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三号着陆时间(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0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身体状态良好,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记者 李星节:“半年前,他们领命出征,半年后,他们载誉而来。我现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风着陆场,在我身后不到十五米的地方,就是神舟十三号返回舱,着陆场系统也是做到了舱落人到,精准搜救。而三名宇航员,历时出征半年,现在已经成功凯旋、顺利出舱,他们不辱使命,圆满完成了此次载人飞行的任务。我相信,此刻所有人都非常激动,我们欢迎英雄回家。”

神舟十三号返回舱开舱手苏黎明,凭借娴熟的技术,仅用了1分半钟的时间就顺利打开了舱门,并在第一时间与三名航天员进行了互动,确定他们的精神状态。

返回舱开舱手 苏黎明:“在舱上打开舱门的那一瞬间,我看到三位航天员的状态特别好的时候,我准备了好久的那句话激动地喊出来,喊完之后我就跟指令长、亚萍姐,还有光富同志挨个问好。激动的感觉真的好久不能平静。”

09时0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09时30分,飞船返回制动发动机点火,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返回舱成功着陆后,担负搜救回收任务的搜救分队及时发现目标并第一时间抵达着陆现场。打开返回舱舱门后,搜救分队已经做好了地面防护和安全保障等工作,医监医保人员现场确认了航天员身体健康,此次返回舱是以直立状态着陆,这也是神舟六号以来,第二次以直立状态着陆。

搜救队员 李涛:“就状态的话,最有利于航天员出舱,出舱姿势是非常好的,然后身体状态也非常好。”

返回舱空中分队现场处置指挥员 李林哲:“ 第一次看到这个直立的状态,心里面很兴奋,整个工作非常顺利。今天开舱速度很快,只用了一分多钟的时间,比神十二快了将近一分钟。 ”

搜救队员 冯毅:“我们的目标就是舱落人到。我们第一时间到的,要让我们的五星红旗,在我们东风着陆场高高飘扬,我们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于2021年10月16日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随后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形成组合体,3名航天员进驻核心舱,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驻留,创造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航天员在轨飞行期间,先后进行了2次出舱活动,开展了手控遥操作交会对接、机械臂辅助舱段转位等多项科学技术实(试)验,验证了航天员长期驻留保障、再生生保、空间物资补给、出舱活动、舱外操作、在轨维修等关键技术。利用任务间隙,航天员还进行了2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以及一系列别具特色的科普教育和文化传播活动。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圆满完成,中国空间站即将进入建造阶段。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来自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下列关于神舟十三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

ABCD解析:本题考查时政。A项错误,神舟十三号搭乘的航天员是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聂海胜曾经搭乘神舟六号、神舟十号、神舟十二号三次完成航天任务。B项错误,王亚平先后搭载神舟十号、神舟十三号完成航天任务,总计198天,是我国累计在轨时间最长的航天员。C项错误,中国空间站建造分为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两个阶段实施,其中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主要任务目标是,突破并掌握空间站建造和运营相关的一系列关键技术。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完美收官。D项错误,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BCD。

神舟十三号成功着陆!为什么飞船返回时剧烈燃烧,升空时却不会?

神舟十三号已经成功在东风着陆场着陆!三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终于平安返回地球了!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史上又一里程碑时刻,神舟十三号任务的圆满成功,将会拉开中国空间站全面建造的大幕。

三位航天员在空间站上生活和工作了长达183天的时间,这是中国航天史上最久的一次载人太空飞行任务。时隔半年,三位航天员终于回到了地球上,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中。

神舟十三号返回舱经受住了考验,把三位航天员安全带回来了。返回舱的外表面有些部分看起来黑黢黢的,在返回时经过了高温灼烧。但在发射升空时,神舟飞船却不会经历这样的过程,这是为什么呢?飞船在返回时究竟经历了怎样惊险的考验呢?

神舟十三号从地面发射升空时,这是一个从速度为零开始的加速过程。用于发射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火箭,其起飞重量可达497吨。再加上地球表面附近的大气层非常稠密,所以火箭加速十分困难。

火箭在大气层内飞行时,速度并没有那么快,与空气的相互作用没有那么强烈,不会让飞船燃烧起来。而且在飞船外面,还有整流罩的保护,这能防止气动加热效应对飞船产生影响。

火箭发射升空约120秒后,逃逸塔分离,此时火箭的高度约为39公里,速度约为1.65公里/秒。到了80公里高的空中,火箭离开了稠密的大气层。当高度超过110公里时,飞船穿过大气层边缘进入太空中,整流罩被抛掉,飞船直接暴露在太空中。

在大气层内飞行时,火箭的速度没有超过3公里/秒。进入太空后,空气阻力变得非常微弱,此时4枚助推器已分离、一二级已分离,消耗了大量燃料的火箭变轻了很多,所以火箭就能继续加速到7.7公里/秒,最终进入轨道。

当神舟十三号返回时,飞船先与空间站分离。在撤离空间站后,神舟飞船进行第一次姿态调整,然后轨道舱被分离,返回-推进舱组合体继续前进。由于采用快速返回技术,飞船只需要绕地球转几圈,就能找到返回时机。

在进行第二次调姿后,发动机点火制动,飞船速度降下来,脱离原来的轨道,开始进入返回轨道。飞船从将近400公里高的轨道上下降,一直降到145公里时,再次调姿,然后推进舱被分离。返回舱载着航天员继续下降,建立正确的再入姿态角,准备再入大气层。

返回舱的再入角度很关键,如果角度太小,返回舱将会被大气层弹到太空中,无法返回,这就像石头在水上打水漂那样。如果角度太大,返回舱再入的速度过快,将会产生过高的温度,导致飞船有可能被烧毁。

返回舱以大约1.6°再入攻角进入大气层,此时速度可达7.9公里/秒。返回舱以如此快的速度在大气层中穿行,这会强烈压缩飞行前方的空气,由此产生巨大的气动加热效应,让返回舱外表面的温度升高到上千度。

为了应对这样的极端高温,返回舱外面覆盖着蜂窝状防热材料,它们在高温烧蚀后,会带走巨大的热量,让返回舱的内表面温度只有大约30℃,身穿舱内航天服的航天员不会感到有多热。

在此期间,返回舱的外面是高温等离子体,航天员通过舷窗能够看到壮观的景象。此时,飞船与地面的通信受到等离子体的干扰而中断,这就是所谓的“黑障区”,持续大约4分钟。

经过大气层的充分减速后,返回舱的速度降为200米/秒。在10公里的高度,返回舱的引导伞、减速伞、主降落伞依次打开,防热大底抛掉。在主降落伞的作用下,返回舱继续减速,直到降为3.5米/秒。在距离地面1.2米的地方,反推火箭启动,返回舱以安全速度在地面上着陆。

有些人可能会说了,为啥不让降落伞一开始就打开减速呢?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返回舱再入时的速度太快,一开始空气比较稀薄,降落伞起不到多少减速作用。

另一方面,返回舱与空气发生相互剧烈作用后,还会产生上千度高温,如果早早打开降落伞,无疑会被烧毁,根本无法让返回舱减速。只有到大气层足够稠密,返回舱的温度和速度足够低时,降落伞才能起到有效的减速作用。

最后,让我们一起热烈欢迎神舟十三号的三位航天员回家!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执买加察守但听层儿买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来自是(  )。

C

2021神舟十三号返回时间?

神州13号宇宙飞船,预计在2022年4月份左右返回地球。

据了解,神舟十三号返回时间预计是2022年4月16日前后。因为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时间是2021年10月16日凌晨,若在太空中生活6个月,时间就推移到四月份,但具体是4月哪一天回来,需要等官方最新通知。返回的时候,需要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根据返回地点的天气情况来确定具体返回时间。

神舟十三号返回舱成功着陆,欢迎航天员回家!

刚刚,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柴雅欣报道 春暖花开,英雄凯旋。在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183天后,“太空出差三人组”已经踏上返回地球的路,即将着陆到家。

进驻天宫、太空漫步、天宫授课、太空过年……在轨的180多天里,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创下多个“首次”:首次太空跨年、首次在太空过春节、首位进行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首次在轨通过手控遥操作完成货运飞船与空间站对接、首次在轨驻留长达6个月……如今载誉回家,他们一路上要经历哪些挑战?过程中有什么精彩看点?

“飞船从空间站撤离后,首先将绕地球飞行5圈,每圈用时大概1.5小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回收试验队总体设计师刘庆博告诉记者,大约7.5小时后,返回舱与轨道舱开始分离,随后经过返回制动、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前调整姿态、进入大气层后采用升力式控制、弹伞舱盖开伞、抛防热大底、推进剂排放、反推发动机工作等过程,最终返回舱实现平稳着陆。

值得关注的是,神舟十三号不仅是目前我国在轨驻留时间最长的飞船,还将成为返回速度最快的飞船。此前,神舟十二号返回时绕飞地球11圈,历时一天多;而神舟十三号将首次实施绕地球5圈的快速返回方案,仅需几个小时。

“飞船绕飞地球是为了等待返回时机,同时地面还需要在这段时间进行参数注入和策略制定等准备工作。”刘庆博说,通过对飞行任务事件进行合理裁剪和调整,压缩操作时间使绕飞减少到5圈,不仅提高了返回任务执行效率,而且让航天员返回体验更加舒适。

飞船首次快速返回,对空地协同联合搜救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东风着陆场搜索区域达数万平方公里,有戈壁、沙漠、盐碱地、水域等多种典型地形地貌,搜索难度大、横跨范围广。为应对极具挑战的快速返回模式,神舟十三号搜救回收地面分队在6个月前就投入了回收任务的桌面推演和专项训练。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即将返回地面,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搜救分队联合其他搜救力量,在东风着陆场展开了针对性的训练演练,全力保障三位航天员顺利回家。(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第三步任务目标。2021年以来,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已成功实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5次飞行任务,神舟十三号飞行任务是第6次,也是这一阶段的最后一次。

来源:新华社、央视新闻、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我国神舟1号到7号分别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射?

神舟一号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新型长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次日15时41分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神舟二号飞船于2001年1月1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在轨飞行7天后成功返回地面。神舟二号飞船是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三个舱段组成。与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相比,神舟二号飞船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无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于4月1日顺利返回。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艘完全处于载人状态的正样无人飞船,表明中国航天已掌握了天地往返技术,并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2002年12月30日凌晨零时四十分,“神舟”四号无人飞船从酒泉起航,十多分钟后成功进入太空预定轨道。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进行的第四次无人飞行试验,也是“神舟”飞船在无人状态下考核最全面的一次飞行试验。2003年10月15日九时许,“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从酒泉起航,是我国首次载人航天.2005年10月12日九时,“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承载两名航天员从酒泉发射升空.5日后返回.2003年10月15日参考资料:http://news.sina.com.cn

几月几月载人航天飞船准确答案

神舟七号于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04秒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航天员包括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名宇航员。

神舟13在天上呆了多久?

神舟13号飞船在太空上呆了大概三个月左右,于2022年六月份落到太原航空场

杨利伟在太空飞行时历时几小时,于哪月哪日在什么地方着陆,

杨利伟驾乘“神舟”5号飞船进入太空,绕地球14圈,行程60万公里,历时21小时23分,圆满地完成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2003年10月15日9时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将中国第一名航天员送上太空。飞船经过绕地球14圈以后,于16日6点23分在内蒙古阿木古郎草原安全着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