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增长基金净值表(2007年7月27曰中银增长基金净值)

2007年7月27曰中银增长基金净值

中银持续增长基金(163803)2007-07-27基金净值为1.0000元,当天基金拆分,每份基金份额分拆2.54521407份。

11月14日基金净值:中银持续增长混合A最新净值0.2995,涨0.13%_基金日报_股票_证券之星

证券之星消息,11月14日,中银持续增长混合A最新单位净值为0.2995元,累计净值为4.0902元,较前一交易日上涨0.13%。历史数据显示该基金近1个月下跌0.76%,近3个月下跌6.11%,近6个月下跌10.06%,近1年下跌18.9%。该基金近6个月的累计收益率走势如下图:

中银持续增长混合A为混合型-偏股基金,根据最新一期基金季报显示,该基金资产配置:股票占净值比89.43%,债券占净值比6.17%,现金占净值比4.64%。基金十大重仓股如下:

该基金的基金经理为王伟,王伟于2021年12月8日起任职本基金基金经理,任职期间累计回报-33.57%。期间重仓股调仓次数共有22次,其中盈利次数为10次,胜率为45.45%。(重仓股调仓收益率按重仓股调入调出当季的季度均价估算而来)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由算法生成,与本站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等,如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中银增长基金怎么样?

  中银持续增长今年以来长得很好,从去年年底的1.3涨到现在的2.5。去年八月份我开始做中银增长的定期定投,涨得很慢,到十二月都没什么动静,有些想放弃。看了他们去年四季度的报告里的“市场业绩不尽如人意,但保持一贯的投资理念,坚持价值投资”的话觉得很有个性,能坦诚业绩不好又坚持投资理念不随波逐流。

【中银策略】风格轮动加快,中小创与成长复苏——2018年二季度基金持仓分析报告

‍‍‍二季度持仓结构发生变化: 资金从主板向中小创转移,从大市值向中小市值转移,从金融地产向消费与成长转移,风格与行业轮动加快。

基金市场概况:债强股弱。2018年2季度公募基金数量和总规模微增,但股票型、混合型、QDII基金资产净值略缩水。非货币型基金中,债券型基金数量增加最多。股票型基金净值缩水5.3%;混合型基金份额减少9.2%,净值减少15.1%;QDII基金份额减少5.3%,净值减少3.2%。

板块持仓:中小创持仓占比上升。截止到二季度,基金重仓持股中,主板配置占比63.5%;中小板持仓回升2.1%到22.9%;创业板持仓占比回升1.0%到13.6%。主板配置比例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出现回落;今年一季度创业板配比开始有所反弹,二季度反弹趋势持续。中小板配置比例也在今年二季度出现了反弹,环比一季度20.7%回升到了22.9%。

持仓市值风格:大市值风格持续放缓,重仓股整体市值缩水。2016年以来,大市值持仓占比不断提升,但该趋势在今年二季度有所放缓,尤其是主板,大市值股票的持仓比例从90.6%下降到89.8%。2018年二季度基金重仓股中中小市值占比回升,中市值占比从10.9%上升到11.1%。从2017年三季度以来,大小市值分界点持续降低,意味着重仓股票市值整体的缩水。

板块风格配置:板块风格轮动加速。2018年2季度金融地产板块配置从一季度的21.4%大幅降低至12.1%;对应消费板块的配比从37.6%大涨至47.4%。其他两个板块相对来说变化不大。但风格轮动的频率增高,有了一季一反转的趋势。

行业配置:二季度消费行业获环比加仓最多,体现了机构投资者对于确定性的追求,TMT也环比复苏。行业配置比例变化方面,配置比例环比增加最多的是医*、食品饮料、计算机、家电等;配置比例环比减少最多的是银行、非银金融、通信和电力设备等。机构持仓的行业轮动速度加快。一季度被减持的食品饮料再度被大举加仓。这和去年四季度的情况十分类似,行业的轮动速度有所加快。

重仓个股:金融地产板块占比减少,医*龙头排名上升。2018Q2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和灵活配置型这三类基金的前二十大重仓股中中国平安首度跌落到第二名,贵州茅台跃居第一。工商银行跌出前20,总的来说金融地产重仓排名大大降低。二季度重仓持股龙头集中度变化不大。

风险提示:中美贸易冲突激烈程度超预期。

一、基金市场概况:债强股弱,偏股型净值略缩水

环比变化:2018年2季度公募基金数量和总规模微增,但股票型、混合型、QDII基金资产净值略缩水。截至2018年2季度,全部基金数量达到4974只,较1季度增加77只;份额达到12.4万亿份,环比增长6.3%;总资产净值超过12万亿,环比增长4.8%。按照类型来看,货币市场型基金虽然数量减少了1只,但整体份额和总资产净值都有10%以上的增长。非货币型基金中,债券型基金数量增加最多。和一季度不同,二季度的基金数量和规模变动有债强股弱的特征。股票型基金净值缩水5.3%;混合型基金份额减少9.2%,净值减少15.1%;QDII基金份额减少5.3%,净值减少3.2%。

结构变化:今年2季度基金产品结构变动不大,货币基金份额和净值占比进一步提升。结构上,混合型基金数量占全部基金数量比例仍然最大,为46.6%(上期47.1%);货币市场型基金份额占比和净值占比最大,分别为68.3%和66.5%,环比一季度略有增长(一季度分别为65.4%和62.5%)。

发行情况:2季度基金发行数量和份额环比一季度略降,债券发行份额近半。按照基金成立日计算,从2018年4月1日起,截至6月30日,全部新成立基金共有206只,和2018Q1期间的245只相比有一些缩水,总计发行份额1478亿份,对比上期3000亿份减半,接近去年四季度水平。其中,混合型基金发行数量最多,达到83只,债券型基金发行数量也相对占比较高,达到78只,共发行707亿份,占据了将近一半的发行份额。

二、板块持仓:主板配置比例继续下降,中小创持续回升

从去年四季度开始,主板配置比例持续下降,创业板配置比例持续回升。截止到二季度,基金重仓持股中,主板配置占比63.5%;中小板持仓回升2.1%到22.9%;创业板持仓占比回升1.0%到13.6%。

我们对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和灵活配置型三类基金的重仓持股进行了统计,从基金选择板块的情况来看,总体上主板的配置比例仍然最高,近十年的平均值为78.3%;中小企业板近十年的平均配置比例为14.2%,创业板2010年以来的平均配比为11.8%。主板配置比例在2015Q4下落至低点44.1%后持续回升,但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出现回落;中小板与创业板在配置比例的走势上较为一致,自2016年上半年以来配比进入下降区间,但是今年一季度创业板配比开始有所反弹,二季度反弹趋势持续。中小板配置比例也在今年二季度出现了反弹,环比一季度20.7%回升到了22.9%。

主板超配比例大大降低,结束9连升,截止到二季度是-9.1%的水平(对比今年一季度-5.2%);中小创超配比例上升,分别是超配5.2%和3.9%,超过历史均值。

我们以各板块流通市值占市场总流通市值计算而得的市场比例为基准,计算基金对各个板块的超配比例。根据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和灵活配置型三类基金的重仓持股统计,总体上来看,基金对主板实施低配(配置比例小于市场比例),对创业板和中小板实施超配(配置比例大于市场比例)。据2007Q4起计近十年的历史数据,主板的平均低配比例为6.3%,当前水平低配9.1%,低于历史均值;中小创历史平均超配比例3.0%,目前回升势头明显。

三、基金大小风格配置:主板大市值风格逐渐趋缓,大市值分界点持续降低

就基金市值风格来看,大市值持仓比例略降至88.2%,主板大市值配比回落更明显。我们按股票市值大小所处的分位数对股票进行分类(大市值取前20%;中市值前20%-前60%;小市值后40%),对整个市场、主板、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历史基金市值持仓比例情况分别进行了统计。以最近十年的数据来看,基金对整个市场大市值股的配置比例均值在85.7%左右,对中市值股的平均配置比例为12.7%,对小市值股的平均配置比例为1.6%。2016年以来,大市值持仓占比不断提升,但该趋势在今年二季度有所放缓,尤其是主板,大市值股票的持仓比例从90.6%下降到89.8%。2018年二季度基金重仓股中中小市值占比回升,中市值占比从10.9%上升到11.1%。

从2017年三季度以来,大小市值分界点持续降低,意味着重仓股票市值整体的缩水。2017年三季度的大市值分界点(排名前20%)是168.4亿元,小市值分界点(排名后40%)是60.8亿元;而今年二季度,两个分界点分别是133.6亿元和41.3亿元,同比出现了较大下降。

四、基金板块风格配置:风格轮动加速,金融地产环比大降,追逐消费板块稳定性

2018年2季度板块风格配置:金融地产板块配置从一季度的21.4%大幅降低至12.1%;对应消费板块的配比从37.6%大涨至47.4%。其他两个板块相对来说变化不大,周期板块配比从23.1%略微下降到21.2%,成长板块配比略升至19.3%。

据2007Q4起近十年的历史数据,金融地产板块的平均配置比例为23.3%,消费板块近十年的配比均值为35%,周期板块为26.7%,TMT板块为14.8%。和历史均值相比,金融地产板块配置目前已经远低于10年均值,是近8个季度以来的首次下降;消费板块仍然占比最高,并且从37.6%大幅上升到47.4%,高于5年均值(36.7%)和10年均值(34.7%);周期板块下降至21.2%,低于5年均值(26.1%)和10年均值(26.9%);TMT板块环比上升到19.3%,连续两个季度反弹。

2018年2季度板块风格超配比例:金融地产板块超配大降至-11.1%,消费板块超配大升至20.5%,和一季度情况恰好相反。

根据2007Q4起近十年的历史数据,金融地产板块的平均低配比例为3%;周期板块近十年的低配均值为16.8%,消费板块近十年的超配均值为14.8%,TMT板块为超配5.5%。结合环比走势和历史均值来看,金融地产超配比例环比大幅降低(-2.3%到-11.1%),目前远低于5年和10年历史均值;消费板块出现较大回升(12.9%到20.5%),目前高于5年和10年历史均值;周期板块超配比例微跌,基本处于5年均值附近;TMT板块超配比例在二季度也显著回升,从3.1%到5.1%,略低于十年均值。周期和成长虽然环比回升,但是和历史相比配置仍不算高位,尚有加仓空间。

五、行业持仓:银行获大举减持,医*和食品饮料加仓最多

二季度消费行业获环比加仓最多,体现了机构投资者对于确定性的追求,TMT也环比复苏。行业配置比例变化方面,配置比例环比增加最多的是医*、食品饮料、计算机等;配置比例环比减少最多的是银行、非银金融、通信和电力设备等,如下图所示。医*和计算机连续两个季度持仓环比增速名列前茅;电力设备板块被持续减仓。

机构持仓的行业轮动速度加快。一季度被减持的食品饮料再度被大举加仓。这和去年四季度的情况十分类似,行业的轮动速度有所加快。

行业持仓市值变动:纺织服装、餐饮旅游、计算机持仓市值环比增幅最大;银行、非银金额和建筑建材持仓市值环比下降最多。市值环比被增持最多(>10%)的行业中,仅餐饮旅游一个板块上涨。纺织服装今年一季度持仓市值环比上升78%,对应行业涨幅仅-9.4%,未来或许有上升空间,类似的还有计算机、基础化工、交运和轻工制造,虽然持股市值环比上升10%以上,但是区间股价没有明显上涨甚至有所下跌,料未来有一定上升空间。银行与非银、建筑建材、通信和军工持仓市值环比下降明显,在当前风格与行业轮动加快、基本一季度一反转的背景下三季度被加仓概率高。

行业配置比例历史比较:医*、食品饮料、餐饮旅游、家电、电子元器件处于历史高位;银行、通信、基础化工、建筑处于历史低位。

按中信一级行业标准,从2005Q1起算,对比各行业2018Q2配置比例所处历史分位,可见2018年2季度配置比例处于历史高位的行业有:医*(配比:15.5%;所处历史分位:87%)、食品饮料(配比:14.2%;所处历史分位:89%)、餐饮旅游(配比:1.1%;所处历史分位:81%)、家电(配比:8.2%;所处历史分位:100%)、电子元器件(配比:8.8%;所处历史分位:89%)。处于历史低位的行业有:银行(配比:4.0%;所处历史分位:13%)、通信(配比:1.5%,所处历史分位9%)、基础化工(配比:3.0%,所处历史分位25%)、建筑(配比0.8%,所处历史分位23%)。其它行业配置比例均处于历史26-80百分位的水平。

行业超配环比变动:医*大增2.2%,计算机和食品饮料超配比例紧随其后;银行与非银金融超配比例环比大减。从各行业超配比例环比变情况来看,和配置比例变化基本一致,医*、计算机、食品饮料、家电与基础化工超配比例环比增加靠前;银行、非银金融、电力设备与通信等行业超配比例环比下跌较大。

行业超配比例历史比较:家电、食品饮料、纺织服装、轻工制造、有色金属处于历史高位;基础化工、建筑、电力及公用事业、汽车、通信处于历史低位,如下图所示。

按中信一级行业标准,从2005Q1起算,对比各行业2018Q2超配比例所处历史分位,可见2018年2季度超配比例处于历史高位的行业有:家电(超配:5.5%;所处历史分位:100%)、食品饮料(超配:8.4%;所处历史分位:83%)、纺织服装(超配:-0.3%;所处历史分位:81%)、轻工制造(超配:0.9%;所处历史分位:89%)、有色金属(超配:0.04%;所处历史分位:92%)。

处于历史低位的行业有:基础化工(超配:-1.1%;所处历史分位:21%)、建筑(超配:-2.3%,所处历史分位2%)、电力及公用事业(超配:-2.6%;所处历史分位:13%)、汽车(超配:-1.4%;所处历史分位:17%)、通信(超配:-0.7%;所处历史分位:2%)。

六、基金重仓持股:金融地产股占比减少,医*龙头排名上升

二季度前二十大重仓股变化不大,金融地产板块占比减少,医*龙头上升。2018Q2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和灵活配置型这三类基金的前二十大重仓股如下表所示。中国平安首度跌落到第二名,持股市值下滑到1.0%;贵州茅台跃居第一。前20大重仓股中医*股又增加了长春高新,排名从27上升到13;恒瑞医*排名也有所上升。工商银行跌出前20,总的来说金融地产重仓排名大大降低。

二季度重仓持股龙头集中度变化不大。二季度重仓持股TOP10集中度21%,TOP20集中度30%。和一季度类似。一季度TOP10集中度和TOP20集中度分别为20%和30%。

风险提示:中美贸易冲突激烈程度超预期。

往期回顾

特别声明

披露声明:

本报告准确表述了证券分析师的个人观点。该证券分析师声明,本人未在公司内、外部机构兼任有损本人独立性与客观性的其他职务,没有担任本报告评论的上市公司的董事、监事或高级管理人员;也不拥有与该上市公司有关的任何财务权益;本报告评论的上市公司或其它第三方都没有或没有承诺向本人提供与本报告有关的任何补偿或其它利益。

中银国际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同时声明,未授权任何公众媒体或机构刊载或转发本研究报告。如有投资者于公众媒体看到或从其它机构获得本研究报告的,请慎重使用所获得的研究报告,以防止被误导,中银国际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不对其报告理解和使用承担任何责任。

评级体系说明:

公司投资评级:

买入:预计该公司股价在未来12个月内上涨20%以上;

谨慎买入:预计该公司股价在未来12个月内上涨10%-20%;

持有:预计该公司股价在未来12个月内在上下10%区间内波动;

卖出:预计该公司股价在未来12个月内下降10%以上;

未有评级(NR)。

行业投资评级:

增持:预计该行业指数在未来12个月内表现强于有关基准指数;

中立:预计该行业指数在未来12个月内表现基本与有关基准指数持平;

减持:预计该行业指数在未来12个月内表现弱于有关基准指数。

有关基准指数包括:恒生指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以及沪深300指数等。

中银国际策略团队成员介绍

陈乐天(首席策略分析师)

2016年底加入中银国际证券,担任首席策略分析师。曾在中信证券任职。在加入中信证券前,他还在国家信息中心、湘财证券、日信证券等单位从事宏观研究。

徐沛东(市场研判)

中国人民大学西方经济学硕士,经济学学士。此前在光大证券从事A股策略研究工作,专注于市场研究,曾获2016第一财经最佳分析师策略第五名。2017年加入中银国际策略团队。

钱 伟(宏观专题)

复旦大学西方经济学博士,擅长宏观周期的理论与现实研究,2017年加入中银国际策略团队。

李彦姝(量化策略)香港中文大学金融硕士,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此前在天弘基金从事量化投资,2018年加入中银国际策略团队。

许蔚然(财务研究)

复旦大学金融工程硕士,会计学学士,曾从事社服,医*的一二级行业研究,2017年加入中银国际策略团队。

中银增长基金净值是多少?

1.3234

【基金评级】中银基金公司旗下哪只基金好?一表告诉你!

中银基金公司旗下

股票+混合型开放式主动管理型基金宏赫评级

1概览

截止2017年三季度,中银基金公司管理资产净值为3211亿元,在三季报119家公募基金公司中排名第10。

中银基金公司成立于2004年8月12日,本季度旗下基金股票市值172亿,占资产净值比为5%;债券现金市值5024亿,占比94%,其中债券占比69%。

本文评级对象为该基金公司旗下开放式主动管理型基金(股票+混合型),共33只(已经剔除了指数基金、行业基金、QDII基金、非A类基金及最近一年内上市基金)。

其中成立10年以上的基金有3只;

成立5年以上的基金有9只;

现任基金经理管理5年以上者有2位。

2一表定业绩

净值日期:2017年9月30日

偏股型主动管理基金投资能力评级

成立五年以上基金概况:

成立五年以上的9只基金中,评级为优秀“A”级以上的有0只,五优率:0%。

年化收益在18%以上的有0只;

年化收益在15%以上的有1只,占比11%。

年化收益率均值为11.46%(成立以来);13.76%(近五年)。

最大回撤均值-52.38%

全部基金概况:

旗下基金宏赫评级达良好"B+"级以上的基金只有2只,占比6.0%。

评级达优秀"A"级以上者有0只。占比0%。

3宏赫公募奖牌榜

公募基金公司主动投资管理能力奖牌榜(17Q3)

注:五年上复,指该基金公司旗下所有成立五年以上的基金自其成立起至本报告期的年均复利回报率均值。

4投资决策委员会成员

**:李道滨(执行总裁)

成员:陈军(副执行总裁)、杨军(副执行总裁)、奚鹏洲(固定收益投资部总经理)、李建(权益投资部总经理)

5值得关注基金&宏赫优选基金

值得关注基金:

中银策略混合、中银收益混合A、中银中国

宏赫优选基金:

中银策略混合(163805)

宏赫评分和评级是宏赫理财研究中心在综合考虑了基金经理的管理水平和基金契约规定的资产配置效能后的综合评价体系。建议投资者关注评级为B+以上基金作为配置参考;评级为A以上者为优秀基金。

历史评级一览:

嘉实、汇添富、富国、易方达、兴业全球、华夏、华安、大成、工银瑞信、建信、南方

honghefp

您贴身的理财顾问

  

6结语

 中银基金公司超过五年以上的基金经理有2位,旗下主动管理基金整体得金率0.0%,成立五年以上的9只基金业绩优秀率11%,它们成立以来年均复利增长率为11.46%(近五年为13.76%)。在前20大规模基金公司里投资能力排名第14位。

值得关注的基金经理是陈军,接受孙庆瑞管理中银中国后业绩优秀,但近两年表现一般,使得本次评测未入选宏赫优选,但值得继续关注。

中银基金股票市值占比仅为5%,而债券占比达94%,建议股票型投资基金者还是选择其他股票市值占比高的基金公司为宜。

中银增长_中银增长混合A(163803)基金主页_中银基金概况_基金买卖网

证券代码:834540

众禄基金客服热线:4006-788-887工作日8:30~21:00

郑重申明:基金销售业务资格证书【000000302】众禄基金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众禄基金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所载文字和数据等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风险揭示:我司针对适当性匹配意见不表明对产品、服务的风险、收益做出实质性判断或保证。产品净值随市场、政策、投资标的等实际情况而波动,投资存在本金亏损的可能。投资前请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谨慎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Copyright©2004-2023深圳众禄基金销售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粤ICP备09131572号-3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粤B2-20070119

中银增长基金净值查询2015年4月21日

中银持续增长基金(163803)2015-04-21基金净值1.1580元。

中银增长基金2015年3月31号净值是多少

中银增长股票(163803)股票型高风险1.1213单位净值[04-03]1.95%涨跌幅422/637近3月排名近3月29.06%近1年87.46%最新规模66.33亿成立时间2006-

中银增长基金净值

163803中银持续增长基金,最新净值:07046元,-0、0060元,-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