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元人民币可以兑换多少港币(1人民币兑换几港币)

1人民币兑换几港币

以今天的汇率来算,1人民币可以兑换1.1092港币.在未来的日子人民币会继续升值.

【石城警事】盗贼盯上老翁玩了一把“狸猫换太子”1500元人民币秒变成800元冥币

素材来源:东渡中心派出所尚佐明

编辑:努力的小麦登(转载请注明出处)

(实盘统计188)23年7月2日​聊聊持仓,是否还有希望

文:  男终身黑白  语音:女终身黑白终身黑白第911篇原创文章

定投账户:

本周三清仓了标普科技,因为买入后下跌幅度不大,这个并没买多少,上次卖出了部分,这次卖出了剩余部分。

我不知道标普科技会不会继续上涨,但我认为已经在相对高估区间了。

赚到自己能力范围内这部分就行。

所得资金定投了一笔,红利ETF(510880)

股票账户本周统计:

仓位由高到低,腾讯控股本周下跌1.6%、中国平安下跌0.51%、洋河股份下跌4.48%、分众传媒下跌4.08%、格力上涨0.97%、宋城演艺下跌1.2%、中概互联下跌1.96%、贵州茅台下跌1.09%、恒生ETF下跌0.8%。

截止本周五2023年收益2.6%。

交易:本周五贵州茅台分红,因为茅台的账户除了茅台只有分众,分红不够买回茅台,因此6.9元直接买回了分众。

这个号上我每天早晨9点多,会对当日新股有个简单的评述,如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我会把每日新股分为3~5星,五星绝对安全,四星略有破发风险,三星破发风险较大,三星以下几乎100%破发。

上周五金杨股份、明阳电气两只创业板新股破发。

这两只新股,申购时给出的都是三星有较大风险。

金杨股份,我当时的建议如下:

明阳电气,我当时的建议如下:

对于新股,100%准确肯定也很难做到,但是能排除掉大部分容易破发的新股,总是能提高一些胜率。

截止本周正好2023年上半年结束。

今年上半年股市高开低走,开年的前几个月表现还算不错,但是4月以后相对要差一些。

主要的原因是,经济复苏并没有之前大家预期的那么强劲。

一边货币确实够宽松,一边消费上大家又不怎么敢花钱。

慢归慢总的来说是逐步好转的,漫长的非常态后,总需要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

股民肯定是会放大悲观和乐观的,相比非股民多了个股价涨跌的反馈。

现在确实没预期的那么好,但也没大家从股市感受的那么差。

这几天宁夏假期,带着孩子短途游了几天,特意选了假期前一天让媳妇请假出门,提前一天回来,结果高速上依然非常拥堵,景点和街上的餐馆也一样,很多地方都是排大队。

看线上感觉经济要崩溃,去线下排队排的自己崩溃。

这么大一个经济体,一群勤劳善良的人,相对稳定的环境,没有可能不会更好。

股市说到底就是个很简单的逻辑,买的别太贵,然后熬得住,过了恐慌期,一切逐步好转,之后一部分基于价值的资金入市,然后更多基于赚钱效应的资金入市。

没人的时候你熬的住,人声鼎沸的时候自然赚钱。

不用担心股市以后无人问津。

前两天看到一个数据,今年1-5月彩票销售额增长了50%。

中年男人最后的三大倔强,炒股、开店、买彩票。

对于大部分人买股票和买彩票,都是为了给生活加个可幻想的上限而已。重要的是能有一定的赚钱效应吸引他。

股票和开店过去几年反馈不好,今年彩票销量大涨,有一天股市有了赚钱效应,他们也会再来股市。

所以稳住,身边不炒股的同事都开始聊股市赚钱的日子还会来,到时候把股票卖给他。

除了经济,另一方面很多朋友关心汇率的影响。

汇率短期肯定是有影响的。

经济好的时候汇率往往走强,这时候除了经济好本身就会带动股市外,汇率走强,也会让外资更多进入,所以这个时候双重收益。

相反,如最近,大家对经济复苏预期降低,汇率走弱,预期降低带来股市调整,汇率走弱导致外资流出,短期就是双重负面。

对于这个我有两个看法。

一、核心还是经济。

虽然经济恢复的比预期慢,但我个人坚信,逐步好起来是没问题的。

二、汇率站在更长的时间来说,基本是围绕一个区间波动,不用太过于在意。

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不可能一路上天,当下已经是很高的区间,基本到了去年10月的位置。

哪怕你比较在意他,他现在也到了负面影响的末期,未来自然会有正面影响。

聊完当下,然后聊聊持仓。

今年持仓中表现最好的是格力上涨了16%,表现最差的是洋河下跌了16%。

那么先从白酒说起。

白酒上半年是普跌的,主要是因为各大酒厂都传出了库存压力的问题。

这个在各家的调研会议上,基本也都得到了证实,虽然大多数白酒企业都说问题不严重,但显然这也是个负面影响。

再加上之前白酒普遍估值偏高,在需求端没出现问题的时候,多空买卖双方基本达成了均势,持有的人期待的是,业绩增长逐步降低估值。

那么当下因为库存问题,显然对这个逻辑有了一些影响,一部分人的持有逻辑变了,看空的人增多,股价自然下跌。

对于我持有的洋河和茅台。

洋河目前看库存没啥问题,且估值20PE以下了已经相对便宜,可能会有点间接影响,但问题不大。

茅台供不应求,哪怕零售有点价格波动,对企业本身影响也不太大。

这件事我有两个观点

1、影响确实有,哪怕自身没库存问题多少也会有点影响。

除了茅台,其他中高端白酒企业多少都会受到点影响。

大部分白酒没有茅台独树一帜的优势,其他竞品白酒降价促销,会被抢走一些需求。

买中高端酒,聚餐宴请比较多,更多时候是图一个规格,不是非要认准一个品牌,一旦有一些企业降价,肯定就会影响其他企业。

2、短期白酒大概率很难有太好表现,一旦市场有了疑虑,除非有普涨的大行情,否则白酒企业至少要有几个业绩优秀的季度,证明了库存这件事确实问题不严重,股价才可能有一些表现。

我个人的交易决策:

不是短线投资者没有规避短期波动的打算,长期看我个人是看好中高端白酒销售的。

成本方面,我的茅台是去年跌到1300多买回来的,洋河2021年初减仓后成本60元左右,我选择耐心持有。

如果市场未来因为这个事情过度恐慌,那可能又是一次好的布*机会。

今年腾讯上涨了5.28%,同时因为汇率变动如果你是港股通持仓,成本也会下降不少,我个人的成本年初依稀记得是340多港元,目前成本已经到了322港元。

当然港股通持仓因为汇率变化带来的成本变动,也不用特别在意,有受益的时候,就有受损的时候,长期看影响不大。

腾讯8月16发布半年报,大概率依然会保持平稳增长,二季度虽然经济恢复没预期那么强,但总归是恢复中,数据大概率不会太差。

对于三四季度,广告,金融服务随着经济恢复逐步恢复基本上是没问题的,游戏方面,下半年有两个强势游戏上线。

一个是上周宣布《命运方舟》将于7月20日公测。

一个是本周6月28日腾讯和拳头召开联合发布会,宣布《无畏契约》将于7月12日公测。

这两款游戏都是经过海外印证成功的超级大作。

尤其无畏契约,腾讯游戏高级副总裁马晓轶非常看好,多次表态这是腾讯今年最重要的游戏

无畏契约是英雄联盟开发公司拳头开发的另一款游戏,在海外上线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三年前就有国际服了,且表现非常不错,最火的射击类游戏之一。连续打破多项记录。

如,去年《无畏契约》以5.95%的市场份额,击败了《CS:GO》和《战地》等竞争对手,摘得“全球装机量最高的FPS游戏”桂冠。

以及在多个海外直播平台创造在线观看人数第一。

无畏契约在海外的赛事非常火爆,目前比赛发展的势头,完全不输英雄联盟。

在国内腾讯有运营英雄联盟赛事的经验,国内大概率也不会差。

无畏契约的中国区总负责人表示,未来三年将投入10亿从电竞,到音乐跨界等方面,全面打造国内第一的FPS游戏文化。

竞技类游戏只要不运营出现大问题,基本都比较长寿。

这个原因我说过,对于竞技游戏来说,赛季清零,减缓了自然死亡。

因为每个赛季清零,甚至每*游戏清零,你永远都能找到和自己同水平的玩家一起玩。

而大多MMORPG游戏,你可能晚进服半个月,就跟不上大部队了,想下个副本都没人和你一起,所以你会很紧迫。

真要忙了半个月,至少原有的服务器就跟不上进度了,要去新服,之前的社交投入,好友,金钱投入,买的装备皮肤就白搭了。

王者,英雄联盟等竞技游戏之所以长寿,忙起来,一周不玩,一月不玩,影响不大,大大降低了游戏的压力,和回归的门槛。

综上所述,竞技类游戏,一旦建立优势,更难被替代,同时不会有进度问题,也大幅降低了游戏门槛。

对于腾讯我还是之前的观点,腾讯当下3万亿港币市值,投资持有的其他企业就有8000亿左右。

这8000亿我们忽略不计。

按非国际会计准则,腾讯2022年净利润是1156亿元,

我之前2023全年是按25%的增速算的,更保守一点,按15%增速算是1330亿。

1330亿元人民币兑换成港币是1500亿左右港币。

对应20PE是3万亿市值,对应当市值,至少也能赚个业绩增长的钱,还白捡8000亿投资,打个骨折也值个3、4千亿吧。

对应25PE是3.75万亿市值,能赚一部分估值提升,以及未来业绩增长的钱。

所以我个人对当下的腾讯是比较乐观的。

这个事大致是这样,之前腾讯对校园非盈利场景采取零费率优惠政策,比如学生向学校缴费等等。

后来呢学校方面对这个使用越来越广泛,甚至一些校园附近的部分电商、酒店等盈利场景也在挤占零费率的教育补贴资源。

而腾讯需要承担几亿元银行通道成本。

这个场景遭到了多家高校抵制,结果就是腾讯宣布保持零费率。

目前这个问题没啥影响了。

我个人的看法,大学期间,很多年轻人逐步开始自主支付,花钱的场景增多,是很多年轻人培养支付习惯的阶段,人一旦习惯了用一种软件可能就比较难改变,对于腾讯多增加的成本支出,权当是做广告了,或者说给支付系统培养新用户了。

当然这件事也可以看出腾讯现在降本增效是很急切的,以往这点钱可能腾讯根本不会太在意。

今年前几个月平安的保费都是稳步回升的,前五个月,寿险累计同比增长6.6%,财险同比增长5.9%

不出大的意外,平安业绩算是走出底部了。

我还是之前的观点。

中国平安当前PEV是0.6,PEV是一个保险的估值指标,当前市值 /内含价值。他不可能是百分之百准确,但是可以做一个历史参考的锚。

除了这次平安寿险改革加疫情影响非必选消费外,近十年1PEV基本上是平安估值的绝对底部。

随着改革进入末期,经济初步恢复常态,我们先把第一目标定在以往的最低估值1PEV,我认为是比较容易实现的。至少也还有50%的空间。

今年格力表现是比较好的,如果不是今年降低了分红大概率会表现更好一些。

很多人和黑白持有格力的逻辑可能一样,稳定分红当做收益的下限,其他业务当做意外之喜。

分红降低显然降低了这笔交易的确定性。

本周的格力股东会上,董明珠表示,格力电器的现金分红能达到“每股派2元”的标准,“明年可能分红2元以上。

对降低分红比例是否意味着未来一两年有较大的资本投入。

董明珠表示,“大投资肯定有”。

这个怎么说呢,以我个人来说,我不太希望格力经常有大的投资。

对于格力来说,空调业务是家底,新能源、数控机床、智能装备,模具等是意外之喜。

现在摊子铺的不小了,而且新业务基本都没怎么见成效。

先把现有布*做好,不要过多影响空调我认为是个更理性的选择。

经常有人说为啥不聊聊格力的其他业务,我个人的愚见,一个业务没体现在利润上之前,公司自己的描述都不用过度相信,没有企业会说自己的产品不好。

没办法确认未来一两年可以体现在业绩上的新业务,都不用过度关注,关注多了无非是给自己画大饼,最后没实现亏的是自己。

对于格力的体量,其他业务多个几亿的收入影响不大,而一个新业务又很难突然从没收益变成一下年收入几十亿。等他能体现几亿的收入,有了来自市场方面的反馈,再去深度跟踪,完全来得及。

周一分众公告,每股分红0.28元,股权登记日为:2023年6月30日;除权除息日为:2023年7月3日。

这次是2022年年报分红,按本次分红算当前价格差不多4%的股息,但是2022年三季报,分众已经每股分了0.14元。

分红我会再次买入分众。

分众的生意模式是比较简单的,并且这两年放弃瞎折腾的分众,分红比例也大幅提高,基本成为了一个生意模式清晰,分红稳定的优秀标的。

去年10月份的时候,4元多换仓了一些到分众。当时我的观点是。

在我看来,分众的网点、行业格*,电梯传媒的流量地位,都是没什么太大变化的。

恢复常态后的分众,回到正常时期60亿左右的利润,只是个时间问题。

60亿净利润对应20~25PE的话,是1200~1500亿的市值,对应股价8~10元左右。

分众基本面和政策没有大变化之前至少9元以前,我是会选择持有的,10元左右的分众我可能会根据当时的情况逐步降低一点仓位。

现在看法依然没有什么变化。

除了分红再投,今年唯一做的一笔主动交易是2月16日16.48元卖了一些宋城,加仓到了恒生ETF(159920)。

卖出的原因很简单,虽然旅游是个今年比较受益的行业,但是宋城之前的性价比并不算很高。

如果未来宋城有300亿以下的机会,我会少量买点。

去年换仓以来涨了25%,今年要差一些,年初至今基本没涨没跌。

目前恒指9.15PE,过去几年的两次峰值基本在15PE以上。

去年做了一些调仓,刻意的去掉了一些需求端会因为政策变化而有较大变化的企业。

加仓了一些逻辑清晰的公司和指数。

希望达到的效果是,能在逆境中保持更平稳的心态。

每一轮逆境都是人成长的阶段,这次算是我投资生涯中第三次经历较长的负反馈周期,也让我进一步完善了体系。

目前对我来说倾向于,一部分仓位配置指数,一部分仓位专注寻找高胜率的机会。

刚入市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一样,特别喜欢听别人讲机会,总是怕错过,而损失也往往来自于,怕错过心态下的盲目出手。

之前我一直是用一部分资金定投,最近两年,除了定投以外,我主动投资的组合里也逐步加大了指数的配置。

与其盲目的去押注一些不算稳健的机会,不如指数+专注于投资少量好的企业。

指数确保了组合的下限,通过情绪控制就足以跑赢指数,而个股方面更专注,也可以进一步提高胜率。

对于下半年,我相信会更好

经济周期,经营难度已经走出底部,各个行业都在逐步恢复。

政策周期,未来肯定是一个正面政策频出的阶段。

情绪周期,最悲观的时刻离乐观最远,但也意味着会马上进入改变方向的区间。

还是那句话,耐心是股市赚钱的核心利器,一个只有10%的人可以获胜的地方,不可能简单取胜,他就是一次次的折磨你,才让大部分人在底部放弃,让小部分在底部坚持的人赚钱。

到现在你已经离赢不远了。

今天就聊到这里,本来还想聊点持仓外大家关心的企业,鉴于文章太长了就先暂停到这里,下周接着聊。

咱们下篇见。

详细持仓点击查看:(周总结188)23年7月2日

1000元人民币等于多少港币?

1000人民币=1152.70港元。

以上数据根据今日汇率,数据仅供参考,汇率是随着时间时刻变化的,交易时以银行柜台成交价为准。

一人民币能兑换多少港币

13:05分的人民币对港币汇率是0.8475:1,就是1港币能换0.8475人民币谢谢,这是下午1点最新汇率

1500元港币可以换多少人们币

当前最新货币兑换:1500港币=1307.40人民币元,以上数据仅供参考,交易时以银行柜台成交价为止。

我想去香港旅来自游,去一周左右,但是我不想跟团想自己去,行吗?

香港很好玩的,我五一的时候去过。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一下你的问题。问题一:我们在四川,路线应该怎么走比较方便和省钱?如果不是成都的话,其他地方是不允许自由行的,所以必须跟旅游团走。所以坐车到成都转飞机比较好。问题二:我们可不可以只是在旅行团买机票而不跟他一起旅行?有这样的旅行团吗?如果有,那到底是自己去路费便宜还是跟他一起路费便宜?有一种自助游,是这样的。旅行社负责往返机票和预订酒店。所有行程自己安排,因为是旅行社所以他们之间有折扣。比自己定便宜很多。价位从北京走不到3000元,你可以打电话到成都的旅行社咨询一下。问题三:如果问题二可以,那么那一系列的证件是否就由他们帮着办理。不行的话就需要自己去办理吗?在那里办?需要办些什么证件呢?大概需要多少钱?去香港需要的是港澳通行证,要求自己办理的。成都的话到出入境管理中心,价位大概200元左右(工本费,签注,照相,快递等等),不是的话,到你户口所在地的公安*去办理,好像也是叫外事科之类的,因为要一个跟团旅游证明,可能要再加100元左右。问题四:花在路费上的钱大概是多少?我们不准备去买很多东西,只是单纯的旅游,一周需要准备多少钱?如果报旅行团,机票之类和住宿的钱都包含了。香港做地铁好像10元吧,但是总的说香港比较小,不用太做公车的。去香港怎么可能不买东西呢?香港圣诞节前后东西超便宜的!只是旅游的话,海洋公园和迪士尼一定要去,票价350左右吧,浅水湾,星光大道,维多利亚湾是不要门票的,值得看看哦!除了交给旅行社的钱之外,如果真的不买东西的话身上每人带2000元就够了。建议带一张银联或者Visa卡,以防不时之需。问题五:去了香港之后,需要注意些什么呢?身上要兑一些港币!在香港也收人民币,但是只收100和50面值的,而且是按照1:1收的!要知道现在人民币很值钱这么收对我们是有损失的。如果嫌麻烦到香港也可到货币兑换的小店去换,那里有很多,换之前一定要看好汇率。我去的时候是1:1.084,我们同团的人有人去兑成了1:1.0084,跟他要就装作不懂普通话,气愤啊!还有当地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普通话很好,所以不用担心语言问题,而且他们素质很高,问路什么的,说的特详细!还有就是通行证要随身带,出了国那就是身份证,一定要随身带!不能随地吐痰,罚款1500元!还有就是在香港只能待一周,旅游也有时间限制的!祝你玩得愉快~

一元人民币能换多少港币?

一人民币等于多少港币

今日,2023-2-14(星期二)

一元人民币等于多少港币的最新数据:

1元人民币=1.1521港币(1港币=0.86799元人民币)。

以上汇率数据是按以下最新汇率计算的:

2023-2-14汇率(今日),

中国央行汇率中间价,1港币=0.86799元人民币。

港币跟人民币怎么换算?

根据实时汇率。

港币和人民币汇率换算: 1港元 = 0.8312人民币; 1人民币 = 1.2031港元。 港币兑换人民币换法: 银行汇兑:

1、香港汇丰:存入港币到银行,然后汇款回内地银行,再卖汇换**民币,有汇款手续费115元,还有卖汇时候与基准汇率的差价大概千分之二。

2、内地银行:带现钞港币回去,在银行直接兑换人民币,现钞买汇好像中间差价千分之8左右。

只是我不知道

文:  男终身黑白  语音:女终身黑白终身黑白第892篇原创文章

正文开始之前,首先感谢大家的支持,昨天新书上线,一晚上就售出了2000本,出版社的小哥都惊呆了,即便在行情很火热的时候也算一个非常牛的数据。

今天京东经营类日榜《行稳致远》的签名版和非签名版,分别排在了第一和第二位。

除此之外还要跟部分读者道个歉,京东自营店那边犯了一个错误,如果是昨晚从京东自营店买的签名版,有小部分他们给发成无签名版了,这事先给大家说声抱歉,无形中给部分朋友增加了烦恼。

今早他们发现后已经追回了大部分,但是京东是次日达有一部分已经送到了,对于收到图书发现买了签名版没签名的朋友,目前京东自营给出了三个解决方案。

1、索性就看普通版,进入京东——我的订单——点击对应商品-点击客服,可以补偿一定金额。

2、申请退货,退货免费,今天文末我放了签名版链接,重新拍一下。

3、您先看着,京东自营那边需要4天左右调货完成,4天后进入京东——我的订单——点击对应商品-点击客服,进行换货。

对于这事,实在实在是抱歉。

这事我最难受的一点是给读者添了麻烦,早晨起来自责感爆棚。

据说这是京东自营第一次批量出现发错的问题,没想到让我赶上了,如果以前遇见这种事情,可能会懊悔,焦虑,甚至愤怒于别人犯了错误需要我来解决。

但现在能够理解,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

平台方面已经多次保证对于发错的朋友,会妥善按需求处理。

我再多做个保证。

无论多少本,我自费,签新的邮寄给对京东流程不满意的朋友。

早晨我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对方工作人员劝我,说可能会有人恶意退款。

但是我相信我的读者都是善良的人,所以如果平台处理的不满意,一定要来找我,对我来说付出一些金钱没什么,如果伤害了别人的信任,才是最大的痛苦。

然后我们聊回正文,今天一直在揪心这件事,直到中午有了解决方案,才算安神,时间有些紧迫,今天就闲聊一下吧。

最近A股港股表现都很不好,中概更是惨,甚至上周五美股上涨,都没影响周一港股继续下跌。

现在中概进入了一个,怎么算都不亏,怎么看都不涨的状态。

一方面生活中,我们依然无时无刻不使用互联网。

业绩上,一季度互联网企业基本都有不错的增长。

估值上,经过两年多的下跌,大部分互联网企业的估值也都很低。很多企业都在回购,比如昨天快手也开始回购了,第一天回购了4000多万。

另一方面,这些企业的走势就像要倒闭了一样。

以腾讯为例,腾讯当下3万亿港币市值,投资持有的其他企业就有8000亿左右。

这8000亿我们忽略不计。

按非国际会计准则,腾讯2022年净利润是1156亿元,

我之前2023全年是按25%的增速算的,更保守一点,按15%增速算是1330亿

1330亿元人民币兑换成港币是1500亿左右港币。

对应20PE是3万亿市值,对应当前股本,至少也能赚个业绩增长的钱,还白捡8000亿投资,打个骨折也值个3、4千亿吧。

对应25PE是3.75万亿市值,能赚一部分估值提升,以及未来业绩增长的钱。

可是这就是股市,无论你研究的多么精细,没有到印证结果的时候,都不能证明你对。

市场没分歧,那就没机会,市场有分歧,那肯定有一方是错的。

而面对未知,面对等待,面对不确定性,总会觉得要做点什么来解除焦虑,最后又极大概率因为频繁交易损失更多。

早晨在雪球聊了两句腾讯,雪球总体来说,单纯发泄情绪的留言比较多。

但大多数时候,我的评论区下面算是相对理智的,因为一般那种情绪暴躁的也不会关注我。

今天明显的感觉是,连相对理性的人都开始悲观了。

于是早晨我有感而发了一条内容:

很多时候期初得情绪变化我们是感觉不到的。

也许好运明天就来了,只是我们还不知道。

2019年1月3日的下午,经过一年的下跌,看着中美脱√、各种制裁,过去的365天几乎每天都是负反馈。

那天下午微风拂面,至少大部分股民是极度悲观的,看不到任何转变的希望。

然而从第二天开始,上证来了一波30%的上涨。

一夜之间,基本面真的有巨大变化吗?

其实也没有,就是悲观情绪释放到了尽头,哭着哭着没劲了,然后发现现实也没那么差,就逐步好起来了。

股市和消费是互相影响的。

股市一涨,大家都觉得白捡了钱,消费品,餐饮旅游,这些需求就上升了,需求上升了,就会反应到他们业绩好转,又重新传递回股市。

咱们都是股民,自己也可以想象一下,连续下跌和连续上涨的时候,哪怕不变现对消费的态度也是不一样的。

另外一个现实是,虽然事后看那是一波30%的上涨。但在感受上,2019年1月4日,1月5日,哪怕1月底,可能也意识不到未来一段时间大部分企业会表现不错。

因为这之前还有很多次,涨了十来天,就继续下跌了。

所以投资,模糊的正确就可以了。

你说预测冬天哪天最冷,那肯定是比较难的,但要预测是不是冬天,这显然就要简单很多。

对于当下的股市也一样,你说他是不是最便宜的一天我不知道,但无论从情绪,经济,交易量等方面来看,我能肯定当下是冬天。

冬天买了,按天看肯定还会忍受一段寒冷的日子,但是站在长期的视角去看,未来也必然会迎来春暖花开的一天。

这个市场选股是一方面,不能是基本面太差的,否则冬天还没过去持有的企业自己退市了,或者买的极贵,冬天斩到脚踝,夏天来了也白搭。

只要你选的企业基本面还可以,下一步就是熬了,冬天敢来买,能够熬得住,基本就赢了。

所谓熬,其实有点夸张了,如果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其实并不煎熬。

刚结婚的时候我媳妇很爱抱怨工作,觉的上班很煎熬,当时我和他说上班就是拿舒适感赚钱,咱需要这个钱,就得承受,因为没有更好的选择。

她突然就顿悟了,你要这份钱,就得干这个活,理解了,也就没有煎熬和不甘了。

投资也一样,有没有人精准抄底,我不否认完全没有,但对于大部分人不行,对我们普通人能做的就是靠等待赚钱,既然想要这份钱,等待就是必须的,本就该做的事也没啥可煎熬的。

在底部区间怎么赢?

就是确保自己必须在场。

你要坚信,哪怕不是这一次,但是总有一次,悲观的情绪会过去。

在股市坚定的人,不一定成功。

但在股市成功的人,一定需要坚定。

记着去年有个读者给我留言,大致的意思是13年白酒的机会此生难见了。

这一点是肯定的,13年的白酒基本都是10PE以下,当下的白酒很难有那么大的估值提升空间了。

有些机会错过了就是错过了。没啥好遗憾的

好在现在也不是没机会,当下的很多企业,可能没有当时白酒那么夸张的低估,但也是相对低估的。

在股市有一点是无疑的,相对的好机会一定是在众多人唾弃中产生的。

重要的不是懊悔错过的,而是找到当下值得像当年白酒一样耐心持有,敢于持有的企业。

13年持有白酒的人也不是天上掉钱,动辄就是腰斩,牛市没啥表现,其实也不容易,也是一天天熬出来的。

如果你相信自己的选择。

短期的波动,震荡,你没加杠杆他都不是真正的风险,无非是账面数字每天显示不同。

真正的风险来自于你在相对便宜的地方,放弃了优质的企业。

想要不放弃,就要克服恐慌。

如何才能不恐慌,说到底无非两条。

1、你不是因为别人认为这家企业低估而买的,而是自己真的喜欢这家的生意模式且认为他低估,才买的。

更直白的说,我们买入的原因,决定了我们持有的心态。

真的认可一家企业,面对波动是没那么难的。

难的是一冲动买进去,而某一刻只是面对浮亏不愿意承受错误,选择死扛。

2、有分歧就一定会有对错,有对错就有可能是自己错,所以对错误做好准备。

好在如果做到了第一条,在低估的时候买了一家逻辑清晰的企业,错也不会错的很离谱,只要不是加了高杠杆,也不至于无法承担。

行动决定了结果,2013年坚持的人,2016年坚持的人,2018年坚持的人,2020年3月坚持的人他们后来获得了不错的回报。

当时面对90%人都恐慌的现状,坚持就容易吗?

其实也不容易,我们现在从后视镜看到的明显答案,在当时也是未知的。

对于当下。

有人如我,乐观一些,认为这不会是我们经济的顶点,冬天熬住了,必然有收获。

有人谨慎一些,觉得大概率不会好了,以为的深冬,其实已经是未来最热的一天。

这事也没办法互相说服,侃侃而谈的经济学家,也没见准过。

更别说我们普通人,我们学过的宏观知识很少,能看到的往往也只是冰山一角。

对我来说我认为我们能打的牌还是有的,一个12亿人的经济体也很难被忽视。

还有一点,我不想出去也没能力出去,既然在这,如果未来不会再好,钱放不放股市都一样,那还不如放在股市。

基于未来争论,说一天也说不出答案,因为这就是个当下没有答案的题。

能做的就是,放下情绪,然后选你相信的,做你敢做的,最后勇敢的承担后果。

我相信未来会更好,现在有多少人看空股市,就意味着未来有多少人看多股市,耐心,再耐心一点,也许好运明天就来了,只是我们不知道。

签名版的链接,如果有收错货还需要签名版的朋友,之前的申请退款,直接拍这个就行。这个是机械工业出版社,京东旗舰店的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