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1角2分等于多少小数(一元五角转化成小数?)
一元五角转化成小数?
你提出的问题,要求把一元五角转化成小数,一元五角转化成小数等于1.50元。
这道题涉及到小数以及人民币货币单位的换算问题。人民币的货币单位有三种,分别是元角和分,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一元等于十角,一角等于十分,所以,五角等于0.5元,一元五角等于1+0.5等于1.5元。
因为人民币货币单位分的位置是零,所以最终化成小数为1.50元。
一元五角五角两分用,来自小数来表示?
一元五角两分用,小数来表示分别是1.00.50.02加起来是1.52元如果有帮助,记得采纳
1元十2角十1分等于多少?
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十分,1分等于多少厘?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1分等于10厘.
预习:北师大版1-2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一年级
一、生活中的数
1、读20以内的数。
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191817······
单数:1、3、5、7、9······
双数:2、4、6、8、10······
2、两位数
(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
如:A:
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11里有(11)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12里有(12)个一
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13里有(13)个一
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14里有(14)个一
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15里有(15)个一
······
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
20里有(2)个十;20里有(20)个一
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
(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3、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4、任意取20以内的两个数,能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小说一句话。
如:16比15大,写出来就是16>15
9比13小,写出来就是9<13
5、“比”字的用法
看“比”字的后面是谁,比几大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加1,比几小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减1。
如:比5小2的数是(3),比4多3的数是(7)。
6、几和第几
△▲▲★△☆☆△△△▲★★★☆★
观察图,说说有几个图形?(16个图形)从左数第几位是什么?从右数第几位是什么?把左边三个圈起来;把右边第2个圈起来。
(复习此类知识时,分清左右,同时确定方向;知道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
7、相邻数
2的前面是1,2的后面是3,2再添上1就是3,3再去掉1就是2,与2相邻的数是1和3。
3的前面是2,3的后面是4,3再添上1就是4,4再去掉1就是3,与3相邻的数是2和4。
······
20的前面是19,20的后面是21,······,与20相邻的数是19和21。
二、比较
1. 比较两个事物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等,要以其中的一个事物作为参照,或者说以其中的一个事物作为标准,然后再比较,这样就能说另一个事物比作为标准的那个事物大或者小、多或少等。
比长短:常用的方法注意要一端对齐,也可以采用数格比较,或对称比较。
比高矮:注意在同一平面上去比较。
比多少:运用一一对应原则。
2,三个事物比较,可以先两个两个的比较。然后根据比较的结果,得出三个事物比较的结论。
如:A比B重,B比C重,那么可以得到A比C重。A最重,C最轻。
A比B重,A比C重,只能得到A最重,还要比较B和C,才知道谁最轻。
三、加减法(一)
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用加法。加数+加数=和
如:3+13=16中,3和13是加数,和是16。
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被减数-减数=差
如:19-6=13中,19是被减数,6是减数,差是13。
(一)熟记表内加法和减法的得数
(二)知道以下规律
1、加法
(1)两个数相加,保持得数不变:如果相加的这两个数有一个增大了,则另一个数就要减小,且一个数增大了多少,另一个数就要减少多少。
(2)两个数相加,其中的一个数不变,如果另一个数变化则得数也会发生变化,且加数变化了多少,结果就变化多少。
(3)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得数不变。
2、减法
(1)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保持减数不变:如果被减数增大,结果也增大且被减数增大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则结果也减小,且被减数减小多少,结果也减小多少。
(2)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被减数不变:如果减数增大,结果就减小,且减数增大了多少,结果就减小多少;如果减数减小,则结果增大,且减数减小了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
(3)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的数不变:被减数增大多少,减数就要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多少,减数也要减小多少。
(三)整理与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四、分类
1、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所属的类别,根据这些类别将同类的事物分在一起就是分类,而这些类别就是我们分类的标准。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如:△△●●☆☆●△●●△△☆●
按形状分:1、△ 2、☆ 3、●
按颜色分:1、有颜色 2、没有颜色
2、分类的步骤和方法。
(1)给定标准:当已知分类标准时,我们只需要判断所给的事物是属于哪个类别的,然后将同一类的事物放在一起即可。
(2)未给定标准:当有很多物体摆在面前,让我们自己确定类别分类时,应首先观察每个物体都有什么样的特点,把具有相同特点的特点的物体放在一起,表示同一类,而这些特点就是分类的标准。
(3)分类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分类,可以根据物体的形状、颜色、作用等将物体分类。
3、常见题型有:
(1)把同一类的物体圈起来。
(2)同类的物体画符号“○”“√”。
(3)同类的物体序号填在一起。
六、认识物体和图形
(一)立体图形
1、长方体
长方体是长长的,有6个平平的面,有些面是一样的,有些面是不一样,长方体相对面相等,用它可以画出长方形。平时见到的火柴盒、文具盒都是长方体。
2、正方体
正方体四四方方的,它也有6个平平的面,它的边也是直直的。而且它的棱都是一样长,每个面都一样大,无论怎么平放在桌子上,它的高矮都是一样的,用它可以画出正方形。魔方就是正方体。
3、圆柱体
圆柱就像一根柱子。它有上下两个圆圆的面,而且大小一样,用它可以画出圆形;另一个面是弯曲的,我们把弯曲的面放在桌子上就可以滚动它。
4、球
圆圆的,可以滚来滚去的就是球。平时玩的皮球、篮球、踢的足球都是球。
(二)平面图形
1、长方形:四条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2、正方形:四条边,而且一样长。
3、圆形:没有角
4、三角形:三条边
(注:三棱柱可以画出三角形和长方形,可不要漏选哦!)
七、加减法(二)
(一)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凑十法”
“凑小数,拆大数”,将小数凑成10,然后再计算。
如:3+9(3+7=10,9可以分成7和2,10+2=12)
“凑大数,拆小数”,将大数凑成10,然后再计算。
如:8+7(8+2=10,7可以分成2和5,10+5=15)
注意:孩子喜欢和熟悉的方法才是最佳方法而且只掌握一种就可以了。
(二)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11+6(个位相加,1+6=7)11+6=17
15-3(个位上够减,5-3=2)15-3=12
3、加强进位和不进位、及不退位的训练。
4、看图列式解题时候,要利用图中已知条件正确列式。常用的关系有:
(1)部分数+部分数=总数 :这时?在大括号下面的中间。
(2)总数-部分数=另一个部分数 :这时?在大括号的上面一边。
(3)大数-小数=相差数 :谁比谁多几,或谁比谁少几。
(4)原有-借出=剩下:用了多少,求还剩多少时用。
八、认识钟表
1、认识钟表
会认读整时、半时、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这四种时间。
整时: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整。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就是1时。1: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2就是2时。2: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4就是4时。4: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6就是6时。6:00
······
半时:时针指1和2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1时半。1:30
时针指2和3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2时半。2:30
时针指3和4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3时半。3:30
时针指4和5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4时半。4:30
时针指5和6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5时半。5:30
时针指6和7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6时半。6:30
·····
注意:半时的时候,分针一定指6,时针指在两数字中间,如时针指的是一个数,则这个时刻是错误的。而分针指在12附近,时针马上指着准确的数字,此时是大约几时整。
在练习拨针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上。
时针和分针并没有正对着钟面上的数,而是稍微偏了一点,像这种差一点不到几时,或是几时刚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而应该说“大约是几时”。
注意:“大约是几时”拨针时应该掌握在前后5分以内。
二年级
第一单元 加与减
1、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
口算方法: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加一位数,再把两个结果相加。
笔算方法: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用它们的和加上第三个数,或者用竖式直接把三个数相加,相同数位对齐,从各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100以内数的连减计算方法:
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求出前两个数的差,再用所得的结果减去第三个数。
3、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计算方法:
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进行计算,计算过程中可以口算的不必列竖式计算。
第二单元 购物
一、认识人民币
1、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
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1角、2角、5角;
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1分、2分、5分。
2、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1元=10角 1角=10分
二、元、角、分的加减计算:
元和元相加减,角和角相加减,分和分相加减,满10分进为1角,满10角进为1元,单位不同时,要先统一单位再计算。
第三单元 数一数与乘法
一、乘法的意义:
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读法。
a×b=c读作a乘b等于c。
三、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或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第四单元 图形的变化
一、轴对称图形:
一个图形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二、平移:
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运动的现象叫平移。
三、旋转:
物体或图形绕着一个轴或一个点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叫旋转。
第五单元 2~5的乘法口诀
一、2的乘法口诀
一二得二 二二得四 二三得六
二四得八 二五一十 二六十二
二七十四 二八十六 二九十八
2的乘法口诀中,每相邻两句的积相差2。
二、3的乘法口诀
一三得三 二三得六 三三得九
三四十二 三五十五 三六十八
三七二十一 三八二十四
三九二十七
3的乘法口诀中,每相邻两句的积相差3。
三、4的乘法口诀
一四得四 二四得八 三四十二
四四十六 四五二十 四六二十四
四七二十八 四八三十二
四九三十六
4的乘法口诀中,每相邻两句的积相差4。
四、5的乘法口诀
一五得五 二五一十 三五十五
四五二十 五五二十五 五六三十
五七三十五 五八四十
五九四十五
5的乘法口诀中,每相邻两句的积相差5。
五、用乘法解决问题,在计算时,要准确地运用乘法口诀。
第六单元 测量
一、测量长度的单位
1、米和厘米都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单位。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
2、1米=100厘米或1m=100cm
二、用尺子测量物体或线的长度的方法:
物体的一端对准0刻度,物体的另一端与尺子对齐的刻度即为物体的长度。从一个整刻度到另一个整刻度,两数之间相差几,物体的长度就是几。
三、知识拓展(选学)
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
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
进率关:1毫米=0.1厘米;
第七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
一、平均分的意义和方法
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叫平均分。
平均分的方法有两种:是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是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
二、除法的意义
已知两个乘数的积和其中一个乘数,求另一个除数的运算叫除法。
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读法。
a÷b=c读作a除以b等于c
四、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
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除数和几相乘等于被除数,商就是几
五、倍的意义
1、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第八单元 6~9的乘法口诀
一、6的乘法口诀:
一六得六 二六十二 三六十八
四六二十四 五六三十 六六三十六
六七四十二 六八四十八
六九五十四
6的乘法口诀有9句,每相邻两句口诀中的积相差6.
二、7的乘法口诀:
一七得七 二七十四
三七二十一 四七二十八
五七三十五 六七四十二
七七四十九 七八五十六
七九六十三
7的乘法口诀有9句,每相邻两句口诀中的积相差7.
三、8的乘法口诀:
一八得八 二八十六
三八二十四 四八三十二
五八四十 六八四十八
七八五十六 八八六十四
八九七十二
8的乘法口诀有9句,每相邻两句口诀中的积相差8.
四、9的乘法口诀:
一九得九 二九十八
三九二十七 四九三十六
五九四十五 六九五十四
七九六十三 八九七十二
九九八十一
9的乘法口诀有9句,每相邻两句口诀中的积相差9.
第九单元 除法
一、利用乘法口诀求商:
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
二、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解决有关平均分的问题,用除法计算。被除数不变时,除数越小,商就越大;除数越大,商就越小。有些实际问题不能根据已知条件直接得出结论,可以分步解决。
三、应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要根据具体情境,结合乘、除法的意义,正确列出算式,应用乘法口诀求积或商。
1元1存足角1角2分组成小数是()元
1元1角1角2分组成小数是1.22元
知识梳理|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重点知识汇总(复习专用)
小数学习资源合辑
一年级下册数学思维导图+必背概念公式汇总(点击查看)
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要点
1、认识和会画
2、七巧板是由1个正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5个三角形组成的。
3、缺了几块砖的方法
(1)根据砖的排列规律用画一画来解决。
(2)不动手、不动笔,看着第一层就知道第三、五层缺了几块砖,看着第二层就知道第四、六层缺了几块砖。
(3)先数一层有几块砖,每一层都是一样长的,算出每层缺了几块砖。
缺了( 8 )块
4、沿虚线折一折,它变成正方体。
其中①号面与( )号面相对。
方法:中间隔一个
①对③,②对⑥,④对⑤
1、计算方法
11-9=□
方法一:破十法
11-9=2
先算:10-9=1,再算:1+1=2
方法二:想加法算减法
11-9=2
因为:9+2=11,所以:11-9=2
方法三:连减法
11-9=2
11-1-1-1-1-1-1-1-1-1=2
2、解决问题
(1)选择有效信息,排除干扰信息。
解决问题需要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
例:小明家有14只鸡和5只鸭。公鸡有6只,母鸡有几只?
分析:两个条件是14只鸡和公鸡有6只。
问题是母鸡有几只?
干扰信息:5只鸭。
14-6=8(只)
口答:母鸡有8只。
(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减法)
例1:小华有12个苹果,小芳有7个苹果,小华比小芳多几个?
12-7=5(个)
口答:小华比小芳多5个。
例2:小华有12个苹果,小芳有7个苹果,小芳比小华少几个?
12-7=5(个)
口答:小芳比小华少5个。
(要求:会填和画表格,自己能给出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分类的标准一致,分类的结果就一致。
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1、按大人和孩子分
大 人
孩 子
人 数
8
4
2、按男女分
男
女
人 数
6
6
3、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4、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
1、45、46、47、( )、( )、( )、( )、( )
10、20、30、( )、( )、( )、( )、( )
三十五接着数5个数是( )、( )、( )、( )、( )
2、10个一( ),10个十( );我是由8个一和3个十组成( ),我是由5个十和8个一组成( );我是79,我的前面是( ),后面是( );我是85,比我少3是( )。
3、五十二写作( ),三十七写作( );89读作( )
68读作( ),读数和写数都是从高位起。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第二位是( ),第三位( )。
4、比较大小
(1)先比较十位,十位大的数就大。
例如:34○58
(2)十位相同再比较个位,个位大的数就大。
62○69
5、学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和少得多等语言来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例如:18比16多一些,16比18少一些;
99比10多得多,10比99少得多。
6、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几十加几就是加上几个一,结果就是几十几。
例如:30+2=32
方法:(1)数的组成 30和2组成32
(2)加、减的关系
30+2=32 2+30=32
32-30=2 32-2=30
(3)继续数或倒着数。30+2=32
接着数的方法:31,32
32-2=30
倒着数的方法:31,30
7、最大的一位数是( ),
最大的两位数( ),
最小的两位数( )。
1、填一填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5角=( )分
6元=( )角
20分=( )角
3元9角=( )角
1角2分=( )分
13角=( )元( )角
26分=( )角( )分
4元+8元=( )元
5角+1元3角=( )元( )角
4角+9角=( )角=( )元( )角
2、比一比
5角○5元
3元○2元9角
89角○8元9角
5元6角○6元5角
3角4分○3元4角
3元6角8分○3元6角4分
先比较元,再比较角,最后比较分
3、换一换
1张5元可以换( )张1元,
1张10元可以换( )张1元;
1张10元可以换( )张5元,
1张10元可以换( )张2元;
1张20元可以换( )张10元,
1张50元可以换( )张10元;
1张100元可以换( )张10元,
1张100元可以换( )张50元;
1张1元可以换( )张1角或换成( )张5角;
1张5元可以换( )张1元和( )张2元;
1张100元可以换( )张50元和( )张10元;
4、
(1)19元正好可以买哪两种玩具?
(2)买洋娃娃和球需要多少钱?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3=5 表示:2个一加3个一等于5个一,就是5。
20+30=50 表示:2个十加3个十等于5个十,就是50。
70-30=40 表示:7个十减3个十等于4个十,就是40。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只要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减就可以了。
2、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
(1)不进位
25+2=27 25+20=45
先算:5+2=7 先算:20+20=40
再算:20+7=27 再算:40+5=45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要注意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
相同数位的上数才能直接相加
(2)进位
24+9=33 24+9=33
先算:4+9=13 先算:24+6=30
再算:20+13=33 再算:30+3=33
★两位数加一位数:个位相加不满十,十位的数不变;
个位相加满十,一定要向十位进1。
3、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
(1)不退位
35-2=33 35-20=15
先算:5-2=3 先算:30-20=10
再算:30+3=33 再算:10+5=15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要注意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减,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减。
相同数位的上数才能直接相减
(2)退位
36-8=28 36-8=28
先算:10-8=2 先算:16-8=8
再算:26+2=28 再算:20+8=28
★ 两位数减一位数:个位够减,十位上的数不变,是不退位减法。
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上退1(作十),是退位减法。
4、小括号
10-2-3=5 10-(2+3)=5
先算:10-2=8 先算:2+3=5
再算:8-3=5 再算:10-5=5
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5、解决连加问题
3个同学一起折小星星,每人折了6个,他们一共折了多少个小星星?
(1)加法解答
6+6+6=18(个)
(2)列表解答
人数
1
2
3
小星星数
6
12
18
6、解决连减问题
28个橘子,9个装一袋,可以装满几袋?
(1)圈一圈解答
(2)连减解答
7、你能用3个●摆出不同的数吗?
摆一摆,想一想
十位
个位
组成的数
●●●
3
●
●●
12
●●
●
21
●●●
30
1、按规律接着画
□ △ □ △ □ △
♀♂♀♂♀♂
○○□○○□○○□
2、 按规律填数
0 2 4 6 ()()()
72 62 52 42()()()
5 10 15 20()()()
7 8 10 13()()()
3、填一填
4、下面各题中都有一个数不符合规律,把它圈起来,并改正在横线上。
2 4 6 9 10 12 14
5 10 15 16 25 30
88 77 66 55 45 33
5、按规律涂颜色
(1)★ ★ ☆ ★ ★ ☆ ☆ ☆ ☆ ☆ ☆ ☆
(2)◇◇◆◇◇◆◇◇◆◇◇◇
(3)○○●○○●○○○○○○
一年级数学必背概念公式1
1、加数 + 加数=和
和=加数 + 加数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另一个加数=和–加数
2、被减数-减数=差
差=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差+减数=被减数
3、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表示几个一)
第二位是十位.(表示几个十)第三位是百位.(表示几个百)
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读作是写中国数字,写作是写数学字
个的前面写数学字,个的后面写中国数字。
4、在“︸”下面就是求总数,用加法计算。(+)
在“︸”上面就是求部分,用减法计算。(-)
5、也就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多(少)几的问题
比多比字前面是大数,比少比字前面是小数,多或少的后面都是相差数
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 求差用减法
6、钟面上时针短,分针长。分针指着12是整时,时针指着数字几就是几时,
分针指着6是半时,时针过数字几就是几时半。
同学们,请记住, 钟面数字有十二个。
两数之间有五小格,一周共有六十小格。
时针转一个数字是一时,分针转一个小格是一分,
一时是六十分,六十分是一时。
时针刚过数字几,就是表示几时多。
要问多了多少分,请你仔细看分针。
7、凑十歌:
小朋友拍拍手,大家来唱凑十歌,
九凑一,八凑二,七凑三来六凑四,
两五相凑就满十。
凑十法:拆小数,凑大数。拆大数,凑小数。
8、图文应用题:先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再确定用加法或减法计算。最后要记得写答.
求一共是多少,求总数、求和、求原来的用加法计算。(+)
求还有、求还要、求还剩、剩下、求其中的、求差,用减法计算。(-)
9、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10、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11、20里面有2个十,也可以说20里面有20个一。
12、10里面有1个十,也可以说10里面有10个一。
13、最小的一位数是1,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一位数是9。
14、尺子上的起点用0来表示。
15、找相邻数的方法:用这个数加1,再用这个数减1,得到的结果就是它的相邻数。
16、求数字前面的那个数减1,求数字后面的那个数加1。
17、任何数加0都得这个数,任何数减0都得这个数。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增加了几,和也增加几;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减少了几,和也减少几。
18、两个相同的数相减,差是0。
19、被减数不变,减数越大,差越小;被减数不变,减数越小,差越大。
立体图形
1、长方形有4条边,正方形有4条边,三角形有3条边。
2、至少要用6相同的小根小棒可以摆一个长方形。
3、至少要用4根相同的小棒可以摆一个正方形。
4、至少要用3相同的小根小棒可以摆一个三角形。
5、硬币是圆的。
6、至少要8个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的正方体。
7、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相等,6个面都是正方形。
8、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两个面相等。
9、圆柱上下有两个平平的面,这两个面的大小相同。
一年级数学必背概念公式2
1.一个数从(右)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2.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3.10个一是10,1个十也是10。10个十是100,100个一也是100。
4.加数+加数=和 被减数—减数 =差
5.个位上是1、3、5、7、9的数是单数,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双数。
6.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一次,可以折出(三角形),也可以折出(长方形)。
7.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两次,可以折出(三角形),可以折出(长方形),还可以折出(正方形)。
8.摆1个正方形至少需要(4)根同样长的小棒,摆1个长方形至少需要(6) 根同样长的小棒。
9.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10.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1元可以换(2)枚5角,或(10)枚1角。
10元可以换(2)张5元,或(10)张1元。
20元可以换(2)张10元,或(4)张5元,或(20)张1元。
50元可以换(5)张10元,或(1)张20元和(3)张10元,或(2)张20元和(1)张10元。
100元可以换(2)张50元,或(5)张20元,或(10)张10元。
11.百数表填数,向左-1,向右+1,向上-10,向下+10。
12.用4颗算珠在计数器上拨数,拨出最大的两位数是40,最小的两位数是13,最小的数是4
13.抓一把黄豆大约(80)粒,一把花生米约(30)粒,一把蚕豆约(15)粒。
14.竖式计算:1.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写横式得数。(满十进一、退一 作十)
15.我国有(56)个民族,在北京举行的是第(29)届奥运会
来源:微言小数综合整理
一年级数学下册课本基础知识点汇总,搞定这一份就够了!
孩子9月份升入二年级
家长可以关注【小学二年级家长】
↓↓↓↓
今天老师整理了一年级数学下册课本基础知识点汇总,让收藏起来方便孩子复习巩固。
一、认识钟表
★1、钟面上有什么?
① 时针:粗短。分钟:细长
② 12个数字,从1—12
③ 一共有12个大格
★2、读时间
分针时针重合是12时,分针时针在一条直线上是6时。
整时:分针指到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半时:分针指到6,时针指在两个数的中间,走过几就是几时半。
大约几时:分针接近12,时针接近几,就是大约几时。
其中,分针如果在12的左面,表示快到,也就是快到几时;分针在12的右面,表示刚过,也就是刚过几时。
★3、易错时刻:快到6时,6时刚过,11时半、1时半,画钟表的大约几时,注意分清是快到还是刚过的情况
二、1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十是100,读作一百。100是由10个十或100个一组成,它是一个三位数。
2、数数时,可以一个一个的数,也可以二个二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3、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百 十 个 (右边)
第三位 第二位 第一位
★4、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当计数器上个位或十位一颗珠子都没有时,就写0占位。
5、用计数器表示一个数时,计数器各数位上的珠子数和这个数的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
字相对应。
★6、只有个位的数是一位数,如5、7、2; 最大的一位数是9。
有个位、十位的数是两位数,如32、20;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
有个位、十位、百位的数是三位数,如100。100是最小的三位数。
★7、一个数,个位上是几,表示有几个一;十位上是几,表示有几个十。
反之,这个数有几个一,个位上就是几;有几个十,十位上就是几。
★8、数的顺序 《百数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3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举例:
以33 34 35为例:
① 和34相邻的两个数是33和35;
33和35中间的数是34。
② 比34少1的数是33,
比34多1的数是35。
③ 34前面的数是33,后面的数是35;
④ 35比34多1,33比34少1。
以52为例:
① 52和60之间的数是:53、54、55、56、57、58、59;(即大于52小于60的所有数)
② 52前面的五个数是:51、50、49、48、47;后面的五个数是:53、54、55、56、57。
③ 52前面的第五个数是:47;后面的第五个数是:57。
★9、数的大小比较(在○里填>、<、=)
56○100 1)先看数的位数,位数多的数就大
56○65 2)数的位数相同,先比最高位,这里最高位是十位,十位大的数就大,
56○59 3)十位相同,再比个位,个位大的数就大。
★10、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20比98(少得多)70比15( )
45比50(少一些)53比49( )
★11、判断
5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数是45.( )
77里面两个“7”,表示的意思完全相同,都表示“7”个一。( )
在计数器上,从左面数,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的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
★12、列举法 有顺序的列举才能不遗漏,不重复。
各位是0的数有 ( )
十位是6的数有( )
20以内有多少个单数,多少个双数。
单数:
双数:
★13、 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1。
14.把46、37、84、53、17、58按一定顺序排列:(注意符号是大于还是小与)
()>()>()>()>()>()
★15、解决问题:
① 已知条件里知道了其中一部分和另一部分,求总数,用加法计算。
问题里常见的关键字:一共、共、总的、原有等。
② 已知条件里知道了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问题里常见的关键字:还剩、还有、应找回等。
三、认识图形
1、平面图形
⑴ 认识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
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的认识,能分辨出五种基本的图形
长方形的特点:相对的两条长边相等,相对的两条短边相等。(对边相等)
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2)常见拼组:
① 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可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
② 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长方形。
③ 四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可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
八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的正方体。
★当有好多个正方体重叠在一起的时候,不要忘数最底层或者最后面被遮掉的小正方体。
四、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1、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相同数位相加减,从个位算起,个位加减个位,十位加减十位。要算得既对又快,必须分清不进位,进位,不退位,退位。
★2、用竖式计算进位加法时:
① 数位对齐,即个位对齐个位,十位对齐十位。
② 从个位算起,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十位要加上个位进上来的1。
★3、用竖式计算退位减法时:
① 数位对齐,即个位对齐个位,十位对齐十位。
② 从个位算起,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1,个位加10,个位计算完成后,十位要减去1。
4、各类分解法
(1)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不进位: 35 + 2 =37
想: 先算:5+2=7
再算:30+7=5
进位:① 35 + 8 =43 ② 35+ 8=43
想:先算:5+8=13 想:先算:35+5=40
再算:30+13=43 再算:40+3=43
不退位: 35 — 2 = 33
想:先算:5—2=3
再算:30+3=33
退位: 35 — 8 =27
想:个位不够减,从十位拿出一个10和个位合起来再减,十位3个十拿掉1个十,剩2个十,即20。
先算:15-8=7
再算:20+7=27
★ 个位不够减时,要从十位拿出1个十,与个位数合在一起再减,同时十位数必须减少1。
(2)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35 + 20 =55 35— 20 =15
想:先算:30+20=50 想:先算:30—20=10
再算:50+5=55 再算:10+5=15
★5、补充:
各部分名称
相应计算公式
加法算式
加数+加数=和
加数=和—加数
减法算式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五、认识人民币
★1、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1元=10角(1元钱可以换10个1角)
1角=10分(1角可以换10个1分)
★2、换钱
1张5元可以换(5)张1元,
1张10元可以换(10)张1元;
1张20元可以换(2)张10元,
1张50元可以换(5)张10元;
1张100元可以换(10)张10元,
1张100元可以换(2)张50元;
1张10元可以换(2)张5元;
1张5角可以换(5)张1角;
1张1元可以换(2)张5角;
1张20元可以换(4)张5元
一张50元的可以换( )张10元的和( )张20元的。
1张20元的可以换( )张10元的或者换( )张5元的。
★3、简单的计算:
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也就是元和元,角和角,分和分单位都相同的才能计算。单位不同时,先化成相同单位,再计算。
类别:应付多少钱?找回多少钱?花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还差多少钱?
★3、小数表示法。
小数点左边是几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几表示几角,第二位是几表示几分。
写作几元几角几分时,是0的可以不写出。
左 右
元 . 角 分
小数点
六、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
★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
①(相同数位)要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③(个位上的数字相加满10),要(向十位进1)。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
①(相同数位)要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在原来的个位数字上加10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2、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顺序: 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3、解决问题注意:
1、求“谁比谁多多少”和“谁比谁少多少”都是求两个数的差,都用减法。“谁再多多少就和谁一样多”的问法和前面意思相同,也是用减法。
2、解决问题要多读题,弄清题意再做。
★4、表格列举法
先列表,再计算。
七、乘法的初步认识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更加简洁。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算法。
★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改写成乘法算式:
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或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
如:5+5+5+5表示:4个5相加得20,
可以列成乘法算式计算
5×4=20或4×5=20
5 × 4 = 20读作:5乘4等于20
4 × 5 = 20读作:4乘5等于20
因数 ×因数= 积 其中4和5都是因数,积是20
3、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4、1和0的乘法:1乘任何一个数还得这个数,0乘任何数都得0.
八、厘米和米的认识
1、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用字母(cm)表示;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字母(m)表示。
3、测量时:一般是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4、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5、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所以画线段时必须用尺子,端点不能漏掉,再标上长度。
6、图钉的长大约1厘米;拇指的宽大约1厘米;田字格宽大约1厘米;小朋友伸开双手大约长1米。
7、常见的事物及所用的单位:
课桌宽60厘米 黑板长4米 教室长8米
操场长200米 铅笔长20厘米 跳绳长2米
数学书长26厘米 灯管长50厘米 字典厚4厘米
大树高8米 旗杆高15米
小朋友的身高 120厘米或1米20厘米
九、统计
1、记录方法和符号没有统一要求,常用的有打“√”、画“○”、用“正”表示等。
注意:一个完整的“正”字是5笔。表示数量5。
2、在涂统计图和填写统计表时,要清楚统计图里每个小格表示的意思。
注意:涂统计图时从下往上数格子,不要用水彩笔,错了不能改,涂时用画斜线的方法,美观简洁。
1角8分等于几元?
1 等于0.18元。
2 我国法定货币是人民币,人民币的基本单位是元、角、分,它们之间关系有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所以 1角8分=1角+8分=10分+8分=18分。又因为1元=100分,把分化成元用分的数量除以100,所以18分等于18÷100=0.18元,即1角8分等于0.18元。
谁能后告诉我,1元到底等于几角、几分啊?
一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一元等于100分,对了你说的是钱吗?
1元3角2分等于几元,填小数。
12÷20=20分之12=5分之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