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集团什么时候分红(股票东方集团前为什么加xd)

股票东方集团前为什么加xd

xd是exitdivident的缩写,是指除息的意思;表示这个股票当日除息。

东方集团控股是国企吗?

不是国企。中国东方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中国东方集团」)是一家在百慕大注册、香港上市的控股公司,旗下主要控股持有的附属公司为津西钢铁集团;中国东方集团在2004年3月2日于香港联交所主板正式挂牌,旗下主要控股实体公司津西钢铁集团,其业绩在过往多年来一直稳步发展,当时上市所筹集到的资金主要全部投放在实业发展,包括在2006年投资人民币24亿元建设的H型钢生产线,当时属全中国最先进科技的大型H型钢生产线设备。

东方集团的历史最高股价是多少?

除权后历史最高价为98.5最低价为10.64元但是不算除权对价格进行复权历史最低价的时候是2006年7月的18.58最高则是182.12现在的股价是73.14实际上现在的价值就是相当于原来2006年发行后的73.14

管理层持股比例怎么计算?

交叉持股是指在不同的企业之间互相参股,以达到某种特殊目的的现象。它的一个主要特征是,甲持有乙的股权;乙持有丙的股权;丙又持有甲的股权……,在牛市行情中,甲乙丙公司的资产都实现了增值,意味着它们所持有的别的公司股权也在升值,进而又刺激自身股价上涨,从而形成互动性上涨关系,也形成了泡沫性牛市机制。之所以要讨论交叉持股的问题,是因为在目前的牛市里,这类群体的表现足以令我们不能等闲视之。持股增值的根源是在适当的会计准则下,标的企业的资产价格膨胀所引起的资产重估。资产价格的膨胀则有两种原因,第一种是由中国目前的宏观经济所决定的---大量过剩资金滞留资产市场,使得房地产、股票等资产价格出现了大幅上涨。另外一种原因,则是被参股企业由于经营环境改善使得利润或资产大幅增值,从而使参股企业间接受益。说到底,股权增值是一个间接增值的过程,也是虚拟资产增值的最后一个环节,所有实体经济以及虚拟资产的增值最终都会反映到股权增值上来。因此,股权增值是泡沫最终产生的结果,它是最容易被无限放大的泡沫,当然它也是最虚弱的、最容易破灭的泡沫。资产价格的膨胀是有序的,它的发展脉络也是可以追寻的。一般来说,由贸易顺差以及汇率升值所导致的流动性过剩,会直接引致资产价格的上涨,最为明显的是房地产、储蓄类金融资产以及艺术品,但是前两者比较容易反映到资本市场上来,房地产和金融类资产价格的上涨,会使得其影子资产---股票进行上涨,进而使持有这些资产股权的企业实现了股权增值。而像艺术品这类资产则没有相应的虚拟资产来对应,因而对上市公司来说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交叉持股的起源及发展相互持股最早开始于日本的阳和房地产公司事件。1952年该公司被恶意收购,从而引发了三菱集团内部结构调整。1953年,日本《反垄断法》修改后,出于防止被从二级市场收购的需要,三菱集团下属子公司开始交叉持股。从此以后,交叉持股在日本作为一种防止被收购的策略而大行其道。在上个世纪50年代,日本企业还把相互持股作为跟银行保持密切关系以获取资本的一种策略。相互持股发展的第二次浪潮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外国投资自由化阶段,这个阶段美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大举向日本进行FDI,尤其是闯入了一些日本企业的优势领域,比如汽车行业。丰田是第一家运用相互持股策略来防止被外国企业恶意收购的公司,之后,日产、五十铃、日野、大法等汽车公司也采取了同样的策略。交叉持股显然达到了防止恶意收购与加强银行与企业之间关系的目标,但也有很强的副作用,那就是削弱了股东对企业管理层的控制。但无论如何,交叉持股使得日本的上市公司在资产重估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资产重估发端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当时日本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导致了货币过量供应,期间还伴随着日元升值,流动性泛滥促使国内资产价格迅速膨胀。流动性催生了日本股市泡沫,而交叉持股概念又助推了股市走向泡沫性牛市的巅峰。2、泡沫的破灭由于日本上市企业大量交叉持股,使得实体资产价格膨胀最终传导至资本市场,形成了大量的泡沫。交叉持股使得相关企业在牛市中涨幅巨大,三菱重工和新日铁在1987-1989年的三年大牛市中,远远跑赢了日经指数。然而,因交叉持股泡沫膨胀式的上涨不是以价值为驱动的,并且相互之间形成了环环相扣的链条关系,在上涨过程中如果其中有一家公司掉链子,意味着行情可能会形成“多米诺骨牌”式的下跌。同理,泡沫性牛市中交叉持股的互动性上涨总会有个头,一旦上涨机制被破坏,可能是流动性匮乏,也可能是企业利润不能支撑其增长,则意味着即将发生的是群体性下跌,这就是泡沫的破灭。日本从1990年开始进入了长达10年的熊市,其中交叉持股就是罪魁祸首之一,多米诺骨牌式的下跌使得股市陷入了一个悖论,猛烈下跌的结果是带来了更猛烈的下跌,使得股市资产大幅贬值。中国的会计准则对于交叉持股的影响会计准则对于交叉持股或者参股企业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它决定了企业是以何种方式享受股权投资带来的收益。日本的会计准则决定了日本企业只能以分红和出售的形式享有这种投资收益,二级市场的波动不能直接体现在企业盈利中,中国在实施新的会计准则之前也是这种情况。在股权分置改革以后,大小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少数股东更有动力监督企业良性发展,并且随着会计准则的更改,其限售股份的价值将体现在财务报表中,这就引发了股权投资重估的进程。1、新会计准则对交叉持股的相关规定根据新的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将分为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方式计量。在长期股权投资中,对企业有控制权以及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的股权都将以成本法计量,否则将以权益法计量。根据我们统计的数据来看,这也就意味着相当多的上市公司交叉持股股权将以权益法计量。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时以成本计量,期末按照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进行后续计量,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按照这一规定,上市公司进行短期股票投资的,将不再采用原来的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量,而将纯粹采用市价法,此举将使上市公司在短期证券投资上的损益浮出水面,也就意味着这些交叉持股公司面临价值重估机遇。2、新会计准则下最佳股权安排根据新的会计准则,上市公司对于其股东地位可以做出最有利的安排。对于相对和绝对控股股东来说,股权投资将会是长期的,这部分股权以成本法计量,控股公司的收益或分红将会合并到企业报表中,这是其分享投资股权的一般方式。而对于少数股东来说,享受企业分红可能并不是最好的方式,最好的方式是把股权投资这项放入交易性金融资产或者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部分,这样不但可以获得股权投资收益享受股东权益增值和分红(同股同权),而且二级市场的价格变动也能够体现出来,以获取双重收益。沪深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的现状1、交叉持股情况非常普遍,尤以参股金融企业为甚目前沪深上市公司交叉持股情况非常普遍,具不完全统计,沪深上市公司交叉持股为340例,上市公司参股银行361例(上市及非上市),参股保险公司68例(上市及非上市),参股综合类券商270例(上市及非上市),参股经纪类券商8例,参股信托公司68例(上市及非上市),参股基金管理公司20例。沪深上市公司交叉持股和参股的情况不同于日本,日本企业更多的是集团内部子公司相互持股,并且多是银行持股企业比例较高,而企业持股银行比例较低。中国银行(行情论坛)业的股权多在企业手中,其中只有少数金融类企业(如保险)参股银行,而且从其他金融企业的情况来看也是如此,这是由于中国金融行业的监管所导致的。而且还有一个显著特征。中国参股银行的企业持股比例都非常低,大部分不到1%,而且多在0.1%以下,仅有平安持有浦发银行(行情论坛)4.52%的股权以及东方集团(行情论坛)持有民生银行(行情论坛)4.71%的股权比例比较高,这点和日本企业动辄持有银行4%、5%的股权不同。虽然如此,因为这些企业的股本本身也比较小,因此这些股权已经足够对上市公司产生巨大的影响。相对于银行来说,企业对证券、保险企业的参股比例要高得多。虽然大部分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并未上市,这部分股权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将以成本法计算,但这些金融企业处于高速成长期,因此参股这些金融企业的上市公司会获得较高的资本增值,其投资收益率体现在财务指标上就是净资产回报率。而一旦股权转让或投资标的实现上市,这部分股权计入投资收益的话将会大大提高其每股收益。同理,投资于其它优秀企业的上市公司也是这种情况。2、大量参股金融企业使泡沫化更严重中国现行的会计准则以及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特征,使得股权投资比日本更加泡沫化。金融类企业是资产重估的根源,也是泡沫产生的根源,而沪深上市公司持有大量的这类股权,因此这种泡沫反映在证券市场上就是参股金融企业的股价大幅攀升,而且相当多的这类企业基本面都比较差,仅凭借金融股权就乌鸡变凤凰。可以预见到中国证券市场金融股权的泡沫才刚刚开始,因为金融企业上市潮才刚刚开始,还有大量的证券公司、保险公司、银行、信托等企业等待上市,这些金融企业的股权最终都将会演变为证券市场的泡沫。如何选择交叉持股公司对于交叉持股公司的选择,我们看好四类投资标的:第一类:关注本币升值背景下持有金融公司的股权,比如持有储蓄金融、券商和保险股权的上市公司。第二类:持有具有资源重估机会的公司股权的上市公司,比如稀有金属、石油、煤炭等等,这类公司具有比较强的议价能力,所以其股权可能在资产市场中具有较大升值空间。第三类:持有优质公司股权的上市公司。第四类:持有即将上市公司股权的上市公司。在选择这些公司的时候,最重要的是看上市公司的会计政策里会计科目是如何处理的。总的原则可以用一句话来概况,即“控股股权成本计量,参股股权公允价值计量”,这样既可以保证控股股权获得长期资本增值和企业分红,也可以保证参股企业享受企业分红和二级市场价格上涨的双重收益。当然,不能脱离企业的基本面单独看股权投资,在选择投资标的的时候还是要在这个主题背景下筛选基本面较好的企业。

新华保险现在有多少分公司和有多少家股东?

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8月,是一家全国性大型保险公司。公司总部设于北京,在全国有34家省级分公司、181家中心支公司、15家支公司、1018家营销服务部,搭建了几乎覆盖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的机构网络,并不断向郊县延伸。公司内外勤员工超过27万人。经营的产品体系涵盖传统保障型产品、分红类产品以及理财功能较强的万能和投连产品。截至2008年12月底,新华保险资产总规模超过1600亿元。2000年,公司向外资增发新股24.9%,在行业内率先实现资本国际化。股东包括隆鑫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东方集团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12家国内大型企业和苏黎世金融服务集团等3家国际知名金融机构。

上海电气和东方电气哪个适合做长线?

我个人观点从长线价值投资分析上海电气更加适合;

理由如下:

(1)从行业分析:

上海电气所属行业通用设备制造业,A股里面总共有共134家,而上海电气属于行业龙头,占据市场份额巨大,能保持公司营业额已经业绩方面得到长期的保证;上海电气在行业中真实的龙头地位,营业收入184.4亿全行业第一,净利润高达35.36亿,高收入高增持,长期个股必须有业绩支撑才有具备价值投资!

东方电气所属行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与上海电气相同行业;总资产远第一上海电气,营业收入也远低于上海电气,各方面排名落后于上海电气;因为上海电气是属于行业中的龙头企业,比东方电气在行业中有一定强的地方,上海电气长期有优势; 从行业来讲上海电气属于行业龙头,成长性高盈利能力强,明显优势东方电气

(2)从技术面分析:

上海电气从技术面看明显已经在构筑长期底部区域,底部构成有有望启动主升浪,目前公司策划资产重组,主力有望借助公司利好启动一波大幅主升浪。各大均线已经被修复,趋势明显的形成了上涨趋势,箭在弦上待发。

东方电气从技术面看完全弱于上海电气,东方电气明显的处于下跌趋势之中阴跌状态,明显没有超大资金抵抗;各大均线还在形成压力位,而已没有超大资金的拉升之下东方电气是难于修复前期跌幅,很难有大的行情出现。

从技术面分析上海电气明显强于东方电气,一目了然的优势。

(2)主力追踪

股票的好坏看看里面有没有超大资金潜伏就是最重要的,股票的涨跌必须是要靠超大资金的推动,只有潜伏超大资金股票才有希望启动一波主升浪行情,获取长期利润。

上海电气从上图可以看出不断有机构资金增持,第一季度机构再度增持7508万股;从股东数量从2015年6月后股东数一直减少,证明散户们都出*,主力在暗中低吸筹码;从分散到集中,目前股东数是32.76万,户均持股4.49万股,筹码已经非常集中,具备中长线投资的潜力。

东方电气从主力追踪看出,目前股东数与户均持股数量都是在减少,主力手中筹码还并不集中在主力手中,明显筹码还分太散了。筹码集中度是分散的,加上机构持股情况来看,都是一些小机构在买入,小机构是激不起一波大幅主升浪的,东方电气想要启动主升浪必须还要在二级市场继续收集筹码才行。

从两票主力资金情况看明显的是上海电气优势,筹码已经基本掌握机构手中!

通过以上行业、技术面、主力资金情况分析得出结论上海电气处于行业龙头业绩长期稳定,技术面上涨趋势,流通筹码已经掌握机构手中,主力完全控盘等从这些方面明显强于东方电气,所以我个人长期看好上海电气。

分红公告一般在什么时间公布?

上市公司分红公告一般在股东大会后公布。

盈利的上市公司在公布上一个结算期企业经营情况报告(季报、半年报、年报)时,会公布预分配草案,然后企业会公布股东大会召开时间和会议议程,在召开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分配方案后,公布公司股权登记日和除权除息日,实施分红派息。

最好的基金公司的股票代码有那些

富国天惠,诺安灵活配置,富国天源,新华优选成长,富国天成,大摩资源优势,东方精选,嘉实优质企业,嘉实主题,国投瑞银稳健增长,嘉实增长,华安宝利配置,广发策略优选,鹏华行业成长,信诚盛世蓝筹,广发核心优选,大成景阳领先,易方达中小盘,嘉实服务增值,鹏华普天收益,兴业全球视野,金鹰中小盘,华泰柏瑞价值增长,银河银泰,华夏优势增长,泰达红利成长,南方优选价值,华夏复兴,银华富裕主题,新华优选分红

京东方分红派息2021?

东方2021分红派息如下:

1.A股股权登记日为:2021年6月3日,除权除息日为:2021年6月4日。B股最后交易日为:2021年6月3日,除权除息日为:2021年6月4日,股权登记日为:2021年6月8日。

2.分派对象为:截止2021年6月3日下午深圳证券交易所收市后,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分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结算深圳分公司”)登记在册的本公司全体A股股东;截止2021年6月8日(最后交易日为2021年6月3日)下午深圳证券交易所收市后,在中国结算深圳分公司登记在册的公司全体B股股东。

3.此次委托中国结算深圳分公司代派的A股股东现金红利将于2021年6月4日通过股东托管证券公司(或其他托管机构)直接划入其资金账户。

B股股东的现金红利于2021年6月8日通过股东托管证券公司或托管银行直接划入其资金账户。如果B股股东于2021年6月8日办理股份转托管的,其现金红利仍在原托管证券公司。

新华保险和平安保险那个好

您这个为题的提法有有问题。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国寿企业规模最大,其次是平安,后面还有太平洋,泰康,太平等等很多保险公司,这是从企业规模上来讲。新华公司成立较晚,96年成立的,民营股份制。现在13年的历史,可以说发展最快了。股东包括苏黎世金融服务集团、隆鑫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上海亚创控股有限公司、东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15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现在的股东还是这些吗,我说不清楚了。今年2大事情必须交代:1、今年新华的保费首次进入前3,也就是十三年的公司和几十年的公司开始进行同行列了(这交代的是不是不很清楚?)人寿、平安、新华,这样排名明白了吧?2、中央汇金公司入股新华,那是啥公司呢?其实是***下设的金融职能公司,以公司的名义调整中国金融。对了,这个苏黎世金融服务集团:新华是中国“保额分红”的先驱,公司发展的快我觉得于此很大关系,保险行业有个顺口溜-人寿的品牌,平安的人才,新华的产品。可见一斑啊!那保额分红呢,也源于这家公司——苏黎世金融服务集团对中国有坚定的信心,我们期待用我们的全球知识和资源,造福中国百姓,促进中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1993年,苏黎世保险公司成立了北京代表处,我们是第一家在中国设立代表处的欧洲大陆保险公司。现在,我们在北京及上海均设有代表处。2000年,苏黎世通过战略性投资,入股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1,向进驻中国市场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了进一步落实苏黎世对中国市场的承诺,我们已将所持有的新华人寿的股份由10%增加到20%。1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全国性大型股份制专业寿险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各类人寿保险、健康保险,养老金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业务等。您的问题是哪个好?都好。记得上面说的顺口溜吗?平安啊,在中国的保险业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非常巨大,很多保险公司的老总、中层等等都是平安跳槽过来的,其实就是平安养出来的。新华的保额分红,真的有非常大的优势,说的罗嗦了,估计你看到答案也不能细看,我进到认真回答的程度就行了,就到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