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兴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春兴最后两句用什么方法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春兴)

春兴最后两句用什么方法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春兴

想象方法抒发了春风非常富有感情而且善解人意,仿佛理解了诗人的心情而特意为他殷勤吹送乡梦。《春兴》是唐代大臣武元衡的诗作。此诗是集春景、乡思、归梦于一身的作品。前二句述写异乡的春天已经过去,隐含了故乡的春色也必将逝去的感慨;后二句想象春风非常富有感情而且善解人意,仿佛理解了诗人的心情而特意为他殷勤吹送乡梦。全诗以即将逝去的春景贯穿始终,构思精巧奇特,语言平白浅直,把令人黯然神伤的思乡之情淡化育即将逝去的春景之中,透露出一种温馨的惆怅之情。

在唐朝诗人武元衡的《春兴》中,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求速度!

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连做梦都是故乡的内容,但此情又苦于无处表达,只好借春风来随着梦返回故乡。

春兴后两句来自抒发了诗人怎样的360问答感情

春思贾至春兴,武元衡两首诗描写的春景不相同。(1)贾诗中描绘出一幅色彩明丽、生机盎然的春日图:“青青”写出草色的碧绿,“黄”写出初春杨柳的色彩,“历乱”写出桃花盛开之状,“香”突出李花的香气。武诗描写的则是春意阑珊,杨柳的颜色由初春的鹅黄转为一片翠绿,枝头的残花已在雨中落尽,露出在树上啼鸣的流莺,是一幅典型的暮春景物图。(2)贾诗抒发的迁客之愁,被贬之恨。诗人不说自己愁浓难于排遣,却怨东风冷漠无情;不说自己因愁而百无聊赖、无心赏春,却说春日更惹出许多新恨。构思新奇,把谪居伤春的情怀表现得异常浓烈。武诗抒发的是思乡之情。诗人想象奇特,将强烈的乡思形象化,仿佛“乡梦”可以像柳絮一样,被春风吹送故乡去,“吹”与“逐”字的运用,使得本来带惆怅情调的乡思乡梦,也似乎渗透了春的明丽温馨色彩,而略无沉重悲伤之感。唐代诗人贾至《春思二首》是组诗作品。组诗就春立意,表达纵然在美好的春光中仍然排遣不去的、与日俱长的愁恨。其中第一首历来颇受重视,此诗首句点染出春草丛生、柳丝飘拂的生机盎然的画面,次句以写气图貌之笔传出了花枝披离、花气氤氲的浓春景象,前两句写足了春景,后两句转而写诗人的愁恨,以前两句反衬后两句,所要表达的愁恨显得加倍强烈。作品原文春思二首【其一】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其二】红粉当垆弱柳垂,金花腊酒解酴醿。笙歌日暮能留客,醉杀长安轻薄儿。作品译文编辑(其一)春天青草丛生,绿柳抽芽,桃花挂在枝头丛丛点缀,李子花的香味飘得远远都是。(但是在这样生机盎然的春天),春风依然不能为我吹散烦恼忧愁,我的愁思怨恨偏偏在这春天一直滋宏袭长。(其二)美人在吆喝着卖酒,扭动着腰肢的佳人们(在旁边作陪);金花茶配着米酒可以解酴醿酒。在这日夜不间断的歌舞声中,最能留住来往的客人,能把长安所的轻薄人都醉在这温柔乡里。作品鉴赏编辑贾至的《春思二首》载于《全唐诗》卷二百三十五。下面是古典诗词专家陈邦炎先生对组诗第一首(“草色青青柳色黄”)的赏析。贾至在唐肃宗朝曾因事贬为岳州司马。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认为贾至所写的一些绝句“皆谪居楚中而作”。这首诗大概也是他在贬谪期间所写。诗中表达的愁恨,看来不是一般的闲愁闲恨,而是由他当时的身份和处境产生的流人之愁、逐客之恨。可与这首诗参证的他的另一首《西亭春望》诗:日长风暖柳青青,北雁归飞入窅冥。岳阳楼上闻吹笛,能使春心满洞庭。这里,除明写诗人身在岳州外,“柳青青”的景色与“草色青青柳色黄”既很像,而“日长风暖”的景象也近似“偏能惹恨长”的“春日”与“不为吹愁去”的“东风”。至于“满洞庭”的“春心”,与这首诗题所称的“春思”也大致同义。“春心”是因春来雁去而触发的旅情归心;“春思”是纵然在美好的春光中仍然排遣不去的、与日俱长的愁恨。这首诗题作《春思》,诗中也句句就春立意。在艺术手法的运用上,诗人是以前两句反衬后两句,使所要表达的愁恨显得加倍强烈。首句“草色青青柳色黄”,已经用嫩绿、鹅黄两色把这幅春草丛生、柳丝飘拂的生机盎然的画面点染得十分明媚;次句“桃花历乱李花香”,更用暗笔为这幅画添上嫣红、洁白两色,并以写气图貌之笔传出了花枝披离、花气氤氲的浓春景象,使画面上的春光更加艳冶,春意更加喧闹。诗人在这两句里写足了春景,其目的在从反面衬托出与这良辰美景形成强烈对照的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后两句诗就转而写诗人的愁恨。这种愁恨深深植根于内心之中,是不可能因外界春光的美好而消除的。南唐冯延已《鹊踏枝》词中“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两句,就是直接写出了这一事实。而贾至不这样直写,却别出奇思,以出人意表的构蔽灶兄思,使诗意的表现更深度,更为曲折。诗的第三句“东风不为吹愁去”,不说自己愁重难遣,而怨东风冷漠无情,不为遣愁。这在诗思上深一层、曲一层,使诗句避辩旅平见奇之妙。第四句“春日偏能惹恨长”,不说因愁闷而百无聊奈,产生度日如年之感,却反过来说成是春日惹恨,把恨引长,其立意就更新奇,遣词就更深意。人们在心烦意乱、无可奈何的时候,往往会迁怒他人或迁怒于物。可是,诗人把愁恨责怪到与其毫不相干的东风、春日头上,既怪东风不解把愁吹去,又怪春日反而把恨引长,这似乎太没道理了。但从诗歌是抒情而不是说理的语言来看,从诗人独特的感受和丰富的联想来说,又自其理在。因为:诗人的愁,固然无形无迹,不是东风所能吹去,但东风之来,既能驱去严寒,使草木复苏,诗人就也希望它能把他心中的愁吹去,因未能吹去而失望、而抱怨,这又是合乎人情,可以理解的。诗人的恨,固然不是春日所能延长或缩短,但春季来临后,白昼一天比一天长,在诗人的感觉上,会感到日子更难打发。张华《情诗》“居欢惜夜促,在戚怨宵长”,李益《同崔邠登鹳雀楼》诗“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知长”,所写的都是同一心理状态,表达了诗人主观上的时间感。从这样的心理状态出发,诗人抱怨春日把恨引长,也是在情理之中的。诗的语言时不妨突破常理,但又必须可以为读者所理解。也就是说,一首诗可以容纳联想、奇想、幻想、痴想,却不是荒诞不经的胡思乱想;诗人可以自由地飞翔他的想象之翼,却在感情的表达上要可以引起读者共感之处。这首《春思》诗,正是如此。作者简介贾至(718—772),唐代诗人。字幼邻,洛阳(今属河南)人。初为单父尉,唐肃宗时升至中书舍人,公元758年(唐肃宗乾元元年)出为汝州刺史,次年因事贬为岳州司马。公元762年(唐代宗宝应元年)复职中书舍人,后官至右散骑常侍。《全唐诗》存其诗一卷。唐代诗人的《春兴》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⑴。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⑵。注释⑴流莺:即莺。⑵梦:一作“又”。洛城:洛阳,诗人家乡缑氏在洛阳附近。注】作者的家乡在洛阳附近。(1)从诗中的描写来看,这首诗所写的季节是。(2)从春景引发诗人的思乡之情,这里是运用了诗歌表现手法中传统的写法。(3)试分析“又逐春风到洛城”—句里,“逐”字运用的高妙之处。答案:(1)春末(2)起兴(3)化虚为实,将无形的春风化作了形的可“逐”之物。二:1.诗中一词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一词写出了梦境的一再出现.(2分)2.这首诗的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参考答案1.阴阴,又;2.浓烈的思乡之情.译文在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杨柳的颜色已经由初春的鹅黄嫩绿变得苍翠浓郁,经过细雨的洗浴后,柳色变得更加深暗,枝头的残花也在雨中全都落尽,露出了在枝头啼鸣的流莺。昨天晚上一夜春风吹起了我的思乡之梦,在梦中我再一次追逐着春风飞回了我的家乡。赏析:《春兴》是唐代大臣武元衡的诗作。此诗是集春景、乡思、归梦于一身的作品。前二句述写异乡的春天已经过去,隐含了故乡的春色也必将逝去的感慨;后二句想象春风非常富感情而且善解人意,仿佛理解了诗人的心情而特意为他殷勤吹送乡梦。全诗以即将逝去的春景贯穿始终,构思精巧奇特,语言平白浅直,把令人黯然神伤的思乡之情淡化育即将逝去的春景之中,透露出一种温馨的惆怅之情。

春兴后两句赏析?

《春 兴》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香梦,梦逐春风到洛城。

赏析:此诗是集春景、乡思、归梦于一身的作品。

前二句述写异乡的春天已经过去,隐含了故乡的春色也必将逝去的感慨;

后二句想象春风非常富有感情而且善解人意,仿佛理解了诗人的心情而特意为他殷勤吹送乡梦。

全诗语言平白浅直,构思精巧奇特,以即将逝去的春景贯穿始终,把令人黯然神伤的思乡之情淡化育即将逝去的春景之中,透露出一种温馨的惆怅之情。

春兴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来自

透露出诗人乡思的深切,也流露了诗人对美好梦境的欣喜愉悦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

(考查范围:1-2单元)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学生直接在试卷上答题;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          积累运用(18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A.确凿(záo) 磐石(bān)  嫉妒(jí)     人迹罕至(hǎn)B.栅栏(shān) 桑葚(shèn) 哽住(gěng) 浊流滚滚(zhuó)C.躯壳(qiào) 玉簪(zān)  哺育(bǔ)      澎湃万千(pài)  D.闲暇(xiá)  怪诞(dàn)    哭号(háo)   鸡毛掸子(dǎn)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臃肿  浑乱  屏嶂 人声鼎沸   

B.渲闹  菜畦  脑髓 来势凶凶

C.澎湃  祈祷  讪笑 九曲连环   

D.蝉蜕  崎岖  懊诲 回环曲折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得到任何东西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我们所要付出的代价将远远超过得到的东西,    就应该理智地放下这种想法,得不偿失的事情为什么还要去做呢?    很多人只要看到了渴望得到的东西,眼睛就无法从上面移开,    看不到自己将因此付出的惨重代价。任何时候,都要在所得和所失之间权衡利弊,再作决定。

A.因为  所以  但是  就      B.如果  那么  但是  所以

C.如果  那么  因为  所以    D.因为  所以  如果  就

4、默写(6分)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

(2)                  ,竹中窥落日。

(3)独坐幽篁里,                  。深林人不知,                  。

(4)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                  。

5、下面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4分)

①有关医学人士与心理学家认为,一些青少年长期迷恋上网,会患上一种病——“网络成瘾症”。②这种病的主要症状有:精神依赖、茶饭不思、记忆力减退和焦躁不安等。③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病,而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阻止孩子不上网。④为此,专家建议,我们在强化网络监管的同时,也要有效的寻找治疗疾病的方法。

(1)第       句是病句,修改意见:                          

(2)第       句是病句,修改意见:                            

6.结合所给的语境的特点,在横线上续写句子。(2分)

    被人误解的时候能微微的一笑,这是一种大度;吃亏的时候能开心的一笑,这是一种豁达;                                             ;危难的时候能泰然的一笑,这是一种大气;失意的时候能轻轻的一笑,这是一种洒脱。

二、综合性学习  (6分)

7、黄河,这是一个多么令人骄傲的词啊!她是中华大家庭里的巨龙,是***的象征,是我们永远的母亲河,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去触摸她那历尽沧桑的面庞,去感受她博大的胸怀吧!

(1)请为这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2分)

                                                                   (2)请你为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几种活动形式(或者活动项目)。(2分)

                                                                   (3)针对黄河被污染的现状,请提两点合理化的建议。(2分)

                                  

三、  阅读(46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8~11题。(12分)

燕子

   席慕容

初中的时候,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常常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有一个下午,父亲忽然叫住我,要我从头再唱一遍。很少被父亲这样注意过的我,心里觉得很兴奋,赶快再从头来好好地唱一次:长亭外,古道边……

刚开了头,就被父亲打断了,他问我:“怎么是长亭外?怎么不是长城外呢?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啊!”

我把音乐课本拿出来,想要向父亲证明他的错误。可是父亲并不要看,他只是很懊丧地对我说:

“好可惜!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以为写的是我们老家,所以第一次听这首歌时就特别地感动,并且一直没有忘记,想不到竟然这么多年是听错了,好可惜!”

父亲一连说了两个好可惜,然后就走开了,留我一个人站在空空的屋子里,不知道如何是好。

前几年刚搬到石门乡间的时候,我还怀着凯儿,听医生的嘱咐,一个人常常在田野间散步。那个时候,山上还种满了相思树,苍苍翠翠的,走在里面,可以听到各式各样的小鸟的鸣声。田里面也总是绿意盎然,好多小鸟也会很大胆地从我身边飞掠而过。

我就是那个时候看到那一只孤单的小鸟的,在田边的电线杆上,在细细的电线上,它安静地站在那里,黑色的羽毛,像剪刀一样的双尾。

“燕子!”我心中像触电一样地呆住了。

可不是吗?这不就是燕子吗?这不就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燕子吗?这不就是书里说的,外婆歌里唱的那一只燕子吗?

在南国的温热的阳光里,我心中开始一遍又一遍地唱起外婆爱唱的那一首歌来了:

燕子啊!燕子啊!你是我温柔可爱的小小燕子啊……

在以后的好几年里,我都会常常看到这种相同的小鸟,有的时候,我是牵着慈儿,有的时候,我是抱着凯儿,每一次,我都会兴奋地指给孩子看:

“快看!宝贝,快看!那就是燕子,那就是妈妈最喜欢的小小燕子啊!”

怀中的凯儿正咿呀学语,香香软软的唇间也随着我说出一些不成腔调的儿语。天好蓝,风好柔,我抱着我的孩子,站在南国的阡陌上,注视着那一只黑色的安静的飞鸟,心中充满了一种朦胧的欢喜和一种朦胧的悲伤。

一直到了去年的夏天,因为内政部的邀请,我和几位画家朋友一起,到南部***公园去写生,在一本报道垦丁附近天然资源的书里,我看到了我的燕子。图片上的它有着一样的黑色羽毛,一样的剪状的双尾,然而,在图片下的注释和说明里,却写着它的名字是“乌秋”。

在那个时候,我的周围有着好多的朋友,我却在忽然之间觉得非常的孤单。在我的朋友里,有好多位在这方面很有研究心得的专家,我只要提出我的问题,一定可以马上得到解答,可是,我在那个时候惟一的反应,却只是把那本书静静地合上,然后静静地走了出去。

在那一刹那,我忽然体会出来多年前的那一个下午,父亲失望的心情了。其实,不必向别人提出问题,我自己心里也已经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但是,我想,虽然有的时候,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是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实在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的那一种错误。

我实在是舍不得我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啊!

8、作者在文中记叙了两件事,请你各用一句话进行概括。(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当“父亲”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后“一连说了两个好可惜”,你认为“父亲”“可惜”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文中划线的一段文字连用了四个问句,你认为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联系作者生平,说说作者为什么“舍不得”“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12—16题。(18分)

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顾晓蕊)

那是一个深秋的早晨,天刚微亮,薄雾还挂在树梢上,我坐车前往山村学校支教。车在九曲十八弯的山路上盘旋,直到日影西斜,才来到位于大山深处的一所中学。

看到四面漏风的校舍,我心里一阵酸楚,于是决意留下来,把梦想的种子播到孩子们的心田。可是,事实远没有我想像的那么简单,有个叫李想的孩子,就让我头疼。

我在讲台上读课文,抬头见他两眼走神,心早飞到爪哇国去了。我大声说:“李想,我刚才读到哪了?”同桌用胳膊捅了捅他,他挠挠头说:“读的什么?没听到啊。”班上哄堂大笑。

他还和别人打架,黝黑的脸上经常挂彩,问是怎么回事,他不肯说。有一回,我看到几个孩子围着他挥拳乱打,边打边说:“不信你不哭。”泪水在眼眶里晃,他昂着头,愣是不让它落下来。我大喝道:“为什么打人?”他们撒腿跑了,转眼没了踪影。我走上前,想说些什么。他冷冷地看了我一眼,转过身,头也不回地走了。我心里觉得难过,他到底是怎么了?他的童真哪里去了?

周末,我到他家里走访。到那儿一看,我鼻子酸了,破旧的土坯房里光线昏暗。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家里只有他和爷爷。“他父母出去多久了?经常回来吗?”我问。老人叹气说:“他爹娘走了五年,很少回来。刚开始那会儿,他想起来就哭,躺地上打滚儿,谁也哄不住。连哭了几个月,眼泪都流干了……”

校园里再见到他,他仍旧上课走神,我却不敢与他的目光对视。那目光望也望不到底,透着阵阵寒气,充满稚气的脸上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忧郁和漠然。

几个月后,我听说他的父母回来了,还受了些伤。事情大致是这样:他的父母坐车回家,正赶上下雨,山路***滑,车翻进了沟里。幸好只是些外伤,他们在医院住了几天,包了些*,赶回了家。

我想去他家看看。路上,听见村民在议论:“爹娘出去这么久,回来伤成那样,这孩子跟没事人似的。”作为老师,我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

走到院里,爷爷正冲他发脾气:“你这孩子,心咋就那么硬呢?看到爹娘遭了罪,连滴眼泪都没流……”话未说完,便是一阵剧烈的咳嗽。

他倚着门框站着,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父亲接过话说:“我们出去这些年,他感觉生疏了,这也怨不得孩子。”母亲走过来,搂着他的肩说:“这次出事后,我和你爹也想了,明年包片果园,不出去打工了。”他低下头,一颗亮晶晶的泪珠,滚落了下来。刚开始是小声啜泣,到后来竟成了嚎啕大哭。

我忽然懂得,这些年来他有多孤单,有多悲伤。所谓的坚强,是因为没有一个能让他依靠着哭泣的肩膀。我眼眶全***,悄悄地离开了。

第二天上课,他坐得直直的,听得很认真。课间,他跟别的孩子在草地上嘻嘻哈哈地玩闹。金色的阳光下,他的脸上焕发着光彩,整个人都明亮了起来。他沿着操场奔跑,轻盈得像一阵风。有同学喊:“李想,你的衣服***了,后面好几道黑印子。”他头也不回地说:“俺娘……会洗的。”“娘”这个字拖得老长,喊得格外响。

我不知道一滴泪掉下来之前,在他心里奔涌了多久。但我明白从现在开始,一个美丽的生命,如含苞待放的花蕾,又变得鲜活生动起来。

 

12.本文的题目是《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结合全文,围绕着“眼泪”,请你概括李想的这一滴眼泪掉下来所经历的变化过程。(3分)

父母外出打工,他哭干眼泪——→挨别的孩子打,他昂着头,_____________________——→父母打工回家受伤,他像没事人一样,_______________——→父母决定不再外出打工,他获得了父母的温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如何理解第②段中加点的词语“头疼”?请你概括出老师头疼的原因。(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按照括号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品析下列句子。(4分)

(1)他冷冷地看了我一眼,转过身,头也不回地走了。(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沿着操场奔跑,轻盈得像一阵风。(修辞手法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李想以前的上课走神,后来为什么会认真听讲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仔细揣摩第8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用第一人称把老师“深深的挫败感”具体地描述出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2分)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第9-13题。(15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7、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

 (1)未尝识书具                       (2)不能称前时之闻         

 (3)父异焉                         (4)稍稍宾客其父         

18、翻译。(4分)

①父利其然也

                                                                     

②泯然众人矣

                                                                     

19、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有三个阶段,请分别引用文中原句回答。(3分)

                                                                     

20、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具体做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四)阅读诗歌,然后回答21——22题(4分)

春 兴

                                                                   

四、作文(50分)

23.请以“我的一位初中新老师”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

(2)6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19分)

1、D(2分)

2、C(2分)

3、B(2分)

4、(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2)山际见来烟

(3)弹琴复长啸明月来相照

(4)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6分)

5、(1)第③句是病句,修改意见:将“阻止孩子不上网”中的“不”删去。

(2)第④句是病句,修改意见:将“有效的”调至“寻找”后  (4分)

6、示例1:无奈的时候能达观的一笑,这是一种境界。

示例2:被轻蔑的时候能平静的一笑,这是一种自信。(2分)

二、综合性学习  (5分)

7、(1)保护水资源,不要让母亲河哭泣!关注母亲河,加强环保意识。九曲黄河一份情,两岸绿林四季清。保护黄河是每个华夏儿女的义务。(2分)

(2)①举办黄河图片展览②开展成果展示会③举行诗歌朗诵会④开展有关黄河故事交流会⑤举办“我是黄河环保小卫士”演讲比赛⑥举行有关黄河的知识竞赛(2分)

(3)示例:①加大黄河沿岸植被保护。②加大宣传力度,保护母亲河。③加大监督管理和处理力度(2分)

三、(46分)

(一)(12分)

8、①“父亲”把《送别》中的“长亭外”误听为“长城外”。 ②“我”把“乌秋”误认为“燕子”。(2分)

9、可惜那首歌唱的不是自己的家乡,可惜自己感动了这么多年竟然是听错了。(3分)

10、第一件事与第二件事性质相同,都属于“美丽的错误”;作者由第一件事自然地引出了第二件事。(本题4分,每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

11、作者从小就远离故乡,“燕子”早已成为故乡的一种象征,寄托着作者浓郁的思乡之情,所以作者无论如何也舍不得自己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3分)

(二)(18分)

 

12.(3分)不让眼泪落下来     不哭    终于掉下眼泪。(意近即可)

13.(4分)“头疼”的意思是烦恼、苦恼(1分);因为李想上课不认真课(1分);和别人打架(1分);性情冷漠,不愿意和老师沟通(1分),所以老师会感到“头疼”。 (意近即可)

14.(4分)

(1)运用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的方法,表现了李想冷漠、倔强和对人不信任的心理。(意近即可)(2分)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将卸下心理负担的李想的欢快与轻盈描绘了出来。(意近即可)(2分)

15.(3分)外出打工的父母决定以后留在李想的身边,这会让他重拾了久违的爱,又获得了生活的希望。(意近即可)

16.(4分)示例:多么冷漠的孩子啊,他究竟在想什么?我真是失致啊!一个如此需要关心的孩子,我竟一直未能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李想的表现2分,老师的自责2分) 

(三)(12分) 

17、(1)曾经(2)相当(3)感到惊奇(4)渐渐(2分)

18、他的父亲以为这样有利可图。 仲永的才能已经消失,完全如同常人了。(4分)

19、(1)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2)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3)泯然众人矣。  (3分)

20、父利其然也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3分)

   

(四)

21、阴阴(1分)

22.浓烈的思乡之情。(2分)

四、作文 (略)(50分)

《春兴》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持雨读烧容翻益毛

《春兴》唐.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梦逐春风到洛城。诗人由春日景物而唤起的是人生至死不渝的乡情。乡愁应当是苦涩的,但在诗人的笔下,这苦涩中似乎又隐隐透出一段韵味、孕育着一种希望,给人以一种慰藉。作者之所以乐于借诗的形式来寄托强烈的乡思。

春兴古诗赏析及解释?

武元衡《春兴》赏析解释如下:

1、赏析:

此诗是集春景、乡思、归梦于一身的作品。前二句述写异乡的春天已经过去,隐含了故乡的春色也必将逝去的感慨;后二句想象春风非常富有感情而且善解人意,仿佛理解了诗人的心情而特意为他殷勤吹送乡梦。

2、解释:

雨后初晴,细雨冲刷过的柳树苍翠欲滴,残花凋谢落尽,黄莺在枝头啼鸣。

一夜春风吹起了我的思乡梦,在梦中我追逐着春风飞回了洛阳城。

3、原文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春兴阅读答案

1.阴阴2.吹3.透露出乡思的深切,也流露了诗人对美好梦境的欣喜愉悦。

春兴}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好像是思念家乡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