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格米特是世界五百强吗(世界五百强前20位?)
世界五百强前20位?
世界500强前20企业名称如下
美国沃尔玛,中国电网公司,美国亚马逊,中国中石油,中国中石化,美国苹果公司,美国cvshealth公司,美国联合健康集团,日本丰田汽车,德国大众汽车,美国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美国麦克森公司,中国中国建筑,沙特阿美公司,韩国三星电子,中国平安,美国美源伯根公司,英国石油公司,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中国工商银行。
非洲有没有上世界五百强的公司?
有,而且是唯一一家!南非移动通信公司MTN成为入选五百强的唯一非洲企业,列第199位,品牌价值49.2亿美元
西安麦来自格米特电气有限公司电话是多少?
西安麦格米特电气有限公司联系方式:公司电话029-87546499,公司邮箱lizhaodan@***.com,该公司在爱企查共有4条联系方式,其中有电话号码2条。公司介绍:西安麦格米特缺洞电气有限公司是2017-04-12在陕西省西安市成立的责任有限公司,注册地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丈八街办科技三路57号融城云谷A座16层1604室。西安麦伏颤枯格米特电气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洞郑王涛,注册资本300万(元),目前处于开业状态。通过爱企查查看西安麦格米特电气有限公司更多经营信息和资讯。
麦格米特焊机工艺参数?
产品特点
1 全电流领域电弧稳定,飞溅小,同一台焊机,既适用于小电流打底焊接,也适合大电流高熔敷率工作
2 电弧集中、穿透力强。同样的熔深,相比其他气保焊机的热量输入降低 20% 以上,热变形极小
3间隙搭桥能力强、干伸长不敏感,适应全位置及新手焊接
4 采用熔滴缩颈检测与控制微观技术,在最后一滴熔滴过渡后迅速切断输出,焊丝根部无小球,大幅降低了高要求起弧的剪焊丝小球工作量,一次性起弧成功率极高,提高作业效率
5 无需外购任何配置,直接在焊机面板上快捷设置焊接参数密码锁
定、各种工艺参数和拓展功能
6 出厂默认具有 10 套焊接参数的储存调用功能(最大可定制 99 组)
7该系列可选配开通与机器人通讯连接功能技术参数:
8 与传统晶闸管(可控硅)焊机相比,每卷焊丝省电 6~10 度工业用电,若一台焊机一天使用两卷焊丝,每年省电约6000 元!(我们的节能理念:只有在焊机好用不坏的情况下,省电才有意义!)。
9 在传统焊机时代,薄板来台 200/350A 焊机?中厚板购买 500A 焊机 ?焊接同等母材,麦格米特 500A 焊机耗电量依然比传统 200A 焊机更省电,在未来的中厚板焊接上,您无需重复投资。
参数类型
Ehave CM500H
控制方式
全数字
输入电压
3 相 380Vac±25%(285 ~ 475V)
输入频率
30 ~ 80 Hz
输入容量
24KVA
额定开路电压
75V
额定输出电流范围
30 ~ 500A
额定输出电压范围
12 ~ 45V
额定暂载率
500A@100% @40℃
焊接方法
CO 2 /MAG/MMA,实芯焊丝、*芯焊丝、电焊条
焊丝直径
φ1.0/1.2/1.6mm
焊接时序
无收弧、有收弧、反复收弧、点焊
焊机参数通道存储
默认 10 组
电弧特性
-9 ~ +9
冷却方式
智能风冷
送丝速度
1.4 ~ 24m/min
防护等级
IP23S
主机环境
工业重载、-39℃~ +50℃
体积
300×480×620mm
重量
55KG
bekaert是世界五百强吗?
NO
世界五百强是哪些。?可以帮忙列一下吗。?
给你个地址,这里绝对有:http://resource.emagecompany.com/500/2007_500.html谢谢。
发那科机器人配麦格米特焊机,用脉冲焊怎么调试电流
发那科机器人配麦格米特焊机,用脉冲焊调试电流的方法是根据焊丝直径,编程吋调节。电压是指物体两端的电势差,带点粒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势差即电压,发那科焊接机器人电流电压根据焊丝直径,编程吋调节,把子离工件一公分左右,并把把子向后斜成45度角,按下开关匀速向左推焊。所以发那科机器人配麦格米特焊机,用脉冲焊调试电流的方法是根据焊丝直径,编程吋调节。
麦格米特焊机是哪个国家生产的?
麦格米特焊机是深圳麦格米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产品。
深圳麦格米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一家以电力电子及工业控制技术为核心的,从事电气自动化领域硬件、软件以及系统解决方案的研发、生产、 销售与服务的高科技公司。总部位于深圳,拥有3200 多名员工,业务面向全球40 多个国家。公司的使命 是致力于人类电能使用更加有效,生存环境更加洁净,生产效率持续进步,人类生活日益美好。
吉利汽车连续六年破百万;日本丰田汽车社长换人;2022中国汽车出口世界第二;比亚迪的“矛”与“盾”;麦格米特新能源打开成长天花板
此前,吉利公布了其2022年的“成绩单”,不得不说,吉利这成绩绝对称的上优秀:2022年全年累计销量则达到了1,432,988辆,同比上涨约8%,而这也是吉利汽车连续6年产销突破百万辆。其中,新能源全年销量328,727辆,渗透率翻三番,12月的新能源渗透率更是达到30.5%。
销量逆势上涨
从这份成绩单可以看出,在车市整体销量乏力的当下,吉利汽车能实现销量增长还是很不错的,全年销量超过了143万辆,同比增长8%,这样的成绩绝对是行业第一梯队的表现。
随着CMA架构、雷神混动等领先技术及明星产品快速成熟落地,包括几何在内的吉利品牌在2022年累计销量达到了1,124,780辆同比增长2%,其中几何品牌累计销量为149,389辆,同比增长了170%。
归属于吉利品牌的几款车型可谓是吉利的销量担当,吉利星瑞、星越、博越L、帝豪等均扮演着重要角色。从吉利燃油车的销量构成能够看出,吉利不仅在轿车和SUV两大主流产品线上表现出众,最明显的一个特征是高端高价位车型占比提升。高附加值产品销量的提升,不仅仅对于品牌含金量提升有很大助益,更是让其在与海外品牌的的较量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瞄准大众、丰田等主流海外品牌的“中国星”高端系列2022年总销量259087辆,占吉利品牌(含几何)比重突破23%。
作为全球新高端品牌,领克品牌2022年累计销量达180127辆。截至2022年,领克品牌累计销量已迈上了80万辆的新台阶,成为最快突破80万辆的中国高端汽车品牌。这些都是最好的证明。
新能源厚积薄发
2022年是国内市场新能源蓬勃发展的一年,作为中国品牌领头羊之一的吉利,自然在这方面也有出色表现。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吉利已构建纯电、混动、换电及甲醇等多技术路径并行发展的电动化体系力,实现了销量、渗透率双增长。
数据是最直观的体现,2022年1月,吉利汽车的新能源车型销量仅为17849辆,当时的新能源渗透率只有12.2%。5个月过去之后,2022年上半年,吉利汽车的新能源车型销量便由同期的3.5%提升至17.9%。2022年的12月,吉利汽车新能源渗透率已经突破30%,全年累计新能源渗透率同比2021实现翻三番。
具体来看,在2022年能够收获超过3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主要还是得益于吉利、几何、极氪、领克、睿蓝的多品牌的共同发力。其中,几何品牌全年累计销量为149389辆,同比增长170%,成为了吉利汽车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关键力量。此外,主打高端的极氪001全年销量也达到了71941辆。
不难看出相对其他车企较为单一的品牌战略,吉利覆盖更加全面的多品牌战略全面开花结果。
极氪在仅有一款车可交付的同时,超额完成年度交付目标,持续蝉联30万以上中国品牌纯电车型销量冠军,而2023年极氪会有多款新车上市,届时销量增长更令人期待。
吉利还完成了对雷神智擎Hi·X智能混动平台、智能变频混动电驱、高效发动机、电驱系统等混动全技术布*,全面赋能吉利和领克品牌,随着雷神混动技术日渐成熟和产品线逐渐丰富,吉利雷神混动系列也将于2023年迎来销量爆发之年,成吉利汽车销量新增长点。
而以网约车等TOB市场为切入点的睿蓝品牌,在2022年表现也较为出色,当年累计销量为56140辆,最重要的是,作为“换电轻出行普及者”,睿蓝不仅要做换电汽车的制造商,还将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构建可循环的一体化换电生态圈。随着未来其逐步介入民用市场,不仅其销量有再度攀升的机会,对于整个换电生态建设也有着重大意义。
总结:
从吉利汽车2022年销量表现来看,整体上说还是十分出色的,不论是从销量的绝对值还是增长量级而言,都堪称优秀。当然销量上不断增长的数字,只是吉利多年技术积累投影到现实层面的影像,只要技术优势还在,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吉利会不断刷新这些数字。当吉利提出要在2023年冲击165万的销量时,没有人会提出怀疑,最多是想看看吉利能提前几个月完成销量目标。
日本丰田汽车社长换人
1月27日电日本丰田汽车公司26日宣布,掌舵公司逾13年的社长丰田章男将于4月1日卸任,继任者为该公司旗下豪华品牌雷克萨斯负责人佐藤恒治。
2018年10月4日,在日本东京,丰田公司董事长丰田章男在记者会上介绍双方合作愿景。新华社记者华义摄
丰田章男现年66岁,是丰田汽车创始人丰田喜一郎之孙。他1984年入职丰田汽车公司,2009年6月起任社长至今。卸任社长后,丰田章男将出任丰田汽车公司会长,即董事长。
佐藤恒治现年53岁,1992年入职丰田汽车公司,主要从事技术领域,曾参与卡罗拉、普锐斯等品牌部件开发,目前任丰田汽车执行董事。佐藤恒治说,丰田章男去年底问他是否愿意接任社长一职。“我当时不知道怎样答复,以为那是句玩笑话。”
2021年4月19日,第十九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期间,受疫情影响、没能抵达现场的雷克萨斯首席品牌官佐藤恒治通过视频向媒体记者介绍其在全球首次亮相的全新电气化概念车“LF-Z”。新华社记者陈建力摄
丰田章男在26日召开的线上发布会上说,丰田汽车公司的社长需要“年轻、能量和力量”。
据路透社报道,丰田章男掌舵期间,这家日本汽车制造商对混合动力汽车的坚持令它在电动化进程中步伐缓慢,也招致了一些投资者和环保主义者的批评。这家媒体注意到,26日的发布会几乎没有具体提及丰田的发展战略,也没有讨论财务目标等内容。
日本SBI证券公司高级分析师远藤功治认为,虽然丰田章男卸任社长,但很可能继续以会长身份深度介入公司运营,“对继任社长佐藤来说,今后几年可能是一段学徒期”。(刘秀玲)
2022中国汽车出口世界第二,上汽第一,奇瑞第二!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市场容量足够大,因此自主品牌即使只在国内发展,也有足够大的发挥空间。但是中国相比全球市场来说,毕竟只是一个国家。而且中国引领的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最近几年,中国汽车品牌出口量也越来越多了。
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311万辆,跃升为世界出口第二大国。中国汽车制造商协会数据显示,去年出口311万辆汽车,同比增长54%。
中国在汽车出口量排名中2021年仅排在第6位,但去年激增,排名第二。2000年代以后,世界汽车出口第一大国是日本。虽然去年没有公开正式的年度出口量,但到2022年11月为止,将出口320万辆汽车,稳居榜首。
去年汽车出口方面,美国为280万辆,继中国之后位居第三。其次是德国261万辆,韩国231万辆。日本2021年出口382万辆汽车,位居世界第一,但去年出口预计同比小幅下降。
日本汽车出口呈减少趋势,而中国的增长势头迅猛,很有可能在今后两三年内超过日本。特别是中国在电动汽车出口方面表现出强势,与电动汽车出口微乎其微的日本形成了鲜明对比。
与中国成为汽车出口国第二名的消息一样,令人惊讶的是中国各年度的出口趋势。继2020年出口99万辆后,2021年又超过200万辆。到2022年的311万辆,每年都有100万辆以上的增长势头。中国汽车出口排名第一的企业是上汽,去年出口了70万辆以上。
中国企业历年汽车出口量如下:
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前10的企业如下:
如果这种中国史无前例的增长势头持续下去,中国成为汽车出口第一大国将只是时间问题。中国中信证券分析称,中国2030年将出口550万辆汽车,其中250万辆是电动汽车。
所以说国家大力发展电动汽车,其目的也不仅仅改变汽车的能源结构,促进绿色产业发展。更重要的是汽车作为国家支柱产业之一,对实现产业升级,实现对全球汽车产业的弯道超车有巨大的意义。
比亚迪的“矛”与“盾”
刀片为矛,DM-i为盾,比亚迪坐稳了2022年“榜一”大哥的宝座。
近日,比亚迪公布的2022年度销量数据显示,全年累计销量达到了186.9万辆,同比增长152.5%。其中,纯电动车全年累计销量91.1万辆,插电混动车型全年累计销量94.6万辆。
从年头红到年尾的比亚迪,超越了一汽-大众,问鼎年度销冠。
来自乘联会的数据显示,比亚迪2022年狭义乘用车销量180.5万辆的成绩,力压一汽-大众的177.9万辆,结束了合资品牌霸榜近40年的历史。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连续三年蝉联了国内乘用车市场销冠的一汽-大众,竟被以比亚迪为首的中国本土品牌逼到墙角。一汽-大众作为传统车企,几乎96%的销量仍然来自于燃油车,而比亚迪则100%是新能源汽车,当这两个时代的巨头代表发生角色互换,这似乎也正式宣告属于燃油车的黄金时代已经彻底过去。
爆款家家有,比亚迪格外多
不止一家自主品牌,在2022年凭借着新能源实现了弯道超车。可是,销冠却只属于比亚迪。
作为一家创办于1995年的老牌车企,比亚迪多年来一直以平价汽车打天下,高性价比是它的主要特色。可是,就是在宣布停售燃油车之后,DM-i超级混动技术经历四代沿革,实现了插电式混动领域上性能的大突破。此后,比亚迪的突飞猛进犹如神助,在销量含金量高、产品覆盖面广、利润可观的情况下,实现了大获全胜。
来看一组数据:在2022年12月的轿车销量排行榜TOP10中,比亚迪就占了3款。其中,比亚迪汉销售29827辆、比亚迪秦销售了26206辆、比亚迪海豚销售26048辆。值得关注的是,秦收获了全年累计销售341943辆的好成绩。比亚迪的新能源轿车阵容遍地开花,而且个个都很能“打”。
再看SUV阵容:在2022年12月的SUV销量排行榜TOP10中,比亚迪再占三席。其中,销冠车型宋累计销售了70269辆,以碾压姿态荣膺榜首,它比第二、三名车型加起来的销量还要多。比亚迪宋所创造的单车型销量成绩,可谓前所未有,一骑绝尘。
除此之外,比亚迪元PLUS、比亚迪唐,都在各自的细分市场有着几近相同的火爆表现。仔细想,比亚迪车型的布*,就好像新能源车市中一道密不透风的铜墙铁壁。再加上,比亚迪在品牌定价、产品定调上充分契合市场的根本需求,由此搭上了新能源汽车井喷式发展的快车。
如何正确看待比亚迪?
疫情影响、芯片短缺、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国补退坡的2022,黑天鹅和灰犀牛同时来袭。然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比亚迪却实现了销量巨幅上涨。
那么,应该如何正确的评价比亚迪的2022年表现呢?
比亚迪大部分车型的定价都在30万元以内,多数车型更是集中在15万-25万元之间。在这个价格区间内,用户圈层数量众多,比亚迪用密集的产品阵列,不管是王朝车系的秦、唐、汉、宋、元,还是海洋车系的海豹、海豚、驱逐舰,以低价格高性能来全面进攻,覆盖了各个细分市场,并确保款款新车都能进入细分市场的第一梯队。
此长彼消,此消彼长。在强大自身销量的同时,也强势削弱了对手的实力。
毫不夸张地说,除了强大的产品力,比亚迪还有上游产业链的完整储备,完全可以做到“自给自足”,所以它受大环境的影响是最小的。
岁末年初,伴随着特斯拉的全球大幅降价,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又开启了大洗牌,越来越多的玩家们开始了大规模的退场。而比亚迪反其道选择了涨价,给竞争对手们狠狠的吃了一剂“毒丸”。要知道,谁拥有了行业定价权,谁就坐稳了行业老大的宝座。之前,它在特斯拉手中,现在已易手于比亚迪。
“大哥”的2023
除了众多车型的逐一改款之外,有死磕特斯拉ModelY的海狮,为新生代家庭而来的驱逐舰07、腾势inception量产车、目标冲刺销冠的的海鸥、作为轿跑SUV的海狮。从10万到100万元的产品线,比亚迪几乎都安排上了。
没有皮卡品类?安排!虽然目前这款混动越野皮卡还停留在媒体朋友的手绘稿阶段,但是可以确信的一点是,有DM-i系统的加持,油耗低、没有续航焦虑的混动皮卡,即将登场,必然充满竞争力。
所以,比亚迪在2023年定下了更高的目标,冲击400万辆销量的目标,看起来一切都顺理成章。
人类,已经无法阻挡比亚迪了?
2023年的号角已经吹响,在新年伊始选择先发百万仰望双车的比亚迪,所有人都在等待“榜一大哥”如何华丽蜕变,飞身成蝶。
不容置疑的是,已牢牢锁定半壁江山的本土车企,已经迎来了弯道超车的春天。但是,如何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持续保持竞争优势,产品保持战斗力,如何真正让合资品牌乃至豪华品牌“仰望”,进可攻,退可守,也是“比亚迪们”在拥挤的上升通道中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
麦格米特:多重共振业绩拐点已至,新能源打开成长天花板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中信建投证券朱玥许琳熊镐)
电力电子平台化企业:围绕三大核心技术平台,已构建六大业务板块
麦格米特成立于2003年,定位为基于电力电子及相关控制技术的平台化企业,已逐步构建功率变换硬件技术平台、数字化电源控制技术平台和系统控制与通讯软件技术平台三大核心技术平台,并通过三大技术平台的交叉应用与技术延伸,通过内生培育和外延并购,已培育出工业自动化、交通、定制电源、智能装备、智能家电电控、精密连接六大业务板块。
公司仍处于快速增长期:
(1)在智能家电、工业电源等较成熟的领域,处于挖掘新市场、开拓新客户的阶段;
(2)持续挖掘新兴市场,公司在智能马桶、工业焊机、工业微波、油服设备等已取得领先地位;
(3)积极布*电动车、新能源领域,打开成长天花板。
管理层:脱胎于华为-艾默生体系,具备深厚的技术背景
公司高管与核心技术人员主要来自于华为-艾默生体系,且均具备二十年及以上电力电子行业从业经验,具备深厚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公司董事长童永胜于1996年加入了华为电气,并升任为公司副总裁,主管研发、市场;2001年,华为电气出售给艾默生后,担任艾默生网络能源副总裁;2005年,童永胜离开艾默生,增资500万元成为麦格米特大股东,同时出任董事长职务。
股权结构:稳定,核心高管持股实现利益协同
公司股权结构稳定,核心高管持股以实现利益协同。公司实际控制人董永胜持股比例为19.05%,其配偶王萍持股比例7.28%,股权结构稳定集中。公司副总经理张志(兼任CTO、COO)持股3.21%,子公司株洲电气负责人李升付与怡和卫浴创始人林普根持股比例分别为1.77%与1.53%。
组织架构:“事业部+资源平台”相结合的矩阵化运营模式,提升运营效率
为了适应逐步扩张的业务结构,公司采用“事业部+资源平台”相结合的矩阵化运营模式,实现“公司横向做大,事业部纵向做强”。公司组织架构较为扁平,目前各类业务逐步整合为六大事业群:智能家电事业群、定制产品事业群、工业自动化事业群、交通事业群、智能装备事业群、精密连接事业群。各事业部运营团队有较强的自主性,主导从产品开发到市场拓展等工作。同时,公司向事业部提供各类资源平台的支持,并整合内部资源形成协同。
战略1:平台化的战略定位,基于技术的同源性展开业务布*
公司业务布*的底层逻辑:围绕功率变换硬件技术平台、数字化电源控制技术平台和系统控制与通讯软件技术平台三大核心技术平台,基于技术的同源性,通过内生培育&外延并购,横向拓展业务版图、纵向延伸至终端产品,并积极布*上游部件,完善供应链布*。
战略2:通过内生培育&外延并购,持续拓展业务版图
公司的增长一方面来自外延,但更多来自内生的培育与整合。例如,公司车载电源、风电变桨驱动器、传统电源和工控组件等业务均为公司内生培育出的业务板块。
多元化的业务布*并不意味着降低标准:公司绑定下游头部客户,已培育较成熟的细分业务目前已多处于业内领先地位。
公司对外投资看似繁多,但主要出于业务扩张(获取技术、客户资源)、强化技术实力、供应链协同等目的,而非单纯扩张财务报表,纯财务性投资很少:
横向布*拓展业务版图,强化技术实力,实现客户资源、供应链协同。例如:辰控智能(编码器)、麦谷科技(空调压缩机)、欧力德(液压伺服泵)、田津电子(FFC)。
向下延伸至终端产品,主要定位为前景广阔的新兴市场;此外被投资标的多为公司客户,加深商务关系。例如:怡和卫浴(智能马桶)、杭州乾景(采油设备)、沃尔吉(安防产品)、圣禾环境(VOC气体处理,微波设备下游)。
向上布*保障原材料供应、降本。例如:国研新材料(新型加热陶瓷材料,智能马桶上游)、广东力兹微(精密线材,FFC上游)、上海瞻芯(MOSFET)。
战略3:投资—培育—收购,扮演“VC+孵化器”的双重职能,成效显著
“投资—培育—收购”投资理念,扮演“VC+孵化器”的双重职能,小步快跑、滚动推进。公司主要投资处于早期阶段的企业,并以公司自身技术、管理、资源平台赋能,培育成长。待企业逐步壮大后,再视情况考虑并入上市公司体系内。
目前此模式以较为成熟,例如公司于2013年增资获得怡和卫浴40%股份,后通过增资/增发收购管理层股权,于2020年实现全资控股,并将怡和卫浴初创团队纳入上市公司股东体系内,帮助初创团队实现股权变现。
智能马桶、焊机等业务的培育成功已证明公司此套模式的可行性和可复制性。例如,2013年首次投资怡和卫浴,当时仅有千万级营收,现已成长为行业前三的智能马桶ODM厂商,2021年营收已达5.37亿元;公司于2011年收购艾默生焊机业务,2021年已实现近11000万台销量,对应3亿营收,对应国内市占率近3成。
2017年以来公司加大了对外投资力度,此前投资标的目前多处于早期阶段,将逐步进入放量阶段。
业务拓展:过去侧重于挖掘具有前景的细分市场,通过差异化竞争取胜
在家电电控、工业电源、工业自动化等发展相对较成熟的领域,公司作为新进入者,选择尽量避开与老牌厂商在较为成熟的标准品上正面竞争,而侧重于挖掘具有前景的细分市场,绑定大客户,凭借更优的响应和服务能力、偏定制化的产品及服务,通过差异化竞争取胜。
面向未来,公司聚焦于国产替代、新能源两大领域:
国产替代领域:主要为工业电源、工业自动化板块中的细分赛道,公司基本完成前期的技术储备、应用,即将迎来放量拐点;
新能源领域:远期市场空间达数千亿元级别,为公司打开成长天花板,公司远期最大的增长点;但也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经营模式上,不同于“游击战”模式,需要围绕下游大客户长周期、大投入、深度合作,这对公司研发、管理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业务拓展:面向未来,围绕“新能源+国家供应链安全”重点布*
总结
麦格米特模式的核心在于:
技术端:平台化的战略定位,基于技术的同源性持续扩张业务版图:艾默生、台达电等的经验已证明了这一路径的可行性,背后是对市场需求的敏锐度与执行力。
市场端:持续挖掘新兴市场机遇,在成熟市场聚焦细分领域,绑定行业头部客户,努力在各细分赛道取得领先地位:在工业电源、工控等较成熟的领域,公司主要瞄准细分市场,通过差异化的产品定位、及时的响应和服务取胜;在新兴市场积极布*,高举高打,静待市场爆发。
业务端:内生培育&外延并购并举,“投资—培育—收购”的孵化模式:主要投资处于早期阶段的企业,并以公司自身技术、管理、资源平台赋能,待企业逐步壮大后,再视情况考虑并入上市公司体系内。背后是高效的管理、整合能力。
业务布*上,未来聚焦于国产替代、新能源两大领域:
国产替代:主要为工业电源、工业自动化板块中的细分赛道,适用于公司擅长的“游击战”打法。公司已逐步完成了早期的布*,正迎来放量拐点。
新能源:公司远期最大的增长点,同时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围绕下游大客户长周期、大投入、深度合作,对公司研发、管理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公司持续挖掘的新兴业务、重点布*的新能源业务是支撑远期增长的核心,未来5年将是验证公司远期成长性的关键时期:
2017年以来公司通过大量外延并购拓展业务版图,现主要处于从前期培育到逐步放量的阶段,将验证公司“投资—培育—收购”的孵化模式的可行性。
未来5年是新能源行业格*逐步确立的关键时期,决定公司远期份额。
总结
定制电源&工控板块是公司的基本盘,仍处于快速成长阶段,预计未来5年内能维持20%+的复合增速:
成熟市场——家电电控、工业电源、工控部件:行业需求增速稳定,但公司仍处于挖掘新市场、突破新客户的阶段。
新兴市场——智能马桶、油服、微波、焊机等:都是公司向下游延伸布*的领域,行业渗透率较低,公司仍处于早期阶段,成长空间广阔;公司持续挖掘新兴市场,并已在众多领域取得领先地位,静待市场爆发。
远期看,电力电子技术作为电气时代的基础,未来仍将源源不断有新的应用场景产生。公司过去横向、纵向的布*已证明了其对市场需求的高度敏感性和执行力,即使在整体增速较稳定的工业电源、工业自动化领域,公司仍有较广阔的增长空间。
显示电源:产品矩阵持续丰富,LED显示电源、OA电源等将成为新增长点
公司2003年成立之始,选择平板电视电源作为切入点,并成长为行业头部厂商,后逐步向大尺寸、大功率方向迭代;2016年起,公司逐步拓展激光显示电源、LED显示电源等新兴市场;目前公司积极开拓OA电源(配套日系品牌)市场。
目前公司显示电源板块主要产品包括:平板电视电源、激光显示电源、LED显示电源(归类为工业电源板块)、OA电源、商业显示电源。预计2022年公司显示电源业务营收约6亿元。
LED显示电源:得益于LED显示技术逐步成熟,成本持续下降,LED显示屏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预计到2025年全球LED显示屏市场规模将达748亿元,预计对应电源市场规模达数十亿元。目前公司绑定利亚德等头部客户,后续放量可期。
OA电源:公司OA电源目前瞄准日系激光打印机市场。目前全球激光打印机市场规模3200万台以上,日系品牌占比约四成,我们测算日系激光打印机配套电源的市场规模达数亿元。随疫情形势逐步好转后,预计公司将加快相关项目进度。
工业电源:挖掘细分市场,绑定头部客户,通过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取胜
在工业电源领域,公司作为后发者,选择尽量避开与老牌厂商在较为成熟的标准品上正面竞争,而是持续挖掘竞争相对缓和、且有成长性的细分市场,绑定大客户,通过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取胜。目前已重点布*通信、医疗、电力、服务器等领域,后续有望向PC、服务器、工业导轨、微波等领域拓展。根据MTC数据,2021年公司位居全球电源供应商销量第8名,较于2019年前进3名。
客户结构上,公司选择深耕行业头部客户,涵盖:爱立信、飞利浦、魏德米勒、西门子、思科、瞻博网络等。
2021年公司工业电源营业收入8.82亿元(含光伏相关核心部件等),2013-2021年CAGR30%。毛利率稳定在30%左右,2021年以来受大宗品涨价影响,2021/2022H1毛利率分别为29%/25.8%,后续随大宗品价格下跌,毛利率有望逐步修复。
工业电源:医疗电源深度绑定头部厂商,逐步朝大型设备领域拓展
行业将保持持续稳定增长,我们预计2025年全球医疗电源市场规模有望达90亿元,2021-2025年CAGR为6.7%。
公司医疗电源产品深度绑定欧美头部厂商,逐步向大型设备领域拓展:产品端,公司从制氧机、呼吸机等小型设备开始布*,后逐步拓展至医疗超声影像、医疗成像设备等大型设备。客户端,由于医疗设备对稳定性要求严苛,不会轻易更换电源供应商,对既有供应商有较强的粘性;公司绑定头部医疗器械品牌,已涵盖GM、飞利浦、西门子、迈瑞等知名品牌。
工业电源:通信电源受益于5G基站兴起,服务器电源稳定增长
通信电源市场主要受益于近年全球5G基站兴起。目前全球处于5G基站大规模建设期,2022年预计全球新建133万个5G宏基站,YoY+41%,预计未来3年内稳定在130-140万个左右。
客户端,公司在国内与日海通讯、三维网络等企业均有合作,在海外则着眼于高端客户,如爱立信、思科等。
光纤宽带、5G网络、数据中心等加快部署,推动服务器市场稳步增长。预计2025年全球服务器出货量将达1741万台,2022-2025年CAGR为7%。
变频家电功率转换器:印度变频空调、欧洲空气源热泵市场将是重要增长点
公司将工业变频技术运用于家电领域,目前主要产品覆盖变频空调(涵盖商用、家用、车用领域)、空气源热泵、微波炉、冰箱、洗衣机等领域,并具备全套解决方案的提供能力。
印度变频空调、欧洲空气源热泵市场将是后续的重要增长点:
(1)变频空调客户主要包括:格兰仕、新科空调、松下、印度品牌Voltas和BlueStar,印度市场将是后续发力重点;
(2)由于欧洲能源价格持续上行,而空气源热泵具备电耗低的优势,市场快速增长,我们预计至2025年欧洲空气源热泵销量有望达500万台,2021-2025年CAGR为23%。
目前公司已具备配套采暖机控制器、热水机控制器、烘干机控制器、暖风机控制器、泳池机控制器、特种机控制器的空气源热泵采暖系统解决方案,有望迎来快速增长。
智能马桶:预计2030年国内销售额有望达300亿元
受益于国内经济发展、老龄化程度加深、卫生间装修智能升级、以及智能马桶价格带下行,我们预计国内智能马桶行业仍将维持长期高增长,并逐步向低线级城市渗透。
存量市场看,目前日本、韩国、美国的智能马桶渗透率均在50%以上,我国渗透率不足5%;增量市场看,预计2022年国内智能马桶一体机销量340万台,智能马桶盖销量197万台,预计渗透率仅20%+。
我们预计2022年国内智能马桶销售额125.6亿元,到2025/2030年将分别达176.7/299.6亿元,增长空间广阔。
智能马桶:全资控股怡和卫浴,逐步完善智能马桶产业链布*
公司自2013年收购怡和卫浴,切入智能马桶整机领域;通过多轮增速/股权置换,2020年怡和卫浴已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怡和卫浴目前主业为智能马桶ODM,已成为国内头部ODM厂。在2021年公司智能卫浴业务营收达5.37亿元。
客户端,除传统卫浴品牌外,公司积极开拓京东、小米等互联网品牌。
公司逐步完善智能马桶产业链:①公司为怡和卫浴提供电控组件;②参股厦门融技20%、广东国研新材料22.7%股份,布*马桶组件、陶瓷加热组件领域;③与惠达卫浴达成战略合作关系,惠达卫浴委托怡和卫浴贴牌生产马桶盖。
工业自动化:传统工控组件差异化定位,积极挖掘下游新兴装备市场
公司工控业务走出了与汇川、信捷等企业不同的路线:传统工控组件差异化定位,积极挖掘下游新兴装备市场。
传统的工控组件领域:产品端,公司布*PLC、变频器、伺服、电机等,打通控制层、驱动层和执行层;业务端,公司除了布*通用型产品,延续了差异化、定制化的思路,瞄准工程机械、纺织机械、加油设备、注塑机等细分市场推出定制化产品,进而避免了在通用型产品上的激烈竞争。
下游新兴装备领域:此前培育的数字化焊机、智能采油设备、工业微波设备等业务开始步入成长期。同时,公司仍持续挖掘下游例如单晶硅、多晶硅生产设备等新兴领域。
工业自动化:智能焊机短期看国产替代,长期看好海外市场发展
根据高工锂电数据,2020、2021年中国市场焊接机器人销量分别为3.41万台、4.16万台。我们预计2021年全球焊接机器人销量约10万台,预计2030年国内/全球焊接机器人销量将分别达10/22万台,2021-2030年CAGR分别为12%/10%;焊机所对应的国内/全球市场空间约30/70亿元。
2011年公司收购艾默生旗下焊机业务,进军智能焊机市场。公司智能焊机已广泛应用于陆地交通、工程机械、海工、钢结构等领域,客户包括:三一重工、中集、新扬子船厂、中车等。2021年公司智能焊机营收约3亿元,销量约11000台,预计国内份额近30%。
短期看点是国产替代+绑定下游大客户放量,长期看海外市场开拓可期。目前国内主要竞争对手为松下、山东奥泰,松下仅中国市场销售额达数亿元;此外,公司积极布*欧洲等海外市场,有望凭借价格优势和优秀的服务质量取胜。
工业自动化:电潜螺杆泵采油设备效率高、成本低,有望逐步对传统设备替代
电潜螺杆泵采油设备相较于常规采油机的核心优势主要为:
(1)采油效率高、能耗低;
(2)无需抽油机本体和抽油杆,占地面积小,井口不易泄漏;
(3)系统稳定性高,可实现智能化采油,节省人工。
公司于2017年收购杭州乾景进军采油设备,2018年开始批量出货,2019年采油设备业务已实现盈亏平衡。目前已应用于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等重点油田。
根据雷斯塔能源数据,2022年全球陆上钻井数量将达6.45万口,假定公司采油机售价约20-40万元/台,且主要瞄准稠油、贫油地区,预计潜在替代市场可达20亿元以上。公司2020年营收仅约5000万元,增长空间广阔。
工业自动化:工业微波设备下游应用持续丰富,市场空间广阔
工业微波设备是利用微波的高频振荡能力蒸发水分的干燥设备,主要作用包括解冻、杀菌、干燥等,主要应用于肉类解冻、消毒、化工产品烘干等领域。我们预计2022年全球工业微波设备市场规模约11.3亿美元,国内市场约2-3亿美元,预计未来仍将维持5%左右的复合增速。
公司于2017年收购株洲微朗59%股份,布*微波设备,2020年营收约5000万元。目前可提供涵盖食品加工、化工材料烘干、陶瓷烘干、消毒设备等一系列解决方案。同时,公司向工业微波设备下游领域延伸,分别参股浙江圣禾环境(VOC气体处理)、郑州峰泰纳米(密胺泡沫)10%、20%股份。
总结:电动车、新能源行业为公司打开成长天花板
公司此前侧重于挖掘电力电子技术相关的细分领域,一方面与公司差异化竞争的战略思路有关,另一方面下游的确鲜有规模较大的新兴市场可供开拓。电动车、新能源行业的崛起,为电力电子相关行业打开数千亿元级的增量市场,也为公司打开了成长天花板。
公司此前主要聚焦于各细分市场(这些领域的典型特征:规模小、定制化属性强、竞争相对缓和),主要靠差异化产品定位、快速响应和服务能力取胜。而电动车、新能源领域,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经营模式上,需要围绕下游大客户长周期、大投入、深度合作,这对公司研发、管理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电动车:产品序列、客户结构持续扩张,业绩拐点已至
公司在电动车领域已有十余年的布*历史,目前已形成了以电驱电控(MCU)、电源模块、FFC排线、空调压缩机、充电桩模块为核心的产品矩阵,后续有望进军CCS模组件、热管理领域,覆盖产品线ASP可达近万元。
新客户导入+产品序列扩张,放量拐点已至。公司新能源及轨道交通类产品业务2018-2021年营收分别为6.09/11.69/3.51/3.01亿元,主要系2020年起核心客户北汽销量大幅下降。随着公司车载电源类产品逐步突破零跑等客户、向哪吒供应MCU,以及产品矩阵持续扩张,公司电动车板块业绩拐点已至。
电动车:车载电源产品线布*全面,已切入哪吒、零跑供应链
目前公司在车载电源类产品的布*主要包括:电力电子集成模块(PEU)、电机驱动器(MCU)、车载充电器(OBC)、DC-DC电源、充电桩模块等。
单车价值量达数千元。
客户拓展上,2015年公司与北汽合作并开发首款PEU,2020年后由于北汽销量大幅下降,车载电源业务营收大幅下降。目前公司已拓展哪吒、零跑等新客户,放量拐点已至。
2022年1-11月哪吒、零跑累计销量分别为14.4、10.3万辆,预计2023年哪吒、零跑销量分别达20-30、15-20万辆。
电动车:收购田津电子布*连接器,后续有望切入CCS领域
收购田津电子,实现连接器业务一体化布*。公司此前收购广东力兹微50.9%、广东麦冬电工51%股份,布*上游线材;于2022Q1收购FFC生产商田津电子51%股份,实现从精密线材到精密连接的一体化布*。2022年10月,田津电子与CATL签订供应合同,供应动力及储能电池安全信号采集传输组件。
FFC成本相较于FPC具备成本更低、结构更灵活的优势,有望逐步在电动车领域推广开。
FFC属于柔性扁平电缆连接器,由两层PET胶膜将极薄的镀锡扁平铜线压合而成;而FPC则是通过化学刻蚀的方式把FCCL加工成线路走型不同的单面双面以及多层结构的柔性线路板,制造成本FFC更低。另外,由于FFC排线方式更灵活、紧凑,布线面积更小,在大模组趋势下,能有效解决FPC过长带来的成本压力。目前FFC单车价值量约400元,除电动车外,FFC产品也可应用于公司电源、工控等产品中,实现协同效应。
在布*连接器业务的基础上,公司后续有望切入CCS模组件领域,单车价值量有望达2000-3000元,打开新增长点。
电动车:空调压缩机业务近二十年技术积淀,面向轨道交通、商用车、乘用车
公司压缩机业务执行主体为湖南麦谷科技,公司持股52%,核心技术团队有近二十年电动涡旋压缩机开发经验。
产品端,目前已开发全封闭式、半封闭式两大系列产品,面向轨道交通、商用车、乘用车市场,目前处于送样、小批量生产阶段。目前乘用车空调压缩机单车价值量约1000-1500元,预计2025年仅新能源乘用车空调压缩机全球市场规模将达250亿元。
目前子公司麦谷科技一期项目规划建成30万台乘用车、10万台大巴及轨道交通压缩机产能,涵盖半封闭式、全封闭式两大系列产品线,远期产能有望升至100万台。
电动车:参股应雪汽车24%股份,布*热管理行业
公司于2021年参股应雪汽车24%股份。应雪汽车成立于2019年,核心创始团队来自松芝股份,在热管理领域有深厚的产业积淀,目前在电动车热管理主要布*R744(热泵)热管理系统和电池热管理系统两类产品。目前合作伙伴主要涵盖smart、上汽大众、蔚来、广汽、上汽等。
公司参股后,有望在驱动、控制技术上给予应雪较大的支持。
新能源:目前主要瞄准逆变器、风电变桨系统、储能三大领域
公司目前在新能源(风光储)领域坚持ToB的定位,主要围绕整机核心零部件布*,涉及领域主要包括:逆变器(目前主要聚焦于组串式光伏逆变器核心电路板)、风电变桨系统、储能(目前主要聚焦于相关组件例如电路板等;参股西安奇点能源6.7%股份)三大领域。
新能源:组串式光伏逆变器核心电路板获得特变电工2年总计约2.21亿元订单
公司于2017年收购春晖能源51%股份布*逆变器业务,现已全资控股,并更名为深圳市麦格米特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当前公司逆变器相关业务主要为组串式光伏逆变器提供核心电路板。2022年4月,公司全资子公司株洲麦格米特电气有限责任公司与特变电工签订供应协议,约定2022-2023年向特变电工供应组串式逆变器核心电路板约9.2万块,预计对应销售收入2.21亿元,看好后续公司持续拓展客户群体。
新能源:布*风电变桨驱动器、储能核心部件
储能领域,公司对移动储能、光储等的核心部件均有投入。另外,公司于2021年参股奇点能源,目前持股比例6.7%,涉入储能系统领域,同时公司也是奇点能源的供应商。
奇点能源开发的分布式智慧能量块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基于“AllinOne”的设计理念,在构造上,通过串联的电池排布方式、标准化的产品设计、独特的PCS、BMS、EMS组合架构,相较于传统模式,能实现更优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风电领域,公司重点布*风电变桨驱动器,预计有望于2024年开始起量。
营业收入:2013-2021年从5.3亿元增至41.56亿元,8年CAGR29%
公司营收稳步增长,持续拓展的新业务是主要推动力。2013-2021年公司营收从5.3亿元增至41.56亿元,8年CAGR29%。分业务看,智能卫浴、新能源及轨道交通等新业务是主要的增长动力。
公司多业务布*的思路,一定程度上平抑了单一业务波动的影响。
盈利能力:受大宗品涨价影响而阶段性承压,后续有望逐步修复
受大宗品涨价影响,公司盈利能力阶段性承压,后续有望逐步修复。2013-2021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从0.24亿元增至3.89亿元,8年CAGR42%。2022Q1-Q3公司毛利率23.5%,较2021年-3.1pct;净利率7.7%,较2021年-2.2pct。
近年来,由于参股的部分子公司进行股权融资,对应估值上行,进而带动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有所增长,2019年至2022Q1-Q3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分别为0.12/0.64/0.85/0.39亿元。
资本投入:处于快速扩张阶段,资本投入强度加大,但整体风格稳健
公司处于快速扩张阶段,资本投入强度加大。2019年至2022Q1-Q3公司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4/-7.77/1.6/-4.42亿元,合计-14.59亿元;资本开支分别为-2.19/-2.13/-2.42/-2.78亿元,合计-9.52亿元。
公司对外投资风格稳健。主要投资处于早期阶段的企业,单笔投资额较小,并以公司自身技术、资源平台赋能,培育成长;投资节奏上,主要采用“先参股、后视情况逐步加码”滚动推进的模式,较为稳健,公司于2013年收购的怡和卫浴即是典型案例。
截至2022Q3末,公司商誉仅1.19亿元,侧面反映公司投资风格的稳健。
营运效率:营运效率较高,优于同业
公司营运效率较高。据测算,公司营运资金周转天数显著低于多数工控企业,且整体呈现下行趋势。
资产负债结构:轻资产运营,仍有较大的加杠杆空间
轻资产运营,负债结构优,仍有较大的加杠杆空间。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公司固定资产6.8亿元,有息负债7.1亿元,有息负债率仅10%。
研发投入:研发投入常年维持在10%以上
公司维持较高的研发强度。公司研发费用率常年维持在10%以上,截至2021年底研发人员数量达1443人,人均产值达288万元。
预计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4.31/6.51/8.64亿元,YoY+11%/+51%/+33%
上游原材料价格维持高位:若上游大宗品、芯片价格维持高位,且公司无法将原材料涨价压力完全传导至下游,将对公司成本端造成压力。
公司新能源发电、储能业务拓展不及预期:光伏、风电、储能等业务是公司未来发展的重心,若拓展不及预期,则将对公司未来业绩增长造成不确定性。
电动车销量不及预期:公司电动车板块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若电动车销量不及预期,将对公司电动车板块业绩增长造成不确定性。
全球经济不景气:公司定制电源与工控类业务与宏观经济高度相关,若全球经济不景气,或对公司定制电源与工控类业务造成压力。
——————————————————
报告属于原作者,我们不做任何投资建议!
麦格米特变频器怎么设置模拟量输出啊
麦格米特变频器设置模拟量输出世困的步骤如下拆盯:1、进入参旅返和数设置界面。2、选择模拟量输出类型。3、设置模拟量输出参数。4、保存设置并退出参数设置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