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房和卖车哪个发展好(找工作的话,脸话走章样风安卖房,卖车,卖保险。哪个比较好?哪个更有前途?哪个更赚钱?)

找工作的话,脸话走章样风安卖房,卖车,卖保险。哪个比较好?哪个更有前途?哪个更赚钱?

哪个都有机会赚钱,关键看自己了。房市车市都不稳定,发展空间也不多了,保险市场空间巨大,如果考虑个人发展空间,还是保险行业更值得打拼。麻烦采纳,谢谢!

想找工作,一个卖房,一个卖车,不知咋选

卖车

销售行业吃香吗?销售什么方面比较有前途些?

现在销售分为好多种,大概可以分为行销,坐销,也就是固定场所做销售,

再行销里面,提成高,有难度的有开阔渠道的销售,比较前途,但是难度大,结果时间没有办法衡量,其他的基本上你都是只能得到工资,

做销就是等待上门生意,例如卖车,卖房,卖奢侈品,这个难度比较低,但是没有前景,不过如果你跟的老板不一样,结果可能不一样。选择在于你哦!

低成本虚拟试用时代到来,用VR卖车、卖房是未来趋势?

2016年被称为VR元年,与虚拟现实的深度结合将对众多行业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各种VR+革命的概念还停留在口号时,利用VR卖车、卖房正在演变为现实。全球汽车巨头奥迪、宝马、通用、福特等都开始尝试利用VR技术来销售汽车,而中国房产巨头如万科、万达、龙湖、远洋、香港置地、当代置业等也在自家的销售体系里增加VR看房。

汽车和房产巨头对VR销售的青睐,也催生了VR技术服务市场的繁荣,一批有实力的专业化企业脱颖而生。在汽车领域,国外有来自英国的zerolight,国内的车势科技也通过为汽车巨头提供VR+服务而打开了市场。房产VR+方面,国内知名企业美房云客去年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国外HalsteadProperty则是最早一批尝试VR卖房的房产巨头,还有如美国劳氏公司的Holoroom将VR技术使用在家居装饰上。

与早期的商品展示不同,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通过VR介入商品销售环节,突破物理空间的桎梏,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营收和利润。纽约最大的地产经纪公司DouglasElliman就表示,VR卖房非常适合拓展国际客户,因为跨国购房者将不必再跨洋过海到现场,通过VR就可以直观地了解详细信息,缩短了用户评估房产价值的时间,提高了销售效率。国内的车势科技也提出汽车虚拟销售店的类似构想,意在解决汽车厂商如何为4S店覆盖不到的区域客户和没有时间到店的用户开展销售的难题。

 

VR卖车、卖房不仅仅是新营销方式

 

许多人意识里仍然把VR卖车、卖房看做是一种新型营销方式,只是把以往汽车、地产商二维的广告搬到了三维空间里。其实,这只是相对片面的看法,许多案例显示,卖车、卖房营销作用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功能而已,事实上VR已经介入到车房的售前、售中、售后等全链条的多个环节。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爱尔兰最大的私营地产SherryFitzGerald公司已与三星GearVR合作建立了针对海外购房者的VR购房平台。

从国外解决国际客户需求的做法延伸下来,其实VR对本地客户也是一种利好。如今,VR看车、看房的兴起,除了高科技对用户带来的吸引效应外,其主要原因是解决了用户选车、选房最耗费时间的中间环节。以往买车、买房中,用户在确定最终购买意向时,需要奔波到各种汽车4S店、楼盘中,在北上广等堵城耗费的时间将更多。如果VR可以把汽车和房子,完全虚拟到网络空间,用户可省下大把时间,在家通过VR上对比各家产品后确定自己的选择,最后选择在线下单或到实体店购买,随着VR+支付的突破,未来用户直接VR买车房或也将成为现实。

《纽约时报》地产板块去年报道了使用VR技术促进销售的房产巨头HalsteadProperty,其顾客通过佩戴GearVR头显完成3D看房。由于用户反馈效果不错,Halstead打算逐步在旗下所有的房产项目普及该计划。在国内,车势科技提出VR+SAAS的概念,为汽车行业量身定做出一套完整的汽车VR销售解决方案。他们基于CG技术,为汽车厂和经销商针对每款汽车制作1:1的模型,发布到网络虚拟购车店上。消费者不但可以在线预览车型、观看具体细节,而且进行虚拟试乘驾驶,感受逼真的驾驶体验。消费者在体验中有任何问题,还能及时得到销售人员在虚拟场景中的在线服务。当消费者体验感觉满意的话,就可以在线下单预订,系统收集到消费者的购车意向,反馈到相应的线下经销店,从而完成售前环节。

可见,VR卖车、卖房不仅仅是营销方式的创新,而是大宗商品销售的一次大变革。

 

风口下鱼龙混杂,100%虚拟现实是趋势

 

VR卖车、卖房已经不再是概念,已有许多现实案例。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今年5月凯迪拉克预备让旗下925家美国经销商打造新的展示厅,让消费者透过虚拟现实来试驾。德国汽车厂商奥迪则将OculusRift头盔发放给各地的奥迪经销商,希望这样做可以提高那些想要购买不同配置车辆的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国内车势科技与迈腾、汉兰达合作,也推出了相关服务。房地产领域万科、万达、龙湖、远洋、香港置地、当代置业等也都在做VR卖房方面的探索,做专业服务的美房云客已是VR房产领域知名企业。

然而风口起来,有深度垂直专注的企业,也有不少投机者趁机浑水摸鱼。作为VR看车房,其科技元素本身就成为一种营销嘘头,整个行业发展之初,一些通用企业不顾自身技术的制约就打出了VR全行业解决方案的空口号。VR+卖车、卖房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其具体实现方式也有所不同。那些打出VR全行业解决方案的企业,只是提供简单的汽车、房子视频渲染,此类低端的VR技术服务其实在损害用户体验和破坏市场。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少垂直VR企业正在做的100%虚拟现实才是未来趋势,所谓的100%虚拟现实是从产品细节、场景应用、试用行为完全的现实还原。

打个比方来讲,一些低端VR为用户提供的仅仅是产品的外壳,用户无法打开车门坐进去观察内饰,也不能掀开车盖查看内部构造,更不可能在VR上体验不同场景下的汽车试驾。而100%虚拟现实,除了触感外,人车互动、系统联动机制、细节画面、零部件拆解、多场景声音反馈等都要与现实完全相同,才能为用户提供真实感受。如果仅仅是模拟成VR视频让用户“看”车“看”房,而不能实现在虚拟空间中“使用”产品的话,VR只不过是吸引眼球的嘘头而已。近日,主打低端的暴风魔镜陷入了裁员风波,正是其产品一贯低劣的用户体验造成的。

如奥迪VR看车已实现360°全方位地看外形,可以走近看‘内在’,这个内在不止是内饰,还包括被车身覆盖件遮挡住的发动机(以及发动机的内部结构)、传动系统,对着轮毂凑近了看还可以看到里面刹车盘的细节。国内车势科技也达到类似需求,其VR制作团队来自北京和好莱坞的一线团队,并且使用Unity和UE4双引擎进行制作,保证画面效果。不仅实现1:1高精度的实车实店还原,而且还为汽车厂商和经销商提供了一套全新的“沉浸式·一体化”数字销售解决方案VRAUTO。该方案由VRAUTOCREATION(创意内容)、VRAUTODEALER(虚拟经销商)、VRAUTOSALES(销售促进系统)和VRAUTOSUPPORT(售后支持系统及其他)四大模块组成。

今年3月深圳举办的2016VR(虚拟现实)分享会上,面对当下国内VR粗制滥造泛滥的情况,掌网科技市场负责人赵清泉直言“VR系统最重要的是体验,入门级的轻度体验可以带动大家迅速了解和接触到VR,但真正能满足需要的是中高级的重度体验”。

 

无法完全替代到店体验,开启VR消费体验时代

 

100%虚拟现实解决了看车、试车、订车全过程的大多数需求,依然无法100%替代到店看车、看房体验(缺乏真实的触感和质感),这也是很多用户为VR卖车卖房最担忧的事情。不过,业界还在争议VR在销售中的作用大小时,凯迪拉克负责人JohandeNysschen却不想再让用户体验实车试用。他设想未来凯迪拉克新店不会有一辆车,今年中旬,JohandeNysschen已经在和经销商谈判,提到了一些条件,比如新店将不会有一辆车,以保持零库存。未来消费者可以戴上虚拟现实头盔了解汽车的性能,而不是在车轮上。

显而易见,VR买车、买房不仅给用户带来可节省大把时间的好处,对于企业端来说,利用VR卖车、卖房的好处也不仅仅限于营销噱头,甚至如凯迪拉克那样想要实现销售完全的虚拟化。其中VR对销售成本的降低、对销售地域覆盖范围的解放、对服务更多客户能力的提升,都是许多汽车巨头、房地产巨头很早就布*VR的动力来源所在。

首先,对销售成本的降低。房地产行业以往搭建实体样板房成本大约在6000~12000元/平方米,VR样板间搭建一套的成本却只有5万—10万(以100平房米计),成本不到前者的十分之一,而且VR技术还可以实现多套装修效果的动态展现。以汽车来讲,散落在各地4S店里的每辆展示车辆都是销售成本,而VR汽车一旦建模成功,就可以无限复制,成本上的优势不言自明,也难怪凯迪拉克想要把销售完全搬到VR上。

其次,对销售地域覆盖范围的解放。以汽车行业为例,北上广等大城市的重点市场区域4S店都可以覆盖到,然而在三四线及以下城市,市场规模的限制往往无法普及。加上4S店受空间所限,车型展示不全也是常有的事情。此外城市地价成本高昂,许多4S店不得不把地址放在郊区,反而丧失了不少潜在销售机会。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调查显示中国2015年全年汽车销量同比增长4.7%,另一方面却因为房租高涨等原因导致去年出现4S店大面积倒闭潮的反常现象。如果通过普及VR系统,将有效扩张4S店的销售区域,提升销售能效,或可避免类似的反常现象出现。

 

VR卖车、卖房需满足用户的三重需求

 

2016年8月,绿地集团的上海林肯公园项目开盘,开盘当天就有数千人在现场抢购,房子16天卖了15个亿。据对方统计,开盘一周期间,使用VR观看绿地林肯公园项目的客户数量就超过3000人次,虽然难说两者间有必然的关系,但VR对卖房的助力作用已经不能再小看。除了VR看房子不用跑来跑去,用户使用VR还可以体验楼盘的周边环境、选装修风格、挑选家具等,VR+房产对于消费者而言无疑是一种新奇的体验。不言而喻VR卖车、卖房优势多多,从用户需求角度来说,吸引他们的主要是以下三大维度。

浅度需求:观看。这个需求最为广泛,也是买车、买房用户最基础的需求。以汽车来讲,用户主要是看车辆外观、更换车体颜色、打开车门看内饰。以房产来讲,除了看户型外,还有可以从小区全*俯瞰房间位置,房子不同时间段的采光度等。可以说,每个买车、卖房的用户,都有在VR上观看商品所有细节特征的需要。

中度需求:体验。用户对产品有意向后,进一步需求就是体验,比如虚拟驾驶。车势科技的VRAUTO能够让消费者在家里即可体验到不同环境下的试乘试驾,无论是城市、海滩、赛道、森林、沙漠,还是晴天、雨天、大风天,不同的场景皆可由消费者任意选择、实景沉浸式体验。以房产来讲,主要是利用VR软件去体验不同风格的装修效果,及在虚拟房间里摆放各式家具。

重度需求:导购。这是完全脱离实体的销售未来,用户不再需要去4S店或楼盘,直接在VR上把所需要的全部解决。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凯迪拉克这样,让用户到实体店通过VR完成购车。另一类是虚拟销售店,用户完全在家接受车店销售人员介绍,并最终完成购物。这将是未来VR卖车、卖房的终极模式,虽然有些消费者不能接受缺乏触摸感的VR销售,但在卖车、卖房领域国内外探索的公司已不在少数,未来或和社零一样分为实体店和电商,卖车卖房的销售渠道也分为两类,为不同人群服务。

硬件问题或成VR+的发展瓶颈

前面说过,VR看车、看房不再是纸面概念,许多用户亲身体验到其中的好处,许多车企房地产公司也将VR作为未来发展的重头戏。然而,VR硬件参差不齐或是行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因为VR卖房、卖车给用户展示的不是视频,而是VR+SAAS的全新体验,除了看,还要虚拟互动。这样就决定了大部分中低端VR终端是无法实现这样的服务,所谓的VR盒子更是完全没有价值。所以,想要实现VR卖车、卖房,首先要解决的是硬件问题。为此,业内解决方案主要是三个:

第一、到店体验模式。2015年,奥迪联合美国Oculus公司推出一项“奥迪ARexperience”的选车服务,奥迪将Oculus发放给旗下经销商,用户前往奥迪经销商的顾客可以在店内戴上Oculus,即可模拟看到根据自定义选择后的汽车内饰,例如颜色、皮革、内线饰物、信息娱乐系统等。当下,许多汽车店和房产公司都是支持到店体验模式,以奥迪来说只是店里体验车不够时,作为补充出现,而实际应用被大大限制,从作用上来讲,只是实体店销售的补充,尚不算完全独立。

第二,自产硬件模式。美房云客为了更好让用户用VR看房,采取一虚一实两手策略,一面是虚拟服务,一面是推出硬件“V仔”。据悉“V仔”结合人工智能、集成VR主机、VR头盔,依托美房云客的内容分发平台,可轻松运行市面上对系统配置要求最高的VR应用,具备很高便携性,且能让一个从没接触过VR的人3分钟就能部署好一套场地,大大降低了部署门槛,让用户通过定制硬件来观看VR房产。

第三,硬件赠送模式。车势科技最大的追求,是解放汽车销售的实体束缚,让用户实现真正的随时随地看车、买车。因当下中高端移动VR眼镜普及率并不高,整个VR市场还在培育期。车势科技在为厂商提供相配套的硬件解决方案的同时,还通过不同渠道把VR眼镜赠送到潜在用户手中,通过这种方式让尽可能多的消费者体验到全新的汽车销售模式。今年双11天猫也采取了与车势科技类似的做法,其备下15万份VR眼镜,以1元的象征性价格对外销售来推广旗下的VR购物频道。

 

从内容革新到硬件上的追赶,VR消费体验时代越来越近了,未来不仅VR卖车、卖房,也许更多购物都将VR化。今年双11期间,天猫将推出全球首个虚拟现实购物商场——Buy+频道,将供近千万消费者直接参与体验。近日,西班牙时装集团Inditex旗下男装品牌MassimoDutti也开设了一个VR线上商店,提前布*VR电商。种种迹象表明,如火如荼的VR+销售在众多巨头的力推下,已是未来的大趋势。

卖房和卖车哪个工作好一点

1、通俗地讲,卖房和卖车的工作都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一行业都有将工作做得出神入化的人!2、针对处于刚刚准备选择跨入门槛的新人来说,建议根据自身特点、技术特长、兴趣爱好等结合行业工作特点、未来前途等做出仔细分析评估,选择符合自己努力方向的最佳工作为好!3、相对来说,卖房工作的难度系数一般是大于卖汽车的,但照样有很多的人将卖房工作做得风生水起,成功地获得了很大的回报。同样,卖车的工作,也有很多的人是做得非常成功、出色的!4、不多说了,请结合自身的情况做出最佳分析判断吧!祝福好运!

发生意外需要100万,你该卖房还是卖车?

—第676篇原创 —

声明:本篇文章不含任何广告植入

编辑助理:冰

卖车、卖房哪个工作相对好赚一些?

卖车、卖房哪个工作相对好赚,要看个人对知识的认可。一、卖车:1、受众的人群广;2、根据个人消费能力买的人相对多;3、要看自己对专业知识的了解情况;4、选择的目标人群要准;5、工作就会做的很好。二、卖房:1、受众的人群也是很广;2、价位高,让人望而却步;3、要找好受众的人群;4、对专业知识一定要了解并熟知;5、要看个人业绩好不好等。备注:无论是那个行业只要用心,都是一样的。

卖房好还是卖车好

都是很好地享受看自己有多小钱

卖房和卖车哪个更有发展前景?

这两个行业都是很有潜力的,如果个人兴趣是车,就去卖车,但其实卖房更好一些。

售楼的都比较挣钱,而且非常锻炼人,人脉也广,同时,可以造福朋友,有什么购房新政策都可以先知道。 当然,卖车也是比较好的。 不同的是,卖楼比较大众化一些,卖车得分卖什么品牌

他,是绿色中国年度人物;他,做公益卖车卖房拍电影,为环保愿做电影苦行僧。

导读>>85后青年编剧、导演、摄影师@导演乔乔JOJO近日被评为“绿色中国年度人物”。一位知名摄影师送给他一副对联,上联是:做公益,卖车卖房拍电影;下联是:为环保,愿做电影苦行僧。乔乔则给自己来了个横批:自讨苦吃。他拍摄的公益纪录影片《迷失的家园》斩获国内外数项大奖。

85后青年编剧、导演、摄影师乔乔,近日被评为“绿色中国年度人物”。“绿色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始于2005年,由全国人大环资委等部门联合主办,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承办,旨在宣传和表彰在环保方面作出特殊贡献的个人,推动形成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风尚。

颁奖典礼上,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人称“疯子导演”的乔乔,看起来低调内敛,架着一副圆框眼镜,与其他获奖人士站在一起稍显瘦弱。也许是因为多年来跋涉野外、艰苦拍摄,与都市快节奏的生活鲜有交集,乔乔的语气比一般人更平和,语速也更慢。但这丝毫不影响他思维的逻辑性,再加上说话时的手势和眼神,导演范儿溢于言表。  

卖车卖房拍公益电影,常常一天只吃一顿饭

或许乔乔的作品比他本人更有名气。他拍摄的公益纪录影片《迷失的家园》斩获国内外数项大奖,而另一部反映水生态危机的纪录影片《长江,长江》,被视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民间表达”,在201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展映。

风餐露宿、披星戴月地赶路拍摄,对于乔乔而言是家常便饭,“有时候就像玩命一样。”目睹他的生活状况,一位知名摄影师送他一副对联,上联是:做公益,卖车卖房拍电影;下联是:为环保,愿做电影苦行僧。乔乔则给自己来了个横批:自讨苦吃。

本可以像其他同学一样,毕业进入剧组、影视公司或者拍商业片,过上有稳定经济来源的安逸生活,但乔乔却选了另一条路。在亲戚朋友看来,对拍摄与自然生态环境有关的电影异常执着的乔乔,是实打实的“疯子”。为了拍摄自己热爱的影片,乔乔曾经不惜卖掉车和房,花费800余万元,一年有2/3的时间在野外,过着飘忽不定的生活。“有时候实在没钱了,就去接一点商业片的活儿,用来补贴拍摄费用。为省钱,我们摄制组的人常常是一天一顿饭,就着咸菜啃烧饼。”

获奖当天,有人问他,放弃商业电影的丰厚回报,选择拍摄需自己搭钱的公益电影,苦不苦?乔乔笑着说,“虽然有些苦,但还是很开心。我们在可可西里无人区拍摄的那些日子,几乎弹尽粮绝,冰天雪地里每天就只吃一个苹果。但为了唤起更多人的善念,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值了!”

有苦也有乐,乔乔觉得自己很幸运,赶上了微电影蓬勃发展的好时代,“我拍摄的每一部作品都不长,像微电影这种传播媒介非常直观,更能贴近现代人短平快的生活节奏,符合碎片化的信息接收方式,在短时间内获得一定传播效果。”

为拍长江三爬雪山,为救燕鸥黄河遇险

被问及印象深刻的拍摄经历,乔乔感叹,“实在太多了,我都不知道从何说起。”拍摄《长江,长江》时,为了拍到长江源头冰川消融的画面,乔乔和他的团队历时三年,三次爬上唐古拉山脉侧峰的各拉丹东雪山。海拔6000多米的高峰,气温零下30多摄氏度,摄制组的成员们几乎无法用手指开启摄影机。不得已,乔乔将尿液尿在塑料袋里来暖手,才得以继续拍摄。

另一段拍摄经历更为凶险,几乎让他与死神擦肩而过。每年的6月前后,黄河中下游湿地会迎来成千上万只飞鸟繁殖,这其中就包括燕鸥。2011年夏天,摄制组特地选择了黄河小浪底下游一个相对宽阔的河道,记录燕鸥破壳的过程。这里水流迅速,每秒可达几万立方米。就在第三只燕鸥即将破壳时,上游水流突然奔腾而下。情况危急!

“黄河调水调沙,水流非常凶猛。一眨眼的工夫,草丛中雏鸟的窝就漂起来了。燕鸥刚刚破壳,如果大水一冲,肯定活不了。”乔乔现在回想起那段经历还心有余悸,“救还是不救?我觉得特别矛盾。当时已经是晚上,没人带手灯。虽然河边有人接应,但跑回岸边需要一定时间,而且我们还背着50多公斤的设备。已经向岸边跑了100多米,我还是放心不下,又折返救起3只鸟宝宝。就在这一瞬间,大水漫过了腰,情急之下我们举起机器,拼命跑向堤坝。直到上了岸,我双腿还在发抖,就像电影中的情节……”

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照顾,摄制组将小燕鸥原地放飞。乔乔说,每年的放飞日,他们都会在微博上为小燕鸥过生日,如今已经是第五个年头了,未来还会继续进行下去。“这是对生命的尊重。我会继续努力,用光影保护生态环境,用镜头留住蓝色地球。”

《人民日报》(2016年08月13日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