让患者真正做到明明白白消费;医院推出夜间门诊、预约挂号、网上求医、VIP门诊、远程会诊等服务,让患者在就诊过程中更轻松、更方便。提供多层次、个性化的医疗服务,满足患者不同层次的需求是爱尔眼科对患者的高度责任感的又一体现。

沈阳爱尔眼科照继含全飞秒多久才能恢复

通常情况下,大部分患者术后第二天即可正常生活用眼,视力达到最佳矫正状态约需1周,有个体差异者或需更长时间,但不影响正常工作和学习。

高三体检如果近视度数高,会影响高考志愿的专业填报么?高考后再做近视手术能行么? - 知乎

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2018年发布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披露,我国青少年近视率已经高居世界第一,其中,初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近视率均已超过70%,近视已经成为我国的“国病”。

如果高考是人生的第一道关卡,分数只是进入决赛的入场券,志愿填报是决定命运的冲刺时刻,那么视力问题很有可能将是通向胜利的最后那块绊脚石。高考报志愿不仅要看成绩,而且很多专业及学院还有相关体格要求,各专业依其不同的性质,对考生的体格状况提出不同的要求。

每年4月份左右开展的高中最后一轮体检,体检如果不合格会对后续高考志愿的专业选择产生直接的影响。例如报考民航管制专业应当有较好的视力(5.0)和辨色能力(色觉正常)以及其他相关的要求。也就是说,考生报考有关专业,必须要具备这些专业所要求的生理机能和健康状况,才能适应所学专业的要求。

眼科:包括视力、色觉、眼病;(注:在检查视力时,有带隐形眼镜的考生须摘除。)

内科:包括血压、发育情况、心***及血管、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腹部***器等;

肝功能检查:主要是检验谷丙转氨酶(alt),不包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1)裸眼视力任何一眼低于5.0者,不能录取的专业:飞行技术、航海技术、消防工程、刑事科学技术、侦察。专科专业:海洋船舶驾驶及与以上专业相同或相近专业(如民航空中交通管制)。

(2)裸眼视力任何一眼低于4.8者,不能录取的专业:轮机工程、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科专业:烹饪与营养、烹饪工艺等。

(1)任何一眼矫正到4.8度镜片度数大于400度的,不宜就读海洋技术、海洋科学、测控技术与仪器、核工程与核技术、生物医学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专科专业:与以上相同或相近专业。

(2)任何一眼矫正到4.8度镜片度数大于800度的,不宜就读地矿类、水利类、土建类、动物生产类、水产类、材料类、能源动力类、化工与制*类、武器类、农业工程类、林业工程类、植物生产类、森林资源类、环境生态类、医学类、心理学类、环境与安全类、环境科学类、电子信息科学类、材料科学类、地质学类、大气科学类及地理科学、测绘工程、交通工程、交通运输、油气储运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生物工程、草业科学、动物医学各专业。专科专业:与以上相同或相近专业。

(3)一眼失明另一眼矫正到4.8度镜片度数大于400度的,不宜就读工学、农学、医学、法学各专业及应用物理学、应用化学、生物技术、地质学、生态学、环境科学、海洋科学、海洋技术、生物科学、应用心理学等专业。

如孩子存在视力问题,家长更需在志愿规划及专业选择上提早注意,在高三体检前为孩子采取矫正措施,避免孩子视力结果记录档案影响志愿填报。

另外,还需要注意近视手术的时间问题,如计划报考军事类院校、警校的同学,等到高考后再做近视手术就晚了!如果手术时间不满半年,同样可能也将影响最后的录取!

任何一眼裸眼视力低于4.9,需进行矫正视力检查,任何一眼矫正视力低于4.9或矫正度数超过600度,不合格。

屈光不正经准分子激光手术后半年以上且无并发症,任何一眼裸眼视力达到4.9,眼底检查正常,除指挥、装甲、测绘、雷达、水面舰艇、潜艇、潜水、空降、特种作战专业外合格。

其中:

(一)指挥、装甲、测绘、雷达、水面舰艇、潜艇专业,任何一眼裸眼视力不低于4.9;

(二)潜水、空降、特种作战专业,任何一眼裸眼视力不低于5.0。

能够识别红、绿、黄、蓝、紫各单色者,除指挥、水面舰艇、潜艇、空降、装甲、测绘、雷达专业外合格。

第四十一条影响眼功能的眼睑、睑缘、结膜、泪器疾病,不合格。

第四十二条眼球突出,眼球震颤,眼肌疾病,运动障碍,显性斜视,不合格。

15度以内的共同性内、外斜视,除指挥、装甲、测绘、水面舰艇、潜艇、潜水、空降、雷达专业外合格。

第四十三条角膜、巩膜、虹膜睫状体疾病,瞳孔变形、运动障碍,不合格。

但是不影响视功能的角膜云翳,角膜缘外非进行性翼状胬肉,除指挥专业外合格。

第四十四条晶状体、玻璃体、脉络膜、视网膜、视神经疾病,青光眼,不合格。

下列情况合格:

(一)先天性少数散在的晶状体小混浊点,不影响视功能的;

(二)短小的玻璃体动脉残遗,少数丝、点状玻璃体混浊,无症状的。

虽然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近视眼的问题,能通过近视手术来解决,但对于近视手术总还抱有有几分疑虑,尤其看到网上各种不同的发声。关于“近视手术”大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我们找到了淄博老牌专业眼科医院,从事眼科临床三十余年,拥有超2万例手术经验的屈光专家葛方东院长做出了专业解答:

近视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受到国防部征兵体检标准、公务员普察等体检标准等明确认可,也是在***FDA和***食*总*批准下开展的,在国内临床使用己超30年。在2022年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史伟云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建议:18-45岁近视人群进行角膜屈光手术

近视手术,不仅可以矫正近视,同时可以矫正散光、远视。单纯从度数上来说,目前激光类的近视手术(如大家熟知的半飞秒、全飞秒)可以矫正1000度以内近视、600度以内散光;还有一种ICL晶体植入术,它可以矫正1800度以内近视、600度以内散光,是目前高度近视患者选择较多的一种手术方案。近视手术又名屈光手术,不仅可以矫正近视,同时可以矫正散光、远视。

在以前最早的屈光手术,由于术前检查的不完善及技术的限制,可能会存在部分人视力回退的情况。但随着近十年来技术的发展,术前检查等临床标准的提升,只要经过严格的术前检查和评估,术后保持科学用眼,视力是不会出现回退的情况,可以保持終生有效的清晰裸眼视力。近视手术疼不疼?

另外,葛方东院长表示:近视手术不是你想做就能做的,需要经过严格的评估和检查,例如基本的条件有:年龄18至50岁之间;近视度数基本稳定,一年内度数变化不超过50度;*物不良反应及过敏史;是否为瘢痕体质等,如果基本身体素质符合基础条件,还需进行二十余项的眼科检查,严格的术前把控都是为了手术安全和手术质量提供保障,一定要选择正规专业眼科医院进行手术。

爱尔眼科是短视频的亲爹

这是半佛仙人的第924篇原创

0

我越来越觉得眼科医院是个好生意。

为什么?

很多人半夜了还在刷短视频,也不注意用眼卫生,近视度数biubiubiu地涨。

比基金净值涨得快多了。

而且考虑到度数这东西你不干预的话,只能单方面涨。

简直是痛打基金。

眼科医院,短视频时代的金矿“卖水人”。

实际上,眼科医院的本质也是一个“买流量,卖流量”的互联网公司。

1

1984年,湖南少年陈邦考上军校。

意气风发的他,在入学体检时被发现是“红绿色盲”而遭到劝退。

社会***打就是这么热情,且迅速。

陈同学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理想,选择下海,成为一名商人。

同一年,比他大五岁的辽宁学霸何伟刚刚从***医科大学毕业,被分配到辽宁省人民医院担任医生,并在三年后被公派到***九州大学继续攻读眼科。

好学校,好单位,还公派留学。

大好前程,一片坦途。

一个灰心丧气,一个春风得意。

人和人之间的机遇实在是差别太大。

造化弄人,谁能想到命运会有一天将两个毫无关系且机遇千差万别的人联系在一起。

2

时间来到1994年。

陈同学这几年没有闲着,通过鼓捣各种东西发了大财,成了那个年代极其稀缺的百万元户,而何同学已经拿到了博士学位,并在***的福冈大学医学部担任眼科医生,从何同学变成了何老师。

这个时候,国内一些地方上的公立医院科室开始被私人承包,即大家所熟知的“院中院”。

莆田系这个词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浮出水面。

莆田人最开始选择了男科和皮肤科。

梅***、淋病、牛皮癣。

因为羞于启齿,病患很容易被割韭菜。

即使发现受骗,也会打掉牙咽进肚子里,不好意思和人说。

毕竟你一张嘴,不仅显得上半身不好,还暴露了下半身也不好。

莆田系靠着对人类下三路的冲击,疯狂收割,因此突飞猛进,快速崛起。

国内民营医疗机构的历史就此开启。

1995年,何伟学成回国,并没有选择去公立医院继续当医生。

而是选择了下海:在沈阳创建了自己的眼科医院——沈阳何氏眼科医院。

既当医生,又当老板。

与莆田人更为擅长的那些羞于启齿的病相比,眼科疾病并不是什么难言之隐。

并不需要偷偷摸摸去把广告贴电线杆子上,正大光明地去做义诊筛查眼病就能收获一大批客源。

所以说选好赛道,非常重要。

同一年里,陈邦也开始介入了眼科这门生意。

并没有任何医疗背景的他,最开始选择的模式就是相对容易的“院中院”:他承包了长沙第三人民医院里的眼科科室。

陈邦下海十几年,知道做生意一定要先花钱,先投入。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他花了三十万买了一台白内障超声乳化治疗仪,但是没付清全部,只付了10%的首付款。

陈邦的运气很好。

当时,一线城市的顶级三甲医院的医疗器械是齐全的。

他们有最好的医生,国际医疗器械巨头的销售代表也会主动找上门来推销最先进的设备。

但低线城市的医院或者高线城市的基层医院却没有足够多的预算。很多医院甚至没有专门的眼科。

你要不做这个生意,那么就让我来做。

这种设备上手容易,并不需要资深眼科医生就可以操作。

陈邦的运气也不好。

他的生意刚刚有了起色,但刚做了几年,就受到了爆锤:公立医院的“院中院”开始被整治。

但给民营医院留了一条口子。

不允许开院中院,允许***办院。

2002年,陈邦投资的长沙爱尔眼科医院正式成立。

可能连陈邦都没想到,他因眼睛而错失一段际遇,但因眼睛又会得到一段际遇。

他在三十年后成为了世界最大连锁眼科医院的掌舵者。

这个世界就是这么魔幻。

3

本世纪初,眼科医院里的核心业务是【白内障手术】和【屈光手术】,每年增速在40%-80%之间。

但作为非营利机构的公立医院的决策系统反应很慢。

即使市场上已经需求猛增,出于流程和预算原因,并不会快速做出足够及时的反应。

这个难得的窗口给了陈邦和他的爱尔眼科猥琐发育的机会。

老天给你机会,你就要抓住。

你不去占领市场,市场就会被别人占领。

白内障听起来很吓人,其实上是一个和年龄相关的疾病。

白内障的发病,就和人到了年纪一定会长白头发一样,属于机体老化的表现。

只要活得够久,我们大多数人都会得白内障。

年纪越大,患病率越高。

在2019年,国内白内障患者人数就已经达到了1.26亿人。

由于老龄化趋势,白内障患者数量在未来几十年里也会持续增加。

治疗白内障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通过手术的方式植入人工晶状体。

客户不上门不要紧,可以主动去找。

爱尔眼科去全国各地农村扫一圈,设个点,支个摊。

打出“义诊”旗号,免费筛查白内障。

“免费”这两个字有很大的威力,而且百试不爽。

这是一个老龄化病,基本上一筛一个准。

只要检查,就能查出病来。

人对失明的恐惧是很大的。

老人很容易会被说服,跑到医院去做手术。

等眼睛治好了,回到村里就会跟别人到处安利,成为免费的自来水。

源源不断的客源如活水一般,涌入到爱尔眼科。

以长沙为大本营,爱尔眼科先后把触角伸向了成都、武汉、沈阳以及衡阳、常德、黄石和株洲等地级市。

4

在2006年,陈邦和爱尔眼科遇到了自己最大的贵人: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IFC)。

这家金融机构一直在新兴***给企业放贷,利率不高,而且有点公益性质,偏向于一些可以提升当地居民福祉的医*公司。

爱尔眼科由于长期治疗白内障,也得到了IFC的垂青。

后者给爱尔眼科提供了800万美元贷款。

拿到贷款后,爱尔又在哈尔滨、合肥、济南、广州、南昌和太原开设了分院。

这800万美元的意义,不仅仅是为爱尔的跑马圈地提供充沛的子弹,更重要的是阴差阳错地帮助爱尔提前铺平了上市的道路。

IFC这笔钱虽然也只是一笔银行贷款,但由于是国际贷款,对债权人的信息披露要求非常高。

每一笔收入,每一笔利润,每一项资产都需要被列入到财务报表里。

美元,是那么好白嫖的吗?

为了拿到这笔钱,爱尔眼科把自己的财务收支做了规范。

好巧不巧,这一步规范,反而为之后的上市铺平了道路。

很多股民都知道,在科创板推出之前,想要在A股上市,需要达到非常严苛的财务要求。

至少需要持续三年赚钱,并且营收和利润都得达到一个门槛,才能获批。

为了防止这些财务数据造假,必须对近三年的财务报表做审计。

很多人做生意,一开始只想着怎么活下去,怎么赚钱怎么来,哪怕慢慢做大了,收款付款都没有那么规范。

十几年前的时候也没有移动支付,收款都是现金,我怎么证明你收了钱,不是在报表上动了手脚。

没有证据啊。

所以很多公司准备上市的时候,发现自己还得老老实实按照上市的规范要求准备三年才行。

这一步最关键的步骤,对于别的眼科医院是难点和门槛。

对爱尔眼科,却已经是现成的。

在A股上市,是有窗口期的。

有的时候,监管部门突然开闸,批准一大批公司上市,结果你还在规范财务报表,你说你是不是个大冤种。

提前的财务规范动作,虽然对爱尔眼科来说,可能是个短期麻烦,却没想到成为了上市的助力器。

人生际遇,就是如此玄妙。

相当于你参加高考的时候,你的老师在模拟考试的时候押对了题。相当于你参加短跑比赛的时候已经就位,而其他人还在热身。

2009年***推出创业板,已经提前规范好财报的爱尔眼科成为了创业板首批上市企业。

爱尔的这一次领先,直接决定了此后十年的眼科医院格*。

一步对,步步对。

等其他眼科医院反应过来的时候,爱尔眼科已经凭着上市公司的身份疯狂跑马圈地。

2010年,政策就开始收紧。

从2012年开始,A股又经历了历史上最长的一次IPO暂停。

其他民营眼科医疗机构悔之晚矣。

华厦眼科、何氏眼科都比爱尔要早,但却没有成为第一个上市,也就错失了成为民营眼科医院第一股的机会。

很多时候,大佬成为大佬,巨头成为巨头,有的时候靠眼光,有的时候靠实力。

但,大多数时候,还是要靠运气。

不然为啥大老板们都是如此迷信。

5

一步快,步步快。

医院的本质是一门牌照与规模的生意。

而且很多低线城市,人口并不多,也就并不需要开那么多眼科医院。

你要是占住了地盘,别人就没有办法进来。

同时眼科医院是有规模效应的,并购的医院多了,医疗设备的大宗采购会有价格优势,也会有病例库的共享。

做大,是任何一个有野心的眼科医院的宿命。

而最简单的圈地方式,并非另立山头,而是收购存量医院。

存量医院是稀缺的资源。

需要抢。

光靠自己的三瓜两枣不行,光靠已有医院的现金流回血太慢,等你自己有开新医院的钱的时候,地盘早就被人抢了。

需要争分夺秒地抢。

需要融资,需要杠杆。

这个时候,就体现出爱尔眼科提前一步上市的优势了。

成为公众公司,让爱尔眼科得到更方便的募资渠道。

在2009年上市时,爱尔眼科旗下仅有20家医院,在2020年末已经拥有了146家医院和88家门诊部,共计537家眼科医疗机构。

爱尔眼科甚至还在******并购了亚洲医疗集团,在欧洲并购了拥有76家眼科医疗中心的CBAV集团。 

这个扩张的速度,瑞幸看了都流泪。

股市的一个逻辑是,如果你业绩超过预期,市值大概率会涨,然后公司就可以把股票质押给金融机构,或者可以借着股价大涨的时候来一笔定增,拿到足够的钱。

拿到钱再去做并购。

并购过来的医院提供了营收和利润,又会让股价进一步大涨。

为了做并购,爱尔眼科用了一个表外杠杆工具:并购基金。 

爱尔眼科在基金里只需要出资10%-20%,再找一些金融机构认购基金份额。基金退出的主要方式就是被并入上市公司里,所以并购基金要去买哪些医院还是由上市公司爱尔眼科说了算。

如果基金规模是10个亿的话,那么爱尔眼科只需要出2个亿就可以了。

以小博大。

只需要付出一点点代价,就能够先锁定它们,快速扩张。

如果它们在基金到期后表现很好,就会被并入到上市公司里,为业绩和股价添砖加瓦。

如果表现一般,就会被爱尔眼科抛弃。

爱尔眼科通过并购基金,就锁定了303家医疗机构。

堪称海王养鱼。

在眼科医院这条赛道里,爱尔眼科跑得太快,很多区域性的眼科医院都望尘莫及。

从厦门起家的华厦眼科目前是全国第二的民营眼科医院,拥有51家眼科医疗机构,只是爱尔眼科的1/10。

有时候快,并不一定是坏事儿。

毕竟这是眼科,不是男科。 

6

需要抢的,并不仅仅是市场,不仅仅是稀缺的医疗牌照。

更重要的是,稀缺的眼科医生。

在国内,一位临床医生如果想要进稍微好一点儿的公立医院,需要至少八年制的时间。

高门槛和长时间的培养周期,让医生成为绝对的稀缺资源。

2020年,眼科注册医生的数量不到4万人。而这里面的大多数医生并不会离开公立医院,留给民营医疗机构可抢的人非常有限。

医生又是一个很稳定的职业,在大城市还是小县城都是体面的工作,是一个很难因为晋升加薪而跳槽的职业。

一个医生一旦定居在某个城市,很难被挖墙脚去别的地方执业,即使放开异地执业的限制以后。

每个好医生都是一个知名IP,都有自己的客户群体。

知名医生走到哪里,患者跟到哪里。

越是低线城市,好医生的数量越少。

这种特殊性,让医院的扩张要尽早。

而且越早抢到资深的医生,还可以尽早建立起医生培训体系来。

前期重金请医生,后期可以让已有的医生对新来的医生指导培训。

抢市场,抢地盘,其实也是在抢医生。

需要拿出真金白银才能抢到医生。

医生如果招不到,跑光了,你还干个*。

一边招人,一边跑,你也没有办法去复制这门生意。

但每个科室的这种属性又不太一样。

有的科室对医生的科室就相对弱一些。

眼科相对来说,就更倚重设备。

白内障和屈光手术标准化程度很高,而且屈光手术现在几乎是全机器操作,对医生的个人依赖度没有那么高。

如果把外科比作传统中餐馆的话,那么眼科的屈光手术业务就是肯德基和麦当劳,并不需要厨师,只需要熟练操作工就够了。

所以它更好复制。

但这也只是相对,手术毕竟是手术,眼睛是精密器官,需要一人一策。

即使是全飞秒激光手术,遇到低度近视高度散光的疑难案例,也非常考验主刀医生的技术。

快速膨胀、快速扩张的策略,除了让爱尔眼科的财务数据更好看以外,也让爱尔眼科这个精密运转的体系时刻处于一个非常“紧崩”的状态。

消化新并购的医院,消化新招聘的医护人员,都需要时间。

但显然,资本还嫌不够快。

7

说到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屈光手术和视光业务。

如果说白内障手术是“过去”,那么屈光手术就是“现在”,视光业务是“未来”。

白内障的客户是老人,屈光手术的客户是成年人,视光业务是未成年人。

屈光手术是指矫正视力的手术。远视、近视、散光,都可以通过屈光手术来矫正。

我们熟悉的飞秒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