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哪项是十二经别的主要功能是(中医的12经络有哪些名称?)
中医的12经络有哪些名称?
手少阴心经 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 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 足太阴脾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十二经别的生理功能,主要是
BCD解析:十二经别,是从十二正经别行分出的、深入躯体深部、循行于胸腹及头部的重要支脉,多分布于肘膝、脏腑、躯干、颈项及头部,故可加强十二经脉表里两经在体内的联系(B对);可加强足三阴经、足三阳经与心脏的联系(C对);可加强十二经脉和头面部的联系(D对);可加强体表与体内、四肢与躯干的向心性联系;可扩大十二经脉的主治范围。加强十二经脉表里两经在体表的联系是别络的生理功能之一(A错)。
《地籍调查与测量》三.多项选择题
1.以下哪些选项是《城镇地籍调查表》内容:(D)A、宗地编号B、土地坐落及宗地四邻C、指界人身份证号码D、宗地草图2.以下哪些选项是宗地草图记录的内容:(A)A、界址线B、宗地内的地物C、界址边长D、概略比例尺3.哪些选项属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内容:(D)A、土地利用类型B、各地类面积C、行政辖区范围界线D、土地利用分布4.大、中、小城市及建制镇以上的地区测制地籍图时一般采用的比例尺有哪些?:(C)A、1:5000B、1:2000C、1:1000D、1:5005.下列哪些选项是地籍图表示的地物要素?(B)A、作为界标物的围墙B、铁路、公路及其主要附属设施C、通讯线D、城镇街巷6.变更地籍调查前准备的资料有:(D)A、基本地籍图、宗地图的复印件B、原宗地草图C、有关界址点坐标D、变更地籍调查表7.宗地图注记内容包括:(ABVDE)。A.本宗地号B.临宗地号C.宗地面积D.界址边长E.土地使用者8.采用南方CASS7.1可以实现下列哪些功能?(ABCD)A、权属调查B、权属信息的合并C、宗地图制作D、界址点号重命名9.地籍细部测量主要测量宗地的(AD)等。A、权属界限B、位置C、形状D、地类界E.坡度10.地籍细部测量的方法包括:(ABCDE)。A、解析法B、图解勘丈法C、航测法D、遥感法E、部分解析法以上只是凭感觉选的,仅作参考!要是想找这样的调查报告,可以去可问可答调查网看看!
下列哪项不是十二经别的生理功能指汽级A.加强了十二经脉在用距海中相为表里的两条经脉在体内的联系B.加强了体表与体内、四肢与躯干的向心性...
正确答案:C十二经别生理功能:(1)加强了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条经脉在体内的联系。(2)加强了体表与体内、四肢与躯干的向心性联系。(3)加强了十二经脉对头面的联系。(4)扩大了十二经脉的主治范围。(5)加强了足三阴、足三阳经脉与心脏的联系。
十二经别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十二经别有离入出合于表里之间的特点,不仅加强了十二经脉的内外关系,更加强了经脉所属络的脏腑在体腔深部的联系,补充了十二经脉在体内外循行的不足,由于十二经别通过表里相合的“六合”作用,使得十二经脉中的阴经与头部发生了联系,从而扩大了手足三阴经穴位的主治范围,加强了十二经脉对头面的联系,故而突出了头面部经脉和穴位的重要性及其主治作用。
中医的12经络有哪些名称?
手少阴心经 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 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 足太阴脾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什么是,味甘,性平入十二经,十二经指那些?
味甘是指*物的味道,而性平是说*物的*性是属于比较平和的*物类型了,而十二经简单的说就是说是说的是人体的正常的12经脉。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
唐代后期出现了“十二经”?
又加《孝经》、《论语》、《尔雅》为十二经。唐文宗时在国子学立石,刻《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十二经。此石经于唐文宗大和至开成年间刻成,今藏陕西省博物馆。
下列哪项是预防经性途径感染艾滋病的有效措施()(单选)A.坚持使用安全套B.拒绝毒品C.到正规医院拔牙D.
A虽然其他几项也对,但因为题干指明是预防因“性途径”感染的,所以选A
【历年真题】保持做题的感觉
01
1.提出“邪祛则正安”观点的医家是
A.张子和
B.李杲
C.刘完素
D.朱震亨
E.李时珍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1.A。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之宋、金、元与明、清时期。
此题属于识记类考题,比较简单,但需要比较金元四大家和李时珍的著述。李时珍著《本草纲目》成名于明代,其余四位均成名于金元时期,被称为“金元四大家”,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医学流派。其中,刘完素受运气学说的影响,强调“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能生火”之说,因而对火热病机多有所阐发;张子和主张“六气”致病,病由邪生,认为“邪去则正安”,因而倡导以汗、吐、下三法攻邪而祛病;李杲则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论点,认为疾病的发生,多与脾胃内伤有关,因而对脾胃升降理论多有阐发;朱震亨认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强调滋阴降火的重要性。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本考点需要熟悉各著名医家的主要著作和代表思想。
02
2.下列除哪项外,都体现了阴阳的互根关系
A.阴在内,阳之守也
B.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C.阳在外,阴之使也
D.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E.阴损及阳,阳损及阴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2.D。
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之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此题属于识记类考题,比较简单。阴阳的基本内容有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的相互转化和阴阳的消长平衡。选项中有四项是有关阴阳互根互用基本内容的。所谓“互根”,即阴阳每一方都以对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所谓“互用”,即相互为用,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是阴阳转化的具体体现,指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而阴阳互根互用是阴阳转化的内在依据,并不等同于阴阳转化。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本题需熟记阴阳学说的内容。
03
3.根据五行规律,脾病及肝属于
A.相克
B.相侮
C.母病及子
D.相乘
E.子病犯母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3.B。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之五行的相乘、相侮。
此题属于识记类考题,比较简单。在五行中,脾属土,肝属木,脾病及肝,反映的是土对木的抑制,是反克为病,即相侮。所谓相侮,是指五行反克,即相克的反向,是五行系统关系失去正常协调的另一种表现。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本题需熟记相乘和相侮的顺序,勿弄混弄错。
04
4.区分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最主要依据是
A.解剖形态
B.所在部位
C.阴阳属性
D.经脉络属
E.功能特点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4.E。
藏象学说之脏腑的区别与联系。
此题属于识记类考题,比较简单。选项分别列出了与脏腑相关的五个方面。而藏象学说是划分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的依据,是脏腑的部位形态不同,功能特点有别。所以区分是脏还是腑,或是奇恒之腑的主要依据是功能特点。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E。本题除了掌握划分脏腑的依据,还需掌握脏腑具体的解剖和功能特点,以防出题。
05
5.“虚”的主要病机是
A.正气不足
B.功能减退
C.抗病能力下降
D.气血亏虚
E.津液亏耗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5.A。
基本病机之虚的基本病机。
五个选项都是与人体功能减退相关的内容。“虚”的病机,主要指正气不足,是以正气虚损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应。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其余选项的内容是正气不足的表现,而非病机。本题需理解病机与表现的区别,病机是病的机理,而表现是对病机的外在反映。
06
6.急躁易怒主要与下列哪项功能失调有关
A.魂不守舍
B.髓海空虚
C.肝血不足
D.肝升太过
E.心神失养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6.D。
肝的病机之疏泄失常。
此题属于识记类考题,比较简单。精神情志活动与五脏相关。肝主疏泄,如果肝气疏泄失常,气机不调,气血不和,则可引起情志的异常变化。主要表现在肝气亢奋和肝气抑郁两方面。其中肝气升发太过表现为肝气亢奋,可见急躁易怒,心烦不寐或睡则多梦,头胀头痛等症。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本题需熟悉肝的正常生理功能和病机,尤其是肝与情志的关系,不难选对。
07
7.阴损及阳的病机主要是指
A.阴虚不足,虚阳上越
B.外感阴寒之邪,伤及阳气
C.阴液亏损,虚热内生
D.阴寒雍盛,阳气浮越于外
E.阴液亏损,累及阳气化生不足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7.E。
阴阳失调病机之阴阳互损。
此题属于识记类考题,比较简单。阴损及阳,即由于阴液亏虚而累及阳气,使阳气生化不足或无所依附而耗散。在阴虚的基础上导致阳虚,形成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的病理状态。在五个选项中,A、C两项指阴液不足所引起的阳热偏亢,阴不能制阳的病理反应;B、D是指阴寒邪盛,伤及阳气的病理反应。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E。阴损及阳,表为先阴虚,后阳虚;阳损及阴,表现为阳先虚,阴后虚。
08
8.《灵枢·经脉》所载“实则狂癫,虚则足不收,胫枯”,此为何经之别的病变
A.手少阴心经
B.任脉
C.足厥阴肝经
D.足阳明胃经
E.足太阴脾经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8.D。
经络病机之足阳明经。
09
9.“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的病机是
A.肝气上逆
B.血随气升
C.气机逆乱
D.火气上逆
E.肺气上逆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9.B。
五脏病机之肝的病机。
此题属于识记类考题,比较简单。大怒可引起肝气上逆,进而血随气逆,表现为咯血、吐血,甚则壅遏。《素问·生气通天论》:“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强调了与气逆病变最直接相关的脏腑是肝脏,血随上逆之气而冲逆于上。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本题需识记肝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病机,不难选对。
10
10.下列哪组经脉的循行均通过其经别到达头部
A.手太阳与足少阴
B.手少阴与足太阴
C.手阳明与足阳明
D.手太阳与足太阳
E.手太阳与足阳明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10.B。
十二经脉之经别。
此题属于识记类考题,比较简单。在十二经脉中,循行于头面部的主要是六条阳经,阴经循行一般不到头部,故阴经可以排除。而十二经别则不仅六条阳经的经别循行于头部,而且六条阴经的经别亦可上达于头部。选项中通过经别达到头面的只有手少阴与足太阴。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本题考查的是经别的循行,需知道经别均能上行头部,十二经脉中阴经必须通过其经别才能上行头面。
11
11.加强足三阴、足三阳经脉与心脏联系的是
A.奇经
B.别络
C.经别
D.经筋
E.正经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11.C。
经络的循行交接。
此题属于识记类考题,比较简单。足三阴、足三阳的经别上行经过腹、胸,除加强了腹腔内脏腑的表里关系外,又都与胸腔内的心脏相联系,这是经别的一个重要生理功能。十二经别的循行布散部位较广,它对阐明和分析各个脏腑与心的生理功能联系,具有重要意义,对“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的理论亦提供了一定的依据。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本题考查的是经别的生理功能中最重要的一条,应该熟记。
12
12.“天癸”的产生取决于
A.先天禀赋的充盛
B.机体元气的充沛
C.肾中阴阳的平衡
D.肾中精气的充盈
E.水谷精微的充养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12.D。
藏象之肾的生理功能。
13
13.上焦生理功能的特点是
A.若雾露之溉
B.主气之生发
C.通行宗、营、卫三气
D.元气之别使
E.主宣发肃降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13.A。
藏象之三焦的生理特性。
此题属于识记类考题,比较简单。三焦由上、中、下三个部分组成,并与内在脏腑相关。上焦的生理特点,如《灵枢·营卫生会》所云:“上焦如雾”。由于上焦部位在上与心肺相关联,主升发、宣化、敷布水谷精微和卫气等,使之布散到全身,发挥滋润作用,就像自然界雾露滋养大地一样,所以常常把上焦的生理功能描述为若雾露之溉。溉,浇灌,引申为润泽和滋养。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干扰项针对上焦向外宣发敷布的特性而设,但考生只需记住“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就可以选对了,三焦的这个特性也是常考点,需要熟记。
14
14.下列哪项是脏腑精气衰竭的表现
A.体胖食少,神疲乏力
B.体瘦能食,舌红苔黄
C.体瘦颧红,皮肤枯干
D.体瘦食少,舌淡苔白
E.大骨枯槁,大肉陷下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14.E。
望诊之望形体。
此题属于识记类考题,比较简单。五个备选项均可辨证为虚证,是脏腑精气不足的表现,只是程度与阴阳气血偏衰的侧重不同,故较容易混淆。前四者虽有气血阴阳的不足,但未致枯竭,病情较轻,如体胖食少,神疲乏力属于形盛气虚,偏于阳虚气虚;体瘦能食,舌红苔黄多为阴虚火旺;体瘦颧红,皮肤枯干多属于阴血不足,形体失养;体瘦食少,舌淡苔白多属于后天不足,气血亏虚。唯有大骨枯槁,大肉陷下是脏腑精气衰竭,气液枯涸的病危之象,故正确答案是E。本题内容简单,容易鉴别,最后一个选项为危重的表现,其余是不足的表现。
@医学表情包,你值得拥有
科学利用好错题,他会成为你的终极武器
快,准,稳—最强【答题法】
考研成本你算过吗?这笔账你值得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