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连续加息是什么意思(美联储**承诺未来一到两年不加息,这真的合适吗?)

美联储**承诺未来一到两年不加息,这真的合适吗?

美联储3月议息会议按兵不动,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0%-0.25%,每月购买资产规模仍为1200亿美元不变。美联储上调对今年GDP增长和PCE通胀的预期。但点阵图显示,认为会在2022年或2023年至少加息一次的官员仍是少数。鲍威尔欢迎通胀回升,同时暗示无需额外的措施应对美债利率上行。往前看,随着美国疫苗接种顺利推进,大规模财政刺激落地,美联储维持宽松,美国经济增长和通胀都存在超预期风险。

美联储3月议息会议按兵不动,货币政策声明措辞鸽派,符合预期。例如,继续强调经济复苏缓慢,一些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部门依旧疲软,疫情依旧给经济前景造成较大风险。基于此,联邦基金利率将保持在0%-0.25%区间不变,同时维持每月1200亿美元(800亿美元国债+400亿美元MBS)的资产购买规模不变,直至就业与通胀取得实质性进展。

上调GDP增长与PCE通胀的预测。与去年12月相比,美联储将2021年第四季度GDP增速预测从4.2%上调至6.5%,失业率预测从5.0%下调至4.5%。将2022年底失业率预测从4.2%下调至3.9%,2023年底失业率从3.7%下调至3.5%。通胀方面,将2021年第四季度PCE通胀从1.8%上调至2.4%,核心PCE通胀从1.8%上调至2.2%,同时小幅上调了未来两年的PCE与核心PCE通胀预测。上述变化表明,美联储对美国经济增长和就业的预期更加乐观,但是对通胀的看法仍然停留在“暂时性”的层面。

认为未来两年内会加息的联储官员仍然是少数。点阵图显示,与去年12月相比,认为在2022年至少加息1次的人数从1人增加至4人(总共18人给出了预期),认为在2023年至少加息1次的人数从5人增加至7人。由此来看,2023年加息的概率确实有所上升,但由于大多数官员没有这样的预期,使得点阵图传递出来的信号依旧是鸽派的。

此外,鲍威尔在讲话中还表达了以下观点:

尚未开始讨论削减QE。鲍威尔认为美国经济前景仍存在不确定性,现在还没到讨论削减QE的时候。如果有此打算,一定会提前让市场知道。对此我们仍维持之前的判断,美联储或将在三季度讨论削减QE。

承认通胀压力,并欢迎通胀回升。鲍威尔表示,今年通胀上行除了因为低基数,也有财政刺激下需求扩张、疫情期间供给收缩带来的影响。这也是鲍威尔首次承认基数效应以外的通胀压力。尽管如此,鲍威尔对通胀依旧持欢迎态度,他认为只有通胀回到2%以上,才能使得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更有可信度。由此可见,美联储对通胀不仅是认可,似乎还带有许多期待和盼望。

对美债利率上行依旧“看得开”。鲍威尔暗示除非金融条件显著恶化,资产价格无序调整,不然联储不会干预美债市场。鲍威尔指出,当下的货币政策运行良好,购债速度和规模是合适的,言下之意是无需采取额外的措施。对此我们重申之前的观点,在美国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美联储采取扭曲操作(OT)或收益率曲线控制(YCC)的必要性不高。

衡量最大就业的指标也包括劳动参与率。最大就业(maximum employment)是美联储货币政策的目标之一,通常情况下被理解为失业率降至自然失业率以下,也就是所谓的充分就业。但鲍威尔指出,疫情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不仅体现为失业率上升,也包括劳动参与率下降。美联储在评判美国经济复苏是否到位时,也要看劳动参与率是否回升。这意味着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反应函数中又多了一个变量。

往前看,美联储鸽派的态度有望强化美国经济增长和通胀上行预期。我们在此前报告中指出,随着美国疫苗接种顺利推进,大规模财政刺激落地,今年美国经济增长和通胀均存在超预期风险(参见《财政思维大转向,美国经济或超预期》)。如果美联储在较长的时间内维持宽松,那么将进一步加快经济复苏,增加通胀上行压力。中期来看,如果美国通胀上升被证明是可持续的,最终也可能导致货币收紧的时间点来的更快。

图表:美联储对关键宏观经济指标的预测(2021年3月)

资料来源:美联储,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美联储点阵图对政策利率的预测(2021年3月)

资料来源:美联储,中金公司研究部

美联储暂停连续10次的加息行动对我国意味着什么?

美联储暂停连续10次的加息行动对我国意味着什么?  

cr.叶青  

美联储在14日结束的货币政策会议后宣布暂停加息,这是美联储一年多内连续10次加息后首次按下“暂停键”。

自2022年3月开启本轮加息周期以来,美联储已连续10次加息,累计加息幅度达500个基点,这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最快的加息步伐。然而今年以来,美联储放缓了加息步伐,在过去三次会议上分别加息25个基点。在5月货币政策会议后,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达到5%至5.25%。

这次暂停加息的原因在于紧缩政策的全面影响尚未显现。近期美国CPI增速回落,美联储离降低通胀的目标近了很多,已有迹象表明美国经济正在降温。加之金融系统在大幅加息后面临巨大压力,美联储暂停加息被视为“合理之举”。

美联储加息还给银行业带来震荡,引发了包括硅谷银行、签名银行及第一共和银行在内的几家银行关闭。这些事件使得美联储在加息问题上步调放缓。暂停加息可能意味着美国货币政策的紧缩周期已经结束,从而缓解美债持续下跌导致的银行业危机。

然而,美联储此次暂停加息,并不代表本轮加息结束。未来美联储仍将根据通胀、就业、经济、金融等形势变化而适时决策。预计在通胀水平回落至2%之前,美联储不会开启降息。

这一决定对中国产生了以下影响:

首先,暂停加息意味着全球资金流动的压力得以缓解,这对中国有利,人民币贬值的压力会稍微减轻一些。加息减速的背后是经济即将放缓,随着美元持续走弱,人民币汇率的被动升值空间将被打开。这为中国接下来的货币政策,比如降息,提供了政策空间。

其次,A股市场预期向好。受利好消息驱动,A股迅速反应,大盘全天高开高走。暂停加息,意味着短期美元或已见顶,这利好人民币汇率走强,有助于推动海外资金流入A股市场。同时,这也会逐步恢复市场的信心和预期,利好A股流动性和估值提升。

最后,中国债市预期向好。如果美联储保持停止加息甚至减息的态势,将会对中国债市产生一定的正面影响,因为这可能会吸引一定的国际投资者增加对中国国债的投资兴趣。

总的来说,美联储暂停加息是对中国经济的一个利好信号,无论是在货币政策、股市还是债市,都将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未来不再加息,美联储仍将根据经济形势调整其政策。因此,中国也需要根据自身的经济环境和全球经济形势,灵活调整自身的货币政策。

举一聊三|美联储连续加息,为欧洲埋了什么“雷”?

巨浪视线重磅打造的《举一聊三》栏目,由主理人巨浪视线常务副总经理褚琳女士,通过与数位大咖畅谈当下的民生热点问题,拒绝空话、套话、大话,透过现象谈本质。精准切入,直指痛点。

消息一出,许多经济学家警告,美联储累计加息375个基点,已在美国国内和国外造成了相当巨大的经济破坏和金融市场压力,导致欧洲本币疲软、通胀压力增加、资本外流。美联储激进加息对欧洲造成的负面外溢效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无法消除。

本期《举一聊三》栏目,我们继续邀请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财经》杂志副主编苏琦与主理人褚琳一起来聊聊美联储激进加息对欧洲造成的影响。

美联储连续加息

为欧洲埋了什么“雷”?

褚琳:美元近期的加息太猛了,全世界都跟着加息,有一种恐慌的气势在里面。

谭雅玲:对。

褚琳:包括欧洲央行,它虽然滞后了一些,但是也加息了,只是加了息之后效果并不明显,欧元继续跌。

苏琦:还是要看基本面,本身能源价格在上涨,咱们以前就聊过,它是好汉打落牙和血吞,没办法。

褚琳:说起欧盟,包括欧洲央行也是挺难做的,因为它没有一个统一的财政,央行的这些政策其实都要打折扣。

谭雅玲:而且欧洲货币政策的执行力是一个特别大的问题,它加息的时候是从负利率转为正利率,现在的利率是在1%左右,跟美元没有办法攀比。

1999年欧元启动到2021年,我们听到的都是欧洲中央银行的声音,但是今年不一样,德国的央行在发声,法国的央行、意大利的央行都在发声,这就有点乱了,欧洲有统一的中央银行,现在各国的中央银行也冒出来了。欧元是一个统一的货币,各国的货币会不会冒出来,欧元到底是凶多?还是吉多?这已经看得非常清楚了。

褚琳:特别是德法,这是两个欧洲最主要的经济体,基本上是欧元区的引擎。所以现在看到欧洲的这个情况,除了各国的央行,还有各国的货币政策并不统一之外,还有一个地缘**的因素,就是俄乌冲突,这也是给欧洲市场带来了直接的影响,应该比对美国的影响要大得多。

苏琦:目前来看,其实这一次冲突,欧洲是最大的受害者,美国还是得益比较多的。

另外一点,我现在觉得咱们探讨到现在,包括这几轮加息也好,你就会发现全球最大的一个结构性问题,就是增长的不均衡。整个增长的政策也好,包括货币政策,也很难做到协调统一,欧洲都做不到,别说全球了。

美国,你又很难指望它,虽然说它是全球老大,是一个规则的制定者,但是你很难让美国出于公心,一定要为全球的增长要负责,其实它还是以自己的利益为主。

这种情况下,你会发现美国要是大幅度降息的时候,它推高了全球的通胀,大家也觉得美国给我们输出了通胀,这是个问题。美国一加息,大家也都只能跟着加,我们不得不随着美国起舞。我觉得这是全球的经济增长,包括全球的整个协调稳定面临的最大的一个挑战。

在这个过程中,现在做的一些做法,不管是从出发点来看,很明显是要重组,要分成两个阵营,这其实是加大了供应链、生产链的稳定性的问题。

褚琳:您说的重组是什么意思呢?

苏琦:提高战队,跟意识形态有关。

谭雅玲:重组可能更重要的是加强发达国家的主导力和联盟性,而要挤压的是新兴市场的力量。因为新兴市场是进入发达国家的一个捷径,你如果是发展中国家进发达国家,这个路程很远,但是新兴市场进发达国家,已经很近了。比方说印度、中国,韩国已经进入发达国家得行列了。未来比方说巴西、墨西哥这些国家都面临着这个问题。

美元左手压制欧元,右手防着英镑

独霸全球是其终极目标

谭雅玲:但是英镑的吃亏你要看到它不同的地方,比方欧元跌破了1:1,我甚至能到0.96,英镑不一样,我跌到1.03,我还能反弹到1.16。

褚琳:为什么英国能反弹呢?

谭雅玲:第一,英国的经济结构和逻辑跟欧元区的国家不太一样,因为英国还是以服务业为主,而英国是欧洲地区最大的一个发达国家,这一点是无可否认的。

第二,英镑的地位是在上升的阶段,英镑已经超越日元了,那么未来它会不会超越美元?美国人一方面压欧洲,一方面也在防英镑。

褚琳:也有暗战。

谭雅玲:对,所以把英镑的价格往下压,是不是也有美国的意图?它等于是一箭双雕,我觉得这个也是不能否认的。

褚琳:您刚才对英镑的评价比较好,英国从来没有加入欧元区,后来它又从区欧盟退出来了,这是一个有远见的操作吗?

谭雅玲:我觉得英国的主动性可能更弱一点,但是英国主观上想恢复大英帝国的这个愿望和国家的利益是无可否认的。更重要的是美国人对欧元不满,所以美国人会蹿腾英镑“你独立吧,你跳出来吧”。

我觉得从2003年3月20号伊拉克战争开始,美英的关系就越来越紧密了。一开始欧元启动的时候,英镑的表态是“我要尽快的加入欧元区”;然后伊拉克战争一爆发,它告诉我们“我要延迟加入欧元区”;2008-2009年华尔街出事了,它又说“我从来没有想过加入欧元区”。这一系列的动作,其实上......

褚琳:也是在审时度势的一个操作。

谭雅玲:一方面有主观,另一方面客观的那个人帮助它脱欧和英镑成为第三极货币,有特别大的关联。

褚琳:但是真的英镑起来了,美元可能这方面又有一些操作了吧?他肯定不能容忍英镑真的会替代。

谭雅玲:英镑肯定超不过。

苏琦:这个忧虑不存在。

褚琳:大英帝国荣光还是过去时。

谭雅玲:对,英国也是国际金融中心,甚至有时候的排位是英国站在纽约的前头,但是英国所有的商品资产报价都是美元化,它为什么不用英镑?这就是美元的权威和美元的霸权。

褚琳:就像您说的美元就是庄家,而且站了几十年了。

苏琦:谭老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角度,就是所有的贬值,要是不同的国家地区不同的分析,基本面都不一样。包括欧洲也是阶段性的,因为能源价格,包括增长乏力,新兴国家也有它自己的逻辑,这个逻辑是不一样的。

策划/原晋东

新媒体编辑/王奕菲

-END-

本文为巨浪视线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请在文末留言申请并获取授权。

美联储加息加是什么息

美联储加息会产生以下影响:股票市场不景气(股市下跌,但也有小幅上涨的趋势)在降低货币流通速度情况下可能缓解通货膨胀民众减少消费,增加储蓄工商企业减少投资刺激本国或本地货币的升值减缓本国或本地的经济增长速度等等美联储加息会对以美元挂钩的投资产品产生影响。

美联储为什么要加息?加息不是给经济泼冷水吗?

美联储加息至少有两方面因素:

一、经济发展强劲,通货膨胀上升

美联储加息是根据国内经济形势作出的判断,一般来说在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往往会产生通货膨胀,为了防止经济过热,美联储通常考虑采取加息来给通胀预期降温。

另外在经济发展增速提升带动下,美国失业率创历史新低、股市创历史新高,一系列利好因素给了美联储加息底气。

二、加息吸引全球资本投资美国

美元加息周期基本上每隔十年左右时间,加息提高了美元资产对全球资本的吸引力,导致大量资金回流美国,美国想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提高经济竞争力、回笼美元资产。

加息加大了新兴经济体货币压力,导致许多国家货币崩溃,提高了这些国家外资回流美国力度,美国想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褥全球经济羊毛,弥补自身不断加重的债务赤字。

作者简介:财务专家、财经问题研究专家,本头条号解读大众关心的楼市、财经话题,用专业眼光帮你分析问题背后的真相。如果你对本内容感兴趣,请点击关注吧!

美元加息意味什么

环球外汇——加息是对现行的某种或某些利息率进行有目的的提高的行为,通常是为了实现某个具体的目标而做出的举措。美国加息,会导致美元升值,热钱从中国回流美国,引起一定程度的通缩。如果升值幅度巨大,而导致人民币剧烈贬值的话,那会引起严重的通缩甚至经济危机。

美元加息对黄金有什么影响美联储加息会利空金价吗

如若美联储12月加息,结果很简单,则利多美元,也就是打压金银。如若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那么基本上起到了助推黄金白银原油价格上涨的作用。数据来源:汇金财经门户

美联储大力加息,大宗商品牛市会就此终结吗?

大宗商品除了原油和农产品几乎都要跌了。首先国家在抑制钢铁、煤炭价格上涨,政策让空,就别跟政策反着来了。再就是原油,原油也会跌,只不过现在受俄乌冲突影响居高不下,一旦冲突缓和,原油就会下来。今天看到德意法三国领导人去了乌克兰,说明冲突可能要降温(要想冲突升级,最高领导人没必要置身危险之处),原油也快了。农产品可能会保持较长时间的高位震荡或者上涨,现在粮食危机一时半会儿消除不了。

周掌柜咨询|美联储持续加息也是一场金融战争

从今年3月起,美联储开启加息周期应对高通胀,截至9月已连续加息5次,累计加息300个基点。自6月起,美联储启动量化紧缩(QT),维持每月475亿美元的缩表规模,9月后加码至950亿美元。

这是什么概念?就是美国从利率几乎为零,要加到比中国的利率更高,美联储要抽走过去3年投入的所有新增流动性。

周掌柜咨询对于美联储加息一直非常关注,原因有三个:一是美联储加息势必带来美元走强,进而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货币贬值,极有可能引发金融危机和崩盘;二是从美国和欧洲的西方阵营对抗俄罗斯的角度,很可能超越市场预期用加息的金融武器维护强势美元,进而重塑全球经济格*,这个决心可能比外界预期的大;三是我们认为中国对此的准备还不算充分,人民币国际化水平和中国经济目前的健康度尚不足以应对这样的外部剧烈紧缩政策。

实际上,美联储加息的联动效应已经出现,9月底美元对人民币已经升值到7.2,美元指数最新价是114,刷新20年来新高,疫情初期只有90。对新兴市场冲击显而易见:国际金融协会(IIF)数据显示,7月,新兴市场已连续第5个月遭投资组合资本流出,创下2005年以来的净流出时间最长纪录。资本外流也加剧了新兴市场国家本币贬值。今年以来,包括欧元、英镑、日元、斯里兰卡卢比在内的多种货币对美元汇率触及数十年来低位。

而且,美联储加息的步伐还没有停止,我们看看影响决策的重要美联储官员的最新言论:

当地时间9月28日,美国亚特兰大联储**博斯蒂克(RaphaelW.Bostic)表示,支持在今年年底前进一步加息125个基点,以应对比他预期更糟糕的通胀。

“迄今为止(抗通胀)缺乏进展的情况让我认为,美联储货币政策现在必须采取适度的限制性立场。”博斯蒂克说,“我倾向于2022年年底加息至4.25%-4.50%区间。”

博斯蒂克表示,预计美联储将在11月加息75个基点,然后在12月加息50个基点,并且希望在通胀达到2%的目标水平之前停止加息,以避免过度紧缩。同时,必须警惕更广泛的地缘**不确定性。

近期还有一位今年有美联储货币政策委员会FOMC投票权的高官、圣路易联储**布拉德(JamesBullard)发表鹰派观点,认为应该继续加息,而且一段时间内都让利率保持在对经济有限制性影响的水平。

当地时间27日周二,布拉德称,因为价格的高压,美联储通胀目标的信誉受到威胁,他敦促联储进一步加息。

“这是严重的问题,我们需要确保应对得当。今年我们已经大幅上调政策利率,还暗示了有更多的上调。”

布拉德说,他现在认为,美联储的加息计划已经让货币政策进入了让经济放缓、通胀增长也缓和的“限制性”水平。而且,高利率将不得不保持一段时间。

“我认为,我们需要将更高的利率保持一段时间,确保我们让通胀问题得到控制。”

布拉德承认,美联储迅速加息引发了衰退的风险,但指出,衰退的成因可能是外部的冲击而不是美国经济自身的崩溃,美国经济依然有韧性。布拉德认为,美国的就业增长和家庭资产负债表都强劲,衰退应该是全球层面的,而不是美国独有,可能欧洲等美国以外地区会拖累全球其他地区,造成全球范围的下滑。布拉德称,美联储“当然要让(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内部化”,但重点是,其他国家的事件会怎样影响美国经济的预期。

包括前美联储三把手、前纽约联储**杜德利在内,一些批评人士指责美联储,没能提前让美国民众了解打压通胀会带来多大的痛苦。布拉德对此反驳称,当前的形势和上世纪70年代并不相同,市场定价预期的美联储货币紧缩行动已经远远提前于实际加息步伐,这和70年代沃尔克领导美联储时期是不同的。老牌鸽派埃文斯认为:担心加息太快。

简单解读以上言论包括三层意思:第一是美联储要优先保证通胀指标,通胀是美国社会稳定的压舱石,强势美元是当前美国最高利益所在;第二就是美联储认为美国经济能看得住压力,没有大问题;第三就是美联储考虑自身利益需求大于考虑全球经济。

如果美联储11月份加息75个基点,纳斯达克科技股可能见底并且将开启至少1年的牛市;

如果美联储11月份加息50个基点低于预期,美股可能出现一个小反弹直至下一次加息之前;

如果11月份加息75个基点并且市场超预期认为会再加75个基点,大概率会引发新一轮恐慌;

总体来看,美国经济经受加息挑战应该问题不大,这或许也是美联储的底气。现在看加息空间,美国大型科技公司的市盈率依然高于疫情前不少,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风险点;

但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甚至欧洲,因为美联储加息带来金融危机的可能性较大,可以说是一个会犀牛的风险。再两次加息75个基点则对于新兴市场是一场不折不扣的金融战了。

而加息之后新的周期中,我们预计美联储作为世界最大的庄家,大概率会启动全新重塑世界经济格*的战略,就是带领美元资本加大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和东欧及欧洲等战略性布*。达到边缘化其战略对手的目的,这是值得防范的重大金融风险。

也许,这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战争形态,背后是世界最大庄家美联储合谋美国**重塑全球格*的决心。而对于中国全球化公司而言,果断通过全球化方式应对风险需要更大力度、更大决心的持续落地了。甚至我们认为——应该按照2008年金融危机的标准设计应对策略。

美联储加息和缩表有什么区别?

01、美联储缩表是什么意思?

美联储缩表简单地说就是缩减资产负债表,每个国家、每个企业、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资产负债表,打个比方,假如你有20万存款,除此之外没有任何资产,那么你现在的总资产就是20万人民币。

我在7月5日《中国的银行体系到底有多少钱》一文中举过例子(今日头条:小白读财经,可查看):假如你买一套100万的房子,首付20万,贷款80万,在不考虑利息成本的情况下,你的总资产将会增加到100万。

即:总资产(100万)=负债(80万)+所有者权益(20万)

现在美联储缩表也是这样的,缩表即降低美联储的总资产规模。

2008年11月25日-2013年6月19日,美联储通过“印钞”向商业银行购买国债和MBS(关于房子的债券),这时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中:资产项表现为“美国国债”和“MBS”增加;负债项表现为“逆回购协议”和“存款机构其他存款”增加,这个过程为扩表(如下表)。

而缩表与扩表恰恰相反,缩表为降低资产负债表规模,即美联储卖出自己持有的国债、MBS等资产,收回2008年11月25日-2013年6月19日期间印出的钱(基础货币),带来的结果是市场上的美元减少,市场资金短缺。

02、美联储缩表和中国央行缩表有何不同?

相比而言,美联储收紧“印钞机”即是缩表,但在中国,央行“抽水”并不意味着缩表: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

下面是今年1月份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

负债项下的“**存款”(红色方框)即为财政部在央行里的存款,1月份为2.9万亿。假如2月份财政收入了1000亿,那么负债项下的“**存款”会增加1000亿。同时负债项下的“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黑色方框)又会减少1000亿,两个项目一增一减之间央行的总负债(总资产)实际上是没有发生变化的。

但是现在问题来了,在中国的统计范畴里“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是基础货币,计入“储备货币”一项,我在4月22日《揭秘:央行是如何印钱的》一文中已经说过(今日头条:小白读财经,可查看),在中国的银行体系里存在这样一个公式:

M2=基础货币×货币乘数(5.3倍左右)

也就是说虽然央行没有缩表,但基础货币减少了1000亿,理论上M2将会减少:

M2=基础货币×货币乘数=1000亿×5.3倍=5300亿

M2的增减可以粗略地理解为央行印钞的速度,现在M2减少了5300亿,也就是说在没有缩表的情况下,央行抽水了5300亿。

欢迎关注头条号:小白读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