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传媒怎么样股票(中文传媒到底有多厉害?)
中文传媒到底有多厉害?
20日获融资买入394.88万元,占当日买入金额的15.85%,当前融资余额4.65亿元,占流通市值的3.87%,低于历史30%分位水平。
融资走势表
表格支持左右滑动
日期 融资变动 融资余额
9月20日 -112.51万 4.65亿
9月19日 270.71万 4.66亿
9月16日 -144.08万 4.63亿
9月15日 -234.33万 4.65亿
9月14日 8.78万 4.67亿
融券方面,中文传媒9月20日融券偿还1.16万股,融券卖出1.60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14.18万元,占当日流出金额的0.6%;融券余额1285.79万,超过历史80%分位水平,处于相对高位。
账上净现金高过市值的中文传媒,主营业务搞得怎么样?
在西米衣谷近期推出的谷“高股息率公司盘点”系列文章中,中文传媒凭借近三年平均6.9%的高股息率(相对于9月30日113.69亿元的总市值)位列其中。
更加不可思议的是,这家老古董一样的公司,账上净现金高过市值。根据2022年中报,公司账上有货币资金155.83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10.30亿元,二者之和达166亿元。与此同时,公司账上有短期借款9.39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9.04亿元,长期借款5.14亿元,应付债券10.00亿元,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27.00亿元(同时有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14.40亿元)。现金资产减去年内需要支付的短债和15亿元的长债,还剩下约120亿元,而公司截止10月19日的总市值为115.7亿元。
这家分红慷慨的传统行业公司,为江西省级国企,主营业务为从事书刊、音像电子等的出版发行业务,在江西省具有较强的垄断地位。公司这些年业务也在向在线教育、互联网游戏、数字出版等较热门的领域试水。
公司于2002年上市,到今年恰好20年。就营业收入而言,公司营收在2012年首次突破100亿元,随后数年震荡上行,到2017年达到133.06亿元,成为公司迄今为止的营收巅峰。此后,公司营收整体呈现下滑趋势,到2021年已经缩水到107亿元,具体如下图:
尽管自2017年之后到2020年,公司营收在逐年下滑,但扣非净利润则保持着逐年增长之势,从2017年的13.61亿元一路增长到2020年的16.12亿元,直到到2021年才出现下降,降幅达20.68%,为12.78亿元,而这一年营收还小幅增长了3.63%。2022年上半年,公司营收53.13亿元,同比微增2.81%,扣非净利润7.47亿元,同比大增48.26%。
在营收逐年下滑的这几年,公司扣非净利润持续小幅增长,可以初步判断这几年是出清了一些低效业务。在后文中我们将看到,这些年公司主要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收缩的业务是物资贸易。
一般认为,教辅教材业务是省级出版集团旱涝保收的现金奶牛,我们就现来看下公司该项业务近十年的营收及毛利情况:
如上图,近十年中文传媒在教材教辅这项业务上营收有起有落,总体波动较小,多年未能突破2014年创下的营收高点,毛利虽然稳定,但基本没有成长性。
令人意外的是在移动互联网冲击下,被普遍视为江河日下的一般图书出版发行,却成为中文传媒过去十年的主要增长点。具体数据如下:
如上图,2012年的时候,公司一般图书业务的营收为7.46亿元,到2021年增长到50.19亿元,年复合增速达23.6%。近年来该项业务的毛利率稳定在30%以上。
第三项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的物资贸易业务。2012年的时候,该项业务的营收曾占公司总盘子的约62%,到2021年时,已经下降到一个微不足道的比例,具体数据如下图:
相信小伙伴们已经注意到,该项业务的毛利率极低。为啥不少国企过去都热衷于这项毛利极低的业务呢?因为它能够迅速拉高公司的营业收入,从而在各项排名中显得好看。
除了以上三项主要业务,公司还涉足音像及数码产品、包装、物流、新业态等业务,其中数码产品、包装、物流占比极小,此处忽略。我们仅看一下较有想象空间的新业态。具体数据如下:
如上图,公司的新业态在2015年和2016年曾突飞猛进,营收增速十分亮眼,不过从2017年开始就走上了下坡路。
总体来说,过去十年公司营收占比最大的四项业务中,教材教辅业务处于稳定的原地踏步状态,为公司拓展其它业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子弹(现金流);一般图书业务则逆势增长,为公司贡献了最主要的成长性;物资贸易是公司在大力压缩的业务,早在2015年年报中,公司就表示:公司大力压缩贸易规模,提升经营质量,贸易板块全年收入降至30.09亿元,较上年同比下降41.5%;收入权重降为22.25%,公司主业结构更趋合理;新业态显然是公司寄予厚望的业务,但2015年到2016年大放异彩之后,又连续四年大幅下滑。关于新业态业务(特别是其中的游戏业务)近年来的发展轨迹及未来预期,西米衣谷将在下一篇文章中详细介绍,敬请期待。
相关文章回顾:
《6家三年股息率6.9%的公司盘点:其中一家令人口水直流》
新闻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好吗?
如今新闻学院(系、专业)在各类大学遍地开花,985顶尖学校北大清华也好,民办高校也好,都是这样,要是哪个叫大学的地方没有这个专业,反而显得落伍。而且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15年以上。就这种“雅俗共办”的*面而言,新闻学学生就业前景不会很差。
并不奇怪的是,早在20多年前,在只有寥寥数十家而不是今天的上千家大学有新闻专业之际,国内老牌之一的人民大学新闻系(当时不兴叫学院)的系主任何梓华教授(出生于燕京大学新闻系)等就大声疾呼,赶紧控制新闻专业的扩展势头,已经过多过滥。
那个时候全国新闻专业本科生的招生规模才小几万人。当然,这里说的新闻专业是设在新闻传播学院、系内的广义大专业,具体分为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等狭义的专业,甚至包括艺术类的播音主持人专业。
如今全国新闻专业本科生的在校生规模有多大?我估计在30万以上。连新闻传播学教育指导委员会也多次承认,准确的数字他们也掌握不了,反正是越来越多。我参加过七八次新闻传播教育理事会会议,一方面说要总量控制,一方面总有新学校入会并受到热烈欢迎。
我说新闻专业本科在校生约有30万之众,是有参照系的。大约十年前,央视公布一个调查数据,说法学本科规模过大要压缩,本科在校生多达32万人。那时有一种说法:学习国外不设法学本科,所以一些学校非常担心。但是从来没有人说要全面取消新闻学本科。
从来没有取消新闻学本科的呼声,这其实也是很吊诡的,因为长期以来有“新闻无学”的说法,尽管有人为此写了博士论文来反驳,但是至今还是有许多人依然这么看。这大约是指学科历史太过简短,学术成果含金量低,在综合性大学的学术贡献上排不上位置。
具体来讲,不少学生觉得4年下来,除了一些操作实务(还被批评脱离实际和在新媒体时代跟不上趟),在学理上远远不及文史哲、经济法律等专业,当初以高于或不低于以上专业的高考录取分来学新闻,最后没啥收益。因此有的评论文章直指新闻学是坑人专业,规劝高考生弃暗投明。
再看就业情况,这也是各个高校最看重的指标:在持续的忧虑、嘲笑和批评声中,新闻专业的就业率却一路走高。难道国内媒体每年能吸纳近10万毕业生?非也,就凭借就业面宽这一条,把这每年八九万人消化掉也是不争的事实。各个高校招生部门精明得很,不会犯傻的。
当然,如果具体统计一个学校本专业的毕业生去向,你会发现,他(她)们的未来可能还真不是问题。以非典型的北外为例,招生规模不大,近年来本科生出国求学的比例高达50%左右。这也是本专业的一大优势:与国际充分接轨,而不像中文和思想**教育等专业。
南京艺术学院是一个以美术、音乐教育等为主的特色名校,但不知从上个世纪哪一年开始开办主持人专业,十五六年前每年招生150人之众。我问过一个后来获得央视挑战主持人竞赛周冠军的毕业生:你们同学中进电视台的有多少?答曰:不到5人,包括一位司机。问:其他人呢?答:具体不清楚,反正有地方去。
我相信,“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全国高校这个专业本科生的就业情况普遍是:传统媒体占一部分并在萎缩,与媒体有关的机构占一部分(我的一个研究生去律师事务所坐视觉传播),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占一部分,国内考研和出国留学占一部分,这样就所剩无几了。
中文传媒属于人工智能概念股吗?
中文传媒不属于人工智能概念股。传媒,新闻这些都属于新闻概念股;人工智能指的是通过计算机科学计算方法达到开发人类算数极限这样的智能类概念股票。
中文传媒后市如何
拉升
600373中文传媒股票怎么样
强烈建议补仓短期要创新高的坚持持有如有疑问可追问希望采纳谢谢
我买的广电传媒股票想请教一下走事怎么样
市值太大,不会有大幅走高趋势,但会有很大的获利机会价位太高
中文传媒股份有限来自公司会不会消失,我是刚学炒股的,遇到这种情况,心里没底
不清楚你说的是什么情况。不过股票要终止上市时有条件的,也是有风险提示的。所以你不用担心
中文传媒控股子公司智明星通成功登陆“新三板”
2018年4月28日,中文天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文传媒”)发布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北京智明星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明星通”)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新三板”)获批(股转系统函【2018】1396号)。
公告称,智明星通申请挂牌时股东人数未超过200人,按规定中国证监会豁免核准智明星通股票公开转让,智明星通挂牌后纳入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
2016年10月,为了进一步完善智明星通法人治理结构,提升其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促进智明星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中文传媒启动了智明星通股份制改革。从股改至挂牌“新三板”获批,历时一年半,这意味着在上市公司中文传媒的引领下,智明星通近年来在制度建设、内控管理、法人治理结构及其他合规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公司发展更加健康规范。
智明星通创立于2008年9月,专注于海外市场开拓,现已成为中国互联网企业国际化过程的一家标杆企业。公司总部设于北京,并在中国合肥、中国上海、中国香港、巴西圣保罗等地设有子公司,公司员工总数500余人。
2014年6月,中文传媒通过发行股份和支付现金的方式,以26.60亿元作价,受让智明星通100.00%股权,并于2015年1月23日完成交易。
2016年11月10日,智明星通完成股份制改造工商登记,公司注册资本为10000万元,中文传媒持有智明星通99.99%股权,中文传媒控股股东江西出版集团全资子公司华章天地传媒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有0.01%股权。
2016年11月30日,智明星通正式申请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计划以协议转让方式挂牌公开转让每股面值1元共计1亿股股票。
中文传媒2017年年度报告显示,智明星通2017年度经营目标任务大幅超额完成,全年实现收入39.79亿元,合并层面实现归母净利润7.07亿元,对公司利润净贡献同比增长40.30%。而被收购之前的2013年,智明星通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7605.94万元。被收购之后的2014年-2016年,智明星通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1.31亿、3.23亿元、5.92亿元。完美地实现了业绩承诺并超出资本市场和投资者预期。
值得一提的是,中文传媒近年来高度重视智明星通的持续健康发展。自2016年上半年开始,中文传媒与智明星通管理团队就未来四年经营目标和薪酬考核方案进行了认真研究,结合互联网行业规律和公司实际情况,并充分考虑到智明星通发展过程中业绩考核激励机制的延续性,于2017年2月形成了《智明星通2017-2020年经营目标及薪酬考核办法》,通过制度的安排明确了管理团队的经营目标和薪酬考核机制。新的考核激励办法不仅确保了公司管理团队的稳定性,也进一步激发了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同时,中文传媒通过上述机制安排和制度建设也给智明星通持续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数据来源:SensorTower,天风证券研究所
数据来源:SensorTower,天风证券研究所
2017年,智明星通旗下《COK:列王的纷争》位列中国游发行商收入Top10首位(海外AppStore+GooglePlay)。此外《COK:列王的纷争》、《MR:魔法英雄》、《COQ:ClashofQueens》三款游戏均进入2017年中国手游收入Top30(海外AppStore+GooglePlay)。而且,公司还在海外开启新的扩张策略大力开疆扩土,先后拿下世嘉欧洲《TatalWar:全面战争》和美国暴雪《COD:使命召唤》等国际知名IP的游戏改编权,为公司后续持续打造游戏精品打下坚实的基础。
智明星通挂牌“新三板”是中文传媒2018年度重点推进项目。随着智明星通“新三板”的成功挂牌,公司将进一步完善智明星通法人治理结构,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加快引进战略投资者、推进实施管理团队股权激励等工作,促进智明星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中文天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编辑|郭笑笑 郭旭明
「中文传媒第一发布」
中国文化产业的领跑者和整合者
炒股问问|向“钱串子”请教:请教
傳媒板塊最近確實開始活躍,但還沒有形成氣候。短線的強勢股可以關注:低價股鳳凰傳媒。另外中文傳媒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