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占款增加基础货币吗(外汇储备对应外汇占款,请问是增加多少外汇储备,央行就要增发多少人民币吗?谢谢~)
外汇储备对应外汇占款,请问是增加多少外汇储备,央行就要增发多少人民币吗?谢谢~
b
外汇占款的增加直接增加了基础货币量
我国采用的是结汇售汇制,即企业获得的外汇必须卖给外汇结算银行(如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外汇结算银行取得的多余的外汇头寸卖给中央银行(中国人民币银行),即形成了中国的国家外汇储备,中央银行取得外汇是用人民币向商业银行购买的。也就是通过发行人民币取得储备外汇,这样发的人民币也就是外汇占款,引起基础货币量的增加。
进出口贸易对通货膨胀影响从哪几方面写?
进出口贸易对通胀产生影响主要有三种途径 外贸专家指出,进出口贸易对我国通货膨胀产生影响主要有三种途径:货币供给途径、国外商品的价格传导途径、成本传导途径。其中,货币供给途径的传导机制是:当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长期大量的对外贸易顺差而形成巨额外汇储备时,国内市场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一方面,商品从国内市场被大量输出到国外;另一方面,为收购出口所得外汇,却要增加货币投放。这样,会造成流通中通货过多,引发通货膨胀。另外,当国外资本大量流入而引起国际收支顺差过大时,也需要增发大量本国货币以收购外汇,从而也会导致国内货币供应量过多,引发通货膨胀。 从国际收支情况来看,我国长期表现为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至2006年10月,我国外汇储备一举跨过万亿美元大关。由于外汇不能在市场直接流通,中央银行为买入外汇需要投放大量本币,构成外汇占款。随着外汇占款的增加,基础货币投放量随之增加,并引起广义货币供应量的扩大,从而引发价格上涨。通货膨胀的压力增加,将影响我国经济的稳定运行。 国外商品的价格传导途径的传导机制是:当国外出现通货膨胀、价格上涨时,在价格机制的作用下,一方面,由于国外商品的价格上涨,会导致该国对外商品出口的增加,从而增加该国的对外贸易出口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国外商品的价格上涨,又会减少本国居民对国外进口商品的消费,而转为增加对本国商品的消费,由此,一增一减,最终引起社会总需求的增加。 从国外商品的价格传导途径看,近年来,我国对外商品出口连创新高,对外贸易连年出现顺差。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全球经济复苏导致的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如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国市场需求的增加。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公布的数字,截至2005年底,我国对外贸易中的经常项目顺差已达1608亿美元,同比增长近50%。从商品出口的增幅来看,月均同比高达38.3%,进口同比高达30.5%。快速增长的对外贸易,不仅提高了我国对出口商品的市场需求,而且也引发了整个社会总需求的膨胀。这种膨胀的社会总需求一旦失控,就会引起通货膨胀。 成本传导途径的传导机制是:由于国际市场上石油、原材料等价格上涨,导致国内这些基础产品的输入价格增加,从而引起国内的价格上涨,并最终引发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从成本传导途径看,2005年,国际石油价格持续攀高。研究表明,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将大体沿着这样一条产业链,以对整个国内价格体系发生作用:首先,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将导致国内成品油和有机化工产品的价格上升,而国内成品油价格的上涨又会引起交通运输、用油工业品以及居民燃气价格的上涨:其次,有机化工产品价格的上涨则与国际原油价格同步,随着有机化工产品价格的上涨,其下游的塑料、橡胶和化纤等工业中间品的价格也将进一步上升,并由此一步一步向下传导,最终引起整个社会价格总水平的上升。这种逐次传导的价格上涨机制一旦失控,就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映,产生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目前国内三次石油价格的调整对整个物价的拉动作用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另外,在我国,进口的绝大部分商品是生产的必需品,原材料、燃料、机械及运输设备的进口量在总进口额中占的比重比较大。来自日本、美国以及欧洲等我国较大的进口国家和地区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对我国进口额影响较小,而从拉丁美洲进口商品价格的影响比较显著,其原因主要是我国自该地区进口的大多是原料和燃料等初始生产要素,而这些初始生产要素又是国内无法自产而又必需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这就决定了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会提高厂商的生产成本,引起物价上涨,会对国内通货膨胀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也提醒我们今后要注意进口商品和服务的结构。 参考资料: (一)进口与出口的变化都是引起通货膨胀变化的原因。格兰杰因果分析表明,进口、出口与通货膨胀之间有明显的因果关系,二者的变化会引起通货膨胀率的变化。 (二)从脉冲响应分析来看,出口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为正效应,且正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缓慢增大;进口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在开始一段时间为负,之后转为正,正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是缓慢增大。但出口的正效应总是大于进口的正效应,且两者差距越来越大。在VEC模型分析中,却发现进口对通货膨胀总是负效应,这与张明玉的研究结论一致,原因在于ECM模型中的解释变量取的是进口、出口和通货膨胀率的滞后值,而在脉冲分析中,度量的是某变量在当期发生变化,在以后各期被解释变量对于冲击的反映。所以,这两个结论并不矛盾。进口对通货膨胀的冲击效应由负转为正恰好说明两者是一致的。 (三)进口、出口对通货膨胀影响的长期效应总是大于短期效应。这一结论在VEC模型中通过比较变量的系数或者是观察脉冲响应曲线都可以得出。 四、结语 九十年代末至今,由于以下几个原因,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世界宏观经济形势向好;外资大量进入,成为我国进出口大幅度增加的巨大推动力;政策放宽使私营企业迅速进入外贸领域,成为促进出口的新生力量;出口退税政策的成功实施带动了企业增加出口的积极性。但是,除2007年到现在以外,我们一直保持着低通胀、高增长的良好势头。虽然在长期进出口对通货膨胀有推动作用,但是由于我国在宏观调控方面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比如坚持扩大内需,增加对“三农”的投入,促进高新产业发展等,有效地避免了进出口对通胀的影响。 从2007年开始的通货膨胀,它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其中,世界经济形式不明朗,国际油价、农产品价格不断上升对我国的传导,以及国内生活资料供应不充足是主要原因。再结合本文的实证分析可以发现,进出口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小的,在宏观调控上采取有效措施,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它的影响。当然,在以后的对外贸易中也需要根据国家的经济战略、产业政策等做一些调整,以促进国内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由于外汇占款比例变动导致基础货币增加2000东黑刚列后曾约万元,那么货币供来自应量将如何变动
所谓外汇占款,就是指国外净资产改变而产生的货币供给.具体的关系链为:国际收支顺差→国外净资产增加→外汇储备增加→外汇占款增加→基础货币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应该指出的是,这个过程中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是被动的.我国外汇占款逐渐增多,并成为引人关注的问题
为什么外汇储备增加就需要向市场投放基础货币?
简单一点说,外汇储备增加,就是把市场的上外汇给买过来,当然是用人民币买了。增加的基础货币,又叫外汇占款。其实外汇储备增加不是要扩大基础货币投放量,而是必然会扩大基础货币投放量。把外汇看作商品,你要持有它,显然要付钱。
外汇占款的增加直接增加了基础货币量
我国采用的是结汇售汇制,即企业获得的外汇必须卖给外汇结算银行(如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外汇结算银行取得的多余的外汇头寸卖给中央银行(中国人民币银行),即形成了中国的国家外汇储备,中央银行取得外汇是用人民币向商业银行购买的。也就是通过发行人民币取得储备外汇,这样发的人民币也就是外汇占款,引起基础货币量的增加。
这是一场“喜剧”还是“悲剧”,外汇“绑架”了货币..?
近期在中国货币市场出现一个“矛盾的抉择”,即中国因央行独自管理外储,造成“外汇占款绑架货币政策”现象出现,基础货币扩大,M2不断增加,引起物价和资产价格上涨,外储收益并不高。多数人认为,如若让外储管理体制考虑“两元架构”,即由财政部和央行共同管理,方可有效解决,然而真的是这样吗?如果决定权在你手上,你又会如何抉择?财政和央行的共同管理真的可以有效避免通货膨胀和金融乱象吗?在我们来看,并不其然,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立场,要害并不在于外汇占款多还是少,而是在于国家是否利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那么,央行对基础货币是否能够具有主动调节的能力?从货币创造机制上外汇占款的影响又有多大?我们且看。
目前我国货币创造机制的变化在于以下两点,一方面:近年来中国外汇占款延续负增长,从而对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已形成掣肘,央行因此开启了货币政策新工具,其中就包括逆回购、常备借贷便利(SLF)、中期借贷便利(MLF)等来调节货币投放,而这些都将反映在央行资产负债表上。于此,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的在央行总资产中的占比提高到了27.2%。另一方面:我国财政部曾于2007年发行15500亿元长期特别国债,用于向中国人民银行购买2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为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注资。从这当中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注资中投,对央行而言,外汇占款转化为对**债权,对基础货币是没有影响的;而对**而言,则是增加了负债,增加了长期投资!虽然依靠投资收益可以偿还国债利息支出,但随着负债的增加,与之也会提高**债务和赤字率,或将引发通货膨胀,在我们来看并不适合作大规模外汇资产配置。然,财政部持有的外汇储备,相比人民银行持有,没有必然的优势。那么,外汇储备需考虑的是什么?随着它的增长是否真的绑架了我们的货币?
我们认为外汇储备管理首先考虑的应该是安全性和流动性,而不是考虑盈利性,比如在必要的时候用以调节汇率和防范资本流动风险,其次才为盈利。而对于外汇资产配置的管理上来说,官方外储要从流动性、安全性等角度考虑,其主要投资的为美国国债等美元资产,但同时也进行了多币种的配置,这实为国家资产安全和宏观调控的战略需要。自中国外汇储备加入WTO开始的这十几年来持续增加,到2014年一度达到3.99万亿美元的峰值,而人民银行通过央票的发行,部分抵消了外汇占款增加对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的影响。
至于相互间的影响这需要分两个方面来说,一方面,投放货币是央行购买外汇的结果,如果不这样做,当时的人民币汇率很将会大幅飙升,对经济的影响会很大。而我国现在是全世界最大的贸易进出口国,之所以能维持较高的国际贸易份额,与当时我们不放任人民币升值有着直接的关系。换句话来说,如果放任不管,外汇占款不会“疯狂”增加,但经济却不会允许我们这样做的。所以不能说外汇占款绑架货币政策,实际是货币政策为国家经济稳定以及经济发展所服务的。因此,当我们在持续购买外汇时,其实是可以维护汇率稳定。另一方面,当货币发出去了,我们是需要想办法把它收回来,比如说向商业银行发行央行票据。也就是货币投放取决于央行的货币政策,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而外汇占款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抵消,并不存在绑架基础货币投放的问题。
谋*顺势——第1经济,值得你拥有!
往期阅读
货币成为股票 | 美国庞氏骗* | 释放经济风险
首富们的下场 | 中产阶级灾难 | 新动力的源头
244万亿内债 | 楼市崩盘来了 | 谁将赶出上海
共享单车大战 | 姚振华的结* | 真正的野蛮人
老子千古疑案 | 千年前的美文 | 罗振宇不读书
我们老无所依 | 中国金融危机 | 泡沫破裂声音
海底捞曝丑闻 | 茅台还是酒吗 | 他就是卖国贼
中国隐形首富 | 中国经济拐点 | 美国人孙宏斌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
外汇占款全部是新增货币吗?
外汇占款全部都是新增货币。外国商家或者是外国投资者对我国进行商品贸易和投资实业,他们用的都是美元,欧元等外币,我国实行的是结汇政策,即商业银行收到这些外币必须上交中央银行,由中央银行发放等额人民币给商业银行,这些款项就是外汇占款,全部都是新增货币。
【金融百科】基础货币、外汇占款
美国OTCBB上市财富管理机构
联系我们
基础货币,也称货币基数(MonetaryBase)、强力货币、始初货币,因其具有使货币供应总量成倍放大或收缩的能力,又被称为高能货币(High-poweredMoney),它是中央银行发行的债务凭证,表现为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R)和公众持有的通货(C)。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报告中,基础货币被称为ReserveMoney,说白了就是真正印刷出来钱的总量。基础货币是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借以创造存款货币的基础,是整个商业银行体系的存款得以倍数扩张的源泉。
外汇占款(Fundsoutstandingforforeignexchange)是指本国中央银行收购外汇资产而相应投放的本国货币。由于人民币是非自由兑换货币,外资引入后需兑换**民币才能进入流通使用,国家为了外资换汇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需要国家用本国货币购买外汇,因此增加了“货币供给”,从而形成了外汇占款。
狭义的外汇指的是以外国货币表示的,为各国普遍接受的,可用于国际间债权债务结算的各种支付手段。它必须具备三个特点:可支付性(必须以外国货币表示的资产)、可获得性(必须是在国外能够得到补偿的债权)和可换性(必须是可以自由兑换为其他支付手段的外币资产)。
广义的外汇指的是一国拥有的一切以外币表示的资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此的定义是:“外汇是货币行政当*(中央银行、货币管理机构、外汇平准基金及财政部)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库券、长短期**证券等形式保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
海外上市公司|富勤金控品牌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分享之用,不以盈利为目的,不构成商业目的使用,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外汇储备与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关系? 请教了,各位,需要详细的答案,谢了?
在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下,中央银行外汇储备增加,基础货币投放同时增加,即当央行买进外汇支付人民币时,央行外汇储备增加,基础货币投放增加;当央行卖出外汇收入人民币时,央行外汇储备减少,基础货币投放同时减少。因此,我国外汇储备是通过外汇人民币占款与中央银行基础货币联系在一起的。
根据现代货币供应理论,货币供应量与基础货币的关系为:
货币供应量=货币乘数X基础货币
其中,基础货币=外汇储备+(对中央**债权+对金融机构贷款)