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爆雷怎么办(投资的P2P暴雷了怎么办)
投资的P2P暴雷了怎么办
一般来说只能先报警,然后就烧香,现在只有少数几个例子能追回部分钱财的,投资要谨慎
最近债券频频暴雷,什么情况?
前有辽宁国企华晨控股发生违约事件,没想到又一家省级AAA国企倒下,这次轮到河南国企违约了。
11月10日,永煤控股发布公告称,因流动资金紧张,“20永煤SCP003”未能按期足额偿付本息,已构成实质性违约,违约本息金额共计约10.32亿元。
10亿元超短融未能兑付,构成实质违约,市场一片哗然。
评级为AAA的国企10亿债券还不上了?
11月10日,上清所发布永城煤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永煤控股”)2020年度第三期超短期融资券未能按期足额偿付本息的公告显示,永煤控股2020年第三期超短期融资券(债券简称:20永煤SCP003,债券代码:012000356)应于今日(10日)兑付本息,截止到期兑付日日终,“20永煤SCP003”不能按期足额偿付本息,已构成实质性违约。
对于违约的原因?永煤控股表示,因流动资金紧张,截止今日,永煤控股未能按期筹措足额兑付资金,“20永煤SCP003”未能按期足额偿付本息,已构成实质性违约。
永煤控股表示,公司将通过多渠道积极筹措兑付资金,争取尽快向投资人支付10.32亿元的债券本息。
据经济观察报报道,违约原因具体包括:第一,企业日常经营受疫情与中美贸易的影响,今年公司现金流在持续流出。但是随着后续经济的复工复产,目前已经均恢复正常;第二,集团主业是煤炭与化工,今年石油价格在持续的波动,化工板块亏损额在加大,受化工亏损影响;第三,外部的融资环境收紧,公司流动性收紧,未及时筹集偿付的资金。
天眼查显示,永煤控股的控股股东为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豫能化集团”),持股比例达96.01%,而豫能化集团则是由河南省国资委100%控股。在业内人士看来,永煤控股此次违约,意味着又一家AAA级国企将面临信用风险。
永煤控股成立于2007年6月,总部位于河南省永城市,为地方国有企业,经营范围包括对煤炭、铁路、化工及矿业的投资与管理;发电及输变电;机械设备制造、销售等。该公司控股股东是河南省最大国有企业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96.01%,实控人为河南省国资委。
2017年至2020年三季度,永煤控股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0.22亿元、-11.44亿元、-13.17亿元、-3.19亿元。截至2020年三季度,该公司总资产1726.5亿元,总负债1343.95亿元,资产负债率达77.84%。现金流方面,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为73.84亿元,期末现金余额为328.21亿元。
评级连夜下调
市场对该公司违约感到意外,此前公司刚刚发行了一笔10亿元的中票,且**正在对公司的控股股东豫能化集团进行改革,表示将对豫能化集团注资150亿元左右,助力企业改革脱困,加快发展。
据一财报道,业内人士感叹,永煤控股在河南省内拥有较为优质的煤炭资源,经营业绩也还可以,而且截至9月末公司货币资产达400多亿,没想到连10亿都拿不出来。
这是永煤控股首次出现债务违约,信用评级机构中诚信国际此前给予该公司的主体评级为AAA。发生违约后第二天,中诚信国际火速将永煤集团和及其控股股东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河南能源”)的主体评级,由AAA下调至BB,并列入降级观察名单。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网站11月12日消息,交易商协会近日关注到河南永城煤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永煤控股”)继2020年10月20日发行“20永煤MTN006”后迅速发生实质性违约。依据《银行间债券市场自律处分规则》,协会将对发行人及相关中介机构在业务开展过程中是否有效揭示风险并充分披露、是否严格履行相关职责启动自律调查。
在调查过程中,若发现相关机构违反自律规则的,交易商协会将予以严格自律处分;如相关机构存在涉嫌欺诈发行、虚假信息披露等违法行为的,交易商协会将移交相关部门进一步处理。
对于此类母公司承担融资功能的企业,母公司的报表结构更为重要。截至2019年末,母公司其他应收款为262亿元,长期应收款27亿元,合计占总资产比重达46%,同时应收利息逐年上升,反映了占用资金的主体偿债能力较差(偿还利息可能存在困难)。其余资产主要是长期股权投资和货币资金,长期股权投资由于计提减值准备,余额有所减少。
广发认为,永煤在此时违约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熊市债券融资难,而又面临非常集中的兑付压力。同时,永煤在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面临很大的债券集中兑付压力,即使偿还了10亿元的“20永煤SCP003”,未来半年内还面临着120亿元债券到期或回售。
另一方面,随着供给侧改革红利的减弱,煤价高点已过、处于震荡行情,债权人下调了对煤企的预期,因此留给永煤腾挪的空间很小了。截至2020年3月末,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签订的债转股框架协议涉及金额475亿元,已到位184亿元,永煤和子公司共收到144.01亿元,其中有120.01亿元是在2017、2018年投放。供给侧改革以来,永煤未能剥离亏损的非煤业务,负重前行,寄希望于再融资,而如今腾挪空间变小,最终走向违约。
广发认为,永煤违约属于典型的一类国企违约事件,作为传统煤企,承担的社会负担较重,且非煤板块长期占用资金、侵蚀盈利,在债券集中兑付阶段,遭遇融资的熊市和行业景气度下滑,无疑是雪上加霜。**放弃了救援,金融机构放弃了持续输血,最后资金链断裂导致违约。
现阶段,对于产业类国企,我们应当对企业自身盈利能力、资产质量赋予更大的权重,而降低股东背景的权重。如果国企持续亏损甚至资不抵债,出于救助成本和收益的考量,**或控股股东“无奈”之下放弃救助,寄希望于通过债务重组减轻国企债务负担。
来源:中国基金报
END
基金业协会备案的,债券基金要是崩盘了,怎么办?
今年的商品和股市一样是震荡市不看好江铜,指数型基金也会上下震荡适合波段操作。债券型基金的选择不必花太大的力气都差不多的,选个排名较靠前的就可以了,华富收益增强a可以考虑下,华夏债券一般。
10亿元债券违约被停牌,华晨集团如何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现如今,如果单说“华晨”,不少人会感觉陌生,但与宝马放在一起——“华晨宝马”,似乎又是那么熟悉,这一情形多少反映出了华晨集团在用户心中的尴尬境地。本月,华晨集团债务违约暴雷了。就在上周,华晨集团规模为10亿元的私募债券“17华汽05”到期,而其发行人华晨汽车未能按期兑付,发生实质性违约。按照相关规则,华晨旗下所有债券即将停牌。这是华晨集团在公开债券市场上的首次违约。此后,华晨集团回应表示,公司仍然在努力筹集资金,但是公司目前流动性紧张,资金面临较大困难,能否及时筹集到足额资金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冰山一角”事实上,这已经不是华晨汽车今年来首次面对债务危机。今年7月开始,华晨集团就已陷入债务风波。8月12日,19华汽01、18华汽01、18华汽02、18华汽03等多只华晨集团旗下债券大幅下跌,其中18华汽01跌幅逾19%。8月13日,华晨集团旗下华晨中国股价随之下滑,全天跌幅8.78%。华晨集团债券和股票的同时下跌,从某种程度上亦反映了当时投资者对华晨集团债务问题的担忧。业内人士表示,“对于华晨来说,就是多米诺骨牌倒了第一块。”随着这只10亿元债券的违约,华晨集团债务压力的冰山一角也被缓缓揭开。随之而来的是评级机构的负面展望。8月,评级机构大公国际和东方金诚先后将华晨集团及多只债券列入评级观察名单;9月,东方金诚和大公国际先后调低了对华晨集团主体的信用评级;10月,东方金诚和大公国际再度下调对华晨集团的评级,其中,东方金诚将华晨集团的债券评级从年初的AAA下调至BBB。据不完全统计,除“17华汽05”外,目前华晨集团存续债券共14只,存续规模超160亿元,兑付期主要集中在2022年,均存在违约风险。事实上,2020年对于华晨集团来说,除了新冠疫情的影响外,债务“爆雷”亦在预料之中。据东方金诚评级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末,华晨集团全部债务6455.49亿元,其中短期有息债务478.87亿元,占比73.06%;而悔腔从期限结构来看,截至2020年4月至12月末,华晨集团有息债务规模为432.67亿元,占全部有息债务的63.87%,比例非常之高,偿债压力陡增。▍“两级分化”广发证券固收分析师表示,华晨汽车违约的原因主要在于自主品牌盈利弱,盈利严重依赖华晨宝马,即将剥离华晨宝马对公司再融资能力产生冲击。企查查显示,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即华晨集团)注册资本为8亿元,由辽宁省国资委和辽宁省社保基金分别持股80%和20%,实际控制人为辽宁省国资委,总部位于沈阳。该公司旗下拥有4家上市公司,分别为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华晨中国)、上海申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申华控股)、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金杯汽车)及新晨中国动力控股有限公司(新晨动力)。从业务体系上看,华晨中国承载了华晨集团旗下五大品牌:中华、金杯、华颂、雷诺以及华晨宝马的整车生产、研发等业务。其中,华晨宝马由华晨中国没启与宝马合资成立,华晨中国占股50%。令人诧异的是,近年来,华晨集团合资、自主两大版块出现了两级分化的趋势——以华晨宝马合资为主的板块蒸蒸日上,而以中华、金杯、华颂为主的自主板块却每况愈下。华晨中国财报显示,2020年上半年华晨中国营收14.5亿元,净利润40.25亿元。不过,剔除华晨宝马贡献的43.83亿元净利润,这就意味着华晨中国其他版块亏损超过3.4亿元。数据显示,2019年华晨宝马贡献纯利76.26亿元,2018年贡献纯利62.44亿元;而同期华晨中国2019年实现净利润62.92亿元,2018年实现净利润52.94亿元,占比上,华晨宝马利润贡献率均超100%,且有上升态势。销量方面,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华晨中华销量仅为3186辆,金杯汽车销量为7661辆,这些与华晨宝马同期26.2万辆的销量相比,几乎不值一提。实际上除了合资版块华晨宝马的销碧察衫量处于上升期,其余的三大自主品牌中华、华颂、金杯销量持续下滑,甚至已经被市场边缘化。很显然,华晨集团基本靠宝马维持的,不过“躺着赚大钱”的日子或将戛然而止。随着国内放宽中国汽车业外国投资者持股比例的限制,2019年1月华晨中国与宝马集团签署股权转让协议,根据协议,到2022年华晨中国将仅持有华晨宝马25%的股份,其从中获取的利润也将腰斩。长期来看,华晨集团的“日子”将日趋艰难。▍为何自主板块扶不起?“如果躺着就能挣大钱,你会努力奋斗吗?”这样一个触及人类灵魂的问题,华晨中国也未能躲过。从结果来看,在华晨宝马轻松挣大钱的背景下,过度依赖华晨宝马的造血能力,导致华晨集团自主品牌缺乏发展的动力,不仅让华晨中华品牌逐渐边缘化,让自身陷入了持续亏损的状态。当前,华晨自主版块的衰败成为了华晨现状的缩影,债务压顶、严重依赖华晨宝马的华晨控股陷入发展困*。在业内人士看来,经过两年负增长,整个中国汽车工业跟前几十年都不太一样了,高增长阶段已经过去了。作为一个规模经济产业,一旦没有增长,那么迎接的就是利润下滑。中国汽车工业优胜劣汰速情势之下,没有核心术和产品的华晨自主板块发展举步维艰。华晨今天的困境,非一朝一夕形成的。不过纵观华晨集团三十多年发展史,华晨集团的兴与衰几乎与两个人息息相关,仰融与祁玉民。先说仰融。1988年,华晨汽车的前身——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在沈阳汽车制造厂的基础上正式成立,结束了过去近40年计划经济时代的经营模式。次年,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开始同日本丰田汽车展开合作,推出了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金杯轻型客车。1991年-1992年,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开始了新一轮改革,此时仰融入*。1991年,沈阳市**控股的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与仰融全资拥有的华博财务公司合资成立了“沈阳金杯客车制造有限公司”,金杯汽车持股60%,华博持股40%。次年,仰融以在金杯客车中持有的股权注册了一家新公司——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随后华晨中国以换股的方式获得金杯客车51%的控制权;1992年7月,金杯汽车在上交所上市;10月,成立仅一年多的华晨汽车在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正式挂牌,华晨也由此成为社会主义国家中第一家在纽交所成功上市融资的企业。这一年,证监会亦刚刚成立。凭借眼花缭乱的资本运作,仰融在此后的十年间成功打造出一个以华晨汽车为核心,包括至少4家纽约、香港、上海上市公司及大量非上市公司,资产一度达到300亿人民币的“华晨系”帝国,而华晨中华,正是仰融心目中华晨帝国的未来。到1997年,金杯客车在轻型客车领域的产销量位居全国第一,此后更是连续6年保持着全国第一的位置。2002年,第一代中华轿车正式上市,这款倾注了仰融无限野心的中高级轿车,成为当时唯一有能力挑战合资中高级轿车的自主品牌车型。经历过迅猛发展的华晨汽车,走向全国是必然。然而彼时的东北意在打造中国的“底特律”,作为沈阳汽车产业的中流砥柱,华晨集团必然被寄予厚望。公开资料显示,彼时辽宁省甚至提出了“大连方案”,意在打消仰融南下建厂的计划。一边是拼命想留住华晨,另一边却是仰融的全国战略,一时间双方关系变得十分微妙。金杯汽车的掌门人也一度和仰融开启了掌控权之争;次年,仰融出走美国。2002年6月,香港上市公司“华晨中国”(CBA)宣布,解除仰融的董事会**和行政总裁的职务。2002年10月21日,辽宁省公安厅正式通告,仰融因涉嫌经济犯罪被辽宁省检察院批准逮捕。仰融就此谢幕。在此之前的9月,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成立,昔日的华晨汽车由国有资产控股的股份公司变成国有独资股份公司,自此,华晨汽车走上了另一条发展道路。也是在这一年,华晨与宝马合资项目获批,2003年3月,双方签约成立“华晨宝马”。仰融之后,是祁玉民时代。仰融败走,华晨汽车很快进入了低谷期。2004年,华晨汽车布*的宁波罗孚项目、湖北雷诺项目、沈阳“奥斯汀”出租车项目接连中止,使得华晨汽车亏损严重。与此同时,金杯轻型客车竞争力衰退,销量也在2004年开始下滑,中华轿车当年更是亏损6亿元。为了止亏,华晨汽车将沈阳金杯通用转让给上汽集团和上海通用。2005年底,时任大连市副市长的祁玉民,被任命为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自此,华晨汽车进入“祁玉民时代”。为了稳住华晨汽车的*势,祁玉民两面出击:自主板块大降价大促销,提升销量;合资板块对华晨宝马大放权,将财务权、销售权等权限让给宝马汽车集团,逐渐走向宝马在华代工厂的角色。祁玉民降低自主品牌价格、让出合资公司管理权的措施,在短期内确实刺激华晨汽车自主品牌及华晨宝马销量双增长,但从长远来看,也为华晨汽车后来的坎坷发展路埋下祸根。此时,祁玉民掌控下的华晨汽车开始急于求成,轻自主研发,重术整合,希望利用外资车企已成熟的汽车术研发新车,而非建设正向研发体系。祁玉民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梦想有一个产品,它的底盘是保时捷调校的;它的造型、内外饰是意大利搞的;它的发动机是和宝马合作的。三大资源一整合,是不是一个好车就出来了?”这种简单的造车思路导致华晨汽车在其接手后的10多年里都未建立起正向研发体系,反而一味乞求合作伙伴宝马汽车集团的“施舍”。在2001年至2007年中国GDP高速发展的时代,华晨集团却因为内斗错失了大好时机。由于动荡的历史,华晨集团高层频繁变动,核心术团队大量流失。据报道,彼时华晨金杯负责研发的赵福全投奔吉利,负责销售的杨波投奔奇瑞,而刘志刚携大批亲卫投奔比亚迪。此后,随着SUV市场逐渐兴起,华晨汽车也推出了中华V3、V5、V6、V7等SUV车型。但由于自主研发能力较低、术整合能力较差,这些车的月销量大多呈现出前高后低、陡增陡降、归于平淡的状态。从地方**的角度来看,祁玉民出色的完成了领导交付的任务,把一个陷入困境的企业转变成了一家营收超2000亿的大型汽车集团,帮助宝马在中国市场取得了历史性的份额。但是对于华晨自主板块而言,祁玉民却失败了。尽管在祁玉民的口中,华晨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家用市场换来了术的中国汽车企业”,但华晨除了引进了宝马的发动机生产线,并没有在底盘、发动机、变速箱、设计以及前沿的智能化、新能源领域大力研发。以至于中华和金杯市场份额在2013年走上巅峰后开始持续萎缩,中华品牌除了在SUV市场井喷的2016年短暂爆发外,基本上没什么存在感。有人说,仰融的悲剧决定了华晨的悲剧,但也不全是。华晨从诞生起就已经成为了交织各种利益的漩涡,作为后来者的祁玉民,在这漩涡中也会身不由己。纵使手握一手好牌,结果大家都看到了。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工行爆雷是怎么回事?
工行代销了鹏H基金子公司 鹏H资产一个叫做聚鑫系列的资管产品,结果是这个系列的25个产品全线违约,涉及到的资金总规模超过40个亿,资金缺口超过20个亿。而这个违约产品是一个固定收益类产品,风险等级也只是中等风险。100万资金起投,年化收益4.1%,期限6个月。
按道理工行是没有兑付责任的。因为发行人和管理人都是鹏H资管。但据业内人士说,这种模式一般是工行主导的投资,而鹏H资管只是工行的一个通道。意思就是说,有些企业需要贷款,可能这个企业的资质不够,或者是银行的贷款额度有限,然后贷不到款,这个时候,银行就通过第三方资管建立一个通道,让老百姓通过理财的方式,而不是通过银行自己贷款的方式给这些企业提供资金,当然利息比银行贷款要高一些。据说,鹏H资管这批产品里面有买了HH的债券,而工行本身就给HH提供了很多贷款,现在还没有收回。
这种模式的特点就是银行搞定资产端,银行搞定资金端。第三方资管只是签一个合同而已。三年前就有宁波的拆迁户,拆迁款到账400万被银行员工劝说买了这种理财。
这种借第三方通道 表外理财的模式,其实是这两年监管部门清理的对象。因为这么循环下去,整个金融系统和很多企业负债就会不停地循环扩张没有尽头,然后它的风险到最后会非常大。所以现在进行不下去了。像以前的这种可以发行新的理财再把它覆盖置换一下。而现在,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就像央行给开发商定的三道红线一样。都不要想 再搞这种借新还旧加杠杆无限循环的模式了。
但是,问题来了,像这样一些清理的过程谁来给他买单?是散户还是工行机构?最后大概率是一起承担吧。对于想投资的人来说,擦亮眼睛吧,以后没有保本理财了,认购产品前,要详细阅读产品说明书,了解清楚资金投向以及投向是否符合自己的风险投资偏好。
今天爆出债券违约了,货币基金有风险吗
债券基金这几天表现不咋地。
p2p暴雷后不报案能否
当地的可以去当地公安*报案,异地的可以找到平台所属地区公安*小程序进行备案
我投的钱在P2P理财平台暴雷后该怎么办?
爆雷之后怎么办?其实也只有一种办法了,才能最大程度的保护出借人的利益。那就是将平台的实际控制人、高管以及得到利益的那些人,全部送入到监狱之中,只有以非法集资刑事罪名或者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进行刑事起诉,出借人才能拿回最多比例的返还款,减少最大的损失。
现在讨论P2P互联网理财平台,当初的设立之后的违法性已经非常清楚了。从监管部门到出借人,都已经明白了他们仅仅是使用了互联网这一工具,其实干的都是非法吸收资金,自融资金,非法放贷,甚至是赤裸裸的诈骗。不论哪一种情境,都是严重违反了刑事法律。所以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他们也确实该以刑事犯罪论处。
但是这些犯罪嫌疑人都是非常狡猾的,他们想尽办法想逃脱刑法的处罚。所以一边对监管部门汇报着良性清退的方案,一边对于出借人进行各种威逼利诱,要求出借人以低折出售债权。同时还采取着各种违法违规的催收手段,对于平台的借款人催回本金和高额利息以及所谓的各种砍头息。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如果他们得逞,其实这些平台的实际控制人、高管以及得到利益的相关人还是最后赚钱了。
为什么赚钱呢?因为他们从平台的出借人,可能以两三折甚至更低的代价收回债权,而且仅仅是本金。那么他们就得到了多达七八折的本金以及未来收益的权利。在另一方面,其实平台的还款率肯定是远远高于20%到30%,一般来说会抵达70%以上。再加上平台之前发放的利率都是高利率,基本上都是超过年化24%以上,还有着砍头息。也就是说如果成功放三轮贷款,连本金都赚回来了。
那么平台为什么总说亏损呢?因为他们拿到了出借人的钱,很多都做了自融投资亏掉了,有些支付给明星大腕作为代言费花掉了,有些被这些人挥霍浪费掉了,还有一些在日常公司维持中发工资和支付相关费用用掉了。他们其实自己没有投入多少实际的实收资本,他们全部的资金来源都是出借人提供的,所以现在最终要依靠出借人的打折才能最终盖住他们的违法现实。
所以对于出借人来说,只有揭开他们违法的盖子,才能逼迫他们将过去收入囊中的那些利益吐了出来。如果按照这些平台的兑付方案老老实实顺从,那就是帮助坏人逃脱了法律的制裁。从现在的红岭创投到玖富。一直到哪些号称仍然维持良性兑付的平台,如果可以刑事立案,那么出借人的资金回收速度也将加快,回收比例也会提高。
大家现在明白了吧,如果觉得好请给予点赞评论和转发!
p2p暴雷国家有何政策
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从安全的角度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控制,,一是要找合规的平台投资,不要因为贪图一点点的高收益而选择投资不正规的伪p2p平台,现在p2p公司跑路的新闻也是不少的。收益高只有在本金有保障的情况下有用,如果本金都得不到保障了,就算有人跟您约定再高的利息,不也是白搭么。二是投资之前了解投资平台的实力,查下合作公司的背景情况,成立时间,过往业绩、银行存管等信息。比如我目前在投的人人贷和增小钱,平台的风控保障体系都很好,资金银行存管,合规备案一一具备,很值得信赖。
如果在支付宝或者微信里面购买基金后,商家跑路了,用户应该怎么办?
放着安稳的钱不赚却跑路,实在有些不可思议。
近期某些非正规P2P网贷平台频繁“爆雷”,从而引发了投资者的担忧。担忧其难免“殃及池鱼”,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
1.成立基金必须经过证监会的核准,且需要经过募集、发布文件、投资管理等系列繁杂的流程。
2.基金公司将投资者募集的资金投向股市、债券、货币市场工具等正规的投资对象。虽然无法确保盈利,但起码不存在跑路风险。
3.投资者的资金必须由银行托管,基金公司只负责投资,不直接接触资金与证券。4.支付宝、理财通所推介的基金必定由正规且具有一定实力的基金公司管理。例如与余额宝合作的博时基金公司旗下247只基金,5362.15亿资产规模、腾讯理财通合作的汇添富基金公司旗下176只基金,4349.35亿资产规模。
5.基金公司稳定的收取着管理费、销售服务费、申购费、赎回费等。银行收取托管费。
如此看来,基金不但正规且能够使基金公司获得稳定的收入,这些绝非那些跑路的非正规的P2P公司所能企及的。那么何必要跑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