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十年代新台币汇率(7亿台币兑人民币是多少)
7亿台币兑人民币是多少
根据现在的台币对人民币汇率:700000000台币(TWD)=148750000人民币(CNY)
人大教授建议:大陆与台湾的贸易人民币与新台币按1:1结算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英津在《台海研究》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题为“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的意涵、意义和路径”。
在这篇文章当中,王教授提出倡议让大陆让利给台湾,以促进两岸人民心灵契合。
其中有一条建议具体如下:
西德为东德在贸易结算方面提供的优惠政策,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东、西德马克按在国际市场上的实际购买力比价是100:12,但两德在贸易结算时,东西德马克按照1:1官方比价来结算,事实上,这是西德给东德的巨大让利。
这启示我们,为吸引台湾同胞,针对同大陆进行贸易活动的台湾企业和个人,在贸易结算时,是否可以效仿东、西德马克的结算模式,在人民币与台币之间实施一个“两岸之间”的结算比例,以便使跟大陆进行贸易往来的企业和个人更加受益,进而吸引他们从大陆进行贸易往来。
按照王教授这段话的意思,他是建议大陆跟台湾进行贸易的时候,人民币跟新台币参考东、西德模式,按照1:1的官方比价来计算。
不过王教授同时也提到,两德间的操作模式在海峡两岸之间是否具有可行,尚需进一步论证,假如可以参考借鉴,两岸间的具体结算比例有待相关部门另做论证和确定,未必班照搬两个模式。
但王教授提出这个建议之后,却引来了很多争议。
如果大陆跟台湾的贸易往来结算真的实行一个“内部结算比例”,这对于台商来说当然是好事,但对于大陆商家来说肯定是一种损失。
目前人民币跟台币的汇率大约是1:4.4,如果两岸的结算比例调整到1:1,那跟大陆从事贸易往来的台湾商家将可以赚得盆满钵满。
如果人民币跟新台币按照1:1来结算,这意味着大陆从台湾进口100新台币的东西就要花100块钱人民币,这个进口成本相当于目前的4.4倍左右。
而台湾从大陆进口100元的东西,只需要花100元新台币,成本就只相当于原来的1/4左右。这一进一出,台商的利润就有可能一下提升了9倍以上,这个让利的幅度是非常大的。
从表面上来看,这种让利确实能够让台湾的商家非常高兴,他们巴不得以早点实现这种做法。
但这种做法无疑会极大的伤害大陆商家的利益,最关键的是这种做法未必能够让他们“回心转意”,钱多了反而会让一些人跟大陆对着干的时候更有底气。
实际上目前大陆已经给了台湾很多让利。
虽然目前台湾跟大陆是两个不同的经济体,但是双边的贸易往来仍然非常密接。
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大陆跟台湾地区全面总额达到3196.78亿美元。
而在大陆跟台湾这些贸易往来的时候,一直以来大陆都给台湾做出很大的让利,所以台湾对大陆的贸易顺差一直处于很高的水平。
2022年台湾对大陆的贸易顺差高达1565.05亿美元,而从2021年3月份到2023年2月份,台湾对大陆贸易顺差累计更是达到3271.43亿美元。
目前大陆已经成为台湾地区贸易最大的顺差来源,占台湾贸易顺差的比重非常大。
根据WTO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台湾出口值4794亿美元,进口4280亿美元,实现贸易顺差514亿美元。
但不考虑跟大陆的贸易,台湾跟其他国家和地区贸易其实是处于逆差状态的,如果没有大陆贡献的1565亿美元贸易顺差,台湾跟其他地区的贸易逆差有可能达到1,000亿美元以上。
从这些贸易数据就可以明显的看出大陆跟台湾联系非常紧密,大陆是台湾最坚强的后盾。
而台湾对大陆的贸易顺差之所以这么大,其实是受到了很大的照顾。
一直以来大陆在跟台湾进行贸易往来的时候都做出了很大的让利,比如有很多东西明明大陆可以自己生产,但仍然要从台湾进口,以此照顾台湾的一些商家和农户。
相反,目前台湾允许从美国、日本等一些国家进口苹果、鸡蛋等各项农产品,但却禁止大陆相同的产品出口到台湾。
更让人可恶的是,台湾每年从大陆赚取大量的贸易顺差,但台湾一些政客仍然不懂得感恩,而是处处勾结境外势力来跟大陆唱反跳。
比如每年从大陆赚走大量的外汇,转身他们又拿去购买各种武器来跟大陆对着干,这完全跟让利的初衷相违背。
对台湾这种做法,其实大陆早就看清了他们的面目,所以这两年时间,大陆也不再那么积极让利了。
在今年4月份的时候,商务还对台启动贸易壁垒调查,这次调查时间从2023年4月12日至10月12日,主要就台湾地区对大陆贸易限制措施进行贸易壁垒调查,涉及产品达2455项。专家分析称,此举意味着大陆单方面让利时代结束。
所以我觉得大陆没有必要一味的给台湾让利,像一些专家组建议的在大陆跟台湾进行贸易往来的时候,设置一个内部结算比例,根本没有必要。
一味的忍让和让利不会让台湾那些政客感动,反而会让他们变本加厉,我觉得更应该做的是,让双边贸易回归到正常竞争当中,只有台湾从大陆赚的钱少了,他们才没有那么多的钱去购买各种武器或者去撒钱搞各种外交,只有断了他们的财源才能消他们的气焰。
NT$ 代表什么币种?台币与人民币的汇率是多少?
NT$即新台币(简写为NT$,标准货币写作TWD。
)是中国台湾地区(金马澎台自由地区)当*发行的一套法定货币,1949年6月15日起开始发行流通,基本单位为圆(简作元),口语常以块代圆、或毛代角。目前新台币兑换人民币: 1新台币=0.1966人民币元。1人民币元=5.0867新台币。台湾央行怼财政的背后:贫富悬殊、产业停滞和被割韭菜的民众
引言:
来源:立法院第9届第3会期财政委员会第2次全体委员会议记录
一、一个怪现象:每年创造财政收入1/10的央行
近年台湾经济不振、房价高涨,台湾央行却每年有盈利,向财政交"税",最高峰时“中华民国中央银行”每年上缴财政的金额占台湾财政总收入的十分之一,每小时进账3000万新台币,获利能力远超台积电。台湾央行在总裁(央行行长)彭淮南的20年任期内,为台湾国库创收3兆亿元新台币。
那么台湾央行是如何生财有道的呢?
其一是依靠不断积累的外汇储备,及运作外汇产生的收益。彭淮南任期内台湾央行外汇储备从1998年的903亿美元暴涨到而今的4567.21亿美元。
其二是新台币汇率缺乏弹性,波动率不如韩元,且刻意的促贬抑升。彭淮南任期内台湾央行采取有控制的汇率政策,时常拉尾盘,改变新台币的趋势,一直以来美国财政部外汇操纵国(地区)观察名单上少不了台湾。
其三是压低台湾本土的利率。压低台湾本土利率,台湾央行发行的定存单利息支出就可以减少。其四是,央行通过定存单进行公开市场冲销不完全,定存单的发行总量被控制,导致市场资金泛滥。
台湾央行做为一家央行,为什么要执着于赚钱呢?传统的货币银行学教科书上是那么写的,央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中介目标或有不同,但是央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只有四个,就是:稳定物价、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平衡国际收支。
台湾充分发挥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台湾财政对央行的盈利产生了极大的依赖,进而导致央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多了一个:增加国库收入。这其中或有台湾财政体制本身税源不足、举债困难、低税率的问题(参见:台湾各级**债务管理的经验(下):财政体制及现况),但更重要的是央行定位和法律上的缺失。关于财政依赖央行获利,彭淮南也多次表示过不满,但始终无解。
依据台湾中央银行法、预算法、决算法及国营事业管理法等相关规定,台湾央行属全数由**拨充资本之国营事业,应编列营业基金预算、办理决算及相关缴库事宜。因此,本行如有盈余,依法应解缴国库;如有亏损,亦得报请**拨补。
台湾每年的中央银行营业预算评估报告需要经过行政院审议,如“中央银行106年度营业预算评估报告”甚至有如下表述:央行订定预算盈余目标过于保守,不利于绩效提升,允应核实编列。央行每年贡献财政收入9.75%,在政客的眼中是远远不够的。
台湾央行过去十几年来超强的获利表现,总结来说就是基于扭曲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税源不足的财政体制下,充分利用了央行独特的政策优势和定价能力,导致的后果就是台湾长期处于低利率、缺乏弹性且刻意抑升促贬的新台币以及高外汇储备的状态中。
二、两个阶段:台湾央行货币政策历程
台湾货币政策的第一个阶段是经济发展期的货币政策,先后经历了结汇证制度(1949-1951)、复式汇率制度(1951-1963)、固定汇率(1963-1978)、管理浮动汇率(1978-至今)。台湾过去也经历过出口导向、货币与经济高增长的时代,如下图。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口导向模式下的台湾实现了GDP年均8.8%的高速增长,但同时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也持续大幅增加。因为美国施压,新台币汇率步入升值轨道,对美元由40:1升至28:1,在此期间M2年均增速23%,台湾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出现明显的泡沫,如下图。
1988年后,台湾虽然贸易顺差和FDI仍然增长,但由于经济风险加大,资金外流加速,央行外汇资产开始明显减少。随着泡沫破灭,1990年起台湾股市和房市大幅下跌。当然,外汇占款增量下降,亦是台湾**主动进行汇率自由化改革的结果。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台湾汇率回调,采取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
当前,台湾央行货币政策已经步入第二个阶段。台湾目前经济增长率约2.6%,通胀率约为1点多,M2增长率在3点多,货币政策也受到外汇储备积累的冲击,主要的货币冲销手段是发行1-2年期的可转让定期存单。
三、三个恶果:贫富悬殊的社会、不思进取的产业及低风险偏好的民众
(一) 贫富差距语境下去理解台湾的“蠢”现象
央行货币政策的长期低利率政策,导致资金泛滥,进而推升房价,拉大贫富差距。
“用爱发电(反核)”、“环保(反国光石化)”、反都市更新、反服贸,台湾种种的社会现象早已沦为大陆人茶余饭后的笑柄,但如果有亲身参与这些活动,大体可以体会参与民众宣泄情绪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与大陆类似,台湾目前也房价高涨,没有家族积累的普通年轻人倍感压力.曾经80年代的台湾,经济增长速度快,年轻人有较多的工作机会,对产业和公司发展有良好的预期,一个人毕业后可在好几个工作中选择,职位上升通道也较多,买房也可以期待。1987年之前,台湾房价收入比一直维持在4倍左右,较合理。
之后台湾的房价经历了一轮快速上涨,房价收入比亦激增,在房价高峰期的1989年、1990年,台湾房价收入比为10倍左右。其后台湾房价泡沫破灭,房价收入比回落,此后十多年来一直在6倍上下徘徊。
虽然房价已下跌,但而今台湾的情况已不同于80年代,经济增速低,工作机会饱和,大中型公司一个萝卜一个坑,老人占着中层职位,年轻人又不愿意干基层辛苦的工作,而台北市区房价9年涨7成,房价收入比上升到十几倍,年轻人工作机会有限,职位上升通道更少,根本买不起房,台湾30岁以下的年轻人早就洗洗睡了,这导致整个台湾社会弥漫着一种“负面思维”。
台湾的工商界大佬、制造业企业主们可以西进大陆、南下南洋,寻找廉价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去继续自己的资本积累,而很多扎根台湾本土的年轻人却承受着工作机会少、上升空间有限、低薪和高房价的压榨,如果说台湾上一代人还有良好的经济和发展预期,这一代年轻人已经没有梦。
这一代台湾年轻人不是因为“蠢”才去反对种种政策,正是因为这十几年,三个“总统”过去,经过太多的教训,发现台湾当*产业政策最终利好的只有资本家,而工薪阶层所得感极低,而付出的代价往往要工薪阶层去承受。
相比大陆,台湾目前的贫富差距问题其实尚可,见下图。但台湾社会弥漫着更为严重的“负面思维”大概原因还有三:其一任性妄为,不受监管约束的媒体恨不得搞大事情,满足民众的情绪宣泄;其二经过高速增长后,目前长期低迷的经济增速,导致民众对经济的未来预期普遍较为悲观。其三是社会运动的普及化。
(二)不思进取的产业界:躺着赚廉价劳动力和大陆市场的钱
台湾央行刻意控制汇率,导致新台币的弹性不足,且偏好抑升促贬。2016年7月台湾央行官网发布“央行回应外界之提问”的文档,统一回答了12个问题,其中第四个问题即是:央行「阻升不阻贬」是否有利于台湾经济?台湾是不是美国财政部汇率报告所列之汇率操纵国?但台湾央行的提问和回答多存在问题,新台币汇率的问题在于弹性不够,且偏向于贬值。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与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签下贷款条件之后,在IMF强烈要求建议改采浮动汇率,自此,韩国由固定汇率转向浮动汇率,在IMF网站亦将韩国归类于独立浮动汇率制度。1998年到今,新台币和韩元的汇率波动度分别为1.5与127.3,即韩元波动度是台币的84.9倍。
韩国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经济受到重创后,即选择建立大型财团、强化技术升级及建立品牌,并推动产业发展多元化。目前韩国在工业方面,除了信息电子业外,在消费性电子产品、汽车、石化、机械、造船等均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而台湾则仍是以信息电子业为产业主力,其他均不及韩国。另外在服务业方面,韩国也急起直追,在文创、教育及通讯业等发展也领先台湾。
台湾1997年至今产业普遍仍以代工为主,中小企业为主,鲜有大型财团和消费性品牌的诞生,HTC也是昙花一现。相比韩国90年代采取的路线,台湾这二十年来继续着台湾接单,大陆/东南亚生产,大陆/海外市场销售的路径,没有培育出三星,但培育出了富士康、康师傅/统一集团。台湾岛内的民间投资长期低迷,2012年台湾民间投资增长率甚至出现负增长1.16%,工商业热衷于东进设厂。
不同的汇率政策,叠加产业政策下,台湾与韩国经济差距持续扩大,2017年韩国人均GDP将首度突破3万美元,达到30,418美元,而台湾人均GDP则为24,240美元,差距超过5,000美元。而在1992年台湾人均GDP即突破1万美元,达到10,766美元,当时韩国尚不及8,000美元;直到1994年,韩国人均GDP才首度突破1万美元。
以台湾当*曾经推行的本土产业升级政策:两兆双星产业政策为例。台湾两兆双星产业的原始资金主要是来自于**和公股银行的超低利贷款,而设备折旧率又被蓄意地低估,因此厂商稳赚不赔,也因此导致政商关系良好者竞相设厂,造成后来的彼此恶性竞争,最终以五大惨业告终。
(三)不断被割韭菜后的台湾民众:极度的低风险偏好
如同大陆居民近年,不断经受着股灾、债灾、尤其是P2P倒闭潮的洗礼,曾经的台湾民众也热衷于追求高收益的投资,台湾先后经历了90年代股灾、金融监管缺失导致的2000年卡债危机、2005年结构债危机、而后金融衍生品TRF的洗礼(参见:台湾资产证券化系列之二:创新性品种CBO的前世今生;资本市场及创新性产品的台湾经验(下))。
短期来看,或许不断被割的韭菜春风吹又生,而长期来看,不断经受洗礼的民众心中的风险偏好必然会降低。而今,台湾非金融部门的资产配置中有价证券的投资占比已减少,减少部分基本全部流入人寿保险和年金资产配置,人寿保险和年金保险的资产配置由2004年8.32%上升到17.64%,台湾家庭部门资产配置中人寿保险准备与退休金占比约为四分之一,对应着台湾人寿保险业保险渗透度世界第一,人均投保率高达2.46张契约(参见:台湾金融全方位的解析(体系、市场、监管及机构等))。
长期低利率的市场环境下,叠加居民部门极低的风险偏好会导致一个什么恶果?大概就是市场上充斥着低风险偏好的资金,居民部门存在着超额储蓄(17.55兆亿),对高风险的证券品种(如股票、金融衍生品)产生排斥,股票市场市盈率和成交量低迷,对应资产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消失。
四、台湾货币政策的困*
综上所述,经历过经济高速增长期后的台湾,做为一个人口仅为2300万人的小型开放式经济体,面临着贫富差距拉大导致边际消费递减、产业升级停滞导致民间投资低迷和资本外逃、**举债困难且基础设施投资高峰期过去后**投资乏力。
台湾央行总裁彭淮南二十年任期伴随着如上的宏观环境,货币政策功过是非,都和工薪阶层无关,工薪阶层永远只有被决定的份,就算是冲进立法院,站在立委的席位上仍旧改不了资本主义台湾的本质。
SmartGo
无花无酒,耕此处作田,打赏随客意
SmartGo投身于资本市场风险管理实践;以SeekingSmartβ为理念,搭建立体化信用研究体系(债),提供量化巴菲特投资之道(股)、涉猎数字资产投资(币)及衍生品投资(期货/期权);并撰写系列台湾经济及金融研究报告用以反观大陆。
【精华推荐】
风险管理与金融监管
银证保各自的金融风险特性
险资投资监管政策梳理及境外经验(下):国际监管对比研究
立体化信用研究体系(债)
谁多不容易,烦请体恤信评:写在标普入*中国评级市场
资本市场信用风险(2018年)
从YY评级、中金评分和DD评级的评级结果来挖掘信用分歧债
面对违约处置时,ABS投资者优势大于债券投资者:以凯迪为例
提供量化巴菲特投资之道(股)
量化价值投资
台湾经济及金融研究报告
台湾金融全方位的解析(体系、市场、监管及机构等)
两d政斗下的台湾统一金融监管之路(上)
“金控”发展与监管的台湾经验
亚洲观察:台湾现在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于大陆哪个省份?
台湾作为我国的第一大岛屿,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350万。由于历史原因,大陆与台湾分别属于两种意识形态政d统治。台湾经济在七八十年代,远远超过大陆发展水平,台湾经济在80年代取得巨大成就,曾经位居“亚洲四小龙”之列。1990年台湾经济建设达到鼎盛,当年的GDP为1700亿美元,当时整个中国大陆的经济总量为3878亿美元,虽说台湾的陆地面积跟大陆没法相比,但由于当时台湾的产业结构比大陆先进很多,当时台湾的经济相当于大陆的43%。但是,在21世纪,大陆经济出现迅猛增长,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大陆与台湾之间的经济差距也越来越大,现在台湾GDP不足大陆的5%。
由于近年来受两岸关系影响,台湾逐渐失去大陆这个巨大市场,经济发展水平也逐渐放缓。台湾在2017年的GDP为17.44万亿新台币,全年增长量为2.8%。2017年全年,新台币对人民币的平均汇率是4.4635:1。按照该汇率换算,2017年台湾GDP是39072亿元人民币。这个规模在大陆各省区市排名的话位于第六位,排在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之后。但台湾人均GDP相比要高得多。从大陆城市来说经济规模最接近的城市是上海,上海2017年GDP为30133万亿元,增长速度6.9%。人口约2420万人,与台湾接近。GDP总量台湾明显要比上海多8939亿元,但上海增长速度要比台湾快5.1%。以现有的发展速度,再过十年左右,上海的GDP将赶上台湾。
同时,上海的经济活力要比台湾强很多,加之大陆强大经济体量、广阔的市场支撑等有利因素,上海影响力要比台湾强一些。同时,台湾和大陆很多省份一样,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经济水平参差不齐。综合比较,台湾和上海综合实力不相上下。
其实,相对于大陆十几年来的巨大变化来说,台湾近几十年来不仅在经济发展水平上落后于大陆,现在台湾的城建水平也是相当陈旧,跟大陆的焕然一新形成鲜明对比。大陆人对台湾的印象还停留在90年代富饶的景象中,但是近几年来,到台湾旅行的游客发现,与印象中的美丽繁华富饶相比,现在的台湾完全是另一幅景象。台湾的经济最近几年已经停滞不前许久。
另外拿福建省来对比一下,看看福建的经济需要多少年才能超过台湾。台湾和福建的直线其实非常相近,隔海相望,甚至在语言上都有非常多的共同之处,双方都是用闽南话,目前在台湾生活的人,也有很大比例是来自于福建省,同时又都是沿海地区,福建和台湾这两个地区还是有非常高的相似度的,因此也经常被拿来作比较,那么,福建的经济规模还需要几年才能够超过台湾呢?
从官方的统计数字可以看出来,2017年全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台湾是3.87万亿,福建是3.23万亿,差距在6000亿左右,也就是相差不到五分之一。福建的经济规模虽然比台湾要小,但是增长速度却不容小觑,目前福建省的GDP增长速度是8%左右,而台湾的增长速度已经连续几年都在2%的低位徘徊了,如果按照这样的速度计算,福建将会在2021年和台湾经济规模持平,在2022年完成超越。
同时,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还有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基础建设和周边经济。对于福建省来说,现在的高铁、港口都已经非常先进和发达了,而且距离珠三角和长三角都不远,未来还有非常高的发展潜力。台湾省在七八十年代的发展非常迅速,但是近20年却增长减速,去过台湾的朋友一定都知道,台湾的铁路都有些年头了,速度并不快,基础建设正在逐步落后于福建省。
福建的经济水平和台湾有多大差距?多少年内能够超越台湾?从上面也能够清楚的看出来,现在的差距大概在20%不到,但是因为福建的经济增速比较快,如果按照这样情况发展,也许能够在3-4年内超越台湾。
6000台币等于多少人民币?
6000新台币=1306.3642人民币元
1新台币=0.2177人民币
1人民币=4.5929新台币
汇率经常会有波动的哦希望对你有帮助
1978年美元兑旧台币汇率?
汇率是不断变化的。货币兑换1美元=32.35新台币数据仅供参考,交易时以银行柜台成交价为准 更新时间:2015-10-19 12:24
7月1日台币对人民币的汇率是多少
1人民币等於4.1596新台币
100000台币换多少人民币?
1新台币=0.2177人民币
100000新台币=21766.1015人民币元
七十万台币折合人民币多少钱
100000新台幣=21166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