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胜电子为什么会被低估(均胜电子(一)前世今生)
均胜电子(一)前世今生
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均胜电子也获得类似的发展,无疑可以获得非常不错的回报,7年10倍(最高点)。
这激起了我对均胜电子的研究。
均胜电子是谁
均胜电子是由王剑锋在2004年成立,主攻汽车零配件。而在之前,王剑锋与天合合资,并任中国区总经理,管理天合紧固件公司。天合是干嘛的,全球著名汽车零配件企业。
而在更早前,王剑锋接替父亲管理一个家族企业。
均胜电子的上市来源于2011年借壳辽源得亨成功上市,起初主要生产汽车行业简单零部件,比如塑料件,后视镜等。但均胜电子绝不满足于小打小闹,而进入资本市场,更让其发展如鱼得水。
均胜电子的成长
在均胜成立的那天起,均胜就走了不一样的路,并购来获得技术和市场。在整个企业的发展中,浙江人的精明和野心发挥的淋漓尽致。
与吉利类似,并购国外拥有技术和市场的企业,而且走的更加坚决,当前主业,安全,驱动和电子,均通过并购而来。
成立之初,均胜电子生产汽车简单功能件,以塑料件为主,相继进入通用,大众和福特供应商体系。
2011年,成立刚刚7年的均胜电子,并购德国普瑞,而普瑞拥有90多年历史老牌汽车电子供应商。此次并购,购买的不仅仅是技术,也同时带来客户,扩大了客户群,业务拓展至海外。通过此次并购,均胜电子从而跻身全球顶端汽车电子供应商,进入汽车核心部件领域。
2011年,并购德国伊玛和德国群英,与普瑞整合,形成工业机器人业务。并在2015年收购美国EVANA,进一步增强其能力。
2016年,收购美国KSS,今儿进入汽车安全领域。KSS始创于1916年,是全球主要的汽车安全产品供应商,其在中国业务更是如火如荼。
同年,均胜电子收购德国道恩的汽车信息板块业务。
2018年,均胜电子收购高田的举动更是让均胜电子站在了新闻的头条。既具有巨大的风险,也面临巨大的机会。
至此,均胜电子形成了汽车安全,汽车智能,汽车电池管理,和功能件业务四大模块。而通过一系列并购,均胜电子不仅获得了技术,同时获得了市场,这个市场贯通美系汽车,德系汽车和日系汽车。
眼前挑战
均胜电子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包括业务整合,特别是高田的业务。在财报中均胜电子极力宣扬其在手订单,虽然数字靓丽,但也可能说明其缺乏信心,有稳定投资者之意。
同时也面临极大的财务压力。为了缓解资金压力,2018年不得不出手部分安全业务股权,以换取现金流支持回购和收购。而回购股票的原因,可能是认为其股票低估,但也有人认为是避免质押股票爆仓。
均胜电子,进则海阔天空,退则可能万丈深渊。在此送上良好的祝愿。
欢迎关注Smart-Iron
在宁波,有几个人知道有家上市公司叫均胜电子的
您好我知道这个是均胜集团就在我们公司旁边很大
宁波均胜电子普工待遇好吗?
很好
。宁波均胜电子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冬青路,是一家以从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主的企业。在宁波均胜电子上班是不累的,每天只需上6个小时,该公司对待员工待遇好,薪资高,包吃包住,环境也好。所以是不累的。
均胜电子是什么龙头?
均胜电子是汽车零部件行业龙头。
公司介绍:宁波均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全球化的汽车零部件优秀供应商,主要致力于汽车安全系统、智能驾驶系统、新能源汽车动力管理系统和车联网核心技术等的研发与制造,该公司通过企业创新升级和多次国际并购,实现了全球化和转型升级的战略目标,变成了全球多家汽车制造商的合作伙伴。均胜电子有充电桩吗?
没有充电桩。因为均胜电子是一家电器制造企业,主要生产家用电器和智能电子产品,不涉及到汽车或者电动车等需要充电桩的领域。均胜电子作为一家电器制造企业,应该注重产品的智能化和能源节约,可以在产品设计中加入智能节能功能,以达到绿色环保的目的。同时,如果员工有使用电动车的需求,企业也可以考虑为员工提供充电设施,提升员工的便利性和企业形象。
你是在宁波均胜电子上班的吗
均胜是我公司的客户。
宁波均胜电子前途怎么样?
前途无量
宁波均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全球汽车电子与汽车安全顶级供应商,主要致力于智能座舱、智能网联、智能驾驶、新能源管理和汽车安全等的研发与制造,现有汽车安全、汽车电子两大事业部,并设智能汽车技术研究院、新能源研究院。
被低估的均胜电子,迎来复苏时刻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扩大,也带动了相关配套产业加速狂奔,在一众细分赛道,已经产生了一批隐形巨头。
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均胜电子就是其中的一家。公司主要致力于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新能源管理和汽车安全系统等的研发与制造。其中,在汽车安全领域,其全球市场份额接近30%。
不过,这家公司在资本市场长期处于被低估状态——近500亿营收,市值只有200亿出头。如何改善这种情况,让股价反应公司的真实价值,对均胜电子尤为重要。
被低估的隐形巨头
处于当前最景气产业赛道Top级别的均胜电子,为何会被低估?
回顾企业发展史,均胜电子创立后仅仅用了十六年时间,便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年营业额仅有2000万元人民币的小企业,成长为一家实际营收接近500亿元人民币、业务遍及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汽车电子与汽车安全顶级供应商。
与均胜顺风顺水的并购之路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有关机构的研究表明,21世纪后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中,成功者只占三分之一。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讲席教授、博导金李表示,均胜电子的跨国并购之路,从战略到执行,都可能对中国未来的制造业,特别是高端制造业的国际化战略提供非常多的借鉴和启发,值得更加深入地思考和研究。
不过,均胜电子多年来的海外战略布*,对于业务所带来的长期价值需要时间来验证,尚未在资本市场上充分体现出来。
综合来看,随着各种不稳定因素的消除,以及长时间以来的积极调整,均胜电子已经走出整合期,迎来新一轮的复苏。
最近一段时间,均胜电子动作频频,不断释放出利好消息。
先是在第一季度,公司交出了不错的财报:营收132.22亿元,同比增长了12.7%,实现归母净利润2.00亿元,同比去年增加3.58亿元。
再到4月份,均胜电子公告称,其子公司新获某知名车企130亿元订单;5月19日,均胜电子旗下均联智行与地平线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发力自动驾驶。
此外,均胜电子母公司均胜集团还提出了未来新的战略目标——用3年时间将全球营收从2022年的600亿元提升至1000亿元,将国内市场营收占比从25%提高至50%,国内营收达到500亿元;
这一系列动作背后,不难发现,均胜电子已经进入了业绩增长与市值修复的拐点性时刻。
业绩回暖+估值修复,
均胜电子进入增长通道
4月25日,均胜电子发布了2023年一季度财报,率先在业绩上实现了反弹。
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132.2亿元,同比增长12.7%;归母净利润约2亿,同比增加了3.6亿;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6.3亿,同比增长了316.6%。
再分业务来看,汽车电子业务营收40.6亿元,同比增长了18.5%;汽车安全业务营收91.7亿元,同比增长了10.3%。
公司毛利率也得到了持续改善。报告期内,公司整体毛利率为13%、汽车电子业务毛利率为20%、汽车安全业务毛利率为10%。
2021Q1—2023Q1均胜电子净利润及毛利率,数据来源:choice,一刻商业制图
均胜电子业绩回暖的原因也很简单。首先是整体宏观环境持续向好,其所面临的外部压力不断释放,这使得公司能回归到业务增长的正常轨道。
与此同时,均胜电子降本增效的效果也很显著。
一季度,均胜电子重组整合费用0.54亿元,相比去年同期1.56亿元大幅收窄;公司的销售费用同比减少了38.42%、环比减少了近70%,管理费用也同比减少了13.87%。
公司还在持续优化全球供应链体系,以提升生产效率。比如向墨西哥、东南亚等低成本国家或地区进行结构性转移,推动成本管控,提升盈利能力。
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迈过整合期后,公司多年来并购举措的正向效应,开始逐步体现出来。
一方面,多次并购后,均胜电子构筑起了一定的行业和客户壁垒,再加上其一直以来对供应链的深度整合与管理,增长通道已经被打开。
另一方面,持续的研发投入下,公司的技术壁垒不断加深。
年报显示,2018年至2022年,均胜电子在研发方面累计投入123.24亿元。尤其是2021年,公司成立智能汽车技术研究院和新能源研究院后,持续加大对智能电控、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等领域的研发投入。
2018—2022年均胜电子研发投入(亿),数据来源:choice,一刻商业制图
这些基于技术研发的重投入,短期内或许难以看到成效,但随着时间推移,会逐渐成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抬高未来成长性。
第三,始终保持对行业最新趋势的洞察和探索,并在战略上及时反应。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创新能力的体现,也有利于公司开拓新的增长空间。
比如,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同发展趋势,均胜电子积极调整战略重心,提出在保持海外市场优势的同时,将进一步壮大国内市场。
长远来看,国内营收的提升,将有助于均胜电子整体毛利率的进一步提升。
原因在于,中国现在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在均胜电子触及到的业务领域,未来都有更广阔的增长空间。此外,相较于全球市场,国内市场的营商稳定性也明显较强。
4月7日的业绩说明会上,均胜电子还表示,其将积极发展ChatGPT等AI与汽车智能化、电子化的结合。
业绩大幅向好的情况下,均胜电子在资本市场的市值修复,也只是时间问题。一季度财报发布后,多家券商研报都给出积极反馈,足以说明这一点。
其中,中信证券给予其2023年30倍PE,目标价21元,维持“买入”评级;华安证券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产能释放,汽车电子业务的需求会进一步提升,预估均胜电子2023~2025年对应PE为25.74/19.92/12.59x,并给予“增持”评级。
千亿营收的业务逻辑
均胜集团要想实现“用3年时间将全球营收从2022年的600亿元提升至1000亿元”的目标,核心的增量,还要看均胜电子。2022年,均胜电子的营收为497.9亿。
客观来看,这一目标并不激进。2022年均胜电子的累计新获订单超过了750亿元,今年新增订单也已经超过300亿。
2018—2022年均胜电子新获订单金额及增速,来源/华安证券
而均胜电子接下来能否持续获得业绩高速增长,要从核心业务的现状和成长性来分析。
先来看汽车安全业务。
凭借此前对KSS和高田的并购,均胜电子跃升为全球汽车安全领域的第二大供应商,全球市占率接近30%,仅次于奥托立夫的43%。
收购的另一个好处是,均胜电子承接了一批忠实的、大牌汽车用户,如本田、丰田、大众、奔驰、宝马等外资厂商,以及吉利、广汽、“蔚小理”等自主品牌及新势力品牌。
目前,均胜电子已经覆盖了全球超80家整车厂客户和各类主流车型平台,与核心客户合作均达20年以上。
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持续渗透,市场需求会持续扩大,对均胜电子而言,这是新的增量空间。
再来看汽车电子业务。
均胜的汽车电子业务起步早、布*广。自2011年成功并购德国普瑞后,均胜电子开始涉足汽车电子,成为全球汽车电子部件领先提供商,目前已全面布*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和新能源管理三大业务,顺利赶上了汽车电子化、智能化风口。
广泛布*下,均胜电子在每一条细分赛道,都有着广阔的成长空间。
智能座舱领域,IHSMarkit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汽车智能座舱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
在这一方面,均胜电子最新的进展是,其合作华为共同推进的,基于华为芯片和鸿蒙操作系统的座舱域控研发,预计于2023年下半年开始量产。
智能驾驶领域,在政策和市场得双重激励下,IHSMarkit预计2025年L3级车辆会大规模上市。
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不断增加等需求,均胜电子布*的新能源管理也成为刚需。
而在以上领域,均胜电子都已经做了积极布*。
产品上,均胜电子具备强大的集成能力和一定的系统定制化能力,以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等整合的软硬件产品为基础,发展软件解决等其他方案。比如在智能驾驶部分,均胜电子实现“域控制器+激光雷达+车载通信终端+软件服务”全面布*,提供一系列软硬件服务,帮助下游主机厂一站式解决问题的同时,也有利于增强产品竞争壁垒。
战略上,加深与产业链上游企业的合作深度及广度,从产品质量服务、市场规模上同时发力。
作为传统tier1,均胜电子与高通、英伟达等上游芯片厂商达成了深度合作,同样为其带来了新的成长空间。
与此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均胜电子全球化布*的战略优势,也将持续释放出来。
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出海,已经成为众多上下游企业的共同选择,不过比较来看,均胜电子布*全球化业务的时间更早、积累更深,且已经在海外市场实现本地化生产与运营,建立起一定规模优势。过去几年,公司海外业务营收长期维持在75%左右。
而尽管公司提出了国内营收2025年占比50%的目标,但这并不意味着公司会减弱海外市场的布*力度。从目前的情况看,均胜电子有望在接下来实现国内、海外业务的多点开花。
综上所述,对当下的均胜电子而言,在度过先期的并购整合期后,其成长性接下来会逐渐释放出来,带动业绩与市值的双双增长。
股票均胜电子近期和今日走势分析
平台底部有一定支撑,一般关注~
均胜电子和科大智能选哪个充电桩?
在选择均胜电子和科大智能充电桩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首先,可以比较两家公司的产品质量和性能,包括充电速度、安全性和耐用性等方面。
其次,可以考虑两家公司的服务和售后支持,包括安装、维护和客户支持等方面。此外,还可以考虑两家公司的市场声誉和用户评价,以了解其他用户的使用体验。
最后,可以比较价格和成本效益,选择最适合自己需求和预算的充电桩。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可以做出更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