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持仓什么意思(持仓是什么意思啊?)

持仓是什么意思啊?

"持仓"是指投资者在特定时间段内拥有的证券、资产或产品的数量和价值。它是指投资者已经购买但尚未出售的证券或其他金融资产。

持仓通常与股票、债券、期货、外汇等金融工具有关。投资者购买这些金融工具后,会持有它们一段时间,直到决定出售或以其他方式处置。

持仓的数量和价值可以用来衡量某个投资者所持有特定证券或金融资产的规模。它对投资者来说是重要的参考数据,可以用于评估投资组合的风险和回报,并进行决策和战略的制定。

持仓也可以被用来指代投资者在某个特定资产中的持有头寸,以及在期货或衍生品市场中的多头或空头头寸。

总之,持仓是指投资者在一段时间内所持有的证券、资产或产品的数量和价值,它是投资者投资组合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货持仓量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持仓量是场内开仓后未平仓的合约数量(手),以前交易的计算方式是双边,也就是我开一手,你开一手,则显示为一个两手,实际上单边看的话就一手。后来交易所针对持仓计算方式进行了改动,现在行情软件上面看到的都是单边计算的,因为多头数量和空头数量必然是一样的。在新的规则下我们能看到持仓量以及盘中的成交明细会出现单数的情况,以前双边计算持仓量的时候都是双数,当然这个只是一种计数方式,讲这么多也是为了后面方便理解不同时期持仓量的对比(保证口径一致性)。

不同于股票上市后股本基本稳定(除了后续的增发等融资外),一个期货合约自上市首日起持仓量就是不断变化的,常规的变化规律为新合约开盘后持仓量逐渐增加,在距离合约到期一两个月的时候持仓量达到最大,然后就开始不断降低,少量的持仓合约进入交割月,进入交割月后少部分参与交割另有大部分进行了平仓。这就一个合约持仓量的变化特点,和人生的轨迹非常类似,从新生到壮年,最后衰老。虽然看似每个合约的轨迹大致差不多,但是持仓量的大小以及峰值出现的时间点造就了不同合约间天差地别的表现。我们分析持仓量也就是关注这些与众不同的持仓量变化情况,有异动则说明未来有行情出现。

持仓量巨大而仓单很少甚至没有,这种*面说明现货市场紧张或者当前期货价格比现货低很多,现货商在期货市场无利可图。这个时候做多风险极低,相对应的潜在收益是巨大的。我们知道最后期货进交割月是要交割的,虽然我们大部分人是不会参与交割,但是组织资金应该是比组织现货容易很多的,持仓大的合约本来就具有天然多头的优势,当多空双方临近交割月的时候心态是不一样的,一个手上大把的资金,甚至可以去市场上拆借短期资金,而空头只能费力去组织货源,当发现现货市场货源有限甚至没有所谓便宜货的时候,空头心理是崩溃的,军心不稳下会不断有叛变的空头离场,盘面表现为减仓大涨,直到价格达到现货交割有丰厚利润的时候才会停止,此时多头已经开始获利离场,之前的空头早已巨亏砍仓。

另一种情况是持仓量不高,但是仓单数量巨大,如果再碰到合约有非常严厉的限仓规则(比如红枣,之前炒作过分,交易所加强了限仓措施),那么多头面临的是天量的仓单,价格在高位撑得越久仓单增加的也会越猛,最终多头无力接下大量仓单,只能丢盔弃甲夺路而逃。

当你在众多的品种中用技术分析选择的品种,会发现明明差不多的图,为什么有的走成了震荡,有的走成了单边,越是单边的品种,越是没有所谓的标准定式的图形。当遇到这些困惑的时候,不妨换个思路,比如去关注市场主力的资金动向。有人可能会说我也不认识什么机构的人怎么知道主力的操作呢?

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看盘面的持仓量,单独看合约的持仓量可能看不出来什么,当你把过去几年该合约的持仓量放在一起时,你会发现好玩的事情来了,出大单边行情的品种持仓量往往提前就开始大幅增加突破季节性的持仓量上限。虽然期货和股票有一定区别,但是主力建仓的思路也是一样的。有个事情发现没有,越是行情大的品种,单边走势过程中多空的矛盾越大,结合看下当时市场的基本面分析等主流言论,主流的观点往往和行情运行方式是反的。

主力大部分情况下与市场观点是反的,因为大部分人的分析结论是错的,这造成了大行情持仓量能快速增加,观点的冲突使得多空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多,直到出现一方认输甚至是反手。有句期货市场上的名言:多头不死,空头不止,大行情往往要打爆一方,最后因为没有对手盘而突然反向大K线结束。

不管是技术分析还是基本面分析,有一个比较好的分析方式,那就是多种分析方式结合在一起成功率会更高。网上大部分给出的持仓量用法是结合成交量来使用的,这个也是具有一定操作意义的,其实我们自己还可以想出很多种组合出来。多因素分析法是个有效的分析工具,如果以后能掌握这种思维方式这篇文章也算没有白看,哈哈。

看期货的持仓排名有用吗?

我遇到过很多次,有人问我对期货持仓排名的看法,我也发现,不少人看持仓排名会影响到自己的交易方向或者头寸,对此我总是回答说,持仓排名没有参考价值,不作为交易的依据。我的理由是什么呢?对此,我想先讲一个我在外企的故事,再回过头来讲这个持仓排名。

几年前,我曾经在某外资汽车镜生产企业做采购经理,在入职了一段时间以后我发现该企业的一个问题,生产部门是一个比较强势的部门,生产流水线上的工序QC(用来控制生产过程中质量,避免将不合格品投入下道工序中去)是归属于生产部门管理的,质量部门主要负责原材料检验以及最终成品的检验以及一些巡检抽查工作,甚至于某些成品的终检就是生产部门负责的,为什么不把这些工序QC也统归质量部门管理呢?后来生产总监是这么说的,如果把这些工序QC也归到质量部门管理下,那么整个生产流水线的节奏和速度怎么保证?——公司总经理也下不了这个决定,于是我这个采购经理就悲催地成了替人背黑锅的,我很多次直觉上就觉得生产部门把一些自己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归到了原材料的缺陷上去了,以此躲避自身的管理责任并诿过于他人,而我也相信,生产部门的报表一定经过了某种程度的修饰涂抹。

在某次公司例行管理上又被生产部门投诉而质量部门却闷声不响之后,我决定不能继续坐视下去了,一定要做点什么才行,可是数据很可能是经过了改造的,我该怎么办呢?思考良久,我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相关性分析。通过SQE的协助,我找到了所有的生产日报表,然后把报表上的质检数据统一整理到一个excel表格中,然后我看到了这样的一个反映原材料缺陷率的图表:

公司生产两种2mm厚度的汽车后视镜,一种是平面的,一种是曲面的(可反射范围更广,经过了热弯工艺变成曲面),而它们使用的原材料2mm浮法玻璃是一样的,没有区别。

仔细看上图,首先很奇怪的一点,同一种原材料,不可能出现两种缺陷率,在平面镜生产时是低缺陷率(几个百分点),而在曲面镜生产时是高缺陷率(比平面镜的原材料缺陷率平均高了13个百分点),这在逻辑上完全无法解释。

然后,我继续做相关性分析,看某数据(比如图中蓝色曲线)的涨跌之后另一个数据(如红色曲线)的跟随概率有多少来当作相关度计算,我计算下来的结果是,它们的相关度是43%(如果是50%意味着完全不相关,如同抛硬币的正反面是50%概率一样,是随机的),相关性很差。既然是来自同一供应商的同批次的原材料,为什么相关度却这么差?这同样难以在逻辑上解释得通。

接下来,我以生产部门自己把质量缺陷的归类统计数据来做对比(scratch数据代表生产部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最主要的缺陷),先看平面镜的原材料缺陷率和生产缺陷率对比,结果如下:

很容易看得出来,这两条曲线的相似度很高,计算得出的相关度百分比是83%。

然后再看曲面镜原材料缺陷率和生产缺陷率的对比:

它们的相关度是100%!哇哦!

我还记得,那天是双休日在公司加班把这个分析做了出来,看到这些图表时我难以抑制情绪,长久以来的郁闷一扫而空,忍不住大笑起来。

也许你还不明白这么高的相关度意味着什么,简单解释下,一种原材料的缺陷率,是供应商出厂时就已经决定了的,无法更改(当然随储存时间会有变化),也不会因为生产过程怎么样而产生变化,因为生产的缺陷率和原材料的缺陷率理论上完全不相关,前者的决定因素可以是操作工人、检验标准、工艺过程、设备等,但唯独不可能是供应商。因此,它们的高度相关,只能意味着一件事,那就是工序QC把生产缺陷率调剂到了原材料缺陷率上了,或者也可以理解成,工序QC没有正确区分原材料缺陷和生产缺陷;而平面镜的相关度83%很可能是因为它本身缺陷率不高,调剂的愿望程度相对有限,而在曲面镜高缺陷率下,调剂的愿望极其强烈——诿过于人,于是就有了奇葩的100%相关度!

借用上面这个故事,我自己总结得出的一些看法是:

相关性分析是非常有用的一个分析工具,在一定的数据统计基础上,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厘清因素之间究竟是否存在逻辑上的一致性或相关程度。

无论数据经过了怎样的造假掩饰,建立在坚实逻辑基础上的数据分析,应当都能发现这些造假掩饰,这是因为,它只能做到部分数据的篡改却不能覆盖100%的数据,那样必然和事实完全不符,于是这些篡改的数据和未篡改的数据在逻辑上必然导致矛盾和不可调和。

好了,现在回归本篇文章的主题,持仓排名为什么没用?其实我在刚开始交易没多久,就已经注意到了这个数据,于是我自己曾经针对这个持仓排名做了相关性分析——持仓排名和期货行情之间的相关性。

在连续采样统计了2个月的玻璃持仓排名数据以及对应的玻璃期货涨跌统计,最终计算得出的几个相关度:

交易所给出的数据是前20的持仓排名,包括多头和空头,把它们的多空持仓量之比的变化对照当天期货涨跌,相关性偏低(41%),无明显参考价值。

即使缩小到排名前5的多空持仓对比,其和行情的相关性也一样偏低(53%),然后即使该对比数据和后一天的行情做相关性,也一样偏低(61%)。

在当时的统计时段内,由于排名前20的多头和空头的持仓占总持仓量的比例大约在50-60%左右,意味着还有相当一部分持仓(40-50%)没有出现在持仓排名中,于是我考虑将前5的持仓量排名与总持仓量之比的变化来和行情做相关性,结果出现微弱的负相关性(37%),也就是说,排名前5的持仓量的增减仓,反而成为了一个微弱的反向指标。

*说明下:当时的统计时段内,持仓排名前5的差距没有像现在这么大,现在排名第一的持仓量常常大幅度领先于其他次一些的排名的持仓量。

好了,总体的结论就是,持仓排名的变化无甚参考价值,不足以作为交易的一个依据(更谈不上分配决策权重了)。那么也许就有人产生了疑问,如果持仓排名是无用的,那么资金的博弈因素是否要放弃考虑呢?我的答案是,资金博弈分析是有点用的,只不过并不需要建立在这个持仓排名的数据上。

现在,写到这里差不多了吧?还早,至少还可以作一些重要的延伸思考和联想:

我们接触到的信息,越是获取难度很低以及公开程度很高的,参考价值就越低,比如本文涉及的持仓排名数据

除非你能找到一些隐含的变量或者找到某种特别的方法来分析公开的数据并以坚实的逻辑作为基础,才能具备一定的优势

尽管我自己不考虑持仓排名,但是从去年3季度以后的FG801持仓排名来看,我注意到很多次情况下,排名第一的多头或者空头成了反向指标,比如永安席位曾经一段时间内盘踞在空头第一持仓量,却好几次上涨中平空,下跌中加空,典型的追涨杀跌,你要是以永安的持仓作为交易依据,那你很可能悲催地成了亏货,后来出现在排名第一的中信、华泰等席位,同样多次呈现出反指的特色,我只能说,这太有意思了!——所以上文中提到的37%弱反向指标,不是没有道理的。

如果行情是没有受资金情绪影响的,那么原则上持仓排名变化应该和行情涨跌无关,而如果某段行情是资金情绪影响下的,那么资金有强力的意愿会隐藏自己的持仓(比如隐藏到不出现在前20排名内),不管是哪种情况,持仓排名都没有什么参考价值。

作为反例,我曾经看到的一个报道说,某次大咖林广茂(在他在超级棉花牛市中大赚以后)在采访中公开了自己的棉花持仓方向,然后被叶大户针对了,最后的结果据说是两败俱伤(只能是坊间的传说了,无法证实),同样很有意思的是,在2016年曾经出现在排名上方的螺纹空头持仓好几十万的混沌席位,最终被打得比较惨,这就好比,战争中的某一方将自己的底牌暴露在所有人的面前,这样做的风险是不是太大了?——你现在找不到混沌在黑色系品种上的持仓信息了,已经消失了好久了。

关于持仓排名的分析以及相关分析思考,本文似乎也就可以这样结束了。不过,对于有志于交易的你我,怎么能满足于这种程度的有限思考呢?至少我们还可以做其他的一些联想:

假如别人的持仓信息是没有参考价值的,那么那些粉丝众多的微博大咖的观点,是否有参考价值?

那些经济学家们公开发表的观点(以宏观为主)是否有参考价值?

期货界大咖们的多空观点,是否有参考价值?

现货行业内的专业人士的观点,是否对你有参考价值?

    ......

对这些问题,我自己的回答是,第一个问题,没有参考价值,甚至某些程度上更像是反指,将来会另写一篇文章,从另外一个有趣的角度去谈论这个问题,题目暂定为《不可能的三角》好了。对于第二到第四个问题,我自己的答案是,没有太多的参考价值,至少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大,将来可能会另写一篇文章,题目就叫《你的交易信心从何而来》。

最终我自己的感受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无法依赖他人来帮助自己做出正确的决策,我所能依靠的,只能是自己,也因此,我更容易赞同的一句话,那就是:

交易注定是一个孤独者的游戏

你只能自行探索,披荆斩棘,勇往前行!

期货持仓明细什么意思?

期货中成交明细中代表的意思分别是:

1、最新:代表在不久前成交的最新价格。

2、现手:代表最近成交的数量。

3、总手:指的是在当天成交的总手数。

4、持仓:代表还没有平仓的买卖双方总共的持仓数量。

5、日增:就是和上一个交易日相比,所增加的持仓数量。

6、外盘:代表已多头主动成交的数量。

7、内盘:已空头主动成交的数量。

8、结算价:就是指在当天成交的平均价格。

9、昨结:就是指昨天的结算价。

期货交易中持仓里的“义务仓”是什么意思?

个股期权里的吧?期货里不分这个。股票期权可分为权利、义务两类,前者是你买入的期权让你有权力按约定价格买入、或卖出股票,但也可以放弃这个权力不执行。后者是你卖出的期权、获得了收益,但同时对应着必须按约定承担的义务,即接受别人按约定价格买入、或卖出股票。

期货中“持仓量”是什么意思?

你好,期货持仓量是说投资者拥有某个合约的未平仓合约总量。持仓量等于该合约未平仓的多仓和空仓之和。值得指出的是,未平仓合约中,多仓总量与空仓总量总是相等的。持仓量有某类产品单个合约持仓量、所有合约持仓量、某个商场各种产品所有合约持仓量之分。在国外存在期权的情况下,持仓量的核算还包含期货期权所对应的期货合约数量。  期货持仓量的概念类似于股票的流通盘。当合约首日挂牌交易时,该合约的持仓量为零。若只有投资者A看涨和投资者B看跌,则他们会在一起认同的价格上分别开仓买入和卖出等量合约,成交后,该合约就有了相应数量的持仓量。股票流通盘在送配或增资前是坚持不变的,但期货合约持仓量在交易期间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跟着更多投资者参加看多和看空的队伍进行交易,持仓量会不断增加;而当亏损的投资者止损平仓和获利的投资者套现平仓时,持仓量会逐渐削减。风险揭示:本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作出决策,不构成任何买卖操作,不保证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请注意仓位控制和风险控制。

期货整数倍持来自仓什么意思

合约手数的统计。根据查询期货整数倍持仓相关资料得知,租或期货整数倍持仓意思是市场清型毕上投资者持有期答芹货合约的手数的统计,个人投资者持仓量最低必须是1手的整数倍。

期货交易中的持仓量是什么意思?

期货交易中的持仓量是指投资者持有的期货合约数量。持仓量反映了市场上买方和卖方的实际交易量和意愿,通常用来评估市场趋势和市场风险。

在期货交易中,投资者根据自己对市场行情的判断选择建立多头仓位(认为市场将上涨)或空头仓位(认为市场将下跌)。

在持仓量数据中,多头仓位和空头仓位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上对于涨跌方向的看法,而持仓量的增加或减少则反映了市场上的情绪和需求。

投资者可以通过持仓量数据分析市场走势和市场风险,并根据自己的投资策略进行相应的交易。

期货持仓量是什么意思

期货有人买就必有人卖,买卖双方都是开仓,持仓量增加,一方开仓一方平仓,持仓量不变,双方都平仓持仓量减少。国内三家商品期货交易所,持仓量是双边计算,中金所的股指和国债是单边计算。

期货中的持仓量是怎么形成的?

期货持仓就是多空双方开仓持有合约尚未平仓,这样就形成了持仓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