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长基金排名(80后默默姐爱理财科技板块基金有哪些?)
80后默默姐爱理财科技板块基金有哪些?
喜欢进攻型的,重点考虑科技龙头和科技50;
科技龙头:华宝中证科技龙头ETF(515000)
科技50:易方达中证科技50ETF(159807)
喜欢防御型的,重点考虑科技100和新兴科技100。
科技100:华泰柏瑞中证科技100ETF(515580)
新兴科技100100:嘉实中证新兴科技100ETF(515860)
各大基金目前的排名?
2010年最新数据:今年最赚钱的5只基金分别是:华商盛世成长,44.68%;华夏策略,37.7%;银河行业优选,33.14%;华夏大盘精选,31.34%;天治创新先锋,31.06%。这也是所有开放式基金中,唯一实现业绩增长超过30%的一个群体。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业绩第一名——华商盛世成长与倒数第一名——宝盈泛沿海增长同属于标准股票型基金,但业绩差距已经达到66.22个百分点。 此外,中小型基金公司的业绩仍在崛起。在今年以来业绩排名前20的基金中,大型基金中,华夏、嘉实表现出色。而华商、东吴、大摩、银河、天治、信诚,这些小型基金旗下的部分基金,业绩一直走在前面。另外,基金一般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排名,月排名,年排名,等等。。所以每次都要看最新的。
上半年百亿基金业绩排名,顶流科技大佬倒数第一?!
23年上半年百亿基金业绩排名
这里我只统计了百亿规模以上的主动权益类基金,一共有47只基金上榜:
点击查看大图
这47只基金中,仅有12只今年以来的收益是正的,其他35只基金今年都是亏损。
我把重仓的前三大行业也列出来了,这个数据是22年年报的,虽然距离现在有半年时间,但规模这么大的基金一般行业变动不会很大,所以依然具备参考意义。
周海栋不愧是“周期为主,成长为辅”,今年有色金属总收益率其实一般,从收益图可以看出,华商新趋势的总体走势跟有色金属ETF还是挺一致的,但计算机是周海栋基金的第二重仓行业,把基金总体的收益率给拉了上来。
计算机从19年1季度就已经进入了华商新趋势的前三重仓行业,之后基本就是前三的“常驻嘉宾”,也就是说周海栋并非跟风买,而是确实看好这个行业,且早早布*。
从汇总表的信息来看,百亿规模的基金中,今年涨得好的,是重仓行业与今年大涨的TMT板块吻合的基金。
除了周海栋的华商新趋势,还有像乔迁的兴全商业模式,在业绩走势上,兴全商业模式今年以来的收益曲线跟TMT板块还挺一致。
这种百亿规模的基金是很难追热点行业的,从过往的重仓行业可以看出,乔迁一直都多少有涉足TMT板块,兴全商业模式从21年三季度科技股(下图电子行业)就已经是第一重仓了。
乔迁当然不知道今年TMT会大涨,2年前我测评兴全商业模式的时候,就提到了乔迁这位女经理的投资特点:中长期+中短期的持股逻辑。以看好的行业作为中长期部署的重点,分散投资控制回撤。
简单理解就是,把一些长期看好的票作为核心资产一直拿着,相信这些好票可以带来超额收益,另一方面有一些周期股、热点股可以跟一跟,做做短线,不放过每一分钱。
应该也是出于中短期的考虑,在一季度的时候乔迁也选择了通信(TMT板块中行业之一)中的一些股票。
当时我说过,乔迁的优点在于更细腻,更坚持更有耐心,在去年年底到今年这时不时的结构性行情,显然乔迁这套打法要比其他固守某一行业的基金经理,业绩要好不少。
我们的“老朋友”蔡嵩松此次也名列前茅,他的基金我向来不推荐,不过由于今年半导体的行情,他的基金业绩也还不错,毕竟诺安成长是复制版半导体etf~
还是那句话,买诺安成长不如买半导体ETF,毕竟ETF手续费更便宜。
这些百亿规模的基金,基本上除了赵蓓(纯医*股基)、丘栋荣(低估价值派),其他都多少跟TMT板块、半导体有些关系。
但!是!被称为科技大佬的顶流经理刘格菘,却位居倒数第一。
按理来说,无论是从去年年底开始火的信创,还是今年AI所属的TMT板块,都在刘格菘的能力圈内,为何跑出这么差的成绩?
因为刘格菘,还在他心爱的光伏那里,而光伏今年的成绩:
emmm,颇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感觉。
虽然被称为科技大佬,但刘格菘的持仓显然跟TMT关系不大,在他一季度的看法中,也未表达对后市AI的看法,如果把他当做科技大佬去参与AI,那就完了。
一季报中,刘格菘依然对光伏、新能源车有着很强的信心,还表示“行业估值水平已在历史低位,产业链的变化在市场定价中未被充分认知和体现”,用人话说就是,跌得差不多了,但大家都还没意识到,现在的价格是低估,迟早还得涨回来。
过去5年,光伏行业涨了100%+,刘格菘从很早就进入这个行业,当初也是靠着押宝这个行业,迎来了规模的高光时刻,但没有行业可以常青,有山顶就有低谷,下一次风口什么时候来,无人可以准确预测,以“迟早会涨的,毕竟现在便宜”的想法带着基民们苦熬,恐怕大部分基民很难认可。
死守行业型的基金经理太多了,尤其是曾经靠着某些风口行业带来百亿规模的,虽然也理解规模大了调仓困难,但单押行业对大部分投资者来说,这无法说服他们长期跟随一个基金经理,割肉离场也是常有的事。
如刘格菘一般的基金经理很多,尤其这些百亿规模的,那这些百亿基金还值得我们长期持有吗?
这事,分情况。
百亿基金还值得长期持有吗?
首先,要搞清楚你手头的百亿基金,行业是否高度集中,基金经理是否死守一个行业。
比如说诺安成长,就是行业高度集中,就是个半导体基金;刘格菘的基金,纯纯就是光伏基金;萧楠的易方达消费,这就是个消费基金。
这类基金虽然说是混合型基金,也有基金经理,但其实就跟个行业ETF一样,只不过可能比行业ETF要多些手续费,时不时还会筛选一下个股,但投资这类型基金,你就把它当成一个行业ETF,不要奢望它能调仓去追风,既然是行业基金,那就注定了高波动,跌的时候很痛苦,遇上风口直接上天,但风何时来不知道,主打一个看谁能熬。
当然,行业基金也可以定投,定投是为了降低我们的成本,就像我自己做的行业定投实盘一样,长期定投下来收益还可以,不过不是所有行业基金都能如此,有些基金经理虽然偏好某个行业,但选股能力实在垃圾,也会走出跟行业完全不同的收益曲线,所以大家慎重考虑。
我一般都不建议小白选择行业基金,因为波动太大,且对行业认知并不多,容易熬不住,心态崩,如果你是小白买到了这些行业集中度很高的混合基金,还有盈利的可以撤,选择一些更适合小白的指增或者固收+,或者跟着我的定投实盘,如果你是经验老到的基民了,那遵循自己的投资逻辑就可以。
我的指增定投实盘:
可以看到,大部分是时间都是正收益的,这样的持有体验就会好很多,也更容易坚持。想进定投群的可以文末扫码哈。
继续说百亿基金,除了这些行业集中度很高的,还有如谢治宇、朱少醒、周海栋等管理的基金,行业比较分散的,也非一直按兵不动死守型。
这类基金经理大多数不会疯狂追风,而是等到确定性高的信号落地了,才会进入某个行业,比如说今年的TMT板块,我之前的分析有说过这个行业哪个信号算确定性信号,还没看的可以看看:行情分析|现在进场TMT?我劝你看完再说!
这类基金我的建议是:如果你认真研究过基金经理,且懂得他的投资框架和逻辑,长期定投是可以的,但如果你不了解并且是跟风进场,可以考虑①先去了解再决定去留;②亏损不多又不想了解的可以离场。
基姐有话说
这些管理百亿基金的基金经理,曾经都被推上神坛,很多人说是管理规模上去了,所以业绩拉了,规模确实会限制基金经理的发挥,但也不是唯一原因。
基金经理的能力圈都是有限的,你不能奢望一个主要研究消费行业的基金经理,跑去投资半导体行业吧?行业之间都是有鸿沟的,不懂不碰,这是投资中的硬道理,如果强行跟风,很可能会把基民的钱套在山顶。
有些经理并非主动死守,而是被动困在某些行业里,毕竟不可能某几个行业连着涨个十年,有山顶就有低谷,这是无法避免的。
对于我们选择长期跟随的基金经理,要足够了解,并给他时间和信任。
群里大家也会分享自己的宝藏基金,
可以进群看看加些自选~
【图解季报】华夏科技成长股票基金2022年四季报点评 _ 东方财富网
提示:
一、基金基本情况概述
华夏科技成长股票(006868)成立于2019年3月5日,四季度最新规模5.05亿元。招商证券三年期评级为3星,济安金信三年期评级为3星。
基金经理张帆拥有6.1年的基金投资经历,2019年3月5日正式接受华夏科技成长股票基金管理,任职期间回报为69.94%,位居同类998只基金中第279名。
张帆现管理6只产品(包括A类和C类),管理总规模为94.76亿元,平均年化回报为14.90%。
基金本季度收益为-6.40%,同类平均收益为0.70%,在同类867只基金中排名680位。
数据说明:1、基金回撤率,是指在某一段时期内产品净值从最高点开始回落到最低点的幅度,即亏损幅度。这是一个历史指标,比较的是基金过往净值;2、回撤越小越好;3、回撤和风险成正比;回撤越大,风险越大,回撤越小,风险越小。
最新数据显示,华夏科技成长股票基金的总资产为5.09亿元。较上一期5.41亿元变化了-0.33亿元,环比变化了-6.02%。
数据说明:基金规模过大或者规模过小,对基金都会存在不利影响。同时基金份额变化如果过于剧烈,也值得投资者了解一下出现变动的原因。
华夏科技成长股票基金的持有人数为25619人,机构投资占比为0.09%。
机构持有者:指企业法人、事业法人、社会团体或其他组织中持有该基金份额的组织。
个人持有者:指可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的自然人中持有该基金份额的人员。
数据说明:机构、个人持有占比数据仅年报和半年报披露
最新数据显示,本期该基金的股票仓位达88.93%。较上一期环比变化了0.68%。
从十大重仓股情况来看,最新一期前十大重仓股占比为39.99%。
数据说明:通过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占比可以看出基金经理持股集中度。持股集中度可以用来辨识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判断基金波动率的高低,但不能简单的用持股集中度的指标来判断基金的好坏。
华夏科技成长股票基金四季度十大重仓股明细
数据说明:区间涨跌幅统计区间为四季度
基金最新换手率为138.66%,上一期换手率为121.98%。历史换手率最高为2020年12月31日,高达205.09%。
数据说明:1、报告期时间为半年的,对应的基金换手率为半年度换手率。报告期时间为年的,对应的基金换手率为年度换手率。2、基金换手率用于衡量基金投资组合变化的频率。换手率越高,操作越频繁,越倾向于择时波段操作;基金换手率越低,操作越谨慎,越倾向于买入并持有策略。
数据来源:银河证券、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2022年四季度极不平静,依次出现半导体制裁、地产稳定政策频发、疫情放开三件大事。10月初美国商务部对中国半导体先进制程进行了严厉的制裁,这直接对我国半导体产业造成了较大影响;国内地产稳定政策频出,地产供给侧问题基本具备了政策保障;我国疫情管控政策出现明显调整,放松后各个地区病例达峰速度超出市场预期。由于疫情的影响,我国四季度经济预期将环比下行,但消费的复苏已经可以预期。A股市场四季度保持震荡,上证、沪深300、创业板指分别上涨1.6%、1.2%、0.6%。但市场结构上出现了大幅的调整,在2022年存量博弈的市场中,由于疫情政策的变化与地产政策的出台,市场预期2023年经济将进入弱复苏通道,因而以出行链为代表的大消费行业、地产链出现快速上涨,而前期表现较为强势且宏观弱相关的半导体、新能源、军工出现较大幅度回调。港股方面,受到疫情政策放松影响,且由于前期下跌幅度过大,四季度港股出现大幅反弹,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分别上涨15.2%、18.6%。四季度,本基金因持有半导体设备等成长股而出现较大幅度下跌,基金净值下跌9.3%。持仓方面,本基金对结构进行了相应调整:对受美国制裁影响的半导体前道设备进行了减持,且减持了部分汽车零部件配置,增加了半导体设计、消费电子的配置。
本报告仅供天天基金网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
本报告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样的报告。本公司在知晓范围内履行披露义务。
报告中的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本公司对所述基金买卖的出价或询价。本报告所载信息均为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所涉及基金的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客户应考虑本报告中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本文中提及的投资价格和价值以及这些投资带来的预测收入可能会波动。
本报告版权仅为公司所有,本公司对本报告保留一切权利,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表或引用报告的任何部分。若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天天基金研究中心”,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或修改。
基金市场是一个风险无处不在的市场,请您务必对盈亏风险又清醒的认知,认真考虑是否进行基金交易。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大数据生产,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十一科大硅谷峰会首批嘉宾曝光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创校友基金会
10月1日,中国科大硅谷科技峰会将进行,峰会将汇聚美中企业家、创业与投资人士。中国科大新创校友基金会已邀请到超50位杰出校友出席峰会。新创基金会执行团队已预定PaloAlto皇冠假日酒店并交纳押金;逐步细化分论坛设置,发布峰会专题网站。首批嘉宾信息谨向校友通报如下:
峰会酒店:CrownePlazaPaloAlto
地址:4290ElCaminoReal,PaloAltoCalifornia-94306,U.S.A.
罗宁一,772校友,中国科技大学激光物理学的理科学士学位和理科硕士学位。美国德克萨斯理工大学激光光谱专业博士毕业,现任维林光电(苏州)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2009年度苏州、工业园区科技领军人才称号,2011年度获“姑苏领军人才”的称号及“金鸡湖双百人才计划”海外高层次领军人才的荣誉称号。罗宁一博士在激光与光电子业从事了20多年的新产品研发、市场营销和管理工作,先后在ContinuumElectro-Optics(连续光电公司)、JDSUniphase(捷迪讯)和New-WaveResearch(伊塞-埃特(ESI-ATE)的分公司,美国)担任研发经理职务工作。罗博士个人拥有的11项授权发明专利,使得研究的产品及应用覆盖固体激光器、光纤激光器、以激光诱导荧光辐射为基础的生化医疗仪器方面的应用、紫外激光在质谱仪方面的应用,目前该系列光电应用产品已经成功商业化。
王维嘉,776,1992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电气工程系获博士学位。现任美通无线网络信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兼总裁。王维嘉是较早回国创业的硅谷海归之一。作为移动互联行业的领先者,早在1997年,美通无线公司王维嘉博士就在硅谷开发并在上海开通了世界上第一款移动股票交易系统,并于1999年作为中国的第一家公司开始首次在全国范围内提供移动电话数据信息和内容服务。王维嘉博士陆续提出了无线互联的“CIC模式”——创造在中国(CreateinChina)、巴掌定律、拇指经济、100%互联度等概念。由于他开创并引领了无线互联产业的发展,因此被业界普遍推崇为无线互联的创始人。王维嘉博士曾于1987年至1989年供职于太平洋贝尔,作为公司技术顾问,他主持开发了太平洋贝尔的宽带网络ATM试验网项目。1989年至1991年,王博士任职于硅谷蜂窝数据公司,主持开发世界第一个依托于蜂窝电话网的无线数据网。1991年至1994年,在微软创始人保罗.阿伦的尖端性公司主持无线多媒体的研究开发并拥有6项美国基础性专利。
张亚勤,1978年考入中国科大少年班,获得中国科大电子工程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后获得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电气工程博士学位。
张亚勤博士是百度公司总裁、兼任美国研发中心董事长。加入百度之前,曾任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兼微软亚太研发集团**,是微软亚洲研究院(MSRA)创始人之一,曾担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科学家、微软全球副总裁、微软中国董事长。他于2003年创建了微软亚洲工程院(ATC),为IT产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做出了杰出贡献。2004年晋升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2006年,他创立了微软亚太研发集团,这是微软在美国之外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备的研发基地。加盟微软之前,张博士曾在美国Sarnoff公司工作,负责数码影像、多媒体信息系统的研发工作。加盟Sarnoff之前,他在美国GTE实验室任高级研究员。
张亚勤博士1997年被授予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协会院士(IEEEFellow)称号,成为该协会100年历史上获得这一荣誉最年轻的科学家。他拥有60多项美国专利,500多篇学术论文和11本专著。张博士在国际上获得过诸多专业奖项和荣誉,包括1997年“年度最佳研究工程师奖”,1998年“杰出青年电子工程师奖”,2004年IEEE“行业先锋奖”,IEEETransactions最佳论文奖,香港科技大学名誉院士(HonoraryFellow),欧亚科学院院士,“2005年度美国华裔工程师奖”及“2006年度美国亚裔工程师奖”。他还担任多个省市的**顾问和20所大学的校董或名誉教授,十一届全国政协会议海外代表,美国杰出华人组织“百人会”的副会长,马来西亚**多媒体走廊国际顾问团(IAP)成员,澳大利亚信息与通信技术(NICTA)顾问。
赵兵是万华实业集团董事,哥伦比亚大学运筹学博士,曾在多家国际世界顶级投资银行供职(所罗门),具有丰富的资本运营经验。赵兵现任中国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董事,中诚信国际董事。
罗宇龄博士是基因(组)分析试剂公司AdvancedCellDiagnostics(ACD)的创始人。2016年7月11日,美国NASDAQ上市公司Bio-Techne宣布以3.25亿美元收购ACD公司。ACD公司是由罗宇龄博士和与中国科大809校友陈世平(COO)2006年在美国硅谷创办。该公司的核心专利技术RNAscope®是目前世界上用来原位检测RNA分子最先进、也是唯一有效的技术。使用该技术发表的文献数量,从2011年的4篇,一路飙升至2016年的600多篇。
罗宇龄博士是硅谷生物科技界资深华人企业家,在融资创业、公司管理、产品研发及销售运营等方面都有丰富且成功的经验。他拥有美国及欧洲专利十数个。罗宇龄博士在CaseWesternReserve大学获博士学位。
李鹏博士是抖动分离算法领域的开拓者,抖动、噪声与信号完整性的标准制定的主要贡献者。李鹏博士于1980年自云南师大附中考入中国科大地球和空间科学系,在阿拉巴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李鹏博士于1998-2007年供职于Wavecrest公司并曾担任CTO,后加入Altera公司,为Altera公司首席架构师(PrincipleArchitect)。
骆利群博士现为斯坦福大学教授。骆利群博士1981年考取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1986年获郭沫若奖,1992年获得美国Brandeis大学生物系博士学位。1996年6月,骆利群博士在斯坦福大学担任助理教授,从事神经发育方面的研究。1997年,获得斯坦福大学Sloan奖。2001年,任美国《神经元》杂志副主编。2005年,当选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HMI)研究员;9月,获得JacobK.Javits奖。2012年,当选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
施晨阳博士现任凯捷(Qiagen)生命科学有限公司亚太区总裁。同时,他还任中国体外诊断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施晨阳博士在生物技术领域拥有17年的研发、商业发展、管理及投资经验。他曾任AuraPartners上海和香港的执行董事,BridgePharmaceuticals(MenloPark,California)分管企业发展的高级副总裁,DiscoveryResourcesGroup(PaloAlto,California)的常务董事,Genospectra(Fremont,California)企业发展部的副总裁,A.M.Pappas&Associates(Singapore)亚洲业务的董事。此前他任教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担任博士生导师,也曾在跨国制*公司默沙东(Merck)担任研究科学家。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期间,施晨阳博士曾主持建立亚洲分子流行病组织标本库。1982年从江苏南京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毕业于应用化学系,1991年获美国罗切斯特大学肿瘤研究博士学位。
吴昉博士现任VERSLInc.总裁。吴昉博士曾任威盛纳斯(苏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在华为北美担任无线技术总监,负责北美高校合作。吴昉博士1982年考入中国科大少年,后获得TexasA&MUniversity博士学位。
周红,85少/8513校友。郭沫若奖获得者,斯坦福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和计算机科学硕士。2000年加入Google公司成为一名早期工程师,周红曾作为Google中国公司的第二位员工,协助李开复开拓中国市场、招聘员工。
周代星博士是贝瑞和康创始人、CEO。2016年下半年,他创办的贝瑞和康借壳天兴仪表上市,被称为中国A股迎来基因巨头时代。周代星博士1985年从福建宁德一中进入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系,1996年马里兰大学巴尔的摩分校医学院医学生理学博士。他曾在杜克大学、霍华德休斯医学院(HowardHughesMedicalInstitute)从事研究。
熊亚霖,8500/8511校友,CarnegieMellonUniversity机器人学博士。曾供职于苹果电脑、加州理工喷气动力实验室。现任KLA-Tencor(科磊)SeniorVP&GeneralManager。
熊雨前,85少,1985年从江西修水一中进入中国科大少年班学习。1990年7月~1994年12月任职于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从事天文软件的研究与开发1995年1月至1997年2月任职于美国Lyrehc公司,担任技术总监;1997年3月~2000年12月任职于美国Bexcom公司,担任技术总监。
2001年创办FoxitSoftwareInc。Foxit是全球第二的PDF电子文档技术解决方案开发商和供应商。
孙壮现为尚元资本合伙人。此前为新天域资本合伙人,任新天域资本TMT董事总经理,负责高科技投资。孙壮于加入新天域资本之前曾就职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负责中国区电信、媒体及高科技行业的投资;在此之前,曾任埃森哲咨询公司战略咨询部经理。孙壮拥有丰富的企业运营、管理咨询及投资方面的经验,投资领域包括电信、媒体、高科技、消费品及生物医*与健康卫生服务等产业。
孙壮于1987年从长春东北师范大学附中进入中国科大教育改革试点班,毕业后前往美国学习,获纽约大学硕士学位,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王利锋毕业于加拿大英属哥伦毕业大学(UBC),在北京创办有幸星数码科技公司,从事动漫产业。他的合肥分公司已有70人。
王利锋,左手诗,右手动漫。他1987年从黑龙江绥棱县第1中学进人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1991年考入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系电脑图形专业攻读研究生,获得该校计算机硕士学位时不到20岁。王利锋在加拿大动画和游戏领域工作。90年代中期,他带领一支专业团队制作了《圆明园》项目数码动画,开创了中国动画的先河。
钟鸣曾供职于宝洁联合利华担任品牌经理、市场副总裁多年。惠而浦中国区销售总经理。他曾担任TPGOpsTeamSVP(德太投资资深副总裁)。2013年代表TPG空降李宁公司担任零售运营项目负责人。现为全球奢侈品眼镜巨头陆逊梯卡集团大中华区总经理。钟鸣是生物系校友转行的典型之一,在市场营销与供应链方向取得了杰出成就。
汪德嘉,通付盾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时空码的发明者;数据分析专家、国际计算机学会(ACM)资深会员、工信部数据中心联盟开放移动互联委员会专家委员。汪德嘉先生拥有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数学博士学位、中科院软件研究所理学硕士学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概率统计学士学位,参与制定了多项行业标准,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成果;2014年底上榜《经济观察报年终特刊》“领军者2030”新技术人物,2016年受邀担任海归创业学院硅谷学院导师。汪德嘉博士拥有十多年美国硅谷软件公司(Oracle,Acosta,VISA,IBM等)的总体设计、产品开发及管理经验,并在硅谷多次参与早期创业,均被世界500强公司收购。
李骁军现任IDG资本资深合伙人。李骁军入选2017《福布斯》“全球最佳创投人”,排名第13位,摘得中国70后投资人在全球排名中的历史最佳名次。李骁军侧重于通信、半导体、无线、媒体和能源领域的投资,他在通讯和半导体行业有着丰富的工程管理和创业经验。
李骁军曾就职于美国AirvanaNetworks负责该公司大中华地区的业务扩展。在2001年,他还创办过SiliconCraft,一家专注半导体设计咨询服务的公司。他曾作为NASDAQ两家上市半导体公司BroadcomCorporation(BRCM)和MarvellSemiconductor(MRVL)的技术骨干,参与并领导了多个芯片的设计与开发。李骁军1988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后获得加州大学洛杉机分校电机工程硕士学位,沃顿商学院MBA学位。
杨培东,8812,美国科学院院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系教授
杨培东博士现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和材料科学双聘教授,是国际顶尖的纳米材料学家。杨培东教授研制出第一个纳米导线激光器,在半导体纳米线和异质结构研究中采用创新性合成和装配工艺,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基于纳米线的光电、热电、太阳能转化和纳米流体之中。
杨培东教授1992年获郭沫若奖学金,1993年获应用化学学士学位,1997年获哈佛大学化学博士学位,1999年至今,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助理教授、副教授、终身教授、教授。2002年获得美国贝克曼青年研究员奖;2004年获得美国材料学会(MRS)青年科学家大奖,是第一位获得该奖的中国人;2007年,获得在业内被称为青年诺贝尔奖的艾伦•沃特曼奖;2011年入选汤森路透集团“全球顶尖100名化学家”,并居榜单前列第10位,同时入选同一标准的“顶尖100名材料科学家”榜单的首位;2012年4月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2015年获得美国麦克阿瑟“天才奖”;2016年5月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宁鹏博士现任三星移动(美国)高级副总裁(SeniorVicePresident),同时也是三星移动的三星智付和三星Knox研发的全球联席主管(globalco-head)。宁鹏博士是美国三星智付(SamsungPay)的产品负责人,三星智付是美国最广泛接受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同时他还主持三星Knox的研发工作,三星KNOX2.6在2016年的Gartner的“移动设备安全:平台比较”(MobileDeviceSecurity:AComparisonofPlatforms)报告中获得最多的“Strong”评价。宁鹏博士于1989年进入中国科大,是GeorgeMason大学博士,曾任北卡州立大学计算机教授。
葛欣博士现任Uber公司的HeadofRiskManagement。葛欣博士曾任职于亿贝,曾任PayPal公司风险管理总经理、风险管理全球副总裁(VP,GlobalSellerRiskManagement,ResolutionsandProtectionsPayPal)。2010年至2015年,葛欣博士在PayPal上海分部工作,并创立了PayPal上海风险管理中心。葛欣博士1990年考入中国科大少年班,后获北卡大学统计学博士学位。
肖京,9110,平安科技公司数据平台部总经理,人工智能+金融大数据领域专家
肖京博士现任平安科技公司数据平台部总经理。2015年,肖京博士归国加入平安科技,负责大数据分析挖掘及人工智能在风险管控、欺诈识别、互联网健康医疗、智能运营、以及个性化精准营销等金融业务场景的研发及应用。肖京博士自1995年始研究人工智能与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挖掘相关领域的前沿科学问题,长期担任精工-爱普生(SeikoEpsonCorp.)美国研究院及美国微软公司(MicrosoftCorp.)相关研发机构的中高级管理职务。
肖京博士1991年考入中国科大自动化系,1999年获得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博士学位。
关力劼博士现任WesternDigitalCorporation的VP。关力劼博士是中国科大9202校友,是卡耐基梅隆大学物理学博士。
崔屹,9312,斯坦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美国湾区光伏联盟主任和电池500联盟主任、首批“中关村海外战略科学家”。演讲主题《能源,环境和新材料的技术创新及产业化》
崔屹博士现任斯坦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崔屹教授主要致力于用于能量储存的纳米材料、光伏系统、拓扑绝缘材料、生物以及环境。他是《纳米学报》(《NanoLetters》)副编辑,同时也是由美国能源部投资二千五百万美金的湾区光伏联盟的联合主任。崔屹教授曾荣获2001年纳米技术卓越毕业生奖、2003年米勒研究奖、2004年《MIT技术评论》杂志评选100位“世界顶尖青年发明家”、2010年斯隆研究奖、2013年IUPAC新型材料及其合成杰出奖、2017年Blavatnik青年科学大奖之工程技术奖。崔屹教授于1998年毕业于中国科大应用化学专业,2002年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之后,跟随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PaulAlivisatos教授开展博士后工作,并在2005年成为斯坦福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助理教授,2010年擢升为副教授并获得终身教职。
朱频频博士是小i机器人创始人,现任总裁兼CTO。小i机器人成立于2001年,目前已在多个行业和领域沉淀了全球最大的行业知识库、百科知识库,并且拥有了最先进的智能人机对话引擎,为中国智能机器人第一品牌。
朱频频博士先后发明并开发了“聊天机器人系统”、“短信机器人系统”、“人机交互技术实现自动客户服务设备”等数十项科技专利产品,被聘为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用户界面和人机交互”(简称“SC35”)技术标准会委员,被授予“上海市软件行业标兵”、“十大青商”等称号,是上海科技发展信息领域技术预见专家。
吴昌勋博士现为Google公司总监。他的工作地点在硅谷,也曾领导部分在中国的Google的团队开展工作。吴昌勋博士于1994年考入中国科大,后获JohnsHopkins博士学位。
田第鸿博士于2014年联合创立了深圳云天励飞技术有限公司。云天励飞(IntelliFusion)是一家研究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创新型企业。公司专注于视觉智能领域,以深度学习和新型处理器技术为核心,致力实现视觉识别“端智能”与数据分析“云智能”。田第鸿博士是国家特聘专家、深圳市“孔雀计划”团队带头人。他于1995年因化学奥赛从贵州赤水市第一中学被保送中国科大少年班系(教改试点班),1999年获郭沫若奖学金,2002年获得中国科大电子工程系硕士学位(导师朱近康教授),2006年获得佐治亚理工学院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博士学位,获佐治亚理工学院信号与图像处理中心杰出研究奖。
王锋博士自2009年加入PureStorage创始团队工作至今,此前他曾供职于赛门铁克。王锋博士1995年考入中国科大,后获得UCSC博士学位。
胡郁博士是科大讯飞轮值总裁。胡郁博士自1997年以来从事智能语音核心技术研究及语音数据库建设工作,参与多项国家“863”、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部级等重大项目的研发。2008年6月至今,他担任科大讯飞公司高级副总裁、讯飞研究院院长,负责领导科大讯飞公司语音合成、语音识别、语音分析、语音评测、声纹语种、语音信号处理等智能语音核心技术的研究及公司整体经营管理,其领导研发的智能语音技术及系统、产品等,分别荣获国家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各一次,并多次荣获安徽省、部级,合肥市级科技进步奖。胡郁博士1995年进入中国科大,后获得中国科大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工学博士。
李锐现为数虎图像(835244)董事长、总经理。他于2006年3月至2015年7月任深圳市数虎图像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2010年8月至2014年12月任武汉数虎动漫科技有限公司监事;2011年12月至2015年4月任西安数虎图像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2012年12月至今任深圳市中数创意文化传媒技术有限公司监事;2015年1月至今任武汉数虎动漫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2015年8月至今任深圳数虎图像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届董事会董事长,任期三年。2017年3月至今任深圳数虎图像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叶凯,玩蟹科技CEO。他与中国科大毕业生胡磊万城(0300)、欧阳刘彬(0211)等人创办了玩蟹科技,该公司迅速成为中国手机游戏行业的领头羊,2013年被掌趣科技以人民币17.39亿元的价格收购,创造了新科大人的创业传奇。2014年叶凯入选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榜单。叶凯是2002年从安徽桐城中学进入中国科大,2009年获得中国科学院软件所工学硕士学位。
王孝宇博士现任SnapInc.研究部门计算机视觉领域**(Chair,ComputerVision)。他于2015年2月同9810另一位科大校友李佳创立Snapchat研究院。王孝宇博士的主要研究领域为objectdetectionsystem(目标检测系统),人脸分析,深度学习等。他曾在2009和2013两届国际计算机视觉大会(ICCV)上发言,在ICCV2015上教授目标检测算法,受邀在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百度研究院等发表演讲。曾率队参加美国国家标准*人脸属性预测大赛夺得冠军,携自创算法率队参加ILSVRC2013夺得亚军。他的AnHOG-LBPHumanDetectorwithPartialOcclusionHandling被评为ICCV2009被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他在NEC期间获多项团队商业化大奖和个人成就奖。
王孝宇博士200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后获美国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校区统计学硕士及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博士学位。他曾于2012年担任NECLabsAmerica(NEC美国实验室)研究员。
杨建朝博士于2015年初加入Snapchat研发团队,此前曾任AdobeResearch科学家,研发并转化3项新的Photoshop功能。杨建朝博士在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的顶级会议和期刊(CVPR/ICCV/ECCV/NIPS/PAMI/TIP)发表论文60余篇,拥有20余项美国专利。论文被引用超过10000次,其中有多项工作单引用次数都超过2000次。他于2002年进入中国科大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2006年获学士学位并荣获中国科大本科生最高荣誉奖——郭沫若奖学金。他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师从“计算机视觉之父”ThomasHuang(黄煦涛)于2011年获博士学位,多次获得智能识别世纪大赛的冠军。
1999年,邓立博士正式加入微软雷德蒙研究院。2016年,他正式被任命为微软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直至目前,邓立博士作为深度学习技术中心的合作研究经理,负责深度学习领域的技术创新。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深度学习、自动语音识别、机器翻译、自然语言处理等。
在加入微软研究院前,邓立博士曾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任教,于1989-1992年期间聘任为助理教授,1992-1996年为副教授(终身教职tenured),1996-1999年被评为该校正教授。自2000年起,他还获聘为美国华盛顿大学特聘教授及研究生委员会成员。邓立博士持有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硕士、博士学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学位。
邬征博士现任上海爱科百发生物医*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CEO。邬征博士曾任美国先灵葆雅研究院深科学家、ValeantPharmaceutical临床前研发总监和科学顾问,罗氏中国生物部高级总监,并担任国际著名抗感染杂志《AntimicrobialAgentsandChemotherapy》编委,复旦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学院兼职教授,百华协会(全球华人精英组织)成员,中国新*研发协会SDDA创始人之一及董事会**。邬征博士于2007获年ValeantPharmaceuticals杰出表现奖,1996-1999期间三次获得Schering-Plough优秀奖。邬征博士在布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在哈佛大学医学院从事过博士后研究。
叶蔚蓝博士为基因泰克(Genentech)血管生物学项目的负责人、主任科学家。叶蔚蓝博士是血管发育与疾病的专家,曾在《Nature》和《Cell》等国际著名科技杂志上发表多篇文章。叶蔚蓝博士于1983年进入中国科大,后获得匹兹堡大学博士学位。
徐立新(858),1985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细胞生物专业,现任名信中国成长基金合伙人。
徐立新,1990年至1995年就读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微生物专业,获得博士学位;于1997年至1999年就读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学院,取得MBA学位。徐立新先生于1999-2002年在高盛公司(香港)任投资银行经理;2002-2003年在中富证券任投行部主管、董事总经理;2003-2004年在格雷特投资管理公司任执行总裁;2004-2006年在坤茂国际投资公司任董事总经理;2007年至今,任高投名力成长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
闫安1990年从山东菏泽一中考入中国科大少年班,中科院软件所硕士、布朗大学计算机硕士、华盛顿大学商学院MBA。1999-2015年供职于微软公司(雷德蒙总部与亚洲研究院),从事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工作。2015年出任阿里云数据事业部总监。现为金融大数据服务平台知微云联合创始人。该平台获得Pre-A轮融资,由银杏谷资本、林耐资本、德同资本共同投资。
俞天越于2012年在硅谷联合创立QuanergySystems,Inc.,并担任首席技术官。Quanergy是在固态激光雷达,以及三维智能感应解决方案方面的领军企业。俞天越在高分辨率成像,三维激光扫描和微细加工,高通量传感,纳米技术和先进电子材料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在Quanergy负责公司产品的战略决策,设计架构,技术原理,以及研发生产,以确保公司的产品构想能够顺利实施。在成立Quanergy之前,俞天越在硅谷科技和创业公司担任首席科学家和企业高管,主持技术开发和产品商业化。俞天越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9203校友,郭沫若奖获得者,后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深造,2002年获得纳米材料和技术方向的博士学位。
俞天越是923郭沫若奖获得者。妹妹俞天宁是938郭沫若奖获得者,俞天宁2002年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化学系博士学位,2008年获哈佛大学MBA。现在华尔街从事金融投资。她们是目前仅知的一对同获郭奖的姐妹。
王辉,966,华米科技北京总经理,原联想集团“茄子快传”产品经理
王辉自述:966本科,4-5分流在科大生活9年的土著,毕业后在NEC中国研究院工作2年,随后加入联想,去年2012开始转型进入移动互联网行业探索。
李佳博士现为谷歌云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研发负责人(HeadofR&D,AI/ML,SeniorDirectoratCloud,Google)。李佳博士在加入谷歌之前是Snapchat公司的资深高管。她曾在谷歌实习,2011年加入雅虎,2014年成为资深研究员,开始领导雅虎实验室的视觉计算和机器学习部门。2015年2月,颇受年轻人欢迎的社交/视频内容软件Snapchat为了推出新的功能组建了一只人工智能研发团队,聘请了李佳博士担任公司的研发主管并领导该团队。
李佳博士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大自动化系,后获得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硕士学位。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普林斯顿大学与斯坦福大学从事计算机视觉研究。2011年获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
最近哪支基金好啊?
那个自己到晨星评级网上看一下吧,
热门资讯_微管家_干货|富二家主动权益“中生代”基金经理大盘点(上篇)_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摘要:
2021年即将收官,值此岁末盘点之际,富二为大家带来干货满满的中生代基金经理大盘点。在富二家主动权益“星之队”的中生代基金经理中,谁是偏成长风格?谁是偏价值风格?谁又是偏均衡风格?一文为您解答!
价值or成长,是投资中永恒的话题,客官在基金投资中,也会发现不同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各异,有的偏成长风格,有的偏价值风格,还有一些风格比较均衡。对于富二家的主动权益“星之队”中的中生代基金经理来说,他们各自的投资风格又是怎样的,想必是大家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之一。为了帮助客官们更清晰、更全面地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基金经理,今天,富二就带大家一探究竟~
作为纯粹“富国投研基因”的基金经理,杨栋自2011年加入富国基金后完整职业生涯皆在富国,研究员期间主要负责电气设备、新能源、环保行业等领域的研究,2015年起任基金经理,现管理富国低碳新经济、富国清洁能源产业、富国积极成长一年、富国均衡优选、富国成长领航、富国融泰三个月定开多只产品。基于追求长期绝对收益的投资目标,杨栋于过去6年多的基金管理历程中确立了自己的投资风格:淡化择时、精选个股、均衡配置,投资决策中的核心指标即为风险收益比,不超配单一行业,不追逐热点,致力获取不依赖市场风格的长期回报。
拥有超10年证券从业经验,超6年基金管理经验,厉叶淼入行时在券商研究所任汽车行业分析师,2013年加入富国基金,2015年起任基金经理,至今已将能力圈拓展至医*、消费、电子、新能源车、化工等多个领域,现任富国天瑞强势精选、富国产业驱动、富国研究优选沪港深、富国长期成长的基金经理。投资风格灵活,擅长捕捉市场机会。组合构建时坚持自上而下选行业、自下而上选个股:以“价值成长+产业趋势”为基准,致力寻找有质量、可持续的业绩增长。
拥有复旦大学博士学位及IBM实业工作经历的复合背景,林庆于2011年加入富国基金,2015年起任基金经理,现任富国文体健康、富国兴远优选12个月持有的基金经理。投资风格上,淡化择时、均衡成长、适度集中、精选个股。身为长期投资主义的践行者,林庆视基金管理为一项终生的商业活动,坚持通过多元视角寻找“错误”定价的优质公司,追求长期稳定且可持续的回报。
深耕TMT领域多年,李元博硕士毕业后曾于英特尔工作,随后在卖方研究所担任TMT行业研究员,2015年加入富国基金,现任富国高新技术产业、富国创新科技、富国科技创新、富国科创主题3年、富国创新趋势、富国科创板两年定开多只产品的基金经理。李元博认为,好的投资方法需要和时代契合,中国股市对于宏观经济的映射程度较高,不同的经济环境下β不同。基于兼顾质量和盈利的价值趋势投资框架,致力寻找具有稳定超额收益的来源。近年,李元博已逐步将其能力圈拓展至广义的成长股。
本硕毕业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曹晋自2009年入行以来,至今已有12年证券从业经历和超8年的基金管理经验。2014年加入富国基金,曹晋现管理富国中小盘精选、富国通胀通缩主题、富国创业板两年定开、富国成长动力、富国匠心精选12个月持有多只基金。作为行业内最早专注于科技板块投资的基金经理之一,曹晋近年已将能力圈拓展到了整个新经济板块,均衡布*科技、消费、新能源、医*、先进制造等行业具有投资价值的优质成长股。深耕产业趋势,曹晋认为唯有深度研究和勤奋调研才能让自己保持对于产业的敏锐度,从而前瞻性把握机会,致力走在产业发展趋势的前面。
统计学专业背景出身,方纬自2003年起从事研究员工作,在起任基金经理之前近10年的研究生涯中研究过A股60%以上的行业,拥有扎实的研究背景。方纬于2014年8月起任基金经理,2020年加盟富国基金,现任富国价值增长、富国新兴产业、富国质量成长6个月持有的基金经理。其投资框架可以用投资理念集中,组合持仓分散来概括:投资理念上,关注高质量的成长股,把公司质量放在选股中最重要的位置;投资组合上,较为分散,认为个股的分散有利于追求比较平稳的超额收益。
唐颐恒的个人特点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概括:“深入研究、价值投资、集中投资、长期投资”。
她的从业经历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申万研究所、太保资产、平安养老以及富国基金。前三年在卖方研究,中间十年在保险机构的投资团队,最近两年在富国基金。每段都有各自的精彩。
她在申万研究所积累起了完整的分析框架,扎实的研究功底和细致、认真的工作态度;在太保资产顺利实现了研究领域的拓展,也初涉消费行业组合投资管理;在平安出任投资经理、成长颇多,并完成了投资经理必须攻克的几个阶段。
2019年4月,唐颐恒加盟富国,并于7月开始正式接管富国天益(代码:100020),展开了一段辉煌的投资历程。
熟悉富二家的客官,自然明白富国天益价值是富二家“光荣与梦想”的产品。历任基金经理可谓“大咖”云集,截止9月底创造出高达2475.63%的高收益率,是富二家招牌旗舰产品之一。
注:富国天益价值A类份额自2004年6月15日成立以来累计收益率为2475.63%,数据来自基金定期报告,截至2021年9月30日。近5年(2016-2020)基金业绩及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沪深300指数收益率*95%+中债综合全价指数收益率*5%)收益率分别为-12.79%(-10.72%),33.77%(20.40%),-22.04%(-23.95%),57.89%(34.20%),89.75%(25.84%),2021年上半年分别为11.46%(0.31%),数据来自基金定期报告,截至2021年6月30日。本基金于2021年1月18日起增加C类基金份额。历任基金经理情况:张晖自2004年6月至2005年4月期间担任基金经理,陈戈自2005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担任基金经理;许炎自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期间担任基金经理;李晓铭自2014年4月至2019年8月期间担任基金经理,唐颐恒自2019年7月起至今担任基金经理。本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唐颐恒秉承价值成长方法论,既自上而下展开宏观经济研判和中观行业跟踪,也自下而上挖掘能够持续进行价值创造的企业;通过长期持有优质标的,分享公司业绩高速增长所带来的稳定收益。
正如唐颐恒所说:“没有成长的价值就只有‘价值陷阱’,而没有价值的成长也终究是‘伪成长’”。成长和价值之间的关系是辩证、不可割裂的,二者始于殊途,也终将同归。
具有9年证券从业经历和2年的公募基金管理经验,孙彬的“绝对收益”意识很强;映射到基金管理的实操层面,则是他最具标志性的“基本面增强”策略:给每一只基金挑选一个对标指数,以“长期稳定的EPS增长”为选股标准,通过自下而上精选个股构建组合,使其不单单能够跑赢同期的业绩比较基准,还能够跑赢这个对标指数。
目前,由孙彬管理的富国价值优势(002340)、富国沪深300基本面精选(011498)、富国融泰三个月定开(010400)、富国新机遇(004674),对标沪深300指数;富国融享18个月定开(009334)和富国新活力(004604),分别对标中证800指数和上证50指数。
对于孙彬来说,单看估值高低,并不足以区分成长和价值。他对“价值”的定义是:“任何一只股票,都应该在合理的估值买入;当它超过了合理的估值,就应该卖出”。在PE和EPS这两个影响股价的因素里,孙彬倾向于选择PE符合自身认知、EPS长期稳定增长的个股。
尽量淡化大类资产择时和行业配置择时,规避景气投资或赛道投资,坚持在行业分散配置的基础上,不断淬炼精选个股的能力,以此作为超额收益的可靠来源。
吴畏虽然公开露面不多,但他在业内的名声不容小觑。2010年至2018年,吴畏在兴业证券任首席分析师,投入对大金融板块的研究,期间屡获殊荣。
吴畏的投资风格为成长价值+均衡配置,主要在低渗透率高成长行业中寻找竞争格*较优的公司。投资理念是均衡行业与风格,为持有人赚取稳定的收益。其于2018年加入富国基金,此后也一直走在“破圈”的道路上,在食品饮料、医*生物、新能源、电子等领域皆有涉猎。除了金融地产行业主题基金(006652)外,他目前还在管一只全市场基金:富国价值驱动(005472),体现了其较强的选股能力,为组合贡献着卓越的超额收益。
曹文俊曾任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助理分析师,申万巴黎基金研究员,交银施罗德基金高级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基金经理;自2017年6月加入富国基金,现任富国转型机遇、富国优质发展、富国低碳环保、富国稳健策略6个月持有期、富国金安均衡精选的基金经理。
提到曹文俊,第一个关键词,就是“全天候”,一位资深的“全天候”选手,拥有不同寻常的全*视野;另一个关键词,就是均衡,自上而下宏观研判,结合景气度趋势和中观产业趋势选择行业、自下而上精选个股,均衡配置行业和个股。他的投资理念可以概括为“淡化择时、行业均衡、精选个股、长期持有”。
曹文俊具有超过17年的证券投资经验,7年的基金管理经验,经过多轮牛熊的洗礼和积淀,他构建了“自上而下宏观研判与自下而上精选个股相结合”的投资方法论,形成“全天候”投资策略,成为市场上少有的既擅于宏观、中观研判,又擅于自下而上精选个股的基金经理。
从事卖方、买方研究员期间,他的研究方向主要覆盖钢铁、交运等周期行业,建立了对宏观经济和产业格*的深刻理解;
2014年担任基金经理以来,构建成长股投资框架和对核心竞争力的理解,最终形成了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投资理念。
2017年曹文俊加入富国基金后,他开始管理包括富国转型机遇(005739)、富国优质发展(006527)等产品,都获得了非常不错的业绩。
以他在富二家管理时间最长的富国转型机遇为例,截至2021年12月10日,近3年业绩增长近两倍,涨幅达199.59%,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48.62%,超额收益达150.97%,同类排名为99/403。
注:同类排名相关数据来自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同类指混合基金-偏股型基金(股票上下限60%-95%(A类));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数据来自wind,截至2021年12月10日。
凭借优秀的业绩,富国转型机遇混合获得银河证券、海通证券三年期五星评级。(注:评级数据来自银河证券、海通证券,截至2021年10月。)
此外,曹文俊均衡的投资风格,以及波动较小、长期攀升的投资业绩,使他所管理的富国转型机遇越发受到专业投资者的看重,据2021年基金中报数据显示,富国转型机遇混合的机构持有者比例达83.26%。(仅反映该特定时点情况,不代表目前实际)
曹文俊基于“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投资理念,构建了完整的投资框架,并在这个框架的基础上,将A股按照风险、久期分为周期、主题、价值、成长四类风格,不同宏观背景下,自上而下策略思维决定每一类股票的配置权重。
在曹文俊看来,基金经理是广大老百姓的“财富助推者”,特别是在普通百姓金融知识相对较少而理财需求迅速增长当下,这份使命更为神圣。赢得持有人的信赖,需要持之以恒地将持有人利益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打造核心投研能力,力争形成优秀而稳定的投资业绩。
长期投资目标:是把每一个年份都做到同类前三分之一排名
侯梧具有超15年证券从业经历,近5年的基金管理经验。曾任平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组合经理助理,原兴全基金研究员、专户投资经理、基金经理,华夏久盈资产权益三部总经理;自2018年3月加入富国基金,现任富国天成红利、富国新趋势、富国大盘核心资产的基金经理。
通过他的履历可以发现,侯梧的研究领域涉猎非常广泛,先从固收和FOF研究开始,又做了多年的绝对收益,最后到了富国基金管理公募基金产品;对FOF、债券、钢铁行业、有色行业等都有深入的研究,这为他奠定了坚实的大类资产配置、宏观及产业研究基础。
自担任公募基金经理以来,侯梧形成了“控制风险回撤、力争绝对收益”的投资理念。在他看来,管理好基金,“三大法宝”不可少。一是稳健投资,即立足于基本面研究,赚取企业业绩增长的钱。二是右侧投资,右侧买入正在变好或者加速成长的公司,回避短期边际变差的公司,卖出长期发生重大变化的公司。三是风险控制,严守投资纪律,淡化择时,均衡配置行业,以有效提升风险收益比。侯梧投资体系主要来自实际操作的经验总结,相信实践结果多于书本理论,相比于书本上大师的理论,他更相信向身边的人和市场学习。
作为一个践行均衡投资策略的基金经理,侯梧对投资目标的设定,“希望能做一个不错的长跑者;希望自己和客户的投资体验都不错,不希望净值波动太大,净值波动一旦过大,客户大概率就很难赚到好的收益。希望客户任何时间买我的基金,拿一段时间就能有不错的体验。”
事实上,侯梧管理的产品业绩也与他的投资目标大致相符,他自2018年4月开始管理富国天成红利,基金定期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近三年收益率达129.35%,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25.76%,超额收益达103%。
富国天成红利阶段业绩表现:
注:数据来源基金定期报告,截至2021年9月30日
当前市场震荡持续了一段时间,在侯梧看来,市场的韧性比我们想象的要强,核心还是落实到企业盈利上。未来,在侯梧将继续严守投资纪律,淡化择时,均衡配置行业,以有效提升风险收益比,积小胜为大胜。
蒲世林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从业经历非常丰富,在2008年进入海通证券做了两年卖方分析师,研究方向为建筑建材行业。2011年进入中信证券资产管理部,先做了4年行业研究员,2015年开始做专户投资,在此期间,管理过不同类型的账户,有相对收益也有绝对收益。2018年9月加入到富国基金,开始管理公募基金。目前任富国城镇发展、富国阿尔法两年持有期基金、富国周期优势、富国均衡策略的基金经理。
蒲世林的投资策略,核心是用合理的估值买入成长,即GARP策略(GrowthAtReasonablePrice),蒲世林性格沉稳,再加上长期的专户管理经历,养成了“注重回撤控制,追求稳健收益”的投资风格。
在蒲世林看来,A股市场的投资模式主要分为四种,分别是事件驱动模式,这种可能偏向主题投资多一些;第二种是基本面趋势;第三种模式是估值修复;第四种模式是赚企业业绩和分红的钱。蒲世林的GARP策略更偏向第四种模式,然这种模式也有两个做法。第一种是成长股投资,选取高成长的公司。蒲世林则更偏向“中低增速,比较稳健”的公司。
蒲世林采用GARP策略有两个核心:业绩的确定性要强,买入的估值要合理。他表示,这两点缺一不可。
做好GARP策略,第一个要点是选择什么样的行业赛道。蒲世林倾向于选一些增长速度没那么快,需求增速比较稳定,技术迭代速度较慢,同时竞争格*也比较稳定的行业赛道;第二个要点是,个股选择时,会关注许多指标,如财务指标、公司治理等,其中,会特别重视护城河的分析,公司能否长期维持现有的盈利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蒲世林自2018年12月19日起开始管理富国城镇发展,基金定期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近3年收益率达121.80%,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37.23%,超额收益显著,达84.57%。
数据来源:基金定期报告,截至2021年9月30日。
鉴往知来,蒲世林在未来的投资中,仍然会比较严格地执行GARP策略,希望给持有人提供波动率较低,回报稳定的收益。
注:1、曹文俊目前在管基金情况:
(1)富国转型机遇混合成立于2018年4月25日,曹文俊自基金成立起担任基金经理,自2018年4月25日至2018年12月31日、2019年度、2020年度及2021年上半年富国转型机遇混合净值增长率及其业绩比较基准(沪深300指数收益率*80%+中债综合全价指数收益率*20%)收益率分别为-21.57%(-17.08%)、53.41%(28.68%)、69.82%(21.73%)、11.55%(0.49%),数据来源于基金定期报告,截至2021年6月30日。
(2)富国优质发展混合成立于2019年1月25日,曹文俊自基金成立起担任基金经理,自2019年1月25日至2019年12月31日、2020年度及2021年上半年富国优质发展混合净值增长率及其业绩比较基准(沪深300指数收益率*60%+中债综合全价指数收益率*40%)收益率分别为27.83%(17.77%)、70.02%(16.24%)、14.1%(0.65%),数据来源于基金定期报告,截至2021年6月30日。富国低碳环保混合成立于2011年8月10日,自2016至2020完整会计年度及2021年上半年业绩及比较基准(沪深300指数收益率*80%+中债综合指数收益率*20%)收益率分别为:-28.67%(-8.44%),33.2%(17.22%),-32.00%(-19.26%),30.23%(29.5%),9.78%(22.47%),9.19%(0.78%),数据来源于基金定期报告,截至2021年6月30日。最近5年基金经理变动情况:魏伟自2014年7月至2020年10月任基金经理,曹文俊自2020年10月至今任基金经理。
(3)曹文俊自2021年2月9日开始管理富国稳健策略6个月持有期混合,自成立以来至2021年9月30日,基金净值增长率及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1.31%(-10.41%),数据来源基金定期报告。
(4)富国金安均衡精选自2021年12月14日成立,因成立时间较短,暂不披露相关业绩。
基金经理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
2、候梧管理的富国天成红利成立于2008年05月28日,基金净值收益率及其业绩比较基准(沪深300指数收益率*55%+中债综合全价指数收益率*45%)自2016年至2020年、2021年上半年的净值增长率(业绩基准)分别为-12.37%(-6.50%)、13.33%(9.87%)、-23.21%(-12.52%)、43.46%(19.73%)、68.57%(14.87%)、11.22%(0.68%),期间基金经理变更情况为,于江勇2008-05-28至2018-04-04,俞晓斌2017-11-20至2020-04-17;侯梧2018-04-04至今。数据来源:富国天成红利定期报告,截至2021-6-30。基金经理另外在管富国新趋势、富国大盘核心资产,因管理时间较短,暂不披露相关业绩。
3、蒲世林管理的富国城镇发展成立于2014年1月28日,自2016至2020完整会计年度及2021年上半年业绩及比较基准(沪深300指数收益率*80%+中债综合指数收益率*20%)收益率分别为:2016年-11.87%(-8.44%),2017年-12.70%(17.22%),2018年-43.92%(-19.26%),2019年53.20%(29.50%),2020年60.23%(22.47%),2021上半年3.56%(0.78%)。最近5年基金经理变动情况:汪鸣自2014年1月至2018年4月任基金经理,毕天宇自2016年2月至2019年1月任基金经理,蒲世林自2018年12月至今任基金经理。数据来源:基金定期报告,截至2021-6-30。蒲世林管理的富国阿尔法两年成立于2019年12月24日,2020完整会计年度及2021年上半年业绩及比较基准(沪深300指数收益率*50%+中债综合全价指数收益率*40%+恒生指数收益率(使用估值汇率折算)*10%)收益率分别为:2020年44.91%(12.49%),2021上半年2.37%(1.12%)。历任基金经理变动情况:蒲世林自2019年12月至今任基金经理。数据来源:基金定期报告,截至2021-6-30。蒲世林另管理富国周期优势、富国均衡策略,因管理时间较短,暂不披露相关业绩。
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业绩不构成对其他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活动时间:2021年12月24日至2021年12月26日
?活动规则:
1、活动期间,客官进入活动页面参与答题,回答完毕后即可进行抽奖,并有机会获得5元京东卡,奖品将会在活动结束后的1-2个工作日发放
4、本活动最终解释归富国基金所有,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半导体科技行业基金!选这几只就够了(半导体行业投资全解析)
一:科技行业投资逻辑投资科技类基金并不是一个简单持有的过程,其不确定性更高,波动性更大,对于当前科技最大的话题就是半导体芯片的国产替代。1科技无边界,无法很准确的定义什么是科技,是互联网?是新能源车?是国产软件还是半导体?是通信?无法很准确的确定科技的边界到底是什么。2科技领域企业的波动较大,不确定性较大,所以投资起来难度也会较大,我们虽然看到现在很多科技龙头公司,但是这些都是在大浪淘沙中的幸存者。3从当前的科技领域看,重点是国产替代领域,如国产软件,半导体芯片。可能很久之后还会有新的领域出现,但是国产替代,可能是近几十年的科技的核心逻辑。4从政策上,20大后将会集体制力量,大力发展卡脖子领域,所以未来的机会还是比较大的。相对于新能源车和光伏行业的企业发展从成长期走向成熟期,科技领域可能是刚刚踏入成长期,所以其投资的不确定性更大,收益也会更丰厚。本文科技领域涵盖的比较狭隘,仅考虑狭义上的科技行业,如芯片半导体、通信、软件科技等另外,建议对于小白,这类投资的安全做法是持有相关的基金,而不是个股!二:主要指数筛选首先列出当前市场上主流的科技类指数和对应的场内场外基金。指数的筛选,主要是看其是否具有代表性和整个市场规模(场内ETF基金规模)1、国证芯片指数指数含义:为反映沪深市场芯片产业相关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丰富指数化投资工具,编制国证半导体芯片指数场内:半导体芯片etf159995场外:半导体芯片etf联接A0088872、半导体指数指数含义:为反映中证全指指数样本中不同行业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为投资者提供分析工具。场内:半导体etf512480场外:中证全指半导体etf联接A0073003、5G通信指数含义:中证5g通信主题指数从沪深市场中选取业务与5g建设或应用相关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旨在反映5g通信主题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场内:中证5g通信etf515050场外:中证5g通信主题etf联接A0080864、CS计算机指数含义:中证计算机主题指数选取涉及信息技术服务、应用软件、系统软件、电脑硬件等业务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计算机主题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场内:中证计算机etf159998场外:天弘中证计算机主题etf联接A0016295、数字经济指数含义:中证数字经济主题指数从沪深市场中选取涉及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和数字化程度较高的应用领域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沪深市场数字经济主题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场内:中证数字经济etf159658场外:鹏扬中证数字主题etf联接A0157876、科技龙头指数含义:从沪深市场的电子、计算机、通信、生物科技等科技领域中选取规模大、市占率高、成长能力强、研发投入高的50只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沪深市场科技领域内龙头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场内:中证科技龙头etf515000场外:华宝中证科技龙头etf联接A007873三:行业指数数据对比先从整体数据看下,这几类行业指数的历史数据,主要观察其业绩指标(市盈率、市净率、净资产收益率)以及相关涨跌数据。关于行业基金选择,之前文章有比较详细的介绍:看业绩和ROE、看估值和行业周期,最完美的组合是高业绩、高ROE、低估值和景气(成长期)行业。指数分析:从整体看,不论是硬件科技还是软件科技基本都是处于估值偏低估阶段,从未来机构对于行业业绩预测来看,未来2年的符合增速都是向上的。从最近五年的最高涨幅看,芯片半导体整体的回报率是最好的,但是也能看出整个科技行业的波动性也很大。四:主动基金筛选对于场外基金,主要先筛选投资标的集中于消费类的公司,近五年持仓中军工行业均占比超过50%,并且近五年总收益排名前列,市值超过10亿的场外基金。这些场外主动管理型基金本质属于跟踪指数的同时寻求更高的超额收益,在筛选的过程中主要还是考虑长期的收益,并相对应的考虑波动情况。1、招商移动互联网产业股票基金A(001404)业绩比较基准:中证移动互联网指数收益率*80%+中债综合指数收益率*20%投资目标:本基金重点投资于与移动互联网产业相关的上市公司,通过精选个股和严格控制风险,谋求基金资产的长期稳健增值。数据信息:从基金的行业占比可以看出,主要集中于半导体和计算机应用,前十大持仓集中度49.83%,集中度较高当前持仓的市盈率(PE)为120.12,估值相对较高,净资产收益率(ROE)为12.02%。基金当前规模为13.83亿,近五年总收益+52.67%,年化收益率为+8.83%,近五年最大回撤-47.02%,最大涨幅+231.98%。2、泰信中小盘精选混合(290011)业绩比较基准:中证700指数收益率×80%+中证全债指数收益率×20%投资目标:本基金通过投资具有高成长潜力的中小盘股票,追求基金资产的长期稳定增值。在严控风险的前提下,力争获取超越业绩基准的稳健收益。数据信息:当前基金的行业持仓全部集中于半导体行业,前十大集中度86.23%,行业集中度非常高。当前持仓的市盈率(PE)为85.88,估值相对较高,净资产收益率(ROE)为14.22%。基金当前规模为14.75亿,近五年总收益+130.06%,年化收益率为+18.13%,近五年最大回撤-47.34%,最大涨幅+324.42%。3、银河创新混合A(519674)业绩比较基准:中证500指数收益率*75%+上证国债指数收益率*25%投资目标:本基金投资于具有良好成长性的创新类上市公司,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追求基金资产的长期稳定增值。数据信息:当前本基金主要集中于半导体相关公司,占比达到92.23%,前十大持仓集中度77.33%。整体集中度很高。当前持仓的市盈率(PE)为92.26,估值相对较高,净资产收益率(ROE)为16.27%。基金当前规模为145.88亿,近五年总收益+95.05%,年化收益率为+14.30%,近五年最大回撤-51.14%,最大涨幅+365.71%。4、万家行业优选混合(LOF)(161903)业绩比较基准:80%×沪深300指数收益率+20%×上证国债指数收益率投资目标:本基金主要投资景气行业或预期景气度向好的行业股票,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追求超越业绩比较基准的投资回报。数据信息:从基金持仓看,主要集中于半导体和计算机应用,也是科技相关基金中计算机应用占比比较高的基金。前十大持仓集中度68.56%,集中度较高。当前持仓的市盈率(PE)为138.89,估值相对较高,净资产收益率(ROE)为12.60%。基金当前规模为98.10亿,近五年总收益+146.99%,年化收益率为+19.82%,近五年最大回撤-51.55%,最大涨幅+370.59%。五:选主动管理基金还是指数基金通过历史数据来做对比,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行业指数基金和主动管理的行业混合基金,注意在风险(回撤)差不多的情况下,应当优先追求收益!对比上面两个表格(行业指数和场外主题基金),可以看出来,场外主题基金的收益率是明显大于行业指数的。一个不适合国内市场的论调,我们经常听到很多人说一个巴菲特老爷子和几个主动管理基金打赌的故事,打赌的内容是巴菲特和五位顶尖的主动管理基金经理比五年时间内标普500和主动管理基金的收益强弱。结果巴菲特老爷子赢了,这个故事随着巴菲特被推崇为股神后,也一直流传在国内,但是事实上,这对于国内市场就是一个骗*。对比当前国内的主动管理基金的长年收益和大盘指数的收益看,前者是完全碾压大盘指数的收益的。对于一些具体的行业,还是希望能综合对比才做出选择,从前面的数据看,国内的科技类指数的长期收益率是明显低于主动管理型基金的。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基金风格漂移,基金经理离职。对于这两个问题,如果感觉到不自在就切换其他的主动基金即可,不需要纠结太多。主动基金的管理费一般比被动基金的管理费高出1%左右,但是从长期看,这点代价还是可以接受的。本文首发公号:小谜财经行
什么基金在未来比较俏?有没有关于科技发展的基金?
如果国内有真正意义上的对冲基金出现,相信会是比较俏的品种。
2023广发科技先锋混合基金能涨吗?
能涨
虽然广发科技先锋008903基金目前下跌较为厉害,但是投资基金需要考虑的是长期收益。基金市场存在波动是正常的,短期的下跌并不代表长期表现不好。广发科技先锋008903基金是一只科技股基金,科技行业具有较高的成长性和潜力,长期来看,该基金有可能获得较好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