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发行短期债券是利好么(发行可续期债券是来自利好还是利空)
发行可续期债券是来自利好还是利空
对大股东肯定是利好,因为公司的融资增加。对中小股东是否好事则要区别对待,如能产生良好效益就是好事(因为股票价格其他影响有很多),否则就是坏事。但一般来说市场是当利好来理解的。公司发行可转债是上市公司的一种融资方式,一般是公司有较好的开发项目,暂无资金采取的一种有效措施。对投资者也是一种选择,可持有债券,获得较高利息,也可转成股票,分享公司发展成果是利好,当然对股市有一定分流资金的作用。扩展资料就股票而言,只要股份公司盈利,股票持有人就会定期收到公司发放的股息与红利,例如香港、台湾的公司通常在每年3月份举行一次股东大会,决定每股的派息额和一些公司的发展方针和计划,在4月间派息。而美国的企业则都是每半年派息一次。一般临近发息前夕,股市得知公司得派息后,相应得股票价格会有明显得变动。短期投资宜在发息日之前大批购入该股票,在获得股息和其他好处后,再将所持股票转手;而长期投资者则不宜在这期间购买该股票。因而,证券投资者应根据投资得不同目的而分散自己得投资时间,以将风险分散在不同阶段上。
股票发行债券是利好还是利空
股票发行债券是利好还是利空
不可一概而论,要从以下3个方面辩证来看
如果发行的是可转换债券
折股后会稀释每股业绩
有一定负面作用
特别是量很大的时候
就表现为利空
如果投入的项目效益非常好
发行债券就表现出积极的一面
那就是利好
当一家非常优秀的上市公司
比如科技创新企业、医*企业
短期急需大量资金
推动项目突破技术瓶颈
由于此类企业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
这种情况下
应该算是一种利好
发行债券和增发股票一样
都属于再融资方式
是企业的融资渠道
上市公司公司发行债券
对股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必须理性看待
发行债券是企业自身发展需求
利好还是利空
要看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定
股票为什么说停牌就赚到了
因为停牌股复牌后通常会涨
股票停牌一般是以下几大原因
比如股权变动
兼并收购等
比如召开股东大会
公布年报、中期报告等
当连续几个交易日
股票涨跌幅都达到一定值时
会被认定为异常波动
交易所会要求上市公司停牌
通俗点来说
停牌中的停指的是暂停
而非停止
待企业恢复正常后
又会再复牌
重新在交易所挂牌交易
股票停牌一般是好事居多
不过也要看情况
如果没有完成重组或定增
可能也会导致股票复牌后下跌
新股中签是多少股
视情况而定
沪市1000股等于1个配号
即普通股即60开头的股票
一般最少中一签
一签就有1000股
科创板500股等于1个配号
即688的开通的股票
最少中一签
一签为500股
深市500股等于1个配号
即深市有00开头的股票
和创业板300开头的股票
都是至少中一签
一签有500股
另外
如果要增加中签率
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加股票市值
市值增加
持股数量也会增加
那么配号分配的数量就越多
就能增加中签率
推荐
公众号对话框回复对应内容即可获取资料
顺便帮忙点下“在看”
请问上市公司发行短期融资券,对其股票是利空还是利好?
利空
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对公司有什么影响?利好或利空?
短期来看是利空,因为公司要圈走市场一部份的钱,不过长期来看还是利好的,因为公司要把从市场中抽走的钱作为投资,这样公司赢利了,股票不也就随着涨了,所以事情都得两方面看待的,,,
发行短期融资券对公司股票是一种利好吗?
一个企业为什么要发行融资债券?作为一个上市企业,要靠发行融资债券来维持运行,决不是什么利好消息,只能是一个利空消息,为什么呢?是因为以下的原因:1、企业之所以需要融资,是因为股东不愿意进行新的投资(为什么呢?难道那些股东不是靠投资赚钱的吗?)2、股市融资不敷使用(那么多钱还不够用?)3、向银行借贷无门(银行是靠放贷为生的,为什么不对其放贷?)……一个企业之所以需要融资,绝不是因为新项目。如果新项目的前景很好,银行是**吗?不会放贷?呵呵,好了,多的就不说了。之所以要短期融资,绝对是因为企业的现金流遇到了困难,而且企业的未来不被大股东、银行、风投……看好,致使企业筹资无门。
上市公司发行债券什么意思?
上市公司发行债券是指上市公司通过在金融市场上发行债券来融资。
这种融资方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公司的短期或中长期资金需求,同时降低公司的资金成本,从而增加公司的利润率。
债券发行可以为各种用途筹集资金,例如扩大公司生产规模、开拓新市场或者还清债务等。
在发行债券过程中,投资者可以根据公司的信用等级和债券的风险等级来确定购买债券的数量和价格。
关于什么公司可以发行债券 - 法律快车
发行公司债券的主体,也就是具有发行公司债券资格的公司为:
1.股份有限公司;
4.两个以上的国有投资主体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
在这四种可以发行公司债券的主体中,股份有限公司可以发行公司债券是通行的规则,而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发行主体,则是要求规模较大,有可靠的信誉,支持其正常的发展。
发行公司债券是否是利好与该公司发行债券的目的有关。法律快车提醒您,具体如下:
1.该公司是为了融资,扩大业务,那么此时该公司的发展空间较大,对于股民来说是利好。
2.该公司是为了抵债等,那么说明该公司现在的财务状况不佳,对于股民来说是利空。
债券只是一般的投资对象,其交易转让的周转率比股票较低,股票不仅是投资对象,更是金融市场上的主要投资对象,其交易转让的周转率高,市场价格变动幅度大,可以暴涨暴跌,安全性低,风险大,但却又能获得很高的预期收入。
公司债与企业债的区别是:发行主体不同;流动场所和定价不同;发债资金用途不同;信用基础不同等方面。公司债的信用基础不及企业债,企业债通过“国有”机制贯彻了**信用,通过行政强制落实着担保机制。
1.公司债券有利于提高资本市场融资效率,稳定资本市场。在其他投融资渠道的收益难以保障时,债券市场由于其稳健的投融资功能吸引了大量投资者,这为企业和**提供了债券融资的基础,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经济的放缓或进一步衰退。发展债券融资和公司债券市场对于解决资本市场过于单一的问题,保证资本市场的均衡发展是是十分必要的。
2.公司债券的发行丰富了金融投资工具,降低了市场风险。公司债券作为一种固定收益证券,其风险和收益水平介于股票和国债、政策性金融债之间,为机构投资者提供了较好的投资工具。由于短期融资债券和企业债券的投资者众多,风险责任分散,从而降低了风险集中性,有利于金融市场的稳定。
3.公司债券还有利于改善企业资本结构。对于一个典型的股份公司而言,假定融资方式只有股票和债券两种,那么其股票和债务的比重构成企业的资本结构。在给定企业投资决策的情况下,企业的融资政策就是选择能使企业的市场价值最大化的资本结构。因此在两者间的抉择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4.公司债券有助于优化企业治理结构。公司债券融资会对经理层产生较强的监督和约束作用,一方面,公司履行还本付息的法定义务会激励管理层努力工作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另一方面,由于投资者会基于自身利益来选择投资行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发债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有了更高的要求。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债市研究】债券发行规模稳步增长净融资增幅显著——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债券市场发行分析与展望
摘要:
2023年第三季度,我国债券市场运行平稳,发行规模保持稳步增长。从债券发行支数来看,第三季度我国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12773支[1],同比增长9.88%;发行金额合计18.42万亿元,同比增长20.30%,增速较上年同期上升23.02个百分点。
从债券市场存量规模看,截至2023年9月末,全国债券市场存量债券余额150.72万亿元,较2022年末增加9.34万亿元。
2023年第三季度,债券市场全市场净融资额和公司信用类债券净融资额均较上年同期增长显著。在地方**债、同业存单、国债、公司信用类债券和非政策性金融债等债券净融资同比均表现为增加带动下,三季度全市场债券净融资额为2.54万亿元,同比增加0.84万亿元,同比增长49.43%;债券发行利率下行,政策利好城投债发行背景下,公司信用类债券净融资额0.46万亿元,同比增加0.18万亿元,同比增长63.76%。
2023年第三季度发行的债券仍以短期为主,其中1年以下期限品种占同期债券发行量的44.32%,1-3年期、3-5年期、5-7年期、7-10年期以及10年以上期限占比分别为39.45%、8.39%、2.33%、2.40%和3.10%,5年期以下债券合计占比92.16%,较上年同期下降2.41个百分点。
2023年第三季度,我国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央行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切实服务实体经济。在此背景下,债券市场多数券种加权平均发行利率较上年末和6月末呈现波动下行的态势;国债到期收益率走势有所分化,多数期限国债收益率较上年末震荡下行,但均较6月末上行。
具体来看,鉴于7月市场资金面较为充裕,央行逆回购投放规模明显缩量,全月公开市场操作净回笼资金8080亿元;进入8月,央行宣布于15日下调7天期逆回购利率10个基点,下调MLF利率15个基点,这是继6月下调后的全年第二次下调,且MLF下调幅度较6月多5个基点,并且全月实现净投放资金11720亿元;为应对季末资金需求,9月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维持净投放,净投放资金11090亿元,同时为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央行于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为年内第二次降准[2]。
各券种发行利率方面,国债、政策性银行债、公司债、企业债、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9月加权平均发行利率分别为2.1849%、2.4370%、3.3750%、4.5118%、3.7224%和2.9768%,较上年末分别显著下降20BP、39BP、69BP、46BP、56BP和12BP,地方**债9月的加权平均发行利率为2.8087%,较上年末上升4BP。与6月末相比,政策性银行债、公司债、企业债和中期票据加权平均发行利率小幅下行,下行幅度为6BP、7BP、8BP和2BP,国债、地方**债和短期融资券的加权平均发行利率呈现上行,上行幅度为11BP、1BP和14BP。
国债收益率方面,2023年第三季度,各期限国债收益率普遍呈现出先降后升、区间震荡的走势。8月中下旬份以来,“稳增长”政策效果有所体现,生产、消费、出口等经济数据均有所回暖,伴随市场融资需求的回升,到期收益率开始呈现上行走势,并在9月后加速上行。具体来看,9月末,3年、5年、7年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为2.37%、2.53%、2.68%和2.68%,与上年末相比,分别下降3BP、12BP、14BP和16BP,1年期国债收益率为2.17%,与上年末相比,上升7BP;与6月末相比,各期限国债收益率分别上升30BP、15BP、10BP、5BP和4BP。
从各债券品种来看,除资产支持证券外,利率债、同业存单、非政策性金融债和传统信用债券发行规模均较上年同期表现为增长;增速变化方面,所有券种均呈现明显回升。
2023年第三季度,国债、地方**债、央行票据、政策银行债等各类利率债整体发行规模增长明显,合计发行支数为1021支、同比增长79.75%,发行规模合计7.12万亿元、同比增长21.03%。具体来看,国债微幅增长,央行票据与上年同期持平,地方**债因三季度发行节奏加快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从占比看,地方**债的发行支数最多,发行支数占利率债的比例为71.79%;国债发行规模最大,发行规模占利率债的比例为42.96%。
地方**债方面,与上年相比,本年新增地方**债发行呈现出一季度靠前发力,二季度放缓,三季度发行加快的节奏。三季度地方**债发行规模合计为2.70万亿元,其中新增债券和再融资债券发行规模分别为1.36万亿元和1.34万亿元;新增债券中,一般债发行0.21万亿元,专项债发行1.15万亿元。从各月的发行情况来看,7月地方**债整体发行放缓,只有6191.36亿元;8月为落实上月末中央***会议上“加快地方**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的精神,各地加快发行节奏,地方**债发行超万亿元,达13089.39亿元,创年内新高;鉴于财政部要求2023年新增专项债券力争在9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9月地方**债发行规模虽有所下滑,但仍处于高位,为7701.07亿元。
截至2023年9月末,全国共发行地方**债1799支,同比增长2.80%;发行规模为7.07万亿元,同比增长11.31%。其中新增债券发行规模为4.10万亿元,再融资债券发行规模为2.97万亿元。新增债券中,一般债发行0.65万亿元,专项债发行3.45万亿元(含1523亿元支持中小银行发展专项债券),完成全年额度3.80万亿元的90.75%。
从发行地区来看,2023年第三季度,共有31个省市自治区发行了地方**债,其中排名靠前的省市主要为广东、山东、安徽、浙江、四川、河南、河北、云南和江苏,这9个省份合计发行的债券支数占总支数的42.43%,债券规模占总规模的56.44%。
自2022年底起,围绕地方**债务风险防范的话题被频繁提起。202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2023年“要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坚决遏制增量、化解存量”,以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2023年《**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更为细化的地方债务化解要求,“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利息负担,遏制增量、化解存量”;4月中共中央***会议再次指出要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加强地方**债务管理,严控新增隐性债务;而7月中共中央***会议上则首次提出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随即在财政部9月5日发布的《***关于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中称,“中央财政积极支持地方做好隐性债务风险化解工作,督促地方统筹各类资金、资产、资源和各类支持性政策措施,紧盯市县加大工作力度,妥善化解存量隐性债务,优化期限结构、降低利息负担,逐步缓释债务风险”;10月9日,根据中国债券信息网显示,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再融资一般债券九期、十期、十一期均已完成招标,债券合计总额约663.2亿元,成为自7月中央***会议提出“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以来首个重启特殊再融资债券发行的省份。此后,天津、辽宁等地也快速跟进。
2023年第三季度,同业存单共发行5928支,同比下降2.68%,占同期债券发行数量的46.41%;发行规模为6.20万亿元,同比增长29.44%,占同期债券发行总额的33.64%。净融资额来看,与2022年三季度相比,到期量增加1.03万亿元,整体净融资额增加3538.30亿元至2002.10亿元。发行结构方面,同业存单发行银行仍然以股份行为主,其中国有行发行规模为18695.30亿元,同比增长165.92%,占比为30.17%;股份行发行规模为19115.90亿元,同比增长19.03%,占比为30.85%;城商行发行规模为18469.10亿元,同比下降4.36%,占比为29.80%。发行期限方面,同业存单1年期品种占比最大,为31.39%。
2023年第三季度,以商业银行债、商业银行次级债券等为主的非政策性金融债券合计发行324支、同比增长20.90%,发行规模合计1.17万亿元、同比增长31.31%。其中,商业银行债、保险公司债、证券公司债和其他金融机构债发行规模均表现为增长,其他券种发行量有所下降;商业银行债发行规模占据最大比重,为36.45%;商业银行次级债券次之,为29.56%。
商业银行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券(以下简称“小微金融债券”)募集资金专项用于发放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以加大金融机构对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解决其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推动其业务稳定、健康发展。2023年第三季度,商业银行小微金融债券的发行规模为875.0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74.13%,占商业银行债发行总额的20.51%。发行主体中,兴业银行的发行规模位居前列,为200.00亿元。
近年来,我国发展绿色金融、加速经济向绿色转型的力度不断加大。为满足绿色企业的融资需求,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债券发行规模一直维持高位。2023年第三季度,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债券发行规模合计为293.00亿元,专项用于发放绿色贷款,同比下降41.40%,规模有所收窄。
2023年第三季度,以超短期融资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为代表的传统信用债券合计发行4145支、同比增长19.62%,发行规模为3.40万亿元、同比增长6.76%。其中,除超短期融资券、企业债和可交换债外,其余券种发行规模均高于上年同期。从占比看,超短期融资券的发行支数最多,发行规模最大,发行支数和发行规模占传统信用债券的比例分别为26.83%和28.78%。
为提升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领域全生命周期的融资服务功能,监管部门于2022年推出相关科技创新券种后,接力政策陆续发布,其中证监会在2023年4月28日发布《推动科技创新公司债券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立足健全债券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融资服务机制,积极引导各类金融资源加快向科技创新领域聚集,更好支持科技创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交易商协会在6月29日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债务融资工具融资服务质效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要拓宽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等科技型企业注册发行主体类科创票据,支持各类企业注册发行用途类科创票据,助力科技型企业发展。7月27日,***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金融管理部门将重点从推动扩大科技型企业发债规模、丰富科创类债券产品,鼓励发行混合型科创票据、优化科创型企业发债融资环境等方面进一步增强债券市场支持科技创新能力。
2023年第三季度,共有114支科创票据成功发行,募集资金900.00亿元,同比增长15.64%,券种主要包括超短期融资券、一般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定向工具;共有109支科技创新公司债券成功发行,募集资金1251.2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92.23%,券种主要包括公司债、私募债和可交换债。
2023年7月17日,交易商协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乡村振兴票据有关工作的通知》,接力去年5月发布的《关于做好2022年度乡村振兴票据有关工作的通知》,并按照d的二十大报告、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以及《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证监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关于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指导意见》中的有关要求,进一步作出针对性安排,旨在持续推动债务融资工具市场支持乡村振兴发展、助力农业强国建设。
2023年第三季度,合计发行21支乡村振兴票据,券种集中于超短期融资券、定向工具和中期票据,募集资金152.40亿元,同比增长23.90%;合计发行27支乡村振兴公司债券,券种分布于公司债和私募债,募集资金178.04亿元,同比增长38.29%。
2023年第三季度,受7月末***会议提出的一揽子化债方案利好影响,城投债发行端持续改善。7-9月,城投债共发行2263支,同比增长20.50%;发行规模为1.50万亿元,同比增长12.62%;发行券种方面,私募债、中期票据和超短期融资券占据较大比重,分别为35.70%、21.20%和17.24%。月度分布方面,8月发行规模最大,达6267.16亿元。
受2022年以来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优化、“第二支箭”延期并扩容、支持包括房地产企业在内的民营企业发债融资背景下,房企一季度整体发债有所回暖,但二季度发行放缓,三季度发行继续小幅下滑。虽然房企整体发债下降,民营房企发债规模却较上年三季度有所增长。
2023年第三季度,房地产企业共发行传统信用债券136支,同比下降3.55%;募集资金1244.20亿元,同比下降2.88%。其中民营房企募集资金89.70亿元,同比增长11.99%。
2023年第三季度,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依然不及上年同期,合计发行规模为0.47万亿元,同比下降9.42%,其中资产支持票据和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同比下滑明显。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占据最大比重,占发行总量的64.52%,为3016.33亿元,同比下降12.83%;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占发行总量的19.24%,为899.32亿元,同比增长6.33%;资产支持票据发行规模最小,为759.10亿元,同比下降11.24%。
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方面,以汽车抵押贷款为基础资产的资产支持证券占据最大比重,发行规模为517.35亿元,同比增长10.18%,占比为57.53%,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资产支持证券依然缺席发行。
8月30日,交易商协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大债务融资工具支持力度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通知》,提到丰富证券化融资模式,支持盘活存量资产。一是鼓励以支持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所形成的应收账款、融资租赁债权、不动产、微小企业贷款等作为基础资产发行资产支持票据(ABN)、资产支持商业票据(ABCP)、不动产信托资产支持票据(类REITs)等证券化产品,提升民营企业融资可得性。二是支持科技型民营企业以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许可使用费、融资租赁及供应链等多种模式开展证券化融资,为民营企业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三是鼓励民营企业注册发行资产担保债务融资工具(CB),充分发挥资产和主体“双重增信”机制,盘活不动产、土地使用权等存量资产。四是鼓励以上海票据交易所供应链票据作为基础资产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盘活票据资产,引导债券市场资金加大对民营企业支持力度,扎实推进保供稳链工作。
2023年第三季度,传统信用债券发行人主体级别仍集中于AA级以上,与上年同期相比,最低主体级别仍为A级;地方国有企业依然是债券发行的中坚力量,民营企业占比仍然较低,且较上年同期微幅下滑;行业分布方面,资本货物、公用事业和运输的发行规模位居前三,其中资本货物同比表现为增长;江苏省发债规模超越北京,位列第一,且同比增长15.78%。
2023年第三季度发行的传统信用债券各主要券种的主体信用等级主要包括A级至AAA级6个信用等级,与上年同期相比,最低主体级别均为A级。从整体来看,AA级及以上主体信用等级债券依然是市场最主要的发行群体。分级别来看,低级别中,A+级的主体15个,A级主体3个,均为可转债发行人。
从发行人的企业性质来看,2023年第三季度发行人主要分布于地方国有企业,在传统信用债券中的比重为77.41%,民营企业占比较少,为3.69%,且较上年同期下滑0.23个百分点。
从发行人的行业分布来看,2023年第三季度发行人涉及21个行业,主要分布于资本货物、公用事业、运输、多元金融、商业和专业服务、材料等领域,上述六大行业发行支数和发行规模在传统信用债券中合计占比分别为88.52%和86.21%,行业集中度较高。房地产行业发行人排名第七,较上年同期上升一位,发行规模为1244.20亿元,同比下降2.88%。
从发行人的区域分布来看,2023年第三季度发行人来自于30个省市自治区,主要分布于北京、江苏、广东、浙江、山东、上海、天津、湖北、四川、河南、福建、重庆和湖南,上述地区发行支数和发行规模在传统信用债券中合计占比分别为82.92%和81.36%。
2023年第三季度,我国宏观政策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总基调,面对需求不足的挑战,适时加大调控力度,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切实服务实体经济,债券市场多券种发行利率震荡下行。整体来看,债券市场运行平稳,发行规模保持稳步增长。在地方**债、同业存单、国债、公司信用类债券和非政策性金融债等债券净融资同比均表现为增加带动下,债券市场净融资额增幅显著。
具体来看,因三季度地方**债发行节奏加快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国债微幅增长,利率债整体呈现明显增长;到期量较高推动同业存单发行规模与净融资双双增加;非政策性金融债发行规模同比增势良好,其中商业银行小微金融债大幅扩容;传统信用债券发行规模稳定增长,创新券种之一的科创票据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发行火热,支持乡村产业发展的乡村振兴债券持续发行巩固经济成果,政策利好下城投债发行端持续改善,民营房企发债规模同比有所增长。主体级别分布方面,传统信用债券发行人主体级别仍集中于AA级以上,与上年同期相比,最低主体级别仍为A级。地方国有企业依然是债券发行的中坚力量,民营企业占比仍然较低。
展望后期,在国内经济内生动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的背景下,我国将精准有力实施宏观调控,着力扩大内需、加快培育新动能新优势,同时在全面贯彻d的二十大关于“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精神下,继续推动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具体债券类型方面,特殊再融资债券大规模发行成为“一揽子化债方案”重要手段;四季度将增发1万亿元国债支持受灾地区恢复重建;同业存单到期量依然较大,发行规模或将维持高位;为加强债券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等相关债券发行热度不减;政策持续鼓励,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将更加便利畅通;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政策下,房企发债回暖可期。
[1]数据来源为Wind资讯,数据提取日期为2023年10月9日。
[2]第一次降准为2023年3月27日,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
[3]该传统信用债券包括超短期融资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定向工具、企业债、公司债、私募债、可转债、可交换债。
[4]该企业债不包含项目收益债券。
作者:新世纪评级研发部
郭佩
公司发行债券对于股价是一种利好还是利空?
中长期看是一种利好,短期来看不好不坏!
超短期融资券对股票的影响?
发行超短期融资券对股票的影响不大,一般发企转股债的时候会配送一些认购或者认沽权证,短期会进入一轮小幅的调整,先跌后涨,但也不是绝对的;
上市公司发行短期融资券,对股价有一定的影响,是利好还是利空,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考虑;上市公司发行短期融资券,通过进行融资操作,弥补其业绩损失,偿还债务;短期融资券是指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和交易,承诺在一年内支付本息的有价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