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九龙山在哪里(客家人物|采茶戏非遗传承人陈翠媚:戏里戏外皆有人生)
客家人物|采茶戏非遗传承人陈翠媚:戏里戏外皆有人生
融汇世界的客家 展示客家的世界
我们致力于客家文化传承和产业发展
讲述客家故事,带您领略绚丽客家风情
本文源自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月照城乡》剧照,陈翠媚(前排右二)扮演刘妈妈(陈翠媚/供图)。
陈翠媚是五华县采茶戏演艺有限公司总经理(原五华县采茶剧团团长)。从业采茶戏28个春秋以来,她把青春和热血洒在采茶戏舞台上,以“戏如人生”的坚持和较真,演绎了一部荡气回肠的人生大戏。
戏外人生如戏押注在“采茶”
采茶戏早在清乾嘉年间便从江西赣州九龙山传入,在五华大地上生根开花,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然而,直至1957年9月,五华县采茶剧团才正式成立。在这60年里,陈翠媚经历了近半,而这也是她人生大戏的“上半场”。
1990年,16岁的农村少女陈翠媚加入了采茶剧团。刚进团跟班学习的前几年,每天凌晨4点半就起床,跑步到琴江河边练嗓子,6点左右回到剧团练压腿、练体形,8点半才开始练采茶戏的基本动作要领,而且在刚开始培训的一段时间里才有老师点拨,以后就全部靠自己去领悟。“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己。”陈翠媚感慨地说,“那时候没有电脑,没有录音录像,我就用小本子记,一边练一边拿出来对照矫正,脚跟磨破了皮出血了就用抹桌布包裹着继续练。”18岁那年,她开始正式登台亮相,一下子吸引了众多赞誉的眼光。
1996年以后,五华县采茶剧团创作了《竹山路弯弯》和《乌云下的歌声》两台大戏。“两个戏中我都担任女主角,演月兰和张剑珍。”陈翠媚回忆说,演张剑珍的角色有一段戏是要打竹板的,当时她并不会打竹板,遂找到当时的梅县群众艺术馆馆长陈运芳学习打竹板。此外,她还前往江西拜在国家级采茶戏非遗传承人陈宾茂的门下。
戏里戏如人生无愧于“采茶”
“几十年了,现在也还是主角。”陈翠媚笑着说。其实,“主角”背后折射出采茶戏传承发展的艰辛和无奈。
上世纪90年代起,五华采茶戏开始走入低潮,不但招不到新演员,老演员也纷纷离开剧团,另谋生路。采茶戏大型演出活动和传承发展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当时每个月的工资才45元,确实难以维持。”陈翠媚道出了实情,但她作为“老人”,也因对采茶戏的痴迷,选择了坚守。“白天在剧团排练,中午饭点时间去饭店做服务员,晚上去酒楼歌舞厅唱歌或做服务员。”就这样,一天三份工的付出,整整坚守了两年时间。而就在这两年的时间里,记载采茶戏基本功的小本子一刻也没有离开身。
2012年,五华采茶戏剧团进行体制改革,成立了五华采茶戏演艺有限公司,依托原采茶剧团原班人才,广泛挖掘培养艺术新人,重点创作采茶戏精品。转制后不到一年,剧团就打造了一部大型的现代采茶剧《人间真情》。
传承期盼“南国奇葩”再放异彩
今年4月7日晚,一个半小时的大型采茶戏《月照城乡》在梅州市山歌剧场首次公演,来自各方的众多采茶戏“粉丝”与不远千里从福建、江西赶过来的“闽粤赣边客家戏剧联盟”采茶戏的同行与各级领导“挤爆”剧场!
据悉,这场大戏是五华县20多年来规模最大、含金量最高的舞台艺术作品。该剧此次公演打破了五华采茶剧团已有20余年停演大戏、广东采茶戏自2009年后再无“大戏”演出的*面,也意味着沉寂近十年没有“大作”出现在舞台上、处于困顿期的广东采茶戏终于有了属于自己剧种特色的大型戏剧作品,“粤北山茶花”再一次“枯木逢春”,焕发生机了!
《月照城乡》是陈翠媚自2015年5月起担任五华采茶戏演艺有限公司总经理“新官上任”烧的“第一把火”。《月照城乡》首演成功,陈翠媚很是欣慰。据悉,从1991年至今,五华采茶戏就再也没有参加省艺术节了。她希望有更多更高更广阔的舞台和比赛,让年轻演员们去展示,接过传承发展的接力棒,把五华采茶戏这一“非遗”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她期待,她的人生大戏“下半场”能看到“南国奇葩”采茶戏再放异彩。
视频欣赏
往期精彩
·客家人物|开国上将杨成武:***指到哪里,我们就打到哪里!
·客家人物|李坚真,8个月大过门当童养媳,她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堪称“东方神奇女侠”!
·客家人物|“玉器大王”李有权博士:以善为乐,做慈善的人没有句号
·客家人物|十八世纪海丝路上的梅州客家人谢清高,被誉为中国“马可波罗”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点赞鼓励小编| 转发传递价值
江西省赣州市安远*酒使有赶七使持县九龙路石塘新村南区邮编是什么?
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九龙路石塘新村南区邮编是342100
中国含有龙字的地名?
地名:湖南省茈江的神龙岛.香港的九龙.山东的龙渠沟.杭州黄龙洞.湖南溆蒲的龙谭.湖南张家界龙山.湖南省沅陵龙口井.天龙山龙王寨九龙山龙门台九龙壁龙口市[鲁]烟台市龙山区[吉]辽源市龙山县[湘]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川县[粤]河源市龙门县[粤]惠州市龙马潭区[川]泸州市龙安区[豫]安阳市龙井市[吉]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龙凤区[黑]大庆市龙华区[琼]海口市龙文区[闽]漳州市龙州县[桂]崇左市龙江县[黑]齐齐哈尔市龙岗区[粤]深圳市龙沙区[黑]齐齐哈尔市龙里县[贵]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岩市[闽]龙亭区[豫]开封市龙南县[赣]赣州市龙城区[辽]朝阳市龙泉市[浙]丽水市龙泉驿区[川]成都市龙胜各族自治县[桂]桂林市龙海市[闽]漳州市龙陵县[云]保山市龙港区[辽]葫芦岛市龙游县[浙]衢州市龙湖区[粤]汕头市龙湾区[浙]温州市龙潭区[吉]吉林市黑龙江、龙口、龙门、九龙坡
郴州市是那个省的?
是湖南省下辖地级市,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地处南岭山脉与罗霄山脉交错、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分流的地带。“北瞻衡岳之秀,南峙五岭之冲”,自古以来为中原通往华南沿海的“咽喉”。既是“兵家必争之地”,又是“人文毓秀之所”。东界江西赣州,南邻广东韶关,西接湖南永州,北连湖南衡阳、株洲
我还知道地名中带”龙“的城市:什么和什么
湖南省茈江的神龙岛.香港的九龙.山东的龙渠沟.杭州黄龙洞.湖南溆蒲的龙谭.湖南张家界龙山.湖南省沅陵龙口井.天龙山龙王寨九龙山龙门台九龙壁龙口市[鲁]烟台市龙山区[吉]辽源市龙山县[湘]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川县[粤]河源市龙门县[粤]惠州市龙马潭区[川]泸州市龙安区[豫]安阳市龙井市[吉]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龙凤区[黑]大庆市龙华区[琼]海口市龙文区[闽]漳州市龙州县[桂]崇左市龙江县[黑]齐齐哈尔市龙岗区[粤]深圳市龙沙区[黑]齐齐哈尔市龙里县[贵]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岩市[闽]龙亭区[豫]开封市龙南县[赣]赣州市龙城区[辽]朝阳市龙泉市[浙]丽水市龙泉驿区[川]成都市龙胜各族自治县[桂]桂林市龙海市[闽]漳州市龙陵县[云]保山市龙港区[辽]葫芦岛市龙游县[浙]衢州市龙湖区[粤]汕头市龙湾区[浙]温州市龙潭区[吉]吉林市黑龙江、龙口、龙门、九龙坡特产:龙井茶、龙眼、龙头鱼、火龙果,乌龙梅,龙抄手,梦龙雪糕(和路雪的),银龙鱼,龙须糖,龙涎香,龙口粉丝,龙子壶。
美美美!赣州市花开了!
市树、市花是一个城市的绿色雕塑
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
也是城市的一张“名片”
你知道赣州的市树、市花是什么吗?
2015年6月25日,赣州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召开第二十七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赣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确定赣州市“市树市花”的决定》,确定榕树为“市树”,杜鹃花(映山红)为“市花”。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
寒冬腊月哟盼春风
若要盼得红军来
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在赣南这片红土地上
每年三月至五月
是映山红盛开最热烈的光景
漫山红遍,灿若虹霞
安远县
在宁定高速安远南互通的九龙山
沿线的千亩杜鹃花悄然盛放
似绮丽彩带飘动在青山幽谷之中
缓缓迎客来
前往九龙山踏春赏花的游客
游人们徜徉在花海中
与鲜花合影
记录下这美好瞬间
石城县
漫山遍野的杜鹃花争奇斗艳
仿佛一件件红色的花衣
将一座座大山紧紧包裹
石城县八卦脑景区
一丛丛,一簇簇
烂漫的山花枝枝坠锦
开满了一山又一山
坠满了一坡又一坡
石城县赛石花乐园
大余县
天气回暖
大余各地杜鹃花开正艳
粉红、乳白、紫红与翠绿青山融为一体
绘成一幅美丽的春日画卷
株株交相辉映,朵朵明艳动人
红鹃红艳似火,粉鹃浪漫如诗
紫鹃高贵神秘,白鹃白衣胜雪
据了解
瑞金市、于都县、宁都县红色景区
以及崇义县阳明山、兴国县十八排
信丰安西香山、赣县区宝莲山等地
都能观赏、欣赏到映山红的花姿
你觉得赣州哪里的市花开得最好?
留言区告诉小编
来源:晚妹报哥
编辑:黎文煊
校审:张小妍
审核:钟元浩
更多精彩回放:
● 来赣州过客家年|赣州春节文旅商贸2000万电子消费券大派送啦~
● 温暖过年嘉游赣|来赣州过客家年啦~
● 乐乘高铁畅游赣州,我在赣州等你来~
● 乐乘高铁畅游赣州,赣州特色美食等你来打卡~
● 乐乘高铁畅游赣州,这些景区推荐给你!
美美美!赣州市花开了!
市树、市花是一个城市的绿色雕塑
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
也是城市的一张“名片”
你知道赣州的市树、市花是什么吗?
2015年6月25日,赣州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召开第二十七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赣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确定赣州市“市树市花”的决定》,确定榕树为“市树”,杜鹃花(映山红)为“市花”。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
寒冬腊月哟盼春风
若要盼得红军来
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在赣南这片红土地上
每年三月至五月
是映山红盛开最热烈的光景
漫山红遍,灿若虹霞
安远县
在宁定高速安远南互通的九龙山
沿线的千亩杜鹃花悄然盛放
似绮丽彩带飘动在青山幽谷之中
缓缓迎客来
前往九龙山踏春赏花的游客
游人们徜徉在花海中
与鲜花合影
记录下这美好瞬间
石城县
漫山遍野的杜鹃花争奇斗艳
仿佛一件件红色的花衣
将一座座大山紧紧包裹
石城县八卦脑景区
一丛丛,一簇簇
烂漫的山花枝枝坠锦
开满了一山又一山
坠满了一坡又一坡
石城县赛石花乐园
大余县
天气回暖
大余各地杜鹃花开正艳
粉红、乳白、紫红与翠绿青山融为一体
绘成一幅美丽的春日画卷
株株交相辉映,朵朵明艳动人
红鹃红艳似火,粉鹃浪漫如诗
紫鹃高贵神秘,白鹃白衣胜雪
据了解
瑞金市、于都县、宁都县红色景区
以及崇义县阳明山、兴国县十八排
信丰安西香山、赣县区宝莲山等地
都能观赏、欣赏到映山红的花姿
你觉得赣州哪里的市花开得最好?
留言区告诉晚妹
来源:赣南日报综合
编辑:晚妹 校对:赖咏娟
值班主任:明心武
编审:李忠生陈昱鑫
农来自民工子女在重庆九集创差而程会候龙坡哪所小学校读书不收取赞助费?
教育部已经作出明确规定,对农民工子女免除一切学费、借读费,所以到哪个学校都可以,不过各个地区都有专门接受农民工子女的学校,最好去教育*咨询一下。
赣南采茶来自戏最早出现于江西省赣州市哪里360问答
赣南采茶戏最早出现于江西省赣州市九龙山茶区。赣南采茶戏,江西省赣州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是以九龙茶灯为基础,吸收赣南其民间艺术逐步形成的,主要流行于赣南、粤北和闽西,一度也传播到广西桂南一带。赣南采茶戏由民间歌舞发展而来,内容贴近生活,语言诙谐幽默。赣南采茶戏从孕育到成型,大致经历了采茶歌――茶篮灯――采茶戏三个阶段,但三个阶段又是紧相贴合,彼此重叠的。一、采茶歌时期自明代起,在全国经济活跃,人口增多的大气候刺激下,江南的茶叶生产逐渐走向繁荣,一个与之相适应的“茶文化”热也在民众中出现,并且得到了社会各阶层人士的积极应和。采茶歌随茶叶交易辩正盯在江南广为传唱,各地叫法各有不同。其中有一首是以一年12个月为起句,唱的是茶农种茶、摘茶、做茶、品茶、卖茶的过程,由12位茶女手提茶篮表演。后来又出现从十二月唱到正月,称“倒采茶”,词同曲不同。二、茶篮灯时期至明末,客家地区陆续出现了姐妹摘茶、双采茶、四季采茶、送哥卖茶等多个有简单人物,扇子、茶篮为道具的歌舞小演唱。在茶叶生产形成规模后各地茶商往来频繁,出现了“开茶市”,“收茶市”的节日仪式。茶农与茶商编演了更多有关茶的节目。如瑞金的茶灯调中,有了摘茶、看茶、称茶、算茶钱、送茶的唱段。歌中有了“茶香客”、“茶香姐”的人物。在舂节期间这些节目也用于给茶家、商铺恭贺新年。为了制造热闹气氛,出行时有的举着各式花灯,有的与马灯和花鼓配合演出。马灯有二马、四马两种,在唢呐锣鼓的伴奏下,携和一边跑马一边唱马灯调,围起圆场后也会演一些简单小戏。三、采茶戏时期在茶篮灯的基础上,两旦一丑的模式得到进一步的确立。逐渐形成了以“三角班”为基础的采茶戏形式。它渐渐脱离灯彩只反映以茶为主要内容的*限,编演了一批反映爱情、生产、生活等视野更加开阔的小戏,如《四姐反情》《大劝夫》《卖杂货》《大哨表哥》等等。这些小戏都是由两旦一丑或一旦一丑在采茶戏的主奏乐器勾筒的正反弦和锣鼓伴奏下进行演出,采茶戏从此进入了“三角班”时期。但在“三角班”的发展清亩完善过程中,却出现了一段很有意义的尝试,那就是《九龙山摘茶》。《九龙山摘茶》又名《大摘茶》,是一出比较完整的大戏,它是在原来由两旦一丑来演的《九龙山摘茶》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茶女,一个茶娘,并加入了梳妆、挑帘、拨灯、出门、上山、摘茶、摆“天下太平”等复杂情节。先期唱的还是灯子曲牌,用吹打乐伴奏,至清嘉庆末年(1815)经赣县王母渡副榜举人李汤凭加工改编,增加了茶商朝奉前往九龙山收购茶叶、途中落店、闹五更、上山看茶、尝茶议价、送茶下山、搭船回程、接风团圆等情节。
赣南采茶戏最早出现于江西省赣州市哪里?
赣南采茶戏最早出现于江西省赣州安远九龙山茶区,赣南采茶戏是江西省赣州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赣南采茶戏,俗称“茶灯戏”“灯子戏”,有“客家艺术一枝花”的美誉,发源于江西安远县九龙山一带,迄今已有约400年的历史。
赣南自古盛产茶叶,当地人喜欢一边采茶一边唱歌,委婉动听的采茶调回荡在山间茶园,经过400多年发展,它在这片红土地上演化成了,极具当地特色的表演艺术形式。
赣南采茶戏它是以九龙茶灯为基础,吸收赣南民间艺术逐步形成的,主要流行于赣南、粤北和闽西,一度也传播到广西桂南一带。赣南采茶戏由民间歌舞发展而来,内容贴近生活,语言诙谐幽默。
2006年5月20日,赣南采茶戏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赣南采茶戏从孕育到成型,大致经历了采茶歌——茶篮灯——采茶戏三个阶段,但三个阶段又是紧相贴合,彼此重叠的。
赣南采茶戏源远流长,是集客家文化之大成的一种表演形式。形成于明末清初,迄今约有四百年历史。《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载:“采茶戏最早出现于赣南安远县九龙山茶区。”
在九龙茶山,茶农们为解除劳作辛苦,为传递相互的情感和信息而引吭高歌;茶农们还在逢年过节,喜庆丰收时候,以民间灯彩的形式,走村串户,自娱自乐。于是“采茶歌”、“采茶灯”便应运而生。赣南采茶戏正是在“采茶歌”、“采茶灯”的基础上吸收赣南其它民间艺术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
赣南采茶戏的舞台语言是当地客家方言。其剧目多以喜剧、闹剧为主,很少正剧和悲剧。题材多以下层群众,尤其是手工业工人、艺匠的日常生活为表现对象,男欢女爱的戏情所占比重为大。
最能表现赣南采茶戏的特色除了音乐外,还有其独特的表演形式“三绝”,即:矮子步、单袖筒、扇子花。此外,“丑行当家”的表演形式,也是一大特色。
主要表现在小丑、小旦两个行当,曾有“三角成班,两小当家”之说。小丑分二:一是“丑行俊扮”,称为“正丑”,主要是劳动人民中的青壮年男子;二是“丑行丑扮”,称为“反丑”,多是一些烟鬼赌徒、流氓地痞、浪荡公子等。“小旦”主要是勤劳纯朴和聪明伶俐的农村少女。
赣南采茶戏的传统剧目,多为喜剧。
它不靠完整的故事和离奇的情节来吸引观众,而是靠幽默、诙谐、生动活泼的表演唱腔取胜,百看不厌,久演不衰。《山歌情》、《长长的红背带——献给客家母亲的爱》、《快乐标兵》等新剧目,分别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大奖”。
【版权声明】本图文转载自网络,如有文章版权或
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更正。
更多产品可以进千城万店
客服慧香 1597974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