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海控股有哪些主要资产(请问泛特职守粮阿眼布原输每又海的民信资本是一个怎么样的公司?)
请问泛特职守粮阿眼布原输每又海的民信资本是一个怎么样的公司?
民信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是中国泛海集团的投融资平台,注册资金60亿元。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泛海集团的核心企业,注册资本为78亿元人民币。经过30年的成长发展,集团形成了以金融产业为龙头,地产、电力、资本投资协调发展的多元化产业结构和业务格*,业务分布于北京、上海、深圳等中国多个重点城市和香港地区以及美国、澳大利亚、印尼等国家。中国泛海控股集团和卢志强董事长先后荣获全国工商联、中国光促会联合授予的“中国光彩事业奖章”,全国工商联授予的“人民不会忘记”奖牌,”2011年度中国十大慈善企业奖”,“胡润百富2012最受尊敬年度人物”,新华网“2012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杰出企业家”,2013年第八届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捐赠企业”奖,2014年“全国社会扶贫先进个人”,“中国光彩事业20周年突出贡献奖”等多项荣誉。
st泛海是国企吗?
是国企。因为ST泛海是上市公司,而其大股东为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而中国海油集团是国有企业,所以ST泛海可以被认定为国企。国企是指由国家所有,国家控股或者为国家利益服务的企业,它们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国企有着良好的公益性和社会责任意识,是国家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泛海控股千亿资产大起底调仓纾困积极应对流动性压力
新媒体编辑:徐铮
泛海控股又卖资产了:标的资产两个月内“增值”13.21% 联想系“仗义”接盘_南方plus_南方+
继2019年相继处理北京泛海国际居住区1号地项目、上海董家渡项目等项目后,3月29日晚,泛海控股再发公告,拟卖掉位于美国旧金山的项目。
泛海控股表示,其全资子公司OceanwideCenterLLC和88FirstStreetSFLLC(以下合称“卖方”)与HonyCapitalMezzanineFund2019Limited(以下简称“弘毅”)签署《框架协议》,卖方拟向弘毅转让其拥有的位于美国旧金山FirstStreet和MissionStreet的相关境外资产,交易总金额为12亿美元。
据了解,本次拟出售的标的资产,由以下两部分组成:一是OceanwideCenterLLC持有的FirstStreetTowerSite办公塔建设用地(40/50/62FirstStreet等3个地块)和对应在建工程、MissionStreetTowerSite酒店塔建设用地(512/516/526MissionStreet等3个地块)和对应在建工程、78FirstStreet现有物业;
二是88FIRSTSTREETSFLLC持有的88FirstStreet、510Mission/82-84FirstStreet的2栋现有物业(合称“项目”)。12亿美元的交易作价中,7亿美元在交割时支付,剩余5亿美元作为盈利能力款。
不过,有趣的是,在两个月前,即1月21日,泛海控股董事会上审议通过的“出售位于美国旧金山FirstStreet和MissionStreet的相关境外资产”相关议案中,交易金额还设定在10.6亿美元。从彼时的评估资料来看,出售的标的资产几乎没有差别,但短短两个时间内却“增值”了13.21%。
(1月22日披露的“拟转让部分资产项目的资产评估范围”如下图)
2月28日,泛海控股又在《境外全资子公司出售资产的进展公告》中披露,两境外子公司(卖方)与非关联第三方SPFSANFRANCISCOOWNER,LLC签署了《买卖协议》,交易对方已将《买卖协议》约定的定金2000万美元支付至共管账户,但到了太平洋时间2020年3月25日,这笔交易却因部分内容未达成一致而终止。
根据公告披露,新公告的接盘方弘毅与泛海控股及其前十大股东不存在关联关系,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阅弘毅所属的弘毅投资官网发现,其为联想控股成员企业。
公开资料显示,弘毅投资管理的资金总规模超过800亿元,曾投资过石*集团、中联重科、城投控股、锦江股份、新奥股份、PizzaExpress(英国)、STX(美国)、WeWork(美国)、天境生物、中粮资本等百余家中外企业。
2009年9月,泛海控股大股东泛海集团曾宣布以27.55亿元价格受让联想控股29%的股权。截至2019年中报,泛海集团仍是联想控股的第三大股东,持有联想控股16.97%的股份。
从近年来泛海控股的一系列举动来看,泛海系对于优化资产结构,回笼现金流的意愿不可谓不强烈。
就在出售旧金山项目的当天,泛海控股还分别发布了《向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申请融资的关联交易公告》、《对控股子公司民生期货有限公司实施减资》两则公告。
前者公告内容中,泛海控股拟向民生银行北京分行申请24亿元的融资,这笔融资以泛海控股持有的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3.60亿股股权提供质押担保、公司实际控制人卢志强提供连带责任保证。
后者公告则表示,根据经营战略发展需要,为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泛海控股控股子公司民生证券拟对民生期货实施单方减资,以每股1.15621元的价格,减资8671.58万元,使得民生期货注册资本减少7,500万元,即由4.36亿元减至3.61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民生期货近两年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其2018年、2019年净利润分别为-1408.15万元和-663.59万元。
泛海控股表示,近年来,民生证券控股子公司民生期货的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偏低,本次减资将减少其对民生证券整体收益的影响。同时,民生证券取得的减资款将对其业务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编辑:巫燕玲)
泛海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公司境外附属公司出售资产的公告_手机新浪网
证券代码:000046证券简称:*ST泛海公告编号:2023-139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一、交易概述
泛海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境外附属公司泛海国际股权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泛海国际股权投资”)前期向瑞士银行有限公司(UBSAG)(以下简称“瑞士银行”)伦敦分行进行了融资,并向瑞士银行伦敦分行质押了泛海国际股权投资持有的约6.04亿股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民生银行”)H股股票,根据贷款协议安排,泛海国际股权投资购买了期权工具,以锁住上述质押股票的价值及对冲股价下跌风险。
2023年7月18日,为偿还在瑞士银行伦敦分行的部分债务,公司境外附属公司泛海国际股权投资将其持有的31,701,244股民生银行H股股票根据贷款协议约定转让至瑞士银行伦敦分行,交易金额为82,900,959.47元;结合前期贷款协议项下购买的期权工具升值,对应抵消债务金额为148,286,919.61元。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的规定,对交易标的相关的同一类别交易,应当连续十二个月累计计算,过去十二个月内,公司及子公司出售民生银行H股累计金额(含本次交易)占公司2022年度经审计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资产的比例为11.17%,具体情况如下:
注:隆亨资本有限公司为公司境外附属公司。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和《泛海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章程》的规定,本次交易需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但无需提交公司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审议。
本次交易不构成关联交易,也不构成《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规定的重大资产重组。
1.企业名称:瑞士银行伦敦分行
2.公司类型:银行
3.地址:伦敦5Broadgate
4.成立时间:1998年6月16日
5.经营范围:财富管理、投资银行、资产管理及受英国金融行为监管*与英国审慎监管*许可的其他业务。
6.股东情况:瑞士银行伦敦分行是瑞士银行的分支机构,瑞士银行则由瑞银集团(UBSGroupAG)全资拥有。
(二)瑞士银行伦敦分行、瑞士银行、瑞银集团与公司不存在关联关系,与公司及公司前10名股东不存在产权、业务、资产、债权债务、人员等方面的关系以及其他可能造成公司对其利益倾斜的其他关系。
(三)瑞士银行伦敦分行是瑞士银行的分支机构,瑞士银行则由瑞银集团全资拥有,瑞银集团最近一年及一期的主要财务数据如下:
单位:百万美元
本次交易的交易标的为公司境外附属公司泛海国际股权投资持有的31,701,244股民生银行H股股票。
本次交易前,标的资产已被泛海国际股权投资抵押给瑞士银行伦敦分行,本次交易系泛海国际股权投资根据贷款协议约定将标的资产转让至瑞士银行伦敦分行账户以偿还部分债务。
除上述事项外,不存在其他抵押、质押或者第三人权利,不存在涉及标的资产的重大争议、诉讼或仲裁事项,不存在查封、冻结等司法措施。
本次交易遵循市场定价原则,以民生银行H股在交易当日的收盘价乘以本次交易转让的民生银行H股股数确定交易价格,本次交易定价政策和定价依据符合商业逻辑和一般市场情况。
(一)本次交易出售资产所得款项,主要用于偿还泛海国际股权投资的部分债务。
(二)本次交易不涉及本公司及控股子公司人员安置、土地租赁等情况。
经初步测算,本次交易将使公司产生亏损约29,614.67万元,从公司全*发展来看,本次交易所得的转让价款将主要用于偿还泛海国际股权投资对债权人的部分欠款,有助于缓解公司目前面临的债务压力,优化公司资产负债结构,符合公司当前阶段的发展战略和实际情况。
证券代码:000046证券简称:*ST泛海公告编号:2023-138
债券代码:114372债券简称:18海控01
债券代码:112920债券简称:19泛控01
债券代码:112995债券简称:19泛控02
债券代码:149035债券简称:20泛控01
债券代码:149044债券简称:20泛控02
债券代码:149116债券简称:20泛控03
债券代码:114769债券简称:20泛海01
债券代码:114784债券简称:20泛海02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一、基本情况
2023年6月26日,泛海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泛海控股”)收到公司控股子公司武汉中央商务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公司”)报告,武汉铂首置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铂首”)以商品房预售合同纠纷为由,将武汉公司控股子公司武汉中心大厦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中心公司”)诉至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武汉中院”)(具体内容详见公司2023年6月27日披露于《上海证券报》及巨潮资讯网的相关公告)。
2023年7月18日,公司收到公司控股子公司武汉公司报告,武汉中院送达了《民事裁定书》及《协助执行通知书》,主要内容为:武汉铂首向武汉中院申请财产保全,武汉中院查封了武汉中心公司名下坐落于江汉区王家墩地区原空军汉口机场内宗地16B土地使用权以及武汉中心公司名下位于江汉区商务东路88号、云霞路189号宗地10南泛海国际居住区154套房产(地下车库),以上查封期限均为三年。
公司将持续关注该事项的进展情况,并按照相关监管规定的要求,及时履行持续信息披露义务。
什么情况?两家法院出手,泛海控股部分资产被冻结,牵扯多家金融机构,影响多大?
4月18日,泛海控股公告称,经查询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北京金融法院对公司部分资产进行了冻结,冻结期限均为三年。
据了解,北京金融法院冻结了泛海控股持有的泛海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权、民生金服控股有限公司100%股权、泛海不动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权、泛海酒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40%股权。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冻结了泛海控股控股子公司武汉中央商务区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北京星火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5%股权、中国民生信托有限公司5%股权、武汉中心大厦开发投资有限公司10%股权。
泛海控股并没有公告被冻结的具体原因。该公司表示,此次资产冻结事项不会对该公司的日常生产经营造成重大影响。目前该公司正在积极核实上述冻结事项涉及的相关方,并将与其进行友好协商,争取尽快解决争议,释放被冻结的公司资产。
4月7日,泛海控股公告称,截至公告披露日,除已披露过的诉讼、仲裁案件外,该公司及公司控股子公司连续十二个月内累计诉讼、仲裁涉案金额合计173,076.69万元,占该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1,660,643.24万元)的10.42%。
此前的2021年12月28日,泛海控股公告称,该公司收到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送达的《执行通知书》。
2018年12月,泛海控股控股子公司武汉中央商务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武汉公司”)、泛海控股、兴业信托与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以下简称“长城资产”)签署了《债权转让协议》,长城资产收购兴业信托对武汉公司的8亿元债权。同时,武汉公司、长城资产等相关方签署了《还款协议》,武汉公司将向长城资产偿还债务。武汉公司为上述债务提供担保措施,泛海控股为武汉公司偿债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担保。
《执行通知书》称,武汉公司、泛海控股与长城资产民事纠纷一案,北京市方正公证处做出的执行证书已经发生法律效力。
长城资产(申请执行人)向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申请了强制执行,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已立案执行。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责令武汉公司、泛海控股立即履行义务,并承担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申请执行费以及执行中实际支出的费用。逾期不执行,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将强制执行。
泛海控股表示,该公司将积极与长城资产开展沟通协商,争取尽快解决争议。
3月2日,泛海控股公告称,英大信托以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为由,将泛海控股控股子公司武汉中央商务区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公司”)、泛海控股诉至北京金融法院。
后北京金融法院根据英大信托申请对该公司部分财产采取了保全措施。
今年2月28日,泛海控股收到北京金融法院送达的《民事判决书》。
该《民事判决书》称,被告武汉公司于该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向原告英大信托给付本金88,900万元,利息13,947,666.67元及相应的违约金。
被告武汉公司于该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向原告英大信托给付保全保险费491,671.78元、律师费40万元。
泛海控股承担保证责任后,有权向武汉公司追偿。
4月18日,泛海控股公告称,该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武汉中央商务区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公司”)收到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通知书》。该公司应向民生信托支付本金、欠付的违约金、律师费、公证费等共计约22.34亿元。
据了解,武汉公司与张江和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张江资产”)签订了资产收益权转让合同,张江资产受让武汉公司持有的武汉中央商务区23E、24B地块特定资产收益权(以下称“该笔交易”),后中国民生信托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民生信托”)自张江资产受让23E、24B地块及其上建筑物对应的收益权,增信措施为武汉公司将23E、24B地块抵押给民生信托,武汉公司承担收益权回购义务。
此外,武汉公司与民生信托就对应债权签署了债权债务确认协议,泛海控股的控股股东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泛海”)提供连带保证责任担保,并在北京市中信公证处办理了强制执行公证。
因武汉公司未能如期清偿债务,北京市中信公证处根据民生信托申请,出具了《执行证书》,确定武汉公司应向民生信托支付本金约22亿元、欠付的违约金等。中国泛海对上述执行标的所确定的债权,在约定的担保范围内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4月15日,武汉公司收到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送达的《执行通知书》。《执行通知书》指出,民生信托与武汉公司、中国泛海公证债权文书一案,北京市中信公证处作出的法律文书已经发生法律效力。民生信托向武汉中院申请了执行。武汉中院责令武汉公司、中国泛海履行相关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负担本案执行费。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被民生信托追债的武汉公司,以及要承担连带保证责任的中国泛海,其实都是泛海系公司。
责编:桂衍民
突发!"股神"740亿交易被起诉,什么情况?手握9100亿"子弹"开始扫货?马斯克"强娶"推特,胜算几何?
懵了!千亿光伏茅大跌眼镜,人民币大跌超380点!李嘉诚再现大动作,4000亿资产迎超强驱动
什么情况?4000万大V王思聪被禁言!曾建议证监会严查以岭*业,并质疑连花清瘟
长期重仓胜过相机抉择!A股再度重回3200,如何应对?"敢于伟大"是伟大投资者的选择,坚守这四大原则
滴滴财报出炉!2021全年净亏493亿,营收却增22.6%,什么情况?腾讯总裁刘炽平辞任滴滴董事
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怎么样?
泛海集团应该不错,但是物业听扣的,加班都不给加班费,只给调休,福利也不怎么样
2013年6月16日泛海控股集团股份市值多少
242.9亿,目前为止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泛海能破产吗?
能破产
泛海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现在是负债累累。根据他们公司2021年年中的财务报告数据显示,截止到2021年6月30日,泛海控股的负债总额高达1362.88亿元,这么大的负债,如果遇到债主们逼债,破产几乎是不可避免
外在与内里相左,剖析泛海控股的资产流动性
“境内地产近800亿元、境外项目300多亿元、金融股权超350亿元、投资项目130亿元左右,合计估值超过1600亿元。”
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倾向于以感官情绪获知外界事物。某些情况下负面消息更符合大众对社会的固化认知,从而得以大行其道,而真相则在传播过程中被忽视乃至被扭曲。
老牌知名民企泛海控股亦不免中招,近期其被一系列亦真亦假的负面报道所包围。有媒体就泛海控股的年度业绩亏损、武汉CBD地块出售等事件进行过多解读,一再夸大其面临的流动性压力,“债务危机”、“卖子求生”、“转型失败”等措辞不绝于耳,继而给泛海控股的声誉和股价造成莫大的影响。
拨开舆论的喧嚣,泛海控股的处境其实没有渲染的那么糟糕,其完全可以凭借优质的资产、合理的业务结构对冲相关风险,做到有的放矢。套用一位业内人士的观点,“泛海的风险更多的是流动性风险,而不是终极的暴雷风险。”
大环境逆风使然,并非转道金融之过
纵观泛海控股的流动性风险,并不能简单归因于单一因素,而是多个因素的合力所造成。这其中,既包括新冠肺炎疫情、市场变化、政策调整等外界因素,也包括公司转型发展过程中的整合问题。
从外围环境看,泛海控股主要资产分布在境内外疫情严重区域,企业生产经营和资产优化处置工作均难以按原定计划推进实施;并且,公司金融、地产等主要业务持续受到国内“严监管、强调控”政策影响,民企融资与信用陷入双收缩状况。换而言之,大环境逆风使得泛海控股经营变现、融资引流均难,这是造就其流动性短缺的主要原因。
从自身因素来看,目前泛海控股已经成功完成由地产向金融的转型,截至2020年6月末,其金融业务在总营收中的比重接近95%,成为绝对主力。尽管转型足够充分,但泛海控股在治理层面与新业务之间的磨合可能尚未完成,因而容易导致运营能力和治理方面无法同步跟上。
泛海控股收入结构(来源:2020半年报整理)
一方面,前期毛利贡献较高的地产业务加速出清,拖累整体盈利表现,而地产和金融业务杠杆率本身就比较高;另一方面,前期大举收购式的激进扩张,也造成其存量债务规模较大,两者的共同作用亦在一定程度导致泛海控股资金链承压。
当然,并不能就此否认泛海控股转型的努力。随着“房住不炒”主基调的确立,叠加2020年8月“三条红线”的出台,如今房地产“高周转”打法难以为继,行业洗牌、红海竞争并存。不同于其他房企半遮半掩的转型姿态,泛海控股早于7年前即已启动全面转型的步伐,展示出其超凡的魄力以及前瞻的战略眼光。
一言以蔽之,房地产转型是势在必行的事,泛海控股的流动性压力或与转道金融有关,但并非占主导地位。而在该阶段,泛海控股的战略和业务结构大方向正确,且这类大企业往往具有足够能力应对流动性风险。
展期、销售、引战,多措并举抑风险
出现问题,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并拿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是一家大企业该有的担当。泛海控股的流动性压力肇始于民生财富和民生信托的舆论危机,就在外界担忧民生信托将会重蹈华信、川信及安信覆辙的时候,殊不知泛海控股早已采取多种形式防范风险扩大。
归结下来,泛海控股的做法大致分为三类:展期、销售、引战,即对既有贷款申请展期缓解即时偿债压力、加快销售促进回款或出售资产回笼现金、引进战略投资者增厚股本并增强企
业公信力。
2020年至今,泛海控股已有数笔贷款成功得到展期。就在今年3月底,其新增武汉中央商务区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保证担保,将2020年4月向民生银行北京分行融资的24亿元延长融资期限1.5年;而在2020年7月,泛海控股已向民生银行香港分行展期7.5亿港元融资1年,并拟就此前向山东信托申请6亿元贷款展期3个月。
与此同时,泛海控股亦通过资产和股权出让的方式获得流动资金,共计变现资金超过百亿元。其中,泛海控股相继于去年10月和今年1月让渡27%及13.49%的民生证券股权,分别揽获现金42.3亿元及23.64亿元;而其还以30.66亿元出售武汉中央商务区“鄂(2019)武汉市江汉不动产权第0008198号”宗地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并以5.45亿元转让宗地14B地块上艾迪逊酒店、万怡酒店等商业物业。
相对而言,展期能够调节贷款期限结构,却不能直接削减债务规模;出售资产虽可直接获得货币资金,却要放弃相应优质资产的增值潜能,引入战投也是泛海控股的重头锚向。
泛海控股于2020年上半年始全力推进金融子公司引战工作,旨在提升金融子公司发展实力及后劲,同时公司盘活资产、增加现金流。在其最近的投资者问答中,泛海控股表示“公司将加大力度推动落实金融子公司及地产核心平台的引战工作,继续加强核心资产盈利能力提升、境内外资产处置、资产负债结构优化等重点工作。”
泛海控股降负债情况(来源:财报数据整理)
历经上述操作,一些积极的迹象正在泛海控股身上发生,集中表现为去杠杆成效显著、资产负债结构进一步优化。据悉,泛海控股的总负债规模从2018年底的1836.67亿元降至2020年上半年的1469.57亿元,降幅约20%;资产负债率由2018年底的86.60%降至2020年上半年的80.11%,达到五年来最低水平。
千亿估值资产在手,长期信用具有深护城河
最易被人忽视的,还是泛海控股雄厚的优质资产,这些才是铸就其基本盘最为夯实的基础,也是其在长期发展的强大动力所在。成功转型之后,泛海控股的金融业务勇挑大梁,且战略投资加速发力,基本形成“金融+房地产+战略投资”三轮驱动的战略格*。
泛海控股主营业务
金融业务层面,泛海系几乎拿下所有金融牌照,建立起包含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期货、租赁在内的完整产业帝国。而民生证券、民生信托和亚太财险堪称泛海控股金融板块的三驾马车,2020上半年三者分别为其带来营收15.6亿元、8.44亿元及26.53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6.16%、21.61%和35.01%。
值得一提的是,民生证券投行业务表现亮眼。截至2020年12月末,民生证券已完成22单IPO项目,列位行业第6位;累计募资超118亿元,累计发行费用超9.6亿元,同样名列行业前茅;而在IPO项目排队数量上,则以超50家的数量稳居行业前列。
房地产业务层面,泛海控股现有布*集中于武汉及美国,并以武汉CBD为甚。在该块地界,泛海控股不仅布*九大住宅项目,还有武汉汉口泛海喜来登酒店、武汉泛海费尔蒙酒店以及写字楼、生活广场等多元业态。其中在疫情期间,武汉CBD泛海国际居住区的二手房成交价不降反增;芸海园更是创下6天销售168套、金额超6亿的销售佳绩,位列2020年上半年武汉高端住宅成交套数第二名。
前述提及泛海出售CBD土地置换现金,实际仅占相关资产很小的份额。由泛海控股开发的武汉中央商务区总建筑面积达1400万平方米,该次出售标的地块总计容建筑面积只有17余万平,武汉CBD压舱石的作用凸显。而且,因为泛海控股介入时间很早、成本也很低,已积攒相当大的溢价空间。
投资业务层面,泛海控股战略投资的企业至少有19家,覆盖新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移动互联网等价值高增长行业,包括北汽新能源、青云cloud、禾多科技、浪潮云、AlphaFrontierLimited、Datavisor、天和磁材、山东天岳等知名产业巨头。
就在2020年7月,泛海控股持股8%的渤海银行成功登陆港股,成为该年银行IPO的“破冰者”;同年9月,由其控股的安防企业三江电子成功过会,即将登陆创业板。此外,泛海投资的京东物流和网易云音乐亦有望在2021年上市。累累硕果背后,亦从侧面印证泛海投资团队精准的战略眼光和高超的战略定力。
根据泛海控股对其境内外地产、金融股权和投资项目的估值,其所持权益总估值超1600亿元。其中,境内地产估值近800亿元,境外项目估值300多亿元,金融股权估值超350亿元,投资项目估值130亿元左右。
以此庞大的资产,泛海无疑具有很大的腾挪空间,覆盖债务亦是绰绰有余。眼下情形或是泛海控股30余年发展历程中的一个大波浪,困难定然是短期的,不久之后其必将穿破黑暗、重新迎来柳暗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